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的故事

合集下载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有一位叫做刘劭的年轻人。

他在耳闻目睹了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后,决定改变这个局面。

于是,他毅然决定加入抗日战争,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状况以及他的决心,他开始四处奔走宣传。

他鼓励人们团结起来,抵抗侵略。

刘劭曾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俘虏,并被迫跟随敌人到他们的基地。

在被关押期间,他目睹了敌人的残暴和冷酷无情。

为了保护自己和其他被俘的战友,他计划了一次大胆的逃亡。

在一次巡逻时,他发动了一次起义,并成功地解救了自己和其他被俘的战友。

逃出敌人的控制后,刘劭带领大家四处躲避敌人的追捕,同时不忘向更多人宣传抵抗的重要性。

在一次逃亡的过程中,他们必须要过一条有着凶险的河流,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

渡过河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水流湍急,而且渡船有限。

然而,刘劭带领着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次次渡过了赤水。

每次渡过都是一个艰苦的斗争,但他们毅然决定继续,因为背后有着共同的信念和对国家的热爱。

最终,刘劭和他的战友们成功渡过了四渡赤水,躲过了敌人的
追捕。

他们继续战斗,为国家的自由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故事。

他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启发了很多人,激励他们也加入到抗日战争中,共同为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以下是关于四渡赤水的简短故事:
故事一:打土豪分田地。

1935年,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途经古蔺东南部的回龙场时,遭到当地反动民团长官曾庶凡的袭击。

在二渡赤水期间,红军于2月15日晚包围“云庄”,并在次日傍晚越壕翻墙,攻入寨中。

战斗中,反动团丁纷纷缴械投降,曾庶凡从暗道仓皇逃跑。

17日,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并镇压了曾庶凡的帮凶,并将相关土地及寨子里的钱粮全部分给当地贫苦百姓。

故事二:赠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红军路过太平镇走马坝时,了解到当地贫农方少周69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危在旦夕,而家里人却无钱医治。

住在方少周家的一位红军营长主动前去看望病人,并把自己珍藏的人参无私奉献出来给方母熬汤。

方母喝了参汤后,病情大有好转。

故事三:开仓分盐。

在军阀、地主与奸商的压榨与盘剥下,赤水河两岸的贫苦老百姓一度吃盐非常困难。

1935年2月18日,一支红军部队攻克二郎镇。

在军阀开在当地的盐号“四公益”,红军举行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

第二天,红军便打开盐号仓库,将奸商囤积的6万斤盐全分给了当地贫困老百姓。

随后,红军又截获了另一家奸商“集大成”盐号尚未卸下的12船盐,也陆续分给了当地劳苦大众。

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简介四渡赤水简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3万红军来到赤水河畔,并与堵截红军的川军相逢。

毛主席、周副主席、总参谋长刘伯承对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决定立即抢占附近渡口以摆脱敌人。

红军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地区,蒋介石命督察室主任王道元对红军加紧围剿,王赶到贵阳,并调集四十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

我方认真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

于是,我军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际,二渡赤水,夺取渡口。

高翔率领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

蒋介石闻知此事大发雷霆,命令重兵进攻红军,将红军消灭在乌江以北。

毛主席经慎重考虑,决定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又突然调头四渡赤水,将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

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

但红军将疲惫不堪的滇军牵到东面并给予沉重打击。

红军主力终于大步开进云南,并从容渡过金沙江,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红军三大主力中央原计划把彭德怀的三军团改称三方面军,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

长征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战略撤退,史称“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第一方面军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

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

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馀人。

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第二方面军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第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

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馀人。

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四渡赤水 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 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故事简介【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

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

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

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

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

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

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是一部反映中国红军长征时期的英雄壮举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定在1935年,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被迫进行长征。

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是红军需要渡过四川的大渡河,而这个河流水势湍急,宽度辽阔,对红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红军指挥员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决定采取四渡赤水的策略。

他们带领红军战士们经过艰苦的训练和准备,为渡河作战做好准备。

第一次渡河时,红军遭遇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炮火轰击,但红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成功渡过一段河流。

