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翻译技巧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摘要:一、引言1.严复翻译背景介绍2.严复翻译原则概述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2.表达原意原则3.语言优美原则4.文化适应原则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2.翻译成果评价四、严复翻译原则的启示与影响1.对后世翻译理论的启示2.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五、结论1.严复翻译原则的当代价值2.对未来翻译发展的思考正文:一、引言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他的翻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严复的翻译原则,是他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对严复的翻译原则进行概述,分析其具体内容,并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严复强调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他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而这种转化必须遵循忠实、准确的原则。
2.表达原意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含义。
他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感受到原文的思想内涵。
3.语言优美原则:严复主张译文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追求语言的优美。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字的修饰,力求使译文在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兼具文学价值。
4.文化适应原则:严复深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他努力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译文的理解与接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例,可以看出他严格遵循了翻译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他力求准确传达赫胥黎的观点,同时注重语言的优美与表达。
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严复自身的思想倾向。
2.翻译成果评价:严复的翻译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译文既符合原文的含义,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摘要:一、引言二、严复的翻译原则1.信、达、雅2.直译与意译的平衡3.保持原文风格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影响1.翻译实践2.对后世翻译工作的影响四、结论正文:严复是一位清朝末年的著名翻译家,他的翻译原则对我国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严复的翻译原则进行探讨。
严复提出翻译原则为“信、达、雅”。
首先,“信”是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其次,“达”是指翻译要通顺、易懂,让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最后,“雅”是指翻译要优美、文雅,保持原文的风格。
这一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指导。
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力求在直译与意译之间找到平衡。
直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进行翻译,而意译则是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适当牺牲原文的形式。
严复认为,过于追求直译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而过于意译则可能使原文失去原有的韵味。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努力在直译与意译之间寻求最佳方案。
此外,严复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原文的风格。
他认为,每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翻译时应尽量保持这种风格,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译文时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为此,严复在翻译时注意选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体现原文的风格。
严复的翻译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译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严复的翻译原则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翻译工作者都以严复的翻译原则为指导,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总之,严复的翻译原则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他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准则,他的直译与意译平衡观念以及保留原文风格的要求,使他的译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4 . 2 我国传统译论要点1) 严复的“信、达、雅”:信:“忠实”,即“意义不倍(背)文本”,忠实于原文意义。
达:“流畅”,即不拘泥与原文形式,尽译语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使译文通顺达意。
雅:“古雅”,原本指当时能登大雅之堂的文言文,一种古雅文体,即“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 严复 )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求“雅”实则是讲究“修辞”,讲究译文表达要有“文采”。
严复的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失真”,重在一个“雅”字,并不十分注重“信”:“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
严复在其《天演论· 译例言》中对“信、达、雅”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修词立诚”(信)、“词达而已”(达)、“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雅),“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所谓“行远”,就是提倡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这一所谓“桐城派”的古文体译书,已能让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的效果。
这一点,王佐良先生曾说的极其透彻:“严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引起他所认为真正有影响的人,即知识分子的注意……他所翻译的书都是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
他知道这种思想,对当时沉缅于中古世纪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来说,等于一味苦药。
所以,他用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古雅文体给苦药裹上一层糖衣,使它容易下咽。
所谓‘雅'也者实际上是严氏的推销术。
……果然,不出数年,他的译作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思想攻势取得了成功”(王佐良:关于文学翻译答客问,《翻译通讯》1983/10 )。
他翻译的《天演论》,其文本实际是一种“信息型”功能的社科哲学读本,严复为了实现他特定的翻译目的,人为地在文本中设置了一些戏剧性场景,以增强吸引力迎合当时士大夫们的口味。
