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合集下载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2课时)(教案)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2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2)教学设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实验与事实”一环节中包含了制定和实施实验计划、收集证据等步骤。

实践活动目的: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完成以下问题。

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细玻璃管导出的气体可燃性气体是什么?3.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4.蜡烛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5.蜡烛燃烧时,能观察到哪些现象?6.哪些现象表明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进行实践活动,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巩固所学内容当堂练习1.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铜片在空气中受热变黑C.劈柴D.向清水中撒食盐2.下列各项叙述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B.铁的熔点是1535℃C.氧气不易溶于水D.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A.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B.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C.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结论与反思→表达与交流D.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巩固、深化拓展提高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蜡烛燃烧和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巩固、提高作业课堂小结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金属铜的化学性质:铜+氧气氧化铜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加热。

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

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

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引言: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进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实验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一:物质状态变化实验实验材料:冰块、水、水壶、加热器、温度计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水壶中。

2. 在冰块周围注入足够的水。

3. 使用加热器加热水壶。

4. 使用温度计记录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及讨论:1. 观察冰块的变化,了解物质的凝固态。

2. 当冰块受热变为水时,观察到物质的状态从固体转变为液体,了解物质的熔化现象。

3. 测量记录水的温度变化,了解热量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实验二:物质的化学变化实验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指示剂、试管、试管架实验步骤:1. 取一个试管,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 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

3.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4. 缓慢滴加盐酸溶液到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结果及讨论:1. 观察到试管中的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粉红色,发生了颜色变化。

2. 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表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3.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物质在反应中发生了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实验三:物质的能量变化实验实验材料:金属片、打火机、实验台秤实验步骤:1. 将金属片放在实验台秤上称重,记录下质量。

2. 使用打火机加热金属片。

3. 观察金属片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台秤上的质量。

实验结果及讨论:1. 通过观察金属片的颜色变化,了解物质在受热时会发生颜色变化。

2.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的质量差异,了解物质在受热过程中失去了部分质量,表明物质中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实验总结和思考:1. 总结物质的状态变化、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探索物质性质活动方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探索物质性质活动方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探索物质性质活动方案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乐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今天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些趣味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特别是关于探索物质性质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一:探索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1. 准备材料:蜡烛、水杯、气球、沙子2. 实验步骤:- 实验一:蜡烛的燃烧- 让孩子们观察蜡烛的特点,点燃蜡烛,让孩子们观察燃烧过程。

- 引导孩子们探讨固体状态下的蜡烛变成了什么形态,可以产生什么效果。

- 实验二:水的性质- 让孩子们观察水的特点,加热水杯中的水,观察水的变化。

- 引导孩子们探讨液体状态下的水可以变成气体状态,水蒸气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 实验三:气体的特点- 使用气球将沙子装入其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 引导孩子们探讨气体状态下的气球可以变得更大,产生了什么效果。

3.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实验,孩子们可以深入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

个人观点:这些实验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物质性质的概念。

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思考,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索意识。

活动方案二:探索颜色的混合原理1. 准备材料:红、黄、蓝三种颜料、幼儿专用画笔、纸板2. 实验步骤:- 实验一:颜色的基本原色观察- 让孩子们观察红、黄、蓝三种颜料的特点,用画笔分别涂抹在纸板上,观察颜色的变化。

- 引导孩子们探究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如何混合出其他颜色的。

- 实验二:颜色的混合实验- 将红色和黄色颜料混合,观察颜色变化,记录混合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 再将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观察颜色变化,记录混合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 实验三:颜色的混合创作- 让孩子们自由地将颜料混合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颜色。

3.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红、黄、蓝是颜色的基本原色,不同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颜色。

2022届高三化学大题专题复习——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

2022届高三化学大题专题复习——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
3.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是否反应产生Cl2。已知FeCl3固体易升华,其蒸气为黄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加热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产生黄色气体,装置B中溶液变蓝
(1)该实验装置从安全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2)在进行上述实验前还必需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2NO+Na2O2=2NaNO2;
②NaNO2易被空气氧化,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NO ;
③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 H2O。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Na2O2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
(2)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据气流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可重复使用)为_______。
(7)家里腌制的咸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为测定咸菜中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取1 kg咸菜榨汁,将榨出的液体收集后,加入提取剂,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将该滤液稀释至1 L,取50. 00 mL滤液与过量的稀硫酸和碘化钾溶液的混合液反应,再滴加几滴指示剂,用0. 100 mol·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共消耗20. 00 mL。计算该咸菜中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为______mg·kg-1。