第二次渡河时,红军遇到了更加激烈的抵抗,但他们仍然坚持不懈,用木筏和皮艇渡过了另一段河流。

第三次渡河时,红军面对着更加凶猛的攻击,但他们不畏艰险,用绳索和木板搭建起临时的浮桥,成功渡过了第三段河流。

最后,第四次渡河时,红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战术,他们成功地渡过了最后一段河流,取得了胜利。

《四渡赤水》的故事展现了红军壮举的英勇精神和顽强意志,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挑战。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的经典典故。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逼进,企图“围剿”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两省边境地区。

在敌人各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苏区。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3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26日,毛泽东在向土城行军途中,同朱德、周恩来等察看地形,建议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山谷地带,围歼尾追的川军。

28日,红3、红5军团对川军2个旅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

朱德要求到前线直接指挥,毛泽东不同意。

后来毛泽东终于点头。

朱德到达前沿阵地,给苦战中的红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毛泽东令已到赤水的红1军团急速返回增援,令陈赓、宋仁穷领导的干部团急赴前线,发起反冲锋,终于打退了川军的进攻,予敌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月29日,红军分3路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毛泽东等鉴于川军已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这时,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扎西,毛泽东等又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

中共中央告诉全军,为了有把握求得胜利,红军必须经常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不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四度赤水的故事

四度赤水的故事

四度赤水的故事
解析: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1、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石重创红军于湘江边,士气正盛又调集40万重兵进行围堵,3万对40万!双方兵力悬殊。

四渡赤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

2、目的:跳出国民党40万军队的包围圈,保存有生力量,与其余红军回合。

3、第一渡:红军大部队摆脱跟敌人对峙局面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4、第二渡:敌军主力大部分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

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部队于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5、第三渡:1935年3月15月红军把国民党军都吸引到黔北,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前往茅台镇指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进川南。

6、第四渡:1935年3月20日~22日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再次摆出
北渡长江的态势。

蒋介石再次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

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历史故事:四渡赤水

历史故事: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也有许多经典的战例。

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四渡赤水的故事。

话说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做出北渡长江,去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决定。

要渡江,首先要过赤水河。

于是,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向赤水前进,并于1月29日在土城渡过赤水,向古蔺、叙永等地前进。

但是却遭到川军强大的阻击,于是毛泽东决定暂缓渡江。

到了扎西以后,毛泽东对敌我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继续向前?打不过去;停这不走?坐以待毙!那何去何从呢?此时,毛泽东想起古人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好马不吃回头草,那是前面他有草;只要有草能吃饱,管他身前身后草。

毛泽东一想,也是啊!只要生命能确保,咱就吃顿回头草!于是他做出决定:回师东进,再度赤水,重占遵义,等待时机。

于是,红军于2月18日在太平滩、二郎渡第二次渡过赤水,向黔北挺进。

这一下子就打乱了蒋介石的围追计划。

红军更是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相继占领桐梓,攻克娄山关,并于27日重占遵义。

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站在遵义城头,是捋须长笑!心里这个乐呀!而此时的蒋介石却摸不着头脑了,摸不着头脑,他就薅头发!你毛泽东什么意思?这虚晃一枪怎么又回来了?咹?这是为什么呢?后来蒋介石想明白了:不管你怎么折腾,只要我把你消灭了,不就完了吗!于是,他马上调集各路军队,气势汹汹向遵义扑来,一时间,遵义上空是阴云密布!花开两朵,咱各表一枝。

话说红军,既定目标就是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敌人一运动,他就会有漏洞,于是,红军抓住战机,避敌主力,又于3月16日在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再次向古蔺前进,并作出北上渡江的姿态。

此时,蒋介石乐了!他心想:好你个毛泽东,狐狸尾巴又露出来了!原来你还是要北渡长江啊!哼,休想!于是蒋介石又重新部署兵力,向川南、黔北集中,企图把红军围而歼之。

敌兵合围,而且是数倍于红军。

此时,毛泽东清醒的认识到:经过两次北上的实践证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必须取消。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1935年10月至11月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这段历史被后人传颂为“四渡赤水,不死不休”的壮丽史诗。