例如,他将原文中很平白的一句译为: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浅谈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2
浅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任何时代,任何大师的翻译都离不开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自身修养,因此我们在谈及严复的翻译原则时需要对他的教育经历,所处时代进行略析。
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就是严复著名的翻译三原则,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所谓“信”,即是忠实、准确、无误;“达”,即是达意、通顺、流畅。
而对“雅”却是众说纷纭,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共识。
有人将其理解为“典雅”、“高雅”;有人理解为“文采”、“雅致”;有人理解为“风格”、“韵味”。
所以在具体讨论“雅”字之前,需要了解“雅”在中国古语中的含义。
雅者,古正也。
是正确,合乎规范的一种标准。
我认为这三原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翻译时,要做到忠实于原文,能够切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主旨要点,具有可信度,当然,要语意通顺,流畅顺达,能够使读者明白作者所想表达的丰富情感,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思想的表达,这就需要一种标准,一种规范。
因此,后来的翻译家们都一直遵循翻译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力图使自己的翻译符合标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严复这三原则的影响。
现今,对于翻译的准则和规范是数代人经过不断改进和学习总结出来的,但是依然沿袭了严复的“雅”的思想内涵,即在“信”、“达”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中遵循着一种准则与规范,当然也会结合时代的特色,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关注和研究某位思想家,翻译家的翻译作品时除了要知道是否做到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流畅,也要了解翻译家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这样才能评价翻译家是否遵循一种准则与规范,翻译的作品是否是经典。
严复翻译思想讲解
2019/6/6
1850 — 1900
•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 候官县盖山镇 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 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
•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 总办。
•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 校长;被安 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安徽师范学堂监督。
• 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 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严复避祸于天津。
•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
•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关于严复的评价:
严复于中学西学皆我国第一流人物 ———梁启超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文化 的启蒙思想家,十九世纪末传播西方政治 学说的理论家,传播西学的著名翻译家。
严复不赞成赫胥黎的“自然界没什么道德标准 ,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人类是高于 动物的,人性本善,能做到相亲相爱,不同 于自然竞争,所以社会伦理学不同于自然进 化论”。
(三)《天演论》的传播与影响: 1、它成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它成为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原动力
总之,严复为近代西学的传播,开启了一 代学风,影响了一代学人,为革命提供了理论 依据。
《中国教育译》 《支那教案论》 《欧战源起》
此时,其译作“更 为随便”。
严复译西方近代社会科学著作是与“旧学 ”作较量,抵制当时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陈词滥调,意在向国人证明学习“ 西学”不能只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船坚 炮利”,而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方法 和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严复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鲁迅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
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翻译的重要性远迈前古。
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同翻译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重视翻译并大力加以倡导的人是鲁迅。
浅谈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
浅谈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翻译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
“信”在严复的翻译标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复认为翻译的首要目的是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而原作的“信”则是翻译的基础和起点。
他强调翻译要忠实于原作,尽量保留原作的风格、语气和意味。
只有“信”得住,读者才能够真正理解原作的精神内涵。
“信”在严复的翻译标准中,也意味着译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严复认为翻译是一项严肃的职业,译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背景。
译者必须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不滥用自己的权力和职务,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原作和读者。
只有具备了这种“信”,译者才能够真正胜任翻译的工作,才能够让读者信任和认可他们的译作。
“信”还体现在严复对翻译技巧的要求上。
严复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译者要根据原作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始终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保持对语言和文学的敏感和洞察力。
只有具备了这种“信”,译者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做出高质量的译作。
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标准,它体现了译者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技巧水平和翻译质量。
只有译者具备了这种“信”,才能够真正胜任翻译的工作,将原作的精神与读者的需求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信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为翻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严复翻译理论
翻译有三大难事分别是:“信”是指表达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译文应忠实于原文思想;“达”指对原文思想内容和深层含义的表达,使译文读者能够读懂、理解;“雅”是忠于原文的文体特征,包括形象、语气、口吻、氛围等,总之要运用读者最为乐意接受的语言风格。
