历史背景下的翻译家严复

合集下载

翻译家严复

翻译家严复
严复
严复生平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 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 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 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一批海军人才,并 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 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 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 国人”之一。[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严复的经济思想
• 严复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翻译的A.斯密的 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严译名 《原富》)的“译事例言”和“按语”中。该译 本于1902年出版,这时正是中国资本主义生产获 得初步发展的前夕。严复的经济思想典型地体现 了当时一些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商人、地主和官僚 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要求。严复经济思想的一 个重要内容,是直接用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作为理论武器,为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要求服务。
严复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他毕生最大的贡献,是 对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的翻译介绍。其第一部, 也是影响最大的译作,是翻译赫胥黎的《天演 论》。《天演论》的出版使进化论的新思想在中 国传播开来,尤其是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道理,给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先进分子以爱国 救亡、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严复学贯中西,被 誉为于西学中学皆为中国第一流人物。他是近代 中国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 一人。

严复翻译理论

严复翻译理论

主要成就
• 严复生活于世纪之交,当时的中国 正处于从旧到新的转变过程中。他早 期作品偏重意译,略亏于信,尤其是 《天演论》,《天演论》题曰达旨,不 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 此时,他通过序言和大量的按语来阐 发自己的见解,并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 情况,把原书的理论改造成中国人可以 用来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学说。
• 严复中期的译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对拟议著作细心研究,在译述时,能写出非 凡的译例言和序跋,旁征博引,对原著多所 阐释。如《原富》《群学肄言》《社会同诠》 《名学浅说》。
• 晚期译作更为随便,有作品《中国教育译》 《支那教案论》《欧战源起》。
天演论
(一)背景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接连失败的刺激 下,以“公车上书”为开端的救亡运动迅速 开展,严复也积极投身其中。1895年2-5月, 严复先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 《原强》《辟寒》《救亡决论》等一批重要 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比较系统的介绍了 中西社会的差异,分析了西方列强 的全方位 优势以及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提出了“鼓 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应变策略。特别 是他所译述的《天演论》产生巨大的影响。
信达雅
“信” (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原文的 思想内容。 “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 字法句法”。严复是在使用文言文的时代从 事翻译,其所译原著多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 的以文风典雅著称的作品。
人物评价
• 严复于中学西学皆我国第一流人物 -------梁启超
•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启 蒙思想家,十九世纪末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理 论家,传播西学的著名翻译家。 ———陈九如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 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严复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

严复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

严复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近代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严复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开创者。

他以其卓越的翻译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为传播和推广西方思想和知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介绍严复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对翻译事业的贡献,来探讨他作为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的重要性。

严复(1854-1921),字复之,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年轻时即显示出对外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曾学习英法文,并广泛涉猎西方哲学、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

他的广泛学识为他成为一名卓越的翻译家奠定了基础。

严复的第一次重要翻译是《約翰福音》,这部作品标志着他正式开始了翻译事业。

随后,他相继翻译了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雨果的小说等在内的大量文学作品。

他不仅翻译了这些外国作品,还通过撰写相关的导言和注释,使得中国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严复翻译的作品语言流畅,忠实于原作的风格和意境,为中国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享受,突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

除了文学作品,严复还翻译了大量的科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著作。

他相信,通过翻译和传播外国的科学知识,中国可以更好地引进和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

他的翻译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使中国读者能够了解到当时西方国家的最新的科学发展。

严复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翻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更在于他提倡翻译思想的创新。

他强调,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他主张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文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使得译文更加贴合目标读者的认知和理解。

他的这些翻译理念和方法对后来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创者,通过他的卓越翻译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并通过翻译思想的创新,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四:严复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四:严复

