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案

合集下载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引导学生发现桥梁的美学价值。

1.2 教学内容:桥梁的定义和分类。

桥梁的美学特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引导法:引导学生发现桥梁的美学价值。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桥梁的了解和印象。

1.4.2 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4.3 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学特点。

1.4.4 展示桥梁的美学案例,让学生感受桥梁之美。

第二章:桥梁的构造与设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桥梁的构造要素。

引导学生学习桥梁的设计原理。

2.2 教学内容:桥梁的构造要素:桥面、桥墩、桥台、桥梁基础等。

桥梁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桥梁的构造要素和设计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桥梁的设计案例。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桥梁的构造要素。

2.4.2 讲解桥梁的设计原理。

2.4.3 分析典型桥梁的设计案例。

2.4.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桥梁的设计特点。

第三章:桥梁的美学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桥梁美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桥梁美学设计案例。

3.2 教学内容:桥梁美学设计的原则:美观、实用、经济、环保等。

桥梁美学设计的方法:形态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桥梁美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桥梁美学设计案例。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桥梁美学设计的原则。

3.4.2 讲解桥梁美学设计的方法。

3.4.3 分析典型桥梁美学设计案例。

3.4.4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桥梁美学设计方案。

第四章:桥梁与环境的融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桥梁与环境的融合设计。

引导学生学习桥梁与环境融合设计案例。

4.2 教学内容:桥梁与环境的融合设计原则:和谐、适应、保护等。

桥梁与环境的融合设计方法:景观设计、生态设计等。

幼儿园优质课-桥之美教案(通用3篇)

幼儿园优质课-桥之美教案(通用3篇)

桥之美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桥之美教案(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之美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zhù()足xiāo()魂媒介()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3、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三、扩展学习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桥之美》,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桥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桥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生活质量。

(3)学会关爱环境,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桥梁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桥的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桥梁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桥梁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组间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桥梁美的内涵。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美桥。

2. 拓展作业:(1)调查家乡的桥梁,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2)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体、画面、创新性等方面。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调查、分享环节的表现,以及对桥梁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型的桥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桥之美。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篇一一、把握大纲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

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三)学生情况的分析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2)形象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桥之美》课教案

《桥之美》课教案

《桥之美》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对桥梁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使学生掌握桥之美摄影技巧和绘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调查、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桥梁设计实践活动。

(3)运用摄影和绘画等表现手法,展现桥之美的独特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桥梁事业的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桥梁美学价值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桥梁,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2. 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桥之美摄影技巧和绘画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桥之美摄影技巧和绘画方法。

2. 教学难点:桥梁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桥之美摄影技巧和绘画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桥梁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相机、画笔、画纸、绘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著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审美价值。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桥梁设计,鼓励创新和审美。

5. 摄影技巧讲解:教授桥之美摄影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摄影表现桥梁美。

6. 绘画方法讲解:教授桥之美绘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现桥梁美。

7.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桥梁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8.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桥梁,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9. 作业布置:让学生拍摄或绘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桥梁作品,下次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的掌握程度。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1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种类和结构,认识桥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对桥构造的兴趣。

2.掌握专业术语,理解桥的设计、建造过程,发现桥的美与实用性。

3.学习图纸阅读、数据分析和计算,培养准确性和技能。

4.实践组建小型桥梁模型,体验桥梁建造的整个过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陶冶情操,积极进取,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的大型桥梁,通过讲述桥的历史、种类、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桥梁的好奇心。

二、讲授1.桥的种类和结构(1)按材料分类,有木桥、石桥、铁桥、钢桥、混凝土桥等。

(2)按结构形式可以分成梁桥、拱桥、索桥、吊桥等。

2.桥的设计和建造过程(1)桥梁建造前的准备工作。

(2)桥梁设计中的基本原理。

(3)桥梁建造中的工序和培训。

3.桥的美和实用性(1)桥在环境美学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如何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桥的美学和艺术价值。

