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化困境
一、深圳城市化历程回顾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深圳城市化历程回顾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目录一、深圳城市化历程回顾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2)(一)深圳市外来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 (2)1.深圳市人口城镇化发展历程 (2)2.外来人口占比高,社会融合和市民化任务艰巨 (5)3.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深化 (9)(二)原特区内外空间发展的不均衡 (14)1.原特区内外城市化建设历程 (14)2.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均,城市功能亟待优化 (15)(三)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17)1.深圳市产业结构与总体发展情况 (17)2.制造业发展亟待升级优化 (19)3.现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明显 (21)(四)环境空间资源不足带来的限制 (23)1.土地资源容量的有限,亟待向“土地存量式”发展转变 (23)2.空气、水环境污染及“垃圾围城”的挑战 (23)(五)与周边区域合作尚待深化 (24)1.加强“9+2”泛珠三角合作,成为加快区域城镇化的重要引擎(24)2.加强与沿海经济圈的合作,发展“湾区经济” (25)3.促进深港合作,加强“双城”联动发展 (27)4.推进“深莞惠+河源、汕尾”合作,促进互惠合作发展 (28)二、“十三五”时期深圳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9)(一)人口迁移:农业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及深圳角色 (30)1.人口迁移回流,迁移意愿下降将导致劳动力的紧缺 (30)2.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珠三角面临全面转型升级压力 (31)3.结构优化压力增长,对迁移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不断提升(32)4.公共支出压力增加,亟需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保障机制33(二)产业发展: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及深圳未来发展机遇 (34)1.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34)2.“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新时期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35)(三)生态可持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承载力 (38)1.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不断凸显 (38)2.促进城市转型,提升环境质量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8)(四)城镇格局: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及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401.都市圈层关系不断演变,粤东西北面临加快发展机遇 (40)2.珠三角城市合作加强,深度推进区域一体化 (41)三、东部地区发展将成为深圳“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着力点 (42)(一)原特区外地区将成为深圳市“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地区431.提高原特区外地区外来人口和原住民市民化水平,对促进深圳市深度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43)2.原特区外地区的发展对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促进全面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3)3.东部地区的加速发展,将促进区域合作,辐射粤东乃至海西经济地区444.东部地区集聚了优质生态资源,更有条件探索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45(二)深圳东部地区发展潜力分析 (45)1.交通区位条件改善,逐渐纳入区域发展圈层,发展潜力明显(45)2.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47)3.制造业基础雄厚,科研创新与人才支撑相对薄弱 (49)4.山海资源丰富,生态发展路径仍需深化探索 (55)四、“十三五”时期深圳东部地区发展战略 (56)(一)促进人、产、城融合,打造以人为本的东部优质生活圈 (57)1.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促进形成“一主两副一次”的东部圈层城市中心体系 (57)2.加强东部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58)3.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为目标,完善东部地区软硬件设施 (60)4.以绿色低碳为指引,打造独具魅力的生态型海滨绿城 (61)(二)形成大东部发展极核,打造区域城镇化的东部增长引擎,形成东西两翼“齐飞”空间发展格局 (63)1.完善区域交通设施,打造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节点 (63)2.借助粤东西北扩容提质契机,成为带动粤东地区城镇化重要增长极643.强化湾区经济优势,加强与海西经济圈的合作 (65)(三)注重创新与凸显优势,提升东部制造业的全球影响力 (66)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深圳东部自主创新特色板块 (66)2.加快新兴产业布局,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 (67)3.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打造跨国型制造业集聚高地 (67)(四)发挥低碳生态优势,形成生态人文特色发展区 (68)1.探索生态低碳发展路径,打造城市低碳发展示范区 (68)2.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结合特色文化,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69)3.依托优良自然环境,打造全市高等教育、研发机构的集聚区(70)参考文献 (70)。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案例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案例一、城市化案例。
(一)深圳的崛起。
你知道深圳不?那可算是城市化的一个超级典型例子呢。
1. 起步。
以前的深圳啊,就是个小渔村。
到处是破旧的房子,村民们大多以打渔为生,整个地方没多少人,经济也不咋发达。
就那么几条小路,路上跑的不是自行车就是那种慢悠悠的小三轮。
2. 政策推动。
后来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把深圳打造成经济特区。
哇塞,这就像给了深圳一个超级大礼包。
一下子,各地的人都像闻到花香的蜜蜂一样往深圳涌。
企业也纷纷来这里建厂开公司。
比如说富士康,那可是个大厂,一来就带来了好多好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从全国各地跑来,有四川的、河南的、湖南的等等。
3. 城市建设。
城市开始疯狂地搞建设。
高楼大厦就像春笋一样,蹭蹭地往上涨。
道路也越修越宽,什么双向八车道都不稀奇。