• 他这三个标准,虽少有人办到。但影响却 很大。在翻译西籍史上的意义,尤为重大; 因为在他以前,翻译西书的人都没有讨论 到这个问题。严复既首先提出三个标准, 后来译书的人,总难免不受他这三个标准 支配。
评价
• 傅斯年说:“严几道先生译的书中,《天演论》和《法意》 最糟„„这都是因为他不曾对于原作者负责任,他只对自 己负责任。”又说:“严先生那种达恉的办法,实在不可 为训;势必至于改恉而后已。”(见《新潮》一卷三号532 及539页) 蔡元培说:“„„他(指严复)的译文,又很雅驯,给那时 候的学者,都很读得下去。所以他所译的书在今日看起来 或嫌稍旧,他的译笔也或者不是普通人所易解。”(见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第1页) 胡先彇说:“严氏译文之佳处,在其殚思竭虑,一字不苟, ‘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故其译笔信雅达三善俱备。吾 尝取《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与原文对观,见其 义无不达„„要为从事翻译者永久之模范也。”
翻译大家——严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 • • • • 简介 理论:教育 翻译 翻译著作 翻译实例 争议
• 严复(1854.1.8—1921.10.27), 原名宗光,字又陵,汉族,福建 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清末极 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 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 的中国人”之一。 • 严复在海军、人才培养、提倡西 学以及翻译等诸多方面都很有建 树。
翻译著作
翻译的著作 《天演论》 《原富》(即《国富论》) 原文作者 赫胥黎 亚达· 斯密 发表时间 1896年~1898年 1901年
《群学肄言》 《群己权界论》
《穆勒名学》 《社会通诠》 《名学浅说》
斯宾塞 约翰· 穆勒

严复的生平事迹

严复的生平事迹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国家将他称为“放眼看世界”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严复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出生在一八五四年的福建侯官县的一个中药世家的家庭中。

在严复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

当时正在学馆上学的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的科举之路。

后来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一八七一年顺利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的大臣郭嵩焘。

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的教习。

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的官衔。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深深感受到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的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的好。

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的文章,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在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八年对赫胥写的《天演论》进行了翻译,更向国人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激起消沉的世人。

而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己权界论》、《名学浅说》等文章,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思想家和翻译家。

严复信达雅的故事严复最著名的思想主张是摘自他本人翻译的赫胥《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社会准则。

严复还是一个有名的翻译家,严复信达雅便是他的翻译之道。

严复信达雅也是他从《天演论》中摘出的。

《天演论》这本译作,不仅阐述了严复的思想主张,也提到了严复翻译时的翻译准则。

“信、达、雅”是严复在翻译生涯中总结出的金玉良言。

信字指的是相信原来的,不和本身的意思相违背,不过度夹杂译者个人的主观意识。

达字则是不过度依赖以及拘泥于本来文章的表达形式,只要达到文章意思通顺,有逻辑即可。

后人对雅字的解释有很多种看法,从字面上来说雅指的是译文时要选择词语较为得体的。

严复信达雅被后人成为是翻译界的三难说,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总结了翻译的必要准则,让翻译这件事情也有一句可循。

在最大限度上还原原来作者的思想,不让译者过多的带入自己的思想观点影响读者对原著的判断。

历史名片:严复

历史名片:严复

历史名片:严复个人简介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

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

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主办《国闻报》。

“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

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严复翻译家的传记读后感

严复翻译家的传记读后感

严复翻译家的传记读后感严复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对于翻译事业的贡献不可磨灭。

读了严复翻译家的传记后,我深感其翻译理念的卓越,他的故事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严复生于19世纪末清朝末年,时代动荡,国力衰退,思想激进的严复自幼饱读诗书,积极参与改革运动。

严复年轻时就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强调科学、民主和自由等现代思想,并坚信改革和学习西方知识是拯救国家的关键。

在这个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的封建统治,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和碰撞。

严复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翻译事业,他深信通过翻译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思想,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

严复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可见一斑。

他坚持认为翻译应该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要传递原文的内容,更要传递原文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理解原文的意义,注重再创作和再表达,以使译文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严复以其出色的翻译成就,不仅为中国翻译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翻译了许多西方的文学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雪莱、金斯莱等英国作家的诗歌作品,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等。

他的翻译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为中国读者带来了西方文学的精彩和魅力。

严复的翻译方法和理念也为后世的翻译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他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并注重再创作和再表达。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翻译技巧和策略,使得译文更生动、更贴近读者的心灵。

他对翻译的态度和要求也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翻译是一项高贵的事业,是传递思想、传播文化的桥梁,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读完严复翻译家的传记,我深感他对翻译事业的坚持和热爱,以及他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的传记不仅给我带来了对翻译事业的新认识,也给我带来了对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翻译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对翻译事业的兴趣和追求。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实用版)目录1.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2.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3.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和影响4.严复翻译原则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正文一、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严复,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他提出的翻译原则在我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严复翻译原则是在他长期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旨在指导翻译活动,使之更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特点。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严复翻译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严复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忠实于原文,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修辞习惯。

