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第3课《古诗三首》导学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预习导学案3.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会认“擢、札”等 4 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走进作者】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十三年(754 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广为传诵。
他的主要作品有《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一字千金”。
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他的诗以田家、蚕农、织妇、水夫等为题材,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他的主要作品有《江馆》《水夫谣》等。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侯()章()盈()脉()栖()鸦()(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处()脉()(3)读读下列词语,读两遍。
王侯文章哭泣盈盈脉脉栖息乌鸦(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春城:御柳:汉宫:传蜡烛:五侯:十五夜:中庭:地白:擢:素:札札:机杼:章:零:盈盈:脉脉:2.再读课文,概括古诗主要内容。
《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寒食节:《寒食》①下列关于寒食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B.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等风俗。
C.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立的。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
能准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法指导】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知识链接】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长远的影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自主学习】一、小朋友,你能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吗?谙()镜()孤()厌()暗()境()狐()压()二、小朋友,你能帮小刚把下面的题完成吗?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____和_______。
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诗人用“青螺”来形容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忆江南》是_______牌名。
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______的红和春天_______的绿。
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三、小朋友,你能解释一下下面这些古诗句吗?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导学内容】1. 《静夜思》2. 《将进酒》3. 《水调歌头》【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为进修《古诗词三首》做铺垫。
第二步:进修《静夜思》1. 听老师朗读《静夜思》,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 分组讨论,解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自主朗读《静夜思》,体会古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第三步:进修《将进酒》1. 背诵《将进酒》,感受其豪迈和奔放。
2.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蕴。
3. 小组合作,模仿《将进酒》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第四步:进修《水调歌头》1. 聆听《水调歌头》的曲调,感受其婉转和婉转。
2. 分析诗词中的音韵和意境。
3. 小组合作,用摩登语言改编《水调歌头》,展示不同风格的诗歌表达方式。
第五步:总结反思1. 总结《古诗词三首》的共同特点和不同风格。
2. 回顾进修过程,谈谈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体会。
3. 展示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分享进修心得和体会。
【导学评判】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培养出对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和表演,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进修和欣赏古代诗词,拓展文学视野和审美情趣。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拓展诗词进修的实践渠道,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古诗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望洞庭》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课件)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课件)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闯关一:解诗题,知作者:(课件)望洞庭:洞庭湖:刘禹锡:闯关二:抓字眼,明诗意。
(课件)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和:秋月:潭面:遥望:翠:青螺: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课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④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闯关三:多诵读,悟诗情: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①《望洞庭》是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
这首诗描写_______景色,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②从《望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我可以想象出洞庭山水的秀美。
③让我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达标检测:1、《望洞庭》中的“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的景象。
“_________”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
“_________”写出了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像一件工艺珍品,使人爱不释手。
诗人通过恰当的___________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
2、“能不忆江南?”通过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___________与怀念,同时与___________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古诗三首》导学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二、导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
2. 难点: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2)介绍《古诗三首》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解读诗歌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三首》,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分析《古诗三首》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文学元素。
(2)邀请几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其他同学欣赏并评价。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三首》的形式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体验古代诗歌创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明确自己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朗诵等环节,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或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古诗三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古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导学案,这是我们学
习古诗词的基础。
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课题:古诗三首导
学案(第一课时)。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词?它们是哪朝哪代
的诗人创作的?这些古诗词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古诗三首
1.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古诗,然后跟读一遍,注意发音
和语调。
2. 老师朗读完毕后,请同学们自己默写这首诗,然后请一位同
学站起来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会读的
音节,可以举手请教。
3. 接下来,老师会逐句解析这首诗的意思,请同学们认真听讲。
4. 分析完毕后,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和意境。
5.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三、课堂小结
1.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掌握
了一些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法。
请同学们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
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请同学们课后复习今天学到的内容,准备下一课时的学习和
讨论。
3. 最后,请同学们将今天学到的古诗默写在作业本上,巩固记忆。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自学促水平阅读增聪慧
5.古诗词三首(共3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教学参考书,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2.背诵,默写古诗词,搜集描写童年的古诗词。
3.展开“古诗词,我找到最多”阅读展示活动。
《牧童》
一、自主学习局部。
1.给生字注音,把古诗读通。
2理解古诗的意思。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二、交流探讨。
1.这首诗主要写了景物。
2.我最喜欢或我不懂的诗词是
舟过安仁
一、自主学习局部。
1.给生字注音,把古诗读通。
2理解古诗的意思。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二、交流探讨。
1.这首诗写了,其中,我认为描写得最有趣的是
2.背诵,默写。
清平乐村居
一、自主学习局部。
1.给生字注音,把古诗读通。
2理解古诗的意思。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交流探讨
1.我认为写得最有趣的诗句是
