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

合集下载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1887年(明治20年)前后,日本近代文学开始觉醒,以写实主义的姿态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一时期,首先是坪内逍遥于1885年刊行了小说《当世书生气质》和文论《小说神髓》。

之后,1886年4月,二叶亭四迷在《中央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评论《当世书生气质》的前言部分,命名为《小说总论》。

1887年6月至1889年8月,二叶亭的首部长篇小说《浮云》一至三编先后发表。

奥野健男表示:“《浮云》被称为日本最初写成的真正的近代小说,我认为这象征了之后日本文学的性格与命运。

”①1.《小说总论》的写实主义主张《小说总论》是以“形”与“意”的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艺术论、小说论。

“只要存在形(form),必同时存在着意(idea)。

意通过形展现,形依靠意而存在”②。

这里的“形”指现象和事物,而“意”则是包含于现象和事物之中的、最本质的天性,是物表现为某种“形”的原因。

形与意互相依存,意更重要。

在形意关系的基础上,二叶亭进一步论述:在实际存在的某事、某物中,“意”并不能完全地显现出来。

各个具体的事物均有其自身特有的形状,因而“意”被隐藏起来,明确、完整地显现“意”受到了妨碍。

换言之,“意”与具体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个体”的关系。

“形表现为偶然的个体,变化无常,而意是自然的必然性,万古不变。

应以不易者为目标,而不以无常者为鹄的。

”在偶然中探求自然,在“多”中寻求“一”,亦是作为人不可或缺的追求。

至此,二叶亭提出了其文学目标,亦是其作为人的目标——对意(即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叶亭将上述认识论具体到小说创作中,认为美术(即艺术)是探求真理的方法之一。

通过感动感知到无形的“意”,并赋之以形,使平常人也能容易地感知,这就是美术的功能。

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小说,要在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现象(形)中直接感知到其自然情态(意),并把这种感知直接传递给读者,必须采用摹写的方法。

“所谓摹写,即借实相写出虚相。

如前所述,虽然自然之意必然蕴含在实相界的诸现象中,但却被其偶然的形所遮蔽,不能明白地显现。

从「あひびき」看二叶亭四迷的翻译理论

从「あひびき」看二叶亭四迷的翻译理论

从「あひびき」看二叶亭四迷的翻译理论作者:刘雅婷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2期摘要:二叶亭四迷(1864—1909):原名长谷川辰之助。

日本近代小说家、翻译家,出生于江户(现在的东京)。

著作有《小说总论》《浮云》等。

由于他大力提倡和实践“言文一致”,还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所以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叶亭四迷由于他那引人注目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成为日本翻译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其中不乏诸如“明治时代的真正翻译始于二叶亭四迷”之类的评价,还如著名文学评论家正宗白鸟也曾说过:日本的文学近代史开始于二叶亭四迷翻译的《猎人笔记》中的「あひびき」(《约会》)一章。

关键词:言文一致;忠于原文;象声词;过去式一、问题提出二叶亭四迷,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曾在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俄语。

后与坪内逍遥结识,开始文学生涯。

18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浮云》,首创言文一致体,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

“二叶亭四迷”在古日语中的隐喻为:见鬼去吧!(选择这样的笔名,据说是因为不懂文学的父亲对自己搞文学不满曾这样骂过自己,另外也有自嘲的意思。

本论文通过列举「あひびき」中典型例子,来分析其翻译理论。

主要对翻译作品中象声词和过去式进行分析。

已经有许多先行研究,通过本论文主要想探究两个问题。

第一,蒲原有明曾经评价二叶亭四迷“巧妙地运用了口语”,在原译语俄语中,这些口语又是如何表现的。

第二,「あひびき」于明治21年和明治29年先后发表了旧译版和新译版,在两个版本中上述所说的口语是如何表现。

二、二叶亭四迷和言文一致运动言文一致运动开始于1883年,1910年左右基本结束。

“言”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言文一致运动指日语使口语和书面语(古语)一致的运动。

言文一致运动的代表人物二叶亭提出日语句尾使用“だ”结句。

其创作的《浮云》是言文一致体的代表作。

但是在当时社会并没有产生广泛影响。

他对于言文一致的尝试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其翻译作品,特别是翻译屠格涅夫的作品。