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一 溶液的酸碱性
(1)可用_______试纸测定 该溶液的酸碱性。
II.实验二 溶液的还原性
取溴水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至溴水褪色。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III.实验三探究 的热分解产物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固体熔化、沸腾。反应后,试管中观察到白色物质夹杂着较多淡黄色固体。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整理2019年11月)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整理2019年11月)

用什么方法才能了解金属铜的物理性质 与 化学性质呢?
研究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
1、物理性质用观察法和物理测定法进行探究。 2、化学性质用化学实验探究法进行探究。
用化学实验法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一、观察与问题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后有什么变化?变黑的 是什么物质?
二:假设与猜想
A 可能是烟灰; B 可能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毒性、氧化性、还原性、
内 容
熔点、沸点、硬度、 可燃性、助燃性、酸性、 密度、导电性、延展 碱性、等
性、挥发性、等
变是 化否 来经 表过 现化

不需要经过
需要经过
; 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

原理、误差和补偿方法及应用,8086/8088指令系统 II.了解 world 也可以作为所有工科大学生的选修课。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理解具体设计过程;掌握 作业: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看组合体视图 2003 理解 整理结果,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5 指导教师综合运用各种 先进的教学手段,何宇夫.测量放大器 4)平面的投影 电气控制与PLC,2.使学生了解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⑥特殊相交 第二节 25 第三节 25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生成项目元件的封装库的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二、生产实习目的 1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第二节 等效电源定理 估算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第三章 §9. 第五章 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否很好翻译课后作业 及plC组网 §4.了解 0.2、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由原理图文件产生方块电路符号。渐近稳定性的分析与判别。小 1.主要内容 1 《模拟电子技术》,第一节 实验(包括上机实验),1.part 19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性质的研究》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中谓语一级主题科学研究的子主题增进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本节课教材剖析分为两部分内容:物质的性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详细物质的性质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确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经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仍是物理性质。

2.辨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对照概括学习物质的性质,经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实验察看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奇特、风趣的学科。

【教课要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教课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 课前准备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实质差别是什么?【导入】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镁条在空气中焚烧的小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焚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那镁条在空气中能焚烧这能否是镁条的一个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一同来学习一下物质性质的研究。

【教师解说】一、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定义: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或滋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等。

物理性质可直接察看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2.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腐化性、可燃性、易生锈等。

化学性质则要经过化学实验去察看和确立。

【议论与沟通】判断以下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察看其发生的现象,你能推知有关物质有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师解说】物理变化:酒精挥发、糖溶于水、海水晒盐、沥青凝结、樟脑球变小。

化学变化:焰火、炸药爆炸、纸片焚烧。

糖拥有溶解性(物理性质),海水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酒精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指导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指导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一 . 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铝的化学性质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

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

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03+6H+===2Al3++3H2O 3H2O+Al2O3+2OH—===2Al(OH)4—Al(OH)3+3H+===Al3++3H2O Al(OH)3+OH—===2Al(OH)4—3.可溶性铝盐的性质可溶性铝盐电离出Al3+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Al(OH)4—、AlF63—等。

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Al3++6F—===AlF63—Al3++4OH—===Al(OH)4—三.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乙醇苯酚官能团羟基—OH羟基—OH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不电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可电离主要化学性质1与钠反应放出氢气;2与HX发生取代反应;3消去反应;4分子间脱水反应;5燃烧和催化氧化;⑥酯化反应1弱酸性,能与Na OH、Na反应;2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特征反应红热的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生成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遇氯化铁显紫色【要点探究】1.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内容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化学方程式铝与氧气反应将铝条绕成螺旋状,一段绕紧一根火柴,实验时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烧完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案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案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五个实验,学生将探究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下的物质性质,以及物质的溶解特征和酸碱反应。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班级分三组,每组让同学选取一个不同的固体物质,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易于获取的,如纸张、饼干、盐等等。

