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叶亭四迷

合集下载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1887年(明治20年)前后,日本近代文学开始觉醒,以写实主义的姿态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一时期,首先是坪内逍遥于1885年刊行了小说《当世书生气质》和文论《小说神髓》。

之后,1886年4月,二叶亭四迷在《中央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评论《当世书生气质》的前言部分,命名为《小说总论》。

1887年6月至1889年8月,二叶亭的首部长篇小说《浮云》一至三编先后发表。

奥野健男表示:“《浮云》被称为日本最初写成的真正的近代小说,我认为这象征了之后日本文学的性格与命运。

”①1.《小说总论》的写实主义主张《小说总论》是以“形”与“意”的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艺术论、小说论。

“只要存在形(form),必同时存在着意(idea)。

意通过形展现,形依靠意而存在”②。

这里的“形”指现象和事物,而“意”则是包含于现象和事物之中的、最本质的天性,是物表现为某种“形”的原因。

形与意互相依存,意更重要。

在形意关系的基础上,二叶亭进一步论述:在实际存在的某事、某物中,“意”并不能完全地显现出来。

各个具体的事物均有其自身特有的形状,因而“意”被隐藏起来,明确、完整地显现“意”受到了妨碍。

换言之,“意”与具体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个体”的关系。

“形表现为偶然的个体,变化无常,而意是自然的必然性,万古不变。

应以不易者为目标,而不以无常者为鹄的。

”在偶然中探求自然,在“多”中寻求“一”,亦是作为人不可或缺的追求。

至此,二叶亭提出了其文学目标,亦是其作为人的目标——对意(即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叶亭将上述认识论具体到小说创作中,认为美术(即艺术)是探求真理的方法之一。

通过感动感知到无形的“意”,并赋之以形,使平常人也能容易地感知,这就是美术的功能。

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小说,要在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现象(形)中直接感知到其自然情态(意),并把这种感知直接传递给读者,必须采用摹写的方法。

“所谓摹写,即借实相写出虚相。

如前所述,虽然自然之意必然蕴含在实相界的诸现象中,但却被其偶然的形所遮蔽,不能明白地显现。

“言文一致”与二叶亭四迷以《浮云》与《平凡》为线索

“言文一致”与二叶亭四迷以《浮云》与《平凡》为线索

“言文一致”与二叶亭四迷以《浮云》与《平凡》为线索本文主要讲述“言文一致”与二叶亭四迷以《浮云》与《平凡》为线索的关系。

文章首先介绍了“言文一致”的概念,并阐述了它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本文选取二叶亭四迷中的两个代表作《浮云》和《平凡》作为线索,考察它们与言文一致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言文一致的概念1.1 什么是言文一致1.2 言文一致的作用1.3 如何体现言文一致第二部分:二叶亭四迷的作品概述2.1 二叶亭四迷的背景2.2 《浮云》的故事梗概2.3 《平凡》的故事梗概第三部分:《浮云》的言文一致性分析3.1 语言风格与人物形象的契合3.2 主题内容与文学手法的统一3.3 故事情节与叙述方式的协调第四部分:《平凡》的言文一致性分析4.1 语言风格与人物形象的一致性4.2 主题内容与文学手法的协调性4.3 故事情节与叙述方式的契合第五部分:二叶亭四迷的言文一致性总结5.1 二叶亭四迷作品的一致性特点5.2 二叶亭四迷作品的文学价值5.3 二叶亭四迷作品的当代意义结论:言文一致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作品中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主题内容、文学手法、故事情节、叙述方式等不可分割的因素都必须达到言文一致性,方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二叶亭四迷中的《浮云》和《平凡》同样具有较高的言文一致性,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佳作。

1.1 什么是言文一致本部分可以介绍言文一致的定义,并从语言、文学手法、叙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解释,阐述其多方面的内涵。

1.2 言文一致的作用本部分可以从文学作品的创作、阅读和传播三个环节来分别分析言文一致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可以阐述言文一致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产生的积极影响。

1.3 如何体现言文一致本部分可以从人物形象、场景描写、语言表述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作品如何体现言文一致。

可以举例说明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方面以达到言文一致的效果。

2.1 二叶亭四迷的背景本部分可以介绍二叶亭四迷的出生、教育背景,以及大致的文学经历等方面,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作家的创作背景。

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 -回复

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 -回复

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回复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是指明清时期文人二叶亭四迷的写作风格与内容相辅相成,文风独特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一流派形成的原因与二叶亭四迷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文学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叶亭指的是明代文学家戚继光和吴承恩,四迷则是指明代文学家杨基、王磐、龚鼎孳和李时中。

他们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和价值观念,因此被统称为二叶亭四迷。

他们的作品揭示了明清时期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积极探索了文学创作的新形式与技巧。

二叶亭四迷的文学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

明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文人普遍对社会现实充满了忧虑和不满。

二叶亭四迷在作品中常常直面社会问题,以尖锐的笔触揭示社会现实的丑陋和虚伪。

例如,戚继光在《海国图志》中对明代国家衰落和海盗现象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和挑战。

其次,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创作作品。

二叶亭四迷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具有强烈个性的主人公,或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进行创作。

他们的作品既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融入了时代的思潮和审美追求。

例如,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以唐僧师徒的冒险传奇为主线,通过对真实历史人物和传说中的神仙妖魔的艺术加工,反映了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另外,他们注重人物刻画和情感描写。

