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人体健康模块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篇章。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图表和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3.掌握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4.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健康、学习科学的意识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2.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2.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四、教学策略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探究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
2. 情景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课文《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情景体验(15分钟)让学生参加一个情境模拟,如扮演血液和血管,在教室中模拟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3. 观察实验(20分钟)教师将一只小动物心脏和血管的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心脏和血管的认识和理解。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科学知识: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1、会利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1、体会到利用实验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心脏。
2、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自主学习:1、认识心脏。
(1)提问:阅读理解谜面,根据谜面你们获得了哪些关于心脏的信息?学生试着回答。
(2)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错,但不准确,正常人心脏的位置(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心脏的形状(桃子);心脏的大小(本人的拳头)。
(3)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心跳是什么?学生汇报。
(4)讲述: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
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5)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
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6)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
现在你们可以说说什么是心跳吗?学生汇报。
(7)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1)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学生尝试回答。
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看一看。
(2)演示实验,反复挤压和松开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挤压塑料瓶时水从瓶中流了出来,松开塑料瓶时水又回到塑料瓶中。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第3课,《心脏和血液循环》。
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导学案设计一、复述回顾:1、人的呼吸器官有哪些?2、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3、怎样保护呼吸器官?二、设问导读;1、你知道心脏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吗?2、心脏跳动是怎么回事?3、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4、怎样保护心脏?三、自学检测填空1、心脏是由()构成的,形状像一个(),大小和自己的()接近。
2、心跳就是由心脏的()与()。
3、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血管中。
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
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的流动。
4、()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5、血液相当于“(),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小肠吸收的()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6、()、()是保护心脏最主要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判断1、心脏不断地跳动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循环,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2、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与脉搏次数不一定相同。
()3、每个人的血液时刻都要在身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4、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
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
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二)能力方面尝试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发展自身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欲望。
二、教学重点1.观察和探究新鲜的动物心脏,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1.观察动物的心脏,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推理其功能,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两组带有血管的新鲜猪心。
一组为完整的,一组在实验前解剖好,露出四个腔,便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和心室壁。
2.器材:镊子、解剖盘、烧杯、清水、漏斗、一次性手套。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本节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种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关于血管部分的教学,可以采取对比方法,从血管结构、血流方向与血流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种血管的差异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的差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触摸自已体表的大动脉和大静脉,感觉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讲述心脏的结构与生理特点时,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有关问题,如血液在心脏中流动会不会倒流?心脏怎样保证血液不停地流动?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认识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心率、心输出量与心动周期等心脏生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需要讲清楚概念,同时可以结合实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构成心脏的心肌活动特点。
《心脏和血液循环作业设计方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3. 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3.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4. 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相关疾病。
三、教学重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干系;2. 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2. 多媒体教学;3. 小组讨论;4. 视频展示。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脏和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过程。
5. 练习与复习: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分析一种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3. 设计一张海报,介绍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八、评判方式:1. 作业完成情况;2. 教室参与度;3. 知识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健康认识,培养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和动力,增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年级上册科学《 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
案
2、教师讲解:血液不停地流动,可以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把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心脏,再由肺部呼出或者排泄出体外。
这就是血液循环的作用。
3、出示血液循环系统的图示,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4、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坚持体育锻炼,会对心血管健康有什么影响?
5、教师讲解: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血管的弹性,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因此,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2、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解释: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中不断循环流动。
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血液像运输兵一样,通过血液循环将肺吸入的氧气、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带到身体各部分,并将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出,并排出体外。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呢?