严复主张,翻译应注重语言表达的通顺和流畅,使译文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原文的意义。

3.雅:要求译文优美、简练,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严复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应注重文字的美感,使译文具有文学价值。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和影响严复翻译原则的提出,对我国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严复翻译原则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使得翻译活动更加科学、规范。

其次,严复翻译原则强调了译文的忠实、通顺和优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最后,严复翻译原则为后来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材。

四、严复翻译原则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尽管严复翻译原则诞生于百余年前,但其依然对现代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翻译中,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严复翻译原则,注重译文的准确性、通顺性和文学性,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总之,严复翻译原则是我国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严复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严复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严复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严复(1854-1921)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思想家和改革派人士。

他在晚清的洋务运动期间,以其深厚的中西学知识和卓越的翻译工作,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严复的主要贡献在于翻译了多部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经典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托马斯·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群己权界论》等。

这些翻译作品对于中国知识分子了解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起到了桥梁作用,启发了一代人的思考。

在历史学考研中,通常与以下几个考点相关:
1. 洋务运动:严复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实践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试图自强的改革努力。

2. 中西文化交流:严复的翻译工作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他的贡献在于将西方的现代科学和思想引入中国。

3. 近代思想启蒙:严复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的翻译和评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更新。

4. 变法维新:严复支持变法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因此,考研学生在复习严复这一名词时,应该重点关注他的生平、翻译作品、思想观点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严复简介

严复简介

严复与天津
前天津时期 天津时期 后天津时期
单击添加
前天津时期的20 年,严复主要在 福建求学和英国 留学,其最显著 的特征是接受了 比较系统的西方 现代文化教育。
单击添加
达到人生顶峰
后天津时期的 20年,严复已 经成名,在名人 单击添加 光环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拥下主 要活动于上海、 北京等地,当然 也常回天津。
身世背景
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等通商 口岸先后开市,大量的鸦片和洋货涌入了中国,在禁烟 运动前的严重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老问题日趋严重。 清政府没有吸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依旧维持着腐朽 的专制制度。面对危局,身处时代前沿的敏锐官绅们开 始放眼看世界,积极思考着应变方略
天津时期的严复
严复在天津的20年,恰值26岁到46岁,是人生最富激情和最有创新能力的 黄金时期。他先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和总办,培养中国第一代 海军人才。后他主办俄文馆,培养俄语人才。严复还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 和社会的变革,积极投入维新变法运动。他发表文章抨击现实、呼吁改革, 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同时主办《国闻报》为变法进 行舆论宣传,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文化阵地。这些事已经很了不起。 但是,这些事并不是构成其崇高历史地位的核心元素。严复之所以为严复, 最关键之处是他翻译了一系列西方经业名著,特别是翻译了《天演论》, 为一代人提供了新的精神食粮,为中国人找到了新的世界观利方法论,实 现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思想启蒙。 严复在天津翻译《天演论》的时候,正逢中国社会文化大裂变的剧烈转 折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亡国灭 种的惨祸将中国推向了生死的边缘。欲救中国,“非讲西学不可”。但受 种种条件的限制,介绍过来的西学也是非常肤浅难以切中要害的。在这种 情况下思想文化界出现了黎明前的“黑暗”,转折中的“真空”。恰在此 时,严复将《天演论》等一系列西方经典著作介绍到了中国。《天演沦》 的轰动效应自不可免。1898年,《天演论》在天津正式出版后,很快风靡 全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天演论》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在近代中国 是不多见的。以《天演论》为标志的“严译西学”的思想启蒙是不可低估 的,严复作为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启蒙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介绍严复的故事

介绍严复的故事

介绍严复的故事: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

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

毕业后放弃了当将军的梦想,主张教育救国,试图从法律、政教、意识形态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斗志。

严复任总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

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20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同时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议长)、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倒是严复自己,对弟子们的评价可以说有些苛刻:“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

