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结构作用分析题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 题组训练(含解析)
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背水的日子(节选)桃花怀念背水的日子。
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沿上常年绿树葱郁。
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
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犹如天际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安静。
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背水,要早晨去。
那时,井边好吵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
只有舀水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
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1.文章第一段格外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猛烈的阅读爱好。
解析对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它和标题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点题作用?它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是总领全文,是引出下文,还是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它对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有何作用?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依据这些逐项对比,不难概括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玉盅林清玄在全部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亮,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凉爽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的确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一:分析散文的结构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一:分析散文的结构【典例分析】【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兰瓜毕淑敏①听说我要西行,所有朋友第一个反应都是:“你可以吃到白兰瓜了!”②北京的街头也常见到白兰瓜,并不白,像个磕碰过的篮球,也不甜,带有青草的气息。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白兰瓜的仰慕希冀之情。
③兰州果真是白兰瓜的大本营,十步之内,必有瓜阵。
刀锋倾斜着刺入,浓郁的香气沿着刀柄湍湍流出,光闻着,就知道同北京街头的不同。
每人抢一块,吞进嘴里,像喝粥似的往下咽。
④向导笑眯眯地看着大家的贪婪,很为家乡的特产自豪。
有人言传了:“闹了半天,白兰瓜也不过如此嘛!真是空有其名!”向导的脸色难看了,忙解释:“今年雨水多……”平心而论,白兰瓜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闻着还可以,尝尝却不甜。
⑤一路西行,哪里都要款待白兰瓜。
刚开始还心想兰州的瓜不甜,别处的可能甜,然而总是失望,哪儿的白兰瓜都不甜。
后来就连尝的兴趣也没有了,除非渴极了,拿它顶水喝。
辜负了我的信任与渴望的白兰瓜啊!⑥“到嘉峪关就有好瓜吃了,那儿正在举办瓜节。
”向导为大家打气。
⑦只知道嘉峪关是长城的一端,不知道它还是瓜的盛市。
西北各省市的瓜,像陨石雨似的降落在小城,满载的瓜车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
前面一个急转弯,几个硕大的甜瓜被车甩了下来,摔碎的瓜的香气像烟雾塞满街道。
⑧瓜节隆重开幕了。
白兰瓜形状的氢气球飘浮在碧蓝的天空,远处是银箔似的祁连雪峰。
孩子们头上戴着白兰瓜形的帽子,街上的社火队打扮成瓜的模样……真是一个瓜的世界。
向导拈起一块尝尝,说:“怎么瓜节上的瓜也不甜?不要紧,到了安西,就能吃到好瓜了。
”⑨过安西时,正是午后沙漠上最热最寂寞的时光。
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天空中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
太阳在空中发出幽蓝色的光,却丝毫不减其炙烤大地的威力。
铁壳面包车成了真正的面包炉。
我们关上车窗,是令人窒息的闷热,打开车窗,火焰般的漠风旋涡般地卷来。
高考散文阅读之语段作用分析题(学案及答案)
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学习目标】1.掌握特殊句段在散文阅读中的作用。
2.了解句段作用分析题的答题方法,及规范答题注意事项。
一、题型分析: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
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例题回放1.高考真题(1)(2020年山东卷)《建水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2)(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答案】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情趣,丰富了主题。
2.模拟题中同类型题举例:(1)(五岳联盟一模)《黄昏时分》结尾写安拉的《黄昏》和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写安拉的《黄昏》是为了交代自己想到几个难忘的黄昏的原因,并通过对比,突出自己拥有的黄昏的美好。
②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以营造黄昏美好的诗意氛围,突出黄昏的美好和值得期待,强化情感。
(2)(山东潍坊2021-2022高考模拟题)《向往黄河》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与常大爷的偶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答案】示例一:①照应上文作者参加的红色活动的主题,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②赋予了黄河红色文化精神,丰富了黄河的精神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答题方法总结:1. 总结句段作用分析题常见提问方式:2.分析角度:3.解题步骤:4.答案组织注意要点:四、针对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类 2大题型答题模板 讲解与典例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类 2大题型答题模板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试说明》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中间2.材料组织材料组织的方式: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时间、空间等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常见设问方式4、行文思路分析解题方略(1)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6)——组织答案,运用模式。
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例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题 散文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专项练习一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题散文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专项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28分)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
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
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
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声。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
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
1.4.1.1《作用分析题》课件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 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 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 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 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 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 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 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
答案 ①点明题目由来(或借李白《丁都护歌》的诗句 引出本文“吴牛喘月”的话题);②交代行文思路,由 写牛到写人;③突出牛与人同样的艰辛。
7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一轮反思 从上面这道易错题看,考生对与“分析作品结 构”对应的“句段作用分析”这种题型在答题方向 (内容和结构)上掌握较好,但仍存有下列问题: 1.因审题不准导致答题方向不明。如上题题干 提示语“从全文内容看”误以为是从“内容”方向答 题,结果把“结构”方向丢掉了。 2.答题不准确;准确了,又不具体,导致无谓 丢分。如答出了“交代行文思路”,却未具体答出 “从牛到人”的思路。
三个(连续)问 容、思路、表达特点三个 提示暗示 句(暗示“表 答题方向。其中②③两点 达”特点) 是考查新方向,平时训练 未涉及,需灵活应答。
16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二、(2007·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 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 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 黄色了。
高考散文阅读理解(一)练习及答案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一、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夏日里那一片荫凉王政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
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
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