二叶亭四迷

二叶亭四迷

主人公内海文叁出身在静冈县的旧武士家庭,他告别 了乡下的老母,独自一人来到东京,寄宿在叔父园田孙兵 卫家。完成学业之后,在机关里当上了一名小官吏。文三 的叔父经常外出经商,家里只有婶母阿政和两个孩子(一 个寄宿学校)。阿政石孙兵卫的后妻,一个典型的功利主 义者、势利小人,开始她觉得文三颇有出息,意将比文三 校5岁的女儿阿势许给文三。阿势长得很俊俏,自幼是母 亲的掌上明珠,长大后成了一个娇纵任性的姑娘,她受到 当时所谓的“文明开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接受了明治 初期的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教育,洋气十足。她靠着天生的 小聪明,看上去学、艺兼优,实际上却很浅薄,并不很看 重为人正直的文三。文三爱上了阿势,但始终没有勇气向 她表明自己的爱慕之心,心情很抑郁。
❖ 1868年的明治维新,结束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政权——江户幕府,建立了以天皇亲政的地 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大的 转折点。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为 日本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明 治维新后的现实和改革的结果使广大人民大失所望, 农民仍然生活在极端的困苦之中,工人阶级处于惊 人的贫穷和政治压迫之下。70年代末80年代初,运 动达到了巨大的规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尤 其是1882至1884年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 性质,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自由民权运 动”。在农民武装暴动、工人罢工斗争和自由民权 运动的压力下,明治政府被迫让步,做了一些
两年后,机关进行行政改革时,生来不擅溜须拍马、 巴结上司的文三被免职了。阿政对文三的态度顿时一落千 丈。文三被免职的第二天,她口出污言,骂了文三,以后 经常指桑骂槐。阿势当时虽然为文三辩护了几句,但很快 和文三的同僚本田升亲热起来。本田升是老于世故、擅于 蝇营狗苟的人,行政改革中非但没被免职,反倒官升一级, 当上了科长。11月2日那天,本田邀请阿政一家去团子坂 观菊,阿势居然欣然前往,这使文三苦恼万分。

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二叶亭四迷《浮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浮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日本】二叶亭四迷二叶亭四迷(18641909),日本小说家、翻译家,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

从《浮云》看二叶亭四迷对文体革新的贡献

从《浮云》看二叶亭四迷对文体革新的贡献

从《浮云》看二叶亭四迷对文体革新的贡献摘要: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口语体小说,他的言文一致文体为日本文坛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日本的近代散文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二叶亭四迷《浮云》言文一致贡献二叶亭四迷(1864~1909)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浮云》是其成名作。

在明治二十年代的文坛上年仅二十三岁的二叶亭别具一格地以一种全新的文章表现——言文一致体来宣扬新思想,提倡新文学。

虽说他的人生目的并非文学,但他的文学活动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却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通过对《浮云》的言文一致体的由来和特点的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位曾被埋没多年的作家及其贡献。

一、二叶亭四迷其人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二叶亭四迷是笔名,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

《小说总论》补正了作家坪内逍遥《小说神髓》的不周之处,发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先声。

次年,一部实践这一文学理论的长篇小说《浮云》连续刊载。

但小说问世时反响不大,于是他停止了小说的创作。

此后,他当过官报局的翻译、编辑,陆军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师,还当过中国清朝北京警务学堂官员。

20年中,翻译介绍了不少俄国文学作品。

1905年前后,二叶亭出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在报社同仁鼓动下,恢复了文学创作,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

1908年,二叶亭被派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1909年5月10日,因肺病死于归国途中。

二、《浮云》的诞生尽管《浮云》是一百二十年前创作的小说,我们今天读来仍不失新鲜与生动。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诚实、内向、优柔寡断的内海文三,轻薄、狡猾、小有才干的本田升,功利的叔母阿政,追逐时髦、飘浮不定的阿势等四人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日本名著

日本名著

名著浮云(浮云ぅきぐも)【二叶亭四迷】作品成功的塑造了四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如果我们把阿政的功利主义看做是封建时代的旧思想的代表,那么,本田就是一个貌似具有新思想、实为地道的旧思想的卫道士,而阿势正是游弋在这几者之间的一朵浮云。

