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震与抗震设防(精选)

合集下载

抗震设防基本烈度 抗震措施

抗震设防基本烈度 抗震措施

抗震设防基本烈度抗震措施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与抗震措施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抗震设防基本烈度抗震设防基本烈度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区,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抗震设防基本烈度由国家地震局制定,并定期进行修订。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必须根据抗震设防基本烈度进行相应的抗震计算和设计。

例如,对于基本烈度为7度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相应的抗震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在遭遇地震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结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等。

例如,在地震高发区,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

2.构造措施:包括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设置抗震缝、增加防震缝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

3.设备措施:包括安装抗震设备、管道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内部设备造成的损坏。

4.隔震措施:包括设置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震动和损坏。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例如,对于基本烈度为8度的地区,除了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和设计外,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措施,如加强结构的连接和稳定性、设置防震缝等。

总结:建筑物抗震设防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必须根据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和抗震措施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设计。

只有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地震风险,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而努力。

防范地震灾害应急预案【7篇】

防范地震灾害应急预案【7篇】

防范地震灾害应急预案【7篇】防范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精选篇1一、演练目的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园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园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园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幼儿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1、内容:(1)应急避震演练(2)紧急疏散演练2、对象:全体幼儿。

3、时间:5月12日(周四)上午9:10。

三、演练准备1、演练前召开动员大会,让教职员工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我园应急避震的环境条件,阐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各班进行一周时间为幼儿教会紧急避震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四、演练要求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五、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全体教职员工信号员:__(2)教室室内指导组职责:①、“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幼儿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幼儿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③、班主任和配班老师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幼儿园大楼职责:①、合理调节幼儿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的事故。

抗震防灾知识地震基本知识抗震设防

抗震防灾知识地震基本知识抗震设防

第一部分:抗震防灾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 定,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多。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 震级”,用字母M表示。
第一部分:抗震防灾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烈度:地震烈度是以人 的感觉、器物反应、房 屋等结构和地表破坏程 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的, 反映的是一定地域范围 内地震破坏程度的平均 水平,由科技人员通过 现场调查予以评定。
第一部分:抗震防灾知识
震前防震准备知识
二、校舍抗震安Βιβλιοθήκη 措施 1. 新建校舍的抗震设防。新建校舍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降低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以及地 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 2. 已建校舍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处于不稳状的人会摔出,有抛起感,房屋大多数倒塌;道路毁坏,山石 10度 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 房屋普遍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大量山崩滑坡。
12度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 物遭毁灭。
第一部分:抗震防灾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通常所说的建筑抗震设计不是针对震级而是针对烈度。设防烈度8 度和能抗8级地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发生8级地震时,震中烈度可达11~12度。
《地县教育局基建专干培训班》
克拉玛依
校舍防灾安全知识
2015年11月
2019年9月6日3时0分
1 2
3 4
5
第一部分:抗震防灾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震源与震中、震级、烈度、抗震设防 震前防震准备知识:防震准备、校舍抗震安全、震时避震 震后救灾知识:灾后搜救、灾后卫生

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防标准是不同的,一个指地区,一个指具体的建筑物抗震等级。

1)抗震设防要求,也就是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这个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有,具体的城市抗震设防烈度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里也有规定。

比如汶川的抗震设防烈度就是7度,昆明的抗震设防烈度是8度,一般7度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g,8度抗震为地震基本加速度0.2g.2)建筑物抗震等级(抗震设防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根据建筑重要性、使用人数的不同把建筑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如三级甲等医院因为地震时要救人,定为甲级,其设防烈度和抗震措施要提高一度,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要经过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中小学教学楼因为学生多,自救能力弱,定为乙类,其设计采用的地震作用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但抗震措施要提高一度,所以按照规范规定,这次汶川的中小学应当都采取8度的抗震措施,不应该突然倒塌。

一般建筑如住房设防类别为丙类,其设计采用的地震作用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抗震措施也不提高。

丁类的一般是仓库等,抗震要求更低。

地震等级是用来表示地震大小的单位,它根据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受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即地震烈度)进行划分。