二叶亭四迷的作品中常常塑造了一些深具个性和鲜活感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百态。

他们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把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

例如,王磐在《西华山居七记》中以议论和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各色人物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摹展示了广阔的社会风貌。

最后,他们的作品语言独特。

二叶亭四迷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鲜明,常常运用寓言、谐音、弦外之音等修辞手法来给作品增添魅力与艺术性。

他们的作品中糅合了文言和白话,既注重语言的古朴与杂剧感,又注重语言的简洁明快和通俗化。

从「あひびき」看二叶亭四迷的翻译理论

从「あひびき」看二叶亭四迷的翻译理论

从「あひびき」看二叶亭四迷的翻译理论作者:刘雅婷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2期摘要:二叶亭四迷(1864—1909):原名长谷川辰之助。

日本近代小说家、翻译家,出生于江户(现在的东京)。

著作有《小说总论》《浮云》等。

由于他大力提倡和实践“言文一致”,还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所以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叶亭四迷由于他那引人注目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成为日本翻译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其中不乏诸如“明治时代的真正翻译始于二叶亭四迷”之类的评价,还如著名文学评论家正宗白鸟也曾说过:日本的文学近代史开始于二叶亭四迷翻译的《猎人笔记》中的「あひびき」(《约会》)一章。

关键词:言文一致;忠于原文;象声词;过去式一、问题提出二叶亭四迷,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曾在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俄语。

后与坪内逍遥结识,开始文学生涯。

18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浮云》,首创言文一致体,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

“二叶亭四迷”在古日语中的隐喻为:见鬼去吧!(选择这样的笔名,据说是因为不懂文学的父亲对自己搞文学不满曾这样骂过自己,另外也有自嘲的意思。

本论文通过列举「あひびき」中典型例子,来分析其翻译理论。

主要对翻译作品中象声词和过去式进行分析。

已经有许多先行研究,通过本论文主要想探究两个问题。

第一,蒲原有明曾经评价二叶亭四迷“巧妙地运用了口语”,在原译语俄语中,这些口语又是如何表现的。

第二,「あひびき」于明治21年和明治29年先后发表了旧译版和新译版,在两个版本中上述所说的口语是如何表现。

二、二叶亭四迷和言文一致运动言文一致运动开始于1883年,1910年左右基本结束。

“言”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言文一致运动指日语使口语和书面语(古语)一致的运动。

言文一致运动的代表人物二叶亭提出日语句尾使用“だ”结句。

其创作的《浮云》是言文一致体的代表作。

但是在当时社会并没有产生广泛影响。

他对于言文一致的尝试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其翻译作品,特别是翻译屠格涅夫的作品。

二叶亭四迷《浮云》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研究

二叶亭四迷《浮云》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研究

二叶亭四迷《浮云》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研究作者:汪星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5期摘要:二叶亭四迷《浮云》以言文一致的文体重点刻画人物的心理,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之作,《浮云》以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为中心,在重点塑造内海文三这一近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同时,阿势这一“新时代”女性也随之映入视野,初步开启觉醒意识的阿势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封建社会专制的激烈碰撞之下,回归“本性”,“新”女性形象的形成遭受挫折,该小说通过塑造阿势这一女性形像,揭示了明治初期表面上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新”女性开始发生转变,但这种改变是趋于表面、肤浅的改变,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其结局注定是悲剧式的。

关键词:女主人公形象;“新”时代女性;挫折《浮云》讲述了男主人公内海文三十五岁那年来到东京投奔叔父园田孙兵卫,文三对堂妹阿势倾心已久,然而由于文三不善逢迎科长,惨遭裁员,受到阿势的母亲阿政的冷嘲热讽,遭到朋友本田生的侮辱与背叛,阿势也从一开始对文三的维护转变成了冷漠甚至不屑的态度,日益与本田升亲密起来,文三为此痛苦不堪却又无力改变。

二叶亭四迷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通过男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近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国内外有关二叶亭四迷《浮云》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研究“言文一致”文体;将《浮云》与明治社会结合,研究二叶亭四迷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分析《浮云》中爱情遭受挫折的社会原因,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较为细致完整的是郭勇《“恋爱”的困难:论二叶亭四迷的《浮云》①与李志颖《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②这两篇,从恋爱关系出发研究男主人公文三追求近代自我的失败,日本传统“色道”最终战胜西方的恋爱观,爱情遭受挫折,然而这两篇文中虽有关阿势的相关分析,但主要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强调传统“色”理念对近代青年人的影响,笔者主要深入文本,对阿势的一系列转变进行整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多种转变产生的原因,从而揭开阿势的“真”面目,探讨二叶亭四迷赋予阿势的现实意义。

《浮云》赏析

《浮云》赏析

《浮云》赏析作者:李春妹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摘要:《浮云》是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的小说作品,作者通过明治初期的一个小人物文三丢了工作、失去恋人,小小的愿望被无情地粉碎后,成为了社会上多余的人的遭遇,反映了明治初期日本知识分子的苦恼,揭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单纯模仿西方社会的种种浅薄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

小说的写作深受俄国文学的影响,运用了追求内容与表现一致的言文一致体,以及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是近代文学作品中第一部反应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

关键词:二叶亭四迷;《浮云》;文学;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91-02一、作者简介二叶亭四迷,小说家、翻译家,原名长谷川辰之助。