2.同学自行考虑一种方法,将自己的固体物质进行粉碎或削切。

3.将物质称量,记录质量。

4.将物质放入一个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固体的体积。

5.记录物质的状态(硬度,颜色、形状等)。

6.将物质加入装有水的试管中,观察是否会溶解。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性质,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二:探究液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同学们自行搜集不同液体物质,如汽油、水、食醋等等,在实验前要求将液体称量并记录质量。

2.同学们观察、记录液体的不同属性,如气味、颜色等。

3.将液体倒入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液体的体积。

4.测量液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液体密度 = 液体质量÷液体体积。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三:探究气体的特性具体流程:1.将少量碳酸饮料倒入一个大口瓶中(注意一定要用透明的瓶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它的状态。

2.将塑料袋打捆成球形,牢记它的初始体积和大小。

3.让其中一组同学将塑料袋插入瓶子内,尽量保证塑料袋能够封紧瓶口。

4.将瓶子倒置,让塑料袋呈深入瓶中的状态,然后放开塑料袋封口,让气体进入塑料袋内。

5.正式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预测一下气体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6.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塑料袋体积的变化,并在气体体积变化降到最低点时记录下袋子的体积和大小。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预测和记录问题的方法,掌握气体体积和压力的概念。

实验四:探究物质的溶解特征具体流程:1.将水、盐、砂糖倒入三个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记录物质的状态和特征。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物质的性质探究与实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物质的性质探究与实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让孩子通过小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是培养他们科学观念和动手能力的好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学生的科学小实验,旨在帮助他们了解物质的性质。

二、实验一:物质的硬度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物质的硬度,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2. 实验材料:钥匙、铝罐、橡皮、铁球。

3. 实验步骤:(1) 让孩子用钥匙轻轻刮刮铝罐,观察现象。

(2) 让孩子用钥匙轻轻刮刮橡皮,观察现象。

(3) 让孩子用铁球敲击铝罐和橡皮,观察现象。

4.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孩子可以发现钥匙刮刮铝罐和橡皮时有不同的声音,铁球敲击铝罐和橡皮时也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这说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硬度。

三、实验二:物质的溶解性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实验材料:盐、糖、水杯、搅拌棒。

3. 实验步骤:(1) 给孩子准备两杯水,一杯放入盐,一杯放入糖,让孩子搅拌观察。

(2) 让孩子试着溶解不同比例的盐和糖,观察现象。

4.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孩子可以发现盐和糖在水中都可以溶解,但是要溶解更多的盐比糖需要更多的时间,这说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溶解性。

四、实验三:物质的颜色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物质的颜色,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 实验材料:红、黄、蓝三种颜料,白纸。

3. 实验步骤:(1) 让孩子在白纸上分别涂抹红、黄、蓝三种颜料。

(2) 让孩子观察颜料的变化和混合。

4.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孩子可以发现红、黄、蓝三种颜料可以混合成其他颜色,这说明不同的物质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

五、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园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包括硬度、溶解性和颜色。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观点】在幼儿园阶段,通过科学小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幼儿园化学教案探索物体的性质

幼儿园化学教案探索物体的性质

幼儿园化学教案探索物体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物体性质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幼儿对化学的兴趣。

2.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性质有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幼儿园化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画了一个黄色的小鸭子,问幼儿这个小鸭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2.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然后教师将卡片翻过来,幼儿发现另一面是一个蓝色小猪,再次问幼儿这个小猪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3.通过这个小游戏,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步骤二:实验探索(30分钟)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的物体,例如球、方块、布、木块等等。

2.将这些物体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并让幼儿围绕这些物体进行观察和探索。

鼓励幼儿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用嘴尝试等多种方式来了解物体。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体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大小是怎样的?质地是什么样的?4.教师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并提问幼儿: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形状和大小是否一样?不同颜色的物体,形状和大小是否一样?步骤三: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观察的结果,并总结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

2.教师以投影仪或展示板的方式,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幼儿分析这些物体的性质。

3.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对物体性质的疑问,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延伸:1.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特定物体的性质。

2.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形式,将自己对物体性质的认识表达出来。

3.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学习角落,引入更多的实物和图片,供幼儿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化学教案的教学实施,幼儿们对物体性质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不仅能观察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也能分析和归纳这些性质。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实验探究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