作品通过明治初期的一个小人物文三丢了工作、失去恋人,小小的愿望被无情粉碎后成为社会上多余的人的遭遇,反映了明治初期日本知识分子的苦恼,揭露了明治时代的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单纯模仿西方社会的种种浅薄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

日本文学界高度评价这部名垂于文学史的现实主义杰作。

这部小说给以后的日本的创作和近代文学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从而使作者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破戒》岛崎藤村长篇小说(1906)通过对主人公濑川丑松从守戒到破戒的发展过程的描写,反映了消除等级差别、主张人权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近代观念与日本社会残留的封建等级意识之间的纠葛,同时也说明了觉醒并不意味着现状的改变。

在主人公的身上,既表现了近代日本青年对社会的反感、不满和反抗,又反映了他们的软弱性。

《我是猫》夏目漱石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颇受当时好评。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

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春琴抄】谷崎润一郎本书是谷崎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典型地表现作家风格的名作,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

仆人出身的佐助尽管身心都受尽孤傲乖僻的盲女琴师春琴的折磨,却依然对她忠贞不二。

在春琴被毁容之后,佐助为了在自己的脑海里永驻她的美艳姿容,并能与她生活在一起,竟用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寂寞、矛盾、悲剧的一生——日本文学家二叶亭四迷述评

寂寞、矛盾、悲剧的一生——日本文学家二叶亭四迷述评

寂寞、矛盾、悲剧的一生——日本文学家二叶亭四迷述评丛惠媛【摘要】二叶亭四迷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近代小说鼻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对日本近代文学的贡献,一是率先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二是倡导采用"言文一致"的文体。

但其一生自始至终却志不在文学,观其一生政治观及其政治追求,可以看到其寂寞的身影。

二叶亭四迷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能善始善终,他的每一个愿望也都没能实现。

从少年时的军人梦,到想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无一遂愿。

造成其一生苦闷、寂寞、不得志的根源,不能不说是其固守政治抱负和过于理想化且矛盾的性格所致。

对于二叶亭四迷,我们试着就其性格探究其悲剧的一生。

%Er Yeting-simi,a Japanese realistic writer and founder of modern Japanese novels,enjoys a high prestige in Japanese literature.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Japanese lie in twofold,one being initiating realistic writings and the other,advocating the style calle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speech and writing'.But the interest of this lonely figure lay more in his political aspirations than in literature during his life time.We can see his lonely figure in his political outlook andpursuit.Unluckily,nothing he did was complete;none of his wishes was ever realized,including his dream to become a military man when young,and a politicia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The root cause of his melancholy,loneliness and frustrations can be traced back to his personality: perversely sticking to his political aspirations,too much idealism and full of contradictions.Enough has been elaborated on ErYeting-simi's contributions to literature,so 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his tragical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personality.【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4)006【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二叶亭四迷;理想化;矛盾的性格;悲剧的一生【作者】丛惠媛【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系,辽宁大连116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3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元治元年(1864年)2月28日生于江户(今东京)下级武士之家,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家,日本明治黎明期近代小说鼻祖,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二叶亭四迷浮云读后感

二叶亭四迷浮云读后感

二叶亭四迷浮云读后感
摘要:
1.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2.故事主要人物及情节概述
3.作品主题及个人读后感
4.作品艺术特点及影响
正文:
一、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浮云》是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的代表作,创作于明治20年代。

二叶亭四迷,原名长谷川辰之助,是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

在他创作《浮云》之际,明治初期的动乱时代已过,但民权运动失败,天皇专制政体确立。

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素材。

二、故事主要人物及情节概述
故事主角内海文三,是一个在明治维新中失去了特权的下级武士的儿子。

他早年丧父,为了求学,将老母留在故乡,只身来到东京。

文三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后,成为政府机关的办事员。

然而,他对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极为厌恶,最终被免职。

三、作品主题及个人读后感
《浮云》描绘了一个正直青年在黑暗官场中的挣扎与失望,展示了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无力感。