在明治维新“开化革新”的社会变革中成长起来,从小接受汉学教育,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为人正直,把“俯仰无愧于天地”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1881年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学习俄语。

学习期间,二叶亭四迷大量阅读了19世纪俄国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接触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对他的人生观与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886年,二叶亭四迷发表了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针对当时日本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娱乐文学与单纯描写现实的创作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张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小说应该是直接表现和宣传真理的手段,在创作方法上应通过现象描写现实中的本质,在日本首先倡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1887年,发表处女作《浮云》,以此实践自己的文学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奠定了二叶亭四迷在日本文学界的地位。

此后,他认为文学不是大丈夫的终身事业而停止了文学创作,直到1906年才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面影》。

1907年发表了最后一部小说《平凡》。

他一生追求的现实主义手法与“言文一致”的文体给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

从《浮云》看二叶亭四迷对文体革新的贡献

从《浮云》看二叶亭四迷对文体革新的贡献

从《浮云》看二叶亭四迷对文体革新的贡献摘要: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口语体小说,他的言文一致文体为日本文坛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日本的近代散文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二叶亭四迷《浮云》言文一致贡献二叶亭四迷(1864~1909)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浮云》是其成名作。

在明治二十年代的文坛上年仅二十三岁的二叶亭别具一格地以一种全新的文章表现——言文一致体来宣扬新思想,提倡新文学。

虽说他的人生目的并非文学,但他的文学活动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却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通过对《浮云》的言文一致体的由来和特点的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位曾被埋没多年的作家及其贡献。

一、二叶亭四迷其人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二叶亭四迷是笔名,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

《小说总论》补正了作家坪内逍遥《小说神髓》的不周之处,发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先声。

次年,一部实践这一文学理论的长篇小说《浮云》连续刊载。

但小说问世时反响不大,于是他停止了小说的创作。

此后,他当过官报局的翻译、编辑,陆军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师,还当过中国清朝北京警务学堂官员。

20年中,翻译介绍了不少俄国文学作品。

1905年前后,二叶亭出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在报社同仁鼓动下,恢复了文学创作,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

1908年,二叶亭被派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1909年5月10日,因肺病死于归国途中。

二、《浮云》的诞生尽管《浮云》是一百二十年前创作的小说,我们今天读来仍不失新鲜与生动。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诚实、内向、优柔寡断的内海文三,轻薄、狡猾、小有才干的本田升,功利的叔母阿政,追逐时髦、飘浮不定的阿势等四人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言文一致”与二叶亭四迷以《浮云》与《平凡》为线索

“言文一致”与二叶亭四迷以《浮云》与《平凡》为线索

“言文一致”与二叶亭四迷以《浮云》与《平凡》为线索本文旨在探讨“言文一致”在文学创作中的必要性以及二叶亭四迷在创作《浮云》和《平凡》两部小说中如何贯彻“言文一致”的原则。

一、“言文一致”的定义及意义1. “言文一致”的定义2. “言文一致”的意义3. “言文不一致”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浮云》的“言文一致”1. 《浮云》的主题和情节2. 《浮云》的语言风格3. 《浮云》的人物塑造4. 《浮云》的情感表达三、《平凡》的“言文一致”1. 《平凡》的主题和情节2. 《平凡》的语言风格3. 《平凡》的人物塑造4. 《平凡》的情感表达四、二叶亭四迷如何贯彻“言文一致”原则1. 二叶亭四迷的创作背景2. 二叶亭四迷的文学风格3. 二叶亭四迷的文学理念4. 二叶亭四迷创作《浮云》和《平凡》的思路及实践五、“言文一致”对二叶亭四迷的影响1. “言文一致”对小说创作的影响2. “言文一致”对读者的影响3. “言文一致”对二叶亭四迷的创作成就的影响六、“言文一致”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1. “言文一致”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必要性2. 如何实现“言文一致”的原则3. “言文一致”能否成为文学流派的代表特征七、结语1. 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2. 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启示及建议1. “言文一致”的定义及意义在第一部分中,需要明确“言文一致”的概念定义,并对其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该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子部分,分别是“言文一致”的定义、意义及“言文不一致”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2. 《浮云》的“言文一致”在第二部分中,需要深入分析《浮云》这部小说如何贯彻“言文一致”的原则。

该部分可以分为四个子部分,分别是《浮云》的主题和情节、语言风格、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

3. 《平凡》的“言文一致”在第三部分中,需要深入分析《平凡》这部小说如何贯彻“言文一致”的原则。

该部分可以分为四个子部分,分别是《平凡》的主题和情节、语言风格、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

4. 二叶亭四迷如何贯彻“言文一致”原则在第四部分中,需要深入分析二叶亭四迷如何将“言文一致”的原则贯彻于创作过程中。

二叶亭四迷

二叶亭四迷

二叶亭四迷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本名长谷川辰之助,笔名二叶亭四迷。

1864年4月4 日生于江户(今东京),卒于1909年5月10日。

“二叶亭四迷”在古日语中的隐喻为:生不如死。

选择这样的笔名,也体现了作家本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鄙夷。

他启蒙于汉学,深谙儒家思想。

1881年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受到俄国文学的熏陶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洗礼,遂选择了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