原因是
2.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
与同学分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比照阅读,总结。
1.这三首诗词相同点:
2.这三首诗词的不同点:
四、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爱的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五、展示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童年的古诗词。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我会读。
()()()()()浪淘沙九曲天涯莺啼酒旗2. 我会写。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rú qū组词:()()()()()()()3. 重点字讲解。
淘: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淘”的右半部分“匋”要写得紧凑,撇和竖弯钩要舒展。
涯: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涯”的右半部分“厂”要写得稍扁,“圭”的两个“土”字大小一致。
4. 多音字。
()曲()5. 解词义。
浪淘沙:;天涯:;二、合作探究1. 了解课文背景。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了解古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通读古诗,理清脉络。
(1)每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 思考:(1)每首古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古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句诗中“等闲”是什么意思?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景色的?5. 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特色。
三、展示交流1. 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
(1)朗诵古诗,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1.制作课件:作者的图片,西湖的图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诗人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
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用时:4分钟)
1.出示诗词名句,接上下句。
2.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写景的词句旨在表达情 感,并非单纯的写景。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写景的诗词,让我们走进诗词中的景,感受作者的情。
1.进行接上下句的词句练习,教师要选择写景的句 子
2.对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时间。3.提示学生借助注释学习。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提出自读要求:
自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正确,读流利。
3.通过看插图,查找工具书,尝试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3.本诗的灵感可谓突出一个“醉”字,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赋成即景佳作,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醉”。
;
三、拓展诵读(用时:12分钟)
1.出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 雨》。感受作者的不同写法。
2.指导朗读,了解大意。3.简单介绍:体会西湖的美。(出示图片)
4.再次说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西湖雨景的特点:狂放。作者是通过描写疾风骤雨来表现的。
2.继续学习古诗,板书诗题。
3.引导学生解诗题。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
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根据教师提示,结合书上注释,说诗题的意思。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导入1. 请学生阅读《古诗词三首》的标题,让他们猜测这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2.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古诗词的看法,以及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进修内容1. 第一首古诗词:《静夜思》请学生阅读《静夜思》,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夜晚的景象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2. 第二首古诗词:《登鹳雀楼》请学生阅读《登鹳雀楼》,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登高遥眺的场景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3. 第三首古诗词:《春晓》请学生阅读《春晓》,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三、进修方法1. 请学生尝试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这三首古诗词,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指挥学生欣赏其他古诗词作品,扩大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指挥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和想象力。
3. 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或文学讲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教室总结通过进修《古诗词三首》,学生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六、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并解读《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写下自己的解读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
1
快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的收获吧!
. .
4、《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代的。“清平乐”是名,“村居”是。这首词中出现了等景物,描绘了画中一家人各具情态,充满了浓郁的、。
5、这三首诗词有着相同的特点,都描写的是,都表现出了孩子的
对学生进行学习提示
学生的纠错与重点知识的摘要
教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标注
。
反馈性学案:
儿童诗积累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课型
精 讲
备课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பைடு நூலகம்能有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怪生: 遮头:
使风: 茅檐:
相媚好: 吴音:
亡赖: 翁媪:
研讨性学案:
1、请根据字词的注释,试着解释诗词的意思: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 村居》:
2、《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牧童
的情景,诗中描绘了、、、等事物场景,这首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像是一幅。
表现了。
3、《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的。此诗写诗人时所见到的情景,展示了小渔童以伞做,借伞使让船前进的稚趣横生画面。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品味古诗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1)领会古诗中的意境和含蓄的表达。
(2)对比三首古诗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批注法:在阅读古诗时,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比较法:对比三首古诗,分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情感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达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三首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之间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每首古诗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对诗意的理解。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
(四)体会情感1、思考每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3、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
(五)分析写作手法1、观察三首古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等来表达情感的?(六)拓展延伸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成一篇短文。
2、收集其他与这三首古诗主题相关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七)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首古诗?2、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古诗的诗意和情感?3、对于古诗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八)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前导学案
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前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同学们,咱们这次要走进三首美妙的古诗词,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要达到下面这些小目标哦: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
2. 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
3.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来啦!
1. 重点字词的理解和诗词的背诵。
2. 想象诗词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也别害怕:
对于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和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学习方法。
1. 多读多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大声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再把它们串起来,弄懂诗词的大意。
3. 想象画面,把自己当成诗人,走进诗词的世界,体会诗人的心情。
四、预习任务。
1. 把这三首古诗词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赶紧查字典哟!
2. 对照注释,试着说说每首诗词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对理解诗词很有帮助呢!
