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再议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再议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再议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然导致实施国民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无一不将学生素质教育放在教育核心理念中。

本文仅就从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其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方面,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以期不断摸索、总结,提高今后在教学中的管理水平,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界提出的要求,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然同样要求贯彻素质教育,以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系列中培养具有真才实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重在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素质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大辞典》对素质的解释是“公民或某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全面性教育,它是针对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言的。

实践证明,以应试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的产物——高分低能,已不符合现代的人才观,不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于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素质教育便应运而生。

那么,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应如何界定呢?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虽然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然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至少应涵盖如下一些内容:第一、从教育对象上看,素质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它反对选择性、淘汰性,主张每个学生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第二,从教育的内容上看,素质教育应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它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每个学生德、智、体都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思想、文化、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从教育方法上看,素质教育应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征,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倡导创造思维的一种教育。

管理思维在高职学生管理应用性论文

管理思维在高职学生管理应用性论文

管理思维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性研究【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数量已占普通高校的一半以上,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仍处在探索和套用阶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建设一线具备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部分高职学生知行脱节、素质不高的现状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规范行为、拓展素质、培养能力和掌握技能的管理思路。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本文根据新时代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维,以基础管理、思想教育和辅助活动管理三条工作为主线,提出高职学生管理方式的新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管理思维;高职学生特点;学生管理;重要性一、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1)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文化知识基础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学生,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太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高职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方法。

(2)从学生心理上分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

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

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的分离。

(3)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比较强,而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现念、组织纪律性差。

本科学校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论文

本科学校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论文

本科学校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目前本科学校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找准高职教育办学的定位;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关键词】教学管理工作;高职教育;思考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科学校办高职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明文规定并支持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目的就是依托本科教育的办学结构和办学条件等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途径,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由于一些学校本、专教学管理工作是一套人马,或高职是从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分离,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做起来比较复杂。

那么在新形势下,本科学校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何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高职教育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本科学校从事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者应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找准高职教育办学的定位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文化既涵盖了大学文化但又有其职业应有的特殊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作为本科学校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者,办学定位和工作思路一定要明确和清晰,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教学管理内容的要求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都不能照搬本科教育办学的套路,高职教育不能留有本科教育的痕迹。

具体的就是在办学上要突出职业性、实用性、针对性,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放在首位,要走以服务为综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因此,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的组合、教学设施保障、专业结构的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校园文化的建立等都要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社会才能有竞争力,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

高职学生管理中问题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问题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问题研究【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学分制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众化等而带来的新的挑战与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问题【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22-011 学生管理的工作理念太过于落后且管理工作机制存在缺陷学生管理理念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但在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滞后,阻碍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中,注重“管”,而不是“导”,注重管理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没有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管理结果,不注重引导教育,用行政命令多于教育引导的现象仍然存在。

学生个体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在大学期间,也是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在管理中忽略学生个体的意识、忽视学生个人判断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其结果只能是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取上决于教学的质量,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把教学工作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生命线工作,使得高职院校重视教学工作而轻视学生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于学生工作,人们往往认为,只要保证学生能在校读书不出事即可,只有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就业率才会影响到学校办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学生工作的经费、人员编制、设施、时间都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在垂直管理与横向管理中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体制上大都是由学校的学生处(部)负责,各学院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具体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毕业生就业等各项工作。

对现代高职院校怎样进行学生管理论文

对现代高职院校怎样进行学生管理论文

对现代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学生管理的思考【摘要】对学生的管理,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也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

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

本文结合自己一个学年对学生管理工作点滴认知,谈谈对学生管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考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块内容:日常生活管理、学习管理以及心理教育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垫脚石,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开山斧,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是成为国家栋梁的指明灯。

一、管理学生使其踏踏实实做人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自治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这就要求老师本身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当学生毫无保留的信赖老师,作为精神支柱,那样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心和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成绩突出的还是落后的,无论的家里贫穷的还是富裕的。