四渡赤水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

当时,红军在四川遭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为了突围,红军被迫四次渡过赤水河,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和生死考验。

第一次渡河时,红军遭遇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猛烈炮火轰击,伤亡惨重。

但红军并没有被打垮,他们顽强地进行反击,最终成功渡过了赤水河。

第二次渡河时,敌军采取了更加严密的封锁和阻击,红军再次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红军官兵依然英勇顽强,不畏艰险,最终成功突围,渡过了赤水河。

第三次渡河时,敌军加强了防守,企图将红军彻底歼灭。

红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最终突围成功,渡过了赤水河。

第四次渡河时,敌军采取了最为严密的封锁和阻击,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

但红军官兵齐心协力,英勇奋战,终于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封锁,成功渡过了赤水河,最终脱离了敌人的包围,继续长征的征程。

四渡赤水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官兵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中,红军官兵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退缩,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们不畏牺牲,不怕困难,坚定地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激励着全世界的革命者。

这段壮丽的历史,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光辉一页,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发表时间:2007-5-25 7:28:53 | 阅读:2656次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

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四渡赤水感人小故事

四渡赤水感人小故事

四渡赤水感人小故事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

这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红军主力被追击至四川阿坝地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们必须穿越险恶的赤水江,才能继续前行。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跋涉,红军终于来到了赤水江边。

这条江水宽广而湍急,浩渺壮丽,却又充满着无尽的危险。

如果不找到安全的过江之路,红军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在这个千钧一发的关头,年轻的战士阮友武挺身而出,他提出一种勇敢而独特的策略,即四次渡江。

他认为,只有多次渡江,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第一次渡江时,阮友武带领着几位战士冒险试探,但不幸被江水冲走了一人。

尽管伤痛难忍,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立即组织了第二次渡江。

第二次渡江时,阮友武改变了策略,采用绳索相互系住,以增加团队的牵制力。

虽然还是有一位战士被冲走,但渡江的成功率却明显提高了。

第三次渡江时,阮友武考虑到江水湍急依旧,他进一步改变了策略。

他提议用长竿相互牵引,以保持战士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次渡江,没有一人被江水夺走。

最后一次渡江时,阮友武决心要为红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将绳索固定在岸边,然后把绳子单独带过去,再将其固定在另一侧。

这样,红军就可以顺着绳子过河,而不必再横渡江水。

这次渡江,红军没有失去一名战士。

四次渡江的经历,让阮友武领悟到一个道理: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改变策略,才能取得胜利。

他的坚持和智慧帮助红军成功渡过了赤水江,继续了长征的征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关键是,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勇敢面对困难。

正如阮友武一样,只有不断改变并勇往直前,我们才能战胜困难,迎接成功的到来。

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英勇斗争精神。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为了国家和人民,无论遇到多么严峻的考验,都应该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四渡赤水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更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的生动典范。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的故事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详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

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

四渡赤水 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 故事简介

四渡赤水故事简介【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

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

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

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

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

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

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渡赤水中发生的小故事

四渡赤水中发生的小故事

四渡赤水中发生的小故事
那四渡赤水可老精彩了,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啊。

当时红军被国民党的大军围追堵截,就像被一群狼围着的小绵羊似的,可红军哪是小绵羊啊,那是一群机智的勇士。

一渡赤水的时候,红军假装要从一个方向突围,大部队就浩浩荡荡地往赤水河那边走,国民党军队就跟在后面想一口吃掉红军呢。

红军呢,不慌不忙地渡过赤水河,到了对岸。

国民党军队还在那傻乐呢,以为红军要往他们预想的方向跑了。

结果二渡赤水的时候就好玩了。

红军悄悄地又杀了个回马枪,从原来渡河的地方又渡回来了。

国民党军队都懵了,还在对岸找红军呢,没想到红军已经到他们背后了。

红军就像突然从草丛里蹦出来的小兔子,把国民党军队打得措手不及。

三渡赤水的时候啊,红军又大摇大摆地渡河了,国民党军队又以为红军要跑远了,赶紧追着去。

这时候红军就像在逗小孩似的,牵着国民党军队的鼻子走。

最绝的是四渡赤水。

红军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地渡河,这次彻底把国民党军队给绕晕了。

国民党军队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而红军呢,成功地跳出了包围圈,向着新的方向大步迈进。