忠实于原著本就不容易了,但是仅仅追求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层含义,那么即便是译出来了也相当于没有翻译,并未达到“达”的标准。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翻译人才随处可见,不过任取其一翻译的作品来看,能够将“信”与“达”两者结合的很好的却很少。
归结其原因的话其一应该是他们大多对于原著只是蜻蜓点水,粗略的浏览,并且偏离了原著,第三点则是对原文缺乏深入研究的人甚少。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都是近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而且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
我的译文着重在解释他的理论精髓。
所以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时常有我自己所附带的感受而进行修正补充。
我并没有计较于逐字逐句之间,(因为我觉得)只要译文思想意义不背离原文那么译文可不必受原文拘束。
换句话说,只要符合原文旨意,那么译文不一定要跟随原著而译,以便译者有发挥的空间,但是这却是不是翻译的正确方法。
鸠摩罗什法师说过:“拘泥于形迹,那么不能够健全的发展。
”将来翻译者会更多,千万不要搬用我的做法。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
2.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
3.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
4.严复翻译原则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
正文
一、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
严复,字复之,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哲学家,他提出了一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原则,被称为严复翻译原则。
严复翻译原则是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
严复翻译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忠实于原文:翻译应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不偏离原文的观点和立场。
2.表达通顺:翻译要使译文通顺易懂,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让读者易于理解。
3.尊重语法:翻译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法结构,不随意改变原文的句式和语法关系。
4.保持风格:翻译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风格,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似的风貌和特点。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
严复翻译原则的提出,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他的翻译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对提高翻译质量、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严复翻译原则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
时至今日,严复翻译原则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对现代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翻译中,我们应遵循严复翻译原则,努力提高翻译质量,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总之,严复翻译原则是我国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
浅谈严复翻译标准中的“信”通俗来说,“信”就是忠实、真实的意思表达。
在翻译任务中,严复提出了四个明确的信:1. 信句:即翻译句子时必须保证译文和原文的结构相同,尽可能准确地翻译原文信息。
2. 信词:即每个词都要译出其准确的意思,不应该添加、删除或更改原文中的任何词汇。
3. 信调:即翻译时应该注意原文的节奏、语调和情感色彩,保证译文符合原文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4. 信音:即根据原文所用的语言特点,译文应该使用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语音、韵律和节奏。
综合来看,“信”可以被视为一种翻译的品质,它代表了一个翻译在进行翻译过程时的三大志向:忠实、准确和全面。
无论是在语言表达、意思传递还是在文化沟通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这一品质。
那么,严复对于“信”的认识和注重点有哪些呢?首先,相较于其他翻译标准,“信”是严复认为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
在严复的眼中,“信”是一个好的译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
他认为翻译的核心是语言传播和交流,这一过程中忠实原题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信”是一个完整的传达源信息的标准。
检验一个译文翻译的好坏,重要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传达原文的精神和思想。
严复常常强调,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仅是翻译内容,更是在传达思想。
在这种意义下,“信”被视为一种完整的传达源信息的标准。
第三,对于具体的“信”要求,严复注重的是忠实。
在严复的翻译思想中,“信”最重要的是忠实。
因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不偏离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标准中,严复认为“信”应该是翻译者的首要要求。
在严复的一些资料和文章中,他提到的变换词序、更换关联词、删减内容等在他看来都是对“信”这一要求的违背。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严复在翻译思想方面贡献巨大,其提出的翻译标准对后来翻译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其中的“信”准则,则一直被视为翻译界的重要荟萃,也被正视为进行任何语言交流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之一。
无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方面,维护“信”这一准则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严复“信达雅”在文件翻译中的运用
严复“信达雅”在文件翻译中的运用
严复是中国古代文献翻译家,他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中强调了准确、通顺、雅致三个要素。
在文件中文翻译中,严复的“信达雅”原则也
是非常重要的。
准确:文件翻译要求准确传达原文中的信息和意思,不能有遗漏或误解。
严复强调翻译者要对原文进行仔细剖析,尽量保持每个词语和句子的
准确对应,使得翻译后的文件与原文一致。
通顺:文件翻译需要符合中文语言习惯,使得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翻
译后的文本。
在翻译时,严复提倡翻译者要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的合理搭配,保持语言的连贯性。
雅致:文件翻译需要在保持准确和通顺的前提下,注重语言的美感和
审美价值。
严复认为,翻译不应该仅仅追求字面上的意思,还应当重视语
言的优美和形式的美感,使得翻译后的文件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精练、优雅。
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在文件中文翻译中的运用,可以使得翻译后的
文件更加贴切原文,也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通过准确传达信息、
通顺的语言组织和雅致的表达方式,翻译者能够更好地呈现原文的意义和
风格,使得文件翻译在传递信息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严复的翻译技巧
Thank You!
