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1-第1单元-第1课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1-第1单元-第1课时

2.用物质分类思想发现“新物质”。 如用Na、Cl、Mg、O、Cu、S、H、Ca、C九种元素 组成尽可能多的物质。如果这几种元素之间漫无规律地组 合,可能只能组成我们已知的十几种物质,倘若正确地运 用物质分类的思想,一类一类地“对号入座”,将会发现 仅这9种元素所能组成的物质,就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 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课标解读 1. 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如组成、性质)对物质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酸、碱、盐、氧化物、单质等)之间 的转化和反应类型。 ●教学地位
(2)腌制松花蛋的配料用水调制时,主要发生的化学反 应的方程式有(不考虑黏土中的物质可能参与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
(3)松花蛋外的糊状物经水溶解、过滤后,滤液中肯定 大量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 为Ca(OH)2或Na2CO3(不考虑黏土中的物质)。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对表中转化进行整理,可得出十种生成盐的方法: (1)非金属单质(氧气除外)+金属单质→无氧酸盐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3)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5)酸+碱→盐+水 (6)酸+盐→新酸+新盐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新盐+另一新盐 (9)金属单质+盐→新金属+新盐 (10)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组 别 被选出的物质 依 据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解析】 第(1)组物质可根据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聚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解宗族、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二、教材要点“王”的出现与“帝”的传说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2.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包括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3.最初的“王”字来历(斧钺的象形)说明早期政治权力的实质是一种强权。

4.早期城的特征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这种城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早期城市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

5.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是社会权力集中的反映。

这体现出早期国家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

6.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

夏商政治文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家天下”即王位世袭等制度。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 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 文化。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甲骨“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分封制、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4、制度之间相对稳定并具有传承性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本质问题是什么?
现象:礼崩乐坏(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天子自诸侯出)
本质:分封制崩溃
夏朝
中 国
商朝
早期
政治

度西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
王权紧密结合
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实行宗法 制
礼乐制度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 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问1: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你能从分封比例中发现什 么异象,这说明什么?
先代贵族 材料一:(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 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 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 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 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于燕,封弟叔鲜于 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礼记•礼运》
选贤与能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
其选也。
——《礼记•礼运》
血缘关系
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占 卜 用 的 龟 甲
1
2
3


4
文 卜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4、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教法设计: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本周要学习的专题一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做阅读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页,大家快速阅读导语,解决一个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几个阶段?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末日。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完善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统治。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教师:在初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中国古代史,请你们回忆一下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中国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距今大约170万年以前)有了人类的活动,就有了人类的历史,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那就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并观察图片,思考:中国早期国家大致在什么时间形成?在什么地域出现?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教师:时间:5000多年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标志: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观看视频《中国通史》引出夏朝的相关内容。

第二环节:(一)夏朝政治——奠定基本的政治关系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5指出夏朝建立后,政治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总结:政治权力交接方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交接对象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二)商朝政治——对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思考商朝政治权利的交接方式材料一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摘自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兄终弟及制材料二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摘自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父子相继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出商代政治特点之一:总结板书:商代政治特点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材料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出商代政治特点之二:总结板书:商代政治特点二——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通过周武王伐纣的示例引出西周政治制度。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给出两幅西周版图并提问:版图空前扩大后,周又如何创新制度来实现有效的统治?引导学生根据两幅图和教材内容进行概括引出分封制。

(一)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土地、人口和统治权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专题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编写:彭增贵审核: 李新来、王海峰、宋宪铭:编号N01一、教学目标:1、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对宗法制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二、教学重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这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

它与皇帝们的“家务事”密切相关。

皇帝从登基开始,直到结婚、生子,以及出征或凯旋,每逢此类大事,都要亲自出马,去太庙祭祀列祖列宗。

既是尽一尽孝道,又在请求九泉之下的祖先保佑,希望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家族越来越兴旺。

我国自古就有“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说。

太庙是作为古代祭祀祖先的地方,也称作“明堂。

’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可见,我国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你知道“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是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这种制度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呢?温馨提示:“中国古代早期”概念的时间范围:上限一一国家形成;下限一一秦统一以前。

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

这个时期是我国从原始血缘部落时代向封建专制时代的过渡时期,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色彩,以此为切口,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政治制度: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新课探讨:(一)、西周分封制(“封邦建国”)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阅读教材P6西周分封制这一目,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建立诸侯国来保护王室的一种制度。

