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62)促进教师智慧成长 构建幸福发展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自有两种思想。”其实,教师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教师特有的价值观、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又成了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构。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调动教研组的群体智慧,着眼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体现和谐,让理念意识在“常态”中互动

教研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则是营造内部团结并能形成合力的团队氛围,具有和谐理念的团队精神。我们师范教育的宗旨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所受的师范教育是“君子”的教育,应该绝对摒弃“小人”的做派,就像《中庸》中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教研组团队建设中,我们倡导的理念是“教研生活化的和谐与互动”,即在生活中教研,在教研中生活。立足生活,重视团队同事关系间的生活和谐,是营造教研组团结氛围,积极共建和谐教研组团队的前提,是正常开展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有力保证。注重生活是教研组活动的延伸,因此要提倡生活活动教研化。教研组活动并不局限于进行专门的会议探讨与严肃的学术研究,而是在平常教学之余的同事互相之间的问题咨询、课程对话、教学探究、学术探讨等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日常教研组中的研究与讨论活动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参与,自觉或不自觉的质疑都是在生活常态下的良性互动。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在教研中互动,在互动中教研”。教研组举办教研活动,特别是教研会议,最忌讳的是“动”不起来,冷清无序;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沉闷不语,各自为政;或三言两语,不痛不痒;教研气氛不浓,探讨力度不够。因此群体教研活动让个体都参与进来,都“互动”起来这是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规划并形成互动体系:

动——调动主持人、专题报告人、中心发言评价的行动。

动——调动参与者的静心聆听、用心探询、热心讨论的心动。

动——碰撞后的触动,延伸,拓展,深入的探究。

集体讨论,激发问题意识与探究兴趣,走向个体的内省与反思,体现一种教研的激情与冲动,并付诸实际行动、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营造教研组的和谐互动的氛围,即融洽了教研组群体关系,凝聚同事情谊,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人际关系与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同为君子,追求和而不同,体现教研组建设的更大的和谐与人文的互动。

二、导师引路,让新手名手在温情“联动”中成长

“导师引路·共同成长”是我们青岛62中学延续了多年的一种培养新教师的模式。几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地变换形式,更新内容,在带教中共同研究,共同反思,促使师徒专业的共同成长。

每学年开学初,根据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为每个青年教师在本组内选择学校的骨干教师作导师,并召开结对大会,规定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鼓励双方携手共进。每学期末,在组内及时开展沙龙活动,在交流中分享成长的喜悦,改进活动的方式,同时对师徒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

几年来,师徒们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导师的无私相授,徒弟们的虚心求教,成了教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办公室、教室,甚至是走道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彼此探讨交流的身影。轮到徒弟披挂上阵了,导师悉心指导;轮到导师一展风采了,徒弟帮忙制作课件,相提相携,和谐共进。

每个学期,导师们和徒弟们都写下了自己在互相的提携帮助下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师徒间的一次促膝相谈,有师徒教学的案例对比,有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更有自己成长的欢欣。“做一支会思考的红烛”,这是徒弟们发自内心的目标定位。“化压力为动力,”这是导师们由衷的内心表白。我们看到,一位位新教师正充满热情地在我们青岛62中迅速成长,一位位校骨干教师也在与徒弟的共同奋斗中专业得到了持续提升!

三、网上沟通,让智慧才情在高速“互动”中增长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网上交流沟通、网上协作共享、网上事务管理的空间。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拥有一台电脑,这为教研组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备课是教师解读教材,用自己的文化视野处理教材,制定教学预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一些无效的劳动,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本学期推广网上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在学校统一下发的备课资料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单元的教案进行复备,制作简单的课件,上传在校园网上,并及时通知组内教师。组内教师必须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上传至语文教研组文件夹,主备教师要回应组内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此项工作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要及时关注组内教师的评论。组内公开课可以是集体备课公开发表的内容也可以另外的内容,上课的教案必须提前一周在校园网上发表,并通知组内教师。组内教师要积极点评教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教师的集体研课、资源共享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走出了“闭门造车”、“形式备课”的倾向,带动了整个教研组的发展。

四、搭建平台,让个体群体在柔性“碰撞”中提升

在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可以让教研组、学校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思想碰撞,聚集观点,提高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教师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近几年我

们开展了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语文教研组活动,努力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组织的形式有:

1.进行有主题的“聊天”。教师利用课间、课余时间,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围绕一天的教学实际来“聊”。在“聊天”中澄清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点,激发很多意想不到的点子。教师在“聊天”中学会自我反思和开放自己,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共同成长。

2.开展教育沙龙活动。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进行热点讨论。每次活动前,由教研组长收集整理并提出一个或若干个议题,议题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全组教师围绕议题,搜集资料,寻找支撑,提炼观点。活动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育一得,或观点阐述,或成功案例,或迷惘困惑),畅所欲言。有争论的地方,将成为后续小课题研究的主题。这样有力促进了教师对问题的关注、提炼和思考,并能以小见大,对教育的思考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发展。

3.开展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为了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我们还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避免了因指派式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教师把这些机会当作挑战自己,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搭建良好的教研平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他们个性与特长,使教研组形成了鲜明的教研个性,赢得了自己的一片教研天地。几年来,教研组硕果累累。教研组已培养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一名,青岛市优秀专业人才四名,区优秀教师一名,区教学能手两名。其中国家级公开课1节、市级公开课2节、区公开课7节(全组13人),学校教研组被评为李沧区优秀教研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谐的团体就是互相的奉献。分享智慧,共享力量,努力在彼此的相扶相携中收获一颗宏大的心。在执着与淡然中坚守,即便辛苦,心亦可静,即便挫折,心亦可悦,这是我们每一个62中语文教研组人的共同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