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导学案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本节课将学习以下内容:•了解《古诗三首》这一经典古诗的内容与意境。
•掌握该古诗里的常见词汇和诗歌韵律等。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传统和文学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预习任务1.翻阅教材第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查找《古诗三首》的原文。
2.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和背景。
3.记录《古诗三首》中的生僻词和相关考点知识点。
4.通过理解、背诵和应用,深入领会这首古诗的含义和韵律。
正文1. 《古诗三首》原文原文如下:“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耿耿寒泉夜入来。
水晶帘幕望平野,月在青天影在波。
这里会有高人,不问姓名自唐宋。
二十年前奏大雅,音尘绕梁三日长。
“绝句”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古诗三首》内容与意境《古诗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和李白并称“李杜”。
这首诗包含了《望岳》、《登高》和《绝句》三首,共132个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望岳》描绘了作者在巍峨高山前仰望,远山如黛,壮阔而壮美,启示了人们心灵中追求卓越、高峰的精神追求。
《登高》通过描写自然风景、文化背景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神话传说、传统文化和时代意义的思考,寄托了其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厚感悟和抒发。
《绝句》则短小精干、意境深远,通过对两个短小的画面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人间的无常,以及对故乡的怀旧之情。
三首诗均有极高的诗歌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国内外广泛传播的优秀文学遗产。
3. 《古诗三首》的常见词汇和诗歌韵律等•《望岳》:1.“岱宗”:泰山的别称。
2.“齐鲁”:山东的古地名,因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重合而得名。
3.“阴阳”:指太极图中的两极,男女两性、阴阳之分的哲学概念。
4.五绝,韵脚为“了晓”。
•《登高》:1.“猿啸哀”:猿猴发出的凄厉声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该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唐代的古诗,包括《登鹳雀楼》、《春晓》和《寻隐者不遇》。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诗歌文化知识面。
一、课文主要内容《古诗三首》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三首唐代的古诗,包括《登鹳雀楼》、《春晓》和《寻隐者不遇》。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色、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记忆三首古诗的内容与作者。
2.理解诗句的表达意思,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正确表达方式与方法写作。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记忆三首古诗的内容与作者。
2.理解诗句的表达意思,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1.学生跟读三首诗,重点注重语音语调和停顿之处。
2.向学生提问:你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为什么?二、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或纸质素材,用图片展示《登鹳雀楼》、《春晓》和《寻隐者不遇》这三首古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用简短的描述来描述诗人描绘的内容。
3.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猜测诗的内容和意思。
三、学习课文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介绍《登鹳雀楼》、《春晓》和《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和诗的内容。
2.逐句解读三首诗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发现诗句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四、理解诗句1.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理解诗句,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评价这三首古诗。
五、运用写作1.教师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以《春晓》为题,写一篇100字的感想或自己的春天的经历。
六、课堂小结1.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肯定。
2.对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收获和心得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三课,通过学习这三首唐代的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诗歌文化知识面。
《古诗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导入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而《古诗三首》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经典之作。
通过进修《古诗三首》,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的地方。
二、目标1. 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3. 掌握《古诗三首》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
4. 感悟《古诗三首》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导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进修状态。
2. 进修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1)让学生先自读这首古诗,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喻。
(3)讨论古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进修第二首古诗《静夜思》(1)同样让学生自行阅读这首古诗,感受其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2)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对孤独和思念的表达。
(3)探讨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 进修第三首古诗《将进酒》(1)让学生品读这首古诗,感受其中的豪迈和激情。
(2)分析古诗中的节奏和韵律,理解作者对人生和欢乐的赞美。
(3)探讨古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和快乐之道。
5. 总结归纳通过进修《古诗三首》,学生可以感悟到古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领略到诗歌的美妙的地方。
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享给同砚并解读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3. 创作一首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和创作能力。
《古诗三首》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望洞庭》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课件)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课件)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闯关一:解诗题,知作者:(课件)望洞庭:洞庭湖:刘禹锡:闯关二:抓字眼,明诗意。
(课件)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和:秋月:潭面:遥望:翠:青螺: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课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④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闯关三:多诵读,悟诗情: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①《望洞庭》是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
