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单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单侧静脉曲张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疗方案筋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依据:(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侧可出现溃疡。
(4)静脉呈硬索条状,有触痛时,应考虑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5)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中血液回流排空,后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并用拇指在腘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站起。
如果放开止血带(不放开拇指压迫),排空的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大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股静脉逆流回来,如果只放开拇指压迫(不放开止血带),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小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腘静脉逆流所至。
如果止血带和拇指皆不放开,半分钟内排空的静脉又充盈,表示深浅静脉间交通枝瓣膜机能不全。
(6)深静脉通畅试验: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后做膝部伸曲运动10—15次。
如果曲张静脉的充盈程度减轻或消失,并无下肢胀感加重,则表示深部静脉通畅。
(7)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下肢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西医诊断标准:(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
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一、概述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静脉内血液倒流,远端静脉瘀滞,继而病变静脉壁扩张、变性、出现不规则膨出和扭曲。
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多发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以及久坐少动的人群。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这是先天因素,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法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这是后天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使静脉内压力增高,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导致关闭不全。
三、临床表现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1、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像蚯蚓一样盘踞在腿部,尤其在小腿部位更为明显。
2、腿部酸胀、疼痛,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休息或抬高患肢后可缓解。
3、皮肤改变:小腿下段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
严重者可出现溃疡,且溃疡经久不愈。
四、诊断方法1、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下肢浅静脉的形态、皮肤情况,触摸静脉的硬度和有无结节等。
2、超声检查:可明确静脉瓣膜功能、反流情况以及深静脉是否通畅。
3、下肢静脉造影: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进行下肢静脉造影,以更准确地了解静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五、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穿医用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症状。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静脉活性药物,如黄酮类、七叶皂苷类等,以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下肢酸胀、沉重等症状。
2、手术治疗(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这是传统的手术方法,疗效确切,但创伤相对较大。
(2)微创手术:如激光腔内闭合术、射频消融术、硬化剂注射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护理路径
5天
(术 后第
评估
患者精神状况,术肢伤口情况。
检查
复杳血常规及水电解质结果行相应处理。
药物
以活血化瘀,和营消肿为主要治则,必要时给 予止痛药物。
1〜2
天)
饮食
半流过渡到普食。
活动
术后第2天鼓励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
治疗
1、术后第2天可夹尿管,定期开放后,拔除尿 管,
2、停止会阴冲洗、膀胱冲洗。
3、大便不通者给予开塞露灌肠或塞肛。
治疗
术后7天伤口拆线。
药物
术后第3天停止补液,改口服抗生素
饮食
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食品;忌烟、酒。
护理
1、协助病人下床活动,告知穿弹力袜的重要
性。
2、按医嘱发出院通知单。
3、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事项及出院后带药, 外出活动时穿弹力袜。
4、向病人交代出院流程。
其余
同前
天)
健康
宣教
日期
项目
护理内容
出院
随访
1、嘱出院一周后门诊复查。
2、一个月后再次复查下肢静脉彩色B超。
4、频普治疗。
护理
1、嘱咐患者多活动患肢足趾。
2、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及
血液循环。
3、指导半流饮食,保证大便通畅。
健康
宣教
1、补充咼蛋白,咼热量,咼维生素食物。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咼纤食物,增加肠 蠕动。
3、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
第5〜
9天
(术 后3〜7天)
评估
患者全身情况;伤口愈合情况。
1、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静脉壁弹性。
2、饮食禁咼脂、咼胆固醇食物,避免进食辛 辣、煎炸之品,宜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纤维 素的食物,如蔬菜类。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瓣功能减弱,使下肢静脉内血液淤滞,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异常扩张。
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等。
临床表现为患者久站或行走后患肢沉重乏力、酸胀不适或疼痛肿胀;患肢皮下可见浅静脉扩张,呈囊带状隆起或卷曲,严重者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踝部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溃疡。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同外科护理常规。
