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
试论《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力 机 关 ;省 级人 民政 府 。 上述 主体 在 法 定 权 限 范 围 内 ,可 以 设 定相 应 的行 政 许可 ,其 他 任 何 政 府 和 政 府 部 门 ( 括 国务 包 院组 成 部 门 )都 没有 权 力设 定行 政许 可 。 ( )设定 形 式 必 须 合 法 。 以 前 ,行 政 许 可 制 度 非 常 混 二 乱 ,据 国务 院 法 制 办 2 0 0 1年 向 国务 院 报 送 的 < 于 清 理 行 关 政 审批 有 关 情 况 的报 告 》 披 露 ,设 定 行 政 审 批 的依 据 不 仅 有
原 则, 于推动《 对 行政 许 可法 》 贯彻 执 行 , 的 深化 行 政 管理 体 制 改 革 ,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现 实意 义 。 笔 者 认 为 , 据 《 政 具 根 行 许 可法 》 则 的 有 关规 定 ,行 政 许 可 法》 七项 基 本原 则 , 合 法 原 则 、三 公 则 、 民 原 则 、 济原 则 、 赖 保 护 原 总 《 有 即 “ ’ 原 便 救 信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1 20) 1 期(06
寸 音高竹子 拒
V 1 1o120) o. N.(06 1
试 论《 政许 可 法》 行 的基 本原 则
刘希琳
( 兰州商学 院, 甘肃 兰州
摘
702 ) 30 0
要: 法律 的原 则 是 法律 的灵 魂 。《 政 许 可 法》 我 国 目前 规 范行 政 许 可行 为 的 一 部 重 要 法 律 , 究 其 基 本 行 是 研
施 ,对 于依 法 规 范 行 政 行 为 ,进 一 步 推 进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将 产 生重 大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 政 许 可 法 》 确 立 的基 本 行 原则 ,不 仅是 对 行 政 许 可 本 身 的重 大 改 革 ,也 是 对 行 政 工 作 的进 一步 规 范 。 然而 ,对 于 《 行政 许 可 法 》 的 基本 原 则 , 目前 在 理论 界 还存 在 一 些 不 同 认 识 。 有 人 认 为 , 《 政许 可 法 》 有 八 项 基 行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之一,旨在规范行政机关对社会各界的行政许可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秩序。
其立法背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逐渐向市场化转型,行政许可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环节。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不健全等因素,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着许可范围不清、标准不一、期限不明、程序繁琐和核准难度大等问题,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公正竞争。
因此,制定《行政许可法》可以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管和约束,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
2. 加强法治建设的需要。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行使公权力的一种形式,因此需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规范。
制定《行政许可法》有利于完善法治体系,增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3. 开展行政管理创新的需要。
《行政许可法》十分注重创新,充分体现了严格规范和便利化相结合的原则,推行了电子政务、告知承诺制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立法过程中,制定《行政许可法》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1. 法律优先原则。
《行政许可法》是法律的最高表达,必须优先适用于许可事项,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原则。
行政许可有监管属性,但也是为市场主体和公民提供服务的。
法律应该在规范行政许可的同时,尽量方便和简化行政程序,切实提高政府效能,为申请人提供高效、优质、公正的服务。
3. 公开透明原则。
行政许可是一个公开的过程,除非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等特殊情况,行政机关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开许可的标准、程序和结果等相关信息。
4. 法统一原则。
行政许可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得因地区或部门差异造成不公平的待遇或竞争壁垒。
5. 稳定性原则。
行政许可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行为,必须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动辄修改或废止,以免给市场主体和申请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
行政许可法概念和基本原则有哪些

行政许可法概念和基本原则有哪些范本一:行政许可法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概念定义行政许可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对特定的行为主体在法定的条件下进行管理,并给予或者不予给予权利的一种行政行为。
二.行政许可的类型1. 一般行政许可:指国家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例如营业执照、建筑许可等。
2. 特殊行政许可:指特定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例如危险品运输许可、外资企业设立等。
三.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 法定许可原则:行政许可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立许可事项。
2. 平等自由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平等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者限制申请人的申请。
3. 依法审批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审查和决定,不得滥用权力或者超越权限。
4.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公开许可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透明,方便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并监督。
5. 保护合法权益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尊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许可申请,并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四.附件1. 行政许可法相关法律和法规2. 行政许可流程图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许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对特定的行为主体在法定的条件下进行管理,并给予或者不予给予权利的一种行政行为。
2. 一般行政许可:指国家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
3. 特殊行政许可:指特定法律规定,对特定行为主体进行事先审批的行政许可。
4. 法定许可原则:行政许可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立许可事项。
5. 平等自由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平等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者限制申请人的申请。
6. 依法审批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审查和决定,不得滥用权力或者超越权限。
7.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应当公开许可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透明,方便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并监督。
