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科学精神以前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的大意是: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家长会问:今天老师提问让你回答了吗?而以色列的孩子回家,家长则会问: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两个简单的问题,透视出教育方式的迥然不同。

由此,我反思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给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了吗?我们的学生敢于提问,会提问吗?新课改理念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科学课教学中,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课堂环境创设与提问意识与方法培养实行了一些尝试,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科学精神。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问。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思想和不同的认知水平,但是他们都对科学课内容有着强烈的探究意识,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冲动。

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我在课堂内经常这样诱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表现出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欲望。

即使学生的表述出现了失误,教师也勿需过多批评,而是要多表扬其积极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紧张、活泼的状态,从而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2、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只有当学习内容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发展。

在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中,无论是自然界中多次的生命,还是各种奇妙的现象,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我紧紧把握住学生心中的惊奇,让学生在兴趣动机的驱使下提出问题,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在班级内实行交流、研讨。

这样一来,提问的学生体验到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愉悦,参与讨论研究的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愉悦,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过程中,全体学生体验到的是成功,是快乐,他们的学习潜能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在学生身心愉悦的同时,他们意识到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就会逐步养成乐于提问的习惯。

学会提问 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尝试与思考

学会提问 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尝试与思考

【 摘要 】 发现并提 出问题是物理学科科 学探 究涉及的第一个要 素, 也是学 习过程 中能力的体现。而农村的孩子这种该有的能 力却渐渐地 消失 了, 虽 然 现在 提 倡 的 学 生是课 堂 的 主 体 、 课 堂 的 主人 , 但 老师的不放心 , 教 学 模 式 的 陈 旧 等 因素 , 只 是 改 过 去 的 “ 满堂 灌 ” 为现 在 的 “ 满堂问” , 只 是 这 个 问也 主 要 是 老 师 问 , 学 生不 需要 也 没 有 机 会 去 发 现 提 问 了 , 这 种教 学 对 学 生 的 发展 显 然 是
不利的。
【 关键词 】 初 中数 学 自主提 问 【 中图分类号 】 G6 3 3 . 6 【 文献标识码 】 A
在 一 次培 训 活 动 中 。 听 了 卜以 楼 老’ 师的报告 . 让我 受益 匪 浅 :在 课 堂教 学 中引 导 学 生 发 现 和提 出问题 .教 师要 学会 放 手, 敢 于放 手 , 把 提 问 的权 力还 给 学 生 , 让 学 生 在 发 现 中学 会提 问, 让 学 生在 提 问 中巩 固知 识 。 让 学生 在提 问 中走 向创 新 。 1 . 自我 实践 活 学 活 用 在 二 次 函 数 的 一 节 复 习课 上 , 用P P T 出示 下 图 。 请根据 图 像 提 出一 个 问题 ( 学生 在 独 立 思 考之 后 ) 学生 1 : 我 的 问题 是 抛 物 线 与 X
轴 的 交点 坐 标 是什 么?
【 文章编号】 2 O 9 5 — 3 O 8 9 ( 2 0 1 6 ) 3 1 — 0 1 5 7 一 O 1
学生 4 : 老 师 我 也 有 问题 了 , 跑 到 黑 板 上 画 了图 3 。 我 的问 题 是 用一 根 长 2 2 m 的铁 丝 。在 羊 圈 的 较 长 的 一 面 开 两 个 1米 宽的 门 . 能否 围成 面积 是 3 O 玎 l 2 的矩形?

在科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科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学会提问摘要:提出问题既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会提问,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欲望、训练提问技巧两个方面入手。

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发现那些既适合自己探究又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而提问的技巧则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训练才能达成。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科学;问题情境;提问技巧《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环节,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

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正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发展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然而,作为科学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尴尬:学生提不出问题。

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似乎已习惯了等教师提出问题,他们更相信自己是问题的回答者。

另一种情况是,学生有问题,但大多的是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

当教师初次走进三年级的课堂——科学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着实会感觉到“激动不已”,那里简直就是六年级课堂的一个鲜明的对照。

