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吕端传》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吕由诚传》原文及翻译
课外古诗文《宋史吕由诚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
幼明爽有智略,以父恩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域,守貳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
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天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渍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
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皆有治绩。
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济时艰,力辞求退。
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由诚微服得免。
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
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甫就,剧贼李昱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
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
前后数被攻固,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绝.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
胡选者众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一日金兵四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
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
郡官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仝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蜀走江、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赠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节选自《宋史·吕由诚传》)译文:吕由诫,字予明,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
(他)年幼时开朗直爽,有才智谋略。
他因为父亲有功而被补授官职,选调为邓州酒税,处事精明干练,即使是精于吏事、熟谙公务的胥吏也不能欺骗他。
适逢营兵暗中发动(叛乱),(他们)聚集兵众紧闭城门,州府长官及副手都逃跑躲藏起来,吕由诚以天子的名义亲自前往招抚,叛贼收起兵器听从命令。
《宋史·吕本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本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吕本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本中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本中字居仁,元祐宰相公著之曾孙、好问之子。
幼而敏悟,公著奇爱之。
公著薨,宣仁太后及哲宗临奠,诸童稚立庭下,宣仁独进本中,摩其头曰:“孝于亲,忠于君,儿勉焉。
”绍兴六年,召赴行在,特赐进士出身。
监阶州草场苗亘以赃败,有诏从黥,本中奏:“近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尽知?”异时察其非,虽欲抆拭,其可得乎?愿酌处常罚,毋令奸臣得以藉口于后世。
”从之。
七年,上幸建康,本中奏曰:“当今之计,必先为恢复事业,求人才,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州政,开直言之路,俾人人得以尽情。
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
伺彼有衅,一举可克。
若徒有恢复之志,而无其策,邦本未强,恐生他患。
今江南、两浙科须日繁,闾里告病,倘有水早乏绝,奸宄窃发,未审朝廷何以待之?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又奏:“江左形势如九江、鄂渚、荆南诸路,当宿重兵,临以重臣。
吴时谓西陵、建平,国之藩表,愿精择守帅,以待缓急,则江南自守之计备矣。
”内待郑谌落致仕,得兵官。
本中言:“陛下进临江浒,将以有为,今贤士大夫未能显用,岩穴曲隐未能招致,乃起谌以统兵之任,何邪?”命遂止。
八年,金使通和,有司议行人之供,本中言:“使人之来,正当示以俭约,客馆刍粟若务充悦,适启戎心。
且成败大计,初不在此,在吾治政得失,兵财强弱,愿诏有司令无乏可也。
(选自《宋史・吕本中传》),有改)译文:吕本中字居仁,元年间宰相吕公着的曾孙、吕好问的儿子。
年幼时聪明敏悟,吕公着十分喜爱他。
吕公着去世时,宣仁太后和哲宗亲临祭奠,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独自让吕本中进见,抚摸着他的头说“:孝于亲,忠于君,孩儿当以此自勉。
”绍兴六年(1136),召赴朝廷,特赐他进士出身。
《吕端传》阅读练习二
《吕端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
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
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今节度留务,非所宜也。
”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决意相之。
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
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北门外。
”端曰:“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继迁独可擒乎?若其不然,傥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太宗称善,遂用其策。
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
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
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宋史·吕端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吕端传》原文及译文《宋史·吕端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
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
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
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今主留务,非所宜也。
”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决意相之。
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
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
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
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
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
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
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
”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
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从之。
使契丹,还,知制诰。
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