行政许可法》十问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又分为一般程序和的别规定两部分。 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7个子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听证、 决定、变更和延续。 特别规定是针对5种行政许可和1中特殊பைடு நூலகம்施主体,在行政许 可的审查、决定环节分别作出的特殊规定。
九、行政许可监管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
政许可活动的监督。 二是指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对被许可人从事被 许可事项的活动的监管。 它们的性质都属于行政监督。
《行政许可法》对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
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活动的层级监督只有原则 的要求。 为了改变行政机关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 许可、不监管的问题,并为行政机关提供必 要的监督手段,方便其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 《行政许可法》行 政机关对被许可人从事许可事项的活动规定 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监管机制。
(一)普通许可
其是指行政机关准予当事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许可,占全部行政许可的 80%以上。 其性质是确认具备行使既有权利的条件,主要功能 防止危险、保障安全。 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对当事人行使法定权利或者 从事法律没有禁止但附条件的活动的准许;二是一 般没有数量限制;三是行政机关实施普通许可一般 没有自由裁量权。例如,集会游行示威许可、爆炸 物品生产运输许可、商业银行设立许可。
(五)登记
其是指行政机关确立当事人的特定主体资格的行为。 主要功能是通过是当事人获得某种能力向公众提供 证明或者信誉、信息。 主要特征有四个:一是未经合法登记取得特定主体 资格或者特定身份,从事涉及公共关系的经济、社 会活动是非法的;二是没有数量限制;三是对登记 的材料只进行形式审查,通常当场作出是否准予登 记的决定;四是行政机关实施登记没有自由裁量权。 例如,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社团登记等。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摘要:一、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1.社会背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行政许可的需求和依赖性增强。
2.政治背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要求行政权力规范化,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法律背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弥补了我国行政许可立法的空白。
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的主体、权限、程序法定。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事项、范围和条件应当公开;实施过程应当公平、公正。
3.便民原则:简化行政许可程序,降低申请人的成本和负担。
4.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保护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正文: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期的社会对行政许可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行政许可法》。
该法的出台,弥补了我国行政许可立法的空白,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法定原则法定原则是指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
具体包括:行政许可的主体、权限、程序法定。
这是保证行政许可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基础。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事项、范围和条件应当公开,以接受社会监督。
公平、公正原则要求在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公平对待各方当事人,不得给予特权或歧视。
这有助于保障行政许可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三、便民原则便民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尽量简化程序,降低申请人的成本和负担,提高行政效率。
这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增强申请人对行政许可的满意度。
四、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要求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充分保护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享有充分的陈述、申辩、复议、诉讼等权利。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是为了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制度,加强对行政许可的规范和监督,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行政许可制度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办事效率低、公正性不足、滥用职权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手段来规范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标准,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法定原则:行政许可的设立、修改和废止必须依据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公平原则:行政许可必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不得歧视市场主体,确保各方的平等权利。
3. 便民原则:行政许可应当便于市场主体申请和办理,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
4. 规范原则:行政许可应当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防止滥用职权和权力寻租,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可预期性。
5. 限制原则:行政许可应当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避免过度干预市场,保护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旨在规范和完善行政许可
制度,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公平性,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行政许可法》解读

《行政许可法》解读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涵盖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定义和背景,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主题和重要背景信息。
以下是一个示例:1.1 概述行政许可法是一部旨在规范和管理行政许可活动的法律法规。
行政许可作为一种行政行为,涉及政府对个人、组织或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授权。
它通过授予特定的权力和权限,以实现公共利益的平衡和社会管理的需要。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背景主要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与自由、效率与公正的平衡问题,行政许可制度在中国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改革需求。
行政许可在过去由于其过程不透明、操作不规范、权力滥用等问题,导致了不少投资者、企业家和公众的诟病和抱怨。
因此,为了加强行政许可的规范和监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市场经济秩序,行政许可法应运而生。
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追求的核心原则是依法行政、公正高效、便利企业、保护公众。