三、实践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桥梁小型模型的组装,让学生在体验建造过程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桥梁建造常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他们勇于创新和进取精神,完善自我人格。

四、总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和模型建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动交流,梳理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模型建造成果,教师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课后练习的作业,2.学生小组合作的桥梁模型,依照装配精度,整体美观度以及各方面细节表现进行评估。

3.学生的课后测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

四、教学反思桥之美是一门十分有意思的课程,它可以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建筑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和模型实践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学习建筑知识。

《桥之美》课教案

《桥之美》课教案

《桥之美》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培养学生对桥梁设计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桥的特点和美感。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桥梁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桥的定义与分类(1)桥的定义:桥是一种建筑物,用于跨越障碍物,连接两个地点。

(2)桥的分类:按照材料、结构形式、跨越方式等分类。

2. 桥的基本结构(1)桥台:桥梁的支撑部分。

(2)桥墩:桥梁的主要承重部分。

(3)桥面:桥梁的行驶部分。

(4)桥梁跨越部分:包括梁、拱、悬索等。

3. 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安全性:保证桥梁的结构稳定和行车安全。

(2)实用性:满足交通需求,便于管理和维护。

(3)经济性: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工程成本。

(4)美观性:注重桥梁造型与环境的协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桥梁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将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案例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世界各地的桥梁美景。

(2)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1)展示典型桥梁案例,如赵州桥、港珠澳大桥等。

(2)分析桥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桥之美》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对桥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1.2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桥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3.3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桥之美》的作者及其背景。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桥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4.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4.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写作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桥梁的作文,体现桥梁之美。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桥梁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7.2 教学方法反思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7.3 学生反馈反思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学科交叉结合美术、历史等学科,让学生了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技术。

8.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特色的桥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桥之美》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描绘的桥梁的种类、特点和美感。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桥梁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我国桥梁事业的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桥之美》是一篇描绘各种桥梁美感的文章,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桥梁,使读者感受到桥梁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桥梁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桥梁之美的独特见解。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并体会桥梁美感,激发他们对桥梁建筑的兴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桥梁之美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特点,回答相关问题。

4.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桥梁的美感所在,引导学生欣赏桥梁之美。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桥梁之美的理解和看法。

4.5 总结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美桥,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桥梁之美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桥之美》优质教案

《桥之美》优质教案

《桥之美》优质教案《桥之美》优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桥之美》优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之美》优质教案1目标:1、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欣赏桥之美2、品味本文诗一般的描写性语言难点:通过分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审美效果,达到提升学生欣赏水平方法:朗读欣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很高兴有机会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探讨。

人们都说: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相互注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天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面对面交流就更是前世修来的福了。

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行?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欣赏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

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衬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

那么今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欣赏的文章,看看能不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欣赏水平。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4070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行家。

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特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他认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先找出作者认为不美的桥?注意作者并没有直接说不美,但从他的语言倾向来看,是并不美的。

桥之美的优秀教案(优秀6篇)

桥之美的优秀教案(优秀6篇)

桥之美的优秀教案(优秀6篇)《桥之美》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一般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在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B、体会本文语言古朴典雅、优美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有关桥的常识,审美的一般常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学情分析:学生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熟练巩固。

同时对描写抒情在解说过程中的作用要仔细领会。

教法及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有感情的朗读。

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积累。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各种桥的图片及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钢琴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那么桥的美都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

(二)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1、本文作者:选自《》。

2、给加点的字注音:点缀()驻()足和谐()煞()它风景前瞻()后顾险峻()3、解释词语: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而结果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作者看来,桥的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提示: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最新12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最新12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最新12篇)《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篇一一、课文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有二,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位大画家对桥之美专业的解读,二是如何将桥之美与文章中所举的例子联系起来,且不能上成美术欣赏课。

我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分段落、分层次,再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找到相同点,通过比较引发思考,由此来把握桥之美的含义。

上课时自然也选择了一些图片,但主要用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直到讲完所有内容,才展示了吴冠中先生的几幅作品,以对应文中对桥之美的描写。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照关键句、结合旧知,理解桥之美的内容。

