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 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患者安全原则。
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
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
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
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 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 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 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 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 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完整版)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患者安全原则。
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
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
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
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常见康复科病症诊疗规范
常见康复科病症诊疗规范一、前言为了进一步提高康复科疾病的诊疗水平,规范康复科医生的诊疗行为,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和指南,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康复科及相关专业的医生和工作人员。
二、常见康复科疾病分类康复科疾病可分为神经康复、肌肉骨骼康复、心肺康复、内脏康复、心理康复等五大类。
三、常见康复科疾病诊疗规范1. 神经康复脑卒中-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确诊。
- 治疗:- 急性期:抗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神经保护。
- 恢复期: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药物治疗(如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中医治疗。
脊髓损伤- 诊断: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 治疗:- 急性期:抗炎、神经保护、改善脊髓血液循环。
- 恢复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如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中医治疗。
2. 肌肉骨骼康复骨折- 诊断: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 治疗:- 保守治疗:石膏固定、牵引、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内固定、外固定等。
- 康复训练:根据骨折类型、程度、恢复阶段制定。
关节置换-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 治疗:- 术前:药物治疗、康复训练。
- 术后: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中医治疗。
3. 心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确诊。
- 治疗:- 药物治疗: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 康复训练:呼吸训练、运动训练、中医治疗。
心力衰竭-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确诊。
- 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 康复训练:运动训练、心理康复。
4. 内脏康复肝病-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 治疗:- 药物治疗:抗病毒、抗炎、保肝药物。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四肢骨折等9个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患者安全原则。
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
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
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
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个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四、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5、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6、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7、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等的防治;上述并发症,根据需要请专科会诊治疗,必要时转院行专科治疗;五、医疗康复规范一、功能评价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3、言语、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疑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部分患者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4、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价5、康复效果的评定疗效的结果判定是指末次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标准如下:显效:分值差≥8;有效:分值差在1~7分之间;无效:分值差为0;二、康复治疗规范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1、物理治疗及步态训练等;2物理因子治疗:选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偏正光照射、中药熏药治疗、超声波治疗、超短波短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2、作业治疗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例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和提供丰富的环境以提高认知功能,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电脑辅助认知训练;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3、语言治疗对有构音障碍者进行构音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能力训练等,对存在失语症的患者需进行听、说、读、写、计算、交流能力等内容的语言训练等,部分患者需进行摄食-吞咽训练,存在言语失用者进行针对性训练;4中医康复治疗1针刺治疗:采取分期治疗与辨证治疗相结合,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端,先拇指后他指,最后手掌手背到腕上冷疗有止痛、解痉、消肿作用,9.4℃~11.1℃冷水浸泡患手30分钟,1次/日;主动、被动运动应首先进行肩胛骨活动,在上肢上举的情况下进行三维的肩关节活动;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交感神经阻滞;类固醇制剂可口服或肩关节或腱鞘注射四肩关节半脱位GHS的预防及康复治疗预防:一但出现半脱位多难于恢复,应早期保护预防;早期患肢可安置轮椅上的支撑台,或采取良好的放置姿势,也可用吊带;治疗:目的在于纠正肩胛骨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手法:纠正肩胛骨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屈、上抬、1体位护理: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2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二便管理;3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日常生活活动ADL、吞咽、语言交流等延续性训练;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如摔伤、烫伤等,各类感染的预防护理,防压疮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及废用综合征的护理,脑室腹腔流管阻塞的防治护理及癫痫发作的救治与护理;患,c.,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六、职业康复规范一职业康复评价常规进行功能性能力评估,轻、中度颅脑损伤需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等;二职业康复1职业咨询:通过测试、咨询、诊断、规划等方式,运用科学的,与环境间的匹配程度;适用于可以重回工作岗位的轻度和部分中地颅脑损伤患者;5工作强化及模拟训练:以重返工作岗位为目标,应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进行训练,从而恢复躯体的、行为的和职业上的功能;七、康复出院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符合以下条件: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3、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
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
(一)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感觉功能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误吸、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三)促醒治疗。
昏迷患者应当尽早开始促醒治疗,包括各种感觉输入刺激。
(四)吞咽治疗。
患者意识恢复后,尽早开展口咽部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五)认知和言语治疗。
(六)精神行为治疗。
(七)改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
(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四、注意事项
患者如有精神行为异常,开展康复治疗应当注意加强防护,保障患者安全。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合并症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则请相关科室会诊。
康复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
康复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康复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康复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交功能,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康复治疗中,有五个基本原则被广泛认可和采用,它们是:1. 个体化原则2. 综合性原则3. 积极性原则4. 长期性原则5. 团队合作原则接下来,我将逐个介绍这五个基本原则,以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康复治疗的核心概念和实践。
1. 个体化原则个体化原则意味着康复治疗应该根据每位患者的独特需求和目标进行定制。
每个人的疾病、伤病或残疾的原因和程度都可能不同,因此康复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这需要康复专业人士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
个体化原则的目标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支持,以增加他们的动力和效果。
2.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康复治疗应该考虑整个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
康复治疗不仅仅关注身体的康复,还包括心理和社交层面的恢复。
综合性治疗计划通常涉及到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合作,例如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
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和处理患者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强调在康复治疗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和主动行动。
康复治疗师的角色是指导和支持患者,而不是代替他们。
通过积极性原则,康复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加自信心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和需求,并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4. 长期性原则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久的努力和耐心。
长期性原则强调治疗应该持续进行,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
康复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长期的合作和信任的基础上。
长期性原则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5. 团队合作原则康复治疗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作。
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其身体功能、心理状态以及适应能力的过程。
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内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则和方法。
