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机器人探险游、寻宝游、设计创新比赛规则
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标准平台组技术挑战赛比赛规则

Technical Challenges for the RoboCup2013Standard Platform League CompetitionRoboCup SPL Technical CommitteeMarch29,20131IntroductionThere are three technical challenges that will be held at the RoboCup2013Standard Platform League Competition.These are:•The Open Challenge(Section2)•The Passing Challenge(Section3)•The Drop-In Player Challenge(Section4)The team with the top score in a challenge will receive25points,each position thereafter will receive1less point;i.e.1st=25pts,2nd=24pts,3rd=23pts...25th= 1pts.In the case of a draw,each team will receive the average of the points allocated to these positions;e.g.if three teams tie for2nd,they will receive(24+23+22)/3=23 points.Teams not competing in a challenge will receive0points.If a team competes in a challenge,but fails to score a point(or receive a vote),they will also receive0 points.The team with the highest total score after all challenges is deemed the overall challenge winner.All challenges will use the2013field and the2013rules will apply.Each challenge will be performed in a two hour time slot,where the time slots of each challenge will not overlap.2The Open ChallengeThis challenge is designed to encourage creativity within the Standard Platform League, allowing teams to demonstrate interesting research in thefield of autonomous systems. Each team will be given three minutes of time on the RoboCupfield to demonstrate their research.Each team that wishes to compete in this challenge must send a short,one page document describing their demonstration to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by May27,2013. Teams who do not submit this description by the deadline will not be allowed to com-pete in this challenge.These descriptions will be posted on the website before the competition.1The winner will be decided by a vote among all the SPL teams.In particular:•The demonstration should b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scope of the league.Ir-relevant demonstrations,such as dancing and debugging tool presentations,are discouraged.•Each team may use any number of Aldebaran NAO robots.Teams must arrange for their own robots.•Teams have three minutes to demonstrate their research.At most one additional minute may be used for initial setup.Any demonstration deemed likely to require excessive time may be disallowed by the technical committee.•Teams may use extra objects on thefield as part of their demonstration.Robots other than the NAOs may not be used.•The demonstration must not mark or damage thefield.Any demonstration deemed likely to mark or damage thefield may be disallowed by the technical committee.•The demonstration may not modify the NAO robots.•The demonstration may use off-board sensors or actuators,as long as the NAO is still the focus of the challenge.This is the only challenge in which off-board sensors or actuators are allowed.•The demonstration may use off-board computing power connected over the wire-less LAN.This is the only challenge in which off-board computation is allowed.•The demonstration may use off-board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This is the only challenge in which off-board interfaces,apart from the Game Controller, are allowed.The winner will be decided by a vote among the SPL teams using a Borda count (/wiki/Borda_count).Each SPL team will vote for their top10teams in order(excluding themselves).Teams are encourag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technical strength,novelty,ex-pected impact and relevance to RoboCup.At a time decided by the designated ref-eree,within one hour of the last demonstration if not otherwise specified,the captain of each team will submit his or her team’s rankings byfilling out an online form at http://goo.gl/vIVTr.Any points awarded by a team to itself will be disre-garded.The points awarded by the teams will be summed,and the team with the highest total score shall be the winner.3The Passing ChallengeThis challenge is intended to encourage teams to develop passing skills.In this chal-lenge,each team will be required to provide three robots,all robots must be in the same2colored uniform(the decision on the color of the uniforms can be made by each team). Each robot will placed on thefield inside a circle of radius35cm(Figure1).The center of the circles will be no closer then80cm and no further then250cm apart.The triangle formed by the circles will not be equilateral,i.e.the distances between robots will be different.The circles may be marked with a felt-tip marker(such that they are invisible to the robots)or with white tape(such that they may be visible to the robots).Figure1:An example placement of the robots for the passing challenge.The location of the circle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on the morning of the challenge. It will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each team to make sure they have set the correct points.Ten minutes before the challenge is scheduled to start,participating teams must provide the three robo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hallenge to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switched off).Before the challenge,each robot will be booted and put into the penalized state. The GameController will configure the robots to team color blue.Once each robot has been placed inside a circle,they will be placed into the‘set’state for15seconds. The robots will then be placed into‘playing’and given three minutes to pass the ball around.A pass will be regarded as successful when:•The passing robot kicks the ball from inside its circle and•the catching robot stops/controls the ball inside its circle.Stops/control will be left to the referee’s discretion.Examples are:–The ball comes to a complete stop.–The robot is capable of kicking the ball from one circle to another withoutthe need for stopping the ball.A pass will be deemed partially successful if:•The passing robot kicks the ball from inside its circle and3•the catching robot touches the ball inside the circle but the ball then travels out-side the circle.A pass is deemed unsuccessful if:•Either robot makes contact with the ball when the ball is outside a circle or•the ball exits thefield.A robot is deemed to be inside a circle if part of one foot is inside the circle.The ball is inside the circle if some part of the ball is inside the circle.The line is regarded as inside the circle.Robots may pass the ball between each other in any order,but will be rewarded for passing to a different robot then that which passed to it.Scoring of the challenge will be as follows:•3pts For a successful non‘return’pass that directly follows a successful pass reception.•1pt For a successful pass.•0.5pt For a partially successful pass.For example,if robot2starts with the ball and successfully passes to robot3,one point will be awarded.Then if robot3successfully passes to robot1,three points will be awarded.If robot1then successfully passes back to robot3,one point will be awarded.If robot3then successfully passes to robot2,three points will be awarded.If robot2then has a partially successful pass to robot1,0.5points will be awarded.Then if robot1brings the ball back to its circle and then successfully passes to robot3,one point will be awarded(if robot1had passed the ball before taking it back to its circle, no points would be awarded).All normal game rules apply in the challenge,except:•if the ball leaves thefield,it will be replaced back in the closest circle•game stuck will not be calledIf a rule is violated then any pass resulting from this violation will receive no points, and the pass itself will be considered unsuccessful.4The Drop-In Player ChallengeThe main point of this challenge is for teams to develop‘drop-in’players that can be good teammates and play well with a team composed of drop-in players from a variety of teams.Each participating team will contribute one drop-in player.Each drop-in player will compete in5minute games with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teams composed of randomly chosen drop-in players.In each game,the opponent will also be a team composed of4randomly selected drop-in players.The exact number of games played by each drop-in player will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teams that participate in the challenge.So that we can randomly draw teams and organize this challenge,each team that wishes to compete in this challenge must send a statement regarding their intent to participate in this challenge to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by May27,2013.Teams who do not submit an intent to participate by this deadline will not be allowed to compete in this challenge.All normal game rules apply in this challenge.The only exception will be:•Any player may be goalie(ie,enter the goal box and behave as goalie).However, once one player has become goalie for a team,this player will be the goalie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game.Any subsequent defensive players to enter the goal box will be removed as illegal defenders.Each drop-in player may communicate with its teammates using a simple protocol. However,drop-in players are not required to utilize this protocol.The protocol for the communication packet is presented in pickup.h,available at https://www.tzi. de/spl/pub/Website/Downloads/pickup.h.The challenge will be scored using two metrics:•average goal difference•average human judged scoreThe judges will likely be from other leagues,but teams are still asked to remove or cover any distinguishing markers on their robots for this challenge.For each game, each judge will award each drop-in player a teamwork score ranging from0to10, where10means the drop-in player was an excellent teammate and0means that the drop-in player ignored its teammates.The judges will be instructed to focus on team-work capabilities,rather than individual skills,so that a less-skilled robot could still be given top marks for good teamwork.The human judges will help to identify good team-work abilities in agents to ameliorate the problems of random variance in the games and the quality of teammates affecting the goal differences.The two metrics will be normalized when determining the overall winner of this challenge.The normalization factor will be computed to be10best average goal difference of a drop-in playerEach drop-in player’s average goal difference will then be multiplied by this normal-ization factor,to get each drop-in player’s normalized average goal difference.The normalized average goal difference will be added to the average human judged score for each drop-in player to obtain its overall score.Each participating team should plan for at least one team member to attend the challenge.This team member will need to update the team color and player number of their team’s drop-in player between games,and potentially help referee some of the games.5。
机器人大赛比赛规则