2、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下肢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缓解症状。
3、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下蹲,卧床时抬高患肢。
4、伴有皮肤损伤或溃疡等应遵医嘱使用药物,直至炎症消退。
5、术前一天除备皮外应将曲张静脉标记。
(二)术后护理1、同外科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平卧位,患肢垫软枕抬高30。
,促进血液回流。
3、观察伤口敷料及绷带是否有渗血。
4、观察患肢是否肿胀、疼痛等,防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形成。
5、遵医嘱使用药物,减轻术后患肢回流障碍导致的水肿。
6、遵医嘱使用气压式循环驱动仪,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7、功能锻炼患肢感觉及运动未恢复之前行足踝部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下床间断活动如入厕、洗漱等;从第3天起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宜久坐及站立,卧床时仍将患肢抬高。
(三)健康指导1、建议长期穿弹力袜。
如果发现腿部酸胀感或静脉怒张,应及时就诊。
2、避免久站、避免双下肢负重。
3、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
4、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发生伤口感染。
一旦发生伤口红、肿、疼痛等异常,及时就诊。
二、主要护理问题(一)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溃疡或炎症等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出血与外伤或曲张静脉破裂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与手术有关。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筋瘤是以脉筋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
《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根据上述特点,显属浅表静脉病变,筋瘤主要见于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早期感觉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
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则条索状肿胀较为坚韧。
瘤体如被碰破,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能止血。
病程久者,皮肤萎缩,颜色褐黑,易伴发湿疮和臁疮(慢性溃疡)。
二、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诊断西医标准:参照《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具体标准(略)。
【中医辨证分型】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至痰凝筋脉,血行淤滞而成.或因经久站立,筋膜不和,气血流行不畅,阻滞于筋脉络道不通而为病.受重压易破裂,产生感染。
主要包含有:劳倦伤气、寒湿凝筋、气滞血瘀等证候。
分期分型:1.劳倦伤气临床表现: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辨证分析:久站久行或劳累过度,劳倦伤气,气血流行不畅,筋脉纵横,血壅于下,故久站久行、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劳倦伤气;气虚下陷,故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均为中气不足之象。
2.寒湿凝筋临床表现: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瘤,故瘤色紫暗,喜暖;寒凝筋脉,经脉不通,四肢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为有寒之象;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为内有寒湿之征。
3.气滞血瘀临床表现;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淡,有瘀点,苔薄,脉细涩。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血管外科。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病变范围仅在下肢浅静脉,因其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影响血液回流,引起静脉延长、弯曲、扩张,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合并小隐静脉曲张或单独发生在小隐静脉。
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
二、临床表现:(一)多见于从事站立的体力劳动者。
久立后,患肢沉重、酸胀、麻木、困倦。
(二)站立位,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隆起、扩张、弯曲或蜷曲成团,卧位时消失。
小腿下部可有色素沉着、脱屑、湿疹及慢性溃疡。
(三)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常为双侧性,偶可累及趾、面颊及外耳。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顺序出现苍白、青紫和潮红,由于动脉和小动脉强烈痉挛,以致毛细血管灌注暂时停止而出现苍白。
三、检查:1、叩击试验:在肥胖患者,尤其是膝部以上的大隐静脉主干,由于有较厚的皮下脂肪覆盖,静脉曲张情况往往不易被肉眼看到。
此时,可沿大隐静脉的行程作静脉叩击试验以确定诊断。
检查时,医生用右手叩击膝部以下明显曲张的静脉,同时以左手轻轻触压腹股沟的大隐静脉入口部,其冲击感可传导至左手时,即表示膝以上的大隐静脉主干已发生曲张。
2、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改良勃~托试验,Brodie~Trendelenburg 试验):患者仰卧,抬高下肢,使曲张静脉内血液排空,将止血带缠缚于腹股沟下方,压迫大隐静脉,并以拇指于腘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嘱病人站立,观察浅静脉的充盈程度和速度(图1)并进行如下检查:如放开止血带(不放松拇指)时,静脉顿时充盈,则表示大隐静脉瓣关闭不全;如只放松拇指(不放开止血带),静脉顿时充盈,则表示有小隐静脉瓣膜失效。
如果两者均不放松,而排空的静脉半分钟内顿时充盈,则表示有深组和浅组静脉间的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此时,将止血带或拇指放松,静脉的充盈程度如再行增加,即表示浅组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均失效。
中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疾病。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
本病未破溃前属中医“筋瘤”范畴,破溃后属“疮”范畴。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二、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主穴】曲张的静脉丛处、三阴交、足三里。
【操作】用IOml注射器(带7号针头)抽取复方麝香注射液4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4ml,先在曲张的静脉丛处常规消毒,避开曲张的静脉垂直刺入,深浅视患者的体形而定,回抽无血时推入2nd混合药液。