地震和抗震设防

地震和抗震设防
与 墙 体 应 连成 整 体 ; 板 屋 楼 在 墙 或 梁 上 应 有 足够 的支 承 长 度 。 ( ) 强预 制 构 件 间 、预 制 构 件 与墙 体 2 加 间 的 连 接 。 例如 : 制 空 心板 安装 前 , 预 先将 其 两 端 头 “ 子 筋 ” 成 向 上 4 o , 装 后 在 胡 扳 5角 安 板 端 交 叉 的 “ 子 筋 ” 放 16通 长钢 筋 , 胡 上  ̄ 并 将 其 与 “ 子 筋 ” 点 绑 扎 . 后 再 用 C 0细 胡 逐 最 2 石 混 凝 土灌 缝 、 实 。 预 制 空 心 板 形 成 整 体 捣 使
的 山 嘴 、 耸 孤 立 的 山丘 、 岩 质 陡 坡 、 岸 上 部 结 构 的 震 害 , 而 减 轻 地 震 对 建 筑物 的 高 非 河 从 和边 坡 的 边缘 : 河 道 、 古 旧池 塘 、 河滩 地 , 面 破 坏 作 用 。 平 分 布 上 成 因 、岩性 、状 态 明显 不 均 匀 的土 层 ( ) 强 楼梯 间 的抗 震 能 力 。 6 加 地震 时 , 楼 梯 间 的 破 坏 来 自墙 体 的破 坏 。 墙 体 则 是 由 而 等。 ( ) 险 地段 :地 震 时 可能 发 生 滑坡 、 3危 崩 于 嵌 入 墙 内 的 楼 梯 段 、 息 平 台 板 对 其 削 弱 休 塌 、 落 、 裂 、 石 流 等 现 象 以及 地 震 断 裂 而 遭 破 坏 。 楼 梯 间 正 是地 震 时 人 群 紧 急 疏 散 陷 地 泥 带上 可 能 发生 地 表错 位 的 部位 。 的主要 通道 , 一旦 先期坍塌 , 后果 不堪 设想 。 因 此 , 强 楼 梯 间构 造 柱 和 圈 梁 的 设 置 , 提 加 以 3结构布置要合理 . 高 楼 梯 间 的 抗 震 能 力显 得 尤为 重 要 。 房 屋 的整 体布 局 要合 理 、 匀 、 则 , 建 均 规 在 4加强房屋的整体性 . 筑平 面和 立 面布 置 上应 尽 量避 免 突变 。 以免 局 部 受 力或 变 形过 大 而 引起 局部 破 坏 , 而 导 致 从 () 1 加强墙体间的连接 。外墙拐 角处和 房 屋倒 塌 。具 体 来说 , 做 到 以下 几点 。 要 内 外 墙 交接 处要 咬合 砌 筑 : 墙 间 距要 小 , 横 且

中班防震减灾安全教案(精选13篇)

中班防震减灾安全教案(精选13篇)

中班防震减灾安全教案中班防震减灾安全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防震减灾安全教案(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防震减灾安全教案篇1一、演练目的:为了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1、参加对象:xx2、演练时间:20xx年5月11日中午第二节课时间。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4、演练内容: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

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

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应急避震和疏散以防震警报作为启动信号。

防震警报讯号:扩音器播放防震警报。

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两个长哨声。

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讯号:轻音乐(荷花别样红)。

三、演练步骤:演练活动基本程序: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30分钟)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掩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到指定疏散集合地点。

到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总结。

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四、管理人员职责:管理人员及老师应做到: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的楼梯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抗震设防要求名词解释

抗震设防要求名词解释

抗震设防要求名词解释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

它是根据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的表述。

简单地说,抗震设防就是在工程建设时设立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

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执行。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抗震设防要求相关文献或咨询地震专家。