(岳麓版)。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人教版)。

部编教材必修1第1课知识点

部编教材必修1第1课知识点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基本概念、理论(观点、方法):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1)含义: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和物的关系)。

(2)基本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小也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地位: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关系▲▲(1)含义: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主要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有利于巩固经济基础;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练习 必修一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练习 必修一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备考加速度-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年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共20题1.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3.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

这反映出当时A.天子地位一落千丈B.守法血缘关系衰落C.正统观念仍受重视D.分封秩序遭到破坏4.《周礼》载,太宰居辅弼天子的要职,主持监察。

监察事务实际由小宰主持。

该系统中的宰夫、宫正、大史、小司寇等也兼有监察的职权。

材料表明西周A.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B.监察体系已基本完善C.监察职能分布很广泛D.监察制度未真正建立5.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东周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6.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7.据《史记》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打算封禅,齐相管仲用其他理由多次阻止无效,最后以没有天降祥瑞为由计齐桓公打消了封禅计划。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

二、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与作用
拱卫王室







——

《 左 传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屏 周 。 ”
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 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 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 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 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 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 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5、结果: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兼并战争),分封制受破坏
诸侯 诸侯
周天子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 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什么是政治?
西方,“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 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古代中国更多的情况下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 要指 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 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中国古代的这些“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 含 义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 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选编人教版必修一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选编人教版必修一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选编人教版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解析版2018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历史备课组整理)D(备课组长教学指导)依据所学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官员的任免是世卿世禄制即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秦始皇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度,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2.《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历史备课组整理)A(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材料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故A项正确.B、C、D项为地方行政制度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该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宗法制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理解.3.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共49张PPT)

B、大宗
C、礼乐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6、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7、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分封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周王朝社会等级图
天 子
贵 族
诸侯 诸侯 卿 大夫 士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材料三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 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 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 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 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 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姓氏的由来 一、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 以姚为姓。(如:东郭、南郭、西门)。 二、以古国名为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 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 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三、以邑名为姓。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 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 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 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四、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 司寇,他们的后代便以这些官职为姓。 五、以祖辈的字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 性传世。 六、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汉明帝讳“庄”字,凡姓 庄的都改姓“严”。 七、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共28张PPT)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共28张PPT)
补充:民国纪年法
导语分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宗族血缘
皇权独尊,官僚体制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1912年)

春秋

清朝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 表现,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其余嫡子及庶子
庶人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 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①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 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 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 识多少有些违背。
大宗:嫡长子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以 及庶子
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
关系;从宗族上看是族长与族人关系(大宗,宗主)形成
了天家子 国一体的政权结构。
小宗
大宗
(6)作諸用侯
小宗
①保障贵族垄断卿大地夫 位与特权(“世卿世大宗禄”)。
②凝聚宗族,防止纷争,稳固内部统小治宗 , 强化王嫡长权子,“国”“家士”一体。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 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 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 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 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 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笔记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笔记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笔记高中生活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这第一课,便是毛泽东的。

说起做这个笔记啊,那可真是一场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经历。

上课铃响,语文老师带着一脸神秘的微笑走进教室,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几个大字。

我心里嘀咕着:“这会是怎样的一首词呢?”老师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那声音,仿佛把我们都带到了长沙的橘子洲头。

我赶紧拿起笔,准备好好记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老师说,这开篇就给人一种宏大的气势。

我在本子上写道:“寒秋中,一个人站在那,湘江向北流去,地点是橘子洲头。

感觉好有画面感啊!” 还特意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橘子洲头的草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老师解释说这是描绘秋天的景色,山上的树叶都红了,江水清澈,船只在奋勇前进。

我一边听一边记:“哇,这得多美啊!万山红遍,那得是一片多么绚烂的色彩。

层林尽染,就像是大自然拿着一支超级大的画笔,把每一片树叶都涂上了鲜艳的颜色。

漫江碧透,江水清得能看到底,百舸争流,那些船都在努力向前冲,像是在比赛一样。

”写到这,我仿佛能看到那热闹的场景,手底下的笔都快写飞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老师讲着讲着都激动起来了,我也跟着兴奋,写道:“老鹰在天空中翱翔,那得多威风啊!鱼儿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着,感觉它们好欢快。

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在这个秋天都在尽情展示自己的活力,这世界真是充满了生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可把我难住了,老师说这是诗人在思考,在感慨。

我琢磨了半天,写道:“‘怅’这个字感觉诗人有点失落,又有点不甘心。

他望着广阔的天地,心里想着,这大地到底由谁来主宰呢?这问题好深奥啊,我得好好想想。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老师说这是回忆过去和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时光。

