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慢血流及无复流危险信息辨识及处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1. 引言1.1 慢血流和无复流在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在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中,慢血流和无复流是两个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慢血流指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不能即刻恢复至正常速度,这可能导致心肌再灌注不足、心肌损伤加重等后果。

而无复流则是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不能再次通畅流通,这会导致心肌灌注不全、心肌坏死等严重后果。

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存在会降低直接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病情危险性。

针对慢血流和无复流的治疗是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处理慢血流和无复流,可以减少心肌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于介入治疗中出现慢血流和无复流情况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直接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正文2.1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是对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可能性进行探讨和分析的过程。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栓负荷:患者的血栓负荷是影响慢血流和无复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的血栓负荷过大时,容易导致血流受阻,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 血管病变程度: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也会对慢血流和无复流产生影响。

当病变程度较重时,治疗难度较大,同时也容易导致血流受阻。

3. 介入操作技术:介入操作技术的水平和经验也会直接影响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

操作不当或技术不够熟练时,容易造成血管损伤或手术失败。

4. 年龄和生理状态:患者的年龄和生理状态也是慢血流和无复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容易产生血流不畅或血管阻塞的情况。

影响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综合考虑和分析,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2.2 介入治疗策略优化介入治疗策略的优化是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中关键的一环。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

介入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识别与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术(PCI)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

然而,一些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即患者冠脉未能恢复正常血流。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冠脉无复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

危险因素冠脉无复流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患者出现无复流的因素。

1.不适当的导管技术:不正确的导管技术可能会导致冠脉损伤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无复流。

2.血栓负荷:血栓负荷过高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冠脉无复流的风险。

3.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严重的冠脉病变可能会导致血流减缓或阻塞,从而增加无复流的风险。

4.患者的基础疾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肾功能异常等疾病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无复流。

5.手术的时间点:手术的时机可能会影响无复流的风险。

例如,早期PCI可能会增加无复流的风险。

药物治疗治疗冠脉无复流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恢复血流。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治疗无复流的药物。

1.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放松血管平滑肌,增加血管直径,从而促进血流。

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聚,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

4.ACE抑制剂:ACE抑制剂可以扩张血管,减少心肌损伤。

5.其他药物:其他可能用于治疗无复流的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P2Y12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拮抗剂等。

总结冠脉无复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通过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是治疗无复流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和ACE抑制剂等。

必要时,PCI失败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来恢复正常的血流。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摘要】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是目前急性心梗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直接介入治疗中慢血流的挑战,针对慢血流的临床干预措施,以及无复流情况的临床处理策略。

还介绍了新型治疗手段的应用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展望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前景,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梗, 直接介入治疗, 慢血流, 无复流, 临床干预, 新型治疗手段, 研究进展, 前景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直接介入治疗术已经成为急性心梗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介入手术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会影响术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慢血流指冠状动脉再通后血流速度缓慢、冠脉灌注不良,无复流则是再通冠脉后不能重新实现有效血流灌注。

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加重,甚至增加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风险。

针对慢血流和无复流的问题,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各种临床干预措施和新型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文将对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现有临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寻找新型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目前的挑战和困难,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临床结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前景提供参考和展望。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进步。

PCI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PCI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PCI并发症识别与处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作者:陈韵岱 2006-6-20 16:30:47 点击:316 次发表评论投票推荐此文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 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其一切操作均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内进行(包括导引钢丝的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对冠状动脉损伤产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积极预防和极早识别与处理并发症可以提高 PCI 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现将主要并发症和处理策略简述如下:一.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夹层)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是一种血管非闭塞性表现,不同程度的夹层在球囊成形术后十分常见,其照影检出率约为 20 %~ 40 %,血管内超声( IVUS )或血管镜检出率高达 60 %~80 %。

