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摘要】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自己会声情并茂的表情朗读,还耍引导学生练读,进而能绘声绘色地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达到模仿、理解和运用的目的。事实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广泛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朗读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自己会声情并茂的表情朗读,还耍引导学生练读,进而能绘声绘色地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达到模仿、理解和运用的目的。事实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广泛作用下面,笔者就自己于教学实践中运用表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取得的作用.谈几点想法
一、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反复诵读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诵读,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诵读培养
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课文的正确诵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非轻易可以练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汉语普通话规则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熟读是把一切成例化成习惯。”如果能促进学生用普通话千百遍地正确朗读课文,形成了习惯,方言及语言渣滓也就容易清除了。
三、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清人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仍可学而至焉。试更数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诵至数十百遍,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1)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朗读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运用朗读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因此在朗读中,注意做到:(一)运用停顿、重读、语调和节奏速度等朗读技巧加深理解课文,培养阅读能力。我在朗读教学中,注意抓住停顿、重读、语调和节奏速度这三个方面,我觉得它是衡量对句予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三项标准,停顿,首先要求读准标点符号,而在标点符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句中的停顿,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句法分析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同样,和停顿相适应、相配合。句子中哪些
词语重读,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作基础。而如何重读,作为一种技巧,要比停顿更难掌握。至于语调,汉语有“降抑、昂上、平直、弯曲”四大类型。(2)如果能抓住以上三项,那么必然使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都能提高。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
“孔乙己是站看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重读“站着”、“长衫”和“唯一”这三个词,学主就能觉到孔乙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协调,对这个独特形象的理解就理深刻了。现如,课文的结尾,有这样一句:“我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在朗读时就注意到了在“大约”之后安排了两个较明显的停顿。以表达第一人称“我”无从知道孔乙己确切消息的犹豫和帐惘的语气:将“的确”处理成重读,以短促却不失悲哀的话气表达出来,朗读全文,注意朗读技巧,孔乙己这个被旧社会吞噬却从来无人过问的悲惨结尾,就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沉思和同情,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这样的朗读,实际上就同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二)用朗读辅助讲解。适时地运用抑扬顿挫十分鲜明,轻重缓急恰如其分的朗读来辅助(甚至代替)讲解,帮助学生地理解课文,也是一种好途径。以朗读来辅助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弄清重点、难点,深刻地理解句意,理解课文。
如我在教《故乡》一文时,讲解开头写“我”的心情部分,就以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朗读这一句:“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
得的故乡?”启发学生在区别哪一种读法正确的过程中,理解“我”的“悲凉”心情:
(1)“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里“啊”的语调平缓而下降,重音落在“这不是”上,全句语调平直,表达了暗自庆幸故乡可喜变化的语气。
(2)“啊!这不是我二十年采时时记得的城乡?”“啊”语调短促上升,骤上,重点落在“时时记得上,全句节奏紧凑,一气呵成,表示故乡未变,久别重逢,又喜又惊。(3)“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里“啊”字的语调短促下降骤上。重音分别落在“不是”和“时时记得”上,全句语调略微昂上升起,语气肯定,肯定故乡已变,但出乎意料,变得不如过去,心里又希望不要如此变化,从而表达了惊、疑、悲、凉的复杂感情。
结果学生肯定了第三种读法,不仅理解和掌握了这一句的重点所在,而且理解了“我”的悲凉之情。由于真正理解了,因此事隔半年之后,学生对运段内容仍记忆犹新
用朗读辅助讲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易于意会,又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如《故乡》中“我”与闰土见面一段,在一个班级中我曾作过讲解剖析,效果不佳,自己也不满意,尤其对闰土所说:“老爷.....”一句,越分析越玄。此后我总结了教训,反复地琢磨了闰土的心情,揣摩其词调、语气、速度、节奏、在另一个班级教学时,朗读了这一段,对“老爷......”这两个字:我用降抑调。胆怯而略喜的语气,一张口马上下吐字,稍微下半拍的速度,然后轻
声地完整地吐出两个字,刚吐完又蓦地收口,双唇嗫嚅,欲言又罢,略停两拍。这样,从我的朗读中,学生们都受到了感染,领会了闰土辛酸、痛苦的心情,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体裁和不同的教学程序去选择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例如,我要求学生打了预备铃就齐读当天要讲的课文,这样在课文分析之前,通过齐读让学生熟悉内容,有利于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在课文分析之后,再借齐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
反复吟咏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久之,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毛泽东青少年时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威。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五、饱含感情的朗读,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我很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放朗读磁带,或组织学生录音。可读全文,可读片段,可分角色朗读,戏剧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