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发展史
浅谈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及发展(综述)
膜是手术的关键。对于进入前后 腹膜 困难 的病例可先将膀胱 、
直肠充分推移后处理 韧带 ,腹膜往往在处理子宫骶主韧带及
不宜行 阴式子宫切除术 。本文 T H组 5 V 例无足月 阴道分娩史 者 , 例 成功 , 例因阴道 狭窄转开腹手术 。 4 1
参考文献 :
[1 K vcS .udl e odtm n erueo ytrco .bt 1 oa RG ien st e iet ot fhseetmyO s t i e h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 的新 成就进行研 究 , 明原 理 , 而发展其 新技术 、 阐 进 新工 艺
和新标准 。 这对 阐明和发展 中医辨证 施治用药 的理论 和特色 ,
促进 和发展 中药生产 , 中药 质量 , 中药 现代 化具 有重 提高 实现
要意义 。
情况下 , 了防止“ 为 胎动 ”所 以要“ f , 熬”即炒) 。明代罗周彦 后用 曾说 : 枳壳“ 消食去积滞用麸炒 , 不尔气 刚, 恐伤元气也 。” 麻黄 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 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 , 止咳平 喘作用 增强。中药往往通过炒 、 麸炒 、 蜜炙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 , 固 有“ 甘能缓 ”“ 以缓其性 ” ,炒 的说法 。 1 增强药物疗 效 中药 除了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 ,炮制 . 3
是活性物质 。药物所含 的活性物质 , 通过适 当的炮制处理 , 可 以提高其溶 出率 , 并使溶 出物易于吸收 , 从而增强疗效 。明代 《 一宗粹 言》 写道 :决 明子 、 卜 、 “ 萝 子 芥子 、 苏子 、 韭子 、 葙子、 青 凡药用子者俱 要炒过 , 入煎 方得 味出。” 这便是现 代“ 子必 逢 炒” 的根据和用意 。因为种子被有硬壳 , 不易煎 出有 效成 分 , 炒
生物制药的发展概述
生物制药的发展概述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如今生物制药的一些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
对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里的一些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对目前的生物制药领域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制药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前言生物制药主要是指运用了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从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自然界的生物材料中提取原料或者人工合成与其相同成分的原料制作出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的医药用品。
本文将简单的介绍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并对此现状做出简单的分析及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未来发展的小建议[1]。
1.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1.1生物制药的世界发展历史生物制药可以说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生物制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药品的发明:1986年,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允许上市, 此药物是用来防止肾移植排斥的,于同一年第一个基因重组的疫苗即乙肝疫苗和第一个抗肿瘤生物技术的药物干扰素也开始上市。
1987年,第一个用动物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产品开始上市。
1989年,生物技术药物EPO 被允许上市。
1990年的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创立,让世界惊叹。
1994年,第一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匆匆上市。
1997年,第一个肿瘤治疗的治疗性抗体上市,同年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组织工程软骨也开始上市。
1998年,既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上市,此药品是给AIDS 病人治疗由于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视网膜炎,获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 Neupogen 成为生物技术药物中的重要研究,这一年甚至出现了第一次分离培养了人胚胎干细胞,极大推动了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就,代表着对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探索成功。
2002年,第一个治疗性人源抗体获准上市。
2004年,中国允许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的重组人腺病毒[2]。
这些药物的开发与研究使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为生物制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药物期末总结
药物期末总结一、引言药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合理使用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物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药物的发展历程药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药物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要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掌握了药物的提取、纯化和合成方法。
19世纪末,伯恩哈德发现了阿司匹林的药效,这是第一个经典的化学药物。
20世纪以后,药物研究发展迅速,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子结构得到了深入研究。
近年来,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药物的分类药物根据其来源、化学结构、作用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
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化合物、生物制品和小分子药物等。
根据作用方式可分为受体激动剂、酶抑制剂、离子通道阻滞剂等。
不同药物分类的方法反映了药物的不同特点和使用范围。
四、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靶标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性结合、非竞争性结合和可逆性结合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五、药物的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治疗中正确选择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的过程。
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药理特性、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其他临床因素。