2.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说明假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物质性质实验探究2021湖北,T18;2020全国Ⅰ,T27;2020全国Ⅲ,T26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学会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文献和实际需要提出综合性的探究课题,根据假设提出多种探究方案,评价和优化方案,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探究2023湖北,T18;2023北京,T19;2022广东,T17;2021北京,T16;2021广东,T17;2021福建,T12;2019北京,T28命题分析预测1.近年来高考中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不断增多,考查考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难度较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2.预计在2025年高考中有可能还会出现有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探究类实验题,该类试题可能是化学实验题的命题新方向考点1物质性质实验探究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2.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1)验证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是设计出简洁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行。

(2)探索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物质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该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物质性质的探究》公开课教案(word版) (10)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物质性质的探究》公开课教案(word版) (10)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的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探究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引入新課]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酸性、碱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讨论交流]课本14页[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观察与问题【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假设与预测1.预测:1-a 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1-b 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源:数理化]2.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响。

预测2 假设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与事实源:数理化]【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局部。

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结论:预测1-a错误【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现象:铜片变黑结论:预测1-b错误【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

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现象:铜片左端变黑,右端不变黑。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培优指导 专题15实验探究(一)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培优指导 专题15实验探究(一)

返回目录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CO3 猜想三:NaCl、HCl 猜想四: NaCl、BaCl2(或氯化钠、氯化钡)。
【讨论与交流】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三 是错误的。
返回目录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入 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 等,合理即可) 。
一题一课 主题15 实验探究(一)
1 命题点一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2 命题点二 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

3 命题点三 物质性质的探究
提分必备
命题点一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主要从反应的程度来判断: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特别提醒
探究反应后的物质既要考虑产物的成分,又要考虑过量的反应物以及 没有参与反应的物质。但是不能共存(能相互反应)的物质不可能同 时存在。若在检验过量的反应物过程中,最终生成物或杂质对其有干 扰,则先排除干扰再检验过量的生成物。
返回目录
【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
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固体溶解,有 气泡 产
生。根据以上现象,小华认为:猜想Ⅰ正确。 小雪认为小华的判断不严谨,理由是白色固体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 。 混合物时,加入足量稀盐酸也产生相同实验现象。两人经过反复讨论,
猜想①不成立 猜想②不成立。
猜想④成立,该反
Ⅲ. 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Mg(合理即可)(填一种单质)
固体溶解,有气 泡产生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 H2SO4 = + H2↑ 。
MgSO4。
返回目录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附答案)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附答案)

1.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了研究硝酸性质的建议。

老师高兴地答应了,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石蕊溶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________色。

(2)将锌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H2,其名称为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一会儿后即褪去,锌片投入稀硝酸中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即变成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溶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猜想与分析】(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

NO遇氧气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硝酸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硝酸反应的类似现象,她便确认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 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 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水、盐、糖、醋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

2. 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2. 强调物质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来解释一些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确保实验安全。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同时注意设置单一 变量,选择适宜的条件、试剂和仪器,进行实验,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归纳结论。
探究 问题
假设
实验 方案
1、控制因素 2、选择适宜条件、 试剂和仪器
实验
结论Leabharlann 整理分析观察、记录现象、 数据
思考:怎样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差异?
三、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差异的探究
在常温下利用金属铁、铜、银分别与相同浓度的 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观察 实验现象,依据所发生的置换反应分析得出铁、铜、 银的金属活动性差异。
思考: 怎样探究催化剂、温度、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 的影响?
四、外界因素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的探究 1、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影响的探究 2、温度对双氧水分解影响的探究
实验步骤
1.取浓度约为15%的 双氧水2-3mL盛放于 试管中,观察溶液 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2.把实验1所用的双 氧水置于75℃热水 中,观察溶液中气 泡产生的快慢。
实验现象
缓慢产生少量气泡
快速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双氧水不稳定, 易分解
温度升高,加快 双氧水分解
3、浓度对双氧水分解影响的探究 在相同温度的条件下,对比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
溶液,在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催化下放出气体的快慢。 总结: 1、加催化剂,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2、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3、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五、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一、CO2性质的探究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
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加 热该红色液体,发现有气泡从溶液中逸出,溶液重新 变成紫色,这说明生成的酸性物质不稳定。实验清晰 地呈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课程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课程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课程本文主要介绍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课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重点。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课程的重点是为幼儿呈现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硬度、重量、气味等,并让幼儿通过实验和比较,发现物质性质的不同表现。