若为大隐静脉曲张,则在三阴交注射2ml混合药液,进针后力求使针感向上传导至曲张的静脉丛处;若为小隐静脉曲张,则取足三里,使针感向下传导至曲张的静脉丛处;若大、小隐静脉均有曲张,同时取三阴交和足三里注射,每穴注射2ml∕次。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中药外敷疗法【主穴】大黄60g,附子60g,细辛30g o加水500ml,武火煎至300mlo将两条干净毛巾浸入药液中,取出后迅速热敷于双侧患肢上。
毛巾凉后再浸入药液中加热,缠绕在患肢上,反复3〜5次。
此法每晚睡前应用,治疗后将双脚垫高入睡。
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治疗时应注意毛巾热度,防止皮肤烫伤。
3.推拿疗法【操作】按摩先从背部夹脊穴的肝俞、脾俞、肾俞穴开始调整,再调整足三阴经。
先以拇指指腹点按俞穴5~7次,再从人体的下肢远程向近端开始按摩。
在没有溃疡的情况下,用攘、揉、推、点按法,从轻到重再到轻,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反复数遍,最后到溃疡面。
若溃疡的周围肌肉僵硬坏死,用拇指指腹进行慢慢环形按摩,从外到内,使坏死的组织脱落,使神经、肌肉毛细血管恢复功能,新的肉芽组织生长。
4.浴足疗法【药物】黄英(或五爪龙)60g,桃仁12g,红花、升麻、川茸、枳壳、柴胡各10g,川牛膝、赤芍各15g,桑寄生30g o上方加生葱根茎6个,生姜6片,煎后加米酒、米醋各50mlo【用法】趁温热洗患处并泡浴患足,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长期站立或 久坐、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发病机制
下肢静脉压力增高是导致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长期站立或久坐会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瓣膜功能 受损,血液在静脉内淤积,最终形成静脉曲张。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地域差异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如发现 伤口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 医。
适度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长时间卧床 休息。适度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康复。
术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 响伤口愈合。
05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 张的并发症与预后
常见并发症
血栓形成
由于血液在曲张的静脉内滞留, 容易形成血栓,可能导致疼痛和
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如地奥司明、迈 之灵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 症状。
硬化剂注射
将硬化剂注射到曲张的静脉内,使 血管壁粘连闭合,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切除曲张的静脉,并结扎大隐 静脉主干及其分支。
曲张静脉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曲张的静脉,并 切除病变的静脉段。
激光治疗
使用激光能量闭合曲张的静脉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
射频消融
通过射频能量使曲张静脉内壁 收缩闭合,达到治疗目的。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避免长时间久站或久坐
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容易造成下肢 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增加静脉压,进 而引发静脉曲张。建议适时走动,活 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下肢承受的压力,进而增 加静脉曲张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 ,有助于减少下肢承受的压力。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PPT
穿宽松舒适的衣 物,避免紧身衣 物压迫下肢静脉
避免长时间热水浴 或热水泡脚,以免 加重静脉曲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 高糖、高脂肪饮食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休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 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 张的并发症及处理
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皮肤溃疡:静脉曲张可能导致皮肤溃疡,引起皮肤感染、溃烂等症状 静脉炎:静脉曲张可能导致静脉炎,引起静脉肿胀、疼痛等症状 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曲张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引起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 静脉曲张破裂:静脉曲张可能导致静脉破裂,引起出血、感染等症状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 张的康复与随访
运动疗法: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曲张症状 压力疗法:使用压力袜、压力绷带等,减轻静脉曲张症状
饮食疗法:多吃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柑橘、西红柿、坚果等,促进血液循环
心理疗法: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康复
定期检查: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 估治疗效果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立,适当休息
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穿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 张的预防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活动 下肢
保持正常体重,减轻下肢负担
穿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避免高温环境,减少静脉扩张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适当活 动下肢
保持正常体重, 避免肥胖
药物调整: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 物剂量和种类
康复指导:提供康复建议,帮助患 者恢复健康
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预防复发
下肢浅静脉曲张诊疗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出血 由曲张静脉破裂引起,因静脉压力较高, 静脉壁又无弹性,出血很难自行停止,必须紧急处 理:抬高患肢,加压止血,如有明显破裂的静脉清 晰可见,可予缝扎止血。以后再做正规的手术治疗。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弹力袜压迫疗法
适用于范围小、程度轻又无病症者;妊娠期妇女;全 身情况很有差,重要生命器官有器质性病变,估计 手术耐受力很差者。小腿医用弹力袜具有良好的弹 性,可使主要位于小腿的曲张静脉,特别是足靴区 内踝和外踝的浅静脉,都能受到有效的压迫。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并发症及其处理