临床医生在做出用药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六、药物安全性与副作用药物安全性是医药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需要考虑药物的毒性、抗原性和致突变性等方面。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的发生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七、药物研发的挑战与前景药物研发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过程。
浅谈麻醉的发展史
70博 览养生集萃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January 2020 Vol.20 No.1一、麻醉发展历史概述麻醉技艺的使用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有关于麻醉知识的记载。
最初人们意识到低温可以缓解人们对疼痛的感知程度,然而这种方法效果并不显著且安全系数低,并且无法运用于在外科手术的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到一些化学药物对人们疼痛感知的影响,在古代的印度、希腊等国家,人们通过观察与实践发现大麻、曼陀罗等植物有镇痛的作用,然而由于人们对药物用量认知的缺乏,使用药物不当造成病人的昏迷以及药物中毒。
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一氧化二氮,研究发现其有镇痛的作用。
1844年,美国人威尔斯将一氧化二氮应用于牙科手术中,然而在一次公开手术,由于对一氧化二氮使用量的把握不准确,手术没能顺利进行,这影响了一氧化二氮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麻醉的发展。
现代麻醉开始于19世纪中叶,后来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以及医生的不断努力,发现了更多应用于麻醉的化学物质并根据这些物质的特性将他们制成不同的麻醉药物,应用于不同的手术和术后的镇痛。
二、现代麻醉相关内容及其发展简述麻醉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复合麻醉和术后镇痛。
1.全身麻醉的作用以及发展概述全身麻醉主要是指使用药物将身体各个部位的痛觉感受区域信号传导进行抑制或者切断,让人体处于麻醉阶段便于手术或者常规治疗。
全身麻醉药物的发现与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
氧化亚氮的发现、乙醚麻醉的示范成功等为近代麻醉学奠定了基础,全身麻醉是麻醉最初的主要运用,在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氯仿用于分娩成功之后,吸入麻醉药物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而后科学家们也发现了许多静脉麻醉药,丰富了全身麻醉药的类别。
如今的现代医学将全身麻醉主要使用的药物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非吸入麻醉药。
2.局部麻醉的作用以及发展概述全身麻醉药的发现是外科手术以及麻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渐渐地人们发现全身麻醉不适用于所有的临床手术,为此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们又开始探究能够使人体局部疼痛感觉消失的药物也就是局部麻醉药物。
生物制药的发展概述
生物制药的发展概述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如今生物制药的一些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
对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里的一些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对目前的生物制药领域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制药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前言生物制药主要是指运用了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从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自然界的生物材料中提取原料或者人工合成与其相同成分的原料制作出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的医药用品。
本文将简单的介绍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并对此现状做出简单的分析及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未来发展的小建议[1]。
1.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生物制药的世界发展历史生物制药可以说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生物制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药品的发明:1986年,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允许上市, 此药物是用来防止肾移植排斥的,于同一年第一个基因重组的疫苗即乙肝疫苗和第一个抗肿瘤生物技术的药物干扰素也开始上市。
1987年,第一个用动物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产品开始上市。
1989年,生物技术药物EPO 被允许上市。
1990年的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创立,让世界惊叹。
1994年,第一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匆匆上市。
1997年,第一个肿瘤治疗的治疗性抗体上市,同年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组织工程软骨也开始上市。
1998年,既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上市,此药品是给AIDS 病人治疗由于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视网膜炎,获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Neupogen 成为生物技术药物中的重要研究,这一年甚至出现了第一次分离培养了人胚胎干细胞,极大推动了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就,代表着对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探索成功。
2002年,第一个治疗性人源抗体获准上市。
2004年,中国允许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的重组人腺病毒[2]。
这些药物的开发与研究使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为生物制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浅谈化学发展史范文
浅谈化学发展史范文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了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转变规律。
化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通过试错的方式,开始注意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并发现了火焰和燃烧的现象。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加深,开始出现了金属器具的使用,从而对金属矿石的提取和精炼产生了兴趣。
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在农业和化妆品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提取出了一些天然的化合物。
古希腊时期的化学发展尤为重要,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如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对化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元素”学说,认为世界上所有物质都是由火、水、气、土四种元素构成的。
这一学说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直到后来被化学元素概念所取代。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和神权的压制,科学研究受到了限制。