学生似乎有很多问题,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然而,他们的问题更多的是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问题,说白了是一些无法进行探究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会提问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提问欲望学生的问题往往来自一定的情境。

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对要探索的领域产生某种新的体验,进而诱发他们深入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之产生诧异、疑惑的情感,带着问题,以一种积极探究的态度深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时,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尝试给集气瓶在水槽中灌水,提醒学生注意水灌入集气瓶时的情形——冒泡。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1. 以实验为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验为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了解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学习物体的浮沉原理时,可以让学生用各种物体在水中进行浮沉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力和沉力,帮助学生理解浮力和沉力的概念。

2. 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参与机会。

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学校里的花草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些植物,亲自参与植物生长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科学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动物的生存适应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动物体形较小,毛色较浅?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在学习天气变化的原因时,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实例或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5.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实验外,也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游戏等多种教学资源和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学习地理方位时,可以播放有关方位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听说的方式来理解地理方位。

浅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策略

浅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策略

浅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策略提问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激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进行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扎实、更深入。

当然要使学生学会提问和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而后才会进入探究问题答案的学习过程。

(一)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提问,这也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安排了使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

先让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做摸球游戏。

这时的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但是摸球的结果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有的口袋里摸到的都是红球?而有的口袋中没有摸到红球或有时摸到红球呢?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主动地对出现的各种摸球现象进行推想,直到我揭开谜底,验证学生的推想。

就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摸球游戏,随之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又主动展开推理,化解疑问。

学生的学习思考性变深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高了。

(二)在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地方,注意努力创设启迪发问的情境,诱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矛盾,形成认识冲突,从而提出问题。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分铅笔活动。

让学生把10枝铅笔先按每人2枝去分,再按每人3枝、4枝……去分。

从开始的“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学生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的过程,有的学生提问:怎么刚才正好分完,现在不能全部分完?多出来的部分怎么办?这时,我引导学生把分铅笔的情况按“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分成两种情况,填在表格里,再配合阅读课本,使学生感受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会出现“没有剩余”和“有剩余”两种情况。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实验、观察、推理和分析等方法,主动获取并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图书馆、科学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探索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积极支持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和问题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三、进行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并通过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来获得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启发他们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记录,并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科学探究强调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鼓励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探索问题,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科技展览等活动,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分享和合作交流的热情。

六、鼓励创新与实践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科学教学中,“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学怎样“追问”,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熟悉所教授的知识领域,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解答。

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答。

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能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思考和提问习惯。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探究的机会。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引人深思的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需要教师重视启发性教学和情境教学。

启发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引人思考的实验和情境,创设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趣、引人深思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引人深思的实验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学如何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科学教学如何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发明千千万,始点在一问”。

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谱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并将学生们带入其中,使之产生疑问,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唤起他们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使他们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1.通过实物、挂图、实验或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

例如教学《热的传导》一课,新课伊始我就问:“同学们见过煮不死的鱼吗?”在学生疑惑又急于得到答案之时我进行如下演示:把一条欢蹦乱跳的红色小金鱼放入盛有一定水的烧瓶中,用酒精灯火对着瓶颈加热。

当瓶颈处的水沸腾时,处在瓶底的小金鱼却仍在悠闲地游来游去。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赏着,他们惊讶地发现“咦,这真是一条煮不死的鱼!”我抓住契机适时启发:“难道世上真有煮不死的神鱼吗?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由于学生对此现象感到非常惊奇,惊奇诱发了他们的疑惑,一个个问题便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

2.通过日常说法和科学概念的比较,形成问题情境。

课文里有不少科学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法不同,孩子们会觉得困惑。

像生活在大海里的鲸为什么不是鱼,冬虫夏草为什么既不是虫,也不是草,航天飞机不在水中为什么能叫飞船。

通过这些科学概念和传统说法的并列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通过脍炙人口的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

如果把像“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蚂蚁搬家,大雨来啦”这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引入科学教学之中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同时,让学生探究“怎么会是这样”、“一定会是这样吗”。