地震作用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要求。一般情况6~8度时,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防, 9度时应比9度设防更高的要求。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具体规定除外),地震
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可 适当降低,但6度抗震时不降低。 5.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情况 下对乙类、丙类和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 平面规则的建筑结构,中国《抗震规范》规定当规则结构 不考虑扭转藕联计算时,应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内力的 简化方法考虑由于施工、使用等原因所产生的偶然偏心引 起的地震扭转效应及地震地面运动转动分量的影响。
▪ 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可乘以 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 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
2. 突出屋面小房间的地震作用
1)反应特点
▪ 质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地震时产生鞭端效应而使 其地震反应急剧增大;震害也表明,突出屋面的 小房间在地震中破坏较为严重。
▪ 严格地说,对带有突出屋面小房间的房屋结构, 底部剪力法已不再适用,应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 法计算其水平地震作用。
2)实际情况简化处理
3) 时程分析法适用情况: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 建筑和P97表5.2所列的高层建筑。
4. 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应注意以下问题:
▪ 满足地震动三要素: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 间均要符合规定,频谱特性可根据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所处的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确定。
▪ 输入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持续时间,不论实际的地震 记录还是人工模拟的波形,一般为结构周期的5~10倍。

地震防范应急预案7篇

地震防范应急预案7篇

地震防范应急预案7篇地震防范应急预案(精选篇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加强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在有关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涉及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临震的预报发布后,我公司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应急组织机构(一)成立公司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下辖纺纱、针服、水电、生活治安四个区队和通信综合、医疗防疫两个组。

中队长:__副中队长:__教导员:__副教导员:__(二)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的主要职责:1、接受并且落实__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2、在临震应急期间,组织、检查、落实临震应急;准备工作: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且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__市抗震救灾指挥部:4、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救援。

(三)各区队、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l、纺纱区队区队长:__(棉纺车间主任)副区队长:__、__队员人数:20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棉纺车间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2、针服区队区队长:__副队长:__(服装车间主任)队员人数:15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针织、染笋、服装生产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

人员调派。

3、水电区队区队长:__队员人数:20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水电设施的保护和抢修工作,并且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4、生活治安区队区队长:__(安保部经理)副区队长:__、__队员人数:15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食堂、集体宿舍、卫生所、幼儿园、仓库的抗震救灾工作。

负责生活区和生产区的治安保卫工作,保障生活供给,管理和分配政府救灾物资。

5、通信综合组组长:__(办公室主任)组员人数:4名主要职责:负责安排值班、上下联系、事件记载、对外报道和其它事务的处理,负责办公大楼内办公设施的避震防护。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当前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考虑内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也逐渐完善,旨在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提供更加科学的规范,下面将详细探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一、基本原则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是,结合针对不同地震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形等因素的特征和要求,制定出相对应的抗震设防要求,采用经济、适用的技术手段,在整个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内,全面考虑建筑物的震区特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二、分类标准1. 建筑物抗震标准分类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分类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地理位置、使用性质、结构形式等因素进行分类,分为一般建筑物、重要建筑物、特殊建筑物。

(1)一般建筑物:指住宅、商品房、学校、医院等普通建筑,其抗震标准一般为地震烈度6度。

(2)重要建筑物:指政府机关、大型商场、图书馆、博物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其抗震标准为地震烈度7度。

(3)特殊建筑物:指核电站、气象台等特殊用途的建筑,其抗震标准为地震烈度8度。

2. 抗震设防要求分类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的分类根据抗震等级、设防措施等因素进行分类,分为一级抗震设防、二级抗震设防、三级抗震设防。

(1)一级抗震设防:适用于高重要性建筑,要求采用无撞击净空的独立支撑结构,地震烈度7度以上要求采用东亚局部安全系数方法;(2)二级抗震设防:适用于中重要性建筑,采用独立支撑结构,地震烈度为6度到7度间要求采用东亚局部安全系数方法;(3)三级抗震设防:适用于一般建筑,采用控制结构或刚性框架结构,地震烈度为6度以下不要求采用东亚局部安全系数应满足强震下不倒塌。

三、实施措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实施措施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抗震等级、合理的建筑结构、选用高质量的抗震材料等。