然而,阿拉伯世界的学者们在草木、金属、矿石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他们通过探索和争论,逐渐发展了许多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
16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贸易网络。
这些贸易促进了自然资源的交流,各种新奇的物质被带到了欧洲。
这些物质的研究和使用,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著名的炼金术士洛克比尔和帕拉塞尔苏斯等,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化合物。
17世纪,科学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伏尔泰、勒内、卡姆瑞尔等化学家提出了氧气的概念,并明确了燃烧是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结果。
这一发现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为后来的化学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伏尔泰还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18世纪,化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拉瓦锡提出了物质守恒定律和比例化学法则,开创了现代化学定律的发展。
托马斯·托马森通过实验证明了物质的原子结构,并提出了原子论,这一理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浅析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制
2019年第8期抗生素是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在低浓度下能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2]。
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总的来说,抗生素就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一种药物。
1抗生素的发展历程抗生素起初是由英国科学家Fleming 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才被人们接受和使用,成为战争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品。
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发现了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的一种抗生素,名为链霉素。
随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种抗生素,并且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
随着抗生素的发展研究,抗生素已不再是生物合成的物质,还包括生物与一些利用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合成的效果更好的,对各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半合成化学物质,被称为半合成抗生素。
半合成抗生素的出现对人类疾病的治愈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类的医疗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但是,由于人类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出现了一些超级细菌[3],这些细菌就像是有了保护罩,抗生素不对其发挥作用,因此对人类造成了威胁。
1.1青霉素青霉素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生素,但是青霉素并不是对所有的病原菌都有抑制杀死作用,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
青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与细胞壁成分中的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结构相似,为结构类似物,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阻止两个肽聚糖单体之间肽桥的形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的缺损,容易裂解,可以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
1.2抗生素发展前景在人类与细菌战斗的过程中,抗生素作为人类的武器,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各种药效强、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生素出现。
在现在市场上,头孢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生产量比较大。
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各种超级细菌也随之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滥用的后果,于是各大医院开始对抗生素的使用严加控制。
藏药论文发展研究论文:藏药发展研究综述
藏药论文发展研究论文:藏药发展研究综述摘要:中医、西医、藏医和印度医药,被称为世界四大医学体系。
藏药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藏药的相关文献研究兴起于90年代,21世纪以来达到高潮。
藏药未来发展方向一方面要继承保留传统形式,另一方面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进。
关键词:藏药;国内;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153-02一、国内研究综述藏医药学,就是在藏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医学理论经验及所使用研制的药物。
藏药是我国传统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对西藏医药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学术界开始了对藏药的大规模的研究阶段。
其变化数量如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知网):(一)藏药学历史介绍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藏医药在总结藏民族医药经验的基础上,吸纳了古代中医药、天竺(印度)和大食(伊朗和阿拉伯)医药的理论精华①。
藏医药是继中医药之后的第二大传统医药,位居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首②。
斗嘎(2000)指出,据藏文文献记载,公元前600-500年,藏族先民已经认识到一些动、植、矿物具有解除人体病痛的作用,确认了藏医药2000多年的历史起源。
此外,旺多(2001)对其发展演变史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即公元8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编撰藏药巨著《四部医典》。
随后出现了《月王药疹》《药疹八支》等药学名著。
公元17世纪,藏药学家帝尔玛·丹曾彭措的《晶珠本草》汇集了藏药学的大成,成为藏药学史上的重要典籍。
至此,藏医药学最终形成。
随着藏医药的全面发展,黄宇(2000)通过对南派藏药的发源地的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后形成了其起源、现状和发展的较为全面的研究。
(二)藏药学理论“有毒就有药”——这是最早也是最科学的藏医论断,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的逻辑。
浅谈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浅谈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医学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文化。