商场、医院、学校也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像万象城那样的大商场,里面啥牌子都有,想买啥都能买到。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文化娱乐设施也丰富起来了。
有了各种剧院、电影院、酒吧。
晚上的深圳,那灯光一亮,就像个不夜城一样。
4. 现在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啊,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到处都是高科技企业,腾讯就在深圳呢。
城市里地铁四通八达,坐地铁就能去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而且深圳的绿化也做得很好,公园多得数不过来,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公园里散步、野餐啥的。
(二)巴西的圣保罗。
1. 早期发展。
圣保罗刚开始的时候呢,也是一个小小的城镇。
但它处在巴西这么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就像一颗有潜力的种子。
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矿业的兴起,圣保罗就像个磁铁一样开始吸引周边的人口。
那些在农村种地或者挖矿的人,听说圣保罗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能挣到更多的钱,就拖家带口地往那儿跑。
2. 工业带动。
后来呢,圣保罗开始大力发展工业。
汽车厂、服装厂啥的都建起来了。
汽车厂一建,就需要大量的工人。
那些年轻人啊,就从老远的地方来到圣保罗,在汽车厂的流水线上工作。
服装厂也是,招了好多女工,这些女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开始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深圳市 征转地历史问题 案例

深圳市征转地历史问题案例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经历了短短几十年间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转型。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进展和发展,深圳市面临各种征转地历史问题,这些问题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深圳市的迅速发展始于1979年,当时中国政府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将深圳市确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自那时起,深圳市开始了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全球经济中心的转型。
二、征转地历史问题1.土地流转问题深圳市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而人口密度却很高。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实施了大规模征转地的政策。
然而,征转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补偿不公、土地利用率低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大量群众的不满情绪。
2.历史遗留问题深圳市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历史建筑物和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被拆除或改建。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引起了众多人们的关注。
一方面,拆迁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使得许多历史建筑物难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拆迁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缺乏有效监管和管理,导致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被破坏或者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
3.农村土地问题深圳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农村土地征转。
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很多农民被迫失去了土地和生计。
虽然征转地政策为农民提供了补偿,但是这些补偿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另外,农村土地征转也导致了很多农民的盲目转产和失业问题,为农民带来了生活困难。
4.城市化问题深圳市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这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住房问题等。
这些问题使得城市的发展进程受到了限制,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解决办法1.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监管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征转过程中的补偿和利益分配的监管,保障农民及其他受征转影响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公平的土地流转情况发生。
2.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对于深圳市的历史建筑物和文化遗产,应该加强保护,采取多种措施让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加强对历史保护区域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不当的城市发展破坏了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城市化对深圳地区的影响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 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 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 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 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 善的过程。”这一定义更为准确和全 面地反映了城市化的本质特征,表现 在: (1).揭示了城市化产生和发展的深层 原因。 (2)突出了城市化的经济特征 (3).说明了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 程。
2.5特殊政策
深圳市是我国最早、最大的经济特区,自1980年成立起, 一直实行特殊的市场经济体制,其市场经济下的特殊政策 成为深圳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区成立伊 始,政府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企业经 营管理、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和产品销售方面给予 优惠,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外资,为经济腾飞创造了 机遇,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城市交通建设未能与城市发展功能良好结合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深圳市建市以来,城市 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其城市化的快速发 展水平相比,城市交通建设未能与城市发展功能 良好结合。深圳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引起城市 机动车辆增长迅速、人们机动化出行程度大幅提 高,由此导致城市交通日趋拥挤,城市环境质量 恶化,原有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显得标准偏低。