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
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
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
”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
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
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
”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译文:吕夷简,字坦夫,先祖是莱州人。
考中进士,补任绛州军事推官,改任大理寺丞。
祥符年间,改任太常博士。
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
有关官吏规定期限运集木材。
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诲,字献可,开封人。
祖端,相太宗、真宗。
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
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苟非职分,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
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
”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
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
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
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
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
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
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
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
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
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
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
”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
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
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
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
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
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
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吕夷简,字坦夫。
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
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
我材木于曲方。
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
”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蜀贼李顺叛,执送阙下,左右称贺。
既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夷简曰:“是可欺朝廷邪?”卒以实奏,忤大臣意。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
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从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
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
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
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
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
”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议者请城洛阳。
夷简谓:“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或曰:“此虚声尔,不若修洛阳。
”夷简曰:“此子囊城郢计也。
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乃建北京。
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
其后范仲淹屡言事,献《百官图》论迁除之敝,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
时论以此少之。
夷简当国柄最久,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B.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C.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飞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黄汝亨《廉吏传-宋-吕端》(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黄汝亨《廉吏传·宋·吕端》(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明)黄汝亨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
少敏悟好学。
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官知成都府,为政清简。
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
坐事..贬商州,累迁兼侍御史知杂事。
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
迁谏议大夫,仍为开封判官。
时许王元僖尹开封...,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鞠于府。
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
”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
”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
”遂下堂,随问而答。
左迁..卫尉少卿。
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寻擢户部侍郎、平章事。
初,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遂决意相之,犹恨任用之晚。
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与寇准同列,已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从之。
太宗崩,李后与内侍王继恩等谋立楚王元佐,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
乃奉太子至福宁庭中。
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
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真宗每见辅臣入对,惟于端肃然拱揖,不名。
又以端体洪大,庭阶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
加右仆射。
明年,被疾求免,不许。
车驾临问,抚慰甚至。