一、课程准备在开展此课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详细的教案、物资清单和实验说明书,安排大量的实验器材和材料,以及设定课程的时间和进度。

教师还需要做好搭建实验室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实验室的位置、清理空间、提供安全设施等。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 颜色颜色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在此实验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的活动材料,如彩色膜、颜料、水彩颜料等,并让幼儿自由观察和选择其喜欢的颜色。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不同的颜料混合、涂刷和搭配,发现颜色的变化和组合。

2. 形状形状是物质的外形特征,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或拼图来探究。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如面团、纸张、泥土等,制作不同的形状,如球、饼、柱、饺子等,并让幼儿比较各形状的差异。

3. 大小大小是物质的一种量的表现,可以通过比较和测量来探究。

教师可以借助测量工具,如尺子、秤等,让幼儿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高度、重量等数值,通过比较和排序,发现大小的差异。

4. 硬度硬度是物体抵抗变形和破碎的能力,可以通过摆弄和验证来探究。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摆弄一些硬度不同的材料,如泥土、木块、石头等,让幼儿感受不同材料的硬度,并通过摔、敲等方式验证硬度的不同。

5. 性质比较性质比较是此课程的重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引导幼儿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来发现差异。

例如:实验一:比较水的流动性和黏稠性教师需要准备两个容器,一个用来盛水,一个用来盛黏稠液体,让幼儿观察两种液体的不同表现。

实验二:比较金属物体和塑料物体的硬度教师需要准备一个金属块和一个塑料块,让幼儿通过比较敲打两种物体的声音和感觉来体验两种物体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一 . 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铝的化学性质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

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

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03+6H+===2Al3++3H2O 3H2O+Al2O3+2OH-===2Al(OH)4-Al(OH)3+3H+===Al3++3H2O Al(OH)3+OH-===2Al(OH)4-3.可溶性铝盐的性质可溶性铝盐电离出Al3+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Al(OH)4-、AlF63-等。

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Al3++6F-===AlF63- Al3++4OH-===Al(OH)4-三.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乙醇苯酚官能团羟基—OH 羟基—OH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不电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可电离主要化学性质①与钠反应放出氢气;②与HX发生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①弱酸性,能与NaOH、Na反应;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④分子间脱水反应;⑤燃烧和催化氧化;⑥酯化反应③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特征反应红热的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生成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遇氯化铁显紫色【要点探究】1.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内容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化学方程式铝与氧气反应将铝条绕成螺旋状,一段绕紧一根火柴,实验时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烧完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铝条燃烧并发出火光4Al+3O2点燃2Al2O3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擦去氧化膜的铝片伸入0.5mol·L-1 CuSO4溶液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2Al+3CuSO4=Al2(SO4)3+3Cu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伸入0.5mol·L-1 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先放入6.0mol·L-1 NaOH溶液中,观察。

取出,洗净,放入0.5mol·L-1 CuSO4溶液中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Al2O3+2NaOH=2NaAlO2+H2O2Al+3CuSO4=Al2(SO4)3+3Cu 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

取出,洗净后放入0.5mol·L-1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铝络合物的生成试管中加入1mL 1.0mol·L-1AlCl3溶液,再加入2mL 10% NH4F溶液,再滴加1mL 3.0mol·L-1 NH3·H2O产生白色沉淀Al3++6F-=AlF63-生成配合物(NH4)3AlF6溶液,观察现象。

2.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探究:实验探究项目实验方案设计乙醇和苯酚分别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大小比较室温下,乙醇呈液态,苯酚呈固态;为了比较二者与金属钠反应的反应速率,应控制反应在相同状况下进行,如均在液态下进行,采取的措施是在乙醚中进行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和强氧化剂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的现象:溶液由橙黄色变成蓝色溶液乙醇的脱水反应要是乙醇发生分子内脱水,所用的脱水剂为浓硫酸;证明脱水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苯酚的化学性质苯酚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的现象:紫色苯酚水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可观察到的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证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特别注意】苯酚钠与CO2反应是只能生成NaHCO3。

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 > C6H5OH > NaHCO3,对应离子获取H+的能力大小为:HCO3- < C6H5O- < CO32-。

【考点再现】考点一物质性质探究例1 (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

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2H++H 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

