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学会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生学会提问
摘要:学问学问,学而问,才能长而进。身为人师,只有把自己的思维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使学生不仅会解决现成的问题,更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本领,才能将教师角色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提问;基本原则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提问、质疑能力是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困难。”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也曾多次强调:“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成了许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通病”,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喂食”,而不是主动地“觅食”。因此,如何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提问,教会孩子主动“觅食”的一些方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谨就此浅谈几点,以求教于同行。
一让学生明白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提问要合乎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问的科学性是学生对知识正确认识的
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2.目的性原则
该原则指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的放矢,就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3.启发性原则
提问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启发性提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只有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4.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是指提问要使学生获得愉快感,觉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其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特性。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提问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知识点相联系的兴趣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在设问中的密切统一。
5.循序渐进原则
提问时应遵循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后,再叫学生回答的基本要求,贯彻循序性原则能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让学生回答,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二让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学会提问
学生一入学,就学“答”,丽不学”问”--且是统一标准“答”案之“答”,这种教育模式无疑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极大抑制,久而久之,难免出现问不起来的尴尬。因此,在教学时要改变以往那种简单的师问生答形式,摒弃回答问题“非对即错”的传统观念,指导学生在读课文时克服有口无心的念“油书”,而是“一边读,一边想”,通过积极的思考,自己来提问、解答。如《小珊迪》一课,当读到“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了,他身上只穿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小脚冻得通红”。利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么冷的天,小男孩为什么只穿一点儿?”“脸都冻青了,脚都冻红了,为什么还要在街上走?”等等问题。再让学生带着这问题去读课文,他们知道了,因为生活的困苦,小男孩才穿得那么单薄,才忍受着寒冷在大街上请求客人买他的火柴。许多同学进一步表示:我们现在生活无忧无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报效国家。通过提问和解答,学生们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经受了教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让学生通过反复、细致阅读来提问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增加知识、拓宽视野的有效方法。而在阅读中,还要克服走马观花、只浏览故事情节,实践证明,反复和细致的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正是他们仔细阅读的产物。如一次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狼来了》,很多学生读完这则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也从中悟出众所周知的“不能撒谎”的道理。有一位学生却提出:“老师,那孩子为什么不用石头砸狼?”“对呀,为什么不用石头砸狼呢?”我抓住这一话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在无人来救的情况下,放羊的小孩能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自己,又会产生什么结果。”接着,学生们找出了爬树躲避、用树枝防身等多种办法,并得出结论:只要开动脑筋,不轻易放弃,就一定有生存的机会。能提出:“用石头砸狼”的问题,定然是反复、细致阅读的结果.也是极有创意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寓言故事的本身。
四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来提问
各种活动是问题的源泉,正如前人所说“问题处处存在,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学生们学到的一切知识归根到底要回到实践中去,而实践又能挖掘更多、更新的问题。所以就要让学生做到时时留心,处处留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有一次学生大扫除,负责擦门的学生端来一盆水,把抹布浸湿了就擦起来,门擦得又快又干净,擦玻璃的学生也连忙用湿抹布擦了起来,谁知玻璃被擦成了“大花脸”。他急急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怎么越擦玻璃越脏?”旁边
擦门的学生马上煞有介事地说:“你弄的水太多了。”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他少弄点水在另一块玻璃上试了试,结果还是不行。此时,稍加点拨,他们明白了原来二者的吸水性不同:玻璃是极难吸水的,水珠浮于玻璃上,导致无法洗净,得用干布把它擦掉才行。让小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比单纯的告诉他们答案有效得多。
学问学问,学而问,才能长而进。身为人师,只有把自己的思维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使学生不仅会解决现成的问题,更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本领,才能将教师角色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