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

《小说总论》补正了作家坪内逍遥《小说神髓》的不周之处,系统阐述了小说应通过现象反映本质,从而成为认识真理的工具等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批判了仅仅注重形式上的“深刻描写”的所谓写实论和流于肤浅低俗的游戏文学,发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先声。

次年,一部实践这一文学理论的长篇小说《浮云》连续刊载。

小说通过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但小说问世时反响不大,于是他停止了小说的创作。

此后,他当过官报局的翻译、编辑,陆军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师,还当过中国清朝北京警务学堂官员。

20年中,翻译介绍了不少俄国文学作品。

他的译文忠实原作,言文一致,颇受好评。

1904~1905年前后,二叶亭四迷出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

在报社同仁鼓动下,恢复了文学创作。

1906年和1907年,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

1908年,二叶亭四迷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被派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1909年5月10日,因肺病死于归国途中,葬于新加坡。

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巩长金、石坚白等译的《二叶亭四迷小说集》。

代表作品浮云(浮云ぅきぐも)作品梗概:主人公内海文叁出身在静冈县的旧武士家庭,他告别了乡下的老母,独自一人来到东京,寄宿在叔父园田孙兵卫家。

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浮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日本】二叶亭四迷二叶亭四迷(18641909),日本小说家、翻译家,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二叶亭四迷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二叶亭四迷简介二叶亭四迷是一个日本作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

其实他原本的名字并不是叫二叶亭四迷,这只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是长谷川辰之助。

二叶亭四迷,1864年4月4日,出生于日本江户,那为什么二叶亭四迷要叫这个笔名呢?二叶亭四迷其实在古日本语中的意思是见鬼去吧,选择这样的笔名就是因为当初不懂文学的父亲对自己搞文学不满,就这样骂过他,不仅如此,取这个名字也有他自嘲的意思。

二叶亭四迷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把为人正直当作座右铭。

而当时的沙皇正好在向也周扩张,引起了日本的愤慨,而二叶亭四迷也在这种情况先,选择了报考陆军士官学校,但多次尝试并没有被录取。

之后他便开始了文学事业,相继发表了几本小说,从这些小说得内容来看,披露了当时的封建传统和西方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形象,而小说《浮云》也被视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1904年到1905年间,二叶亭四迷担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

之后的两年,二叶亭四迷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

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对现实不满,遭受打击的知识分子形象。

二叶亭四迷怎么死的二叶亭四迷当时正当年轻,而俄国沙皇正准备扩充亚洲的实力范围,于是二叶亭四迷立志当一名军人,然而,报考士官学校因视力不合格未能成功。

之后的二叶亭四迷并没有灰心,他认为要对付俄国首先要了解俄国,于是便到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很多俄国的文学,吸收了很多欧洲文学的营养,重要的是他的俄语水平也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在此之后,他便潜心写作,《浮云》就是二叶亭四迷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本小说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的第一篇真正的小说,带着满满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篇小说真实的再现了明治社会的世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人,软弱、缺乏主见的一面。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以早期作品为中心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以早期作品为中心
程 。 小说 塑造 了小知识 分子 内海 文三 、 文三 的叔母 阿政 、 堂 妹 阿势 、 前 同事 本 田升 等一 系列个 性鲜 明 、 具有 现实意 义 的 人物 形象 。从 静 冈老家来 到东 京叔父 家寄 居 的文三生 性正 直敦厚 . 自小饱 尝生活 的艰辛 和寄人篱下 的痛 苦 。他依靠 自 己的苦学 力行 . 顺利 完 成学 业 , 谋 到 了下 级官 吏 一职 . 但 后 来却 因不善 阿谀 逢迎而被 免职 。在 担任小官 吏的职位 时 , 文 三憧憬 着与 “ 新 女性 ” 阿势 结婚 、 把母 亲从 乡下 接来 , 一 家人 安身立命 , 过上 安稳 的幸 福生活 。但在遭受 到被解雇 的不公 平待遇 之后 , 文 三在叔 父家重 新被 打 回到“ 寄宿 者 ” 地位 , 被 叔母 阿政视 为家庭 的沉重 负担 ,而他对 爱情 和家庭 的美好
特征 。
关键词 : 二叶 亭四迷 《 小说 总论 》 《 浮云》 写 实主义 1 8 8 7 年( 明治2 0 年) 前后, 日本 近代 文学 开始觉 醒 , 以写 实 主义 的姿态 向前迈 出了坚实的一 步 。这 一时期 , 首先是 坪 内逍 遥 于1 8 8 5 年 刊行 了小 说 《 当世 书 生气 质 》 和 文论 < / b说 象中, 但却 被其 偶然 的形所 遮蔽 , 不 能 明白地显 现 。小 说 中 所摹 写 的现 象 . 当然也 和这种 偶然 的现 象没有 差 别 , 通 过语 言 的措辞 、 构思 的形象 . 在 这种偶 然 的形 中明确地 写 出 自然
2 . 1 源 自现 实 的 “ 典型化 ” 创 作 特 点
《 浮云 》 人物 形象 的塑造 , 体 现 了二叶亭 借 以达到 “ 借 实
写 虚 ” 这 一 摹 写 方 法 效 果 的 着 眼 点— — “ 个 体一 普 遍一 个

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

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

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是一个与文坛息息相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清朝末年的四位著名文人,他们分别是林徽因、徐志摩、郁达夫和朱自清,他们的笔名分别是二叶、亭、四迷和余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是中国现代建筑师和诗人,她以其精湛的建筑设计和深情的诗作而闻名。