并发症及其处理
➢ 慢性溃疡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小腿下端前内侧和足踝部,溃疡肉 芽苍白水肿,外表稀薄分泌物,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有皮炎和湿疹样变化, 有时呈急性炎症发作。
➢ 治疗宜控制感染和改善静脉高压。应用等渗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应用高压氧, 抬高患肢,缠扎小腿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急性炎症加用抗生素,可使溃疡缩小或愈合。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血栓性静脉炎,曲张静脉内的血流缓慢,易发生血栓 性静脉炎。表现局部疼痛,静脉外表皮肤潮红、肿 胀,静脉呈索条状,压痛,范围较大者可发烧。治 疗应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或理疗,穿弹力袜,全身 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假设发现血栓扩展,有向 深静脉蔓延趋向者,应施行高位结扎术。待炎症消 退后,经适当准备,再行手术,切除受累静脉,而 且能解决浅静脉曲张的根本问题。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诊断〔DSA造影 〕
下肢浅静脉曲张诊疗-V1
下肢浅静脉曲张诊疗-V1
下肢浅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失调,导
致静脉曲张、扩张和迂曲的病理状态。
严重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有
时候需要手术,但在初期和中期病情均可采用保守疗法来控制和减轻
症状。
下面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疗方法:
1. 浅静脉超声检查:
浅静脉超声检查可判断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是否异常,准确诊断病变
类型、程度和部位,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病情评估、病变类型、程度和部位、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和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比如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内镜下操作等。
3. 压缩治疗:
浅静脉曲张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压缩治疗,包括弹力袜、压缩绷带等。
通过压迫腿部静脉,促进深层静脉回流和提高浅层静脉压力,降
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程度,并减轻疼痛、水肿等症状。
4.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促进静脉内皮细胞收缩,增加静脉内径,从而改善
静脉回流和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托烷司琼、
雷贝拉唑钠等。
5.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一种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
式有静脉瓣膜成形术、扩张瘤切除术等,通过手术修复或切除受损瓣膜,恢复静脉血流正常,达到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目的。
总之,对于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要及时诊断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来减轻和控制症状,并可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进行治疗。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是否从事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或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史。
2.静脉曲张家族史。
3.静脉曲张出现时间,有无患肢沉重、酸胀及麻木感。
4.患肢破溃出血及慢性溃疡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专科检查:(1)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分布范围,有无红肿压痛、静脉内硬结。
(2)小腿皮肤色素沉着、脱屑、萎缩或溃疡。
(3)是否伴发痔、疝或精索静脉曲张。
3.特殊检查:(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
(2)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肝功能、血生化、尿常规。
2.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3.特殊检查:(1)下肢静脉造影。
(2)必要时结合多普勒超声波、体积描记仪检查及静脉测压。
【诊断】1.根据病史及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
2.多普勒超声波、体积描记、静脉测压及下肢静脉造影可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
【鉴别诊断】1.原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3.动静脉瘘。
4.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其适应证为:(1)病变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
(2)妊娠妇女。
(3)估计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其适应证为:(1)单纯性病变。
(2)处理术后剥脱不尽的曲张静脉。
3.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凡有症状者,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手术治疗;(2)手术方法:1)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2)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3)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疗效标准】1.治愈:患肢沉重、酸胀感及曲张静脉消失。
2.好转:症状减轻,体征好转。
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疗
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疗血管外科常见静脉疾病包括:单纯下肢静脉曲张、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等疾病引发下肢静脉高压,致下肢沉重/水肿、皮肤营养改变乃至静脉溃疡一:定义:下肢浅静脉曲张:指下肢浅静脉处于迂曲延长扩张的状态,以小腿浅静脉曲张多见,多发于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因包括: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继发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回流受阻等。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与下肢浅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关闭不全有关,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致下肢静脉压增高管腔扩张形成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静脉血液倒流,远端静脉淤滞致静脉壁扩张,出现不规则膨出扭曲,早期表现为肢体酸胀不适、浅静脉迂曲成团,随着进展出现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脱屑、脂质硬化,其至溃疡、出血,及血栓性浅静脉炎。