在今天,学习医学史以及认识医学史的知识对医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习医学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下的医学状况。
通过对过去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明白当下的医学界的发展背景,以及当今医学的进步的基础。
同样的,通过研究古代的医学进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当前的医学技术进步,从而更好地搞清楚当前医学界发展趋势。
其次,学习医学史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医疗问题。
研究整个时代的医疗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疾病,以及它们的病因、病机等问题,从而有助于人们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学习古代的医学史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药,这有助于向世界各地宣传中国传统医学,而这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学习医学史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医学文化素养。
从历史的角度深入了解和研究医学,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反思当前医学科学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医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对更好的探索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健康水平。
总之,学习医学史对当前的医学事业具有巨大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医学状况,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当前的健康问题,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
医学发展的历史意义,以及医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也能推动人类的健康水平。
因此,学习医学史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内容,也应当受到我们的认真关注和重视。
浅谈阿司匹林
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学生学号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生物化工工艺班级生化1110指导教师摘要阿司匹林,即乙酰水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酸的商品名。
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酸目录摘要 (1)1 引言 (1)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3阿司匹林的作用 (4)3.1 镇痛、解热 (4)3.2 消炎、抗风湿 (4)3.3 关节炎 (5)3.4 抗血栓 (5)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3.7 老年痴呆症 (6)3.8 降血糖作用 (6)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3.10 白障 (6)3.11 注意事项 (7)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5 市场前景 (8)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6.2国市场前景光明 (9)6 结语 (9)致 (10)参考文献………………………………………………………………‥11正文1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2.1阿司匹林的简介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分子量:138.12结构式:密度: 1.35g/cm3性质: 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古冰霞摘要: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主导地位的高新技术,而生物技术药物大部分都是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对治疗许多疾病都有着显著的疗效,链霉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链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链霉素的生产及提取工艺,链霉素的开发应用,链霉素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对链霉素进行综合性的阐述,进而对链霉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链霉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1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1链霉素的简介1.1.1 名称与化学结构式中文名:链霉素英文名:streptomycin分子式:C21H39N7O12分子量:581.59化学名::2,4-二胍基-3,5,6-三羟基环己基-5-脱氧-2-O-(2-脱氧-2-甲胺基-α-L-吡喃葡萄糖基)-3-C-甲酰-β-L-来苏戊呋喃糖甙;它是由链霉胍、链霉糖、N-甲基-L-葡萄糖胺构成的糖苷。
化学结构式如下:1.1.2 性状与理化性质链霉素游离碱为白色粉末,大多数盐类也是白色粉末或结晶,无嗅,味微苦。
链霉素比较稳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中。
链霉素是从放线菌属的灰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是一种碱性甙,与酸类结合成盐。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是硫酸链霉索。
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吸湿性。
1.2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2.1生产过程链霉素由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
双氢链霉素可由湿链霉菌产生,但通常以半合成方法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过程分为两大步骤:①菌种发酵。
将冷干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链霉菌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于27℃下培养7天。
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接入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盛后,取若干个摇瓶,合并其中的培养液将其接种于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罐温27℃下培养62~63小时,然后接入发酵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培养,在罐温为27℃下,发酵约7~8天。
浅谈麻醉药的发展史及前景
2016.10论著·论述59浅谈麻醉药的发展史及前景闵秋怡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200【摘 要】在医药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麻醉药的发现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而化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麻醉药的进步。
如何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药,也是医药学家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麻醉药发展史;前景;麻醉方法1 最早的麻醉剂1.1 中国最早的麻醉剂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对麻醉方法、药物、技术的研究,使之成为了外科中显著的成就之一。
