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更关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促进作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论语文学科与核心素养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其紧密相关。
论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诚信、礼义、公平等核心价值观。
学习论语可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论语中的智慧思想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研读论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论语文学科与学生审美素养学生审美素养是指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认知、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
论语不仅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同时也渗透着古代诗词和文学的魅力。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文学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律。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眼光,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审美素养的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对于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可以采用诗词朗诵、仿写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
2. 丰富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论语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文言小说等,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3.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古文演讲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实践来增强对文学的感知和理解。
4. 学生互动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结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密不可分,通过学习论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识。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审美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创新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创新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审美创新能力。
审美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欣赏、鉴赏和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新能力。
一、情感共鸣与文学欣赏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对于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其语言的美感和结构的完美,更能在其中感受到人物情感的饱满、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通过情感共鸣的体验,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并品味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审美价值。
而在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可以欣赏现有的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创作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解。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写下属于自己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
通过个人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吸收,提高自己的审美创新能力。
二、语言表达与审美价值语文学科的核心在于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审美创新能力也需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来体现。
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个人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并能够把握美感,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语言表达活动,例如写作、演讲、朗读等,培养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创新能力。
三、文化传承与审美鉴赏语文学科涵盖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在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思维,并从中获取新的创作灵感。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艺术教育尤为重要。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要实现艺术教育的优质发展,就需要着力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
首先,要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因此,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让他们学会如何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艺术形式中的各种元素,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体验美的感触,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体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唱歌、演奏乐器等方式来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进而理解和欣赏音乐;在绘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且通过绘画表达对美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感性地对艺术形式的反应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情感表达和文化意义的理解。
最后,要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应该被鼓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基本技巧和指导,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他们自主选择素材和表现方式。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一个小的开始,快速地掌握表达和创造的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术天赋。
综上所述,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至关重要。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机会,让他们在慢慢提升审美能力、打磨创造力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更有思想、更有情感并富有创造力的个体。
领悟文本内涵提升审美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品质的培养
领悟文本内涵提升审美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品质的培养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在是以局限性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的好与坏,而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
如果教师的眼界还是执迷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的思维是很难被打的,他们的视野也无法被拓展,自然在道德素养以及审美方面的发展得不到提高。
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而蔡元培先生也指出了:“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
”这足以看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是教师当前比较重要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对各种事物的鉴赏能力。
为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各种“美”,从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内涵;审美体验;审美品质;引言: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必须具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这就可以看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语文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情感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下的教育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托文本,帮助学生拓展审美教育空间,从而有效强化他们的审美体验,让他们的审美品质得到提升。
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重视对审美鉴赏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可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有效的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
一、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内涵,增强审美体验在语文教材中本身就覆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和内涵,比如语言结构美、艺术形象美、思想意境美等。
如果教师没有深入的去剖析教材,只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为此,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本文中的审美教育因素,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从而展示语文中“美”的教育价值。
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艺术课程 滋养师生心灵
课程园地60EDUCATOR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以下简称龙泉一小)创办于2001年,目前已获各级各类奖项200余项,教育教学成绩更是长期在区域内名列前茅。
2017年,龙泉一小被评为“成都市艺术特色学校”,成为“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试点校。
这是学校推进美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龙泉一小用艺术教育润养人心的有力见证。
学校本着“和谐·创新”的核心办学理念,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全方位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用灵动的课堂、多彩的活动、多元的课程,聚焦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素养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家国情怀,实现文化认同。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在龙泉一小,以艺术教育为载体,美育无处不在。
构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的和谐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包含四个板块:学科课程、德育课程、特长发展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大课程在核心素养培育上各有侧重,学科课程重在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德育课程重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责任担当等;特长发展课程重在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艺术教育通过四大课程,实现了很好的落地和实施。
在学科课程中,以音乐和美术学科为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其他学科渗透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德育课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比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为每个学生提供艺术展示的舞台。
在特长发展课程中,既有面向全体的多项艺术特色课程,又有特长发展的代表队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校开发了博物馆蒙学课程,通过综合性、研究性课程,让学生在主题式、研究性、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认识世界,感受世界之美。
为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真正落地,学校形成了精细化的管理系统。
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能力结构