同学们,做好预习,咱们的课堂学习会更有趣、更高效!加油!。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三首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及意境抒情;3. 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二、导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及特点;2. 《静夜思》、《将进酒》、《水调歌头》三首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诗词赏析;3. 古诗词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三、导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2. 学习《静夜思》: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3. 学习《将进酒》:介绍李白的《将进酒》的背景、风格及韵律,让学生体会诗中的豪气与情感;4. 学习《水调歌头》: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欣赏其豪放、直率的诗风;5. 总结:让学生总结古诗词的特点、意义及欣赏技巧。
四、课后作业1. 默写《静夜思》、《将进酒》、《水调歌头》中任选一首;2. 分析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感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3. 课外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五、拓展阅读1. 青春期的诗歌创作--李商隐的《谷口工夫》2. 洛水情怀--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3. 深情厚谊--陆游的《秋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韵味,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让经典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2. 掌握《古诗词三首》中所选诗词的背景故事和意境;3. 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一首古诗词《静夜思》导学内容:1.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2. 背景故事:李白在长安城外的草庐里思念远方的故乡;3. 主题:孤独、远方、乡愁。
导学问题:1. 请简要描述《静夜思》中的意境;2. 你认为《静夜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习要点:1. 体会诗中的孤独和远方情感;2. 对比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在何种场景下你会感到孤独和远方的情绪。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寒食
风景飞花东风御柳斜
风俗日暮传蜡烛五侯家家家禁火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
叠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
十五夜望月中秋节望月怀远
思亲之情
教后反思
1、从传统习俗导入,让学生明白学习要点。
2、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的任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小学语文课时导学案《古诗三首》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第3课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收集古代的民风民俗
学习目标
1、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会认“擢、札”等 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学生能体会传统习俗。
4、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学习《寒食》、《十五夜望月》
(1)知诗人、解诗题。
(2)明诗意、绘诗景。
(3)品诗境、悟诗情。
(4)诵古诗、感意境。
学生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借织布来排遣思念的愁苦,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愁苦到了极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这两首诗的内容与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展现的是具有特色的民俗画面,内容并不难,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基本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再结合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就更好理解了。但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加入了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的意图。
7《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超化中心小学“自主合作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词三首》主备人贾晓慧授课日期课型预习学习内容《泊船瓜洲》《秋思》审核人魏浩帆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习过程导学案内容补充情景导入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
由古至今,从未间断。
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
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明确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问题导学学法指导:同学们认真朗读古诗,借助课下注释体会古诗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情感。
加油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一、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二、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对子交流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
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21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doc
21.古诗词三首学案教学目标: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测(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2、熟读古诗。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1、谈话揭题:王维的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山居秋暝》。
2、简单介绍作者王维。
3、检测字词。
(1)给生字注音。
浣(huàn )榆(yú)畔(pàn )更(gēng)聒(guō)(2)联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词语的意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3)教师指导难字、易错字书写。
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结合注释,诵读古诗。
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
三、展示提升1、展示2、朗读3、质疑四、小结强调: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五、检测反馈:1、默写古诗《山居秋暝》并完成练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王孙”的意思是诗人自己。
2、诗句中静态描写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
动态描写的句子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我们还学过王维的那首诗?请写一写吧!(灵活)六、拓展延伸查找有关王维的其他古诗,如《鹿柴》,了解王维。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目标导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能说说诗的大意。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一、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tíng zi tán m iàn qīng luófēng jǐng jiù céngān ()()()()2. 比一比,再组词。
庆()廷()螺()谙()厌()庭()累()暗()二、初读感知1.《独坐敬亭山》是代诗人的作品。
诗的写作顺序是从到,表达了诗人。
2. 《望洞庭》的写作顺序是从到,表达了作者之情。
诗中描写的是的景色。
主要写了、、、四种景物。
3.《忆江南》是代诗人的作品。
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
从“,”一句我仿佛看见了江南色彩明丽的风光。
三、精读感悟1.读了这三首古诗,我们发现它们都是写景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么学习写景诗的?学生交流后出示: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练习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学成果:①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先交流学习收获,一会儿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②请各组代表按照学法逐步交流。
教师随机出示作者简介,题目意思,重点字意思,诗句意思。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意境,引导学生读出意境美。
4.这三首诗词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5.朗读:体会三位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四、实践运用写一写,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好美的诗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这些诗的喜爱呢?(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或者写一段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时2学时
四、知识链接
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古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独学方法:
3.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独学检测
1.我能把《牧童》背诵给同学们听。
2.把下列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铺:横野:
棹:怪生:
张伞:遮头:
3.我能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相媚好()翁媪()亡赖(
4.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
2.写一写:学习生字、新词。
3.秀一秀:我能背诵古诗词。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四、探究合作
1.再读古诗,读准字音,争取做到声情并茂。
2.用心读古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根据独学,小组讨论古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表达诗词的意思,默写《牧童》。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情趣。
二、探究交流
1.品读古诗,交流、领悟诗意,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1)学习《牧童》。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2)学习《舟过安仁》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习《清平乐.村居》
从“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3.再读古诗词,体会三首古诗词表达的意境。
三、自我检测
1.把下列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铺:___________横野:___________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棹: _____怪生:______ 张伞:______ 遮头:______使风:______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美和()之趣。
四、学习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五、小结延伸
六、学文图解
牧笛声声
牧童安然恬静自由自在
困来即眠
收篙停棹
舟过安仁聪明童稚
张伞使风
茅屋溪上青草
清平乐.村居幸福、快乐
锄豆织鸡笼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