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1) (上课用)中国翻译史、严复、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 代表人物: 曹靖华(1897—1987), 俄苏文学翻译家、散文作家、 北京大学教授 梁实秋(1902--1987), 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家,现代中 国文坛巨匠,北京人。 强调“信”“顺”统一, 主张以句译为基础的直译, 反对“转译”,既对原文作者负责, 也对译文读者负责。
二、隋-唐-宋时期
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 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
代表人物: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 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 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 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可信, 不惹旁人讥疑); 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义旨。 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 学,不要过于疏拙);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益, 不可武断固执); 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名利, 不想出风头);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的 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不使 译本文字欠准确)。
• 翻译标准的社会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民 族文化心理、社会的接受程度、精神需求、 语言发展进程、译者的内在动力、翻译的 外在诱因、相关学科(哲学,语言学等)和翻译 理论自身的发展乃至出版商的要求等。上 述情形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 , 要求翻译 活动与之相适应 , 随之变化的必然是翻译标 准。翻译标准的演变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 根源 , 其社会性和历史动态性是翻译标准的 核心。翻译解构主义主张用辩证、动态的 观点来看待翻译。
读者群体
• 当时,严复从事翻译工作之时,在文字上主要有四种选择:一是讲究文藻华丽
与对仗工整的骈[piá n] 文;二是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三是从曾国藩开始,上承唐 宋八大家的桐城派古文;四是刘鹗、李伯元、吴趼人等人在撰写小说时所用的白 话文。严复师事桐城派的吴汝纶,在文字运用上倾向于古文,而反对骈文、八股 文与白话文。而且严复认为,中国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就必须依靠封建士大 夫,而当时的封建士大夫都是熟读古书的。严复强调,他所期望的读者不是一般 学童,而是熟读古书的士人,假如因为不能读古书、通古文而有所抱怨,那么问
彦琮以后,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 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他和鸠摩罗什、 真谛一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家。
玄奘运用了下列翻译技巧: 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 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 3)变位法(即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 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 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 术语); 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 的名词)。 这些技巧对今天的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 指导意义。
“信”、“达”、“雅”提出的历史背景
•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 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 翻译的标准 — “信、达、雅”,对中国现 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社会背景
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严复深感国势危
急,他思考西方列强富强、中国贫弱之原因,清醒地认识
• 译者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进
行翻译活动,形成翻译成果。同时,也根据自己所处
的时代和自己的翻译目的制定自己的翻译标准,各
种翻译标准实际上是译者对自己翻译实践的理论 总结。如,信达雅,尤其是雅是严复对其所处时代 的正确认识的结果,而鲁迅的硬译更具时代特色。 这些与时代性相关的翻译标准都被打上了深深的
翻译目的
翻译外国学术名著,引进近代西方先进 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 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为救国富国服务。 译文要更容易被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所接受, 实现思想启蒙的目的,从根本上彻底改造 中国。
译品类型
• 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严复的翻译著作主要有《天演论》、《原富》、 《群学肆言》、《社会通诠》、《穆勒名学》、 《名学浅说》、《法意》和《群己权界论》。这 些作品都是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为什么他选择翻 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呢?这与他的学习经历和当 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1877 年到 1879 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 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 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 论。因此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他就有强烈的兴 趣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 朱生豪(1912---1944), 著名翻译家,浙江嘉
兴人。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如《暴风雨》、《仲 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等。 • 他主张力求保持原作之神韵, 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 达原文之意趣,反对逐字逐 句对照式之硬译。
• 杨宪益(1915一),著名翻译家、学者,原
籍安徽,生于天津。主持翻译《资治通鉴》。 • 他主张,翻译必须非常 忠实于原文,过分强调 创造性是不对的;强调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提倡保留异国情调和历史底蕴。 • 突出成就是英译《红楼梦》(1978--1980), 还有《离骚及屈原的其它诗作》、《儒林外史》、 《老残游记》、《鲁迅作品选》、《聊斋志异》、 《三部中国古典小说节选》(含《西游记》、 《三国演义》和《镜花缘》节译)
第二讲
翻译理论(1)
中国翻译史
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 一、汉代-秦符时期 二、隋-唐-宋时期 三、明清时期 四、五四时期 五、新中过成立至今
一、汉代-秦符时期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谈不上是语际 翻译。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 四年),佛经翻译正式开始。 代表人物:安世高(波斯人) 支娄迦谶[chèn]、支亮、支 谦=三支(月支人) 竺法护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翻译标准的社会性