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能力结构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之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了解新形式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完善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是广大音乐教育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音乐教师能力;精神素养;专业素养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未来的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音乐鉴赏知识,具有较广的音乐史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在这方面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保障音乐教学中各种音乐活动的基本需要。
在音乐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的职能是利用学校这个载体,通过音乐这一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感受和认识音乐艺术的魅力,体验音乐审美的情感,从而达到体验、感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音乐教师的多种能力中,其中扎实的音乐技能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它对审视一个教师能力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1]。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能力如唱歌、弹琴、舞蹈、视谱、创作、指挥等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传统要求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音乐教师还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较强的心理素质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任务、手段等十分复杂,新时期赋予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任,这就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美融入课程,落实核心素养
审美融入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作者:全疆发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0期“核心”是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部分,“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价值观、知识、能力诸方面的修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应该是着力培养一个人在成长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
作为基层中学,培养核心素养,首要任务是抓住价值观引领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而这一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融入审美教育。
审美融入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是空中楼阁,而是要接地气,抓落实。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贯彻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熏陶,否则,“德育首位”就是一句空话。
然而,在学科课程教学中,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
美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愉悦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具有引入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人在社会上有追求道德与自由的“求善”行为,教育的最大秘密就是促进人性的完美。
以此可见,审美教育有助于正确价值观及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用美之理论于教育者,以培养感情为目的;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
审美是指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有助于对自身价值的形成。
因此,将审美元素融入课程与活动之中,显然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个融入过程更多的是审美意识、观念、方法与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的融合。
审美融入课程及教学的过程,无形比有形要重要,也更有难度。
审美融入课程教学的若干尝试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以办学思想“美的教育、美好人生”、校训“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为指导,以“立志、立德、立业、立人”为育人目标,构建了有特色的办学思想体系(如图1所示)。
试图通过“审美融入”,用课程和文化引领师生的发展,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以国家课程体系为基础,学校构建了与之对应的心灵美(品德与价值观)、思维美(科学与技术)、语言美(语言与文学)、艺术美(审美与艺术)、健康美(体育与健康)、行为美(综合与实践)六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对于学生个人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是非常关键且必备的,是把学科知识吸收、内化的能力,也是学生素质的综合表现。
高中美术鉴赏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促进高中生德、智、美等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存在对美术鉴赏课程不够重视、美术鉴赏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主体性不突出等问题,影响着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此,该文探究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目标情境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
然而,当前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文章首先解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在分析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的基础上,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立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美术审美体验,融入美术创作背景、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研究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高中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初中美术相比是更高、更深层次的艺术课程,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多样性的特点。
美术核心素养内涵的艺术性明显,内容也极其丰富。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良好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以及发现、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其集中体现着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1]o二、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分析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涉及面广。
一是图像识读。
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欣赏艺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教师应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的层面感受图像的色彩、造型、空间等特征,感受和表达图像的意义,识别图像的类型,并认识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视觉信息。
聚焦核心素养——浅谈在美育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浅谈在美育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白竹寒
摘 要: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重要 的作用。审美能力主要通过学校的审美教育进行培养和提升,在学校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常规课欣赏量的增加、社团活动 创新力的提高、研学旅行时接触面的拓宽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从美术常规课堂中提升审美能力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
①
目的者也。”所以,审美教育是在传授美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美的陶冶、情感的熏陶,打动人的感情,使人的心灵深处受 到美的感染和感化的活动。
美育是一种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 美育主要是通过常规美术教学实施,教学使用的美术教材都经 过精心编辑,中外传统文化蕴含其中。在美术教材的设置中,欣 赏课总是被排在前面,可见“美”的欣赏相对于“术”的技能训练 更为重要。经典美术作品拉近了美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材 中大量传世经典名画是学生直接感知美的材料,这些作品从不 同侧面、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国家、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 念。所以,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深度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美的 眼界、激发美的情趣、培养美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是提 高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临近年末时,笔者开展了为期 2 周的剪纸专题活动。从 简单的窗花练习,到对称和连续纹样的剪制,经过基本技能的学 习,学生能够独立表现动物生肖剪纸;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 生勇于尝试,独立设计吉祥纹样;经过教师的点拨与鼓励,学生 敢于把握时代气息,创作出现代风格的剪纸作品。学生在实践 操作中感受了美、品味了美、创造了美,增强了动手能力,提升了 创新意识,其审美品位在练习与创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展现和提 升。课后,笔者请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带回各自班级装饰教 室,从窗外、楼外看到片片红色窗花,师生沐浴在美好的新年氛 围中。经过社团的学习,学生的水平有所提升,品位有所提高, 无论是艺术节展板的布置还是美化教室的装饰,都能反映出一 定的审美情趣。社团成员以自己对美的感受使班级环境焕然一 新、校园环境美观大方。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社团成员之间、班 级成员之间,对美的感知相互促进,对美的欣赏共同提升,学生 的审美能力也不断获得提高。
语文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优秀9篇
语文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优秀9篇语文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12023年8月月18日至8月28日,为期11天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开班了。
这是区领导组织的,针对广大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我有幸成为这一期的学员。
为了让我安心地参加这次培训,学校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11月9日上午,张东兴老师幽默,课堂极具趣味性,从他的言说之中,我们懂得了老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能力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修炼而成的。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啊!如果说张老师带给我的是感叹,那么宋云霞的讲座带给我的就是震撼。
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从他给我们开的书单上就能窥见一斑,他看的那些书,我们一般的老师能看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
听完他的讲座,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准备充充电。
最让我难忘的是李怀源老师。
她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里闪烁着灵光。
她给我们作了《1+x课程》的讲座。
他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
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
他把既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活动教学。
更让我倍感耳目一新的是: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
这些讲座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同方面给我们以启迪。
专家们深入浅出,列举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老师们频频点头,心领神会。
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
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通过培训学习我也为自己确定了今后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1必须不断地学习。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 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情趣指的是对美的感知、欣赏、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它不仅限于艺术领域,还包括对文字、音乐、舞蹈、建筑、自然景观等多种形式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索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审美情趣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增强审美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的品味和水平。