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设计方案为:。

(2)甲同学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后,品红褪色。

乙同学设计了一个很简便的实验便知甲同学通的是Cl2还是SO2。

他的实验方案是。

考点二考查物质的性质例2 下面有关苯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有机化工原料,可以制电木;②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醇;③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④酸性比甲酸、乙酸、碳酸均弱;⑤可以和硝酸发生酯化反应;⑥常温下易被空气氧化;⑦既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③⑥⑦B.①②③④⑦C.①④⑥⑦D.②③⑤⑥⑦解析:苯酚可以与甲醛反应制取电木;苯酚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虽然苯酚具有酸性,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比甲酸、乙酸、碳酸等都要弱。

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呈粉红色,还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考点三物质的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例3 为验证淀粉能水解,且水解的生成物有还原性能,可能用到如下某些实验步骤,则正确的实验程序是()①加入稀硫酸;②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烧碱溶液至显碱性;⑥加入新制Cu(OH)2A.④①③⑥③B.④③①⑥⑤③ C.①③②⑥③ D.④①③⑤⑥③解析:需要对淀粉性质探究,先要验证其能水解,再验证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新制Cu(OH)2,注意要先中和溶液中的稀硫酸,使溶液呈碱性才能验证生产物的还原性。

故实验程序为D。

答案:D【专题训练】1.下列有关苯酚性质,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苯相似,也能发生硝化反应。

B.在它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后显紫色。

C.与乙醇相同,羟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金属取代,苯酚不能被氢氧化钠中和。

D.往苯酚钠溶液中通CO2,可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解析:苯酚中的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其变的更活泼,能发生电离,表现出弱酸性,故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C2.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中要干燥氯气,进气管应插入浓硫酸中;在石油分馏实验中,温度计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中用稀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但会出现倒吸,所加的苯密度小浮在上层,达不到防止倒吸的目的,可改用四氯化碳。

答案:B3.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解析:产生白色烟环应是浓氨水和挥发性酸反应的现象,故可排除选项A,由图知白色烟环离甲远,说明甲分子的摩尔质量小于乙分子的摩尔质量,扩散速率快,可知选项C符合。

答案:C4.一定量某有机物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煮沸5min后,溶液颜色变浅,再加入盐酸显酸性,沉淀出白色晶体。

取少量晶体放到FeCl3溶液中,溶液呈紫色,则该有机物可能是()解析:加NaOH煮沸后碱性减弱,从所给物质可知应发生水解,最后产物加氯化铁溶液呈紫色,则含有酚羟基,故选A。

答案:A5.已知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在氨水中的溶解度也很小。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将氢氧化镁固体放入NH4Cl溶液中,不断搅拌,发现氢氧化镁固体溶解了。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展开了讨论,甲同学认为:Mg(OH)2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Mg(OH)2(S) Mg2+ + 2OH- , 而氯化铵水解呈酸性,其水解产生的H+与Mg(OH)2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从而促进了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右移。

为了检验甲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乙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验证,用CH3COONH4(其溶液显中性)代替NH4Cl进行上述实验,发现氢氧化镁固体也溶解了,从而否定了甲同学的观点,请你说明乙同学否定甲同学观点的理由,并说明你对氢氧化镁固体能溶于氯化铵溶液的解释:。

6.A、B、C、D、E五种有机物,它们的分子分别由-CH3、-OH、-COOH、-C6H5、-CHO中的两种组成,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如下所述:(1)A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且相对分子质量为44;(2)B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中,溶液显紫色;(3)C和E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C和E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5;(4)B和E都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A、C、D则不能;(5)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能发生硝化反应。

由此可知,C、D、E的结构简式是:C D E 。

解析:A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含有醛基(-CHO),又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A为CH3CHO,B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故B为苯酚;C和E能发生酯化反应,为醇和酸,根据题意可知,C为CH3OH,E为CH3COOH;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能发生硝化反应,故D为甲苯。

答案:CH3OH,,CH3COOH7.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所示的流程进行气体性质实验。

图中用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A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是另一种气体,己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3、NaHCO3、Na2O、Na2O2、NaCl、无水CaCl2、(NH4)2CO3、碱石灰等固体和蒸馏水。

根据图中装置和现象回答:(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丁中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 __,为什么不选用所给的另一种干燥剂__ __。

(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

(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此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__ __,估计可看到什么现象足以说明你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