1. 选择适当的抗震等级建筑工程抗震等级分类的标准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地理位置来确定,选择适当的抗震等级能够保证建筑物在不同地震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

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

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概念
1、抗震设防:是指采用一系列抗震设计措施,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到一定的标准,使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安全的力学性能,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抗震设防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方面的抗震设计原则、结构体系及构件及其组合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配制及搭接,钢筋施工技术,防撞墙施工,结构抗震附加结构间隔配置,结构抗震改造及其细部设计,建筑内装俱备。

二、基本要求
1、建筑设计方面的抗震设计原则
(1)建筑结构及其组合应采用可靠性高、抗震性能好的组合方案;
(2)应采用高弹性、低静定差的结构体系、及其优化组合;
(3)结构的构件及其组合应采用适宜的刚性,以满足设计的抗震要求;
(4)应采用有效的结构连接,使结构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5)应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避免结构发生局部破坏;
(6)应采用适当的抗震附加结构,以减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受损的程度;
(7)应对重要性较高的场所,采用符合特定设计要求的抗震附加结构及细部设计。

2、混凝土配合。

隧道工程中的地震响应与抗震设防

隧道工程中的地震响应与抗震设防

隧道工程中的地震响应与抗震设防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地球活动,也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震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隧道工程中的地震响应与抗震设防是保证工程稳定和安全的重要考虑因素。

地震对隧道工程的响应地震波能够导致土壤的液化、地表沉降等地震灾害,这对于地震波向隧道传播以及隧道结构本身的响应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隧道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和隧道结构的特点会影响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能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地震对隧道工程的响应。

隧道工程的地震响应首先体现在地震波的传播和扩散上。

地震波经过地质体的传播是一种复杂的波传播过程,其中包括波速、波形、波动周期等多个参数。

地震波穿过隧道结构时的振动会引起结构内部的应变和位移,进一步影响隧道的稳定性。

其次,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还表现在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上。

地震波的传播和扩散导致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动模态、振幅等。

高强度的地震波会引起结构的共振,从而增大结构的振动幅值,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

最后,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还会表现在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上。

地震波的传播和扩散导致地质体的液化、地层滑动等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会进一步影响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工程的抗震设防为了减小地震对隧道工程的影响,提高隧道工程的抗震能力是必要的。

抗震设防是指通过工程措施和设计手段来提高结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

首先,隧道工程的地基基础应该选取稳定可靠的地质基础,避免选择地震活动带的区域。

此外,在地基处理方面采用网壳、加固桩等手段,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其次,隧道工程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地震影响。

在结构的布置和形状设计上,应考虑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动模态,避免结构共振。

对于地震波作用下的地下结构,可以采用柔性梁盘、隔离层等措施,降低地震波的传递。

此外,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地震监测工作。

通过对地震波动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判断地震对隧道工程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精选7篇)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精选7篇)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精选7篇)防震减灾教案设计篇1【活动主题】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主题: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

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

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

配齐应急物品。

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

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

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一)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二)地震时怎样自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做补充和总结。

1、只有能做到,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2、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抗震设防和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和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和抗震设防要求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使用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第三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

第五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有关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第六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设立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

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应当由15名以上地震行业及有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其中技术专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七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委托本级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应当按照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基础资料、技术途径和评价结果等进行审查,形成评审意见。

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的评审意见,结合建设工程特性和其他综合因素,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标准与设防地震

抗震设防标准与设防地震

抗震设防标准与设防地震在地震灾害中,建构筑物的破坏与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根本的办法是要对地震区的建设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震措施。

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从选址到使用寿期内的防震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抗震设计、保证施工质量与合理的维护保养。

其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龙头环节。

抗震设计要遵从一定的标准,这就是抗震设防标准。

它包括抗震设防目标、工程设防类别、设防地震和场地选择等内容。

其中:设防目标系指工程结构通过抗震设计所要达到的宏观防震目标。

设防目标同设计方法有关。

比如,对于建构筑物来说是三级设防,其目标可简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对于水工、水运、公路、铁路等工程来说,就只是一级设防,即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如有局部损坏,经一般处理后仍可正常使用。