2. 拓宽视野:审美情趣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还包括对文字、音乐、舞蹈、建筑、自然景观等多种形式的审美体验。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世界上各种美的表达方式。
3.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创造和发现。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趣味和创新思维可以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学习素材和启示。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方法和途径1. 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观赏艺术作品、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机会。
2. 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文学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思考其中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3. 创作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作表达能力,可以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创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写作、绘画等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4. 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参与到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中,通过分析和鉴赏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发展:1. 文学教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审美意境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及 特征
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一、引言美术教师是学校的重要一员,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词之一。
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有了新的内涵和特征,本文将从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来阐述。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1. 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技能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体现在他们对艺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艺术技能的熟练应用。
他们需要具备对绘画、雕塑、摄影以及设计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技能进行教学和创作。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美术教师需要具备对艺术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艺术技能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和表现形式。
2. 艺术创新与审美能力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体现在他们对艺术创新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艺术的创新和审美能力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素养之一。
美术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和学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美术教师需要具备对艺术创新与审美能力的深刻理解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3. 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体现在他们对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关注和支持。
艺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设计、雕塑等方面的学习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作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美术教师需要具备对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的深刻认识和有效支持,使学生在艺术领域中能够茁壮成长。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特征1. 多元教学方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具备多元教学方法的特征。
他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通用6篇)
老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通用6篇〕老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通用6篇〕老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1老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开展学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才能”这一专业思想,并实在把它作为老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
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才能、品格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根底,开展才能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开展才能和品格。
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开展的才能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开展的需要和社会开展的需要。
再者,老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和谐。
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老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老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
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
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考虑、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
围绕这一思想,工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p 。
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老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才能、教学组织管理才能以及教学交往才能的开展。
老师在进展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展分析^p ,形成根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
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展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才能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纯熟地运用生活经历和社会资,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
提升审美能力,发展综合素养
提升审美能力,发展综合素养作者:冯馨瑶来源:《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审美能力培养是我们小学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目标将开启学生的审美之旅,为此,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幸福的审美人生,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孩子在美术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效能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审美;小学美术;综合素养;课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美术学科的教学重点是渗透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审美的发展。
作为美术核心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欣赏事物之美、体会生活之美,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知,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一、巧借信息技术,呈现事物之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不妨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独特的美感,用这些美的因素唤醒学生对美的期待。
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构建高效教学氛围的前提。
鉴于这一教学需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兴趣以及审美需要。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富于艺术美感的美术作品或一些抽象的美术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就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星空的联想》这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宇宙星空,掌握刮蜡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其中,掌握刮腊技法、绘制属于自己的星空图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用板书的形式简单渲染星空场景,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欠缺直观性,学生无法直观感受星空的美,自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星空的真实场景或者视频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直观看到太阳系是怎样的、银河有多美、星空和以往观察到的有何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宇宙的奇妙,感受到星空的美轮美奂,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从而生发出无穷尽的创作欲望。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美育能力提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培养不仅具备丰富知识和技能,而且具备优美品格和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落实核心素养是提升美育能力的关键。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提出的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落实核心素养是提高美育能力的基础。
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素养、思维素养、学科素养、人文素养、实践素养和美育素养。
其中美育素养是指学生拥有对美的感受和领悟能力、美学思维和美学表达能力、文化、历史和现代艺术的认知和鉴赏能力以及艺术表现的综合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美育素养的提升。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美的感受、欣赏和判断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重视对文化、历史和现代艺术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艺术,对不同形式的艺术有所认知和鉴赏。
其次,老师应该注重美育素养的培养。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品格和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老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审美素养,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化素养,以更好地影响学生。
同时,老师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开设课外艺术班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美育素养。
第三,家长应该积极参与美育教育。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他们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美育教育,积极陪伴孩子早期接受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让孩子在美的氛围中成长。
同时,家长还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孩子共同欣赏和学习艺术,互相借鉴,相互促进。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对美育的支持。
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美育教育事业,积极为其提供支持。
在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上,应该注重对艺术的宣传与推广,培养全民艺术素养,为美育教育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
同时,各种艺术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开展适合学生群体的艺术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艺术的机会。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以提升美育能力。
