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职学生管理论文
管理思维在高职学生管理应用性论文
管理思维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性研究【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数量已占普通高校的一半以上,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仍处在探索和套用阶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建设一线具备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部分高职学生知行脱节、素质不高的现状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规范行为、拓展素质、培养能力和掌握技能的管理思路。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本文根据新时代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维,以基础管理、思想教育和辅助活动管理三条工作为主线,提出高职学生管理方式的新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管理思维;高职学生特点;学生管理;重要性一、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1)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文化知识基础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学生,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太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高职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方法。
(2)从学生心理上分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
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
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的分离。
(3)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比较强,而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现念、组织纪律性差。
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引导与管理论文
浅析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引导与管理摘要:本文简述了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各方面的引导和管理。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引导管理1 做好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1.1 顶岗实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学生第一次走出校门走向企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他们因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忧心忡忡,想着如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获得实习单位的肯定和认可,并争取机会留下继续工作,从而表现为焦躁、忧虑、烦恼、困惑、恐慌等。
其次,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
随着学习工作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上的不适应。
总是感觉被人管着,觉得劳动强度太大,工作节奏太快,还经常要加班,受不了。
第三,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有些学生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受到批评就受不了、闹情绪。
第四,存在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许多顶岗实习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
有些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实习单位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1.2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班主任和辅导员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明确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实习中不仅要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去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能因为自己是学生而对自己降低要求,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爱好或者心情而随意的变更岗位。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的理念,认识到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最好方式。
1.3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强化信心教育建立信心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
当学生经历一段实习后产生倦怠时,榜样教育为切入点,建立起学生的信心。
高职学生管理中问题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问题研究【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学分制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众化等而带来的新的挑战与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问题【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22-011 学生管理的工作理念太过于落后且管理工作机制存在缺陷学生管理理念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但在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滞后,阻碍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中,注重“管”,而不是“导”,注重管理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没有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管理结果,不注重引导教育,用行政命令多于教育引导的现象仍然存在。
学生个体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在大学期间,也是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在管理中忽略学生个体的意识、忽视学生个人判断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其结果只能是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取上决于教学的质量,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把教学工作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生命线工作,使得高职院校重视教学工作而轻视学生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于学生工作,人们往往认为,只要保证学生能在校读书不出事即可,只有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就业率才会影响到学校办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学生工作的经费、人员编制、设施、时间都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在垂直管理与横向管理中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体制上大都是由学校的学生处(部)负责,各学院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具体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毕业生就业等各项工作。
对现代高职院校怎样进行学生管理论文
对现代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学生管理的思考【摘要】对学生的管理,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也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
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
本文结合自己一个学年对学生管理工作点滴认知,谈谈对学生管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考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块内容:日常生活管理、学习管理以及心理教育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垫脚石,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开山斧,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是成为国家栋梁的指明灯。
一、管理学生使其踏踏实实做人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自治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这就要求老师本身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当学生毫无保留的信赖老师,作为精神支柱,那样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心和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成绩突出的还是落后的,无论的家里贫穷的还是富裕的。
希望在班集体里面,每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带领下,在爱的氛围中完善自我、追求自我,追求真知,体验快乐,实现成功。
在讲台上,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尊重自己,维持课堂纪律;在课件,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尤其是已经班级活动,老师积极的参加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好机会,与学生达成共鸣。
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是琐碎的,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方法。
一颗浮躁的心始终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开导教育才是解决的好途径。
每个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自己天赋的不同,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同,有些显得文雅乖巧,有些显得顽皮活泼。
往往那些调皮的学生会引起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处理这些事情中,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果采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一味盲目的指责和谩骂。
作为调节老师,首先需要肯定学生的孩子气和不懂事的心理,在了解事实情况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开导,指出双方的错误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错误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摘要】对于现代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管理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身心愉悦,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清楚而深刻地思考、热情地探索、勇敢而果断地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但高职院校改革改革在给学校管理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二、现代高职院校中发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
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开放式的特征与传统培养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要创新。