作品深刻反映了明治时期的社会现实,对当时的政治环境进行了批判。

读《浮云》,我深感作者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把
握。

四、作品艺术特点及影响
《浮云》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社会背景,展现了日本近代社会的变迁。

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题鲜明,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同时,二叶亭四迷开创了言文一致、清新流畅的文体,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当时的日本文学界,《浮云》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以早期作品为中心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以早期作品为中心

作者: 郭晓丽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5-1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8期
主题词: 二叶亭四迷;《小说总论》;《浮云》;写实主义
摘要: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文论《小说总论》和长篇小说《浮云》影响深远。

《小说总论》从“形”与“意”的关系入手,阐明了“意”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摹写的创作方法。

《浮云》被誉为日本第一部近代小说,塑造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本文从二叶亭四迷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及小说文本入手,分析二叶亭四迷独具一格的写实主义特征。

二叶亭四迷

二叶亭四迷

二叶亭四迷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本名长谷川辰之助,笔名二叶亭四迷。

1864年4月4 日生于江户(今东京),卒于1909年5月10日。

“二叶亭四迷”在古日语中的隐喻为:生不如死。

选择这样的笔名,也体现了作家本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鄙夷。

他启蒙于汉学,深谙儒家思想。

1881年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受到俄国文学的熏陶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洗礼,遂选择了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

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

《小说总论》补正了作家坪内逍遥《小说神髓》的不周之处,系统阐述了小说应通过现象反映本质,从而成为认识真理的工具等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批判了仅仅注重形式上的“深刻描写”的所谓写实论和流于肤浅低俗的游戏文学,发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先声。

次年,一部实践这一文学理论的长篇小说《浮云》连续刊载。

小说通过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但小说问世时反响不大,于是他停止了小说的创作。

此后,他当过官报局的翻译、编辑,陆军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师,还当过中国清朝北京警务学堂官员。

20年中,翻译介绍了不少俄国文学作品。

他的译文忠实原作,言文一致,颇受好评。

1904~1905年前后,二叶亭四迷出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

在报社同仁鼓动下,恢复了文学创作。

1906年和1907年,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

1908年,二叶亭四迷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被派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1909年5月10日,因肺病死于归国途中,葬于新加坡。

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巩长金、石坚白等译的《二叶亭四迷小说集》。

代表作品浮云(浮云ぅきぐも)作品梗概:主人公内海文叁出身在静冈县的旧武士家庭,他告别了乡下的老母,独自一人来到东京,寄宿在叔父园田孙兵卫家。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二叶亭四迷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二叶亭四迷简介二叶亭四迷是一个日本作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

其实他原本的名字并不是叫二叶亭四迷,这只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是长谷川辰之助。

二叶亭四迷,1864年4月4日,出生于日本江户,那为什么二叶亭四迷要叫这个笔名呢?二叶亭四迷其实在古日本语中的意思是见鬼去吧,选择这样的笔名就是因为当初不懂文学的父亲对自己搞文学不满,就这样骂过他,不仅如此,取这个名字也有他自嘲的意思。

二叶亭四迷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把为人正直当作座右铭。

而当时的沙皇正好在向也周扩张,引起了日本的愤慨,而二叶亭四迷也在这种情况先,选择了报考陆军士官学校,但多次尝试并没有被录取。

之后他便开始了文学事业,相继发表了几本小说,从这些小说得内容来看,披露了当时的封建传统和西方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形象,而小说《浮云》也被视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1904年到1905年间,二叶亭四迷担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

之后的两年,二叶亭四迷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

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对现实不满,遭受打击的知识分子形象。

二叶亭四迷怎么死的二叶亭四迷当时正当年轻,而俄国沙皇正准备扩充亚洲的实力范围,于是二叶亭四迷立志当一名军人,然而,报考士官学校因视力不合格未能成功。

之后的二叶亭四迷并没有灰心,他认为要对付俄国首先要了解俄国,于是便到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很多俄国的文学,吸收了很多欧洲文学的营养,重要的是他的俄语水平也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在此之后,他便潜心写作,《浮云》就是二叶亭四迷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本小说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的第一篇真正的小说,带着满满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篇小说真实的再现了明治社会的世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人,软弱、缺乏主见的一面。