严 复
Introduction
• • • • 作家简介 主要作品 翻译理论 作品赏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家简介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 军学院。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 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 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 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 论》的翻译工作。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 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 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第一次 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 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作品欣赏 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 何代。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长此互相 吞并,混逐蔓延而已,而诘之者谁耶? One year with another, an average population, the floating balance of the unceasing struggle for existence among the indigenous plants, maintained itself. It is as little to be doubted, that an essentially similar state of nature prevailed, in this region, for many thousand years before the coming of Caesar; and there is no assignable reason for denying that it might continue to exist through an equally prolonged futurity, except for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f m a n .
翻译技巧3
•
•
• •
(四) 风格层次 原文:我不善于讲话,也不习惯发表演说,我一生 就没做过教师。 译文I:I’m not good at talking, and I’m not used to giving lectures. I’ve never done any teaching either. [1]
•
翻译标准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译者应根据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内容严格而又灵活地掌握。 例如: 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 个银人儿来。(《红搂梦》) You’ve had one trouble after another since you were a boy, the money we’ve spent on you would make a silver statue bigger than you.
• • • • •
(七) 心理转换 原文:这是一篇八股文。 译文I:This is a bagu essay. [0.2] 译文II:This is an eight-legged essay. [0.3] 译文III:This is a stereotyped writing. [0.5]
•
• •
• • • • • • •
(1)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2) 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3) 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 (4) 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 (5) 反映意义(reflected meaning); (6)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 (7) 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经历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看作是一个翻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准确理解, 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认识严复的”信、达、雅”, 同样地有助于用其指导翻译的实践中提高翻译水平。
本文将从对严复翻译标准的新认识来重新阐释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标签: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一.引言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不但提出了在中国翻译界至今还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信达雅理论,他的理论及翻译”还为中国近代知识界、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然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的译著在中国建构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
但是对于他的翻译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
有人完全否定他的翻译(像傅斯年先生),但总体上来说,人们对他的译著评价还是很高的。
“信达雅”说, 是严复(1984)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 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
” 在《译例言》的第三段严复又提出:”《易曰》: 修辞立诚。
子曰: 辭达而已。
又曰: 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
” 按照严复”信、达、雅”的标准, 翻译作品一定要做到内容信实、语言畅达、文辞典雅, 译文除了讲求准确以外, 还必须考虑语言的优美度。
二.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评价对于严复的”信、达、雅”的标准,长期以来,各家都有各家的见解。
有的对于”信达雅”全盘否定,也有的大部分肯定以及不否定。
首先,大多数的翻译理论家还是从某种层面上对”信、达、雅”的标准给予肯定的。
因为这个标准不仅是近百年来中国翻译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翻译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得以应用,并被广大翻译家所接受。
例如,我国翻译界前辈刘重德(1979)全面评析了严复”信、达、雅”三字原则。
辨析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
辨析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一、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三原则(一)严复的“信达雅”众所周知,“信、达、雅”是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
“信”由“修辞立诚”中的“诚”演化而来,它含义广泛,既包括对原文思想内容的信,也包括对原作风格神韵的信。
“达”则指“辞达而已”中的“达”,即“达旨”,其前提是汉语表现要通顺。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
” 这显然是在说“达”比“信”更重要,严复是不是由此就不要“信”了呢?非也,请往下看:“……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即“达”的目的还是“信”。