设防类别系指根据工程结构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程度,以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对其所做的抗震重要性类别划分。

一般分为四类,也有的行业工程分为二类或三类。

场地选择设场地时,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这是经济合理的抗震设防前提,往往比其他抗震措施的作用还大。

因为,地震对建设工程的破坏;除地震动引起工程结构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因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

对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地震活动性、构造活动性,边坡稳定性和场地地基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定。

设防地震系指针对不同重要性类别的工程,采用特定安全水准的地震作用强度为设防依据。

这个特定安全水准的地震作用强度,常以一定概率水平下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来表达。

在现行的多种抗震设计规范中称为“设防烈度”,有的规范(水工、水运)称为“设计烈度”,也有称为“设防地震”或“设计地震”的。

抗震设防标准受到科学技术和国家抗震设防政策两方面的制约。

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财力物力有限,国家总的防灾政策决定了抗震设防标准不宜过高。

1 地震与抗震设防

1 地震与抗震设防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地震灾害的突出 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 突发性 , 巨大的地震灾害发生在短暂的瞬 间; ② 空间不均匀性 , 灾害发生在非常局限的空 间上 ; ③ 不确定性 , 人们无法准确预知其时间 、 空间和程度 ; ④ 严重性 , 一些大地震造成的灾害甚至是毁 灭性的 。
18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28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1.6
面波质点振动方式
29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出版社 理工分社
① 不确定性 。 虽然其他作用如活荷载 、 风 荷载等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但远不及地震动 的不确定性 , 同一个场地上从来没有获得过相同 的地震动记录 , 人们也更无法确知建设场地可能 遇到的未来地震动的细节 , 建筑结构在使用寿命 期内 遭遇地震的可能性和水平都只能进行概率估 计。
2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2.4 抗震防灾 从上节所描述的地震灾害不难得出 结论 , 人 类要生存和发展 , 必须与自然抗争 , 抗震防灾 正是人类与自 然抗争的方式之一 , 也是社会赖以 发展的基础之一 , 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 路 。 抗震防灾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 重要指标之一 。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2.2 地球与地震灾害并存 地球伴随着地震的发生 , 同时也经历着一次 又一次的地震灾害 。 以 下是 1900 年以 来死 亡人数超过 1 万人的世界最严重的地震灾害 : 1908 年 12 月 28 日 , 意大利最南端 和西西里岛东部 M L 7 . 2 级地震 , 死亡 1 2 . 3 万人 ; 1915 年 1 月 13 日 , 意大利阿维扎诺 地区 M L 7 . 5 级地震 , 死亡近 3 万人 ; 1920 年 12 月 16 日 , 中国甘肃 M L 8 . 6 级地震 , 死亡 20 万人 ;

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中国建筑的抗震设防,是以抗震设防烈度作为标准的,简言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北京地区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

通常用字母M表示,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

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不易觉察;中震(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但小于等于4.5级,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但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为8.9级。

而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破坏程度。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等,都可以影响地震的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会在不同地方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中国把地震的烈度划分为12度——小于3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4到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6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7到8度:房屋受到破坏,烟囱损坏,地面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9到10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0到12度:可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建设部于1999年1月1日批准了全国统一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并于2002年1月1日实施。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要求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50年一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便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475年一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1641-2475年一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和标准,房屋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抗震设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则是指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等进行抗震设计和加固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和用途,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可以分为一般建筑、重要建筑和特殊建筑三类。

一般建筑包括住宅、办公楼等,重要建筑包括医院、学校等,特殊建筑包括核电站、大坝等。

对于这三类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一般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而重要建筑和特殊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则更加严格。

其次,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设施包括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

这些基础设施在地震发生时往往承担着重要的交通、供水、排水等功能,因此其抗震设防标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制定。

例如,对于跨海大桥这样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抗震设防标准会更加严格,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除了以上提到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有一些特殊场所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例如,地下车库、地铁站等地下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结构特点,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抗震设防标准,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根据建筑物、基础设施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严格遵循相应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