卒,年六十六,赠司空,谥正惠。
端久居相位,不蓄赀产。
卒后子藩等贫匮,又迫婚嫁,因质其居第。
真宗..时,出内府钱五百万赎还之,又别赐金帛,俾偿宿负。
吕正惠神气凝重,遇事识体,卷帘引视,担荷大事,真大臣也。
(《廉吏传·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B.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C.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D.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器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事,因事获罪。
《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吕公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宋史·吕公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能喜欢!原文: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
”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诏以告直竹閤门。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
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
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
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
未几,同知枢密院事。
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
”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
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
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
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
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
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
吕端大气文言文翻译
吕端字仲通,洛阳人。
生于唐之末世,历五代十国,终至宋。
端生而颖悟,好学不倦,年二十有五,登进士第。
时值五代之乱,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民不聊生。
端虽处乱世,然心怀天下,矢志不渝。
吕端初仕后梁,官至右拾遗。
后梁灭,归顺后唐,累迁至户部尚书。
唐末,黄巢之乱,天下大乱,端随唐昭宗迁都洛阳。
及昭宗崩,端辅立唐哀帝,封为司徒。
哀帝被杀,端避祸隐居,后归顺后梁。
吕端归顺后梁后,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官至中书侍郎。
宋太祖即位,端以年老辞官归乡。
太祖念其德高望重,召为宰相。
端居相位,以谦和为怀,宽以待人,政事清简,民安国泰。
吕端为相,尤重法制。
一日,有司以“刑部尚书刘崇远犯罪当斩”上奏,端览奏章,曰:“刘崇远虽犯罪,然其功亦不可没。
斩之,恐失天下之心。
”太祖闻言,遂免刘崇远死罪。
又有一次,一宦官犯法,欲斩之。
端曰:“宦官虽为近臣,然亦人子也。
斩之,恐伤人伦。
”太祖从之,免其死罪。
吕端为相,崇尚儒术,主张以德治国。
一日,太祖问:“何为治国之道?”端对曰:“治国之道,以德为本,以法为辅。
”太祖深以为然。
端又曰:“为政之道,贵在得人。
人君当求贤才,用之如器,使之各尽其能。
”太祖纳其言,广纳贤才,使天下大治。
吕端在相位,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然端自谦,曰:“吾虽居相位,然无大功于国家。
”太祖闻之,曰:“吕端居相位,国家得以安宁,民得以安居乐业,此非大功乎?”端闻言,愧不敢当。
吕端居相位,历二十载,享年八十一岁。
卒后,谥曰“文靖”。
宋太宗即位,追赠吕端为太师,封魏国公。
后世之人,皆以吕端为贤相之典范,敬仰不已。
吕端者,生逢乱世,却能坚守道义,以德治国,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其生平事迹,虽历经风雨,然其精神永存。
今人以吕端为楷模,学习其品德,弘扬其精神,以期国家昌盛,民族振兴。
吕端气度文言文翻译
知名,擢进士第,累官至参知政事。
性刚直,不畏权贵,勇于任事,屡有政绩。
及居相位,益显其气度。
端公之量,容若江海。
居官清正,无私欲之累。
遇事从容,不惊不惧,处变不惊,临难不苟。
故人皆敬服,以为社稷之柱石。
一日,帝问曰:“端公,朕观卿气度非凡,何也?”端公对曰:“臣闻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位者,所以行道也。
臣以微薄之才,得居庙堂之上,岂敢不竭忠尽智,以报陛下之恩乎?”帝曰:“卿言甚是。
然朕闻卿在相位,未尝见卿喜,亦未尝见卿怒,何也?”端公答曰:“臣之喜不形于色,怒不暴于言,是以陛下不见也。
然臣之心,实喜陛下之明,怒陛下之不明也。
”帝曰:“何谓喜陛下之明?”端公曰:“陛下明察秋毫,知臣之忠,故臣喜。
”帝曰:“何谓怒陛下之不明?”端公曰:“陛下若不明,则臣之忠,将无所施,是以怒陛下之不明。
”帝叹曰:“卿言诚然。
朕今方知卿之忠,宜加赏赐。
”端公辞曰:“臣之赏,不在陛下之赐,而在陛下之知臣也。
”帝益敬之。
又一日,帝患疾,群臣忧惧,不知所措。
端公独进言曰:“陛下之疾,非药石所能愈,唯有陛下自省,诚心修身,方能康复。
”帝从之,果愈。
端公之才,固已足称世之英杰,然其气度更为人所称道。
观其生平,谦抑自牧,不以富贵骄人,不以贫贱易志。
处逆境而不改其节,处顺境而不失其度。
是以君子见之,无不肃然起敬。
昔孔子曰:“大德者必得其寿。
”端公之寿,盖亦由其大德所致也。
夫大德者,气度之谓也。
端公之德,端公之气,端公之度,皆足以垂范后世,为后世之楷模。
呜呼!吕端气度,千载之下,犹令人仰慕。
虽曰古人,其风度可师,其气度可学,其度量可效。
吾辈当以端公为榜样,砥砺名节,扩充气度,以期不负所学,不负所学之地。
译:《吕端气度赞》年轻时就已知名,考中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
性格刚直,不畏权贵,勇于担当,屡有政绩。
等到担任相位,更显现出他的气度。
端公的度量,宛如江海之容。
居官清廉正直,无私欲之累。
遇事从容不迫,不惊不惧,面对变故镇定自若,面临困难不苟且。
宋史吕大志传译文
宋史吕大志传译文喻樗,字子才,他的祖辈是南昌人。
他从小就仰慕二程理学,建炎三年,进士及第,他为人正直,好发议论。
赵鼎离开枢密院后,居住在常山,喻樗前往拜谒,于是婉言劝他说:“您侍奉皇上,应该多竭诚开导但要使皇帝少加以实行。
在您进行开导时,要使言语少而诚意多。
”赵鼎认为他很奇异,就把他延请成为上客。
赵鼎都督川陕、荆襄时,征用喻樗为僚属。
绍兴初年,高宗亲自率兵出征,喻樗面见赵鼎说:“御驾临江,使士气增加百倍,不过您自己考虑这一举动,是出于万全之虑吗?还是姑且作此最后尝试呢?”赵鼎说:“中原常年退避忍让,国民士气不振,致使敌人越发骄横,再也没有屈从的道理了,所以我赞成皇帝出征。
至于事情能否成功,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喻樗说:“那么就应当想想回归的路,不要让贼兵给君王带来忧愁。
”赵鼎问:“怎麽办呢?”喻樗说:“张德远声望很高,居于闽地。
现在不如让他作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使他带领各道士兵奔赴朝廷,从命令下达那一天起,府库、军队、钱粮都可以由他主管。
宣抚使的来路就是朝廷的归路。
”赵鼎说:“好。
”于是入朝禀奏皇帝说:“现在朝廷的谋划大计已基本确定,必须得到大臣的接应和援助才行。
像张浚这样的人才,陛下会终究弃置不用吗?”皇帝说:“我任用他。
”于是起用张浚知枢密院事。
张浚来到后,拉着赵鼎的手说:“这是子才的功劳。
”喻樗从此往来于赵鼎、张浚之间,对他们多有帮助。
不久,因为赵鼎的推荐,喻樗被授官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
当初,金人退兵后,赵鼎、张浚相处很是欢洽。
人们都知道他俩将并立为相,衹有喻樗说道:“二人应暂且一同在枢密院,将来赵鼎退去就由张浚来接替。
成事用人,如果相隔不是十分遥远,就会气脉长久。
如果二人同处相位,万一有不相合之处,一个应当离任时,那么另一个一定会改弦更张,这样贤士就自相悖谬了。
”后来事情逐渐如喻樗所说。
他又曾说:“推车的人遇到艰险就互相指责,等到车子停下后,就又欢好如初。
士人对于国家也是如此。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吕公绰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公绰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