希望在班集体里面,每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带领下,在爱的氛围中完善自我、追求自我,追求真知,体验快乐,实现成功。

在讲台上,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尊重自己,维持课堂纪律;在课件,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尤其是已经班级活动,老师积极的参加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好机会,与学生达成共鸣。

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是琐碎的,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方法。

一颗浮躁的心始终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开导教育才是解决的好途径。

每个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自己天赋的不同,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同,有些显得文雅乖巧,有些显得顽皮活泼。

往往那些调皮的学生会引起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处理这些事情中,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果采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一味盲目的指责和谩骂。

作为调节老师,首先需要肯定学生的孩子气和不懂事的心理,在了解事实情况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开导,指出双方的错误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错误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摘要】对于现代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管理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身心愉悦,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清楚而深刻地思考、热情地探索、勇敢而果断地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但高职院校改革改革在给学校管理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二、现代高职院校中发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

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开放式的特征与传统培养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要创新。

本文在分析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4-001一、研究背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校企合作的增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这种新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职院校,这也契合了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它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不仅运用学校教学资源培养人才,而且充分借助企业、行业的资源与环境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

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1.思想理念上还未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校园的限制,学生不仅要接触校园,更要通过企业接触社会,这对学生、家长等思想要求是一个考验。

从当前来看,由于引导不够,很多学生与家长都存在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误解,使其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

一方面,家长对学校选择的企业存在顾虑,认为学生还小,可能无法适应企业要求,同时担心因此而落下课业。

另一方面,学生面对与校园完全不同的企业环境,思想稳定性差。

一些学生要么将工学结合当成简单的打工,忽视了本身的学业,一些学生则难以适应严格的企业管理,难以真正从工学结合中学到技能知识。

2.“教育、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工学结合需求当前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中,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很好转变角色。

在学生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刚性措施过于呆板。

一方面,管理沿袭固有的班级专业管理,管理内容也以学生校园内学习活动为主,没有考虑到在企业中的生产线、班组或团队的管理需求,使学生要频繁地在校园与企业间进行转换,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管理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而高职院校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每一届的学生也都有着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笔者以多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经验和思考,探索出自己对学生管理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探索就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体制来说,是以块状结构(即院(系)为单位,内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党政工团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

教育管理体制客观上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系和班级,各系再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系副主任,下设辅导员、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国家政策、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职业人才需求剧增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生源构成的特点以及社会、学校与家庭大环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与道德行为上的特点。

同时,高职院校的形成也有其特殊性,有的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有的是由职业大学转型而成,有的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而成,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点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是处于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2.1本科院校传统模式。

该模式是以教师“授业”为重心,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院校另设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自律,教育工作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的引导。

2.2沿用中专模式。

由于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普遍低于本科生,且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因而沿用中专“保姆式“管理,实行全程控制封闭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自然的选择。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论文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个性集人体的气质、能力与思想为一体,是人体自然表现出来的综合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然而高职生受传统教育的压制,难以突显自己的个性。

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实施个性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目前,高职院校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高职生特性的使然,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严格的管理模式。

包括自习课、卫生管理与宿舍相关规则等。

这种模式虽然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导致许多习惯了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意识。

针对高职生而言,正处于活泼好动,敢于拼搏、勇于创造的时期。

因此,校方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其优秀的特点充分发掘出来。

高职学校应将素质教育理念纳入管理体制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将管理看作服务学生的体制,而非用来限制学生发展。

二、基于学分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改革条件下,高职院校纷纷从传统学年制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分制为主。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依照自身的能力选择所学课程与授课教师。

此举有利于释放学生的个性,学习方案与计划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尊重,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在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对具有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不仅可以打破专业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供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实现个性发展。

三、注重个体差别,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成败的能力,增加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挫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愿意与人交流。

如,针对性格暴躁的学生,教师应在管理中体现该类学不拖泥带水、坚强的性格;针对犹豫不决的学生,教师应发掘其内心细腻的方面,可教授一些符合他们特点的工作技能等,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高职院校提高教育管理实效性论文

