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动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增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六、汉武帝增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史前史与原始社会史前史是指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史前史是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它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从史前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这个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的阶段,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制工具,居住在山洞或者树枝搭建的简单房屋里。

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采集食物、狩猎和渔猎为生,还没开始耕种作物。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的一个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会种植粮食。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人们学会了种植粮食,开始了定居生活。

青铜时代是农业社会向农业城市社会转变的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中国的夏代文明、商代文明和西周文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的。

第二单元: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古代史是指古代人类所经历的发展史。

通过学习古代史,可以了解人类在古代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中国,古代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的时期。

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高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家分裂成了多个小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国家不断变动,社会发展不断滋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汉朝取得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各地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 复习必备!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 复习必备!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复习必备!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大全复习必备!上册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知识点简介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

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

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解析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1)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2)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取得胜利。

(2)农民运动: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歌颂农民运动。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必背知识点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doc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1.蔚蓝色的希腊(1)自然地理环境%1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1山岭沟壑纵横,将陆地隔成小块。

%1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⑵影响%1促进了希腊的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

%1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⑴城邦%1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

%1定义: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而建立的一些城市国家,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

⑵特点%1彼此分立:建立许多城邦,但保持密切联系。

%1小国寡民、公民政治:公民有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

%1繁荣的思想文化:城邦是希腊的文化中心。

3.希腊的公民(1)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2)组成:通常由祖籍本邦的成年男子组成。

(3)权力: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4)素质%1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挑战权威。

%1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1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1)梭伦改革%1背景: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1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制定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设立“四百人会议”和最高法院等民主机构。

%1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利斯提尼改革%1内容:组成以地域为基础的“五百人会议”;制定“陶片放逐法”。

由10个选区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1意义: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知识点总结

专题六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民主政治形成提供自然条件(非决定因素)(二)希腊城邦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社会条件特征:①基本特点:小国寡民(公民有直接参政的机会)独立自治(难以形成中央集权)②政治:民主政治传统,君主专制未形成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开放,有利于平等关系形成)——根本④文化:文化繁荣(文化富有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三)古希腊公民的素质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1、※公民的含义:公民通常由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成年男子2、公民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3、公民权利:参加公共活动,参与行政与司法事务4、公民素质:(1)重视公民参政素养的培养(修辞、演讲、雄辩术)(2)珍视个人自由,富有个性,不屈从于权威。

(3)积极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4)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参与公共活动)二卓尔不群的雅典(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历程1、建立条件:①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②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阶级壮大,他们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

③梭伦等优秀人物的推动2、历程:——公民权利不断扩大,贵族权利不断削弱的过程(1)梭伦改革——初步奠基目的: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措施(公元前594年)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并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

②政治上:①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②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个部落各选100人,以血缘为基础)③设立新的法院——陪审法庭。

影响: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的确立时间:公元前506年。

措施:(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②设五百人会议(抽签)——扩大权利范围(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③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推选)。

④(陶片放逐法。

高一必修一历史六七单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六七单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六七单元知识点高一必修一历史六七单元主要讲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必修一历史六七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中国现代史: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0—1956年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1966年);“”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2—今)。

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新中国成立⑴、筹备会议------政协第一次会议: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⑵、新中国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⑴、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⑵、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⑴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⑶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

“””期间,人大制度遭到破坏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⑴确立: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⑵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⑶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⑷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⑸曲折: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期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包括26课)(现代:中国)自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建国初期民主法制的建设的内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实践表现?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的表现、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中央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标志?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有哪些?新中国的民主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文化大革命主要原因: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表现:“文革”中,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典型的事例是刘少奇冤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空前地践踏,最突出的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平反一系列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XX年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的出台,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民主建设:最突出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过程:①筹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内容)②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100多年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壮大了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制定原因(目的):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颁布时间:1954年9月宪法内容:《中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新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宪法》确立)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人大制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它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54 年《宪法》确立。