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呈现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同时加快的原因。
五、保护心脏的方法
1、谈话:心脏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呢?。
《心脏和血液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心脏和血液循环》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健康认识和科学素养。
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描述一下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作用。
2.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需要心脏和血液循环?你认为心脏和血液循环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重要作用?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心脏?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 什么是血液循环?它包括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三、详细进修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分为摆布两房和摆布两室,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心脏是如何通过心脏瓣膜来控制血液流动的?-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如何实现的?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步骤?2. 血液循环的过程- 血液是如何流经心脏和全身的?- 血液循环的过程中,氧气和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的?- 血液中的废物是如何被清除的?3. 血管系统-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各自的结构和功能有何不同?- 血管壁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是如何保证血液的流动和循环的?四、拓展练习1. 请同砚们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一下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2. 请同砚们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运动强度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五、教室检测1. 请同砚们用一句话总结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心脏和血液循环是我们身体的“生命之源”?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其他知识点,并做好笔记。
2. 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心脏和血液循环,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珍爱好自己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心脏和血液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关注和珍爱自己的心脏健康。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进修和生活中注重锻炼和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人为什么有心跳呢?心脏的跳动跟血液循环又有什么关系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探究心脏的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身的生理现象,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的学习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1、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
2、认识心脏的功能。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4、对学生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和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知识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及其作用。
3、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常识解答,导入新课1、感受心脏的跳动教师:同学们,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并将感受到的现象在交流中分享。
)2、教师引入本节内容,并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一)认识心脏1、教师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们思考过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试着回答) 下面,我们利用心脏模型一起来认识心脏。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心脏和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绘心脏的结构,并能够描述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意识,鼓励学生爱护心脏和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2.难点:理解心脏内部分区的功能和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
2.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人体的胸腔解剖图,引发学生对心脏的认知。
鼓励学生举手说出自己对心脏的认识和所听闻的心脏事实。
2.探究心脏结构(30分钟)a.让学生观察心脏模型,并分析心脏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心脏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区域。
b.鼓励学生用画笔和纸,描绘自己对心脏结构的理解,并在图下方做简要标注。
3.合作探究血液循环(3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血液循环的探究。
其中一个小组成员扮演血液,其余小组成员扮演人体器官,模拟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b.学生们探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描述血液从心脏流出、到达各个器官供应养分和氧气的过程,并了解血液输送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c.指导学生将血液循环的过程描绘在图纸上,并标注心脏和各个器官。
4.心脏的工作过程(30分钟)a.通过陈述和展示动画,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工作过程,包括心脏的舒张收缩和心脏瓣膜的开闭,使学生明白心脏的工作原理。
b.引导学生思考:心脏是如何保证血液在一段时间内流动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血液循环的过程,并分析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关系。
五、巩固和拓展(20分钟)a.学生利用自己描绘的图纸,与同桌进行对比和分享。
心脏和血液循环 五年级科学教案
(4)通过模拟软件感知心脏和血液循环 。
2.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1)学会多种方法测量心跳 。
(2)学会运用人工智能方式进行居家健康检测。
(3)认识到献血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
驱动性问题
1.本质问题
通过模拟软件感知心脏和血液循环,运用人工智能方式进行健康检测。
2.驱动性问题
在常识性了解的教学案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教师的语言组织还需要优化改善。
所学资源
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模板
二、测量心跳
介绍心率的概念,让学生先用传统方式测量一次,介绍人工智能传感器进行指尖心率测量
对比新老两种方法特点,让学生意识到根据不同场景、实际需求选择更合适的测量方法。
三、了解血液循环及其意义
因为心血管埋藏在人体深处,看不见,很难摸到,所以通过APP软件人体探秘初步了解血液循环,说一说其特点
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如何有效进行居家监测
成果与评价
个人成果:公开课
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团队成果:省芮清网络名师工作室公开课
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成果公开方式:
网络发布(√)成果展()张贴()
高阶认知:
主要高阶认知策略
问题解决(√)决策(√)创见()
系统分析()实验(√)调研()
实践与评价:
涉及的学习实践:
探究性实践(√)
社会性实践()
教材和相关资料:
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
五年级的孩子对人工智能有了解感兴趣,学会利用传感器做好居家健康监测。
《心脏和血液循环》优秀教案 (2)
分配预设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
1、谈话:今天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看谁找得快”,要求大家在老师说完比赛内容后,迅速去找,然后坐端正。(比赛内容是: 在身体上找出一处有血管的地方)
2、教师讲解并提问: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3、提问:那么是什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板书:心脏)
3、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学生猜想。小组讨论: 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板书设计:
3、心脏和血液循环
1、(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2、(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5、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比赛,在身体上找出一处有血管的地方。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描述心脏的样子。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血液循环
三、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
6、提问:心脏大致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找找看。
7、提问:你根据什么找到心脏的位置的?