它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强调权力的可控、公平的行政决策过程、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
行政许可法通过对行政许可的许可条件、程序、范围、期限等进行详细规定,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讨论行政许可法的背景,包括其基本原则以及对社会、市场、政府和公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对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公众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行政许可法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法律法规,为行政许可活动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解和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旨在引入本篇长文的主题。
首先,我们会对本文的概述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介绍行政许可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会阐明本文的文章结构,即本文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和解读。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深入解读《行政许可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法律的意义和影响。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001]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001]](https://img.taocdn.com/s3/m/7fab27e7f121dd36a32d82ed.png)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袁曙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前言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述《行政许可法》,首先讲述《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理论。
《行政许可法》在7月1号正式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部法律非常的重视。
国务院专门开了几次会议进行研究、贯彻实施,在今年1月6号温家宝总理在省部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会议上做了重要的讲话,专门进行部署。
我们国家行政学院专门对省部长进行了一个礼拜的培训,那么对一部法律的实施这么的重视,这在建国以来是第一次,充分的说明这部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行政许可的含义、由来和功能(一)行政许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首先第一个问题我要给大家介绍,行政许可的含义、由来和功能。
什么叫行政许可,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它有什么重要的功能我们说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给它下了一个定义,就是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我们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公民要开出租车,你向出租车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出租车管理机关经过审查认为你符合法定条件,这样让你开出租车。
这样一个活动,这样一个行为,叫行政许可。
我们将根据这样一个定义,它有四个含义,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行政许可它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通俗的意义来讲是行政审批,但是它不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审批,它是一个外部性的行为。
比如行政机关内部中一个处长要当局长这种审批,行政机关财务的审批、出国的审批,这些都不是行政许可。
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了,我对你批准,这个是行政许可,所以它是一个外部行政的行为,不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审批。
刚才讲的出租车司机,再比如你要办一个学校,你买学校要审批。
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它是一种已申请的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对老百姓的审批必须是老百姓主动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不能你不申请我就批准你办一个学校,那是不可能的。
它不像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当然不可能老百姓提出一个申请,讲我申请你对我进行处罚、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02 行政许可的种类和设定
行政许可的种类
特许
对特定活动进行特别管理,只 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申请人才能 获准。
核准
对特定事项进行技术或专业审 查,符合要求才能获准。
普通许可
对特定活动进行一般性管理, 申请人符合法定条件即可获准 。
认可
对特定服务或技能进行认证, 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获准。
登记
对特定主体进行信息记录,符 合规定才能获准。
特点
行政许可法具有规范性、约束性和保障性的特点。它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 实施、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约束行政机关的许可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
立法目的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是规范行 政许可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 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受 理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处理结果。
行政机关对申请的审查
行政机关需要对申请进行审查,包括 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是否符 合法定形式进行核实。
审查与决定
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的审查
实地核查
行政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进行详细审查, 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一些需要现场核实的行政许可,行政 机关需要进行实地核查,核实申请人的实 际情况是否符合许可条件。
01
03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
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规 章,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05
04
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制定规章,设定临时性行 政许可。
03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申请与受理
申请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了维护公民和法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我国明文规定了设定了行政许可法,对于行政许可法的设定,要求公开公平公正,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于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为了维护公民和法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我国明文规定了设定了行政许可法,对于行政许可法的设定,要求公开公平公正,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于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包括可以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和范围法定、设定和实施的主体法定、设定的权限法定、设定和实施的程序法定。