本文在分析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4-001一、研究背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校企合作的增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这种新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职院校,这也契合了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它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不仅运用学校教学资源培养人才,而且充分借助企业、行业的资源与环境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
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1.思想理念上还未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校园的限制,学生不仅要接触校园,更要通过企业接触社会,这对学生、家长等思想要求是一个考验。
从当前来看,由于引导不够,很多学生与家长都存在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误解,使其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
一方面,家长对学校选择的企业存在顾虑,认为学生还小,可能无法适应企业要求,同时担心因此而落下课业。
另一方面,学生面对与校园完全不同的企业环境,思想稳定性差。
一些学生要么将工学结合当成简单的打工,忽视了本身的学业,一些学生则难以适应严格的企业管理,难以真正从工学结合中学到技能知识。
2.“教育、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工学结合需求当前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中,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很好转变角色。
在学生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刚性措施过于呆板。
一方面,管理沿袭固有的班级专业管理,管理内容也以学生校园内学习活动为主,没有考虑到在企业中的生产线、班组或团队的管理需求,使学生要频繁地在校园与企业间进行转换,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管理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而高职院校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每一届的学生也都有着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笔者以多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经验和思考,探索出自己对学生管理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探索就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体制来说,是以块状结构(即院(系)为单位,内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党政工团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
教育管理体制客观上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系和班级,各系再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系副主任,下设辅导员、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国家政策、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职业人才需求剧增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生源构成的特点以及社会、学校与家庭大环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与道德行为上的特点。
同时,高职院校的形成也有其特殊性,有的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有的是由职业大学转型而成,有的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而成,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点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是处于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2.1本科院校传统模式。
该模式是以教师“授业”为重心,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院校另设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自律,教育工作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的引导。
2.2沿用中专模式。
由于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普遍低于本科生,且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因而沿用中专“保姆式“管理,实行全程控制封闭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自然的选择。
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初探【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养成教育的缺陷,针对问题,笔者提出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应采取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五项措施。
【关键词】高职生养成教育习惯一、养成教育内涵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
所以,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3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存在着比较多的养成教育弱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比较散漫等。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突出问题如下:1、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们的长期溺爱,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有的连洗衣服、整理内务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2、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但从现状看,高职学生进校时分数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不够。
高职学生管理和体会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的探索和体会【摘要】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和风格.也引领了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情感因素在教与学、师与生的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也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身心发展;高职;教育管理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来,这种教育形式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影响力日渐加深。
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入学年纪在18岁以下,处于青春生长发育阶段,相对大学本科生来说综合素质较差,文化水平较低,自控能力不够,可能存在着一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在国家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人生观、物质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这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要站在高职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身心需要,更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能因材施教。
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成为了管理人员所必须思考的方向。
1.高职学生入学时年纪小,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还未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存在着一定叛离的思想。
如果高职学生的管理者只是一味的说教,可能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以科学合理、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看待自己和了解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抵御不良的社会诱惑。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排到学校的教务工作中来,首先是对高职新生的心理集体辅导,帮助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平时可以在宿舍设立心理观察员,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学院设立心理站,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这样心理老师就能及时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治疗,根据研究表明,只要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异常状况及时发现并给与一定的引导,就能帮助大部门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浅谈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新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学生管理的基本方式,即企业精细化理论引入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分析。
接着就如何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双向管理理论的概念。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精细理论法制化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概况目前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突出问题,在时代不断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学校不断扩招,并且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却没有紧跟时代。
由于不断的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且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入,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网络普及的社会趋势下,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多变,学生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二、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开辟工学结合,工学交潜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有了这个共识,高等院校将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有用的资源和企业成功过管理模式。
将这些引入学生管理理论中,这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莫大的好处。
将企业精细管理理念引入学生管理之中,直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使得学生尽早的接触和摸索这个社会乃至企业。
这对于学生和企业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当今高职院校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粗放管理而失望之极。
这也引起了管理上的许多弊端和不良影响。
将企业的精细管理理念融入校园,提早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提前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站在学生管理角度来看,对企业精细管理理念的把握应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其次是对于专业性的把握,最后则是要进行科学性的量化。