伍昭扆(光建)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劭廉)笃实,而过于拘谨。

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严复倾注了20年心血的北洋水师学堂毁于炮火之中。

这给了严复以极大的思想打击,他被迫离开天津迁居上海。

严复翻译理论

严复翻译理论

严复名著

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Henry Huxley,1897) 群己权界说 On Liberty (J. Stuart Mill, 1899) 穆勒名学 System of Logic (J. Stuart Mill, 1902) 群学肄言 Study of Sociology (H. Spenser,1902) 原富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the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1902) 法意 Spirit of Law (C.D.S Montesquien,1903) 社会通诠 History of Politics (E.Jenks,1903) 名学浅说 Logic (W.S Jevons,1908)
严复
1854.1.8—1921.10.27
出生于福州南台的中医世 家,曾赴英留学,毕业于 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 (The Royal Naval College,Greenwich) 其一生任职无数,京师大 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时, 任首任校长。Βιβλιοθήκη 严 复 的 翻 译 原 则
信 达 雅
“信” 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 “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严复翻译的三个时期
1、早期(1896-1902) 2、中期(1902-1909) 3、晚期(1914-1921)

早期 (1896《天演论》-1902年《穆勒名学》)


严复早期偏重意译,略亏于信,尤其是《天演 论》,翻译时“不斤斤于字比句次”,”时有 所颠倒附益”,就连他自己都承认“实非正 法”:《天演论》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 发挥,实非正法。” 他用“达旨”的方法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主张 (“取便发挥”),适应当时维新变法、救国 图存的需要,这是当时的爱国者责无旁贷的。

严复个人简介

严复个人简介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原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群学肆言推崇他的庸俗进化论认为这合乎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需要群己权界论论法的精神名学社会通诠天演论等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1854.1.8—1921.10.27)
• 原名宗光,字又陵, 福州南台人。1871年 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曾作为中国第一批留 学生留学英国。 •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 想家、教育家、翻译 家(近代中国第一译 手,翻译大量西方名 学著作,)
严复的书法欣赏
楷书条幅(回首、洛阳)
信札行书团扇(桃李)• 严复返国之后,官场失意、考试受挫,加上家庭 生活不睦,使他染上鸦片烟瘾,后来又因为生理 的病痛,持续吸食鸦片长达三十余年。这些经验 使他认识到要改革中国时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 尤其是早婚、鸦片、八股文等,也使他深刻体认 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严复提倡禁绝鸦片以 强国强种,自己却身陷烟瘾无法自拔,为此一落 差的最佳例证。 • 我们很难想象这位翻译大师早上以典雅的文言文 翻译《天演论》,鼓励国人发愤图强,而下午则 躺在床上吸食鸦片的情景;然而,严复主要的作 品都是在鸦片提供身心舒缓状况之下所写出来的。 同时因为鸦片吸食的经验使他深刻地体认到要挽 救“中国者,固病夫也”的困难。
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
1866年(同治5年)的冬天,福州一个刚创办的海军学堂招生,闽 广一带许多家道比较困难人家的孩子都去投考。 揭榜了,孩子们聚集在船政局前。只见榜首赫然三个大字:严崇光 (后改名严复)。这个十四岁叫严宗光的少年。父亲原是乡里间一位 儒医,母亲是一个“布衣”的女儿,家道本不宽裕。不幸,父亲在这 一年死了,母亲、两个妹妹和他的生计,只能靠母亲作女红维持。这 时,福州船政局开张,学堂招生,食宿全免,每月有四两白银补贴, 每三个月考试一次,成绩列为一等,可领赏银十元。 考试题目是由新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所出,也许因为丧亲丁忧的缘 故,出了《大孝终身慕父母论》的考题。它使丧父不久,刚经历了与 亲人生离死别的严复,不免触题生情,有感于怀,笔端流露了对亡父 的哀思,对母亲含辛茹苦的感情,挥笔成章,写下了几百字的一篇声 情并茂的文章。此文很得沈葆桢的击赏。 严复格外珍惜进学堂的机会,特别刻苦勤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同治十年,在理论课结业大考中,严复考了最优等。

严复简介

严复简介

严复(1854-1921)初名体乾、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

福建福州人。

特赐文科进士出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马尾船政学堂,5年后以最佳成绩毕业后上军舰实习。

1877年作为首批海军留学生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英国期间除学习海军专业外,还精心研读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著作,并到英国法庭考察审判过程,作中西异同比较。

学成归国后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

甲午战败后严复感于时事弥艰,开始致力译著,并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斥责历代帝王是“大盗窃国者”,力主变法图强,以西方科学取代八股文章。

二十二年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次年又与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二十四年九月,又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极力倡导维新变法;同年,他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正式出版。

至1909年,先后又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西方名著,达160多万字。

他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通过翻译《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意义。