应与继发性因素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髂静脉压迫、腹腔肿瘤压迫等发生梗阻而致静脉曲张相区别。
三: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断:1:病史采集采集症状体征:早期症状较轻为患肢酸胀沉重、乏力不适、胀痛等;后期包括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踝部轻度肿胀、足靴区皮肤因静脉淤积致营养性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等改变及溃疡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致沿静脉走行的疼痛,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
既往病史:是否有继发性下肢金静脉曲张病史。
个人职业史:是否为工人、农民、教师、交通警察等需要长期站立的工作高危人群。
2:体格检查下肢静脉曲张团块、肢体肿胀、色素沉着、瘀积性皮炎和溃疡。
下肢浅静脉的蚯蚓状迂曲、扩张,及并发症相关的足靴区皮肤改变,包括色素沉着、脱屑、皮炎、脱毛,甚至溃疡形成等。
下肢内侧及胫前、足背区域的浅静脉曲张提示病变发生于大隐静脉系统,而小隐静脉系统病变常表现为小腿后方的浅静脉曲张。
3:辅助检查:①影像学检查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下肢静脉曲张、反流部位、有无血栓非常重要。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病因】(一)发病原因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结构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均可使瓣膜承受过度的静脉压力,在瓣膜结构不良的情况下,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产生血液反流。
由于浅静脉管壁肌层薄且周围缺少结缔组织,血液反流可引起静脉增长增粗,出现静脉曲张。
由于下肢静脉压的增高,在足靴区可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色素沉着和脂质硬化。
由于大量纤维蛋白原的堆积,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间的交换,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营养性改变。
(二)发病机制静脉曲张的主要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在小腿肌肉的收缩期,由于保护血液单向流动的静脉瓣膜遭到破坏,深静脉血液逆流入浅静脉系统、在肌肉收缩期形成的深静脉压力高达20~26.7kPa,由于浅静脉周围缺乏肌肉筋膜的支持,而仅为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包绕,再加上静脉壁本身薄弱,因此导致静脉的增长、变粗,出现静脉曲张。
Barnandl和Browse的研究表明,在下肢静脉曲张的色素沉着区和脂质硬化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
并且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孔径的增大,导致渗透活性的粒子,尤其是纤维蛋白原的大量漏出,而此时静脉的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于是大量的纤维蛋白在毛细管周围堆积成鞘,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其周围正常组织间氧气与养分的交换,于是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了营养性变化。
【症状】1.多见于从事站立的体力劳动者。
久立后,患肢沉重、酸胀、麻木、困倦。
2.站立位,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隆起、扩张、弯曲或蜷曲成团,卧位时消失。
小腿下部可有色素沉着、脱屑、湿疹及慢性溃疡。
3.下肢静脉功能检查①大隐静脉瓣膜及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
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
站立后,不放松止血带,若在30秒内,见止血带以下的静脉迅速充盈,表明止血带以下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放松止血带后,见静脉自上而下迅速充盈,即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是否从事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或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史。
2.静脉曲张家族史。
3.静脉曲张出现时间,有无患肢沉重、酸胀及麻木感。
4.患肢破溃出血及慢性溃疡史。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专科检查:
(1)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分布范围,有无红肿压痛、静脉内硬结。
(2)小腿皮肤色素沉着、脱屑、萎缩或溃疡。
(3)是否伴发痔、疝或精索静脉曲张。
3.特殊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
(2)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肝功能、血生化、尿常规。
2.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3.特殊检查:
(1)下肢静脉造影。
(2)必要时结合多普勒超声波、体积描记仪检查及静脉测压。
【诊断】
1.根据病史及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
2.多普勒超声波、体积描记、静脉测压及下肢静脉造影可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
【鉴别诊断】
1.原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3.动静脉瘘。
4.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其适应证为:
(1)病变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
(2)妊娠妇女。
(3)估计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其适应证为:
(1)单纯性病变。
(2)处理术后剥脱不尽的曲张静脉。
3.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凡有症状者,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1)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
2)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
3)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疗效标准】
1.治愈:患肢沉重、酸胀感及曲张静脉消失。
2.好转:症状减轻,体征好转。
3.未愈:未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好转标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