林徽因的笔名二叶取自她的名字中的“音”字,寓意着她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对美的追求。

接下来是徐志摩。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人和散文家,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和爱情的热情表达。

徐志摩的笔名亭则是取自他的名字中的“志”字,代表着他对文学的志向和对人间之景的热爱。

第三位是郁达夫。

郁达夫是中国的文学家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常常表达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人性的洞察。

郁达夫的笔名四迷则取自他的名字中的“达”字,寓意着他迷茫于现实世界中的困惑和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一个是朱自清。

朱自清是中国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散文作品以纯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

朱自清的笔名余言则是取自他的名字中的“自”字,代表着他对自我的探索和对言语的把握。

这四位文人有着各自的才华和风格,他们的作品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然而,他们之间并不只是存在于文学上的联系,他们还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情感,正是这种共同点使得他们的笔名产生了联系。

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四位文人的笔名中都包含了他们的名字中的一个字,并以这个字为基础进行了发展,这也是他们笔名的由来。

同时,他们的笔名也与自己的个性和作品特点相吻合,体现了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文一致的现象也是一种巧合,它并非是事先规划好的,而是由于四位文人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共同的思想和追求,才会在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正是这种类似的追求和共同的理念,使他们的作品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叶亭四迷余言文一致的由来,不仅仅是四位文人个人的传世之作,更是代表了那个特定年代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思维。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表达而存在,更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人民的心声。

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两篇(5)

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两篇(5)

余秋⾬短篇散⽂精选两篇(5) ⽇本风尘⼥⼦在南洋的悲惨命运,已由电影《望乡》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依我看,那毕竟是⽇本⼈⾃⼰搞的作品,在某些历史关节上⽆法冷静地开掘。

⽇本风尘⼥⼦在南洋的遭遇,只有与以后⽇本军队的占领南洋疏通开来,现代⽇本民族的⼼态和命运才能梳理得更加完整和透彻。

仅仅表现她们在屈辱中思念故乡,显然是把题⽬做⼩了。

《望乡》中⼀个让⼈难忘的细节是,⽇本风尘⼥⼦死后安葬南洋,墓碑全部向着故乡。

但是我在这个⽇本坟地中看到的情景却完全相反:300 多个风尘⼥⼦的墓碑,全部向着正西,没有⼀座向着北⽅! 也许是不敢,也许是不愿,她们狠狠⼼拧过头去,朝着另⼀⽅向躺下了,不再牵肠挂肚,不再幽恨绵绵,连眼⾓也不扫⼀扫那曾经天天思念的地⽅。

岂⽌不再眼巴巴地望着故乡,在她们这么多的墓碑上,连⼀个真名字也没有留下。

⽯碑上刻着的都是“戒名”,如“德操信⼥”、“端念信⼥”、“妙鉴信⼥”,等等。

这些姑娘,⾝陷可怕的泥淖之中,为了保持住⼀点点⽣命的信念,便都皈依了佛教,希望在虔诚的祈求间,留住些许朦胧的微光。

但是我觉得,她们不具真名,与其说是为了佛教信仰,不如说是要隐瞒⾃⼰家族的姓⽒,不使遥远的族⼈因⾃⼰⽽招腥惹臭。

这种情景,与边上那些耀武扬威地写满军衔、官职的军⼈墓碑有多⼤的差别啊。

我仔细地拨开草丛,读着那⼀个个姑娘⾃⼰杜撰的假名字。

她们都有过鲜亮的青春,但很快都羞缩成了⼀枚枚琐⼩的⽯丁,掩埋在异地的荒草中。

我认出那些字来了,显然都是死者的⼩姐妹们凑⼏个钱托⼈刻上去的,却⼜像死者在低声地⾃报家门。

她们没什么⽂化,好不容易想出⼏个字来,藏着点⼉内⼼的悲凉:“忍芳信⼥”、“寂伊信⼥”、“空寂信⼥”、“幽幻信⼥”…… 我相信,这些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定⽐那边的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更通⼈性。

