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2014

合集下载

成语 文言文 文学常识

成语 文言文 文学常识

成语文言文文学常识
1. 不可胜道:无法一一列举,极言其多。

出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2. 无所措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然自要以上过尧,不过三寸,不知此人是何氏,居何处。


3. 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4. 贵古贱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仿)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5. 焚百家之言:焚烧各家的著作。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来而问日:‘官命促烧之。

不与?’对日:
‘不敢。

’问日:‘不烧,即是心不副行也。

论而杀之何如?’对日:‘不敢。

’”。

文言文文学常识

文言文文学常识

文言文文学常识文言文(Classical Chinese)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广泛应用于古代文献、诗词、散文、史书等文学作品中。

以下是一些与文言文文学相关的常识:1.文言文发展历程:文言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周朝。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和文人的书写和表达语言。

汉代以后,文言文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文体。

唐代是文言文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出现。

2.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差异。

文言文使用古代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注重平仄、对仗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言文的句子较为短小精炼,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

3.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古代文言文作品丰富多样。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以其简洁、深刻的表达广为传诵。

《楚辞》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言文的翻译: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差异,翻译文言文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翻译文言文要注重传达原作的意境、情感和文化内涵。

翻译者需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和文化背景知识。

5.文言文的研究:文言文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者着眼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风格特征、修辞手法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作用,以及文言文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影响等。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了解文言文文学的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整理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整理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整理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一、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2、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14、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古义:热水。

文言文——文学常识

文言文——文学常识

16. 南宋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集是《漱玉词》,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代表作有《关山月》、《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他的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岳飞,字鹏举,他的词《满江红》是名作。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的代表作有诗《过零丁洋》等。在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四人中,“婉约派”词人有欧阳修和李清照,宋朝最有名的“婉约派”词人还有柳永、姜夔。
7. 曹操,字孟德,东汉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擅长以古题乐府写时事。他的诗气韵沉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为核心的文坛所体现的文风“建安风骨”。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诗《白马篇》、赋《洛神赋》等。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师表》是名篇。
1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是北宋最大一家,词开创豪放词派,散文也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代表作分别有《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苏轼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们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苏轼又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我们读过他父亲的《六国论》、他弟弟的《上枢密韩太尉书》。
11. 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是“李杜”。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誉之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独坐敬亭山》、《把酒问月》、《登金陵凤凰台》等。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誉其人为“诗圣”,誉其诗为“诗史”,他的代表们的诗风,称李白的诗雄起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贤臣)。
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明君)。
《战国策》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襟,排遣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山水游记)。
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淳朴、和睦相处,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武陵人——向往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却言而无信,自己亲手关上桃花源的大门。
语言朴素,诗意盎然。
《捕蛇者说》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第二则:学习的方法。
第三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则:学习的态度。
(第五则:学习的态度。
第六则:学习的态度。)
第一则:(终身学习)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思结合)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学无止境)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第五则:(专心致志)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以作者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做对比。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告诉了我们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使自己的人生充盈而美好。
第六则:(敢于质疑)学习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2014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2014

古代文化常识(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完整版)文言文文化常识

(完整版)文言文文化常识

1、 A.“字”,又称“表字” ;祖先幼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上的系。

“字”是了便于别人称,平或尊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官名。

秦是掌管籍文典、通史事的官,后成学上通一或精晓一、从事教授生徒的官。

C.“至正”属于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依照他的一生行予的一种称呼,用以褒善,如“崇” “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求退,其意是年龄已高,就上皇帝求退休,好一把老骨能葬在故。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知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官到某地任,做一些相关的政事,行必然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样的褒。

于是官与百姓、官与官、官与国君(帝王)之就会有多“ 作” 生。

1.:到,去。

2.:①激励,励;②碰到激励、励。

3.:核查、督促、征收。

4.、化:教育感人。

5.按、案:巡,巡行;察看,核,明。

6.游:①游玩,游;②旅行,出门修业或求官;③交,交往。

7.趣、:①小步走,跑;又引申赶快,迅速。

②通“促”,督促。

8.劾:,,揭。

9.白:告,告。

常用于官吏之。

10.短:言,坏。

11.害:忌妒。

12.:①听,听;②使知道,告⋯⋯知道。

于②要特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经常是最高治者——国君,化了一点,就不至于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生的事件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来了呢?其就是“ ”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 桓晋文之事可得乎”。

13.折:指斥,指,斥。

14.:① ,怪;② ,辞。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假托,假。

17.:作人;抵押。

18.次:① 扎 (用于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品或税)——由“ 送、运”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表示意的。