现有研究表明,女性、右冠状动脉、严重扭曲、成角病变( >45 。

角)、弥漫长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偏心狭窄病变易于发生夹层。

如患者未继发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常于手术结束时恢复远端血管灌注。

X 线影像常表现为血管腔内的充盈缺损和管腔外造影剂滞留以及扩张部位继发的内膜撕裂片。

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病研究所( NHLBI )根据冠状动脉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将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分为六型。

如下表:冠状动脉内膜撕裂的处理:1.对无临床症状、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TIMI 血流 III 级的小的损伤,因其预后相对较好,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直径≥ 2.5mm 的血管一旦出现内膜撕裂等情况,应及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以覆盖内膜撕裂片,稳定血管腔,防止夹层扩展。

3.直径≤ 2.5mm 的血管发生夹层,尽量应用球囊长时间扩张使之再通。

4.如发生螺旋形撕裂,特别是范围广泛的螺旋形撕裂,首先应于撕裂的远端点状植入支架,以防止撕裂继续向远端扩展,然后于撕裂近端点状植入支架,以使夹层完全封闭。

5.大血管近端夹层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或缺血,特别是合并低血压、休克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不成功时,应立即进行急诊 CABG 。

急诊PCI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及处理策略

急诊PCI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及处理策略

5
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 1242台
6
介入治疗手术
580台
7
中医治疗率
98%
8
中医优势病种
9
临床路径
眩晕、胸痹、心衰、心悸(占总 病人数80%)
胸痹、不稳定型心绞痛、眩晕、 心衰(完成率53%)
球囊扩张致LCX远端夹层
2017年科室基本数据
应对措施
选序择号操控名性称强、头端柔软的导数丝据(B、R)
1
床位数
92
2
床位使用率
102.3%
3
门诊人次
44107人次
4
出院人次
3357人次
5
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 1242台
6
介入治疗手术
580台
7
中医治疗率
98%
8
中医优势病种
9
临床路径
眩晕、胸痹、心衰、心悸(占总 病人数80%)
2
F床-to位-B使时用间率过长
3 抗血门小诊板人药次物未起效
4
出院炎人症次反应
102.3% 加强健教和培训 44107首人选次替格瑞洛并尽早服用 3357人次尽早服用负荷量他汀
5
心E血T-1管水介平入高诊疗手术 1242台 ET-1受体拮抗剂
6
介TX入A治2水疗平手高术
580台 TXA2受体拮抗剂
8、没有配套使用相关药物 病人数80%)
原因9 :血临栓床、路痉径 挛是无复流胸的痹主、不要稳原定因型心绞痛、眩晕、 应对措施:冠脉内使用替罗心非衰班(完、成硝率酸53%甘)油、硝普钠、腺
苷等。
2017年科室基本数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号 名称
数据
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治疗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将2008年2月-2013年2月入院治疗的200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分为对照组(88例)与心率失常组(112例)。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中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结果: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与发病时间到入院时间≤3小时,更高的白细胞计数,更低的血红蛋白浓度,术前TIMI血流0级有密切关系p<0.05;与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心功能、血糖、PCI距起病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绞痛病史、病变血管、心率、血清钾等因素无关p>0.05.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经有效及完善的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护理人员在术前准备好各种术中可能使用到的抢救药物与器械,术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准确判定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并正确进行各类抢救工作,能有效提高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的几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危险因素;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管腔内径缩小,或是不稳定的斑块发生脱落出血造成血栓堵塞管腔,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等。

对于该类患者治疗的关键是急诊行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迅速恢复梗死血管的血流,最大程度的恢复冠状动脉的血供,防止心肌发生进一步的坏死[1]。

但PCI术仍然属于有创治疗,术中或引发相关的并发症。

我院对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与相关急救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08年2月-2013年2月入院治疗的200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4.7±8.2)岁。