2、通过划分层次、比较阅读,分析文中所举例子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吴冠中先生的相关画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南唐大词人冯延巳有两句非常的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孤独的身影,苦苦地等待,轻风吹拂的衣裳,平林、新月,构成了一幅凄凉而又极富诗意的画面,而这幅画面的中心就是那座小桥。

小桥是诗歌中最常见的形象,它能一直吸引着历代诗人的目光,必然有其独特之美。

吴冠中先生是一位大画家,他从画家的角度来描述桥之美,同样也能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发现桥的独特之美。

2、划分层次,了解桥之美。

(学生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文中有关桥之美的内容)提示:(1)本文同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找出文中举例说明的内容,就可以将层次划分清楚。

(1-3,4-7,8)(2)画家偏重的是桥的什么美?作者更偏重于将桥与什么联系起来?归纳:“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3)作者所说的“形式美”,具体指什么?(学生读下文,分析关键字句的含义)①“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线与块面之间的对比,在古诗中也出现了,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桥“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桥之美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桥之美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桥之美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桥之美的优秀篇1教材简析: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

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

课文简析: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

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

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1.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二.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1.欣赏桥之美2.思考并回答问题整体感知(约6分钟)提出默读要求: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桥之美》教学教案精选7篇

《桥之美》教学教案精选7篇

《桥之美》教学教案精选7篇《桥之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3、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4、感受体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揣摩描写和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色彩,培养语感。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用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2、师问:看了图片后,给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师引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眼中,桥那么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桥之美》,去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3、〔幻灯片显示〕课题《桥之美》,〔链接〕“作者简介〞,展示几幅代表作,介绍吴先生在绘画界的地位。

二、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1〕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独到的魅力,“桥之美〞到底美在哪里?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为了说明桥的美,作者主要举了哪几个例子?第四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各自什么环境中起了什么作用?〔结合幻灯片和链接,师生重点研讨这个局部〕讨论明确:桥名环境作用乌镇石桥秘密的苇丛透一口舒畅的气江南石桥细柳拂丝令画家销魂卧波长虹湖水苍茫打破单调的满足风雨桥飞瀑流泉可以驻足欣赏第五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环境中起什么作用?〔同学们课后结合课文研读分析〕桥名环境作用《清明上河图》虹桥往返行人,各样船只重叠、交错庄稼地里的小桥倒影被浮萍杂草刺破给无声的田野增添热闹高山峡谷间的索桥山岩、树丛、急流连接了险峻,也孕育了生命第六自然段还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也与环境构成了绘画美么?讨论后明确:①南京长江大桥②钱塘江大桥③成昆路上的桥举这几座桥时从反面说明桥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

《桥之美》课文教案

《桥之美》课文教案

《桥之美》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理解有关桥梁的知识;
2. 掌握桥梁的构造、建造的一般过程;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加学生对于建筑、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桥之美》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认识到桥梁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以及其构造与建造过程;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模拟桥梁的构建过程。

四、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建造过程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
2. 教学的实践环节需要搜集素材、模拟操作。

五、教学方法
1. 视频播放法:通过现实生活中桥梁的实际影像,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桥梁;
2. 翻看图片:通过图片了解桥梁的结构;
3. 设计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模拟桥梁的构造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桥梁的引入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桥梁。

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桥梁的实际影像,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桥梁的建造过程。

2. 桥梁的分类
介绍桥梁的种类,并以图示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不同种类桥梁的构造与建造。

3. 教学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模拟桥梁的构造过程,并让学生互相点评和分享对于桥梁的看法。

七、教学评价
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评价;
2. 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
3. 分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

八、教学材料
1. 视频素材:有关桥梁的实际影像;
2. 图片素材:有关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3. 实践工具:小组需要准备好废纸箱、剪刀、胶水、牛皮纸等。

《桥之美》小学语文教案

《桥之美》小学语文教案

《桥之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桥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桥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桥的定义和功能。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桥,引发学生对桥的兴趣。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见过的桥,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2. 展示不同类型的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他们的想法。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观察结果。