▲2、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
(1)公开。
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规范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公开,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和条件应当公开;行政许可的过程应当公开。
(2)公平、公正。
即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公平、公正,不得给予一些人特权或者给予一些人轻视,同样条件和情况必须同样对待。
▲3、便民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尽量减少或者合并行政许可的中间环节;缩短行政许可各个环节的时限及行政许可的全过程时限;降低申请材料的复杂性,尽量为申请材料订立简明的标准格式;尽量减少申请人所接洽的行政部门数量,申请材料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转工作尽可能地由行政机关负责完成;尽量减少行政许可中的收费数额。
▲4、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同时,行政许可法中还规定了许多对申请人有利的条款。
例如,第27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第38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50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行政许可法原则

行政许可法原则行政许可法原则主要是指在行政许可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这些原则在行政许可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保障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行政许可法的原则。
首先,行政许可法的原则之一是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行政许可活动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依法行政,保证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行政许可的颁发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行使,不能随意行使权力。
只有在法律的规定下,行政机关才能依法对申请人进行许可,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行政许可法的原则还包括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活动中应当公开办事流程、办事条件、办事程序等信息,让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了解行政许可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保证行政许可活动的公开透明,避免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
公开透明原则有利于维护行政许可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减少行政许可活动中的不当干预和腐败现象。
另外,行政许可法的原则还包括便民利民原则。
便民利民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活动中应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的行政许可服务,让申请人在合法、公正、高效的前提下获得行政许可,满足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许可活动的便民利民。
行政机关应当简化行政许可手续,提高行政许可的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行政许可服务。
最后,行政许可法的原则还包括法定原则。
法定原则是行政许可活动应当在法律的规定下进行,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必须遵循法定的条件、程序和标准,不能随意行使行政许可权力。
行政许可的颁发必须建立在法律的授权之下,行政机关不能擅自行使行政许可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许可权力,保障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行政许可法的原则是行政许可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原则,包括法治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便民利民原则和法定原则。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保障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促进行政许可活动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义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讲义一、《行政许可法》概述(一)《行政许可法》制定背景:1、行政许可过多、过滥。
一是许可设定权不明确,就连县、乡政府也在设定;二是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不规范,一说行政管理,就是审批,除了审批没别的;三是实施许可的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暗箱操作;[案例]南方某经济特区市2002年曾统计,一个高科技企业从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到竣工投产,中间要经过13个部门的审批,递交15个报告,盖54个公章,最少需要6个月。
[点评]这样漫长的等待,对于百姓而言,曾经是家常便饭。
行政许可期限不明确、拖延过长,甚至使一些申请人为尽快拿到批件而向行政机关行贿,由此滋生了许多腐败。
[规定]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有了明确规定。
例如,工商总局已经对企业登记程序进行了调整,申请企业登记只要发个电子邮件就行了,工商部门需要什么材料必须一次告知申请人,如果材料齐全、合法,最快当天就能办完手续。
四是重许可、轻监管或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进市场难,一旦进入又缺乏监管;五是将行政许可的权力设租、寻租;六是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往往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行政许可过多、过滥,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政府形象,甚至是社会稳定。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国原有的行政职能设臵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
许多本来应该由市场和经营主体自发调节的事情,却长期依靠行政手段,并通过设立政府机构来管理,把矛盾和责任集中在政府身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宏观调控体系框架的初步构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要求增强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行政职能的转变也就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不仅给申请人造成诸多不便,更成为“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的温床。
行政审批存在条件不公开、程序不透明、规范不明确、手续太繁杂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都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行政许可法课件

行政许可法课件行政许可法课件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行政许可的改革力度,旨在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市场发展和保护公民权益。