日本文学作品

日本文学作品

写实二叶亭四迷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本名长谷川辰之助。

1864年4月4 日生于江户(今东京)。

1881年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受到俄国文学的熏陶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洗礼,遂选择了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

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

《小说总论》补正了作家坪内逍遥《小说神髓》的不周之处发,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先声。

次年,一部实践这一文学理论的长篇小说《浮云》连续刊载。

但小说问世时反响不大,于是他停止了小说的创作。

此后,他当过官报局的翻译、编辑,教师他的译文忠实原作,言文一致,颇受好评。

1909年5月10日,因病去世代表作品浮云(浮云ぅきぐも)主人公内海文叁出身在静冈县的旧武士家庭,他告别了乡下的老母,独自一人来到东京,寄宿在叔父园田孙兵卫家。

完成学业之后,在机关里当上了一名小官吏。

婶母阿政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势利小人,开始她觉得文三颇有出息,意将比文三校5岁的女儿阿势许给文三。

阿势长得很俊俏,自幼是母亲的掌上明珠。

她靠着天生的小聪明,看上去学、艺兼优,实际上却很浅薄,并不很看重为人正直的文三。

文三爱上了阿势,但始终没有勇气向她表明自己的爱慕之心,心情很抑郁。

两年后,机关进行行政改革时,生来不擅溜须拍马、巴结上司的文三被免职了。

阿政对文三的态度顿时一落千丈。

文三被免职的第二天,她口出污言,骂了文三,以后经常指桑骂槐。

阿势当时虽然为文三辩护了几句,但很快和文三的同僚本田升亲热起来。

本田升是老于世故、擅于蝇营狗苟的人,行政改革中非但没被免职,反倒官升一级,当上了科长。

11月2日那天,本田邀请阿政一家去团子坂观菊,阿势居然欣然前往,这使文三苦恼万分。

这以后,本田与阿政母女得来往日益亲密,对文三则竭尽嘲弄之能事。

阿势劝文三去求本田为其复职出一臂之力,然而,文三根本不愿与只知对上级献媚求宠的庸俗之辈本田一谈。

为此,文三和阿势发生了争吵,他觉得自己在园田家已经无法住下去,便决定对阿势进行一次忠告,然后坚决离开她家。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以早期作品为中心

论二叶亭四迷的写实主义——以早期作品为中心
程 。 小说 塑造 了小知识 分子 内海 文三 、 文三 的叔母 阿政 、 堂 妹 阿势 、 前 同事 本 田升 等一 系列个 性鲜 明 、 具有 现实意 义 的 人物 形象 。从 静 冈老家来 到东 京叔父 家寄 居 的文三生 性正 直敦厚 . 自小饱 尝生活 的艰辛 和寄人篱下 的痛 苦 。他依靠 自 己的苦学 力行 . 顺利 完 成学 业 , 谋 到 了下 级官 吏 一职 . 但 后 来却 因不善 阿谀 逢迎而被 免职 。在 担任小官 吏的职位 时 , 文 三憧憬 着与 “ 新 女性 ” 阿势 结婚 、 把母 亲从 乡下 接来 , 一 家人 安身立命 , 过上 安稳 的幸 福生活 。但在遭受 到被解雇 的不公 平待遇 之后 , 文 三在叔 父家重 新被 打 回到“ 寄宿 者 ” 地位 , 被 叔母 阿政视 为家庭 的沉重 负担 ,而他对 爱情 和家庭 的美好
特征 。
关键词 : 二叶 亭四迷 《 小说 总论 》 《 浮云》 写 实主义 1 8 8 7 年( 明治2 0 年) 前后, 日本 近代 文学 开始觉 醒 , 以写 实 主义 的姿态 向前迈 出了坚实的一 步 。这 一时期 , 首先是 坪 内逍 遥 于1 8 8 5 年 刊行 了小 说 《 当世 书 生气 质 》 和 文论 < / b说 象中, 但却 被其 偶然 的形所 遮蔽 , 不 能 明白地显 现 。小 说 中 所摹 写 的现 象 . 当然也 和这种 偶然 的现 象没有 差 别 , 通 过语 言 的措辞 、 构思 的形象 . 在 这种偶 然 的形 中明确地 写 出 自然
2 . 1 源 自现 实 的 “ 典型化 ” 创 作 特 点
《 浮云 》 人物 形象 的塑造 , 体 现 了二叶亭 借 以达到 “ 借 实
写 虚 ” 这 一 摹 写 方 法 效 果 的 着 眼 点— — “ 个 体一 普 遍一 个