第二章:桥的类型和结构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桥。

2. 学生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桥,如梁桥、拱桥、吊桥等。

讲解桥的基本结构,包括桥墩、桥面、栏杆等。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类型的桥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通过模型或图示,向学生展示桥的基本结构。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对桥的类型的识别能力。

检查学生对桥的结构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桥的历史和文化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桥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2. 学生认识到桥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介绍桥的历史发展,从古代的木桥到现代的钢铁桥。

讲解桥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故事。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展示桥的历史发展。

2. 分享一些有关桥的文化故事和象征意义。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对桥的历史发展的理解程度。

记录学生对桥的文化意义的观点和讨论。

第四章:桥的设计和建造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桥的设计过程和建造技术。

2. 学生认识到工程师在桥的建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桥的设计过程,包括选址、结构设计等。

讲解桥的建造技术,如混凝土、钢铁等材料的使用。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图示,向学生展示桥的设计过程。

2. 分享一些著名的桥梁建造技术和工程师的故事。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对桥的设计过程的理解程度。

记录学生对桥的建造技术的认识。

第五章:桥的保护和维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桥的保护和维护的重要性。

2. 学生认识到保护桥遗产的意义。

桥之美教案(优秀10篇)

桥之美教案(优秀10篇)

桥之美教案(优秀10篇)《桥之美》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片美学小品。

文中诗意般的描写与说明性文字相间杂出,让人们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并且文中极具个性的表达色彩与《中国石拱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把说明文是当做重点的,好的一点我在上说明文之前。

把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讲了一遍,这是优势;但是学生不太爱举手回答问题,这是弱势;精讲多练,讲课时间不超过壹五分钟,穿插口语和书面练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是措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增强描写能力。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体味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突破: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如画的桥,感受桥的美。

教学过程《桥之美》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

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散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桥之美》课教案

《桥之美》课教案

《桥之美》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的历史、文化、种类和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桥梁艺术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增强学生对我国桥梁事业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桥的历史与文化2. 桥的种类与结构特点3. 桥梁艺术的欣赏4. 桥的设计与创新5. 我国桥梁事业的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桥的历史、文化、种类、结构特点,桥梁艺术的欣赏,桥的设计与创新。

2. 教学难点:桥梁结构的复杂性和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桥的历史、文化、种类、结构特点,桥梁艺术的欣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桥梁案例,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和创新。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桥梁创新设计和我国桥梁事业的成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美丽的桥梁,引发学生对桥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桥的历史、文化、种类、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

3. 欣赏:分析典型桥梁案例,让学生欣赏桥梁艺术。

4.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 创新:讨论桥梁设计和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桥的历史、文化、种类、结构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桥梁艺术的欣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的创新性和准确性。

4. 学生对我国桥梁事业的了解和自豪感的增强。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各种桥梁的图片和视频。

2. 桥梁模型材料:制作桥梁模型所需的材料。

3.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桥的历史、文化、种类、结构特点等相关知识。

4. 网络资源:查询有关桥梁的更多信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桥的历史与文化2. 第二课时:桥的种类与结构特点3. 第三课时:桥梁艺术的欣赏4. 第四课时:桥的设计与创新5. 第五课时:我国桥梁事业的成就九、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桥梁,了解其结构特点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

2.认识桥的美学原则、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
法。

3、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感受体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
人。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品味语言;理清文路,理解文意,把握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清新婉约,行文典雅,学生爱读。

但本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要理解这些内容,对初中生来说稍难了些,所以教学中借助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疏导。

1 / 4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设计
1.朗读法,以读带讲。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

因此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2.讨论法。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观察法。

通过比较图片的差异,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

4.比较阅读法。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五、教学媒体设计
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制作成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始终。

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卓有成效地进行读写训练,并通过网上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六、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2 / 4
明确:“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

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形式独特。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
3 / 4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桥之美长桥卧龙—宛如史诗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4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