行政许可法作为行政许可制度的法律依据,对于规范和保障行政许可的公正、透明和便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许可法的背景、原则、程序和监督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政许可法的背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是为了解决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行政许可权过于集中、程序繁琐、决策不透明等。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行政许可活动,提高行政效能,增加市场活力,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许可法的原则行政许可法明确了行政许可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便利原则和透明原则等。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内容和条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正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决策必须公正、公平、公开;便利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程序必须简化、便捷,方便申请人办理手续;透明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程序和决策过程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三、行政许可法的程序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公告等环节。
申请环节是指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受理环节是指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审查环节是指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判断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决定环节是指行政机关对申请进行决定,决定是否给予行政许可;公告环节是指行政机关将决定结果公告给社会公众。
四、行政许可法的监督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包括对行政许可决定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进行监督;外部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包括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活动进行监督和投诉。
五、行政许可法的挑战与展望行政许可法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行政机关的执行力不足、行政许可的程序复杂、行政许可的审查标准不一致等。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法的相关制度,加强行政机关的执行力,简化行政许可的程序,统一行政许可的标准,提高行政许可的效率和公正性。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摘要:一、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1.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现状2.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3.立法背景及意义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正文:行政许可法是我国政府为了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本文将从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现状是行政许可项目繁多,实施程序复杂,许可标准不统一,许可权力过于集中,许可过程中的透明度不高,导致许多申请人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影响了许可的公正性。
这些问题使得行政许可制度亟待改革。
行政许可法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通过明确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权限、程序和范围,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加强对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从而推进我国依法行政的进程。
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行政许可法定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项目和范围、实施主体和权限、实施程序等必须依法设定。
这一原则旨在保障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行政许可的滥用。
2.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公开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公开,许可的事项、范围和条件应当公开,许可过程应当公开。
公平和公正原则要求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公平、公正,不得给予一些人特权或者给予一些人轻视,同样条件和情况必须同样对待。
3.便民原则便民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尽量减少或者合并行政许可的中间环节,缩短行政许可各个环节的时限及行政许可的全过程时限,降低申请材料的复杂性,尽量为申请材料订立简明的标准格式,尽量减少申请人所接洽的行政部门数量,申请材料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转工作尽可能地由行政机关完成,尽量减少行政许可中的收费数额。
4.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尊重和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为申请人提供充分的程序性权利保障,包括知情权、参与权、陈述申辩权等。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1.社会背景2.法律背景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法治原则2.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正文一、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1.社会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许可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行政许可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行政许可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权力寻租、行政腐败、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影响了社会稳定。
因此,制定一部针对行政许可的专门法律,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成为当时我国立法的迫切需要。
2.法律背景2003 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行政许可的法律,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许可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促进政府依法行使职权。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许可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法治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许可法》的根本原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依照法律行使职务,依法办事。
具体包括法律优越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优越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法律保留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必须符合法律的宗旨和精神。
2.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公开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包括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和结果等。
公平、公正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必须公平、公正,不得给予任何人特权或歧视。