2000年前的《列子•汤问篇》中记载了扁鹊用麻醉药物为扈婴二人进行换心手术,术后用醒药使二人恢复。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药“麻沸散”。
华佗一直被尊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药进行胸腔手术的人。
但如今麻沸散的配方已失传。
根据《扁鹊心书》中记载,宋元时期的麻醉剂,需严格掌握安全用药,同时还要注意用药时个体间的差异,从而达到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之后麻醉的发展,突出成就是局部麻醉的出现。
1.2 西方最早的麻醉剂西方医学的奠基石是古希腊医学,古希腊医学的经历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历十分类似,早期均通过经验和事例积累出的经验医学,西方近代医学发展之前,有关麻醉的记述与文献较少。
在荷马史诗中有提到“忘忧草”的催眠作用。
古希腊人采用了葡萄酒加乳香和没药制成饮料,产生麻醉作用。
中世纪外科医生用一些材料作为麻醉药给病人做一些外科手术,但这些药物并不能达到手术麻醉的程度,因此都逐渐被淘汰。
2 近代麻醉剂的发展近现代西医麻醉学在两大重要因素的影响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近代化学的进步和化学工艺的完善;二,手术的需求即寻找解除病痛的方法。
使得顺利进入了麻醉学的研发阶段,迈向了使患者在手术中彻底告别疼痛的时代。
2.1 全身麻醉药的发展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 )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2.1.1 吸入性麻醉药1846年10月16日,乡村牙科医生莫顿在美国麻省总医院,用吸入性乙醚麻醉了一位油漆匠,并将其颈上的一个肿瘤切除。
药物发展简史论文
药物发展简史浅谈抗疟药物的发展学生:潘晨凯学号: ********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土木五班2016年6月目录引言 (3)摘要 (3)一、疟疾与疟原虫 (3)1、名词解释 (3)2、疾病发病机理 (4)二、当今抗疟疾药物发展及“神药”青蒿素 (4)1、抗虐药物种类 (4)2、为何青蒿素的发现如此伟大 (4)3. 青蒿素的合成 (5)4.疫苗的开发 (6)三、总结 (6)参考文献 (6)引言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属的原生动物寄生虫所引起的严重疾病,每年在全球导致近100万人死亡。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贫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居高不下。
由于宿主和疟原虫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使得想要开发出一种特效的抗虐药物尤为困难。
目前,控制疟疾的主要方法是预防疟原虫感染。
而现有的抗虐药物能根据作用机制分为三类:(1)干扰血红素解毒的药物,如氯喹等;(2)靶向叶酸代谢的药物,入磺胺多辛等;(3)抑制线粒体电子转运的药物,如青蒿素等。
摘要2014年前,97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的疟疾传播。
世卫组织(下称WHO)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2014》指出,全球疟疾死亡率在2000年和2013年间下降了47%。
根据WHO统计,全球约32亿人出生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中,2013年约有1.98亿疟疾病例和58.4万死亡病例,90%疟疾死亡发生在非洲,其中绝大多数为五岁以下儿童,超过43万人,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一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
疟疾的传播和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是仍不可小觑。
本文主要叙述抗疟疾药物的发展史和未来研究方向,并会着重描述青蒿素。
关键词:疟疾、抗虐药物、青蒿素一、疟疾与疟原虫1、名词解释疟疾:疟疾是依靠蚊子传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长期困扰着人类。
它是一种传播快、易复发的疾病。
疟原虫:疟原虫属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
本属生物通称为疟原虫。
本属生物中有四种虐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包括恶性疟原虫、见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这些疟原虫有蚊虫和人类两个宿主,包括蚊体内的有性繁殖和人体内的无性增殖。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附则”中申明:“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这一规定应当有如下含义:第一,民族医药享受与中医药同等的待遇。
少数民族医药在理论体系、历史传统和诊疗方法等方面不同于中医药,但是少数民族医药和中医药同属于中华医药的组成部分。
第二,少数民族医药学有它独立的医学地位。
少数民族医药并不从属于中医中药,在民族医药条例尚未制定或不另行制定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医药的管理是参照中医药管理条例执行的。
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汉族医药为主的中医药显然不能包括少数民族传统医药。
一、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特点要发展民族医药,首先必须把政策落到实处,跳出思想的局限,独立自主地进行发展。
至于为何要把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从现在的中医学范畴中提取出来独立发展,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和中医学的重大区别所决定的。
1、文化背景不同。
根据其文化源流或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学科可分为若干类系:(1)受佛教文化影响,特别是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结合青藏高原的疾病防治经验和药物资源,逐渐发展形成了藏医学、蒙医学。
而傣医学则具有南传上座部小乘佛教文化的背景。
(2)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特别是受阿维森纳《医典》的影响,并结合自身的医学实践而发展出了维吾尔医药、回回医药、哈萨克医药等。
(3)受朝鲜古典医学影响,并融合中朝古代医学特点,发展出朝鲜族医药。
(4)受汉文化影响,但又具有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从南方地区医疗实践中发展出苗、壮、瑶、彝、侗、土家、黎等医药知识体系。
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所植根的文化背景而言,其与中医药并非源和流、主干和分支的关系,而是一个不同于中医药的多元的、复杂的、独立的文化体系。
2、理论体系不同。
文化背景、哲学理念的不同,必然导致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大差异。
中医学以天人相应和阴阳学说为哲理观,以脏腑、气血、经络为生理观,以四气五味为药理观,以四诊八纲为诊疗观,从而构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浅谈磁疗发展史
浅谈磁疗发展史磁疗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我国人民对磁疗的认识远比西方早,在公元190年的春秋时期,扁鹊就曾用磁石(有磁性的矿石)做枕,为秦穆公治疗偏头疾。
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磁石主要被当作一种天然药石内服,医治各种疾病。
到了唐代,磁石逐渐由内服药发展成为物理治疗方法,这在磁医学上迈进了一大步。
唐代冯赞所著的《云中杂记》中,记述了“益精者,无如磁石,以为益枕,可老而不昏,宁王宫中多用之”.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磁疗方法治疗亚健康的治疗的记录。