这四渡赤水啊,就像一场超级精彩的魔术表演,红军把国民党军队骗得团团转,自己潇洒地走向胜利之路啦。

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

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

四渡赤水的感人故事
咱来唠唠四渡赤水这超牛的故事。

那时候啊,红军面临着超级大的困难。

蒋介石带着一大帮人,就想把红军给围歼喽。

这就像是一群狼围着一群聪明的小绵羊,可红军可不是一般的小绵羊啊。

毛主席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棋手,而赤水这地儿呢,就成了他的大棋盘。

红军开始一渡赤水,那时候形势可紧张了,但是红军就像灵活的小泥鳅,悄悄地就渡过了赤水。

蒋介石的那些兵啊,还在那儿傻愣愣地找呢,就像没头的苍蝇。

然后呢,红军又杀了个回马枪,二渡赤水。

这可把蒋介石的部队给整懵了,红军就像突然冒出来的奇兵,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娄山关一战,红军那叫一个英勇,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的,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可是呢,敌人还不死心,又围了上来。

红军呢,就三渡赤水,假装朝着一个方向大摇大摆地走,敌人就赶紧追啊,以为红军这下跑不掉了。

他们可没想到,红军这是在给他们下套呢。

最后啊,红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四渡赤水,一下子就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一下可把蒋介石气得跳脚,他那些精心布置的计划全泡汤了。

红军就这么靠着智慧和勇气,在赤水这个舞台上,演了一出超级精彩的“大戏”,成功地扭转了局势,向着胜利的方向大步迈进啦。

这四渡赤水的故事啊,就像一个传奇,一直流传到现在,让人听了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佩服红军的厉害呢!。

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

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

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下面是网提供的四渡赤水的故事(完整版),供参考借鉴!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 2 、 6 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 月中旬,薛岳兵团2 个纵队8 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 2 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 3 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 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 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 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 3 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 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 月 19 日起,红 1 、 3 、 5 、 9 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 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 日,红 1 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 日,红 3 、 5 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 1 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 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四渡赤水故事梗概

四渡赤水故事梗概

四渡赤水故事梗概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运动战。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

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一场灵活机动的运动战。

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回合,北上抗日。

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

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关山,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重占桐梓、娄关山和遵义,并歼灭敌20多个团。

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

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见红军矛头指向贵阳,自己周围的兵力空虚,慌了手脚,丧魂落魄,急调滇军火速驰援,实现了毛泽东部署的“调出滇军”的目的。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作战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作战地区:贵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区参战部队: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

作战结果: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四渡赤水完整故事| 发表时间:2007-5-25 7:28:53 | 阅读:2656次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

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四渡赤水的大概意思

四渡赤水的大概意思

《四渡赤水的大概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特别厉害的故事,叫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呀,是红军叔叔们打仗时候的事情。

那时候,敌人可凶啦,一直想抓住红军叔叔。

红军叔叔们第一次渡过赤水,是为了摆脱敌人的包围。

他们走啊走,可辛苦啦。

敌人在后面紧紧地追,就像一群恶狼。

然后呢,红军叔叔们又第二次渡过赤水,这次是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

他们可聪明啦,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第三次渡过赤水的时候,红军叔叔们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行踪,敌人怎么找都找不到。

最后一次渡过赤水,红军叔叔们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把敌人甩得远远的。

小朋友们,红军叔叔们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好多困难。

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害怕,一直勇敢地前进。

《四渡赤水的大概意思》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四渡赤水哟!四渡赤水就像是一场超级精彩的游戏。