急诊PCI患者术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急诊PCI患者术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70期 225·经验交流·急诊PCI患者术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李芳(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具体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或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出血形成血栓,进而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充分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当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治疗急性心肌梗的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该治疗方式是通过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而护理人员对手术中风险的评估,及对采取防控风险的针对性措施,就成为PCI患者获得临床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风险评估;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0.180本文引用格式:李芳.急诊PCI患者术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225.0 引言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简单的A型病变,到左主干病变、闭塞病变、分叉病变、钙化病变、血栓病变、小血管病变、多支病变等严重冠心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但由于此类病人血管病变复杂、病情危重,对PCI术中危险因素进行细致地分析评估及处理,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手术策略,对确保PCI手术的安全意义重大。

1 急诊PCI患者术中的风险评估方法目前常用的严重冠心病术前评分体系有:EuroScore、Parsonnet和SYNTAX积分系统。

EuroScore及Parsonnet积分系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从外科手术角度来评价手术风险,SYNTAX积分系统是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解剖特点进行危险分层的积分系统,根据患者冠脉病变的部位、数目及病变性质进行量化积分,进而评估手术的安全及疗效[2]。

急诊PCI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及处理策略

急诊PCI无复流--慢血流的预测因素及处理策略

6 介入治疗手术 580台 应对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预扩张。
2017年科室基本数据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床位数 床位使用率 门诊人次 出院人次 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 数据 92 102.3% 44107人次 3357人次 1242台
6
7 8 9
介入治疗手术
中医治疗率 中医优势病种 临床路径
580台
6
7 8 9
介入治疗手术
中医治疗率 中医优势病种 临床路径
580台
98% 眩晕、胸痹、心衰、心悸(占总 病人数80%) 胸痹、不稳定型心绞痛、眩晕、 心衰(完成率53%)
2017年科室基本数据 二、STEMI最高效的再灌注方法是PCI,而疗效则 取决于血流恢复的情况。 序号 名称 数据
TIMI分级
介入治疗手术
中医治疗率 中医优势病种 临床路径
580台
98% 眩晕、胸痹、心衰、心悸(占总 病人数80%) 胸痹、不稳定型心绞痛、眩晕、 心衰(完成率53%)
2017年科室基本数据 2、血栓负荷重。
序号 名称 1 床位数 ①造影因素 2 3 4 5 床位使用率 门诊人次 出院人次 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
2 3 4 5 7 1 床位数 床位使用率 门诊人次 出院人次 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 中医治疗率
TIMI0级或1级 TIMI2级 TIMI3级
102.3% 44107人次 3357人次 1242台
92
死亡率( 30天) 6 介入治疗手术
8.9%
580台
98%
7.4%
4.4%
8 中医优势病种 眩晕、胸痹、心衰、心悸(占总 引自:全球应用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闭塞冠状动脉 病人数80%) (global utilization of streptokinase and tissue plasminogen 9 临床路径 胸痹、不稳定型心绞痛、眩晕、 activator for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缩写为GUSTO)临床试验 心衰(完成率53%) 的造影研究结果。

PCI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临床研究_何明

PCI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临床研究_何明

临床研究中国医疗前沿 2012年8月 第7卷 第16期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Aug.2012, Vol.7 No.16冠脉介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缺血加重、梗死范围扩大、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功能降低,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前向血流减慢或消失,使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的心肌组织未完全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大大降低了PCI 的临床获益,本研究拟对发生慢血流及无复流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响因素及术中药物应用对血流改善情况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10年1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心内科行PCI 治疗的ACS 患者共91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3.3±6.5岁。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65例,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6例。

按照ACS 患者PCI 术中是否发生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分为三组:血流正常组(50例)、无复流组(18例)、慢血流组(23例)。

1.2 方法术前常规急诊手术给予氯吡格雷600mg 负荷量,拜阿司匹林300mg。

术前冠脉造影时给予肝素3000u,PCI 术中按1000u/kg 追加,手术每延长1h 再追加肝素1000u,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少12个月,术后低分子肝素0.4ml 皮下注射,2次/d,共3-5d。