机器人大赛比赛规则机器人大赛比赛规则一.比赛主题“夺宝奇兵”。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梦想对于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但是真正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去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去努力拼搏。
过程中纵然会有艰难险阻,会有重重迷雾,只要我们有冷静的头脑,有缜密的分析,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面对挑战的勇气,我们并定会找到属于我们的宝物,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让我们用我们制作的机器人去帮助我们夺取宝物,实现我们人生中的科技梦想。
本次比赛的主题为“夺宝奇兵”。
机器人的任务就是经过艰难险阻夺取宝物。
过程中机器人需穿过复杂地形,途中读取条形码,根据提取到的关键信息判定藏有机关的密室,通过寻磁方式找到机关控制器,关闭机关,然后从多个物体中识别出宝物密钥,将密钥推到开关区,最后抵达宝物密室,触发开关,表示成功夺取宝物。
二.场地说明参考场地如下图:1.比赛场地:长600cm,宽300cm,场地四周围有高5cm的挡板。
地板基本平整,场地左右两边镜像对称,表面材料为:白色免漆板。
场地中铺有黑色引导线,宽度为5cm。
一些地方设有交叉线标记位置,宽度5cm,长20cm。
2.启动区(图中标号[1]区)分红、蓝两区,分别由红线和蓝线圈定,双方机器人各占一个启动区,具体颜色由开赛前抽签决定。
机器人需在启动区识别场上开赛声音信号(一定频率的声音信号,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声音开关由裁判长控制),自动开始比赛。
3.跷跷板(图中标号[2]区)面积:160cm×50cm,高度:30cm跷跷板中间有黑色引导线,板两端与地面平滑衔接,在跷跷板前10cm处有交叉线提示位置。
跷跷板中间有交叉线提示位置,交叉线长度同跷跷板宽度。
机器人需在跷跷板上停留一段时间,在20秒内使跷跷板两端同时离开地面的时间尽可能长,期间可多次通过跷跷板,取最长停留时间。
若最长停留时间不足20秒则比赛结束时在总完成时间上累加缺少时间的4倍。
4.解码区(图中标号[3]区)在黑色引导线两侧分别有一段总长度25cm、宽度10cm和总长度25cm、宽度20cm的条形码(后者为两个场地共用),距离引导线10cm。
机器人寻宝挑战赛规则

机器人寻宝挑战赛规则一、任务参赛队要设计一个能自主控制的机器人,设计相应的策略使机器人在复杂的场地环境中躲避障碍、收集模拟的宝藏并且放入仓库。
同时要在同一场地中与执行同样任务的另一机器人竞争。
所有设备和电脑由队员自己准备。
二、标准1.竞赛场地竞赛场地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后。
竞赛场地的实际尺寸与示意图给定尺寸基本相同,但允许有1cm范围内制作误差。
场地由围墙、宝藏区、宝藏、起始区、障碍物、引导线、仓库组成。
2.场地尺寸2.1场地尺寸为240cm×120cm,边框高度为15cm,地板为白色。
2.2 起始区大小为30cm×30cm,仓库大小为30cm×30cm。
2.3宝藏是直径为5cm的黑色亚光纸片。
宝藏数量为20个,宝藏在宝藏区的位置正式比赛开始前有裁判随机放置。
2.4仓库前有黑色引导线,宽度为1.5cm-2cm的黑色胶带。
3.竞赛规则3.1 队伍组成:每个参赛队伍可由2名队员组成。
3.2 竞赛时间:比赛前可以简单调试自己的机器人,正式比赛时间为2分钟,2分钟时间内2个队同时在场地中争夺宝藏,分数高的队伍获胜。
3.3 宝藏的位置是在正式比赛前裁判随机放置的,宝藏距离墙壁至少10cm。
3.4 两队的起始位置是放置好宝藏后两队猜硬币决定的。
3.5当机器人用于寻找宝藏的传感器位于宝藏上方且机器人在此停留至少2秒钟后就认为机器人找到了宝藏,这时找到该宝藏的一方队员可以用手或捡拾器收起宝藏,其他队伍将没有机会找到该宝藏。
3.6机器人每获得一个宝藏将获得1分的奖励,机器人收集到宝藏后,若能将宝藏送至仓库,之前找到的宝藏分数将增加一倍。
放入仓库是指机器人沿线走到任何一部分进入仓库并停留两秒钟,然后比赛继续。
3.7 障碍可能会出现在宝藏区3.8 参赛双方的机器人不能破坏对方的机器人,如果机器人发生互相碰撞,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比赛,如果任何一方因碰撞不能继续比赛,那么2队机器人将被放至起始区继续比赛,机器人货舱中的宝藏仍计算成绩。
【VIP专享】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双足竞步机器人组比赛规则2

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双足竞步机器人组比赛规则一、报名要求由于竞步组报名队伍过多,赛程安排过紧,因此根据组委会要求、鼓励大家参与更多的比赛项目,特作出如下要求:1、“211”大学只得以学院为参赛单位(若以学校为单位,则不得以学院为单位),不得以任何“中心”、“基地”等其它名义参赛,其它学校以各自学校为参赛单位。
2、各参赛单位,交叉足印组最多参加两队;狭窄足印组最多参加两队;自由体操组最多参加三队;对中学组和大学组,同一组的队员可以不是同一学校的学生;每组的参赛队员最多可以包含5名队员,指导老师2名,领队1名。
3、所有的参赛队为便于统一安排协调,各参赛单位报名时所留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电话、邮箱)要确保为一人,且此人能来到比赛现场。
请联系人定期查看邮箱。
4、在报名信息确认之后,任何参赛队伍都不能更改队伍信息。
5、同一参赛单位在同一比赛项目中冠、亚、季军只能得1项,一、二、三等奖不限。
二、机器人结构及其规格的设定:1、交叉足印竞步机器人:结构只有双足、并只能以走路的方式来移动,机器人要分清楚正面及背面,以箭头方向作为正面,是自主式脱线控制,用不多于6只伺服马达和一个伺服马达控制板来完成,机器人最大尺寸为200mm(长)X 150mm(宽)X 300mm(高),重量不超过1Kg。
机器人头部要能放入(长)200mm X (宽)100mm 长方格内。
(机器人立正时,其前进方向为机器人最大尺寸的宽度方向)。
2、狭窄足印竞步机器人:结构只有双足、并只能以走路的方式来移动,机器人要分清楚正面及背面,以箭头方向作为正面,是自主式脱线控制,用不多于6只伺服马达和一个伺服马达控制板来完成,机器人最大尺寸为200mm(长)X 150mm(宽)X 300mm(高)(机器人立正时,其前进方向为机器人尺寸的宽度方向),重量不超过1Kg.,狭窄足印竞步机器人, 单足最大尺寸要能放入(长)150mm X (宽)60mm长方格内。
《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总结