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按的火辣和酷热。
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芒,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
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棵树多好。
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淸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上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
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
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淸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岀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淸理掉。
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岀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
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
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淸理了。
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复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
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疑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
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履在地而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
高考文学类精讲突破系列 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原创精品1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2)、思维模式: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 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 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 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 等。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知识储备】
第三人称: 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 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 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四)、标题作用题: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 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 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 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 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 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 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 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 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 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 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国人国语之大语文 原创精品
(3)、答题模式:
(1)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 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 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022届高考散文构思特色建模与训练
2022届高考散文构思特色建模与训练考点:1.叶文玲《汴京的星河》2.叶小龙《借问春风来早晚》3. 阿来《火车穿越的身与心》4.冯祉艾《漠河的冰雪》5.贾平凹《纺车声声》构思特色就是谋篇布局特色,包括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组织上的特色。
“线索作用分析”“行文思路分析”是构思特色分析中的两个思考角度。
一、“构思特色分析题”定式建模(一)循环答题法1.全文线索角度——单线(人、物、情、理、时、空),双线结构(点明双线的具体内容,点出双线的好处)。
2.行文思路角度——结构(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3.构思技巧角度——情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层层深入),手法(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以小见大),内容层次(由物及人、由古到今、由表及里)4.选材特点(组材方式)角度——①引用(大量引用诗文、谜语、歌谣、典故、神话传说……);②以小见大(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③形散神聚;④由面及点;⑤有详有略。
5.叙述上的特色角度——叙事方式(倒叙,插叙)。
(二)答题模式1.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谋篇布局,语言风格,文艺理论)+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内容,物象内容)+分析句(人事物特点与作用,思想情感,艺术效果)2.两个对接(1)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内容,物象内容)——分析句(人事物特点与作用,思想情感)(2)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谋篇布局,语言风格,文艺理论)——分析句(艺术效果)(三)记忆定式模板——“构思特色分析题”1.循环答题法(1)全文线索角度——(2)行文思路角度——(3)构思技巧角度——(4)选材特点角度——(5)叙述上的特色角度——2.答题模式手法句+材料句+分析句(四)定式示例:蒋应红《金塔的胡杨》金塔的胡杨蒋应红在沙漠戈壁,芨芨草、红柳、胡杨之类的草木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物。
只要是稍微有点水的地方,你都会发现它们三步一株、五步一簇、低低矮矮、密密匝匝的身影,没有修长的身姿,也没有耀眼的花叶,在春秋易序、寒暑交替中永远恪守着一岁一枯荣的自然法则。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散文阅读 考点针对练(一)散文结构题 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考点针对练(一) 散文结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背水的日子桃花怀念背水的日子。
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沿上常年绿树葱茏。
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
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
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背水,要清晨去。
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
只有舀水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
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1.文章第一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解析对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它和标题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点题作用?它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是总领全文,是引出下文,还是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它对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有何作用?有没有运用修辞?其作用是什么?根据这些逐项对照,不难概括出答案。
(2009·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类型一 散文阅读 第2课时 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1.(2019·衡阳第 25 题 D 项)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 湖 南 设 的热切追求。 问 2.(2018·衡阳第 24 题 C 项)“弟弟”的“长风衣”是贯穿 全文的一个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 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2课时 理清思路,分 析文章结构
考点3 句段作用
1.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 简要说明理由。(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 2.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 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教材探源 (八上《藤野先生》“思考探究”) 3.①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 写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②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八上《白 杨礼赞》“思考探究”)
3.提取标志性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在文中 都会出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判断 出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 方法指导 第三步:明确此部分的主要内容与全文的联系。 第四步:明确所使用的记叙顺序的作用。详见本专题“文体 知识梳理”。
考点 5 文章线索 1.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 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七下《老王》“思考探究”) 教材探源 2.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 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九上《智取生辰纲》“思考探究”)