城市化的本质特征
1.以人口转移和集中为前提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和集中的过程,即人 口从平面无限分散向有限空间集聚的过程.具体地说,就 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它是随着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自发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是农村的强大“推力”和城市的强大“拉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 2.以经济活动的集聚为主要内容 城市化是一个经济活动和资源要素集聚的过程。主要表现 在四个方面:一是要素的集聚,无论是人力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是物 质资本,都会不断地集聚于城市;二是生产的集聚,首先 是第二产业的集聚,随后是第三产业的集聚;三是交换的 集聚,城市不仅能为人们的交换提供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 和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还能提供便利的交通、信息条件: 四是消费的集聚,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交换集聚必然导 致消费活动集聚。
从“异端”到“异化” 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条件和60后建筑师实践状况

i t i s t he r a p i d t u r n f r Om t h e r e a I e c on omy t o v i r t u a l
e c on omy t ha t ma k e s r a pi d u r ba n i z a t i on“ 异端” 到 “ 异化” 的过程 深圳仅 用了 3 O年就几乎完成其现代化城市之梦 。 和二 战后西 方城市 化进 程相比 ,这一演变过程在时间
和空 间上 都被严 重压缩了。这使得其 中的社会生产关 系变得更 为复杂 ,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参与真实建造的 建筑师也面临更为不确定的生产条件 。本文希望 以深
进程 ; 6 0后 建 筑 师 : 景观 : 话语权 ; 意识 形 态
ABS TR AC T T hi s e s s a y i nt en d s t o c on n e c t S h e n z h en s u r ba ni z a t i on p r oc e s s an d i t s c h angi ng s oc i a l c o nd i t i on s wi t h 1 9 60 s — b or n a r c hi t e c t s p r a c t i c e b y us i n g S h e n z h en a s a n e x t r e me s a mpl e . AI s o, t h e pl i gh t
时代 建 筑 T i me + Ar c h i t e c t u r e 2 0 1 3 / I
王衍
WA N GY a n
从 “ 从 异端 异 而 ”芏 到 U “ 异 化 化"
深 圳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的社 会 条 件 和 6 0后 建筑 师 实践 状 况 F r O m ” Opp o s i t i o n ” t o” Al i e n a t i o n ”
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各种挑战与机遇。
一、城市化的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化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6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诸多因素:1.经济发展:城市通常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2.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人们迁入。
3.社会交流:城市生活更容易接触到多元文化和思想,促进人际交流和创新。
不过,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众多挑战。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1. 住房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住房需求急剧上升,导致房价飞涨,许多人难以负担。
低收入家庭常常面临无家可归或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的困境。
2. 交通拥堵城市化带来了大量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交通效率下降,城市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3. 环境污染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危及城市居民的健康。
4. 社会不平等城市化进程中,虽然经济发展加速,但也可能加大贫富差距,形成社会不平等。
这种不平衡现象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城市化的进程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1. 经济增长城市化促进了经济活动集中,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产业发展,这为城市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基础。
2. 科技创新城市为科技和创新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密集的人口和高强的协作使得新技术和新理念迅速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
3. 社会多元化城市是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交汇点。
多元化不仅丰富了社会生活,也促进了创新和社会包容。
4. 可持续发展面对环境问题,各城市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纷纷采取绿色发展、智慧城市等理念,引入更多的环保技术,提升城市品质。
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王有华一、深圳城市更新概况深圳的城市更新最早始于2004年,当时叫旧村改造,2009年后称为城市更新,其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再利用,通过综合整治、改变功能、拆除重建等措施,达到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消除安全隐患之目的,深圳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发展阶段。
(一)城市更新的必然性1.土地资源稀缺据2011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深圳市国土面积为1993平方千米,除去农用地面积906平方千米外,建设用地面积已达934平方千米,占全部国土面积的47%,接近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能突破50%的红线。