5、讲解心脏是如何运输血液的。
1、提问:那么血液为什么要循环呢?
2、解释血液循环的作用。
学生找到心脏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探究。
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教学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认识心脏和心跳1、谈话: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它的形状和大小。
2、教师提问,它大致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来找一找。
学生找一找心脏在人体的位置。
3、教师小结:心脏位于人胸部偏左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人自己的拳头接近,请大家自己把自己的拳头握起来,你的心脏大概就有你的拳头这么大。
4、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握住皮球,有节奏的反复挤压与松开,或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连续做20 次模拟心脏跳动的动作。
5、教师小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到一次心跳。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1、我们的心脏时时刻刻都在不停的跳动。
那么心脏不断的跳动,究竟是在干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可以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2、教师谈话:心脏不停的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指导学生利用挤压塑料瓶的实验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3、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身体的哪个地方能摸到动脉的跳动,然后再测量一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发现心跳次数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4、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和我们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呢?5、出示人体血管的分布图,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回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上下不停的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提问: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2、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讲述:可以说,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心脏和血液循环》优秀教案
43 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知道心脏的大致位置,会测量心跳。
能在自身找到脉搏,会测量脉搏。
二教学课题
本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心脏,了解血液循环,感受到血液循环器官与组织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懂得怎样保护心脏。
1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心脏的运动使人感到心跳,学生不怎么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视频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情况,有助于学习与认识的深入。
五、教为什么会感觉到心跳呢?
播放视频,组织讨论,讲述:在心肌的作用下,心脏收缩与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一次心跳。【视频】鱼的心脏跳动人体血管分布第51张
【百科】动脉静脉4【视频】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
三、拓展与综合。
1记得在测量呼吸与心跳时,运动后二者的数据都变快了,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运动后,身体器官对氧气的需求增大了,急需把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因此心脏只有加快跳动,才能使血液及快?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相对薄弱,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花费的时间较多,因此对于心脏保护的相关内容不宜展开,只需借鉴呼吸系统保护的方法点拨即可。
教学重点:学习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教学难点:认识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以料,找了一些教案、教学实录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基与交流,从而正确地认识心脏的情况,血液的循环路线,心脏的保护等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脏的工作(血液循环简单了解)》教学设计
《心脏的工作(血液循环简单了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了解心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知道它在不停地工作。
初步理解心脏通过跳动推动血液在身体里循环的概念,认识血液循环的简单路径。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心脏的工作和血液循环对身体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画演示、模型展示、故事讲解、互动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神奇,提高对身体内部运作的认知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身体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增强幼儿爱护心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让幼儿明白心脏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身体里流动。
2.使幼儿理解血液循环的大致路径,如血液从心脏出发,流经全身再回到心脏。
(二)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在简单易懂的基础上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不涉及过于复杂的生理知识。
2.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心脏对血液循环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运用心脏模型、血液循环动画、人体血液循环图等,向幼儿展示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将心脏的工作和血液循环的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幼儿理解。
游戏体验法:设计与心脏和血液循环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心脏和血液循环相关话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四、教学准备1.心脏模型、血液循环动画视频、人体血液循环图、简单的管道和液体模拟血液循环教具(可选)。
2.制作代表心脏、血管、血液的头饰或卡片若干。
3.制作“心脏小专家”奖励贴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有节奏的心跳声音频,问幼儿:“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对啦,这是我们的心脏跳动的声音。
我们的心脏每天都在不停地工作,那你们知道心脏是怎么工作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最新
5.提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6.学生手握皮球,反复挤压松开,体会手上的感觉。
7.小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
1.提问: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
2.谈话:心脏不停地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心脏和血液循环
第( 四)单元 第_3课
课题
3.心脏和血液循环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课时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心脏。
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心脏模型、人体半身模型、小皮球、塑料瓶、
3.知道学生利用挤压塑料瓶的实验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4.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在身体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5.测量:和同伴合作,同时测出脉搏和心跳两个值。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
6.讨论:为什么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7.出示人体血管的分布图,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地流动。
水槽、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秒表、记录表
板书
设计