红军叔叔们和敌人斗智斗勇。

想象一下,红军叔叔们在大山里、在河边不停地跑啊跑。

敌人在后面追啊追,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有一次,红军叔叔们走到了一条很宽的河前面,河水又急又深。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勇敢地渡过了河。

还有一次,敌人以为红军叔叔们会走这条路,结果红军叔叔们偏偏走了另一条路,把敌人都弄糊涂啦。

四渡赤水让敌人晕头转向,红军叔叔们却越来越厉害。

小朋友们,咱们要向红军叔叔们学习,遇到困难不害怕。

《四渡赤水的大概意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四渡赤水呀!四渡赤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战斗。

红军叔叔们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

比如说,有个地方敌人觉得红军叔叔们肯定不会去,结果红军叔叔们偏偏去了,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还有啊,红军叔叔们在很艰苦的条件下,没有足够的粮食和武器,但他们还是坚持战斗。

四渡赤水让红军叔叔们取得了胜利,也让我们知道,只要勇敢、聪明,就能战胜困难。

小朋友们,长大了咱们也要像红军叔叔们一样勇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渡赤水的故事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详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

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

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

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

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

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

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

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24日占领桐梓。

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

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

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

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

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

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

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

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

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

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渡过金沙江挥师北上。

我军南渡乌江后,开辟了进军云南、从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

但在黔滇边境有数旅滇军据守,不利我军北进。

毛泽东在部署我军作战行动时指出: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首先以部分兵力向黔东的瓮安、黄平方向佯动,摆出东出湖南与红2、6军团会合的姿态,主力则经息烽、扎左,直趋贵阳。

此时,蒋介石已由重庆赶赴贵阳坐镇。

当时贵阳及近郊守敌仅有4个团,蒋介石感到守备空虚,既怕我乘虚攻占贵阳,又怕我东进湖南与红2、6军团会师,故而急调龙云的主力3个旅兼程增援贵阳,令薛岳兵团和湘军何键部在川黔湘边界布防堵截。

在滇军主力已完全东调的情况下,我红1军团于4月9日突然对贵阳东南之龙里镇实施佯攻,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我主力却从贵阳、龙里之间突过敌军防线,以每天120里的行军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15日渡过了北盘江,并相继攻克贞丰、龙安、兴仁、兴义等城。

蒋介石对我军神速西进大为震惊,急调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和湘军3个师以及滇军一部,沿黔滇公路对我实施追击。

与此同时,原留乌江以北的我红9军团,在胜利完成了牵制任务后,也已进至黔西的水城附近地区。

4月下旬,当我军威逼昆明城下时,各路敌军尚距我3日以上行程。

故我乃以一部兵力占领杨村,佯攻昆明,主力即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岸挺进。

红1军团经武定、元谋抢占了龙街渡;红3军团经马鹿塘抢占了洪门渡;中央军委纵队和红5军团,经龙塘进至绞平渡,其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已先于5月3日晚在绞平渡偷渡成功,全歼对岸守敌,并击溃了川军两个团的增援,俘敌600余人,控制了渡口。

由于龙街渡江面宽且有敌机骚扰,洪门渡江流湍急,均不利于我渡江,中央军委决定,除留红3军团第13团在洪门渡过江外,红1、3、5军团自5月3日至9日,利用仅有的七只小木船,全部由绞平渡渡过了金沙江。

北路的红9军团,也于5月4、5两日,在会泽西北的巧家附近渡过了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尾追之敌全部被我抛在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地区的狂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我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

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

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

其次,我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四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红军在各路强大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但是,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巧妙地隐蔽我军战略意图,有计划地调动敌人,造成了我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从而使整个形势向着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变化,终于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我军的战略计划。

最后,我军在运动战中,正确地处理"打"与"走"的关系。

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消极避战,实行逃跑主义,只走不打,始终摆脱不掉敌人的围堵。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直接指挥下,我军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一再造成敌人的错觉,积极创造战机,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如果没有向扎西的"走"和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调动敌人和造成有利战机,取得遵义地区歼敌的胜利。

如果没有以后的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加深敌之错觉,牵着他的鼻子来回打转,以至将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实现渡江北上的战略目的。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

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