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的病变行冠脉介入治疗。

球囊预扩张后于病变处植入支架,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后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观察TIMI 血流有无改善。

判定标准[1]:正常血流:PCI 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 分级为3级;慢血流:PCI 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 分级为2级;无复流:PCI 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 分级为0-1级,且无内膜撕裂、管壁夹层、血栓栓塞、痉挛等机械性梗阻存在(以上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有经验的介入治疗医师根据血管造影共同判断)。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梗直接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当前治疗急性心梗的首选方法。

尽管PPCI 的成功率日益提高,但仍存在一部分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针对PPCI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进展成为了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挑战之一。

1. 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定义慢血流是指在PPCI术后冠脉灌注不良,造成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心肌灌注不足的情况。

无复流则是指在PPCI术后冠脉再通术中未能恢复正常的心肌灌注,仍出现明显的灌注缺损。

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出现可能导致患者更多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冠脉阻塞的程度、血栓负荷、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都可能是慢血流及无复流的诱因。

术中操作技术和器械选择也会对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3. 持续改进的治疗策略鉴于慢血流及无复流对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心血管医学领域的专家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相关的治疗策略,希望能够持续改进PPCI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治疗效果。

(1)改善血管保护装置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血管保护装置被引入到PPCI手术中,试图降低手术中的血管损伤及血栓负荷,减少出血及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冠脉再通术后的灌注情况。

这些新型装置包括药物涂层支架、毛细管分流器及沉积器等,通过改善冠脉术后的血管状态,减少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

(2)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传统的抗血小板治疗只能部分地减少了血小板聚集和血栓负荷,无法完全阻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2T10:51:02.9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刘洋[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心脏不良事件,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刘洋(双鸭山煤炭总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双鸭山1551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患者,其中以无复流现象患者为观察组(20例),血流正常患者为对照组(20例),分析其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WBC、MMP-9、CK-MB、cTnI和hs-CRP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无复流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心脏不良事件,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心脏骤停以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现象,甚至猝死[1]。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主要是将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开通,恢复其心肌血流再灌注[2]。

经研究发现,急诊PCI手术能够恢复急性心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再灌注,但是,虽然急诊PCI手术能够开通相关梗死动脉,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3]。

本文通过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患者,对其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将20例无复流现象患者作为观察组,另20例血流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范围54-70岁,平均年龄(62.18±3.25)岁。

谁动了我的血流?——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的预防、判断及处理

谁动了我的血流?——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的预防、判断及处理

谁动了我的血流?——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的预防、判断及处理2013年以来,随着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确立和对胸痛中心建设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快捷有效的治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越来越多的年轻术者开始接触PPCI,于是更多的医生必须直面一个棘手问题:无复流。

面对一个开通了的血管,但是血流没有恢复,不由得术者要问一声,谁动了我的血流。

今天,就由心青年成员李虎教授带你一探究竟。

李虎解放军第422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全军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毕业于临床医学七年制(2000年,硕士学位,心血管内科),2005年获博士学位2000年9月-2012年6月在西心血管内科任主治医师,讲师,2012年6月起任现职1999年起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工作,擅长复杂冠脉介入治疗。

其实无复流现象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立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随着美国近年PPCI的普及和胸痛中心运行成熟,近年美国的门-球时间(D2B,从病人到达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开通血流的时间)明显缩短,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并没有随之继续降低。

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从开始就提倡不但要从医院层面改善院内绿色通道流程,建设胸痛中心网络实现区域协同救治,而且要从公众教育入手,让黄金120分钟广为认知,使病人从发病到就诊的延迟从目前平均5-6小时以上提前到30分钟内求助,为发病120分钟内开通血流创造条件。