严复的“雅”则是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目的是“为达易”,“实则刻意求显”,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是追求“达”的手段,而不是并列于“信”和“达”的第三个标准。
因为严复预设的读者是士大夫和只是分子阶层,故而他要“求其尔雅”以迎合其读者的口味,或如王佐良先生所言,此为其“招徕术”。
他认为用“近世利俗”的文字来翻译“则求达难”。
他是在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来达到其求“信”,求“达”的目的。
由此可见,自“信”至“达”至“雅”都是在追求“达旨”即“意义不倍于本文”。
“为达,即所以产信也”,求雅,“实则刻意求显”,亦即为达。
求“雅”为“达”,求“达”为“信”,最后的落脚点在“信”上,既一元论,同时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互为条件,又各自为独立的副标准。
此可谓“信、达、雅”之真谛所在。
(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泰特勒非常注重对原文的忠实。
泰特勒提出的三原则为:“(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解读
论译事之难-严复中国清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三字翻译标准信达雅,下面就是严复先生曾经写道的他对翻译的个人见解。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其中信达现在一直沿用,只有雅,严复指的是要用古文写成汉语译文,当今肯定不能接受,但是严复所处的时代,他翻译过来的东西主要是给朝廷的高官和当权者看的,所以要写成华丽的古文。
(录自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恉”,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一、翻译工作有三项不容易做到的事,忠实于原著即准确,译笔流畅明白,文字典雅。
要做到忠实于原著本来就很不容易,而如果只注意准确却忽略了译笔的通达晓畅,那么,即便是译了出来也等于没有译。
可见译笔的流畅是应予重视的。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才,几乎到处都有。
不过,我们随便取一本译作来看,要求它把忠于原著和译笔流畅这两者结合得很好,却并不多。
按其原因,一是由于对原著只作粗略的浏览,二是对原著缺乏全面的分析研究,三是不能真正理解原著。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原都是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又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我的译文着重在揭示它的理论精髓。
因此,词句之间,就时而不免会根据自已的体会而有所增损,或甚至加以修正补充,只要主要精神不与原文相违背,则译文尽可不为原著文字结构所执束。
换句话说,只要原著的主题思想能得到充分表达,也不一定按原文直译,以便译者有进行再创造的余地。
但这实在不是做翻译工作的正确方法。
正象名僧鸠摩罗什法师所说“学得不到家,反而会产生流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欣赏 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 何代。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长此互相 吞并,混逐蔓延而已,而诘之者谁耶? One year with another, an average population, the floating balance of the unceasing struggle for existence among the indigenous plants, maintained itself. It is as little to be doubted, that an essentially similar state of nature prevailed, in this region, for many thousand years before the coming of Caesar; and there is no assignable reason for denying that it might continue to exist through an equally prolonged futurity, except for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f m a n .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译著
• • • • 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 斯密的《原富》(1902)、 斯宾塞的《群学肄言》(1903)、 密尔(又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1903) 与甄克思的《社会通诠》(1904)、 • 孟德斯鸠的《法意》(1904~1909)、 • 《穆勒名学》(1905)、 • W.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1909) 这些译著均已收入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严译 名著丛刊》。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严 复
Introduction
• • • • 作家简介 主要作品 翻译理论 作品赏析
作家简介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 军学院。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 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 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 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 论》的翻译工作。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 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 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第一次 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 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当年华已逝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 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我的这本诗集, 请缓缓读起,如梦一般,你会重温 你那脉脉眼波,她们是曾经那么的深情和柔美。
多少人曾爱过你容光焕发的楚楚魅力, 爱你的倾城容颜,或是真心,或是做戏, 但只有一个人!他爱的是你圣洁虔诚的心! 当你洗尽铅华,伤逝红颜的老去,他也依然深爱着你! 炉里的火焰温暖明亮,你轻轻低下头去, 带着淡淡的凄然,为了枯萎熄灭的爱情,喃喃低语, 此时他正在千山万壑之间独自游荡, 在那满天凝视你的繁星后面隐起了脸庞。
“信达雅”的翻译原 则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 无误,译文要忠实原 文。 “达”是译文要通顺畅 达,符合现代畅达, 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和语言习惯,字通句 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译文要优雅 自然,就是要译文生 动、形象,完美的表 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翻译理念
“非正法”的宏观翻译手段,即根据中国 社会现状和国人的需要,有选择、有取舍 地摄取西方文化思想,且附有精辟的按语, 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复的翻译“隔尘”观 严复其实是对翻译 不信任的,因为翻译包含隔阂,转译则会 导致双重或者多重隔膜,这样的译文势必 离原文更远。因此他提倡人们通过学习西 文,来直接了解西学,多阅读西文原著并 通过与译著对比进行学习。
诗句赏析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