一、个体化原则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不同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康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个体需求。
二、综合性原则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其中物理治疗主要通过运动、按摩、电疗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恢复;职业治疗则侧重于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职场;言语治疗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心理治疗则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阶段性原则康复治疗通常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般分为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复三个阶段。
早期康复主要以疾病控制和运动功能恢复为主,中期康复则侧重于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期康复则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功能恢复原则康复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身体功能。
因此,在制定康复方案时,需根据患者现有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潜力,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并通过专业的方法和训练,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
五、长期性原则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患者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因此,康复治疗方案应当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康复医生和患者需要保持长期的配合和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持续评估治疗效果。
六、家庭支持原则康复治疗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持和参与。
患者的家人是治疗的重要支持者和帮助者,他们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和康复活动。
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指南规范
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指南规范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一早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得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恢复阶段1—2期、(一) 基本目得:早期康复得基本目得就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得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得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 早期康复方法: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与护理人员采用正确得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得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得方法:利用对肌肉得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8、排痰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得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得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得控制,重获血压得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与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17、健手做力所能及得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等。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治疗原则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治疗原则康复医学是一门专注于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学科。
康复治疗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指在进行治疗时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康复医学中的康复治疗原则。
1. 个体化原则康复治疗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
每个患者的疾病和康复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制定和实施。
个体化原则要求康复专业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以及康复目标,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需求的康复计划,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综合性原则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技术。
康复专业人员应协同工作,利用各专业的优势,综合应用医学、康复、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例如,在运动康复领域,康复师和体育医生可以合作制定运动方案,理疗师可以提供必要的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心理支持,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3. 渐进性原则康复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恢复和发展患者的功能。
渐进性原则要求康复专业人员在治疗中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将治疗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增加康复治疗的强度和难度。
例如,在康复运动训练中,康复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强度和复杂度,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4. 可持续性原则康复治疗需要持续地进行,以维持和巩固患者的康复效果。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康复治疗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短期治疗。
康复专业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随时调整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法。
例如,在康复治疗后期,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的复查和追踪,得到及时的康复指导和支持。
5. 信息化原则康复治疗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原则是指康复专业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康复治疗。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康复数据,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在线康复指导和监测。
简述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
简述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摘要:一、康复医疗的定义与重要性二、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1.个性化原则2.早期干预原则3.综合康复原则4.家庭与社会参与原则三、康复医疗服务的实施与评价四、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康复医疗是一种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服务。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医疗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一、个性化原则康复医疗追求因人而异、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每个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这包括康复计划、康复方法和康复评估等环节。
二、早期干预原则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抓住康复的黄金时期。
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身体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疾病或损伤患者,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和治疗,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
三、综合康复原则康复医疗并非单一的治疗手段,而是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
康复团队通常包括医生、康复师、护士、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治疗。
综合运用药物、物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康复手段,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四、家庭与社会参与原则康复治疗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
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关心、支持与陪伴,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康复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应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康复医疗服务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康复医疗的投入,完善了相关政策,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医疗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康复医疗改革,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总之,康复医疗旨在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和损伤带来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科病症治疗规范清册
康复科病症治疗规范清册一、前言为了规范康复科病症的治疗流程,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治疗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清册。
本规范清册适用于我科全体医护人员,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二、康复科常见病症治疗规范1. 脑卒中治疗原则1. 急性期:以挽救生命、稳定病情为主,开展早期康复训练。
2. 恢复期:以功能康复为主,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慢性病期:以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为主,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措施1. 急性期:- 生命体征监测-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床上活动、坐姿训练等2. 恢复期:- 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磁疗、超声波等- 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 言语治疗:如语言康复、听力康复等- 心理治疗:如认知康复、情绪调控等3. 慢性病期:- 康复训练:如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康复护理:如家居安全、饮食调理等2. 骨折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牵引等。
2. 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3. 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治疗措施1. 保守治疗期间:- 生命体征监测- 局部冷热敷、中药外敷等- 功能锻炼:如肌肉舒缩、关节活动等2. 手术治疗后:- 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磁疗等- 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3. 颈椎病治疗原则1. 缓解疼痛: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减轻颈椎压力。
2. 康复训练: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稳定性。
3. 物理治疗:缓解颈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如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等。
2. 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磁疗、电刺激等。
3. 康复训练:如颈部肌肉力量训练、颈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4. 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良好坐姿、适当休息等。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原则1. 缓解疼痛:减轻腰部压力,改善神经根受压状况。