预计到2020年,深圳可新增建设用地仅为42平方千米,既无外扩的空间,也无大幅度增加建设用地的可能,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人口密度大深圳建市之初,规划人口为600万,据深圳市出租屋综管办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底,深圳登记在册的非户籍人口1280万人,户籍人口274 万人,全市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1500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城市配套滞后,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拓展空间,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质量。
3.产业升级快深圳过去许多单纯的工业用地或厂房,基本上都是为配套早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的,经过产业转型和升级,已不适应当前以金融、高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参与城市更新改造,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释放土地最大价值。
4.历史遗留问题多1992年之后,深圳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大量移民及务工人员的涌入,深圳的房屋租赁需求急剧攀升。
村级股份公司及村民违规加建、抢建房屋现象屡禁不止,虽然经过1992年、2004年两次农村城市化改造,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均已转为国有土地,但城中村房屋的确权问题一直是困扰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
截至2013年底,深圳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有38万栋,建筑面积约4亿平方米,约占深圳市总建筑面积50%,通过城市更新部分可以理清产权。
城市规划中面临的困境和创新方向

城市规划中面临的困境和创新方向一、面临的困境城市规划是将人类活动与环境相结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1.土地资源有限城市的扩张需要大量土地,但土地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传统上,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需求,城市会不断占用农田和自然生态空间来建设住宅区和商业区。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农田荒漠化和生态破坏,还使得一些原本绿色的生活空间变成了混乱、高密度的城市。
2.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随着人口增长和汽车数量膨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也导致了更多排放物质进入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汽车尾气排放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速度。
3.社会不平等在城市规划中,往往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某些区域富人居多,而其他地区则是贫困或弱势群体聚集的地方。
这种不平等分布造成了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一些人无法享受到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均等待遇。
4.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冲突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经济需要,一些历史建筑面临被摧毁或改建的风险。
这种冲突常常使得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失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创新方向尽管面临着众多困境,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我们可以优先选择旧工业区、废弃场地和停车场等可以再开发利用的空间来建设新的住宅和商业区。
同时,也应加强土地使用管理,优化土地利用效率,鼓励绿色建筑和自然保护地的开发,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
2.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可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这包括建设更多公共交通设施、引入更多可持续交通方式如自行车共享和步行街等,并采用智能技术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3.促进社会平等与包容性为了实现社会平等,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公共设施的均等分布,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城市化后深圳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思考

城市化后深圳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思考李红梅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深圳社区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发展手段单一、经济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与周边产业关联度低等弊端逐渐显现,日益成为制约转型发展的障碍。
本文旨在通过对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运用社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及相关理论依据,对城市化后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进行分析,提出重构社区发展内部机制、优化外部环境、设立服务引导平台、创新多元发展模式四点主张。
关键词城市化社区集体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发展城市化以来,深圳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和产业加速转移外迁的双重压力之下,辉煌20多年的租赁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危机和困境表面上看是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无地可用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停滞不前,甚至逆势倒退,实质上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新政策新形势不相适应。
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包括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已经认识到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宝安区和龙岗区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加以鼓励和扶持。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对社区集体经济这几年来的遭遇和实践有着更为直接的体察体验,对其未来的出路和方向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思虑。