发病120分钟内开通血流,很少出现死亡和因心肌梗死致残。

研究表明,发病3小时以后开通血管提前开通获益显著小于3小时内。

(下图。

3小时后开通血管获益显著降低,2小时内开通获得了近一半的生存率获益)发病3小时后,随着血栓性质由疏松易碎的血小板血栓(白血栓)逐渐变为有形有质的红血栓,术中血栓导致远端血管的小栓子越来越多,更可怕的是无复流现象更加常见。

PIC危险因素的识别及对策

PIC危险因素的识别及对策

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PCI时无复流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无复流时患者出现室颤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危险因素:肥胖?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PCI风险:
如果它可能发生
它一定会发生!!!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如果您将做对的事情与做错的事 情分开,您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 要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很多”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危险因素:糖尿病
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的统计(自OASIS Registry)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行PCI的患者糖尿病患病比例

心血管研究基金会数据库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成功PCI术后糖尿病患者 承受双倍死亡风险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磺脲类药物会升高急性心梗伴糖尿病患者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PCI危险因素的识别及对策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 王海昌 等
PCI危险因素:





老年 女性 糖尿病 心功能低下 慢性肾衰 ACS(含不稳定性心绞痛) 板块负荷过多的大血管病变 多支血管病变(含多支血管闭塞) 出血 左主干病变 无复流 抗血小板药物不及时或不足 ……
大出血及心肌梗死对一年期死亡率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ACS大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率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大出血对30天预后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PCI时无复流

PCI术后知多少

PCI术后知多少

PCI术后知多少PCI术后知多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堵塞血管开通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PCI手术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为了更好的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PCI术后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外周血管并发症1、局部血肿预防:一针见血、透视下进导丝、正确拔管、正确压迫。

处理: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2、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为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局部压迫。

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肌力减弱,严重时会出现5P现象,即无痛(Painlessness)、苍白或大理石花纹(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

预防:局部出血及时处理。

制动:压迫止血(弹力绷带或血压计袖带);停用抗凝药;冰敷;抬高患肢。

处理:本征一经确诊,则立即切开筋膜减压。

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3、腹膜后血肿多见于穿刺部位过高,又损伤后壁时,出血或血肿上延至腹膜后则引起腹膜后血肿。

表现为腰背痛、失血性贫血和休克等。

出血量大,早期往往难以察觉,往往等到血压或血红蛋白计数下降时才得到怀疑。

通过腹部CT或B超可以确诊。

预防:不要穿透壁。

所有股动脉穿刺后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失血等,均应考虑此症。

治疗:停用抗凝药;在动脉穿刺点处压迫止血,扩容或输血,若无效,请血管外科处理。

4、假性动脉瘤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且形成了一个或多个腔隙,收缩期动脉血液流入到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搏动性肿块、血流杂音。

预防:一针见血。

处理:压迫后加压包扎:先用血管压迫器或手加压压迫假性动脉瘤的瘤颈部30-60分钟,然后加压包扎24-48小时,应确认是压住了瘤颈部,压迫或包扎后血管杂音消失。

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于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

对照组术后冠脉灌注良好,观察组术后冠脉无复流。

比较两组AMI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对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AMI患者的冠脉内血栓、TIMI 血流 0 级、Killip 分级> I 级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及室壁运动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MI患者的CK-MB和CPK 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血糖和CRP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Killip分级>I 级、TIMI 血流0级及糖尿病等因素经logistics 回归分析差异显著(P<0.05)。

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与冠脉血流、心功能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AMI患者;PCI术;无复流;危险因素AMI是一种心肌坏死性疾病,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或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而导致[1]。

PCI手术可在短时间内使缺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恢复,使阻塞的血管再通,但部分患者治疗后,由于缺血区的未充分的血液灌注,进而导致无复流[2]。

本研究选取了于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于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I慢血流及无复流危险信息辨识及处理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作者:吕安林
关键字:慢血流无复流冠脉病吕安林
编者按: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措施之一。

慢血流和无复流是PCI术中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室速、室颤,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