3.便民原则便民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办理时限,降低申请材料的复杂性,简化程序,减少收费,以便为申请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公务员考试:《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二)

五、问答题1、《⾏政许可法》的⽴法背景?答:(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加⼊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2)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管理体制改⾰的迫切需要。
(3)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客观要求。
(4)建设法制政府的客观必然。
(5)巩固⾏政审批制度改⾰成果,推动⾏政审批制度改⾰深化的需要。
2、《⾏政许可法》的⽴法宗旨?答:规范⾏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政机关有效实施⾏政管理。
3、《⾏政许可法》的⽴法⽬的?答:(1)、规范⾏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
(2)保护公民、法⼈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3)保障和监督⾏政机关有效实施⾏政管理。
4、《⾏政许可法》⽴法的重要意义?答:(1)《⾏政许可法》的出台有利于推进和保证⾏政机关依法⾏政和依法管理。
(2)《⾏政许可法》的制定,将有⼒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3)制定《⾏政许可法》有利于进⼀步扩⼤对外开放和与国际规则相协调。
(4)依照《⾏政许可法》,在⾏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公民、法⼈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权益将得到全⾯保障。
(5)《⾏政许可法》的制定,强化了⾏政机关的责任,有利于从根源上和制度上杜绝审批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5、什么是⾏政许可?答:⾏政机关根据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为,称为⾏政许可。
6、什么是⾏政许可的四个特征?答:(1)⾏政许可是依申请的⾏为。
(2)⾏政许可是外部⾏为。
(3)⾏政许可是管理性⾏为。
(4)⾏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从事特定活动的⾏为。
7、《⾏政许可法》的适⽤范围?答:依照《⾏政许可法》第⼀章第3条的规定:⾏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本法。
8、设定和实施⾏政许可的七项原则是什么?答:设定和实施⾏政许可应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

解读《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原则(最新版)目录一、立法背景1.《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背景2.《行政许可法》对于规范行政许可的重要性二、基本原则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正文一、立法背景《行政许可法》是我国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该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行政许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定不当、实施不规范等,影响了行政许可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规范行政许可的法律,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2.《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于规范行政许可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为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保证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基本原则《行政许可法》确立了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依据法律,包括行政许可事项和范围、设定和实施主体、设定和实施权限以及设定和实施程序等方面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
2.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过程必须公开透明,不得存在暗箱操作和不公平现象。
具体包括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公开,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和条件应当公开,行政许可的过程应当公开等方面。
3.便民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尽量减轻申请人的负担,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具体包括减少行政许可的中间环节,缩短行政许可各个环节的时限及全过程时限,降低申请材料的复杂性等方面。
4.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保护原则。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及其确立的主要制度[全文]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及其确立的主要制度[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26fb5c1711cc7931b71653.png)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是指哪一级国家机关有
权设定行政许可、以何种形式设定行政许可、设定
行政许可有哪些限制以及设定行政许可需要遵循哪
些规则。
第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就是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国家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较大的市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比如:
两人实地核查;
听取第三人意见制度;
听证制度(继行政处罚法之后,扩大了听证范围、确立了听证笔录的排他性效力);
期限制度;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标准制度(招标、拍卖;先来后到);等等。
第四,行政许可的费用
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
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制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确定,地方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商品或者服务目录的审批
卷烟生产年度计划的审批、全国企业债券发行年度规模的审批
下列行政行为不是行政许可
对由政府直接投资和注入资本金方式投资的审批、对企业申请贴息、转贷和补助方式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的审批、以工代赈资金的审批、列入国家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的安排(比如,中央基本建设项目财务事项的审批、技改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审批)
第三,便民原则。
第四,救济原则。
第五,信赖保护原则。
第六,监督原则。
合法原则〔行政许可法第4条〕
设定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行政许可法第5条〕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及其确立的主要制度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及其确立的主要制度一、概述行政许可法是国家管制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之一,它是国家对于公民、法人申请从事某些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制度。
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行政许可法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完善,现在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
那么,本篇文章将就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及其确立的主要制度进行探讨。