科学探究课中提问与思考的技巧

科学探究课中提问与思考的技巧

科学探究课中提问与思考的技巧在科学探究课中,提问与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掌握有效的提问与思考技巧,对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问的技巧1、从生活实际出发提问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比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滑倒,而在粗糙的地面上行走却比较稳定?”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2、具有启发性好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问:“如果没有阳光,植物还能生存吗?为什么?”这种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

3、层次分明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例如,在学习物理中的浮力知识时,可以先问:“将木块放入水中,它会浮起来,这是为什么?”然后再进一步提问:“那如果改变木块的形状或大小,它受到的浮力会改变吗?”4、开放性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能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讨论环境保护时,可以问:“你认为有哪些创新的方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5、适时追问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回答进行适时追问,以挖掘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学生回答“摩擦力会使物体运动变慢”,教师可以追问:“那在什么情况下摩擦力反而会帮助物体运动呢?”二、思考的技巧1、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思考的基础。

在科学探究课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自然现象等,从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注意其叶子的颜色、形状变化,以及茎的生长方向等。

2、学会比较和对比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比如,在学习动物的分类时,将哺乳动物和鸟类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加深他们对科学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课堂提问的运用方法:
1. 开放性问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得出答案。

例如,对于一个实验现象,可以询问学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发生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意识。

2. 想象性问题:提出让学生进行想象和推理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如果你有机会发明一种新的科学工具,你会发明什么样的工具,它能解
决什么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跳跃和新思路的产生。

3. 引导性问题: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思考和理解知识点。

例如,对于一个
物体的属性,可以问:“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少个角?它有哪些特点?”通
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和属性。

4. 问题扩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扩展。

例如,当学生回答了一个
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时,可以进一步问:“那为什么在夏天会比较热呢?有什么因素
导致了气温的升高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扩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5. 回顾性问题:在课堂结束时,通过提问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
生巩固学习成果,回顾课堂内容,同时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提问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提问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提问》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实验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许多幼儿园教师引领宝宝们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高级幼儿教师的角度,分享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提问》。

一、科学实验教案介绍1.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探究、提问等能力。

2.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例如:“为什么油和水不相溶?”“为什么气球会漂浮?”“为什么火柴可以点燃?”等等。

3.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幼儿们共同观察、探究、提问、尝试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油、水、气球、火柴、盐、糖等。

2.教学环境教室应保持安静、通风、干净,准备好实验室桌子和椅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看一些有趣的实验视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问孩子们:“大家看了这个视频,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大家为什么认为这个实验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2.实验操作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

例如,一个小组的任务是观察油和水的不相容性,另一个小组的任务是探究气球为什么可以漂浮。

孩子们应该观察实验物质的特性,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总结教师可以邀请每个小组分别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学习心得。

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孩子们的思考和提问,对他们的疑惑进行解答,并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了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总之,这个实验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自主探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文章标题拆解1.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介绍了一套适用于中班幼儿的科学实验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探究、提问等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问的热情。
二 .教 学 民 主 .让 学 生敢 问 学生 能 够 敢 提 问 题 ,前提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中要 营 造 一 种平 等 和 谐 宽 松的 民主 氛 围。 宽 松和 谐 的 教 学 氛 围能 帮 助 学 生 克 服 情 感 、 思维 等 方 面 的 心理 障碍 ,消 除 学 生 对 提 问 的 恐 惧 以 及 怕 斥 责 、讥 笑 的 担 忧 ,从 而 为 学 生 提 问 创 造 良 好 的 外 部 空 间 。 因此 课堂 教 学 中我 尽量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课 堂 是 师生 平 等 对 话 交 流的 平 台 ,是 学 生 自 己充 分 展示 才 华 的 舞 台 ,这 样 学 生 上 课 时 才 有一 种 愉 悦 感 和轻 松 感 ,思 维 才 能 处 于 积极状 态 ,并 敢 于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题 。 即 使 有时 学 生 提 出 的 问题 有 所 偏 差 ,我 们 也 要 保 护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不 要 妄 加 评 议 , 武 断 下结 论 ,而 让 其 他 同学 加 以 帮 助 提示 或加 以启 发 。 同 时 对 多提 问 的 同 学 ,或 问 题提 得好 的 同 学 不 失时 机 表 扬 和 鼓励 ,肯 定成 绩 ,让 他 们获 得成 功 感 ,使 学生 问有 所 乐 , 培 养 学 生敢 问 、 多 问 。 三 ,安 排 时 间 。使 学 生 会 问 要 培 养学 生 提 出问题 的能 力 ,就 要 让 学生 多提 问 题 ,而 要 让 学 生 多提 问题 最 关 键 的 是 要 给 足 学 生 提 出 问题 的 时 间 和 机 会 。 因此 ,在 教学 中 ,我 尽 量腾 出足 够 的 时间,使学生会提问题。 ( )提 供 合作学 习时空 。以学 生认 知 一 结 构 范 围 内 的富 有 启 发 性 的 常规 问题 或 已 有 的 数 学 事 实 为 材 料 , 创 设 合 作 学 习 情 境 。这 种情 境 可 以 为 学 生 的探 究 、交 流 提 供 有 效 的 启发 和 可 靠 的 基础 。学 生 往 往 从 原 问题出发 ,通过 由浅 入深 、 由此 及彼 , 由 正 及 反 等 不 同方 式 ,不 同 层次 的 联 想 ,变