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

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浮云》是日本近代文学先驱二叶亭四迷于188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主要描写了下层青年官吏内海文三与堂妹阿势之间情愫暗生,即将步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谁知不善官场经营的文三被辞退,恋情也在阿势母亲的阻挠下无疾而终。

最后文三在重重打击下神志失常,阿势则在官场新贵本田升的诱骗下失身并遭抛弃。

日本文学史对《浮云》给予很高的评价。

如“作者基于自身的个性和接受过外国文学教育的背景,将近代小说的萌芽播种在日本社会的现实土壤中”①;“《浮云》将明治文明开化的扭曲和知识分子的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第一部日本近代小说的地位不可动摇”②,等等。

整体看来,日本文学史对《浮云》的评价多集中在近代小说意识的确立和对男性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刻画等方面,对小说中女主角形象的评价略显薄弱,评价的标准也比较单一。

③其实小说中阿势所代表的“文明女学生”形象的出现和毁灭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即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近代“爱”的理念开始萌生,对传统的爱情观形成一定程度的解构,同时也遭到传统社会的抵抗,造成社会转型期“爱”的萌芽受挫。

一、“文明女学生”形象的出现小说中阿势家境殷实,良好的经济条件让阿势自幼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父亲的支持下入小学接受汉学教育。

小学毕业后入私塾,开始学习英文。

身为小市民阶层的少女有机会接受正统教育,并接触西方文明,是明治维新后才有的社会现象。

明治政府为迅速赶上英美,采取全盘西化的方针。

在学校教育方面,大力引进西方模式的教育体制,破除只有男性才可以接受教育的特权,开始支持女性接受教育。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通过法律、政令敦促女子入学。

明治政府的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效,1877年,女子入学率已达22.5%④。

在促进女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家、思想家福泽喻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先后写下《日本妇女论》(1885年)、《男女交际论》(1886年)等文章,呼吁“男女同为自由平等的人,应共同学习并参加体育运动,特别要学习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这是文明社会的女性尤其需要具备的知识”。

小说神髓与浮云

小说神髓与浮云

地位及影响
作为日本文学的奠基之作,我国学者高宁认为无外乎有三点: 1、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二叶亭四迷的现实主义是近代现实主义的先驱, 其用新文体表现新现实主义和新思想的大胆尝试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批判现实主义精神。1887《浮云》出版时,日本正处于近代文明开化 的萌芽初期,日本政府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一些成绩,但国民思想 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封建思想与新思想的冲突在知识阶层显得尤为突 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深度剖析国民心理,亲身经历作为知识分子的 彷徨,一系列情感交织,创作出了批判主义作品《浮云》。 3、文言一致。二叶亭四迷的言文一致体为先天羸弱的启蒙主义文学画上 了休止符,为日本文坛树立起了革新的旗帜。
作品简介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文 三,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 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 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 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 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 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诚实、内向、 优柔寡断的内海文三,轻薄、狡猾、小有 才干的本田升,功利的叔母阿政,追逐时 髦、飘浮不定的阿势等四人形象鲜明地呈 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敢于直面社会现实, 努力探寻人生和社会的本质,用简单易懂 的口语文体描绘了日本文明的反面、新旧 思想的对立、官尊民卑等社会现象。
日本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契机,通过实行一系列文明开化 政策而走向近代。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并没有驱动其文学车 轮的同步运转,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时代。直到 19世纪末的最后10多年,日本文学才走向近代之路。
意 义
而其中正是《小说神髓》开启文学近代化之门,该作中提出 的写实主义小说观念,代表了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成为 明治文坛振聋发聩的新声。坪内逍遥因此被他同时代的评论 家高山樗牛誉为“识见非凡”,《小说神髓》也因此被称为 “新文学的晓钟”和“救活了频死的明治文学”的一部力作。