天圣中,为馆阁对读。
召试,直集肾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
”公绰为奏之,自是牛不入籍。
还判妃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
虎翼卒刘庆告变,下更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
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痛惩之,则众心摇,”遂斩庆以徇,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
时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
夷简薨,还兵部员外郎,复为修撰。
服除,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
故事,荐新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初,谥诸后,皆系祖宗谥,而真宗五后独曰“庄“。
公绰曰:“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而后曰‘庄’,非礼也,愿更为‘章’。
”多施行之。
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
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
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
顷之,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
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
”帝亲虑囚,已而大雨。
迁右司郎中,未拜,卒.赠左谏议大夫。
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喜名好进者趋之.尝漏泄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 (节选自《宋史·吕公绰传》)译文:公绰字仲裕,因父荫补将作监丞、陈留知县.天圣年间,任馆閤对读。
应召考试,集贤院任直学士,推辞,改校理,迁升太子中允。
夷简罢去宰相,又任集贤院直学士、同管勾国子监,出京任郑州知州。
曾经访求百姓疾苦,父老説:“官府登记百姓财産,评定赋役重轻,以致不敢多养牛,田亩长久荒芜.”上奏,从此牛不计入官籍。
回朝判吏部南曹,接连爲官升任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
吕原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吕原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吕原(1418年7月21日—1462年12月18日),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明代大臣。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吕原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吕原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吕原,字逢原,秀水人。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
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
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
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
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
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
寻进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
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
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
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
”原不答。
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
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
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
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
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贤通达,遇事立断。
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
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
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诏葬毕即起视事。
原乞终制。
不允。
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
体素丰,至是羸瘠。
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
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
性俭约,身无纨绮。
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吕原传》文言文阅读题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C.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智囊(选录)·上智部·吕端的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上智部·吕端的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上智部·吕端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仁宗时,大内灾,宫室略尽。
比晓,朝者尽至;日晏,宫门不启,不得闻上起居。
两府请入对,不报。
久之,上御拱宸门楼,有司赞谒,百官尽拜楼下。
吕文靖[冯注:端]独立不动,上使人问其意,对曰:“宫庭有变,群臣愿一望天颜。
”上为举帘俯槛见之,乃拜。
文言文翻译:
宋仁宗时,皇宫发生火灾,宫室几乎全被烧毁。
天刚亮的时候,上朝的.大臣就都到齐了,可是时间快到中午时,宫门还不开,无法向仁宗请安。
两府的最高长官请求入宫面圣,也得不到回音。
过了很久,仁宗亲自来到拱宸门楼,侍卫在楼上命令群臣拜见,百官一起在楼下跪拜。
只有吕端站立不动,仁宗使人问他何意,吕端回答说:“宫廷发生灾难,群臣都想见皇帝一面,这样才能安心。
”仁宗于是拉开帘子,靠着栏杆往下看,吕端这才跪拜。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吕端素材
吕端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①。
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严准曰:“否。
〞端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假设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必假设人,非计之得也。
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②夫举大幸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假设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然那么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子亦死,继迁子竞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宋史?吕端传》[注]①军:宋代行政区域。