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而问题的提出则是前提,是基础。

那么在有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放下架子,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

同时教师还要维护学生“敢于问”的热情,不论学生所提的问题大或小、对或错,教师都给予表扬、修改和指导,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大胆质疑,让他下次还愿意问。

同时要有意思地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课后,教师还要和学生交上朋友,和他们谈心,游戏,取得学生的信任。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培养提问兴趣,鼓励质疑问难。

课堂上想要让学生乐于提问,还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提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写在导学单上。

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因为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亲近,他们的表现会更加自然、放松,提问往往不拘形式,他们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在读不懂处质疑引导学生从题目生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眼,往往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

比如《梅花魂》一文,让学生对着课题提问,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魂”指的是什么?“梅花魂”有什么含义?文章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这些问题正是课文的重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去读书、自学自悟,相信不用费老师太多的口舌,学生就能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旨,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

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知识的掌握,心灵和精神上获得的感受要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有效。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科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科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科学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逐渐了解科学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科学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实验或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疑问。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学生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切开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或者为什么水可以被吸上吸管。

二、提供适当的引导性问题在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提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现象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规律的解释。

例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天上有云?”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云的形成原因、云的种类以及云对天气的影响等方面。

三、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式,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灵感。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而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摩擦实验,观察不同材料摩擦力的大小,并提出为什么会有摩擦力这样的问题。

四、鼓励学生进行文献查阅为了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科学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学书籍、科学杂志等,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研究进展,从而深化对某个问题的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炼关键信息,通过整理和分析,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五、组织科学研究小组活动在学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小组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共同研究某个科学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激发彼此的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问题提出水平的目的。