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其中对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尤为重视,并猛烈抨击陆、王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心成之说”。

因此,严复是将中国哲学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之上、使中国近代哲学真正摆脱古代“经学”形式的划时代人物。

除译著外,他还倾心于教育事业。

光绪二十八年(1902)受聘为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三十一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并于次年一度任校长;三十二年赴任安徽省师范学堂监督;1912年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文科学长。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严复(1894-1956)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一、严复翻译原则的背景与特点严复是中国现代翻译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的翻译原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严复的翻译思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意译为主:严复提倡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递原文的意思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翻译。

他认为翻译应该致力于表达原文的内涵和精神,而非逐字逐句地转换词语,这种翻译方式能更好地使译文与读者产生共鸣。

2. 文化因素的考虑:严复注重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目标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更好地沟通和理解的效果。

他认为翻译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语言学习能力,还要对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3. 借鉴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严复的翻译原则受到了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尤其是他引入和应用了西方的功能翻译学和等值翻译理论。

他强调了语言表达的功能和效果,并试图通过翻译实践来达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传递。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应用与实践严复提出的翻译原则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也在实际翻译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他的翻译作品涉及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的《红楼梦英译》。

在《红楼梦英译》中,严复秉持着自己的翻译原则,努力将原作中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传达给英语读者。

他运用了大量的意译手法,灵活运用英语表达方式,使得译文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同时,也具有了独特的英语特色。

他的翻译工作不仅展现了他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也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红楼梦英译》外,严复还翻译了许多其他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为中国现代翻译事业奠定了基础。

他的翻译作品多才多艺,而且准确传达了原著的风格和特点,使得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原著的魅力。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影响与启示严复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影响深远,不仅为后来的翻译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严复进化论

严复进化论

严复进化论严复(1854-1921),原名传初,字又陵,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他留学英国,学习西方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致力于传播先进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严复进化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严复认为,要救国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

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严复倡导进化论,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力图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只有适应环境、不断进步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这一观点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也为当时的中国提供了变革图强的理论依据。

2.强调民族自强。

严复指出,中华民族要想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就必须自力更生、求富求强。

他倡导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精英,推动国家进步。

3.批判封建礼教。

严复认为,封建礼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

他提倡摒弃封建迷信,崇尚实事求是,鼓励人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

4.主张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观。

严复认为,民主、自由、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呼吁废除封建君主制度,实行民主政治,让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严复进化论的影响及意义在于:1.激发了民族自强意识。

严复进化论使当时的中国人认识到,民族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民族自强提供了理论支撑。

2.推动社会变革。

严复进化论为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想武器。

3.启迪民智。

严复进化论强调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为后世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社会背景看严复的翻译

从社会背景看严复的翻译

从社会背景看严复的翻译Analyzing Y an F u’s Translation with Social Background09级师范三班姓名:曾婷婷学号:200914030333摘要:严复生活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不断加深。

严复深感国势危急,他思考西方列强富强、中国贫弱之原因,清醒地认识到根本原因不在于器物,而在于制度,他把振兴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士大夫身上。

要想从危亡中挽救国家、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启发民智,让封建士大夫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学术思想。

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精通英汉两种语言的优势,翻译西书,将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介绍给中国各阶层。

Abstract: Y an Fu living in semi-feudal society in China after the Opium War of 1840. At that time, the national crisis and domestic political crisis continue to deepen. Y an Fu feels extremely anxious about the national crisis. He thought the root cause China poor and weak is not the objects, but rather the system. So he decided to use his fluent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advantage to translate western book, introduce the advanced Western academic thought to the Chinese at all levels.关键词:严复民族危机古汉语西方社会科学著作翻译方法Keywords: Y an Fu 、The national crisis、Archaic Chinese、Western social sciences、Translation Method正文:严复,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的翻译理论

严复的翻译理论

严复的翻译理论霍家晖陈学瑜20111204102袁雅汶20111204082鲁迪飞20111204080背景简介翻译理念“信,达,雅”&其他主要翻译作品不同时期理念及举例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参考:《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沈苏儒著严复在翻译理论上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信达雅”学说,把“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原则。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信达雅”说由来—《天演论·译例言》)。

严复的“信达雅”说再我国文化界翻译界流传至今,无处不在,可以说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有关翻译的学说(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能够具有如此持久、广泛的影响力。

“信达雅”要旨(一)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求其信“求达”“求其尔雅”)这是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二)“信”是最重要的。