《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总结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2013 – 11 – 012013年10月18日-20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RoboCup中国委员会、合肥市人民政府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合肥市科技局和安徽建筑大学承办的《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
共有200多所学校、2400多支队伍和4200多人参加了本次大赛活动。
本次比赛包括了如下11项比赛大类:(一)RoboCup足球机器人比赛1、仿真组2、小型组3、中型组4、标准平台组5、类人组(二)RoboCup救援组比赛1、仿真组2、机器人组(三)RoboCup家庭组比赛(四)FIRA足球机器人比赛1、仿真组2、小型组(五)水中机器人比赛1、机器人水球2、机器人水底采矿3、机器人水中巡游(六)舞蹈机器人比赛(七)双足竞步机器人比赛(八)微软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九)机器人武术擂台赛(十)机器人游中国比赛(十一)其它1、助老机器人比赛2、家庭服务机器人比赛3、家庭机器人仿真比赛4、医疗与服务机器人比赛5、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6、机器人创新比赛7、仿人机器人竞速比赛8、采摘机器人比赛本次比赛是历届比赛中比赛种类最多和规模最大的一次。
本次赛事包括了两个比赛:一个是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它既包括如RoboCup和FIRA等国际上的标准比赛项目,同时也包括了如水中机器人比赛、舞蹈机器人比赛、双足竞步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武术擂台赛、机器人游中国、机器人智能搬运、仿人机器人竞速比赛、采摘机器人以及医疗、助老、服务机器人等自创的比赛项目。
另一个是2013 RoboCup 中国公开赛,它是RoboCup 国际赛事的一个组成部分。
10月19日上午,本次大赛隆重开幕。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孙增圻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科技大学王煦法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魁研究员、陈小平教授、佟国锋教授、陈万米教授、谢广明教授、副主任兼秘书长李实博士,合肥副市长吴建国、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明义、安徽建筑大学校长方潜生教授、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润梅教授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第13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选拔赛规则(二)

第13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选拔赛规则(二)9、碳平衡机器人技能赛9-1、竞赛叙述机器人的任务是将一企业的碳足迹平衡到零点。
碳足迹是企业在工业制造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机器人必须安装太阳能板和在不同栽植区种植正确的树木才能够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
机器人的使命是使一个公司的碳足迹为零。
公司的碳足迹是公司工业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机器人必须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在不同种植区种植树木来平衡公司的排放。
9-2、比赛分组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9-3、队伍组成每队1-2 名选手和 1 台机器人(禁止兼用)。
9-4、任务描述9-4-1、储存区里有 2 个太阳能板和 4 颗树。
有 3 种不同种类的树木: 绿色、红色和黄色。
9-4-2、反应方块区域内包含各种工业加工过程。
共有 6 个反应方块,分别为 4 种不同的反应过程。
4 种不同的反应方块:9-4-3、有蓝色、白色和红色线分隔了反应方块区域的橘色区和底图的白色区。
这些不同颜色线将方块俩俩分隔。
如图,绿色和黄色方块在蓝色组、黄色和白色方块在白色组,白色和红色方块在红色组。
9-5、任务9-5-1、机器人将两个太阳能板安装至太阳能板安装区(黄色方块区)。
9-5-2、机器人将 4 颗树木从储存区移至绿色栽植区。
每个绿色栽植区被不同颜色的围墙包围,红、白和蓝色。
不同颜色栽植区的编号如下图:9-5-2-1、、在各栽植区种植什么颜色的树木由反应方块的颜色和其位在反应方块区的位置决定。
反应方块所排放的气体需要在栽植区种植相对应颜色的树木来平衡:•如果反应方块在蓝色组,树木必须种在蓝色栽植区。
•如果反应方块在白色组,树木必须种在白色栽植区。
•如果反应方块在红色组,树木必须种在红色栽植区。
9-5-3、机器人必须将反应方块带回至结束区并完全进入结束区后停止。
以下的图示为三种得分方式。
图 1 显示树木、太阳能板和反应方块的最初位置。
图 2 显示最后得分的 3 种方式。
2013年APRC-003竞赛规则

2013年APRC竞赛规则一、竞赛项目1、小学组:机器人无编程轨迹竞赛、机器人极速争夺竞赛、机器人越野竞赛、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机器人篮球竞赛、人型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竞赛、机器人三项全能竞赛。
2、中学组:机器人越野竞赛、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机器人篮球竞赛、人型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竞赛、机器人三项全能竞赛。
3、大学组:人型机器人迷宫竞赛机器人无编程轨迹竞赛一、参赛组别小学组。
二、参赛队的构成每名参赛选手比赛时使用一台机器人完成任务,器材选用中夏牌ZX-FBC非编程机器人,比赛中不允许选手之间互相拆借机器人,一经发现取消拆借双方的竞赛成绩。
三、竞赛方法1、比赛开始前将机器人放置在起始红线位置(机器人的任何一个部位不准超过起始红线),裁判发出号令比赛开始,机器人沿着宽2cm的黑线移动至触到红线终点,即为比赛结束。
2、比赛场地大小为160cm X160cm。
机器人行驶轨迹线的宽度为2cm,轨迹线的颜色为黑色。
四、比赛规则1、比赛将分两轮依次进行,两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分钟,每轮比赛时间在60秒以内。
2、参与该项比赛的机器人须自行制作,也可以自行改造(改造所用器材仅限用中夏机器人配件);参与该项比赛机器人的控制部分可以事前制作后参与比赛。
3、在比赛过程中,选手在没有裁判的同意下不得触碰机器人,否则终止本轮次比赛。
4、比赛过程中机器人不准带出比赛场地,违规者将取消参赛资格。
5、比赛时,比赛现场只能留一名指定的参赛选手。
五、比赛计分方法每个参赛队将参加两轮次的比赛,从两轮比赛的成绩中,选其中最好的一次为该参赛队在该项目中的最终比赛成绩。
每轮比赛前有1分钟准备时间。
用时少且完成任务的参赛队为优胜。
1、完成任务:机器人必须按照规定路径移动,且在规定的时间(60秒)内到达终点线(机器人任何一部分到达终点线即可),该种情况视为完成任务。
对于完成比赛任务的参赛队,以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时间多少决定胜负,时间少者胜出。
2013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程序册-江苏赛区1