我国古代医学始终领先世界,古人不但提出预防为主的养生理念,而且在使用磁石枕的过程中,发现了其抗衰老、防止老年痴呆的功效,并在王宫中普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磁石治病防病的国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磁石召铁”的记载,记录的就是公元前2319年,古人运用磁石的物理性能的最早记录。
东汉著名医学书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
当中记载:磁石主治周痹风湿、肢节肿痛、不可持物,除大热烦满及耳聋。
南北朝时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指出:磁石可“养肾脏、强筋骨、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
”同时谈到喝用磁石炼水可治病防病。
这是磁化水最早的应用记录。
到了近代,用磁石作主要原料的磁石丸、磁石养肾丸、磁石散、磁石酒等。
在使用上从煎剂内服到研末调涂,从丸散膏丹到单纯磁场的应用方法。
1956年,《中国药学大辞典》,详细记述了磁石的种类、制法、用法、主治,还列举了磁石在医药上的十几种用途。
1963年,卫生部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了耳聋左慈丸、止血散和磁朱丸等几种以磁石为主要成分的集中中药。
20世纪70年代,发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979年,陈植、胡梅村所著世界第一部磁疗论著《磁疗法》出版。
在书中提到:对白细胞偏低的患者9例使用低磁场治疗,发现有8例不同程度的上升。
1984年,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对磁疗能治病这一课题从机理和临床上进行了探讨。
在《康复医学》一书中,对磁场的类型、磁疗器械和磁疗的康复作用多做了科学总结,并指出磁疗具有镇痛、镇静、消炎、消肿、双向调节血压、解痉、止泄、止痒等作用。
浅谈青霉素的发展历史毕业设计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一、青霉素的发展
1、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毒性很小又能有效杀菌的抗生素,从其发现到量产经历了14年。192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能够“溶解”葡萄球菌的霉菌,他把这种霉菌命名为青霉素。1939年,他将历时10年培养的菌种提供给牛津大学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英国生物化学家钱恩。1940年,他们完成了制备青霉素结晶体和动物实验。
辉瑞眼看就要落后,已经担任董事长的约翰·史密斯分别在康涅狄格州和印地安纳州建立了实验室和发酵工厂。利用其在青霉素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大范围寻找新的抗生素类药品。1950年他在董事长任上去世,在他去世之后一周,辉瑞取得了土霉素的专利权。充满激情的新任董事长约翰·麦基积极地向医生和医院促销。
1926年,23岁的约翰·麦基获得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位之后加入辉瑞,由于他在入职几年内就掌握了辉瑞第一手的运营经验,很快就得到史密斯的赏识,1935年他被派往英国伦敦,参与设计和建造一所柠檬酸发酵厂。项目进行得很成功,1938年他被任命为布鲁克林总厂的副厂长,四年后成为厂长。能够提升为厂长,主要因为他主导的10000加仑深罐发酵青霉素生产设备大大地提升了产能。约翰·麦基习惯于每天在厂区巡视并用小本记下所有的事情,这样几年下来,他已经可以叫出所有几千名职工的名字,因为他不管遇到谁都会打招呼。在辉瑞百年庆典那年,麦基被任命为总裁,从此执掌这个百年企业长达19年。
浅谈中药发展史上的分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NO15BYY00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基金项目 (NO2015SJD164z)。 作者简介:李崇超 (1970-),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方剂文献。E-mail2019年 12月第 28卷第 23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19,Vol28,No23
1 三品分类法
在中国古代药物的记载出现得很早,药物的种 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中药的分类也就十分必要。 在 《周礼·天官》 中就有 “五药养五民” 的记载, 这里的 “五药” 就已经有了对药物分类的意义。汉 代郑玄注为草、木、虫、石、谷。而在早期的中药 分类方法中,三品分类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神农本草经》 收载药物 365种,其中植物药 252种,动物药 67种,矿物药 45种,书中采用了三 品分类法,主要依据药物 “益寿” “祛疾” 的功效 和毒性的强弱把这些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在 《神 农本草经》序中把药物分为三类的标准: “上药一 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 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 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 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 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 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 12月第 28卷第 23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19,Vol28,No23 ·9·
浅谈中药发展史上的分类
李崇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中药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体现了中医对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 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发展历史中,产生过三品分类法、自然属性分类法、药物功效分类法、 “综合药性” 分类法等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丰富的中药学知识。
生物药物研发历史
生物药物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出台了鼓励医药研发的政策,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医药创新,并加大了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度,使得生物医药领域优先受益于外商投资的扩大。
在全球范围内,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
生物技术药品数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浅述中药发展史
浅述中药发展史摘要】目的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医药知识,由于远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后来经历代的不断总结,整理,便出现了医药书籍。
【关键词】中药发展过程1、前言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医药知识,由于远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后来经历代的不断总结,整理,便出现了医药书籍。
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
笔者就中药的发展过程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2、中药发展过程中药最早医术有神农本草经、皇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千金方、李时珍《本草纲目》等。
2.1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365种,称为《名医别录》。
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14种,于公元659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药物发展史