当我们真正确实的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意义闪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总而言之,时代的巨轮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推广到校园中,这是其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论文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个性集人体的气质、能力与思想为一体,是人体自然表现出来的综合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然而高职生受传统教育的压制,难以突显自己的个性。
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实施个性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目前,高职院校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高职生特性的使然,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严格的管理模式。
包括自习课、卫生管理与宿舍相关规则等。
这种模式虽然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导致许多习惯了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意识。
针对高职生而言,正处于活泼好动,敢于拼搏、勇于创造的时期。
因此,校方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其优秀的特点充分发掘出来。
高职学校应将素质教育理念纳入管理体制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将管理看作服务学生的体制,而非用来限制学生发展。
二、基于学分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改革条件下,高职院校纷纷从传统学年制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分制为主。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依照自身的能力选择所学课程与授课教师。
此举有利于释放学生的个性,学习方案与计划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尊重,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在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对具有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不仅可以打破专业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供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实现个性发展。
三、注重个体差别,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成败的能力,增加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挫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愿意与人交流。
如,针对性格暴躁的学生,教师应在管理中体现该类学不拖泥带水、坚强的性格;针对犹豫不决的学生,教师应发掘其内心细腻的方面,可教授一些符合他们特点的工作技能等,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若干方法论文
浅谈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若干方法摘要: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学生规模扩大,学生素质下降,家长对职业教育不自信的历史残留,社会的影响,使得工作难度增大,这是现状。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国家开始逐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壮大步伐,成为一流院校。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及特点,结合本人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会,谈谈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校学生管理把握机遇管理方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国家重视高职院校这个大环境下,我们也可以在管理学生过程加以宣传,让学生感觉他们也是社会的栋梁,愿意与学校共同成长。
在我们高职院校里,将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这些特点给我们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能加以综合分析,分清主次,对症下药。
下面我们谈谈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措施:一、在开班会或者开学生大会的时候,经常跟学生讲讲国家的教育方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社会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了,那么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也要慢慢地认同职业教育,愿意和职业教育一起发展,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自己做起,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前段时间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二、完善学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学生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协调配合,一起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高职学生管理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文章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形式;学生管理;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
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
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
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地和传播地。
三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碰撞。
适应全球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使得文化交流渠道空前广泛和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弱化”的手段、途径更加多样,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和观念的影响日渐增多,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
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
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
五高校新区建设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
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
比如,学生宿舍管理实行公寓化管理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居住,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以前按班级,院系管理的模式难以取到应有的作用。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许多高校原有的校园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各高校纷纷在原有校园外建设新校区,造成同一专业学生或者同一院系学生分开接受教育,严重冲击了以前按院系管理的模式。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将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下转第24页上接第18页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
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
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
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
鉴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前不久,南昌某高校在大学生中选聘校长助理,协助学校管理开展学生工作,既拓宽了校领导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又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体现了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三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作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
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实行的校、院系、班三级管理,校、院系及班应组织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
因此,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
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学院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可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校系一级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
强化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但强化并不否认班级管理,因为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班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单元组合,应纳入学生管理体制。
要积极探索以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体制。
四全体人员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是难以想像的。
经验告诉我们,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生管理工作得以协调稳定的开展,形成从上到下,各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摄取、能力形成、品格陶冶、个性发展等诸多方面及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转变传统工作中学校和学生的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改革开放以后,高职教育重新兴起并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对策。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一学生思想进步、积极活跃与政治道德意识模糊并存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政治上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多数浮于表面,不能深层次地理解社会现象和国际问题。
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政治学习的兴趣无法持久,缺乏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经常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幼稚的政治行为。
能够积极接受新鲜事物,但抵御外界的干扰能力不强,道德是非标准模糊。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变化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热衷于社会流行时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潮流活动,崇尚理想人格,鄙视不道德行为。
但不少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缺乏理性,往往在诱惑和现实中难以把握方向,跟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特别是少数学生对网络中的虚拟世界认识不清,欺瞒老师和家长,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有些学生道德水准不高,在自我出现问题时易于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