2013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江苏赛区程序册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深圳市中科鸥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9月8日中国南京目录一、组织机构 (1)二、比赛日程安排 (3)三、比赛项目 (4)四、比赛队伍 (5)五、比赛赛程和赛制 (7)六、赛事服务 (9)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东南大学协办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大学、深圳市中科鸥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常州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席孙增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顾问委员会戴汝为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张钹院士,清华大学吴宏鑫院士,航天科技集团502所蔡鹤皋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欧阳自远院士,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郑南宁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陈国良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李明院士,航空601所封锡盛院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吴启迪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王煦法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谈大龙研究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贾培发教授,清华大学蔡自兴教授,中南大学席裕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龚振邦教授,上海大学王田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越超研究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汪劲松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谭民研究员,中科院自动化所褚健教授,浙江大学黄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谈自忠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李泽湘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江苏赛区顾问孙立宁教授,苏州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张秋菊教授,江南大学君远学院院长赵东标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段锁林教授,常州大学机器人所技术委员会秦益霖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文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盛定高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军中国矿业大学李汉军空军工程大学王京港南京理工大学组委会办公室潘颀东南大学二、比赛日程安排三、比赛项目1、教育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2、机器人游中国比赛3、群教育机器人协作或者舞蹈4、教育机器人智能码垛搬运比赛5、教育机器人智能码垛搬运挑战赛6、教育机器人灭火比赛四、比赛队伍教育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C51组(9支队伍)教育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ARM组(1支队伍)教育机器人游中国比赛(8支队伍)教育机器搬运码垛(4支队伍)教育机器灭火比赛(5支队伍)群教育机器人协作与舞蹈(3支队伍)五、比赛赛程和赛制教育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大学组C51)教育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高职组C51)教育机器人智能搬运搬运比赛(大学组ARM)教育机器人游中国比赛(大学组)教育机器人游中国比赛(高职组)机器人搬运码垛比赛(4支队伍)机器人搬运码垛挑战赛(1支队伍)群教育机器人灭火比赛(5支队伍)教育机器人群协作和舞蹈(3支队伍)六、赛事服务1、开幕式/比赛会场位置图会场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机电动力实验平台附近公交站台:出口加工南区(校西门)途经公交车:192(南京南站始发、途径地铁百家湖)、清安线(途径地铁安德门站)、江宁16路(途径地铁竹山路站)、江宁28路(途径地铁百家湖)2、食宿安排本次比赛住宿自理,比赛当天中午统一安排午餐。
“机器人奥运游”比赛规则

“机器人奥运游”比赛规则一、竞赛目的、级别类型1、竞赛目的“机器人奥运游”竞赛项目要求参赛机器人在规定假期时间内,游历尽量多的景点,获得尽量多的得分,并在假期结束前回到出发地。
目的是引导参赛队研究、设计并制作具有优秀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移动机器人,逐步提高机器人的能力与智能。
1)系统规划与优化能力:在预定的时间内游历尽量多的景点,完成计划中的旅游活动,并回到出发地点。
是一种最优规划活动;有一定的系统规划与优化能力。
想得高分,就要游历尽量多的景点和难度高的景点,但存在来不及在规定的假期内回家的危险。
2)应变能力:有些可移动景点与路障的摆放数量与位置,在机器人放进出发区后,随机确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竞赛的难度,并使旅游路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未来,路线图也可以在赛前临时公布。
3)爬坡能力:桥型景点与天台景点的坡度要求机器人有较好的爬坡能力。
4)跨越门槛的能力:这对机器人都是重大考验。
5)快速性与稳定性:机器人在的整个旅游过程中,始终要在快速性与稳定性中间求得平衡,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二、机器人外观与尺寸无具体限制,能适应旅游场地即可。
通常为四轮式。
a、传感器:在不违反规则和规范的情况下,对机器人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没有限制。
b、动力:请在每组比赛点名前为机器人充足电力。
在本组全部机器人完成比赛之前,不得充电。
c、其他: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不应对场地等造成损坏。
三、场地、路线、环境1、场地比赛场地7m×10m,表面铺绿色地毯。
旅游道路的中心有宽度约24mm的引导线用以引导机器人,引导线为白色。
减速板表面上不铺地毯,涂灰色油漆。
比赛的起止区为一个500mm×500mm 的长方形区域。
连接该区域进出口处的是门廊计时装置(如图1-1)。
在门廊上会安装计时器,机器人经过门廊时,计时系统开始或停止计时。
图1-1500500100起止区域2、路线图机器人旅游路线由直道、弯道、环路和交叉路口等组成,任意两个交叉路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 。
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救援机器人比赛规则

2013 Robocup救援机器人组(RRL)比赛规则1、比赛简介:救援机器人组比赛的目的是为促进城市搜救研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通过竞赛可以为救援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运作提供性能客观评价标准。
比赛中,各参赛队需要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其救援机器人性能(机动性,感知能力,定位建图能力,操作界面,远程操控性、自主能力等)。
比赛是一个救援机器人技术进步展示的舞台,也是检验救援机器人系统的实验场。
比赛的最终目标是将机器人用于真正的救援任务。
比赛任务是控制救援机器人在迷宫式的场地中搜救模拟的被困者,获胜队伍必须能够很好的完成3~5个任务。
每个任务要求救援机器人从场地中的指定点出发,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最多数目的被困者,比赛成绩将按照完成所有任务后的总分高低排出冠、亚、季军。
另外设置三个单项比赛奖――自主运行挑战赛、建图挑战赛和通过能力挑战赛。
单项奖评比是综合常规比赛和专场比赛的得分来确定。
2、比赛背景一座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突发事件处理救援队负责在事发地点组织救援,请求增派救援机器人协助搜救建筑物内的被困者,以防余震造成的再次伤害。
在建筑物入口处环境状态未被破坏,但是随着进入建筑物内部,毁坏程度将会逐步增加。
救援机器人及其操作者的任务就是确定现场环境、寻找被困者,并将获得的信息(被困者位置和状态)标记在救援机器人所建立的现场地图上。
3、评分依据比赛主要考核的机器人性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通过危险,倒塌和杂乱的环境;⏹确定被困者状态和被困者位置;⏹自动建立环境地图;⏹机器人的自主运行能力。
在比赛中展示机器人的其他性能也会被提倡和受到欢迎,包括:⏹递送救援物资;⏹安置传感器及监控环境;⏹标示和计算到达被困者距离最近的路径;⏹帮助被困者脱离危险(比如提供对建筑结构的支撑或其他安全措施,帮助被困者逃脱)。
4、场地特征场地分为:黄区,桔区,红区。
黄区是(处处是倾斜地面的?)迷宫地域,桔区是楼梯、斜坡、高台等组成的障碍区域,红区是在桔区场地基础上增加立方体地板组成的障碍。
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舞蹈机器人大学组(自创组)比赛规则