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我国的国情决定: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确立实施过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六单元)对于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当你学到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楚它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等等,做到理解记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的开端)自查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十月革命的历程和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实践: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过程: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包括26课)(现代:中国)自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建国初期民主法制的建设的内容?1966-1976的原因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实践表现?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的表现、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中央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标志?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有哪些?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1 分封制(理解):1、目的:实行有效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3、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各种义务。

4、获得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特点:层层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确立了等级秩序。

6、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7、局限:地方诸候独立性强考点2 宗法制(理解)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3、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5、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综合应用)1、秦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

.2、内容: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

特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1)中央: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②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县——乡——里。

长官由皇帝任命,向中央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3、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4、.影响(1)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2)有利于保护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理解)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严重的王国问题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候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为列候,归郡统辖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考点5 唐朝三省六部制(理解):1.内容(1)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知识点(岳麓版)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建立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规定国家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2、开国大典:1949.10.14、意义:A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D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2、内容:A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B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

3、性质: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意义:A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成果 B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C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发展历程:A1954年宪法确立B.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趋于停顿C文革时名存实亡D新时期恢复发展。

2、人民代表产生:全国人民普选,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

3、意义:A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基础: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础。

2、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4、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5、意义:A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B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二课考点
67、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68、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
69、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
70、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
11、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
13、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
第二课考点
14、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
第三课考点
8、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9、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考点
10、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6、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7、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第四课考点
8、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9、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10、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21、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22、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代政治的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4、郡县制度: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帝国,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等。

1.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主要包括军事力量的强大、国内混乱的局势以及外敌的威胁等。

2.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角色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秦国统一战争的发动以及对各诸侯国的征服上。

3.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秦始皇在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制度、修筑长城等。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封建制度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法律制度的特点等。

1. 封建制度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封建制度经历了从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到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再到汉武帝时期的郡国制的发展。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通过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等手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秦汉法律制度的特点秦汉法律制度具有严格性、专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条文,确保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节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对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1. 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善,包括农田水利的建设、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税收制度的实行等。

2. 手工业的兴盛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包括铁器制造、丝织业、陶瓷业和造纸业等。

3. 商业的繁荣秦汉时期的商业繁荣,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以及货币制度的统一等方面。

第四节秦朝与汉朝文化的发展秦朝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秦汉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兵马俑的发现以及汉代的科技和文学等。

高中必修一历史第六单元笔记 优质课件

高中必修一历史第六单元笔记 优质课件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 主的一大特点。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 2、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 种冤假错案。 (2)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3、意义: 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 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 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 1、历史条件: (1)文革的深刻教训 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 (2)法制建设的方针的提出:1978年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 是民主的保障。 2、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 种冤假错案。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 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方针 形成“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 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基层自治 制度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创立的经过:1954年一届人 大在北京召开 C、一届人大召开的意义: (1)一届人大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 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宪法的制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 保证,利于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治协商制 度正式形成

高一必修一的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

高一必修一的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

精心整理高一必修一的历史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例如: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推恩令)、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法(是对外《民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司法)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过程:①筹备: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内容)
②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100多年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壮大了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制定原因(目的):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颁布时间:1954年9月
宪法内容:《中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宪法》确立)
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人大制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它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1954 年《宪法》确立。

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原因:我国的国情决定: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确立实施过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
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四、新中国的民主法制
1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原因:①毛泽东”左“倾错误。

②野心家利用。

危害:①破坏政治制度。

②破坏党组织。

③破坏了民主法治。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 )平反冤假错案(首要环节)
(2 )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3 )颁布1982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 )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1999 )(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5 )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

五、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 、“一国两制”的理论
最初提出:针对台湾问题
酝酿:九条方针
提出过程形成:80 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
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成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2、“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①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具体方针政策完善。

②过程:1984年12月,中英发表《联合声明》;1987年4月,中葡发表《联合声明》。

③结果: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④意义: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979年真正停火倡议三通
80年代结束长期隔绝状态
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05年连战、宋楚谕访问大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