再论二叶亭四迷《面影》中的爱与金钱

再论二叶亭四迷《面影》中的爱与金钱

日 本 研 究二○○○年第一期再论二叶亭四迷《面影》中的爱与金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刘立善 二叶亭四迷(1864~1909)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小说家,有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先驱之称。

曾翻译、出版过屠格涅夫和果戈里的小说。

其主要代表作为《浮云》、《面影》、《平凡》三部长篇小说。

本文仅就《面影》中的爱与金钱再作论述,以期从一侧面读解二叶亭四迷的文学成就。

一、爱的悲剧轨迹 爱是自由意志驱动下的行为,其运动的特色表现在相融互摄。

哲也和小夜子之间充满冒险因素的爱,显然与既成伦理相悖,不可能被社会认可。

于是,悲剧的阴影时时包围着二人。

致密考察,二人的爱的悲剧源头首先发自小夜子对爱抱有的罪意识。

这样一来,哲也与小夜子之间的爱的性质,便与日本近代文学中突出的爱的理论发生了关联,即:作为一种精神之力的“爱能”,它在本质上到底是“施予”、“放射”,还是“夺取”和“吸收”?小夜子爱哲也,却不敢正视爱的现实,不敢坚定捍卫自己诚实的内心世界,总是在既成道德观念面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她惯常自咎:“我夺走了姐姐最重要的人物”(第51章),陷姐姐于不幸。

小夜子因于如此的“罪恶感”和“堕落意识”,苦闷自责不止。

哲也则不然,他赌上生命爱小夜子。

他计划与时子分手,排除万难力促自己与小夜子的爱步入成功。

针对与时子感情破裂问题,哲也向小夜子表白如下:“我前晚上不是对你说过嘛,如果你姐哪怕多少能关心我一点儿,那么,岂止是你对不住你姐,首先我就对不住她。

你姐如果对我有情,我绝不会做那种有悖人情的事。

但现实是,你姐只把我看作是她物质生活上的工具,至于夫妇情爱什么的,一点没有。

所以,即便离婚了,只要她在物质生活上不困难,就不会感到不满”(第48章)。

哲也的如此观点,与有岛的如下主张是一致的,即:“所谓家庭,是由爱结成的神圣的生活单位。

在此之外随意附加涵义,只能搅乱了原有的内容”①。

然而,当真爱来到面前,小夜子却一味责怪自己:“都是我不好,事到如今,我自身算得了什么,我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只是被姐姐嫉恨,我受不了”(第48章)。

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ふたぱてぃめぃ「二葉亭四迷」

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ふたぱてぃめぃ「二葉亭四迷」

作者: 张蕾
作者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
出版物刊名: 日语知识
页码: 29-30页
主题词: 日本近代文学;二叶亭四迷;外语学校;19世纪;声情并茂;外交官;文学家;俄语
摘要: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1864—1909),出身于武士家庭。

梦想着要当一名外交官的他进了东京外语学校学俄语,他们的教材很多选用的都是19世纪俄国大文豪的作品,有一位俄语外教常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读那些作品,谁知这竟改变了他的梦想。

父亲听说儿子要当文学家,气得破口大骂「たぱってしまぇ」——“你快点给我死了去吧”。

二叶浮云作品标志日本近 代文学的产生和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基础

二叶浮云作品标志日本近 代文学的产生和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基础

二叶浮云作品标志日本近代文学的产生和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基础《浮云》的作者二叶亭四迷,原名长谷川辰之助,1864年2月生于江户市谷,父亲是一个封建领主的家臣,明治维新后当地方小官吏。

二叶亭四迷少年时期跟随为官的父亲到过名古屋、松江等地。

早年接受汉字教育,因此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

1881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专业班,目的是想作外交官,但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的优秀文学作品给了他强烈的影响。

他是学俄语的,在学校执教的有不少是俄国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也和理论思维一样,都是一种历史的产。

因此,要准确地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深刻意义,就必须了解产生它的历史条件。

1868年的明治维新,结束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江户幕府,建立了以天皇亲政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