21.坐:①因⋯⋯犯罪或,冲犯;② ,定罪。

22.多: ,欣。

“高、”等字,若,就是意,也意此。

23.少:批,,看不起。

是一些常的音。

我基本可以依照官行、他官(官)反、社会价三个面来掌握。

二、官人物常用1.表官的(1)宰相:政的大官。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之文学常识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之文学常识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之文学常识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之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

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孙丑》“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

孟子说“大而化之谓圣”意思是说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除此之外还有《墨子》《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3、《左传》编年体史书。

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

《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4、《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五经”7、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在恢泪始干”。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绝句》?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杜甫的“三吏”“三别”:三吏:《憧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8、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集锦整理;mfk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归隐山林,“躬耕自资”。

著有《归去来兮辞》,田园诗《饮酒》《归园田居》等,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以后。

2.《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仕途上曾被贬。

但他仍积极进取,著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描写抒情。

5.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人被称为“诗圣”“诗史”。

内容多体现“忧国忧民”思想,诗风“沉郁顿挫”。

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又称“杜工部”,著有《杜工部集》。

写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郭沫若评价其诗“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作者郦(lì)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

撰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7.《记承天诗夜游》选自《东波志林》。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山人。

“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弟),以文学著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忠”。

他的思想较为复杂,儒、释(佛)、道对他都有影响。

有《东坡全集》传世。

8.唐宋八大家:(唐朝)韩愈,柳宗元。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文言文 文化常识

文言文  文化常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书。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

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

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导语: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xx【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xx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1、《小儿垂钓》作者,选自。

2、《小松》作者,选自。

3、《杂诗(其二)》作者,选自。

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选自。

5、《石壕吏》选自;作者,字又称、、等。

6、《又呈吴郎》选自;作者,他因为曾经写过一首,故此作名《又呈吴郎》。

7、《登岳阳楼》选自;作者。

8、《放言五首(其三)》选自;此诗是被贬所作。

9、《卖炭翁》选自;作者,本篇是组诗中的第32首。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兄赠》选自;作者。

代家、家。

1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选自,作者是唐代诗人。

12、《无题》作者,选自。

作者字、号、代诗人。

“无题诗”多写。

13、《月夜忆舍弟》选自;作者。

14、《赋得古原草送别》选自;作者、字。

1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表故》选自;作者。

16、《宿建德江》作者;代诗人。

17、《红梅》选自;作者,代文学家。

18、《过零丁洋》选自;作者,宋诗人。

19、《渡荆门送别》选自;作者。

20、《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选自;作者。

21、《草书屏风》选自;作者;代诗人。

22、《望月怀远》选自;作者;代诗人。

23、《读《山海经》(选一)》选自;作者;(朝代)诗人,字。

24、《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选自;作者。

25、《伤仲永》选自,作者,字,号时期家家。

26、《周处》选自,《世说新语》为所编纂.刘义庆人,家。

27、《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唐宋八大家为,,,,,,和柳宗元。

柳宗元字,号,代家。

28、《小石潭记》与《钴鉧八集》等诗篇,合称。

29、《卖油翁》选自,作者,字,谥号,代家。

30、《愚公移山》选自,《女娲补天》选自,《精卫填海》选自。

by 第一小组。

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大全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

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

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

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

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

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

党:偏袒,伙同,包庇。

16。

矫:假托,假传。

17。

质:作人质;抵押。

18。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文言文基本文学常识

文言文基本文学常识
文言文基本文学常识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 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 义词。
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里 有不同的意义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 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 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 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 它叫做"本字"。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 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 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 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 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 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 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 “(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 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 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 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 、调、 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 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 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 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必备文言文常识

必备文言文常识

专转本文言文选用的材料相对稳定,人物传记较多。

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以下是我们考试的常用字,了解这些字词可以提高大家阅读速度,做题的提高准确率。

有一部分和你们的文学常识相关。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

——苏洵《上皇帝书》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敬称与谦称
(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
(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
(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
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迁:一般指提升。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陟:进用。

如《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岳阳楼记》: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①降职。

如《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②降职并
外放。

如《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窜:放逐,贬官。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调、徙:调动官职。

改:改任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

出:京官外调,外放出任地方官。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指南录〉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行:代理官职。

权:暂代官职。

署:代理、暂任。

(7)表辞官
告老:官员因年老辞官。

解官:辞去官职。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这些词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往往是我们推断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其它类)
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及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