我赶紧记:“诗人带着朋友们一起来过这里,想起以前那些不平常的日子,好多故事啊。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课件第1课时(49张).ppt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课件第1课时(49张).ppt
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 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 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 不得重复)。
①C+O2==点=燃==CO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成导体 和绝缘体。如空气、乙醇、氧气、碘、碘酒、 硫酸铵是绝缘体;
水、石墨、铜、食盐水是导体。注:硫酸铵 的晶体不导电,硫酸铵的水溶液导电。 (3)从 物质的状态分类:空气、氧气是气态物质; 乙醇、水、碘酒、食盐水是液态物质;硫酸 铵、铜、碘和石墨是固态物质。
(4)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质 分为可溶、微溶和难溶等。另外,还可以从 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角度对以上物质 进行分类。
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将物质分为 _可__溶__性____ 物 质 、 __微__溶__性___ 物 质 和 _难__溶__性___ 物质。
4.根据物质的性质
(1)酸性氧化物
①概念:能和_碱__反__应__生__成__盐__和__水__的__氧__化__物__。
② 举 例 : __C__O_2__ 、 __S_O_2___ 、 _S_O__3_ 、 ___P_2_O_5__等。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篇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1.基础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其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⑤影响: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2.宗法制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法提示】命题者往往结合西周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等级规制考 查“礼”(等级秩序)和周朝后期的“礼崩乐坏”。如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 忍”;“问鼎中原”(“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考法1 秦朝的统一
Hale Waihona Puke 分考点1 秦朝统一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鞍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 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考法提示】读到题干中有“追根认祖”“家谱”“祭祖”“祭黄帝陵”“家族祠 堂”“父辈称呼”“落叶归根”“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其正确选项往往与宗法制有 关。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主观题中常考。
考法6 宗法制衰落的表现
贵族地位下降;官员不再是世袭等。如商鞍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 贵族的世袭特权。
考法3 分封制的特点与瓦解
1.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影响 (1)前期 ①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一一“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②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 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权力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④推动西周王朝走向繁荣,传播了周文化,为华夏族的形或奠定了文化基础。 (2)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诸侯国逐渐演变为割据势力,到西周 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
2.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1)义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2)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有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考法2 西周的封国
西周的封国分两类,一是同(姬)姓封国,主要是封王族(同姓子弟,占分 封的大多数),封国主要有鲁、燕、卫、晋、吴等。二是异姓封国,主要是封姻 亲、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封国主要有齐、宋、许、陈、楚等。
分考点3 礼乐制度(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
考法7 礼乐制度及其作用
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对统 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礼仪, 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 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考点1 分封制
考法1 什么是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 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
【重要提示】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 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 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诸侯王。
分考点2 宗法制
考法4 什么是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西周为了加强分封制而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 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它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 2.内容: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天子一诸侯一 卿大夫一士”的宗法等级。 3.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1)对嫡子(正妻的儿子):“立子以长不以贤”。 (2)对众子(妃殡或妾的儿子):“立子以贵(母亲地位的高低)不以长”。 (3)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 是“家”和“国”的统一。
3.分封制瓦解 (1)瓦解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 王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 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
【考法提示】命题者往往考查宗法制的核心一一嫡长子继承制。它是以血缘关系的亲 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只有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才被称为嫡长子,他是土地、财产和 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大宗和小宗均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天子而言 是小宗,而时于封国内的抑大夫而言是大宗;卿大夫对于诸侯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 国内与其相关的士来说是大宗;周天子则是天下的大宗。
考法5 宗法制的影响(遗存)
1.影响: (1)对当时,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团结;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2)对后世,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祭黄帝陵、重视修家谱、 建宗祠、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等)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 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但也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 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盛行, 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2.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 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等。
【考法提示】 1.注意识记秦灭六国的顺序以及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位 2.对秦始皇的评价是“两功一过”:“功”指秦始皇统一全国(贡献最大)和创建专 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最深远);“过”指暴政。命题者往往以“国家统一与民 族复兴”为主旨.联系美国内战、德国两次统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等综 合考查秦始皇统一国家的意义。
【重要提示】“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 亲戚,以藩屏周”),唐朝柳宗元的《封建论》,实为论分封制;二是指(战国之后) 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 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法提示】结合《西周分封示意图》掌握分封对象的位置哪些封国属于王族,哪些 属于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命题者有时把分封制与宗法制或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