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舞蹈机器人大学组(自创组)比赛规则本组参赛机器人除外观装饰性部件外必须是自行设计、加工、组装的设备。
同时,鉴于双足人形机器人在平衡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为了增强比赛的技术性和观赏性,比赛项目分为:(一)双足人形组(不含轮式机器人)(1)参加比赛的每一台机器人,其主要机体必须具备人体构型,必须只能有两条腿、两只手臂、一个头及躯干部分;(2)机器人必须有不少于十五个关节自由度组成(伺服舵机或伺服电机);(3)两条腿之间及足部之间不能有任何连接机构;(4)机器人手掌、足底上不得直接带有用于执行移动动作的动力元件;(5)每一个机器人本体必须搭载独立的电源和自行设计的控制系统;(6)动作序列的产生和相关机器人的调试、运行,如果涉及上位机,则必须使用自行开发的上位机软件;(7)鼓励在机器人本体上添加有助于提高技术难度、观赏性、应用价值的相应零部件或传感器。
(二)多足异形组(含轮式机器人)(1)参加比赛的机器人,其机体构型不做限制,也可以容许有双足人形机器人配合参与比赛,但不能做为主体部分;(2)机器人必须有不少于十五个关节自由度组成(伺服舵机或伺服电机);(3)机器人本体可以是独立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组合结构;(4)每一个机器人本体(含分体部分)必须搭载独立的电源和自行设计的控制系统;(5)动作序列的产生和相关机器人的调试、运行,如果涉及上位机,则必须使用自行开发的上位机软件;(6)鼓励在机器人本体上添加有助于提高技术难度、观赏性、应用价值的相应零部件或传感器;比赛规则:一、比赛场地:1、舞台:组委会提供两种比赛场地,参赛队可任选其中一种场地参加比赛。
第一种:舞蹈场地是2m×2m的平坦区域,场地为平整硬质木板,周围有高10cm一体化围墙。
第二种:舞蹈场地是2m×2m的平坦区域,场地为绿色薄地毯,地毯厚为2mm-3mm,地毯下为平整硬质木板,周围有高10cm一体化围墙。
2013RETC竞赛规则

“RTEC”机器人创意闯关竞赛规则一、竞赛目的1、可藉此进一步培育青少年在科学基础知识、机械、电子方面的创意思维,增加他们对物理、能量转换、再生能源及机械电子设计的认识与应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参赛队伍以积木零件、各类生活用品搭建不同的关卡,并把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设计巧妙的加入其中,展开研究和动手设计及搭建机关组件的神奇旅程,尝试应用不同的力学及智能、机械原理在关卡设计上。
3、RTEC释义:“R” ROBOT机器人“T”Thought思想;想法“E” E ducate训练、培养“C” Cooperate 合作互助二、竞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三、竞赛报名1、每支参赛队的参赛人数为不多于4名学生和1名教练员(教师或家长)。
2、学生必须是截止到2013年5月底前仍然在校的学生。
四、竞赛评审1、评审原则:作品采取现场制作现场评分2、制作时长:3个小时。
3、作品限制:限制面积为180CMx 60CM(长x宽),高度不限,但作品需稳固陈列于会场提供的展示桌上。
4、关卡数量:小学组需设立五个关卡以上,初中和高中组需设立七个关卡以上。
关卡需包含智能关卡、科学原理关卡、绿色能源关卡、地方特色关卡。
(1)智能关卡(机器人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应用是指在作品中应用机器人技术实现关卡的动作或传递,从而提高参赛作品的智能化及自动化程度。
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至少有三个关卡使用了机器人技术。
1.1部件要求从硬件上来说,机器人技术所应用的必须部件为控制器(如单片机、主板),此外还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部件:1、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2、执行器(如直流电机、舵机)3、传动件(如齿轮)不同关卡之间可以共享一个控制器,也可以使用各自独立的控制器。
从非硬件方面来说,机器人技术是指机器人的控制思想、方法及原理,以及实现这些技术的程序及控制软件。
1.2应用方式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分为两种方式:直接式和分散式。
直接式是指在关卡中直接应用机器人个体,如智能车、仿生六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间接式是指在关卡中将机器人关键部件通过有效的整合,形成一个能够智能或自动完成某些作业任务的功能物件。
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FIRA小型组(3vs3)比赛规则

附录一 MiroSot 3vs3 比赛规则规则1:场地和球(a)场地尺寸赛场为黑色(不反光的)木质长方形场地,其尺寸是150cm×130cm,带有5cm 高,2.5cm厚的围墙。
围墙的侧面为白色,围墙顶部为黑色。
在场地的四角固定四个7cm×7cm 的等腰三角形以避免球进入角落。
木板表面的材质与乒乓球台相同。
(b)场地标记(附录1)比赛场地标记如附录1 所示。
中圈半径是20cm。
作为门区的一部分的圆弧沿球门线长20cm,垂直于球门线5cm。
主要直线/圆弧(中线、门区边界线和中圈)均为白色,3mm 宽。
争球(规则13)时机器人的站位(圆)标记为灰色。
(c)球门球门宽40cm,没有横梁和网。
(d)门线和门区门线是恰好位于球门前长40cm 的直线。
门区包括位于球门前尺寸为70cm×15cm 的长方形区域以及附属的弧形区域,弧形区域平行于球门线长度为20cm,垂直于球门线高度为5cm。
(e)球用桔黄色的高尔夫球作比赛用球,直径42.7mm,重46g。
(f)球场位置场地位于室内。
(g)照明条件比赛现场照明条件固定在1000 lux 左右。
规则2:选手(a)总体系统(附录2)比赛将在二个队之间进行,每队包括3 名机器人。
其中之一为守门员(规则2.b.2)。
球队由三个人组成,分别是领队,教练和训练员,他们只允许留在看台上。
每队可使用一台主计算机,主要用于视觉信息处理和位置确定。
(b)机器人(1) 每个机器人的尺寸被限定为7.5cm×7.5cm×7.5cm,在确定机器人尺寸时不考虑通讯天线的高度。
(I) 机器人的顶部不得涂桔黄色。
由赛事组织者所分配的蓝色或黄色色标将用于标识机器人队别。
所有机器人必须至少有一个3.5cm×3.5cm 的区域用于贴蓝色或黄色的队标,队标在其顶部清晰可见。
一支球队的队标可能每场比赛都改变,队标贴片应是可拆开的。
一旦分派了蓝色和黄色中的一个作为队标,机器人不得使用任何对方球队所用颜色的贴片。
2013中型组规则修改变化情况汇总(61版)

根据国际 比赛对规 则的解释, 增加了相 关要求。
对参加中 国机器人 大赛中型 组比赛的 成绩认定 时间进行 说明。
-7-
7 赛事规则
以上 pdf 文档,请上传至竞赛委员会官方论坛的“RoboCup
只要有一小部分在己方半场,就不算机 关要求。
器人完全进入对方半场(这条规则防范
的主要情况是:给出 start 信号以后,球
没有动的情况下,开球方的一个机器人
进入对方半场,会产生遮挡防守方机器
人视线的情况)。
-6-
5 赛事规则 新增 1.1 23、对推 动的补充 规定
6 赛事规则 新增 2.2 2、过去 3 年内的参 赛、获奖格的要求,规定在拼抢过程中,双方 只能各有一个机器人触球,不允许任何 一方有第二个机器人触球。还规定防守 时,防守方除了一个与球有接触的机器 人可以触碰进攻方机器人以外,不允许 第二个机器人接触进攻方机器人。否则 视为犯规,判给进攻方任意球(这条规 则防范的主要情况是:防守方多个机器 人同时围堵进攻方一个机器人)。
中线开球自主走位(3 分)
射门(4 分);
按规则完成开球、罚球动作(5 分)。
圆的半径。机器人必须完全位于这 的详细定义。
个圆以外。
裁判必须在比赛停止后的10秒之
内重新开始比赛。
-3-
5 RC-13.4.1: 如果10秒钟以后进攻方没有开出球,防守方可 如果10秒钟以后进攻方没有 在 RC-13.4.1、RC-15.1、
任意球的过
以触球并且直接射门得分。但是即使10秒钟过
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机器人武术擂台赛比赛规则