首先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美育的定义与功能,以及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核心素养与美育的互补关系,指出二者相辅相成。
最后探讨了实施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的路径和方法,并强调提升美育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落实核心素养是推进美育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并呼吁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与美育教育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这一议题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落实核心素养对提升美育能力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育能力,落实,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整合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过去,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美育能力。
学校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这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将核心素养与美育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操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的重要性和途径,对于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美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核心素养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研究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来提升美育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力,而核心素养则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
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学生在审美、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美育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关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掌握的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社会/历史素养、审美素养、体育健康素养和创新素养。
而美育能力则是指学生在美育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包括艺术鉴赏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重视美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美育课程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提升美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重视课程的设置和开设。
在制定美育课程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表现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美育课程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美育能力。
在美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实践,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提升他们在美育方面的能力。
要注重美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美育资源是提升学生美育能力的重要保障,需要积极整合和充分利用。
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加大对美育资源的投入,建设艺术教育基地和艺术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育学习和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艺术节、文化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推动美育人才的培养。
在美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过程中,需要注重资源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美育资源,促进学生美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要强化美育评价的改革和完善。
美育评价是促进学生美育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需要关注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在美育评价方面,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艺术欣赏、创作实践和综合表现的评价,建立完善的美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促进美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还需要注重对美育教师的评价和激励,为美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和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投入美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美育能力的提升。
要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9202032021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影响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也不例外。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绘画技巧的积累及探究能力培养。
本文以核心素养下建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为基础,对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加以论述,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提升其艺术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并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以及一定的技巧能力。
美术核心素养包括美术表现力、内涵理解、图像赏析、审美价值等内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价值体现在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以此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一)评价的指导思想核心素养下建构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集科学内涵、时代发展特征及鲜明的民族性为一体,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课程知识学习掌握基本的美术素养,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内涵理解、图像赏析、审美价值及创意实践等能力。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二)评价依据美术课程教学标准是建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依据,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促进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小学美术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技巧的掌握,同时,将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对其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等进行培养,不断突出内在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评价目的全面客观的美术教学评价可以充分展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成果,教师在建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之前应当确定实施教学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应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对课程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习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其影响因素加以细致分析。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改革新理念的实行,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需要随之不断提升。
然而教育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该文主要从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核心素养层面进行探讨,从深入研读新课标、新教材开拓教学新思路,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用创新的思维开展教学,大力、广泛地开展教学研讨,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策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 自身素养; 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25-01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已经被人们熟知,曾多次被教育界专家、学者使用并推崇,用以明确指明新教育时代下对学生加强培养的方向和教学的目标。
如若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都与这个新的时代格格不入,势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该文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层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1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1.1 经验主义、传统思想严重对刚刚毕业或者走上岗位不久的语文教师来说很容易快速跟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转变、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并能在如今新课程标准的培养要求下不断创新、摸索并积累更新颖、更有效的教学经验。
然而对教学经验丰富、工龄时间长、资格老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育层面一次又一次创新与改革都是困难和挑战。
有部分教师不与时俱进、积极进取,有的甚至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产生抵触与排斥的情绪,仍然坚持自己的经验主义,守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撒手。
1.2 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不高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与学的目标。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定性质,要求学生具备认字、组词、造句、阅读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对文学、艺术文化的语文积累有端正、高效的态度、习惯和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
作者:李如密王禧婷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18年第05期
摘要:教师审美素养的发展是学生审美素养形成的重要保障,教师审美素养提升是形势之需、现实之需和教育之需。
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为教师审美素养发展提供了方向,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美学知识,尊重审美多样性,提高审美判断力,注重审美生活化。
发展教师审美素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主要包括教师主动进行自我提升,学校创造美育氛围以及教师培训部门改进教师审美培训。
关键词:教师;审美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18)10-0021-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不仅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要求和导向。
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方面,想要学生形成审美情趣,教师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审美素养,并能够将自身审美素养与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相结合。
可以说,提升教师审美素养是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一、教师审美素养提升是形势之需、现实之需、教育之需
(一)政策形势呼唤教师提升审美素养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也都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015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
一系列关于美育的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要求,还显现了对教师审美素养的重视。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综合深化阶段,2014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提出了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方面核心素养目标,其中,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素养中的基本要点之一。
教师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