作者:吴梦迪专业:英语学号:1048506
摘要:药物的发展是个源远流长的过程,从植物提取到基因技术的变迁揭示着药物的发展在历史上的重大飞跃。
药物的发展史就像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史,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药学技术将有更多新的突破。
通过八周的药学概论课的学习,我对药物的发展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药物可分为三大类——化学药(西药),中药,生物药物。
药物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至19世纪末)是利用天然药物的时期。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
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酒曲治胃病)、大黄导泻、麻黄治喘、常山截疟、楝实祛虫、柳皮退热、水银和硫磺治皮肤病等。
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
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
(Ebers‘Papyrus)等。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
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
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
意大利生理学家F.Fontana (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
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宁、可卡因等。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发展,是现代药学发展的基石。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化学治疗渐成主流,药物合成全面兴起。
1932年德国人多马克在染料中发现了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特效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就是现在的百浪多息,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之后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推动了链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的发现促进了一个全新的药学领域,即半合成抗生素的出现。
以后还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如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c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物中筛选出治疗梅毒有效的新胂凡纳明(914)。
药物化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化学与医学的结合更加紧密。
但是,合成和分离的药物未经严格的动物实验研究便进入临床试用,并以其最终的使用结果来判断其效用和毒性将孕育新的问题。
海豹胎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
反应停事件标志着现代药物发展一个阶段的结束。
第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生物药物取得巨大进展,为分子水平研究药物奠定基础
20世纪40-60年年代,在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的同时,生物化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推动现代药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大多数维生素已成功分离并明确它们的功效;从猪和牛的胰脏中提取的胰岛素已成功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激素研究形成高潮,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基本动态变化相继得到阐述。
正常机体之所以能保持健康状态,具有抵御和自我战胜疾病的能力,正是由于生物体内部不断产生各种与生物体代谢紧密相关的调控物质,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通过它们的调节作用使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机能。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天然的生物材料:人体、动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体内提取有用物质作为生物药物来造福全人类。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医学、化学、生物学三者紧密结合多学科渗透交叉,进入生物药学时期。
1970年,科拉纳等科学家完成了对酵母丙氨酸转移RNA的基因的人工全合成。
1971年美国保罗·伯格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打开一种环状DNA 分子,第一次把两种不同DNA联结在一起。
1973年,以美国科学家科恩为首的研究小组,应用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斯坦福大学用大肠杆菌进行了现代生物技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基因工程的第一个成功的实验。
他们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里的两种不同质粒(抗四环素和抗链霉素)重组到一起,然后将此质粒引进到大肠杆菌中去,结果发现它在那里复制并表现出双亲质粒的遗传信息。
1974年,他们又将非洲爪蛙的一种基因与一种大肠杆菌的质粒组合在一起,并引入到另一种大肠杆菌中去。
结果,非洲
爪蛙的基因居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能随着大肠杆菌的繁衍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随着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的快速发展,生物药物获得极大地扩充。
基因工程药物如:细胞因子干扰素类、重组多肽与蛋白质类激素、心血管病治疗剂与酶制剂,重组疫苗与单抗制品等,天然生物药物如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等都迅速发展起来。
70-90年代,新理论、新技术、学科间交叉淮透形成的新兴学科,促进了药物化学的发展,被认为是药物化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代。
现代生物技术和古代利用微生物的酿造技术和近代的发酵技术有发
展中的联系,但又有质的区别。
古老的酿造技术和近代的发酵技术只是利用现有的生物或生物机能为人类服务,而现代的生物技术则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和需要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者改造现有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包括改造人类自身,从而造福于人类。
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人类在建立实用生物技术中从必然王国走走向自由王国、从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转向主动向大自然索取的质的飞跃。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如今的绝症将不再是绝症,人们将不再恐惧癌症艾滋,更多新型药物将被发明造福人类,让百姓都用得起药不再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药理学》李端(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剂学》崔福德(第五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药典》凡例和附录(2005版)化工出版社
《生药学》崔征(200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