机器人武术擂台赛项目竞赛规程(2013)1 总则1.1竞赛目的本项赛事的目的在于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普及。
参赛队需要在规则范围内以各自组装或者自制的自主机器人互相格斗,并争取在比赛中获胜,以对抗性竞技的形式来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大学生、青少年中的普及与发展。
本项赛事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两方面:1)较高技术难度:要求两组使用双腿自主行走的仿人形机器人互相格斗,将对方打倒或者打下擂台。
2)较强的观赏性和对抗性:较大尺寸、不限定形态、具备攻击装置的机器人的遥控或自主性对抗。
1.2 竞赛内容概述在指定的擂台上有双方机器人。
双方机器人模拟中国传统擂台格斗的规则,互相击打或者推挤。
如果一方机器人整体离开擂台区域或者不能再继续行动或被对方机器人打倒,则另一方获胜。
本规则的原则是规定参赛队不能做的方面,即本规则没有明确禁止的做法均是允许的,除非技术委员会认为该事项可能危害人身安全和比赛过程的安全及公正。
对于由本规则未能描述到的盲区或疑问点导致的争议,在比赛现场应服从主裁判裁决,赛后可由参赛队申请仲裁或解释,由技术委员会合议后进行书面的解释判定,并正式列入规则中。
1.3 竞赛组别机器人武术擂台赛分为以下十个组别,其中包含不限定比赛平台和限定标准平台的竞赛。
如任何参赛队对自身或其他队伍是否具备参加该组别的资格有争议,应在赛前以书面方式提交技术委员会讨论裁定。
不限定平台赛种:●1) 无差别组(1VS1)⏹不限制参赛机器人结构形式,可以采用轮式、履带式、足式移动。
●2) 仿人组(1VS1)⏹参赛机器人必须具备几个明显的仿人类特征,见本规则2.2节。
●3) 技术挑战赛(1规定动作挑战;2动作投影技术挑战;3 自主命题技术挑战)⏹技术挑战赛的内容原则上是未来将引入正式比赛的内容,也是本赛事规则发展的风向标。
标准平台赛种:●4) 无差别组标准平台(1VS1和2VS2)⏹每个参赛机器人的任何部分(除电池外)都只能使用同一厂家提供的机器人套件中的部件完成,结构件只能使用塑料部件,例如创意之星和乐高套件等。
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规则02机器人足球比赛规则

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足球比赛规则1 前言2对2机器人足球比赛规则经过几次调整,基本达到强调机器人足球比赛中的技术而不是一味比拼速度和力量的目的,对机器人足球的正常发展是有益的。
为了更方便训练和比赛,再次对规则进行修订。
2 比赛场地和足球2.1 机器人足球赛台的球场区长1220mm、宽1830mm,球场四周有宽度为220mm的白色边界区。
边界区四周有宽80mm的坡面,四周为高150mm、厚18mm的档板。
边界区及坡面均刷白色亚光漆,档板刷黑色亚光漆。
赛台尺寸如图1所示。
赛台用木工板制成。
2.2 赛台中央的木质底板上覆盖一层喷绘的背胶场地纸。
绿色球场及白色边界区应水平和平整。
图1 比赛场地(mm)2.3 赛台应放置在约400mm高的架子上。
2.4 球门内宽为450mm,深度为80mm。
每个球门在距地面140mm处有一横梁。
球门内有高度为80mm的后壁。
球门内侧涂成天蓝色,地面为白色。
球门外侧面应涂成亚光黑色。
球门用厚度不超过12mm的木板制成。
2.5 场上有六个发球点和一个开球点,图2中用白点表示,但在场地纸上并未标记。
图2 发球点、开球点和罚球区2.6 参赛队必须根据场馆的照明和磁场条件调整机器人。
比赛组织者将尽力保持较低的照度,并使赛场远离磁场(比如,地板下的布线和金属物体)。
但是,建议各参赛队应设法让自己的机器人能适应各种照明和磁场干扰情况,并能应对场地表面大约5mm高的轻微起伏。
2.7 比赛采用能发射红外线的直径75~80mm的电子球。
每场开赛前,裁判都要检查足球是否损坏。
本届竞赛用球为日本EK公司制造的RoboSoccer RCJ-05足球,使用抗于扰力较强的调制模式。
参赛队必须控制机器人的动力,否则,损坏足球后可能会根据规则5.7.2和6.7被罚出场或取消比赛资格。
3 机器人3.1 机器人必须是经参赛队员启动后能够自动运行的机器人,禁止使用任何遥控方式。
为了策略或备份的需要,每支参赛队可携带三台机器人参赛,但在同一场比赛中只能使用两台机器人且不能更换。
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微软(MS)机器人仿真比赛规则

微软(MS)机器人仿真比赛类别1.微软(MS)机器人武术擂台赛2.微软(MS)Nao类人仿真赛3.微软(MS)3D类人仿真赛4.微软(MS)轮式微型机器人5:5仿真赛5.微软(MS)轮式微型机器人11:11仿真赛微软(MS)机器人武术擂台赛仿真赛规则1.平台下载比赛采用微软公司发布的Microsoft Robotic Studio作为仿真平台,最新平台组件及下载地址在:/showsoft.asp?id=572.比赛模式比赛采用1对1的循环竞赛模式,每队一台机器人,比赛过程中人不能干预,也不可更换决策。
一场比赛共10局,每局比赛时间为40秒,获胜局数多的一方获胜,若获胜局数持平,则平局。
获胜者得分5分,平局3分,失败方得1分,最后按得分计算排名。
获胜条件3.(1)比赛过程中,若一方倒地(上身与擂台接触)、或掉下擂台(机器人与台下地面接触),则计时5秒,5秒内,若另一方未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则另一方获胜,否则,记为平局。
(2)若时间到,双方都未倒地或掉下擂台。
此时离擂台中心近的一方获胜。
(3)双方机器人都无法行动时,正常比赛,参照(2)。
4.比赛环境及进程本次比赛的仿真环境还在测试中,比赛竞赛双方及裁判采用同一台仿真机器(单机比赛)。
在比赛开始之前,竞赛双方加载决策代码。
由裁判控制比赛开始。
在比赛期间,竞赛双方都不得修改决策程序,或更换决策。
比赛场地5.(1)比赛场地(即擂台)大小为长2480mm,宽2480mm,高200mm,底色为灰黑色80%的灰度,中心区域为擂主区域,正红色。
(2)场地质量为300kg。
场地材质为黑色木质,外场材质为地板(3)场地的照明采用与其他微软仿真平台相同的自然光照明。
(4)场地示意图。
见下图。
图1 场地示意图微软(MS)Nao类人仿真规则1.仿真环境比赛采用微软公司发布的Microsoft Robotic Studio作为仿真平台,以Aldebaran公司的Nao机器人作为仿真模型。
2013长春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纪实