这首诗描写_______景色,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②从《望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我可以想象出洞庭山水的秀美。
③让我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达标检测:1、《望洞庭》中的“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的景象。
“_________”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
“_________”写出了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像一件工艺珍品,使人爱不释手。
诗人通过恰当的___________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
2、“能不忆江南?”通过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___________与怀念,同时与___________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古诗三首》导学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二、导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
2. 难点: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2)介绍《古诗三首》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解读诗歌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三首》,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分析《古诗三首》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文学元素。
(2)邀请几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其他同学欣赏并评价。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三首》的形式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体验古代诗歌创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明确自己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朗诵等环节,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或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古诗三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3.背诵积累。
1.齐读三首古诗。
2.通过理解感悟,能够明确这三首古诗都是写秋天的,从“寒山”“霜叶”“菊残”“橙黄橘绿”“萧萧梧叶”“秋风”可以看出来。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各有什么不同。
3.独立进行背诵。同桌互相检查。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理解诗题,认识诗人(用时:3分钟)
1.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3.板书诗题——山行。
4.补充杜牧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诗人。
5.请学生读诗题,猜想诗题的意思。
1.背诵古诗,同桌赛读。
3.组织学生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4.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讲解、点拨诗意。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
6.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径”和“斜”的。
4.结合书下注释、看插图来理解古诗,说一说读懂了哪一句诗,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5.看图,交流想象山中秋景,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想象诗中美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山中景色迷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重点理解“石径、斜、坐、红于、霜叶、白云生处”这些字词的意思。
四、巩固认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
《古诗三首》导学案
1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
请欣赏: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3.(回顾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教师参考)初读诗歌,模仿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四、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读一读,你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吗?(2)联系书本“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古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导学案,这是我们学
习古诗词的基础。
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课题:古诗三首导
学案(第一课时)。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词?它们是哪朝哪代
的诗人创作的?这些古诗词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古诗三首
1.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古诗,然后跟读一遍,注意发音
和语调。
2. 老师朗读完毕后,请同学们自己默写这首诗,然后请一位同
学站起来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会读的
音节,可以举手请教。
3. 接下来,老师会逐句解析这首诗的意思,请同学们认真听讲。
4. 分析完毕后,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和意境。
5.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三、课堂小结
1.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掌握
了一些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法。
请同学们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
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请同学们课后复习今天学到的内容,准备下一课时的学习和
讨论。
3. 最后,请同学们将今天学到的古诗默写在作业本上,巩固记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三首》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意义。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意义,合理运用古诗的词语。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进行课前导入,通过关键词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你们最喜欢听什么样的诗歌?为什么?请几位同学回答并给予理由。
2. 引入新课,呈现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诵读能力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整体阅读(2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古诗三首》。
2.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看有没有读出诗歌的感觉和意境。
三、拓展阅读(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2. 学生自由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朗读。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选择的古代诗歌,谈谈自己喜欢它的理由。