1 概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慢血流和无复流是PCI术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5%±,多见于急性心梗、冠脉长病变和直径3.5mm以上粗血管大斑块患者。

一旦发生,常出现比较严重的临床后果: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室速、室颤,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

随着介入技术发展,人民越来越重视这种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2 国际通用冠脉血流速度分级方法
TIMI 0级: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远端血管部分充盈。

TIMI Ⅱ级:远端血管完全充盈显影、消除缓慢。

TIMI Ⅲ级:远端血管充盈和消除完全、迅速。

TIMI血流分级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血流速度分级方法,能提示我们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方便、易行。

3 冠脉慢血流定义与病因
冠脉慢血流定义: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速度TIMI Ⅰ- Ⅱ级。

病因:血粘度高、高凝状态;冠脉持续痉挛;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斑块破裂激活凝血系统;支架网眼效应;长病变、大斑块;支架端的小夹层;支架扩张不良或凹陷。

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血流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

4 冠脉无复流定义与病因
冠脉无复流定义: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速度 TIMI 0级。

病因:高凝状态、弥漫性血管凝血;冠脉持续强直性痉挛;活瓣效应;脱落斑块阻塞;巨大全程夹层;气栓、血栓;大量微血栓阻塞微循环;弥漫性血管机化。

这些病因导致病变远端血管阻力大于或等于冠脉灌注压,压力阶差消失,血流停滞。

5 慢血流及无血流临床意义
减少心肌营养物质和氧供;延迟心肌细胞功能恢复;继发血栓形成,造成再闭塞;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低心排;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减少慢血流和无复流发生的几率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6 慢血流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造影剂部分或完全充盈血管;血流速度缓慢;易发生管壁滞留;反复球囊扩张会进一步减慢血流,甚至转变成无血流。

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需要紧急采取治疗措施,否则容易转变成无血流状态。

7 无血流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造影剂不能完全通过血管而中断;球囊越扩张越没血流通过;有时支架置入后反而血栓向近段发展。

无血流状态很容易发现,但处理很难,而且易产生严重临床后果。

8 慢血流及无血流危险信息识别
血小板计数偏高:> 30万/L;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 >4.0μg/L血凝国际化比值:<0.8;凝血酶活动度增加;粗血管、长斑块;偏心大斑块;夹层出现;IVUS、OCT检查斑块复合重。

这些情况的出现均表示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9 慢血流和无血流预防
术前、术中充分检查、认识危险信息;术前、术中充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认真分析CAG影像学资料、辨识斑块特点;适当延长球囊预扩张时间>30秒;球囊一次尽量完全覆盖病变;最小有效压扩张原则;支架匹配原则:1 :0.9~1.1;支架完全覆盖病变、充分贴壁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小的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的几率。

10 慢血流和无血流预防处理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400μg;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2.5~5mg;冠脉内注射硝普钠10~20μg;冠脉内注射巴曲酶5~10BU;冠脉内注射尿激酶12.5~25 BU;球囊快速冲击碎血栓技术;DOUBLE-STENT技术;抽吸导管抽吸学生法;远端保护过滤抽吸血栓法。

经过处理,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恢复正常血流。

如果恢复不理想,应停止手术,进行药物抗血小板、抗凝、降粘和溶栓治疗。

11 术后监护
观察血小板、红细胞计数;血小板粘附聚集率;凝血酶原含量;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含量;标准国际化比值;肝肾功;出血征象等指标。

及时处理这些项目的异常,是保证术后安全的基本。

12 术后治疗
维持正常血压,保证足够冠脉灌注压;抗血小板达标:血小板粘附聚集率-10;强化三联抗血小板药用药:阿斯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西洛他唑;抗凝达标:ACT 300~400;延长抗凝时间:7~14日;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巴曲酶;改善心功能。

13 加强随访
慢血流和无血流病人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心功能不全,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情况是延长患者生命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措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