谨撰此文,试对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城市化后社区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结合社区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政策法律依据,对城市化后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一、城市化前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一)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制情况深圳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与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变革是息息相关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罗湖区是国内社区股份公司最早发源地。
1992 年深圳开始农村城市化改造将特区内4。
6 万农民转为城市居民;2003 年全面启动农村城市化改革,特区外18 个镇全部改为街道,218 个行政村改为居委会,2004 年底为特区外27 万农民办理了“农转非”。
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现状、挑战及对策分析

准确识别全球标杆城市应具备的特征,客 观评价现阶段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的优 势,科学研判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面临的 挑战,并在前述基础上提出深圳打造全球 标杆城市的对策,对于深圳的城市发展和中 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全球标杆城市的特征分析
全球标杆城市是中央对深圳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所提出的一个全
图1 2011—2020年深圳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20年深圳统计年鉴》。
支出均占R&D经费总支出的2.6%。2019年,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R&D经费支出占比已 超过7.5%。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投 入不断加大,推动深圳科技研发竞争力的 高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是增强全球性高端 优质资源虹吸效应的重要因素,当前的全球 各大顶级城市也是全球创新活动中心和创 新资源集聚中心(汤伟,2021)。由此,深 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优势能够有效地 为其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注入动力。
图2 2010—2019年深圳研发经费 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2020年深圳统计年鉴》。
(四)城市文化建设不断增强
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 牌,深圳不断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服务完善三个方面扩大文化发 展规模。在文化设施建设上,深圳不断推进 重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2011年至2019年, 深圳公共图书馆增加了31座,博物馆、纪念 馆增加了27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此 外,深圳科技设计院、深圳创意设计院、 国深博物馆、深圳海洋博物馆等十大新时
在经济实力方面,萨森(1991)将“全 球城市”定义为全球经济核心节点,而跨国 公司总部集聚程度与城市对全球经济集聚 高度相关(曹湛和彭震伟,2017),即全球 城市可通过大型跨国公司总部、高端制造 业集聚管理和控制全球经济。同理可见,全 球标杆城市也应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 点,在经济总量、经济质量发展上都具有 位列世界前列的优势,并具有汇聚一国经 济资源的能力(朱颖和张佳睿,2016)。举 例而言,从2017年至2020年,纽约、东京、 洛杉矶和伦敦四个全球顶级城市的GDP总 量连续四年均位于全球前四。其中,2019 年,东京GDP占日本GDP的34%,伦敦GDP 占英国GDP的33.5%,纽约GDP占美国GDP 的9.2%,均是各自经济体的经济中枢。
深圳房地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

深圳房地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论文报告】一、深圳房地产现状分析二、深圳房地产发展趋势分析三、深圳房地产政策对策分析四、深圳房地产市场风险分析五、深圳房地产投资分析一、深圳房地产现状分析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其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深圳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成交量逐年攀升,因此也成为全国房价暴涨的代表城市之一。
1、供需格局深圳房地产供需格局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
蓝筹地段的房地产市场,包括福田、罗湖、南山区等均为热门地段,房价普遍较高。
而相对较为偏远地段的房价则较为低廉。
2、投资回报率深圳房价高企,投资回报率低。
基本上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即便是投资于高端房产也是如此。
3、商业配套深圳商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各种大型购物中心、超市、餐饮场所等均能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
二、深圳房地产发展趋势分析1、TPP21战略深圳市发布了TPP21战略,即“三品一品、两个中心、一条主干道”,涉及“7+2”新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罗湖金融商务区四个大型区域以及桥头、光明、横岗、大鹏新区、观澜两个中心等“7+2”重点区域。
这些项目在未来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利好政策随着国家经济形势不佳,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
据统计,近期多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房企扶持政策,如安徽出台“巨无霸”房企扶持新政、广东出台21政策等。
这种政策的推出为深圳房产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3、城市化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深圳房地产市场领域将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房产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也让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动能,未来也将会成为深圳的核心驱动力。
三、深圳房地产政策对策分析1、人才引入随着深圳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外地工作,因此招聘海外人才以及优秀人才回流是深圳房地产企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需要提供更多的福利条件,优异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等方面的支持。
深圳市交通困境与“格差”分析