四、诗歌欣赏与讨论(30分钟)1. 学生集体欣赏学习课文中的三首古诗,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古诗的意境和意义。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诗词创作(2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小诗。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六、小结归纳(5分钟)1. 老师对这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欣赏古诗的能力和进行诗词创作的技巧。
同学们能否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你喜欢今天的学习吗?2. 老师进行点评,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七、课后作业(3分钟)1. 课后阅读《古诗三首》,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3. 如果有时间,可以继续阅读古代诗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读。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描绘和赞美;2. 掌握《行宫》、《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江雪》三首古诗的背诵和欣赏;3. 理解诗人运用夸张手法的意义。
【导学步骤】一、课前导学请同学们自主查阅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 我国古代有哪些以描写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2. 古代的诗人是如何描述雪景的?3. 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欣赏、写作或背诵古代诗歌的经历?二、导学探究1. 假如你现在是一位诗人,请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赞美下雨天。
2. 华丽的词语和夸张的比喻常常会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三、阅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1. 《行宫》描绘了什么场景?2.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哪些夸张的描写?夸张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 《江雪》中描绘了怎样的雪景?诗人通过怎样的描写手法使描绘更夸张生动?四、合作探究1. 请同学们口头赞美自然的美景。
然后将自己的赞美写成诗句,并与同学们分享。
2.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背诵的《行宫》、《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江雪》。
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现场表演,展示诗词背诵的成果。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和抄写《行宫》、《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江雪》三首古诗;2. 以课文中的描写为基础,写一篇新的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导学案详解】一、课前导学1. 请同学们自主查阅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 我国古代有哪些以描写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答:《登鹳雀楼》、《别董大》等。
2) 古代的诗人是如何描述雪景的?答:古代诗人常常用诸如“苍茫天地一色,中间好一片太阳”等夸张的比喻来描述雪景。
3) 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欣赏、写作或背诵古代诗歌的经历?答:活动略。
二、导学探究1. 略。
2. 华丽的词语和夸张的比喻常常会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它们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答:华丽的词语和夸张的比喻可以使诗词生动、形象,增加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例:《行宫》中,“缑山虽佳,摩崖谷夜,朝对夔庙。
4《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前导学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1.了解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
2.了解古人对自然的描述和描绘。
3.了解古诗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和诗歌中的感情。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重点1.学生对古诗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对古诗中的隐喻和写意的理解能力。
3.学生通过文字欣赏和词汇理解能力来善于创新和思考。
1.3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中的符号和隐喻的理解能力。
2.学生对古诗中的感情和美的表达的理解能力。
3.学生对古代语言和文字的理解能力。
1.4 教学工具1.板书工具。
2.诗歌朗读提问。
3.影音资料。
二、课堂学习2.1 诗歌导读在朗读或播放《庐山谣》、《行行重行行》和《将进酒》三首古诗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回忆古诗的基本特征,如古诗的节奏、韵律、词汇、句式等等。
2.2 诗歌欣赏1.学生要通过韵律、押韵等方式,感受古诗中的美感。
2.学生应理解古诗中的描写和隐喻意义。
3.提问学生,是否觉得古诗的语言和词汇很吸引人,为什么?2.3 诗歌分析1.通过简单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形式和情感。
2.学生应理解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意义,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提问题,学生应解答什么是庐山?什么是鹅峰?《庐山谣》歌颂的是什么?2.4 诗歌创作1.鼓励学生根据写自然的古诗创作自己的古诗。
2.学生要吸取和借鉴古诗中的技巧和语言,从而使自己的创作更加生动,清新和感人。
三、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师通过欣赏古诗、分析古诗和学生创作古诗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了解古人对自然的描述和描绘、感受和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分析古诗中的人物、事件、意义和情感,使学生加深对古诗创作和语言运用的理解和能力。
四、课后练习1.请学生背诵并默写本课时所学的三首古诗。
2.学生可尝试继续创作古诗,或者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或经历中,采用古诗的形式和技巧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也是经典课文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首古代诗词,分别是《登鹳雀楼》、《望海潮》和《临江仙·送钱穆父》。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旨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理解每首诗词的含义和背景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韵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的美。
重难点分析:重点:学习掌握每首诗词的意境和音韵。
难点:理解每首诗词的抒情情感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古装电视剧片段,引出学习古代诗词的话题。
让学生分享对古代诗词的印象和感受。
二、预习【10分钟】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上的三首古诗词《登鹳雀楼》、《望海潮》和《临江仙·送钱穆父》,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课前预习表上。
三、学习【30分钟】1. 分组朗读《登鹳雀楼》。
让学生分组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鼓励他们运用音韵、节奏等手段表达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导读《望海潮》。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望海潮》的诗题和诗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望海潮”是什么意思?诗人通过观察海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听音乐欣赏《临江仙·送钱穆父》。
播放《临江仙·送钱穆父》的音乐,让学生静心聆听。
然后,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就每首诗的意境、抒情情感和背景故事展开讨论。