可惜,这些墓碑群什么资料也没有留下,连让我胡乱猜想的由头也⼗分依稀。

例如,为什么这座⽴于昭和初年的墓碑那么精雕细刻呢,这位“信⼥”⼀定有过什么动⼈的事迹,使她死后能招来这么多姐妹的集资。

浮云_二叶亭四迷_日语原版

浮云_二叶亭四迷_日语原版

浮雲二葉亭四迷浮雲はしがき薔薇(ばら)の花は頭(かしら)に咲て活人は絵となる世の中独り文章而已(のみ)は黴(かび)の生えた陳奮翰(ちんぷんかん)の四角張りたるに頬返(ほおがえ)しを附けかね又は舌足らずの物言(ものいい)を学びて口に涎(よだれ)を流すは拙(つたな)しこれはどうでも言文一途(いっと)の事だと思立ては矢も楯(たて)もなく文明の風改良の熱一度に寄せ来るどさくさ紛れお先真闇(まっくら)三宝荒神(さんぽうこうじん)さまと春のや先生を頼み奉(たてまつ)り欠硯(かけすずり)に朧(おぼろ)の月の雫(しずく)を受けて墨摺流(すりなが)す空のきおい夕立の雨の一しきりさらさらさっと書流せばアラ無情(うたて)始末にゆかぬ浮雲めが艶(やさ)しき月の面影を思い懸(がけ)なく閉籠(とじこめ)て黒白(あやめ)も分かぬ烏夜玉(うばたま)のやみらみっちゃな小説が出来しぞやと我ながら肝を潰(つぶ)してこの書の巻端に序するものは明治丁亥(ひのとい)初夏二葉亭四迷浮雲第一篇序古代の未(いま)だ曾(かつ)て称揚せざる耳馴(みみな)れぬ文句を笑うべきものと思い又は大体を評し得ずして枝葉の瑕瑾(かきん)のみをあげつらうは批評家の学識の浅薄なるとその雅想なきを示すものなりと誰人にやありけん古人がいいぬ今や我国の文壇を見るに雅運日に月に進みたればにや評論家ここかしこに現われたれど多くは感情の奴隷にして我好む所を褒(ほ)め我嫌(きら)うところを貶(おと)すその評判の塩梅(あんばい)たる上戸(じょうご)の酒を称し下戸の牡丹餅(ぼたもち)をもてはやすに異ならず淡味家はアライを可とし濃味家は口取を佳とす共に真味を知る者にあらず争(いか)でか料理通の言なりというべき就中(なかんずく)小説の如(ごと)きは元来その種類さまざまありて辛酸甘苦いろいろなるを五味を愛憎する心をもて頭(アタマ)くだしに評し去るは豈(あに)に心なきの極ならずや我友二葉亭の大人(うし)このたび思い寄る所ありて浮雲という小説を綴(つづ)りはじめて数ならぬ主人にも一臂(いっぴ)をかすべしとの頼みありき頼まれ甲斐(がい)のあるべくもあらねど一言二言の忠告など思いつくままに申し述べてかくて後大人の縦横なる筆力も1て全く綴られしを一閲するにその文章の巧(たくみ)なる勿論(もちろん)主人などの及ぶところにあらず小説文壇に新しき光彩を添なんものは蓋(けだ)しこの冊子にあるべけれと感じて甚(はなは)だ僭越(せんえつ)の振舞にはあれど只(ただ)所々片言隻句(せっく)の穩かならぬふしを刪正(さんせい)して竟(つい)に公にすることとなりぬ合作の名はあれどもその実四迷大人の筆に成りぬ文章の巧なる所趣向の面白き所は総(すべ)て四迷大人の骨折なり主人の負うところはひとり僭越の咎(とが)のみ読人乞(こ)うその心してみそなわせ序(ついで)ながら彼の八犬伝水滸伝(すいこでん)の如き規摸の目ざましきを喜べる目をもてこの小冊子を評したまう事のなからんには主人は兎(と)も角(かく)も二葉亭の大人否小説の霊が喜ぶべしと云爾第二十年夏春の屋主人第一編第一回アアラ怪しの人の挙動(ふるまい)千早振(ちはやふ)る神無月(かみなづき)ももはや跡二日(ふつか)の余波(なごり)となッた二十八日の午後三時頃に、神田見附(かんだみつけ)の内より、塗渡(とわた)る蟻(あり)、散る蜘蛛(くも)の子とうようよぞよぞよ沸出(わきい)でて来るのは、孰(いず)れも顋(おとがい)を気にし給(たま)う方々。

浅谈二叶亭四迷代表作《浮云》

浅谈二叶亭四迷代表作《浮云》

浅谈二叶亭四迷代表作《浮云》作者:黄丹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11期摘要:二叶亭四迷是明治时代的小说家和翻译家。

《浮云》是二叶亭四迷的小说处女作,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本文简要介绍了二叶亭四迷的生平,概述了其处女作《浮云》的故事梗概,并分析其内容和写作文体等。

关键词:二叶亭四迷《浮云》言文一致二叶亭四迷是明治时代的日本小说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本名叫长谷川辰之助,1864年4月4日出生于日本江户(现东京)市谷。

在东京外国语学校(现东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了5年俄语。

学习过程中,二叶亭四迷喜欢上了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受其影响很深。

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第二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浮云》。

20年之后才又进行小说创作,发表了《面影》和《平凡》两部作品,但都不及《浮云》的影响力大。

另外,他还用现代日语翻译了屠格涅夫的《幽会》《邂逅》等小说。

1908年赴俄国圣彼得堡出任《朝日新闻》特派记者时,不幸染上肺疾,翌年回国途中离世。

《浮云》是二叶亭四迷的处女作,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

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内海文三从小聪明好学,15岁时由于父亲去世,他告别乡下的母亲,来到东京,迫不得已住在叔父孙兵卫家。

叔父的妻子阿政是个势利小人,家中的所有事情都由她一手操办,虽然文三非常尊重婶婶阿政,但是阿政还是看不上文三。

文三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可以住校的大学,上学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文三又回到了叔父家,在找工作的半年时间里,文三一直忍受着阿政的白眼。

不久,文三在政府部门找到了一份儿工作,生活开始走向正轨。

势利眼的阿政见风使舵,开始转变对文三的态度。

同时,文三爱上了叔父的女儿阿势。

阿势很漂亮,接受了明治初期新时代的教育,表面上看起来聪明伶俐,学艺兼具,实际上是一个很肤浅的女孩子。

两年后,婶婶阿政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阿势嫁给安分守己的文三。

简析《浮云》中“阿势”的形象

简析《浮云》中“阿势”的形象

简析《浮云》中“阿势”的形象作者:武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9期摘要:《浮云》是二叶亭四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整部小说由三部分构成。