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为日本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明治维新后的现实和改革的结果使广大人民大失所望,农民仍然生活在极端的困苦之中,工人阶级处于惊人的贫穷和政治压迫之下。

于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掀起了争取自由和人民权利的运动。

70年代末80年代初,运动达到了巨大的规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加。

尤其是1882至1884年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性质,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自由民权运动。

在农民武装暴动、工人罢工斗争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压力下,明治政府被迫让步,做了一些改革,承认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政治权利,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由民权运动的成果。

但是,正如许多日本进步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这次运动具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

1884年,这场自由民权运动终于在明治政府的镇压和离间分化下,在右翼领导人的妥协和背叛之下遭到了失败,从而巩固和加强了天皇绝对主义政权,人民的一切民主自由权利被彻底剥夺了。

这对于深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熏陶的青年二叶亭四迷来说,不能不引起强烈的反响,《浮云》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简介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二叶亭四迷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叶亭四迷是一个日本作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

其实他原本的名字并不是叫二叶亭四迷,这只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是长谷川辰之助。

二叶亭四迷,1864年4月4日,出生于日本江户,那为什么二叶亭四迷要叫这个笔名呢?二叶亭四迷其实在古日本语中的意思是见鬼去吧,选择这样的笔名就是因为当初不懂文学的父亲对自己搞文学不满,就这样骂过他,不仅如此,取这个名字也有他自嘲的意思。

二叶亭四迷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把为人正直当作座右铭。

而当时的沙皇正好在向也周扩张,引起了日本的愤慨,而二叶亭四迷也在这种情况先,选择了报考陆军士官学校,但多次尝试并没有被录取。

之后他便开始了文学事业,相继发表了几本小说,从这些小说得内容来看,披露了当时的封建传统和西方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形象,而小说《浮云》也被视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1904年到1905年间,二叶亭四迷担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

之后的两年,二叶亭四迷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
和《平凡》。

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对现实不满,遭受打击的知识分子形象。

二叶亭四迷怎么死的二叶亭四迷当时正当年轻,而俄国沙皇正准备扩充亚洲的实力范围,于是二叶亭四迷立志当一名军人,然而,报考士官学校因视力不合格未能成功。

之后的二叶亭四迷并没有灰心,他认为要对付俄国首先要了解俄国,于是便到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很多俄国的文学,吸收了很多欧洲文学的营养,重要的是他的俄语水平也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在此之后,他便潜心写作,《浮云》就是二叶亭四迷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本小说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的第一篇真正的小说,带着满满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篇小说真实的再现了明治社会的世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人,软弱、缺乏主见的一面。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小说是近代小说的开端,而他也可以说二叶亭四迷是二十年后出现的自然主义作家的先驱。

但是,人们总是对新事物会抱有一种十分不看好的心态,并没有重视二叶亭四迷的价值。

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小说的不看好或者是不理解,二叶亭四迷就此停笔二十年。

之后的二叶亭四迷作为记者的身份前往俄国彼得堡,想要为日俄人民之间的矛盾做一些贡献,只可惜,在回国途中患了重病,因病逝世,享年四十六岁。

二叶亭四迷评价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因为俄国沙皇对亚洲的扩张,引起了日本人民的愤怒,而当时的二叶亭四迷也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他原本就是想要取报考军官的学校,但
就是因为自己视力的原因,多次报考没有被录取,后来他只好放弃,但正并没有打消他想要对付俄国,他认为想要对付俄国,首先就要了解俄国,于是二叶亭四迷前往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

从这里可以看出二叶亭四迷充满了强烈的爱情情怀。

在学习俄语的时间里,二叶亭四迷受到了俄国文学的熏陶,以及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洗礼,他想到自己不能从军报效国家,不如选择一条自己可以做到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

与坪内逍遥结识后,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18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浮云》,首创言文一致体,也就是白话文,这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驱。

因此从这一举动又可以看出,二叶亭四迷是一个敢于创新、充满现实主义的一个人。

在此之后二叶亭四迷作为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俄国,想要为日本和俄国之间的矛盾做个调解,但是在回国的路途中患病逝世,而这一点也恰好证明了二叶亭四迷是一个爱好和平主义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