第一步: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 方法指导 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切忌只阅读题干要求句子(段落)
的内容或只看位置就急于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48:作用分析题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 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 又有着出奇的静。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我挨过去 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 个个结实的莲蓬。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 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 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 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为了喜欢那份凉 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 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 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抵达画廊 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 来一块雪白的手帕。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 事,我心想。
⑦吴牛喘月,连月光都像那钢针一般,炙热无 比,浑身发颤。 ⑧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的今天的新农村,原以 为那些老牛们也同农民一样翻身解放,过上所有动物 都应该拥有的、悠哉游哉、自得其乐的日子。可是, 最近我回家过春节,几乎所有的村庄都看不见牛栏 了。田野里没有了草垛,道路上没有了永远散发着青 草馨香的牛粪。牛从我们的视野里日渐消失了! ⑨乡亲们告诉我,现在哪家还有牛啊。
二、(2009·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 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 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 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 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 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散文答题模板最实用
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钟 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21.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
答。 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
审题 筛选
清单3: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2.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
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3.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4.语言辞格:
⑴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 形象
⑵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⑶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的反衬对比手法。
一、主观题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 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 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 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 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二、主观题解题过程
审题 筛选
审清题目要求,靠船下篙; 根据语境,定位筛选,
具体 步骤
分析/ 摘要
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息 剥离整理,重组优化。区分 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 引,或添加补全。
注到描述对象之中去的某种思想感情。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茅竹。 从远处看,一片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 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形袁”鹰《的青刻山画翠:竹生》动)地勾勒出苍山竹海的蓊郁气势。 “神”的寄寓:井冈山人民战斗风貌的剪影。 效果: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
散文阅读题型分析详解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旳散文。此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 物旳同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旳特 征,按照空间旳变换顺序,利用移步换景旳措施,把观察旳变 化作为全文旳脉络。生动旳景物描绘,不但能够交代背景,渲 染气氛,而且能够烘托人物旳思想感情,更加好旳体现主题。 例如:刘白羽旳《长江三峡》。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 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 是作品中旳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旳论述与倾谈。 这种人称旳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旳距离,便 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旳感情抒发;③ 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旳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 和赞颂、悼念旳文章旳使用。
二、散文选料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对乡土文化、农业文明旳思索。如2023年高考全国卷《乡土情结》。 2、对历史人物旳抒写。如2023年高考山东卷《文赤壁》。 3、对老式或历史文化旳思索和感悟。如2023年高考浙江卷《泰山之恩》。 4、对人类生存状态(或人与社会)旳思索和感悟。如2023年高考全国卷一《快乐 旳死亡》。 5、对人与自然关系旳思索和感悟。如《天地有大美》。 6、对人与人关系旳思索。 2023年高考浙江卷《越来越接近精神旳天空》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旳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旳距离。
3、散文标题作用【知识贮备】
①线索作用。 ②突出论述旳对象(人、物) ③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④象征意味、寓意。 ⑤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 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爱好)。
例1:(23年高考北京卷)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 旳作用。(4分)
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旳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旳乡 愁,升华了作者旳爱国情感。
对点精练一 分析散文结构
对点精练一分析散文结构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借问春风来早晚叶小龙今年六月离开苏州迁回了南方,因一个缘故,我又在这雾霾与冷雨纷飞的季节回到苏州短暂滞留数天。
对于这个深爱过的城池,虽然五年来的冬天于我无异于酷刑,可此刻,我只想忘却这雾和冷,忘却冷风无情地往我怀里钻,带着小别离后、游子归家般雀跃的心情重新投到这城池里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的怀抱里。
我穿着街,走着巷,开始“享受”着冬雨打在脸上、头发上,还有我厚厚的驼绒大袄上。
我只顾贪婪地望着马路两边歪斜着脖子、斑驳的树干、只剩下不多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只顾闻那满树黄叶与晶莹剔透花瓣的腊梅的清香。
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扑脸扑面的甜香,不是十月里金桂浓烈到让人几要眩晕的浓香,更不是桃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
这香啊,仿佛让冰雨彻底洗干净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骄矜之气似的,就这么幽幽地、忽有忽无、时断时续地钻入你的鼻孔。
你仿佛一口气就可将这香气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待你换一口气,它又悄然而至。
走着走着,我忘却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点窃窃地盼着这雨就这么下着,让我踏入的每一处园林,经过的每一座小桥,驻足停望的每一片瓦当,因为这雨的滋润,生长出厚厚的、软如绿色毯子的青苔。
这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苔痕,是梦里怎么也抹不掉的姑苏颜色。
我的姑苏梦里,那绵密的绿啊,那雕着花草鱼虫,好似还沁着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般照入我这游子般敏感而易动的心房,直击我无眠的愁思深处。
在这桥是断桥、水是断流、雨是媚眼秋波的季节里,我躲在一处小小的园林里,因为小,只称得“半园”的所在里。
这半壁园林,仿佛蓦然间被人无端截去半襟衣袖似的,却依然有高耸的围墙,只是什么都只有一半:半个船厅、半个水榭、半边曲廊、半亭,连园东北部的重檐楼阁也是二层半。
我慢慢地走在曲曲折折的游廊上,临水的紫藤花潜匿着,我知道只要春风又绿江南岸,那紫藤花就开成了“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1分析作品结构限时训练
分析作品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姥姥的泪赵振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
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
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