②事见《史记?项羽本纪》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与:参预B.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少:多少C.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坚:坚强D.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
寻:寻找2.分别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保安军奏获其母。
② 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③ 上戒君勿言于端乎? ④ 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A.两个“奏〞字相同,两个“戒〞字也相同。
B.两个“奏〞字不同,两个“戒〞字相同。
C.两个“奏〞字相同,两个“戒〞字不同。
D.两个“奏〞字不同,两个“戒〞字不同。
3.分别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 至是,太宗欲诛之② 何以处之③ 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④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
进士及第...丞。
..,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
”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
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从之。
使契丹,还,知制诰。
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
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
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
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
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
”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
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
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
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
”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B.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C.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D.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特指考中进士、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吕端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吕端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
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
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
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今主留务,非所宜也。
”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决意相之。
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
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
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
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
译文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吕端年少时敏捷聪悟爱好学习。
曾经担任过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也曾在弘文馆当值,后来换成著作佐郎,任职
于史馆。
治理政务清正简约,远处的人也感觉到便宜。
时逢秦王赵廷美担任京城的府尹,授命吕端为考功员外郎,并充任开封府判官。
太宗征讨河东,秦王赵廷美将可能接到留守京城的命令,吕端对廷美说:“皇上不顾风雨,来慰问百姓和讨伐罪人,而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上表随从护驾。
如果主持留守事务,是不合适的。
”廷美因此恳请跟从随行。
吕端出使高丽,暴风吹折了船的桅杆,船员们惊惧害怕,吕端读书还像在斋阁中一样。
当时吕蒙正担任宰相,太宗相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
”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
”拿定主意要任命吕端为相。
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识大体,办事清平简约。
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书,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皇帝。
”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
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
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便单独召见,踉他商量此事。
寇准回去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便邀他说:“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不必参与知晓。
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
”寇准就告诉了事情的原委。
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寇准说:“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以此来惩戒凶贼逆臣。
”吕端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可真不是合适的办法。
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
”进了朝堂,他就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想要烹煮他,高祖说:‘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
’办大事的人,不顾虑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李母,明天就能捉住李继迁吗?如果不能捉住他,那就只是跟他结下怨仇,更会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
”太宗说:“那怎么办呢?”吕端说:“依照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让人优厚地服侍她,以便招降李继迁。
即使不能立即招降他,最终可以牵住他的心,而他母亲的生死又掌握在我们手里。
”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
”就采用了他的计策。
李母后来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久也死了,继迁的儿子终于投诚,这是吕端的功绩啊。
吕端姿容仪态瑰美俊秀,有才能气度,宽厚仁爱,喜欢开玩笑,心胸豁达。
虽然多次被排斥降职,不曾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
李惟清从掌管枢密改任御史中丞,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等到吕端特免不再参加朝拜时,就经常弹劾告病超过一年还享受官俸的官员,又交结一些人指责朝堂官吏的过失,想以此来中伤吕
端。
吕端说:“我正道而行,没有什么愧疚和害怕的,风波一样的流言不值得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