二、立法背景1. 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国当代政治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行政许可法制背景之一。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行政许可的制度上不断推行简化、规范和透明,使行政许可机关实行依法行政,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2. 改革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护外商的利益,国家不断加强对于行政许可机关的规范性管理和监管,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批,保证了国内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合法权益。
3. 加强行政机关的管理能力为了落实行政管理机关的主体责任,加强行政管理机关的自我监管,促进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国家不断加强行政许可机关的管理能力。
三、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主要制度1. 许可的成立条件在行政许可的法律体系下,申请人可以通过行政许可机关来获取具备法律效力的许可证书。
同时,由于不同的行政许可事项涉及到不同的领域、环境、人员等因素,因此在申请和审批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行政许可法中确立了一些成立许可的条件,例如,许可对象符合法律规定的基本条件;许可对象的资质符合法律规定。
2. 行政许可法的程序行政许可的程序是行政许可制度的核心。
为了方便地研究行政许可制度及其特点,可以将其程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许可的申请和许可的审批。
许可的申请主要是申请人向行政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许可的审批主要是行政机关在申请人提交完整的申请表格及其相关证明文件后,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机关对此事项的内部规定进行审查验收。
3. 许可的期限每个行政许可都有相应的时间期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讲人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教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授《行政许可法》。
首先讲授《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理论。
《行政许可法》今年7月1号就要正式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部法律非常重视,国务院专门开了几次会议进行讲究,贯彻实施。
今年1月6号,温家宝总理在省部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专门进行部署。
国家行政学院专门对省部长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培训。
对一部法律的实施这么重视,这在建国以来可能是第一次,充分说明这部法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第一个问题:行政许可的含义、由来和功能。
什么叫行政许可,它是怎么发展来的,有什么重要的功能?我们给《行政许可法》下了一个定义,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比如公民要开出租车,先要向出租车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出租车管理机关就会审查,认为你符合法定条件,就会让你来开出租车。
这样一个活动、这样一个行为,就叫。
根据这样一个定义,行政许可有四个含义,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通俗意义上讲,就是行政审批。
但是它不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审批,它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比如行政机关内部的提职,一个处长要当局长,这种审批就不是行政许可。
行政机关财务的审批、出国的审批,这些都不是行政许可。
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了,相关单位批准,这才叫行政许可。
所以它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不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审批。
像我刚才讲的出租车司机,再比如你要办一个学校,民办学校要审批,也是行政许可。
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它是一种以申请的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对老百姓的审批,必须先有老百姓提出申请,没有申请,行政机关就不能批准公民办一个学校,那是不可能的。
它不像行政处罚,也不像行政强制。
当然老百姓不可能提出行政机关对自己进行处罚、进行拘留的申请。
所以行政许可必须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以申请为前提。
第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单方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虽然需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申请为前提,但是批准不批准是行政机关的事。
行政机关可能批准也可能不批准,它不像行政合同。
比如行政机关要建一个高速公路,通过招标,或者是拍卖的形式来出让,就必须签订一个行政合同来实现行政目的。
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跟法人公民之间要达成一致。
但是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是单方行政行为,公民,法人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行政机关可以给你许可也可以不给你许可,所以它是一种单方行政的行为。
第四个特征,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的行政行为。
什么叫授益性的行政行为?就是授予的授,利益的益。
所谓授益性的行政成为,就是给公民,法人一种利益,这叫授益性的行政行为。
它不是像行政处罚,我赋予你一种义务,我对你进行处罚,比如罚款1000元、10000元,给你设定一个义务,你必须要履行。
也不是一种强制,你不履行我采取强制措施。
行政许可是给公民、法人一种利益。
我们讲的这四个特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什么叫行政许可,它是一种单方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授益性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怎么发展来的?行政许可是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制度,但不是说一开始就有这个制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之初,行政许可是很少的。
资本主义政府刚建立的时候,是奉行越小政府,越好政府的理念,政府越小越好,越少干预越好,对经济社会的干预越少越好。
所以当时讲的政府就是一种守夜人。
政府把国防、外交、治安、税收管好就行。
美国政府成立之初只有三个部: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公务员只有五、六千人。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情况呢?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政府刚建立之初,为了防止封建行政权的复辟和专横,必须把行政权牢牢的束缚住,就需要通过立法来设定政府的权力范围。
政府必须要依法行政,牢牢地按照议会设定的法律来行使职权。
通过司法法院来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违反法律。
这是政治上的一种体制设计的原因。
在经济上英国的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被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他主张在经济领域,要采取绝对自由竞争,政府不能干预,这样让经济有最大的发展空间。
这样一种体制、这样一种理论,统治了西方世界150年左右。
所以在资本主义早期,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非常少。
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规模的扩大,也就是列宁讲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了垄断,这时候光靠市场调节已经无法驾驭资本主义一个这么大的经济规模。