2013长春—第13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纪实
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于2013年7月16日在长春正式开赛,来自全国33个地区的528支代表队齐聚春城,本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吉林建筑大学共同承办。
本届大赛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等33个地区的528支代表队参赛,选手1525名、教练员528名、裁判员66名,是竞赛历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赛事。
邵东县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中心,派出了以两市镇一中、两市镇四中、两市镇四完小三支只省冠军队伍参加了,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综合技能项目的比赛,取得了1金1银1铜的好成绩。
为湖南省在本次大赛共获得2枚金牌中夺得宝贵的1枚金牌做出贡献。
县政府、科协、教育领导及各参赛学校校长亲临比赛现场指导比赛,足见我县科技强县的战略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县委冒主任、科协郭主席、曾主席、教委肖湘等领导在比赛现场
指导比赛
一、出证、
出证勇士们高铁站内留影
忙里偷闲
二、比赛
比赛中有教练的期待、也有选手竞赛场上的激烈角逐三、交流
中外教练和机器人教育专家坦诚交流
四、收获
省科协领导刘志平和金奖选手在颁奖现场合影
获奖选手和教练在一起。
2013年FLL乐高机器人比赛规则详细

2013年FLL乐高机器人比赛规则详细机器人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国际机器人比赛项目。
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编程。
参赛的机器人要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
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设置FLL机器人挑战赛的目的是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为国际FLL机器人挑战赛选拔参赛队。
本届FLL挑战赛的主题为“关爱老人”,老人们想独立,在他们希望的时间、以他们希望的方式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想有为,感觉被需要,有成就感,有乐趣;他们想不孤独,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有意义的联系。
老人有来自他们毕生的经验的智慧和想法,问题是越老生活就越困难,他们的体能、速度、灵活性和记忆会丧失,听力、视力和其它官能会下降,这是难以避免的。
健康问题悄悄而至,挚爱的人逝去。
我们能用新技术做点什么?在“关爱老人”的机器人比赛中,你和你的机器人将涉及一些关于独立、有为、不孤独的挑战和活动。
有些事并不需要老人亲历亲为,但有的事做起来很难,有的事较容易。
注意那些事难在哪里,设计你的机器人来做这些事,设想一下你能为你热爱的老人或将来的你自己进行什么创新的技术设计呢?怎样能使生活变得更容易呢?这些就是本届挑战赛的主题思想。
比赛场地是一张印制的场地膜上散布着多种任务模型。
有些任务模型是用子母扣固定在场地膜上的,在整个比赛期间,机器人不能挪动它们的位置,只能对模型上的可动部件进行操作;还有些模型是散放在场地膜上的,机器人在完成任务时通常是要让它们或带它们回到基地的。
赛台是进行机器人比赛的地方。
单个赛台的内部尺寸长为1143mm、宽2362mm,四周装有边框,高为77mm±13mm,厚度为38mm,赛台底板厚度为18mm。
边框内侧为黑色。
场地底板上铺有亚光场地膜,底色为白色。
场地膜上画有基地,比赛用的部分模型则布置在场地膜上。
场地膜(含黑边)的尺寸为1140mm、宽2350mm。
场地膜紧贴北面和东面的边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器人大赛(合肥)“机器人旅游”竞赛规则一、竞赛类别、目的、机器人及报名要求二、场地、路线与环境三、旅游景点四、比赛程序五、赛前准备工作六、计时计分七、其他附件一、景点分值表附件二、本次旅游比赛路线图一、竞赛类别、目的、机器人及报名要求§1.1竞赛级别类型设置本次比赛共设置10个竞赛项目,探险类5个,寻宝类5个。
2、寻宝游§1.2 竞赛目的探险类旅游竞赛,要求机器人在规定假期时间内,游历尽量多的景点,获得尽量多的得分,并在假期结束前回到出发地。
寻宝类旅游竞赛,要求机器人在规定假期时间内,去随机指定的宝物所在景点寻宝,同时游历尽量多的景点,获得尽量多的得分,并在假期结束前回到出发地。
本类机器人竞赛的目的是引导参赛队研究、设计并制作具有优秀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移动机器人,逐步提高机器人多方面的能力与智能,如:a、系统规划与优化能力:在预定的假期时间内游历尽量多的景点,完成计划中的旅游活动,并回到出发地点。
是一种最优规划活动;有一定的系统规划与优化能力。
想得高分,就要游历尽量多的景点和难度高的景点,但存在来不及在规定的假期内回家的危险。
每一轮比赛中走两次,使得第一次旅游探路,其后进行自动路径优化成为可能。
b、应变能力:旅游路线可能在比赛开始前很短的时间内正式公布;有些可移动景点与路障的摆放数量与位置,在机器人放进出发区后,随机确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竞赛的难度,并使旅游路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c、视力:考验机器人辨别数字、文字、形状和色彩的能力,引导机器人视觉能力的提高。
d、爬坡能力:对于Ⅱ型和Ⅲ型机器人难度更大。
e、跨越门槛的能力:这对三类机器人都是重大考验。
f、快速性与稳定性。
机器人在的整个旅游过程中,始终要在快速性与稳定性中间求得平衡,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1.3 机器人机器人应该有便于操作的启动与停止按钮。
机器人尺寸形状要适应旅游场地与景点,不得伤害人,不得损坏场地、景点与环境。
允许机器人在比赛中,为了降低重心等目的,自动变形。
Ⅰ型机器人:外观,无具体限制,通常为轮式,像一辆汽车。
Ⅱ型机器人:外观,像一个人站在汽车上检阅巡游,肩膀转动轴心到地面的高度不小于机器人承重轮前后最大轴距的2倍;有可以分别独立运动的左右手臂;有可以独立运动的头。
Ⅲ型机器人:外观,像一个人脚上穿着旱冰鞋,鞋上的轮子数量不限;除双腿上端处之外,双腿双足之间不得连接;双腿上端连接处到地面的高度,不小于机器人脚上旱冰鞋承重轮前后最大轴距;有可以分别独立运动的左右手臂,有可以独立运动的头。
传感器:在不违反规则和规范的情况下,对机器人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没有限制。
动力:请在每组比赛点名前为机器人充足电力。
点名检录后,不得充电。
§1.4 报名要求参赛对象:1、高校研制的机器人(主要研制人为在校学生);2、企业研制的机器人,可参加比赛、不参与评奖排名。
机器人姓名:要求给每台机器人取一个姓名,用于报名、登记、标示、识别。
如:陈李小龙、红魔佐罗、赛德穆桂英、玛利亚安娜、Robot汤姆、打虎武松、飞毛腿AK47、内蒙张飞、齐天大圣1、国美牛魔王等等。