内容以一个年轻的下级官吏文三为中心,通过对文三一系列遭遇的描写,反映了明治社会初期的各种社会形态。

书中的女主人公阿势被认为是“新女性”的代表,但同时在其身上旧思想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致使她无法摆脱束缚而最终沦落。

关键词:阿势;新女性;人物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01一、有关阿势二叶亭四迷把阿势设定为小说的第一女主人公。

有关阿势的身世,小说的第一编第二回这样写道:阿势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她有个天性特别喜欢孩子的父亲孙兵卫,还有个对别人刻薄,对自己的孩子却疼爱异常的母亲阿政,所以她自幼就被当做掌上明珠似的宠爱着,不管说什么,没有不依从她的,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骄纵任性的姑娘。

她七岁就开始按照父亲的意思上了小学,母亲又按照自己的爱好叫她学习清元的三弦。

阿势天生有些小聪明,虽然是囫囵吞枣,却记得挺快,可以说是学艺兼优。

可见,阿势从小衣食无忧,受父母宠爱,过着公主般的生活。

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按照父母的意愿从事一些自己并不太喜好的事情。

当然,阿势这样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影响对其性格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为后来对文三态度的步步转变埋下了伏笔。

这样一种家庭环境的设定,与作者二叶亭四迷自身的家庭背景不无关系。

二叶亭四迷出身武士家庭。

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外交官,之后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

受俄国文学的影响,他决定走文学道路,却受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甚至最终不惜与父亲决裂。

二叶亭四迷似乎也在用自己的经历暗示,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阿势很难有勇气向世俗发起挑战。

二、阿势的“女性像”1.“美丽”的阿势阿势呈现出来的第一个形象特征便是美丽。

关于阿势的容貌,小说第一次描写是在第一编的第三回:文三偷偷地看着她的侧脸,她的眼睛、鼻子和嘴还是和平常一样美丽,在她那被月光照得微微发白的瓜子脸上垂着两三绺头发,用扇子得在颊边摆来摆去,真是凄艳绝伦。

寂寞、矛盾、悲剧的一生——日本文学家二叶亭四迷述评

寂寞、矛盾、悲剧的一生——日本文学家二叶亭四迷述评

寂寞、矛盾、悲剧的一生——日本文学家二叶亭四迷述评丛惠媛【摘要】二叶亭四迷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近代小说鼻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对日本近代文学的贡献,一是率先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二是倡导采用"言文一致"的文体。