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
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
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
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
”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
“你到那边玩去吧。
”姥姥随手指了一下。
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
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
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4 散文阅读 1句子作用分析题题点训练
第四章散文阅读题点训练一句子作用分析题[目标解说]在高考散文阅读题型中,句段作用分析题几乎是必考题。
虽说句子、段落属于不同的语言单位,但在阅读和答题规范上是一致的。
从2013年全国高考散文考查来看,主要选择了句子这个语言单位来考查其作用。
句子作用分析题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题型。
在训练中,考生既要掌握其程式化要求,也要真正地从阅读角度对句子作用作个性化分析。
【真题回做】(2013·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樱桃黄裳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
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都集中在这里。
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
有时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
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
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
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
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
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
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
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
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
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姻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
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评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
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
第一节 散文阅读 专题三 题型一 结构作用分析题
题型一结构作用分析题——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体系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
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在题型一结构作用分析题——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体系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
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所以,首先要对文章的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划分,然后再对内容进行概括。
边练边悟(2012·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
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
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
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
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
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
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
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
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
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
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
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
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
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1.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2)“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思路。
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正苦(寻梦);第二次集中写老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实现梦想);第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近”,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再寻新梦)。
二、分析局部句段(开头、中间、结尾)的结构作用结构上,不同位置、类型的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往往不同。
(1)开头句段的作用①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②引起下文。
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
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③奠定基调。
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正反铺垫。
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人、别的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
这种方法叫作铺垫。
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2)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也有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3)结尾句段的作用①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结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结尾句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另外,注意:(1)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2)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耽在磁器口的光阴向狸狸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
我已望不见它,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头微微偏着,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
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瓷器产地——它因此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候我真是青春年少,一不耐烦就将书本一推,径直出学校后门搭车去磁器口。
磁器口的大门横立在马路中间,敞敞亮亮的,任由各式车辆在其中来来往往。
磁器口的正街从上往下,将世界剖为迥然不同的两个:半条街住着的磁器口人,靠在时间的背后,坐在低矮的檐下,嗑着瓜子,闲聊着天,不曾看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一眼,他们是磁器口的昨天;走下一段陡峭的石梯,整个繁华的热闹的磁器口闹市就近在眼前了。
茶馆是磁器口大街上旧时的影子,店堂很小,台下的人喝茶聊天,台上的艺人敲敲打打,唱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曲子。
在离开重庆之前,我和朋友从茶馆门前经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那些黑漆漆的板凳上坐上一小会儿,突然一阵接一阵砰砰的沙哑的胡琴声传来,那么近那么真切,我的心被揪紧了,那一刻我仿佛顿悟了我从未听懂的茶馆里的音乐,我知道离别即将来临。
……我终于离开磁器口了。
尽管如此,我仍然经常想起磁器口,想起那些兜兜转转的少年往事,想起不能回复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些耽在磁器口里的光阴。
我就这样从青春的路口路过,来来回回地路过,直到最后一次路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有删改)2.说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总领下文,引出描写对象——磁器口。
3.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照应前面的“离开重庆已有三年”,并与结尾相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
②领起后文对磁器口的介绍。
4.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总结上文,照应开头。
②强化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表达了无法回去的痛惜之情。
句段作用分析题的阅读与思考下面题目的答案是考生的现场答案,均有问题,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改为满分答案。
(2013·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何容何许人也老舍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
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
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
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
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
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