让幼儿真正“会提问”——谈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策略

让幼儿真正“会提问”——谈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策略
2激 发 内部 动 机 . 孩 子 “ 问 ” . 让 乐
孩 子本 来 是 天 生 好 问 的 , 由 于外 部 环 境 的影 响 , 种 天 性 可 但 这 能被压抑 。孩子是否愿意提出问题 , 往往 与他 的学习动机和情绪 、 让孩子真正做 到“ 会提 问”我们幼儿 园教 师有 责任担 当保 护孩子 情感状态有关 。 , 如果形成了积极的情感 和强烈的学 习动机 , 孩子往 问题意识 、 培养孩子问题欲望 、 提高孩子提问品质 的研究者和实施 往倾 向于大胆积极地提出问题 , 反之 , 则不愿意提出问题 。 疑是思 “ 者。 之始 , 问是创之桥 。 为了调动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 ” 教师要采用适当 “ 会提 问” 的含 义 和 意义 的策略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 , 调动其提 问的积极性 , 使孩子愿意主 1什 么 是 “ 提 问 ” . 会 动 地 提 出 问题 和 探 究 问题 。如 可 先 让 他 们 回答 或提 出一 些 简 单 的 孩子天生爱提问 ,教师根据孩子的问题施教就是充分考虑 了 问题 , 当他们 有所表现时 , 给予适 当的肯定 、 表扬和鼓励 , 使之取得 成 , 从 孩子的需 要 , 课堂气氛就会活跃 , 课堂生成就会更多 , 子的学习 若 干 次 “ 功 体验 ”渐 渐 地 孩 子 的提 问 的积 极 性 就会 提 高 , 不 敢 孩 积极性和探究能力就会提高, 特别是在科学教学 中,会提问” “ 包含 问 、 不肯问到产生 问题乐于问的欲望 。在 内容确定上 , 以突出事 可 多数量的提问和提高质量 的问题两个方 面的含义。 物的矛盾 , 或故意留下教学缺陷 , 造成一定的思维障碍 , 引起孩子 2“ 提 问 ” .会 有什 么意 义 的认知冲突 , 以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 产生问题主动“ 问” 由此 乐 , 只有当孩子想知道“ 为什么” 的时候 , 孩子才会主动去思考 、 去 来 培 养孩 子 可 贵 的 问 题 意识 。 . 让 善 找答案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 的问题就是研究事物的 良 3启 迪 思 维方 式 . 孩 子 “ 问” “ , 好开端 , 有时提出问题 比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 。正如爱因斯 坦所说 : 乍看提问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 似乎没有学 习的必要 。 其实提 “ 出一个 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为重要 , 提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 问 能 力 的核 心 是 思 维 能 力 , 必须 要 求 孩 子 在 学 习 和 思 考 中进 行 , 因 也许 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 的技巧问题 。 而提出新 的问题 、 新的 此教师在教孩子学习提问时,要注意启迪其思维 ,提高其思维能 可能性 , 从新 的角度看 旧问题 , 却需要 创造性的想像力 , 而且 标志 力。启迪孩子思维 , 培养孩子提 问能力可以采用培养 发散思维 、 教 着科 学 的 真 正进 步 。” 会各种联想 、 培养创造想象 、 加强变式训 练、 优化教师设 问, 使孩子 在 教 学 过程 中 , 由孩 子 提 出一 个 问题 , 比教师 设 计 十 个 问 题 更 善 于 主动 提 问 , 问具 有 广 度 、 度 、 度 、 度 。 提 速 高 深 重要 , 有意义 , 更 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么 , 那 在科学教学 中 31 , 让孩子参与教学材料准备 , 使孩子“ 有问可提” 。在科学教 怎样才能使孩子保持旺盛 的提 问欲望呢?怎样使孩子提 出更多更 学活动中 , 要让孩子学会 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 是科学探究 有价值 的问题呢? 作为幼儿 园教师 , 在科学教学 中, 在使孩子“ 会提 的第一步, 了问题 才能探 究问题, 有 才能推动孩子想方设法去解决 问” 问题上应该做些什 么呢? 问题。 科学课 自然少不了各种实验探 究材料 。 有些有形 的结构材料 二 、 孩 子 “ 提 问” 策 略 让 会 的 可以由教师提供给孩子 ,但是科学探究 中更多 的材料必须 由孩 子 提问是一种 能力 , 需要进行适 当地培养和训练才能掌握 。 对于 从 生 活 环 境 中 自行 收 集 , 把 准 备 材 料 过 程 中产 生 的 问 题 “ 录 ” 并 记 教师来说 , 从接触科学课伊始 , 就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 对孩子的 ( 家长帮助或图谱记录 ) 下来 , 与材料一并带 回课堂。 在准备材料 中 “ 问题 意识 ” 进行有 目的地培养和训练 , 引导孩 子在 特定的环境 中 的提问促使孩子不仅仅为准备材料而准备 ,更重要的让孩子感悟 问题就在我们 的身边 , 只要细心就能发现 问题 ”潜移默化中形 , 去观察 、 体验 、 发现 , 出遇到的各种“ 提 问题 ” 问” , 在“ 中激发起他们 到“ 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 “ 中逐 步提高他们 的提问能力 , 到敢 成了 自己的问题 意识, 在 问” 做 培养 了提 问的能力。 : 如 我在教学《 各种各样 问、 乐问 、 善问。“ 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有效策略: 问” 的石头》 , 时 课前布 置孩子收集各种各样 的石头 , 同时还要孩子在 1创设 问题 情 境 . 孩子 “ 问” . 让 敢 课堂探究活动中交流问题 。 孩子用心去收集石头 , 因此有关石头 的 环境是事物生长发展 的基础 , 人是环境 的产物 , 的活动有着 问题 自然 也很 多:为什么各种石头的花纹是不一样 ?花纹是怎 么 人 “ “ 有 自身的文化和心理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场 , 提问环境就是 提问场 , 形 成 的 ? ”为 什 么有 的石 头 表 面摸 起 来 是 光 滑 的 , 的却 不 是 ? ” 为什么有的石头用小刀可以刻 , 的却刻不动 ? ……又如在教学 有 ” 不受环境影响的人是不存 在的。优化提问场就是建构 良好的文化 “ 和心理环境 , 即问题情境 。 科学教学作为一种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 蜗牛》 , 时 课前老师和孩子一起寻找蜗牛 ,下转第 1 9页) ( 1