深圳市交通困境与“格差”分析深圳市作为中国的一座新兴城市,经济发展极为迅猛,而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以及人口的不断流入,交通问题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停车难等问题已经成为深圳市民日常出行的常见难题。
首先,交通拥堵是深圳市的主要问题之一。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可能遇到道路拥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车流量极大,交通堵塞现象更加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市民出行,更导致时间浪费和情绪受到影响。
其次,公共交通不便也是深圳市交通困境的问题。
虽然深圳市已经建设了一些地铁线路,但是线网覆盖面积较小,受到城市规模及地形地貌的限制。
此外,公交车站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的公交车站离市中心较远,需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
这对于那些没有车辆的居民来说,足以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最后,停车难也是深圳市交通困境的问题之一。
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车辆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停车场的数量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
在市中心或商业区域,停车难尤为明显,停车难度大大限制了市民的出行和消费。
以上是深圳市交通困境的主要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问题不仅对低收入人群产生不利影响,对高收入人群来说也是一种困扰。
高收入人群可以购买私家车,但他们同样也因此面临着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总的来说,深圳市交通困境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问题”,它涉及到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平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创新思路等方式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交通“格差”,让每个市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出行。
深圳市交通困境与“格差”分析(1)

深圳市交通困境与“格差”分析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每天有大量的人流、车流和货流穿梭于城市中。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深圳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深圳市交通困境以及“格差”现象进行分析。
一、深圳市交通困境深圳市的交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拥堵由于深圳市道路网络规划不合理、交通量大和城市建设进程过快等原因,导致深圳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常常堵成一条龙,交通迟缓,车速缓慢。
2. 公共交通不便深圳市公共交通设施虽然不断建设和完善,但线路与站点分布不均,特别是新城区和偏远区域的公共交通不便。
另外,深圳市的公交车辆数量限制导致车辆拥挤,座位不足,不方便市民出行。
3. 道路建设滞后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深圳市道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特别是中心城区道路拓宽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二、深圳市交通“格差”现象“格差”是指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同样存在于深圳市的交通领域。
1. 地域“格差”深圳市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地域“格差”,建设完善的交通干道集中在中心城区,新城区和偏远地区的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市民的出行难度加大。
2. 阶层“格差”深圳市的职住分离现象较为严重,部分高端人群在市中心购买公司公寓和高档住宅,而普通工薪阶层不得不流连于偏远区域,每天通勤时间较长,通勤成本也高,较为不便。
3. 公共交通“格差”深圳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并不匹配,部分偏远区域的公共交通设施不到位,导致市民出行难度加大,承担高额出行成本。
三、如何解决深圳市的交通困境与“格差”现象解决深圳市的交通困境与“格差”现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快公共交通建设,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公交系统建设。
在城市道路狭窄或难以改造的区域,应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等高效公共交通。
2.优化公路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大中心城区的道路拓宽和改造力度,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好处,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等。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分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城市人口过度膨胀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这导致城市住房紧张、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人口密度过高,给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资源短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都面临着短缺的困境。
例如,城市用水紧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缺水;城市建设用地不足,导致房价居高不下;能源供应紧张,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三)环境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空气、水和土壤质量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也降低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四)交通拥堵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车辆的增多,使得交通拥堵成为许多城市的顽疾。
道路拥堵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
(五)社会分化城市化过程中,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在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对策(一)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重要前提。
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城市的规模、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