(“求其信已大难矣”“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用这个字显然就是着重在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由于用中文来表达西文的意义有时候会很困难,所以译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信”,目的是为了表达原文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可见,严复之翻译被甚为赞扬,其思想更是影响深远,大有独当一面的形势。
对于严复的翻译思想及译作,赞美声络绎不绝,但其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同的声音,争议主要在于其
对“雅”的要求,认为其“雅”并非通俗易懂之文字,流传范围有限,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晦涩难懂,并
不能起到开阔其眼界的效果。梁启超就曾对其过分儒雅的文笔提出过异议,“其文笔太务渊稚,刻意模
“达”, “信”
与前面二位不同, 瞿秋白在与鲁迅先生的通信中指出: “他用一个 ‘雅’字打消了 ‘信’和‘达’…… 。
古文的文言怎么能够译得‘信’,对于现在的将来的大众读者,怎么能够‘达’。”他认为“翻译应当
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
…… 读者从原文
th
Received: Sep. 30 , 2018; accepted: Oct. 12
th
th
, 2018; published: Oct. 19 , 2018
Abstract
The criterion of
“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ntroduction. The voice of doubt and praise about Yan Fu
摘要
严复的“信达雅”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质疑之声与赞美之词并行,但其翻译观点的先进性与巨大的 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时局所需对严复翻译作品的选择起着巨大的影响,他对语言发展的判断和
文章引用 : 张雅滢 . 历史背景下的翻译家严复 [J]. 现代语言学 ,2018, 6(4): 644-650. DOI: 10.12677/ml.2018.64074
DOI: 10.12677/ml.2018.64074
646
现代语言学
张雅滢
所处的历史背景可以做出一些解释。
3. 历史因素影响下的严复翻译
严复所处时代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封建王朝的没落已成定局,清王朝危机四伏,国家危亡成了最 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他 14 岁时进入船政学堂学习,学习内容不止传统文化典籍还有外语,数学,物理, 化学等当时中国薄弱的自然科学知识, 而后远赴英国游学, 接收西方的思想文化。 深谙国家危急的严复, 身为中国接受新思想的文人,企图通过译书,办报,反对封建专制,拯救国家兴亡,其译著《天演论》 更是引起文人学士蜂拥抢购, 成功将 “物竞天择” 的思想传递给中国的有识之士, 其译论更是影响深远, “信达雅”三字深入人心。在此,将其所受质疑的译论置于其历史背景,更利于深入了解其时代含义和 严复的本意。
3.1. 经济因素
觉我曾于 1908 年曾做过一份调查,调查显示当时购买小说者,有百分之九十是旧学界的文人,只有
百分九为普通人, 而接受学校教育而有思想, 有主见的学生只有至多百分一接受新小说
[10] 。此间比例之
差距大从侧面体现出当时购买书籍进行阅读的人群主要还是旧文人,也决定了翻译作品要引起广泛关注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 but the advanced nature and huge influence of its translation viewpoint are beyond doubt.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his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works. His prediction about the progression of language and high expectation of the knowledgeable group that should have great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strength make him choose ancient Chinese in his translation. This paper will try to take historical context into consideration so as to uncover a more objective translator Yan Fu as the historical elements have great impact on his translation.
2. 同时期学者眼中的严复翻译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开头便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随后便在翻译界引起了各方
响应,“信、达、雅”三字一经提出便“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尽人皆知”
[1]。总体而言,同期学者对
严复的赞美之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其翻译思想的认同;二是对其翻译语体的赞同,即以古文
