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现状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为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柔软、光滑、不易打折、可以随血管弯曲,患儿能够带管进行轻度活动。早在60年代[1],静脉留置针就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近年来在我国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儿科,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因此对留置针的穿刺固定方法、封管技术、留置时间以及常见并发症等问题,国内护理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现综述如下。
儿科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应用广泛,对不同年龄,不同病种的患儿均适用:①适用于危重患儿和抢救:留置针应用于危重患儿能有效地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及时给药,利于患儿抢救。②适用于长期及大量输液的患儿:使留置针长期保留,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减轻患儿的痛苦,并能使药物顺利输入。③适用于特殊药物的患儿:如严重感染时需定时输入的抗生素。颅内压升高时,20%甘露醇的输入。可按时静脉给药,无需液体的维持。④适用于静脉取血:儿科患者取血较成人困难,为了减轻患儿痛苦,以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采用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绕庆华等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2],证实了小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同时用于取血的可行性。
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
穿刺部位,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①穿刺部位,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选用的血管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
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遵循由远心端开始,左右交替使用的原则。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用顺序为先上肢后下肢[3]。常用的穿刺部位为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颈静脉,股静脉。戚红[4]认为,<3岁的患儿,如输液量多,输液时间长。宜选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额角分支等静脉进行穿刺。陈志萍[5]认为,对于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为减少搬动头部,防止加重出血应首选四肢静脉。王春囡研究发现,与大隐静脉比较,头皮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②留置针的选择,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套管针,型号24g。
穿刺技术,固定方法:①穿刺技术,选择好血管后,消毒局部皮肤,以15°~30°角度进针直刺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陈小凤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方法即<10°进皮肤[7],浅而渐深进入血管,回血后送软管,效果良好。王丽莉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8],即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左手不动,右手食指轻轻前移,以指腹顶住针翼向后用力,拇指指腹顶住y型针座向血管内送软管,效果满意。②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用3m透明敷贴进行无张力固定,贴膜要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延长管采用u型固定,肝素帽或可来福输液接头要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在敷贴上写明留置日期和时间。笔者曾对1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采用弹力绷带外固定法进行比较研究,即在3m无菌透明敷料贴
固定后,将备好的大小合适的弹力绷带套在穿刺部位,并将其横向拉伸到合适的宽度均匀固定在留置针上。结果显示,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穿刺率[9]。
封管液与封管技术
封管液:肝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可用于静脉留置针的封管。王艳等提出[10],输液完毕后用5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稀释液,从输液管处均匀推注,缓慢退出输液针头同时关闭留置针上的小开关后拔出输液针头,封管效果好。生理盐水能够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可以用作封管液。黄丽云等对6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分别采用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封管后[11],8小时、12小时、16小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提示生理盐水可代替肝素盐水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封管。
封管方法:缓慢推注封管法,即将封管液缓慢推注入肝素帽内,速度较慢,边推注边退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防止赌管。曲瑶[12]等研究发现,缓慢推注封管法成功率95.6%。脉冲式推入封管法,鲍传玲[13]研究发现脉冲式封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对保护静脉留置针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明显。目前我科采用留置针接密闭输液接头(可来福)进行静脉输液。输液结束后,将输液器调节器完全打开,使少量液体快速滴入,即可自动产生正压,使血液不动反流入血管堵塞导管。此方法省时省力,简单易行,是一种先进的封管方法。
留置时间:按建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3~5天,如3m敷贴内
有渗液,渗血等针管并未滑出血管外,应给予更换,可将敷贴撕开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穿刺皮肤后更换敷贴即可以延长留置时间[14]。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液体外渗: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儿活动量过大,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或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外渗。此种情况多见于肥胖患儿或静脉留置针操作不当所致。这则要求儿科护士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于肥胖的患儿,易采用大角度静脉穿刺技术,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进入皮下之后即进入静脉[15],避免导管进入血管过短。
导管堵塞:导管堵塞通常是由于正压封管不正确,血液回流凝固堵塞血管;留置针侧肢体剧烈活动导致血液回流堵塞血管;头皮静脉留置,小儿过度哭闹引起静脉压力过高,血液回流堵塞血管;睡眠时压迫留置针时间过久等原因导致。因此要强化护士责任意识,认真对待每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病房,做好床头交班,及时更换液体,输液完毕后,按正确的方法封管。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告诉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留置于下肢时,应尽量减少下肢活动及过渡下垂。防止导管堵塞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静脉炎:赵素新[16]等研究发现,静脉炎发生在置管后3~5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静脉走向发红、局部压痛。通常是由于
穿刺血管较细,静脉输注高渗透性药物(如20%甘露醇,氨基酸等),血管反复穿刺置管等原因导致。因此要求护士尽量选用粗大静脉输注,且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穿刺,注意穿刺的成功率以及穿刺部位的更换,以减少对血管损伤。在输注特殊药物时,适当的调节输液速度,需要全程陪护,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总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广泛的应用,不但减轻了患儿痛苦,同时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但在应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佟志红.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进展.医疗装备,2005,3:54.
2 绕庆华,刘林凡,等.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的可行性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36-37.
3 吕金萍.套管针在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01-203.
4 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
学杂志,2000,15(2):78-79.
5 陈志萍.新生儿四肢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586.
6 王春囡.静脉留置针在患儿两个部位应用的效果观察[j].华
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4):532-533.
7 陈小凤,杜秋兰.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研究[j].南方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