3.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脏-构造、不停跳动
血液-循环流动
作业
设计
1.测量自己1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数,看看是否相同?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心脏和血液循环作业设计方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及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液循环的过程及作用三、教学重点:1. 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及作用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过程。
2. 实验教学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及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实验设计:分组设计实验,观察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理解。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和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要求: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最新钻研进展。
3.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和观点,与同砚分享心得体会。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设备。
2. 实验器械:包括心脏模型、血液循环实验仪器等设备。
3. 参考资料:包括相关教材、科普读物等。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二,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呢?三,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血液循环)1.心脏的跳动会停止吗?它不断跳动是在干什么?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把心脏模型的这一端放入红色的血液中后,模拟心脏跳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出去。
舒张的时候,血液又流进心脏里来了。
那么,如果心脏在不断地跳动,血液就会怎么样?那血液在人体中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1.实验让我们继续模拟实验。
你觉得要做成这个模拟实验,还缺什么?【板书】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乳胶管,把它当做血管,血管a和血管b。
还有一个用来连接血管和心脏的金属接口(这两样东西就在桌肚里,组长可以拿出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认真看步骤。
看懂了吗?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或者你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说一说。
1).先将这个金属端口连接上(图1)2).将血管a和金属端连接,血管b与蓝色端连接(图2)3).再拔出金属端,吸入部分血液,再重新安装上。
(图3)4).请注意,为了防止大家用力过猛导致蓝色端飞出去,我们可以稍稍用力,像这样,抵住它。
(图4)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了心脏的跳动,所以,待会儿大家模拟心脏跳动的时候,既要让它收缩,又要让学生实验水就会不断地流出心脏,又流回心脏。
血管组长拿出乳胶管和金属接口。
它舒张,慢慢地用力。
否则蓝色端容易飞出去的。
我们可以捏住这里,抵住。
一边做一边仔细观察,血液在a、b管之间是怎样流动的。
PPT 请你画下来。
PPT 教师指导2.交流快好时,叫一组画得比较好的一组上黑板画箭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
心跳时,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呢?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交流那一次又一次的心跳来临的时候呢?就这样,血液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这样一个封闭的管道中,沿着同一个,固定的方向,不断地循环流动着。
【板书】心脏血液循环总是通过血管a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出去,总是通过血管b负责把血液运送回心脏,那么,血管a我们就叫它:动脉血管,:血管b叫静脉血管。
初一心脏及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二)能力方面尝试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开展自身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认同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和不断开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欲望。
二、教学重点观察和探究新鲜的动物心脏,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的心脏,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推理其功能,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实验材料:两组带有血管的新鲜猪心。
一组为完整的,一组在实验前解剖好,露出四个腔,便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和心室壁。
器材:镊子、解剖盘、烧杯、清水、漏斗、一次性手套。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本节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种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关于血管局部的教学,可以采取比照方法,从血管结构、血流方向与血流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种血管的差异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的差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触摸自已体表的大动脉和大静脉,感觉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讲述心脏的结构与生理特点时,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有关问题,如血液在心脏中流动会不会倒流?心脏怎样保证血液不停地流动?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认识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心率、心输出量与心动周期等心脏生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需要讲清楚概念,同时可以结合实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构成心脏的心肌活动特点。
心脏一生不停地跳动,但在每个心动周期中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不仅不会使心肌疲劳,而且还能保证血液返回心脏。
关于血液循环局部要介绍血液流动的途径、作用,在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的关系时,可采用边讲解边图解的方式,要指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止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集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和血液循环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
(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
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
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
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 6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
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7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
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 6 )提问:把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与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差不多……)
3 、血液循环的意义。
( 1 )提问: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干什么吗?(小组讨论、汇报)( 2 )小结: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
( 3 )提问:在《肺和呼吸》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
(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和能量,所以需要肺部尽快尽多的吸进氧气,心脏更有力的搏动,使血液循环流动加快,以便更多更快的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 4 )提问:由此可见,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情绪……)
三拓展延伸:
制订家庭健身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