在 1929年就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新政措施:扩大政府权力,保障中小企业利益,保障充分就业等来促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政府包括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的行政权得到了非常大的扩张。
这时候立法不仅是议会的事,政府也有立法权。
政府也获得了司法权,即解决纠纷的权力。
所以依法行政这个法包括政府本身立的法。
这时候的观念,不是越小政府越好政府,而是越大干预越好政府。
政府的权力,政府的职能,政府作用的范围,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扩展。
美国在这个前后,成立了一系列的独立管制委员会,有五六十个:有洲际贸易委员会、原子能委员会、航空委员会等一系列的委员会。
行政许可主要是在这样一段时间,即20世纪以后为适应政府对经济社会管理的需要迅速扩展起来,发展起来的。
在经济上,英国凯恩斯创造了凯恩斯主义,就是主张政府对经济、对社会全面干预。
但是这样一种全面干预的模式,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它带来了经济活力的降低,行政成本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也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开始了一系列自由化的措施,以后里根在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自由化的措施,在这个过程当中放松规置、放松许可。
这样采取了一系列公共改革的措施,掀起了一场公共改革运动。
主要是以放松规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为宗旨。
这就是我们讲的资本主义国家行政许可发展的一个过程:从一开始没有规制,很少规制到20世纪以后,大幅度的强化规制、发展规制。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放松规制,我们国家的行政许可,有的说主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在计划经济时代,人财物、产供销都由政府来调拨。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当中,原来的行政手段失效,法律手段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扩张,部门、地方纷纷采取行政许可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地方权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行政许可得到了急剧的发展。
到了今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得程度。
这就是行政许可在西方国家,以及在我们国家发展的来龙去脉。
行政许可有什么样的功能,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合理性?行政许可主要有三点功能:第一个是控制风险的功能,这是行政许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行政许可通过对企业设定主体资格的限制,对标准的严格控制来防止发生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经济风险,罗斯福上台采取了新政措施,对涉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企业,严格控制其设立标准。
比如对烟花炮竹的设立标准要严格审查,它是不是符合要求,对炸药、医药、食品这些行业严格控制标准。
以此来保障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
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政府,布什政府和一些学者在反思:他们认为“9·11”的发生,与过度放纵规制有关系。
政府过度强调了提高出入境的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的效率,这样使得一些恐怖分子进入了美国。
同时像驾驶飞机这样的一些特殊的行业,也没有很好的进行审查。
使得恐怖分子能够学会驾驶飞机。
所以美国在“9·11”以后强化了规制,要求在一部分领域强化规制措施。
比如现在它成立了国土安全部,移民局。
同时出入境严格加以审查,使得签证非常困难。
同时布什政府在发生了安然公司丑闻以后,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监督和规制措施。
在发生了纽约和加州能源危机以后,他们认为主要也是规制过度放松,造成电力紧张。
所以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这样的危机和风险。
所以许可第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控制风险。
第二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配置资源。
市场是配置资源最重要的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只有通过市场来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最有效率的来利用资源。
但是一些有限的资源,仅仅靠市场配置,政府不介入,可能会导致资源的垄断,或者导致资源的恶性的竞争。
比如像土地、矿山、城市公共服务、自来水、电、公交、出租汽车一些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如果政府规制一点不介入,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
包括土地,我们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许可制度,审批制度,但仍然发生了很多的问题。
所以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要采取许可手段。
但这个许可手段是一些以特定的市场调节的手段为基础,后面我会说到,比如它要以拍卖、以招标为基础,最后才加以审批。
这是许可第二个重要的手段,即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手段。
第三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证明或者提供某种信誉、某种信息。
政府为什么要有这个手段?因为政府比较有信誉,有公信力。
比如对企业的设立,通过政府,通过政府工商机关,出具营业执照证明这个企业设立了,这样就比较有公信力。
这样市场主体之间就能力比较信任了。
再比如律师,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发给律师资格证书。
像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公证员,教师这样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殊职业,要对他们的资格、资质来加以证明。
这是讲许可的第三个重要功能。
这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问题,行政许可的含义、由来和功能。
我给大家介绍第二个问题,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义和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讲为什么要制定《行政许可法》。
我们国家的许可法制定了7年多,从1976年开始,专家就拿出了行政许可法的稿子,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对行政许可制度进行综合性的统一调整的法。
西方国家有行政许可法律制度,它都是在经济自然演进过程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比如航空,中国发展了航空许可。
比如矿山,逐步发展了矿山许可。
比如原子能,逐步发展了原子能许可。
所以它对每一个方面的许可都比较完善。
但是我们国家因为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实现整体的转型(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体制转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立法,来推动这个制度的转型。
具体来讲它主要有四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制定《行政许可法》是规范、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需要。
《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前,各个单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其他规范性文件里面有大量的许可,但是非常混乱。
第一种情况就是行政许可的范围不清,事项过多,管理就是审批,管理就要审批,这样一个管理十分盛行,造成什么事项都要审批。
审批充斥了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领域,所以这个情况已经发展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