得来的概念,这样的直译,应当用中国人口头上可以讲得出来的白话来写。”
[9]简而言之,瞿秋白先生
认为严复用古文文言翻译,导致其中的“信”和“达”遭到了破坏,并没有将原作的情感和本意完全传 达给中国的读者。瞿秋白先生明确地表明了其认为古文文言有自身的局限性,没办法将西方思想全数转
化过来。鲁迅先生在对瞿秋白的回信中,对瞿先生的说法并不全部认同,他在通信中说
[4] 与鲁迅先生有着相同的看法,认为严复的译书风格是变化的。他认为严复的作品应该进行分为三个阶 段,译书初期,严复为了吸引旧文人,让他们能够看得懂,极力追求“雅”,略亏于信;而到了中期, 则更靠近直译,是为译得最好的阶段,属“三善具备”;到了后期则是自由意译,“换例译法”,译得 较为随便。
在此期间,各学者对严复的称赞居多,其译作在当时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之作,在文人界影响深远, 为他们发奋图强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由头,对严复翻译颇有微词的学者也只是对其“雅”有意见,认为 其追求“雅”所用古文使译文晦涩难读,无法普及大众,不利于传播,而应用白话文。但总体而言,褒 大于贬。建国后,学界对严复翻译的评价则出现了褒贬不一的现象,与当时大不相同,对此,严复翻译
DOI: 10.12677/ml.2018.64074
645
现代语言学
张雅滢
的评价不仅限于其翻译思想和译作,亦涉及到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当时,其译作被学生,知识分子纷
纷抢购,他成为了“中国西学第一者”,蔡元培亦赞其“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
一” [5] ,梁启超虽与严复在翻译用词用句上有所分歧,却也认同。论及严复之功绩, 稻叶君山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他认为 《天演论》 是“思潮之源头”,当“首屈一指” [4] ,其传达的适者生存的法则让读书人如醍醐灌顶,打开了新的视
往大了说,历史背后隐藏的便是政治,经济与文化,而严复思想观点的形成便是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有趣的是当时同时期的学者们对严复的翻译大多持给予称赞,而当代学者则各有所见,因而严复的思想 在碰撞中不断丰满。同期学者与当代学者不同的评价和认识基于相应的学科知识或是历史背景,各异的 出发点其实反映的亦是译者本身不同的翻译追求。两个时期的研究倾向不一,蕴含的是两个时代不同的 认知与智慧,因此从当时学者对严复翻译的评价入手,结合严复所处时代背景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严复的 翻译思想以及其作为译者的本意。
驰。但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只是对严复译作的文字风格做出了评价和建议,对其内容并没有什么提出质
疑。胡适也有相近的看法,胡适是不提倡用古文进行写作或是翻译的,他评严复是亦赞美和批评参半,
“严复的英文与古中文的程度都很高,他又很用心不肯苟且,故虽用一种死文字,还能勉强做到一个达
字。” [8] 从评论中可见,严复的古文功底非同一般,并且作为译者的工匠精神十足,对其翻译用心的有 倾向性称赞更是从侧面表现出胡适对严复所用 “死文字” 的不认同, 毕竟用古文翻译也只是勉强做到 换言之, 也就是其 “雅” 有损“达” ,“信” 在二位的评价中并未呈现, 可见他们认为严复的翻译在 方面并没什么问题,或者说“雅”才是其译作的最大问题。
为文字载体;三则是对其译作的肯定,对其传播的思想以及广泛的影响大为称赞。根据罗薪璋在《翻译
论集》 中的描述, 梁启超对严复的翻译思想亦是十分佩服,
曾有“近人严复, 标信达雅三义, 可谓知言”
[2] 的高度评价,此为一认同。作为严复的老师,吴汝纶不佞赞美之词,将其翻译比肩“晚周诸子”,视 其效仿古语是“可久之词”,是能永逸流传后世的大作。柳诒徵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近世译才,
的一部分,是为“以我古文家言,译西人哲理之书,名词句调皆出独创”。
[4]康有为曾写过一首《琴南
先生写万木草堂图题诗见赠赋谢》赠予林纾,开头便是“译才并世数严林”,对于二者的翻译之才大为 赞扬,将二人并列视为当时的译者最高境界。作为译者,其译作被广为流传,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是 译者获得的最高荣誉,但严复并不止于此,他是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留学者,有着一股 子爱国热情,因此他的译作里充满的是其想要解放国民思想,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因此,人们对严复
Open Access
1. 引言
清朝末期属于水深火热的历史动荡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并吸收西方思想文化,严复的翻译思 想既是其作为译者的选择, 也是屈从时代的自我选择。 当代学者对严复的翻译思想研究多为阐释其思想, 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或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溯其思想来源,又或是结合西方理论想要为其思想注入新意,较 少完全置身于其境, 依据历史角度一分为二审度其翻译思想。 从历史来看, 严复其实是时势所造之人才,
对时代先锋群体的辨别使其在译介国外书籍时选用古文作为翻译语体。历史要素在严复翻译的各个方面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尝试深入历史背景,一分为二,更为客观地认识翻译家严复。
关键词
严复,翻译,历史背景
张雅滢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