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的规划,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2016-11-16⽬录⼀、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 (3)(⼀)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关怀 (3)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 见物不见⼈”的状态32、以⼤拆⼤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3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3(⼆)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 (4)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4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43、操作流程:现⾏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实施增添压⼒9⼆、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 (11)(⼀)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 (11)1、蔡屋围旧改模式112、岗厦旧改模式123、渔农村改造模式134、⼤冲旧改模式145、⿅丹村旧改模式156、模式特征总结18(⼆)原集体经济组⾃改模式——传统旧改类 (19)(三)⼯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 (20)1、集体合法⽤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20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22(四)旧⼯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 (22)1、沙浦国际艺展中⼼模式232、笋岗艺展中⼼综合整治233、华侨城创意⽂化园三期项⽬244、葵涌鸿华印染⼚综合整治项⽬255、模式特征总结26⼀、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关怀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的状态城市更新是为了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当前所谓“绅⼠化运动”的城市更新建设⼀直是物的视⾓,缺乏⼈的考虑,忽略了城市的⽣命主体——⼈,尤其是城市中的低收⼊⼈群。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城市的⽣活质量是提⾼了,但与此也带来了不断增⾼的⽣活成本,导致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低收⼊外来⼈群如农民⼯等⽆法在城市⽴⾜,⽽他们是城市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个重要部分。
深圳调查报告

深圳调查报告深圳调查报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它以其快速的经济发展、创新的科技产业和国际化的城市形象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深圳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深圳进行一次调查,以揭示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
一、经济发展深圳以其迅猛的经济发展而著称。
调查显示,深圳的GDP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
这得益于政府的开放政策和对创新产业的大力支持。
深圳的科技园区成为了吸引大量创新企业和人才的磁场,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深圳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调查发现,深圳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社会问题深圳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深圳的房价高企,许多年轻人无法承担购房压力。
此外,深圳的教育资源也不够均衡,一些家庭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这些问题使得一部分人口感到压力倍增,对未来充满焦虑。
另外,调查还发现,深圳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尽管城市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低收入群体仍然面临生活困境。
他们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待遇有待改善,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城市文化深圳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才。
调查发现,深圳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化节庆活动层出不穷。
这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选择,也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然而,调查也揭示了深圳文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面临着被遗忘和忽视的风险。
另一方面,虽然深圳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但一些市民反映,这些活动过于商业化,缺乏真正的艺术内涵。
因此,深圳需要在文化发展中找到平衡点,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新兴文化形式的创新。
制约和影响深圳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对策和建议

制约和影响深圳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对策和建议1、制约和影响深圳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对策和建议?1)城中村问题:因历史原因,龙岗地区城中村多,规划落后,乱搭乱建多,外来人口密集,整体人口素质和社区管理水平不高,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环境脏乱差普遍存在,治安问题突出,一般有点钱的人都不喜欢住在城中村。
2)房价、房租过高:由于深圳经济发展快,地少人多,再加上政府安居房、廉租房建设严重滞后,现在很多在市内上班的人都搬到龙岗、惠州居住,不但造成周边房价、房租涟漪式上涨,还出现各种人为的交通堵塞和拥挤等等压力,深圳人的生活时间、空间和质量都在不断下降。
3)人文素质问题:深圳一直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来深者也以此为目的,所以形成的就是钱文化,一切有钱就是老大,有钱人看不起普通打工者,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住花园的看不起住农民房的,等等。
其实大家都一样,平常也就是看看电视、唱唱K、跳跳广场舞、打打麻将,文化生活水平都不高。
很多各级政府的文化拨款,能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什么文化大讲堂、社区文娱活动等等,真正让群众喜闻乐见、让大家学到、悟到、用到,从而在生活中受益的不多。
4)对策和建议:(1)针对城中村问题,首先要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但是不能只是走以前的老路,而是要走齐抓共管、共建共富之路,就是充分理解接受十九大提出的分享经济精神,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共享型地产企业,在政府的指导下引入专业地产,同时让村民、租房者、置业者甚至创业者成为该旧改项目的股东,大家不但共同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还共同分享利润和房子,甚至以后共同创业。