姓名长度不超过5个汉字,2个字母/数字算一个汉字。
参赛队名称:一个独立法人单位报名参加本项目比赛的所有机器人及相关的老师学生为一个参赛队,队名均为:“××大学/学院机器人旅游队”,不必另起参赛队名称。
二级院/系名称不出现在队名中。
报名机器人数量: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在每一个比赛类别中,只能有一台机器人报名参赛。
公办大学的民办学院可以单独报名。
指导老师、教练、研制人:应明确每台机器人对应的指导老师和教练,教练即机器人的研制人。
二、场地、路线、环境§2.1场地比赛场地约为7m×10m,表面铺绿色地毯/地板。
旅游道路的中心有宽度约23-26mm的白色引导线,用以引导机器人。
门槛、减速板、坡道、平台等表面均为灰色,上面不一定有白色引导线,详见分项具体描述。
§2.2 出发区起止区:为一个500mm×500mm的方形区域。
计时装置:通道宽400mm×长200mm。
装置下方底板表面为灰色,高约10mm;上下该底板处有斜坡,斜坡涂为两条黑线。
两条黑线之间有一块红色挡板(上面有一条黄线,约30×100mm。
),高度≥150mm,宽≥400mm,基本落地放置。
计时传感器安放在图中浅色虚线部位。
网咖:网咖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挡板型景点,机器人在此碰其上部或下部的挡板,会自动产生相应的2个随机数。
探险游时获知路况;寻宝时确定藏宝地点。
探险时,用1个骰子产生随机数,代表两个路障的位置。
在骰子的6个面上标示:12、13、14、23、24、34寻宝时,用2个骰子产生随机数,代表2个宝物所在景点的编号。
在1个骰子的6个面上标示:01、01、02、03、04、05,代表第一个宝物(藏在01号景点的几率高)。
将第一个宝物的景点编号显示于网咖景点标识牌的中间位置。
在另1个骰子的6个面上标示:10、11、12、12、13、13,代表第二个宝物(藏在12、13号景点的几率高)。
将第二个宝物的景点编号显示于第一个宝物所在景点的景点标识牌的右边位置。
§2.3路线图机器人旅游路线由直道、弯道、环路和交叉路口等组成,任意两个交叉路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
环路有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本次比赛路线图见附图,原则上不再做调整。
§2.4照明实际比赛场地的环境,不能保证光线照明均匀。
比赛场地周围的照明等级为一般室内状况,门窗可能有阳光射入。
参赛者在比赛前有一定时间了解赛场的光线情况及标定机器人。
比赛的挑战之一就是要求机器人能够在一个不确定照明、阴影、散光等实际情况的环境中进行比赛。
参赛者应意识到难以保证比赛现场有人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的辅助光源,设计者应采取措施尽量避免这些光源对机器人的影响。
§2.5 门、路障门均跨越道路,摆放于所选道路段的中间部位。
门的可通过截面不小于宽300mm ×高500mm 。
门下方有门槛,门槛表面为黄色,无引导线。
门槛宽25mm ,高30mm (Ⅲ型机器人比赛时,高15mm )。
门槛截面总体为矩形,上部两角有5×45°倒角。
蓝色挡板(上面有一条红线,约30×100mm 。
)横挂在门型景点的门槛上,表示此门不通,即为路障。
§2.6 波浪板(也称减速板/八卦板)一块减速板,底板宽300mm ×长200mm ×厚3-5mm ,表面为灰色;底板上面有1-3排长度不等的等腰三角条(高15mm ,底边30mm ),长条230mm ,短条100mm, 三角条表面为黄色;摆放位置在每次比赛前决定并公布。
有些三角条可能盖住白色引导线。
减速板可能连续摆放,但与其它设施中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 。
§2.7坡道、高架路一段坡道:长300mm ×宽300mm ×高150mm 。
一段高架路:长300mm ×宽300mm ,高为150mm 的倍数;达300mm 及以上高度时,有50mm 高栏杆。
路线图上一个箭头代表一段坡道。
坡道与高架路,表面均为灰色。
坡道与高架路组合为桥梁、山坡。
有些坡道与高架路中间没有白色引导线,但两边有黄色边界线,详见附图。
三、旅游景点 §3.1 挡板型景点该类景点面对引导线连接方向为宽300mm ×高500mm 的面板,上下各悬挂一块挡板,供机器人推碰。
机器人推碰挡板,挡板发生位移,触发景点顶部指示灯亮。
挡板到旅游线路的连接线不短于400mm 。
挡板宽300mm 、高200mm ;Ⅰ型机器人比赛时碰撞挂于低位的挡板,Ⅱ型和Ⅲ型机器人比赛时碰撞挂于高位的挡板。
§3.2 平台型景点500mm×500mm,平台表面为灰色,上面有文字、符号或图案,有23-26mm宽的黄色边界线。
低平台,高度≤15mm,无坡道。
高平台,高度是150mm的倍数,有坡道;如高度≥300mm,有50mm高栏杆。
§3.3 景点标识牌高100mm×宽300mm。
挡板型景点的景点标识牌安放在景点面板的中部(底边距地面200mm);平台型景点的景点标识牌安放在正对机器人的边框上方(底边距平台平面200mm)。
标识牌如下图所示,左边为景点序号;中间为景点名称/宝物名称/数字等标识性文字;右边为下第二个宝物所在景点序号。
白底黑字,字体“黑体”,字号“72”,单倍行间距。
四、比赛程序§4.1竞赛轮次机器人比赛分为三轮(初赛、复赛、决赛)进行。
(实际比赛时,根据参赛机器人数量、时间和场地情况,以领队会议正式公布的赛程为准。
)每轮比赛中,一台机器人可以连续走两次。
1、第一轮比赛(初赛),所有报名且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机器人参赛。
2、第二轮比赛(复赛),第一轮比赛成绩的前16名机器人有资格进入第二轮比赛。
3、第三轮比赛(决赛),第二轮比赛成绩的前8名机器人有资格进入第三轮比赛。
§4.2 探险竞赛程序第一次旅游时,机器人从起止区出发后,应首先去“网咖”确定实时路况(取得2个随机数,为门的位置),然后在红色挡板前等候,待路线中的路障及门的位置调整好,红色挡板移去后,机器人自动出发。
旅游结束时,在起止区停留约3秒钟后,去红色挡板前等候(机器人返回越过红色挡板位置后,红色挡板及时复位)。
第二次旅游时,路线中的路障及门的位置与第一次相同,机器人不必去“网咖”,待相关计分复位等工作完成后,移去红色挡板,机器人自动出发开始第二次旅游。
在此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接触机器人。
§4.3 寻宝竞赛程序门与路障的位置固定不变。
第一次旅游时,机器人从起止区出发后,应首先去“网咖”查找宝物(取得2个随机数,为宝物的位置)。
然后在网咖前等候,待宝物藏匿好,读取标识牌上第一个宝物位置代码,去红色挡板前等候;红色挡板移去后,机器人自动出发开始寻宝。
到达第一个宝物所在景点时,获得第一个宝物;同时,在该景点获得第二个宝物所在景点的序号,继续寻找第二个宝物。
在寻宝过程中,可顺道旅游其它景点。
旅游结束时,在起止区停留约3秒钟后,去红色挡板前等候(机器人返回越过红色挡板位置后,红色挡板及时复位)。
第二次旅游时,宝物藏匿位置与第一次相同,机器人不必先去“网咖”,待相关计分复位等工作完成后,移去红色挡板,机器人自动出发开始第二次旅游。
在此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接触机器人。
五、赛前准备工作§5.1领队会议比赛前,召开领队会议:1、推选裁判;2、抽签决定机器人编号;发放各机器人统一标识牌;3、公布减速板摆放位置、寻宝旅游门与路障的摆放位置;4、确定比赛分组及场地安排;5、其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