浅谈科学课堂学生提问艺术

浅谈科学课堂学生提问艺术
维普资讯
教 学经 纬 z- ! i
8呲 f x K
浅 谈 科 学 课 堂 学 生 提 问 艺 术 பைடு நூலகம்
浙 江 台州 市黄 岩城 关 中学 ( 1 0 0 杨 建祥 38 2 )
2 0 年秋季 , 01 国家教育 部颁发 《 国制义 务教育 全 科学课程标准 ( 验稿 ) , 开了我 国新 一轮基 础教 实 》拉 育 改 革 的序 幕 . 突 出科 学 探 究 ” “ 的学 习方 式 是 新 的科 学课程标准提 出的基本理念 . , 如 给予学 生提供 充分 的科学探究机会 , 让学生 动手做科 学 , 体验 探究 过程 的曲折和乐趣 , 经常“ 而 提出问题” 以更好地 培养学 可 生 的探 究 活 动 , 究 学 习 是 基 于 “ 出 问 题 ” 学 习 , 探 提 的 重视提出问题就是重视探究过程. 么 , 样加强 “ 那 怎 提 出问题” 能力 的培 养呢? 让 学 生具 有提 问 的 意 识 在传统的课堂 中, 学生 习惯 于安静地 坐在教室里 听课记笔记 , 传统教学 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使学 生形成 问题意识 , 生不会质疑 , 学 不会有新的见解和创 新 , 这 严重阻碍 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因此教 师在 教学 中首先 要让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 然后 改变 教学中呈 现问题的方式 : 由教 师直接 提 出问题 , 步过渡 到学 逐 生 自己提出问题 , 再到 师生在解决 问题 的过程 中提 出 问题. 里要 注意 的是 , 出的问题 要符 合学 生的认 这 提 知规律和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 , 要有合理 的呈 现序列 和适 当的呈现方式 , 更要切合教学 的 目标要求 及学生 的知识状况 , 同时还要力求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 我们在具 体操 作 中, 所提 问题 注意从 易 到难 、 由浅入深 、 自简而 繁. 只有 问题提 得好 , 生才 学 能介入尝试 , 从而逐步培 养学生“ 提出问题” 的意识. 二 、 学 生 敢 于提 问 让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林慧惠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08(000)020
【摘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因此,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问的几点策略。

【总页数】1页(P253)
【作者】林慧惠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临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2.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3.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浅谈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4.学贵在“问”——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
5.学贵在“问”——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摘要: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敢问、乐问、会问,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关键词:提问;兴趣;问题情境;和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生的提问现状和原因分析1.无疑可问在传统的结论性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

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2.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

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

4.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学生问题多,中学生相对较少,大学生没有问题。

这跟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往往老师着重的是传道、授业,而现在的学生很少有让老师解惑的时候。