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四、巩固【20分钟】1. 朗读比赛。
学生结合自己对每首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
可以由全班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和最佳解读者。
2. 诗词填词。
根据教师提供的诗句,学生进行填词,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使填入的词和诗句的意境相符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可自行选择并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古代诗词,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诵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认识到古人的哲理思想;2. 掌握古诗中的主要词语,正确朗读古诗;3. 能够辨别古诗中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欣赏和创作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诵读古诗,辨别古诗中的感情和意境。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教材、黑板、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与古代诗词相关的故事,如《木兰辞》、岳阳楼记等,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 大声朗读课文《古诗三首》,感受古诗的韵律。
(2) 导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讨论。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并分析其中一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合作练习(1) 学生自由讨论,找出每首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并记录在黑板上。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一个学生扮演朝代的诗人,其他学生扮演朝廷官员,给诗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5. 创作欣赏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古诗,并朗诵给全班听。
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并在黑板上展示。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1) 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给出奖励和鼓励。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朗读课文,思考并写一段话,说明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诗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反复阅读古诗,使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创作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品味古诗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1)领会古诗中的意境和含蓄的表达。
(2)对比三首古诗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批注法:在阅读古诗时,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比较法:对比三首古诗,分析它们在内容、形式和情感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达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三首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之间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每首古诗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对诗意的理解。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
(四)体会情感1、思考每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3、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
(五)分析写作手法1、观察三首古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等来表达情感的?(六)拓展延伸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成一篇短文。
2、收集其他与这三首古诗主题相关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七)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首古诗?2、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古诗的诗意和情感?3、对于古诗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八)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理解《古诗三首》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3. 学习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朗读和书写。
【课前准备】1.绘声绘色的朗读《古诗三首》;2.书写、背诵古诗;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古代文学。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本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我们将学习《古诗三首》,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这三首古诗,感受其中的意境。
二、导读课文【15分钟】1.导读课文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或PPT等工具,呈现课文《古诗三首》。
教师用抒情的口吻给学生讲述《古诗三首》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深意。
2.背景知识讲解学生通过上一学期学习,已经了解到古代文学的背景,可以谈谈《古诗三首》的作者和古代的文化背景。
1.品味诗句根据教师朗读的《古诗三首》,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1)第一首诗《蝉》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诗中的“嗚嗚”反复出现,给读者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
请问大家,白居易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2)第二首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很短,只有四个句子,在几句简单的词语之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念和孤独之情。
请大家思考一下,李白思念的是谁?(3)第三首诗《早梅》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诗中写道:“雪里已知春信至,黄鹂又啼花外枝。
”请问大家,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境?2.背诵古诗请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朗读《古诗三首》,感受其中的诗意和情感,然后大声跟随朗读几遍,尝试背诵整首诗。
四、知识点拓展【15分钟】1.默写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PPT上写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然后打开幻灯片供学生记忆并默写。
2.咏诵《古诗三首》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的朗读,亲自咏诵《古诗三首》,发挥自己的情感来朗读或背诵。
欣赏与欣赏,通过韵律美享受美的感受。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寒食
风景飞花东风御柳斜
风俗日暮传蜡烛五侯家家家禁火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
叠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
十五夜望月中秋节望月怀远
思亲之情
教后反思
1、从传统习俗导入,让学生明白学习要点。