但其一生自始至终却志不在文学,观其一生政治观及其政治追求,可以看到其寂寞的身影。

二叶亭四迷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能善始善终,他的每一个愿望也都没能实现。

从少年时的军人梦,到想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无一遂愿。

造成其一生苦闷、寂寞、不得志的根源,不能不说是其固守政治抱负和过于理想化且矛盾的性格所致。

对于二叶亭四迷,我们试着就其性格探究其悲剧的一生。

%Er Yeting-simi,a Japanese realistic writer and founder of modern Japanese novels,enjoys a high prestige in Japanese literature.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Japanese lie in twofold,one being initiating realistic writings and the other,advocating the style calle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speech and writing'.But the interest of this lonely figure lay more in his political aspirations than in literature during his life time.We can see his lonely figure in his political outlook andpursuit.Unluckily,nothing he did was complete;none of his wishes was ever realized,including his dream to become a military man when young,and a politicia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The root cause of his melancholy,loneliness and frustrations can be traced back to his personality: perversely sticking to his political aspirations,too much idealism and full of contradictions.Enough has been elaborated on ErYeting-simi's contributions to literature,so 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his tragical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personality.【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4)006【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二叶亭四迷;理想化;矛盾的性格;悲剧的一生【作者】丛惠媛【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系,辽宁大连116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3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元治元年(1864年)2月28日生于江户(今东京)下级武士之家,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明治黎明期近代小说鼻祖,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人公内海文叁出身在静冈县的旧武士家庭,他告别 了乡下的老母,独自一人来到东京,寄宿在叔父园田孙兵 卫家。完成学业之后,在机关里当上了一名小官吏。文三 的叔父经常外出经商,家里只有婶母阿政和两个孩子(一 个寄宿学校)。阿政石孙兵卫的后妻,一个典型的功利主 义者、势利小人,开始她觉得文三颇有出息,意将比文三 校5岁的女儿阿势许给文三。阿势长得很俊俏,自幼是母 亲的掌上明珠,长大后成了一个娇纵任性的姑娘,她受到 当时所谓的“文明开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接受了明治 初期的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教育,洋气十足。她靠着天生的 小聪明,看上去学、艺兼优,实际上却很浅薄,并不很看 重为人正直的文三。文三爱上了阿势,但始终没有勇气向 她表明自己的爱慕之心,心情很抑郁。
❖ 1868年的明治维新,结束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政权——江户幕府,建立了以天皇亲政的地 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大的 转折点。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为 日本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明 治维新后的现实和改革的结果使广大人民大失所望, 农民仍然生活在极端的困苦之中,工人阶级处于惊 人的贫穷和政治压迫之下。70年代末80年代初,运 动达到了巨大的规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尤 其是1882至1884年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 性质,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自由民权运 动”。在农民武装暴动、工人罢工斗争和自由民权 运动的压力下,明治政府被迫让步,做了一些
两年后,机关进行行政改革时,生来不擅溜须拍马、 巴结上司的文三被免职了。阿政对文三的态度顿时一落千 丈。文三被免职的第二天,她口出污言,骂了文三,以后 经常指桑骂槐。阿势当时虽然为文三辩护了几句,但很快 和文三的同僚本田升亲热起来。本田升是老于世故、擅于 蝇营狗苟的人,行政改革中非但没被免职,反倒官升一级, 当上了科长。11月2日那天,本田邀请阿政一家去团子坂 观菊,阿势居然欣然前往,这使文三苦恼万分。
这以后,本田与阿政母女得来往日益亲密,对文三则 竭尽嘲弄之能事。阿势劝文三去求本田为其复职出一臂之 力,然而,文三根本不愿与只知对上级献媚求宠的庸俗之 辈本田一谈。为此,文三和阿势发生了争吵,他觉得自己 在园田家已经无法住下去,便决定对阿势进行一次忠告, 然后坚决离开她家。
改革,承认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政治权利,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自由民权运动的成果。但是,正如 许多日本进步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这次运动具有 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1884年,这场自由民权运 动终于在明治政府的镇压和离间分化下遭到了失 败,从而巩固和加强了天皇绝对主义政权,人民 的一切民主自由权利被彻底剥夺了。这对于深受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熏陶的青年二叶亭四迷来 说,不能不引起强烈的反响,《浮云》就是在这 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他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深切感受到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遭到扼杀后日本 社会气氛的异常窒息。因此,他要在自己的小说 中,通过艺术形象,表现自己对这种窒息气氛的 强烈不满,揭露明治社会的反人民本质,反映人 民要求真正的民主自由的愿望。
作品赏析
第一部日本批判写实 主义文学作品。
二叶亭四迷
——《浮云》
《浮云》是二叶亭四迷的处女作兼成名作。二叶 亭四迷对日本近代文学的贡献有二:一是首先提倡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二是倡导采用言文一致的文 体。他在《浮云》的自序中尖锐地批评了陈旧的汉 语腔和一味模仿西洋句式的难懂文体。《浮云》就 是实践其文学主张的第一部作品。
二叶亭四迷的父亲是地方的下级武士,明治维
新后担任地方小官吏。二叶亭四迷的青少年时期 是在明治维新的“开化革新”的气氛中度过。他 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把“为人正直、俯仰无愧于天地”当作座右铭。 一般的作家为自己起个笔名,都要挑一个吉利的、 响亮的、寓意深远的,而長谷川辰之助的笔名 “二叶亭四迷”却是日语“死去吧!”的谐音。因 他父亲反对他搞文学,见他搞文学认为没出息, 骂他“死去吧!”而他针锋相对,就用这句话做笔 名。这对父子相互失望到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 斑。
讲解流程
• 二叶亭四迷生平简介 • 作品《浮云》创作背景 • 原文赏析 • 感想
二叶亭四迷(1864-1909)
本名:长谷川辰之助
(はせがわ たつのすけ)
笔名:二叶亭四迷
(ふたばてい しめい )
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 二叶亭四迷幼年时正好赶上日本和俄国因 千岛桦太闹纷争,青年的二叶亭四迷为使日本 免遭俄国欺负,立志要当一名军人,然而,报 考士官学校因视力不合格未能成功;后来,他 觉得要对付俄国首先要了解俄国,便到东京外 国语学校学习俄语。当时的教学完全是俄国教 师上课,正好碰上一位喜爱文学的老师,于是, 他走进了俄罗斯文学之门。他贪婪地阅读了别 林斯基、果戈理、高尔基、安德烈耶夫、屠格 涅夫、赫尔岑等人的原版作品,吸取了大量的 欧洲文学营养,而且将自己的俄语水平提高到 相当精深的程度。
坪内逍遥と交流を結び、その勧めで評論『小説総論』を発表。 1887年~91年の間に出された写実主義小説『浮雲』は言文一 致体で書かれ、日本の近代小説の鼻祖となった。また、ロシア 文学の翻訳も多くてがけ、ツルゲーネフの「あひゞき」「めぐりあ ひ」は特に有名。自然主義作家へ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
後に『其面影』『平凡』を書いたが、1909年、ロシア赴任からの 帰国途中、ベンガル湾上で客死した。
二葉亭 四迷(ふたばてい しめい)の自筆履歴書によると、 1883年2月1日から1885年12月25日まで、当時の専修学校 (現在の専修大学)で学び、卒業した。また、東京外国語学校 (現東京外国語大学)露語科入学後、同科が改組されてできた 東京商業学校(現一橋大学)第三部露語科を1886年1月に中 退。
❖ 二葉亭 四迷(ふたばてい しめい)
❖ 誕生:1864年4月4日 日本・江戸市ヶ谷
❖ 死没:1909年5月10日(満45歳没)
❖ 職業:小説家・翻訳家
❖ 最終学歴専修学校(現在の専修大学)卒業 東京外国語学校露語科中退
❖ 活動期間1886年 - 1909年
❖ ジャ1886年) 『浮雲』(1887年) 『かた恋』(1896年) 『其面影』(1906年) 『平凡』(19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