其实,问问题是人的本能,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经常会问很多为什么,但是家长在开始就没有做好启蒙教育,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家长老是说,你以后就会知道的或者说小孩子不要有那么多问题,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少,家长终于不要担心孩子会问到你,但是殊不知你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提问的欲望。

当进入学校后老师只提出问题,根本就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只是一直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所以学生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少。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1.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激励。

”和谐的课堂气氛才会引人入“境”,自由的心灵才会有学习的快乐。

过多的限制只会压抑学生,使他们处于沮丧、无奈、消极的情绪之中,丧失心灵舒展、思想飞翔的能力,这无异于一种摧残。

因此,让学生敢问,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氛围。

(1)以科学家的好问成才,引导学生提问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提问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其次,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

(2)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提问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地发挥和展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为了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我采取写纸条的方法:上课前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小纸条,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集中归类后将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起展示。

另外,还可以采取提问竞赛激励学生提问,比赛谁提的问题最多,谁提的问题最好?对问题提得多、提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提的问题一般或不好的学生也能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点拨。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的任务不是把问题告诉学生,而是想方设法地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问题之所在。

(1)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动态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调动各种感官和潜能,为知识的形成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例如“安全用电”中讲道:一般情况下,36v以下为安全电压。

这种枯燥的数据学生毫无感性认识,不会引起任何兴趣,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则动物触电试验片段:一只小老鼠在铁笼子里自在地吃食,某人拿一电棍靠近笼子,笼子与电棍间闪现一道耀眼的电弧,笼内小老鼠瞬间倒下挣脱颤动一下便气绝身亡了。

学生观后一片惊悸,大脑马上反应触电如此恐怖,任何电压都会触电吗?如何预防触电呢?万一触电怎么办?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提问,只要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即可。

(2)在实验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很多学生不会观察实验,更加无法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老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在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观察中学会质疑并提问。

例如:一般教师在组织“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教学时,往往是演示实验,并且在实验进行之前就先提出了问题:吹入的主要是什么气体?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而学生的思维也被固定在这些问题之中。

我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往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问题也层出不穷,不但自己提出了以上三个问题,其中一个学生还观察到吹入co2时间久了沉淀溶解了的现象,还提出了“为什么沉淀会溶解?”这一更进一步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例如:探索“空气的存在”这一节,就让学生自己带材料来,做“会发声的可乐瓶”、做覆杯实验、拉不开的皮碗(模仿马德堡半球)等实验,在这些简单热闹又有趣的活动中,学生的问题也就自然形成:是什么把可乐瓶压瘪的?是什么把水托住?是什么压住了皮碗?……根本不需要老师刻意创设。

(3)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三九四九伸不出手、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学生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一定要这样吗?”的疑问,问题意识自然形成。

3.掌握有效方法,让学生会问(1)发展多种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从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我推崇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方向——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循序提问,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且问题有梯度,学生较容易掌握。

学生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要有教师的方向引导,不能漫无边际,要区分开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从类比联想中提出问题:从水的对流对比空气的对流,水压使水流运动联想到电压能否使电荷移动。

从逆向思维提出问题:解释为什么陨石坠落大气中有耀眼的光芒,可以设想成如果没有大气会有这种现象么?冰可以化成水,那水可以结成冰吗?从横向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电灯为什么会亮?灯丝为什么有粗有细?什么时候会亮?会暗?会变黑?容易断丝?断丝后搭接起来什么地方又最容易断丝?等等。

(2)依托评价、强化学生的提问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如何让学生的提问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评价为依托。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利用评价对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所以,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评价方向,善待学生的提问,使学生在得到积极肯定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保护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

同时,处于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期待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肯定,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我通过评选一周最佳提问者、一周最有价值的问题、一周最有创意的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读书先要会疑。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营造氛围、设计问题环境、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进而使他们在面临某一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问题”“怎样设法去解决”“有没有新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推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1]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2]冯克诚,刘以林,张文珍.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实施[m].华语教育出版社,1996.[3]谢希德.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4]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教学月刊,2002(7).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嵊州中学初中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