2、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的任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小学语文课时导学案《古诗三首》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第3课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收集古代的民风民俗
学习目标
1、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会认“擢、札”等 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学生能体会传统习俗。
4、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学习《寒食》、《十五夜望月》
(1)知诗人、解诗题。
(2)明诗意、绘诗景。
(3)品诗境、悟诗情。
(4)诵古诗、感意境。
学生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借织布来排遣思念的愁苦,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愁苦到了极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这两首诗的内容与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展现的是具有特色的民俗画面,内容并不难,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基本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再结合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就更好理解了。但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加入了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的意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课前导学】1.探究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古诗的体裁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课前准备:熟读《山重水复疑无路》,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
3.课堂启发:请学生回忆并朗读《山重水复疑无路》,并让学生试着描述古诗的特点。
【课堂学习】一、导入1.师生互动: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古诗的特点和体裁。
2.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课将学习三首古诗,并了解它们的体裁和特点。
二、学习部分1.呈现三首古诗的内容与体裁:分别介绍《清明》、《静夜思》、《山行》三首古诗的内容,并让学生注意它们的体裁。
2.合作探究:请学生分小组阅读三首古诗,重点观察它们的特点和抒情方式。
3.学生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讨论和总结三首古诗的特点和抒情方式。
4.展示讲解: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总结,其他学生边听边进行记录,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三、归纳总结1.导入新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古诗的基本特点和体裁。
2.巩固知识:让学生解读一张包含三首古诗的图片,根据图片描述中的情景进行诗歌分析。
3.小结:让学生进行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课后练习】1.课后作业: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来解读和赏析,并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2.拓展练习:请学生选择一组图片,根据图片表达中的情景写一首古诗。
3.巩固训练:让学生朗读所学的三首古诗,鼓励他们运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出古诗的感情。
你还可以举一些类似于下面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1.请学生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2.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进行朗读比赛。
【课后练习】1.课后作业: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来解读和赏析,并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我选择了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来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前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是诗人感情的倾诉,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
要求: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意。
一、预习课文我知道:
(1)、作者简介:
1、范成大:
翁卷:
2、解题:《四时田园杂兴》:
《乡村四月》:
3、生字新词
cān sāng yún tián zǐgūi
()()( )
záxìng gēng zhī bái zhòu
( ) ( ) ( )
4、解释重点字词。
山原:
白满川:
子规:
了:
杂兴:
耘田:
绩麻:
未解:
供:
傍:
5、诵读诗句,仔细体会诗情。
《乡村四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时田园杂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领会了诗情。
我会读这两首诗会正确画出诗的节奏。
7、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首诗的意思。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8、我还知道了这些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小组长组织成员互相观摩查看预习情况。
讨论大家提出的疑问。
(二)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比。
(三)评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预习能手。
三、展示交流
(一)自由展示
小组成员围绕本课知识把自己认为最拿手的本事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二)问题展示
四、总结
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农家的生活多姿多彩。
你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了这两首诗。
接下来就要看看你的本事哟。
五、训练反馈
(一)农民们都忙些什么农活?
(二)农民们心情怎样?
六、总结反思。
我还有这些知识学的不够扎实。
第二课时
导学:
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
去认识美丽的水乡景色。
一、预习课文我知道:
1、、作者简介:
张志和:
2、解题:《渔歌子》:
3、生字新词:
xīsài shān bái lùsuōyi
()()( )
ruò lì
( )
4、解释重点字词
箬笠:
蓑衣:
斜风:
不须:
归:
5、诵读诗句,仔细体会诗情。
《渔歌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领会了诗情。
我会读这首诗。
会正确画出诗的节奏。
7、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8、我还知道了这些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小组长组织成员互相观摩查看预习情况。
讨论大家提出的疑问。
(二)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比。
(三)评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预习能手。
三、展示交流
自由展示
小组成员围绕本课知识把自己认为最拿手的本事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四、总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
是一副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五、训练反馈
学完了课文。
你是否都掌握本课的知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去验证一下吧
(一)默写
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
朝代:作者:朝代:作者: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六、总结反思。
我还有这些知识学的不够扎实。
七、拓展延伸
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农村生活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背给大家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