高职院校提高教育管理实效性论文

高职院校提高教育管理实效性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承担着管理服务育人的职责。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性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实效性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一)教育管理理念落后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以往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以往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行向学生输灌知识,一味填鸭式的教育管理。

这种把学生当做是学习机器和就业机器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迅速培养学生一定的专业技能,却剥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性和个性,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也使得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一是高职院校中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这对教育管理理念、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比较复杂,牵涉各个方面,工作量大、责任重大、风险较高,年轻教师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置一些问题时可能不是很妥善。

二是高职院校对教育管理人员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管理投入力度不大,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不高,没有得到相应的职业对待,最终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心理失衡,频繁跳槽和换岗,另谋出路,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影响到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的过严、过死,要求学生不能犯错误,管理者能够掌控一切,“时间上不留空隙,内容上不留空项”,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很多任课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工作是辅导员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只需要传授课程知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就行。

此外,教育管理需要多部门协作,需要全员参与,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以主管部门为主,其它部门缺乏主动,部门协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不利于某些问题的顺利解决。

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初探【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养成教育的缺陷,针对问题,笔者提出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应采取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五项措施。

【关键词】高职生养成教育习惯一、养成教育内涵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

所以,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3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存在着比较多的养成教育弱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比较散漫等。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突出问题如下:1、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们的长期溺爱,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有的连洗衣服、整理内务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2、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但从现状看,高职学生进校时分数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不够。

高职学生管理和体会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和体会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的探索和体会【摘要】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和风格.也引领了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情感因素在教与学、师与生的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也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身心发展;高职;教育管理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来,这种教育形式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影响力日渐加深。

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入学年纪在18岁以下,处于青春生长发育阶段,相对大学本科生来说综合素质较差,文化水平较低,自控能力不够,可能存在着一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在国家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人生观、物质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这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要站在高职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身心需要,更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能因材施教。

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成为了管理人员所必须思考的方向。

1.高职学生入学时年纪小,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还未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存在着一定叛离的思想。

如果高职学生的管理者只是一味的说教,可能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以科学合理、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看待自己和了解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抵御不良的社会诱惑。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排到学校的教务工作中来,首先是对高职新生的心理集体辅导,帮助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平时可以在宿舍设立心理观察员,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学院设立心理站,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这样心理老师就能及时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治疗,根据研究表明,只要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异常状况及时发现并给与一定的引导,就能帮助大部门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若干方法论文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若干方法论文

浅谈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若干方法摘要: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学生规模扩大,学生素质下降,家长对职业教育不自信的历史残留,社会的影响,使得工作难度增大,这是现状。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国家开始逐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壮大步伐,成为一流院校。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及特点,结合本人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会,谈谈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校学生管理把握机遇管理方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国家重视高职院校这个大环境下,我们也可以在管理学生过程加以宣传,让学生感觉他们也是社会的栋梁,愿意与学校共同成长。

在我们高职院校里,将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这些特点给我们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能加以综合分析,分清主次,对症下药。

下面我们谈谈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措施:一、在开班会或者开学生大会的时候,经常跟学生讲讲国家的教育方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社会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了,那么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也要慢慢地认同职业教育,愿意和职业教育一起发展,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自己做起,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前段时间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二、完善学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学生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协调配合,一起合作。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浅谈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新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学生管理的基本方式,即企业精细化理论引入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分析。

接着就如何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双向管理理论的概念。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精细理论法制化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概况目前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突出问题,在时代不断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学校不断扩招,并且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却没有紧跟时代。

由于不断的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且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入,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网络普及的社会趋势下,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多变,学生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二、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开辟工学结合,工学交潜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有了这个共识,高等院校将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有用的资源和企业成功过管理模式。

将这些引入学生管理理论中,这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莫大的好处。

将企业精细管理理念引入学生管理之中,直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使得学生尽早的接触和摸索这个社会乃至企业。

这对于学生和企业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当今高职院校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粗放管理而失望之极。