•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 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 重新表达出来 。翻译是为达到某种社会目的 ,它 随时代而发展,因文化而不同,因此,指导翻译实践 的 标 准 也 必 将 带 有 深 刻 的 社 会 性 。 MariaTymoczko 强调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 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 , 把翻译放在时 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 , 是把翻译放到政治、 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 。脱离了翻 译的社会性来评说翻译活动毫无意义。
张谷若(1903--1994),著名翻译家、 学者,山东烟台人。 观点:译作应从内容、形式、风格与 语言习惯等四个方面与原作对等, 即“用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 ;在翻译中善于传达原作的意境与语言 风格,再现原作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 傅雷(1908—1966), 法国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上海人。 文学翻译观点:翻译如临摹 名画,重神似而不重形 似。
三、明清时代
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清朝"新学"时期 代表人物:徐光启、林纾(琴南)、 严复 翻译活动: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 哲学。 翻译理论:严复:信、达、雅
四、五四时期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代表人物:鲁迅、瞿秋白 翻译活动:介绍马列主义典著作和 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 在"五四"时期。 翻译理论:鲁迅主要观点是: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文的风姿。"
• 严复生活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到根本原因不在于器物,而在于制度,他把振兴国家的希
望寄托在士大夫身上。要想从危亡中挽救国家、改变中国
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启发民智,让封建士大夫们学习西方
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学术思想。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精通 英汉两种语言的优势,翻译西书,将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 介绍给中国各阶层。
• 这些译著均已收入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严译名著丛 刊》。
严复翻译理论
• “信”、“达”、“雅” (出自《天演论· 译例言》)
• 信(faithfulness,fidelity):准确,忠实于 原文。 • 达( expressiveness, readibility,fluency): 通顺,文字通顺,信息表达得充分详尽。 • 雅(elegance):精美,富于文采。
题在于读者,而不是译者,所以他不采用通俗文体,而用古文。对于他这一做法, 梁启超曾批评他的翻译太晦涩难懂,难以让普通民众接受。严复回应说,文字是 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司马迁与韩愈的文字最为美丽,梁启超也常 说战国、隋、唐是中国学术最为灿烂的时代,所以他认为用古文从事翻译最为合 适。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增强。甲午中日战争 后,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更是不断加深,中国先进 的知识分子更加积极寻求保种保国的道路,严复也深感 国势危急,但是他认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器物来 在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是不可能的,他认为使中国真 正强大起来的根本出路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制度。因此他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 张,并利用自己精通英汉两种语言的优势,翻译西书, 将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介绍给中国各阶层。如他翻译的 《群学肆言》,他相信这本书能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并 预测未来。他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深于历史之中,要进 行革命就必须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毛丹先生评价严复 的翻译时说:“严复选择、译介各部书的具体用意互不 相同,但总体都服从于救亡图存,发启蒙思想的大目 标。”
翻译理论家;浙江上虞人 • 在理论建树方面,率先提出 “建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 理论”(1984), 即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等基本 观念构建的理论整体。 • 主要译作如斯汤达《红与黑》(公认为世 界名著之重译佳作
严复和他的翻译思想
严复主要译著
1. 2. 3. 4. 5. 6. 7. 8. T.H.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 A.斯密的《原富》(1902) 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1903) J.S.密尔(又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1903) 甄克思的《社会通诠》(1904) C.de孟德斯鸠的《法意》(1904~1909) 《穆勒名学》(1905) W.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1909)等
秦符时代;代表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翻译特点: 释道安主张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 鸠摩罗什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 译者署名,以示负责。如《金刚经》、《法华经》、 《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 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 (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 谛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 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 草婴(1923-- ),俄苏文学翻译家,浙
• • • • • • • 江镇海人。 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 列夫·托尔斯泰《高加索故事》、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一个地主的早晨》、 《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
• 罗新璋(1936-- ),法国文学翻译家,
• 李芒〔1920--2000),日本文学翻译家,
辽宁抚顺人。 • 关于文学翻译,他认为,文学作品是内容 与形式的统一,文学翻译的任务就是忠实 地再现原作的内容与形式。 • 其译作包括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 《黑岛传治短篇小说选》
• 许渊冲(1921— ),著名翻译家,学者;
江西南昌人,1938年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 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莎士比亚与拉 辛。1951年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英文法文 教授;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 “三美”主张: 意美、音美及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