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的指南规范标准
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一早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
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临床表现1。
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
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
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
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1。
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
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6。
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8。
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1.完全卧床休息.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
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
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颈椎病疾病简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康复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
康复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
1. 个体化:康复治疗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和实施。
每个人在
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治疗计划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目标进行个别
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2. 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应由多个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进行合作。
这些专业人士可
能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多学科合作可以确保治疗
计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3. 综合性:康复治疗应以综合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和技术。
这包括
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4. 长期性:康复治疗应坚持长期性和连续性,以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许多慢性
疾病和残疾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而康复治疗则应通过持续的康复计划和定期的随访来
维持和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5. 可持续性:康复治疗应注重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康复能力的培养。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参与并掌握相应的康复技能,以便在治疗结束后能够继续保持康
复效果,并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种(手术)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基本原则:在疾病早期规范开展康复诊疗,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早期康复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患者安全原则。
保证患者安全是开展早期康复诊疗的核心要求。
康复诊疗活动应当由康复医师和具备执业资质的康复治疗师实施。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及出现新损伤等情况。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治疗的方法、强度、时间、频度等剂量参数应当从小到大,合理递增。
三、个体化诊疗原则。
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专科治疗情况、功能障碍范围及程度等,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诊疗方案。
四、多学科合作原则。
康复专业人员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务人员应当充分沟通,建立团队工作模式,综合专科优势,共同制订实施康复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①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骨折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根据骨折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骨折部位的等长收缩运动和相邻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制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表。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三)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或并发症时,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固定不稳定、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②运动创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神经功能状况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腱萎缩和骨化性肌炎等。
(三)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
根据损伤部位及固定方法,实施肌力训练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运动能力、本体感觉、负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组织损伤和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准确把握关节活动范围和牵伸强度,避免二次损伤。
(二)康复治疗不应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③髋/膝关节置换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关节置换术后24小时内。
鼓励在手术前根据病情开展适宜的康复诊疗及宣教。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手术部位的疼痛、肿胀情况,肢体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预防假体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手术部位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根据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实施肌力训练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四、注意事项(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当保持手术关节轻度外展,避免易引发假体脱位的体位和动作。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当保持手术关节伸直,膝后不垫枕。
(二)根据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确定患肢负重时间进度。
(三)康复治疗不应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四)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调整或暂停康复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发热、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或脱位、伴发不宜康复治疗的疾病以及患者不配合等。
④手外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受伤手疼痛、肿胀情况,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组织愈合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受伤手保持功能位或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
(二)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组织愈合。
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肌力训练、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
(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手功能训练和感知觉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一)根据肌腱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准确把握关节活动范围和牵伸强度,以主动运动为主,注意避免肌腱断裂。
(二)康复治疗不应当引起患者明显疼痛,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
⑤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肢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循环功能,反射检查,必要时实施神经电生理评定。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保持肢体处于有利于组织愈合的位置。
(二)局部治疗。
消肿、止痛、促进神经修复。
根据损伤类型、部位和治疗方式,实施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持关节活动度。
(三)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肌力训练和感知觉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四、注意事项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治疗时,应当避免代偿动作,防止皮肤损伤。
禁忌过度牵伸动作,避免过度疲劳。
⑥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临床专科处置完成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内容(一)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评定脊髓休克、神经损伤的平面和程度。
根据患者情况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和肾脏损害、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关节或肌肉肌腱的损伤、肌肉萎缩和肌腱萎缩、体位性低血压等。
(三)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早期坐站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神经源膀胱和直肠处理、疼痛处理。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必要时配置辅助器具。
(五)开展早期心理支持。
四、注意事项(一)早期坐站训练时根据损伤平面选用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护,支撑脊柱。
(二)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等。
(三)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⑦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一、首次诊疗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一)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感觉功能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误吸、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三)促醒治疗。
昏迷患者应当尽早开始促醒治疗,包括各种感觉输入刺激。
(四)吞咽治疗。
患者意识恢复后,尽早开展口咽部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五)认知和言语治疗。
(六)精神行为治疗。
(七)改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
(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四、注意事项患者如有精神行为异常,开展康复治疗应当注意加强防护,保障患者安全。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合并症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则请相关科室会诊。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和康复内容①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是:防止废用综合征产生,防止肢体痉挛产生,防止误用综合征及过用综合征,防止并发症,如肌肉痉挛、关节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为以后的系统康复打下基础②早期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良好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转移训练,适度的主动、被动运动及基本的ADL训练,必要的床边语言、吞咽、构音训练、心理支持等。
注意瘫痪迟缓期肩关节的保护,防止上肢下垂过久致肩关节半脱位,防止肩手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积极处理大小便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