这也引起了管理上的许多弊端和不良影响。

将企业的精细管理理念融入校园,提早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提前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站在学生管理角度来看,对企业精细管理理念的把握应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其次是对于专业性的把握,最后则是要进行科学性的量化。

当我们真正确实的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意义闪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总而言之,时代的巨轮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推广到校园中,这是其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高职院校包装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学方法陈旧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办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未能体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展定位不明确。

一些高职院校基本沿用了普通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教学内容上的办学特色;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没有根据职业和岗位需要进行课程开发,也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所应该具有的的特色性。

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并不同于一般教育,它不能采用学科本位和精英教育的理念,这种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大众的教育发展需求。

有不少高职院校未能摆脱这种教育模式,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依然把教课重心放在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上,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和形式都采用传统的学科本位方式,这严重导致了当前高职教育不能够培养出实用技术型人才。

许多学校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适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时数所占比例大,课外实践时数所占比例少,实践教学的整合力度不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部分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不紧密,实训效率不高,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实际上,课内和课外、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校内和校外应形成实践教学中实验、实训、实习的一体化模式,只有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方式,学生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成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

1.2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结构不合理,课程门类不全,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新课程没有开发出来,旧的不需要的课程又没有删除。

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现状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课程设置调整时,没有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来构建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二是课程门次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我们应始终围绕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计划实施方案,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规范做人和规范做事的习惯,使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更上台阶,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效率、效益及成效。

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近三年来教育部发布的各种文件中,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形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提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概念;《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中心词都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形容词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技能型人才进行界定,“高素质”是从人才素质的角度进行界定,“高端”则是从人才等级的角度进行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高端”的注解为:属性词,指的是等级、档次、价位等在同类中较高的。

鉴于此,可以将这两项合并同类项,统称为“高技能人才”。

我们要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必须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那就是学生必须具有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把握学生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分层引导
我院机电工程系学生男女比例差异大,文理科学生差别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困难学生多,同时学生干部也占相当比例。

根据以上我系学生基本情况,我们因材施教,分层引导成才。

人才层次通常分为高/中/低层次三个人才层次。

人才的能级是动态的,可以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学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抓手,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四川的十二五产业发展服务;对于优秀学生,积极搭建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部分有深造意愿的学生,广开升学途径,助力升学型学生圆梦。

即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分层次培养技能应用型、升学型、创业创新复合型等人才。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厘清教育管理思路
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遵循学生教育管理规律。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其中目前存在几种观点。

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理由:教育是观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受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教育有受生产力制约的因素,但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
作用。

2.生产力说。

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教育能生产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手段、形式受生产力制约;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定。

3.双重属性说。

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4.复合现象说。

认为教育本质具“多质性”,有上层建筑性质、生产力性质,有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

5.社会实践说。

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认为认识教育本质不应将其归属某一范畴,而应以自身的规定性立论。

作者认为,作为学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规范做人和规范做事的习惯。

我系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方案)要求,落实教学计划、教育计划。

两手抓,两不误。

特别是我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四川工业企业生产一线。

培养学生规范做人和规范做事的习惯尤为重要。

三、完善制度,创新举措
围绕学生培养目标,我系严格执行学校各项学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制定本系班级学生干部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学生干部审批制度、制定本系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制定本系学生工学交替实习管理办法等。

同时创新过程管理,以强化辅导员管理、加强学生干部管理绩效管理、量化考核,利用“互联网+职业教育”理念等主要抓手,强化过程管理。

我系学生教育管理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干部率达26.8%,
学生首次毕业合格率达98%,就业率达96%以上,起薪3000元以上,2014年2名在校生获得省大学生素质拓展A级证书。

四、面对新形势,开拓创新上台阶
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心理、个性上的特点对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我们教育者应该遵循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引导、指导、倡导、督导相结合,爱心管理、民主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管理齐运用,构建和谐的柔性管理范式,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实效。

我们应始终围绕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计划实施方案,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规范做人和规范做事的习惯,使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更上台阶,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效率、效益及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