这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第二、第三个问题。
(2)针对人文素质问题,各级政府要一视同仁,改管理为疏导,要在人财物上面引导来深建设者尽快融入社区,例如,先以社区工作站为单位,成立更大范围的“社工”、“义工”组织,在政府的指导下,在可控范围内把人财物交给这些组织管理,真正让群众喜闻乐见、让大家学到、悟到、用到,从而在生活中受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一定会越来越多,社区的人文氛围、宜居环境也一定会水涨船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城市化困境深圳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筑是违章建筑,这个事实不仅让今日深圳的治理者和有关法令颜面扫地,也使这个一直扮演改革开放先锋的活力之城正陷入城市化的困境三十年城市化进程,不只给了深圳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还有这个城市上三分之一的违建。
失控的违章建筑曾经为深圳的迅速繁荣扮演过重要角色,但今天它却像一个无底的黑洞正将深圳引入窒息的深渊。
是否给予这些违章建筑合法身份?这是深圳至今不敢给予明确答复的两难问题。
这些满目的违建既是深圳的希望所在,也是绝望所在。
在房价飞涨的深圳,它可以实现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但是这种实现的方式却像一种盗窃行为,践踏了这个城市的公平、法律的威严和政府的尊严。
深圳是如何用三十年的时间把自己推入这样致命的困境?而承载了无数美誉的它该如何靠近国际化梦想?违建之城在深圳,你所看到的每三个建筑中至少有一个是违章建筑。
而具体到关外的某些社区则很难看到合法建筑。
4月20日,《法人》记者前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沙井街道。
四年前,这里还称为沙井镇,2004年深圳完成了对沙井镇村民的身份转换,村民整体转成城市居民身份,沙井镇也更名为沙井街道。
尽管很多居民仍习惯用沙井镇来称呼这里。
这个曾因“沙井蚝”声明远播的镇子如今因95%的房子是“小产权房”而备受关注。
准确说,不是小产权房,而是违建,自2004年农村城市化改造后,这里所有的土地都转为国有性质,这块土地上只有违建,没有小产权房。
在沙一村西环路与民主大道交汇处,《法人》记者看到了一座名为“金钻华庭”的小区,从外观上看,这个小区与普通的商品住宅房并无区别,数栋7层高的楼体围绕着健身器材和简易的儿童乐园,周边绿树成荫。
但是这里却是三位村民开发的集资房,没有房产证。
2006年李先生以25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小区一栋两室一厅的房子,现在李先生欲以4000元的价格卖掉,但是价格还可以再商量。
而与此同时正在出售中的合法商品房“禧缘”楼盘的售价是9000-10000元。
据了解,这是沙井街道几十个在建楼盘中唯一的合法商品房,其余的均为“统建楼”。
所谓的统建楼指单位或企业委托有资质的房产公司或施工单位修建的房屋,然后单位或企业以成本价卖给本单位或企业职工。
1996年,沙一修建了广东第一个农民统建房泰兴花园,大部分的沙一村人都住在该小区,一些外来人员也成了泰兴花园的房主。
沿着泰兴花园外侧往里走,就到了沙一村的出租屋区。
这片当年征地时划给当地村民的宅基地上,高楼林立,一幢接着一幢、一排连着一排,大部分都在七八层以上。
一层全部是店铺商家,二层及其以上基本上是村民和打工者的住宅。
无论是根据深圳最初的规定超过三层即为违建,还是用现在放宽的标准每户不得超过480平米看,这些住宅都是违建品。
几位在巷子里聊天的老太太告诉《法人》记者,靠近泰兴花园的两排楼都是外地人盖起来的,大部分本村人都不在此居住,这里只留做出租用,当地人把这些房子叫做出租屋。
这些出租屋就是深圳声名卓著的城中村。
2007年深圳市国土局所做的住宅调查显示,深圳有“城中村”农民房或其他私人自建房超过35万栋,总建筑面积约1.2亿平方米,占全市住房总量的49%。
而据一个基层调研课题组的不完全估计,深圳目前现有违建总量超过50万栋,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
“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大量存在造成空间发展不足、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引发生态问题,对深圳推动科学发展构成了很大障碍。
”时任深圳代市长的王荣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违法建筑的最致命危害。
此外,违法建筑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难题。
违法建筑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依法不能申办营业执照,商户游离监管,逃避税费,制假售假,藏污纳垢;同时由于没有经过质量验收和消防检查,违法建筑经常发生坍塌和火灾事故。
“种房子”的人深圳这种城市化局面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谢志岿认为,是无奈也是自然选择。
1980年深圳特区开始征地,启动了非农化的道路,当时以每亩3000元的价格(每平方米不到50元),进行整村整村的征收。
但是很长时间没有将村民身份转换成城市居民,给予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体系的存在,深圳走的是先非农化再城市化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化是滞后的。
”谢志岿表示。
直到1992年,深圳才对特区内原住民进行身份转换,此时特区内的土地已经基本征收完毕,12年后的2004年开始了特区外的转换,随着宝安区福永街道和沙井街道村民身份转换的完成,深圳也坐稳了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的称号。
但是由于原村民和手里依然握着大批土地,不过是从种田的人变成“种房子”的人。
根据1958年的征地条例,征了多少地就要安排多少个就业指标,当时意义上的就业指标主要是指安排进国有企业。
但是从一个小渔村起步的深圳并没有国有企业,而且征收动辄上千人,政府根本无力对数以千计的人员按照传统意义进行就业安排。
这么多人要生存怎么办?特区政府采取了留地的做法,在原村子附近划一个新村子给原村民,每户宅基地100平方米,建筑基地面积80平方米,并且均不能超过3层;此外每人还留有15平方米的工业化用地,由当地村子开发,兴办企业,安排村民就业。
这就为日后愈演愈烈的违建埋下了伏笔。
从城市规划角度讲,上海浦东新区比深圳做的更好。
当年上海政府一口气将浦东新区的村土地全部买下来,将村民安置到偏僻之地,新区留由政府统一规划。
但是谢志岿指出,深圳并不具备上海的实力,当年上海财政收入几百个亿,而深圳不过是千把万。
上海是大政府对小农村的改造,而深圳是小政府对大农村的改造,差别显而易见。
一边特区建设如火如荼,一边农村自谋出路。
由于征收土地巨大,今天看来廉价到底的每亩3000元征收款也给村子带了巨额收入,蔡屋围村1982年一次性拿到了1500万元,手捧巨款农民能想到的就只有建房子。
于是渔民村建了深圳第一个别墅区,33栋小洋楼,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几大件一应俱全,1984年邓小平去参观,感叹中央首长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1986年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每年几十万人口增长让房子成了稀缺品,当时最夸张的事情是市政府领导住窝棚、铁皮房,于是租房子变得非常有利可图,1992年前后,房子的租金每平米20元左右,农民有一间房子出租生活就不用愁了。
在市场需求和利益的双重刺激下,村民们把原来两三层楼拔掉再加层,三层变五层,五层变八层,最夸张的有二十层,120平米的宅基地也建了119平米,密密麻麻的“握手楼”、“贴面楼”由此而来。
1992-1993年间,蔓延全国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刺激了特区内原住民的建房热情,他们突然意识到种出来的房子不但可以出租赚钱,还可以出售赚钱。
此后深圳的商品房市场高歌猛进,创下了不到5年之内价格翻三番的瞠目业绩,原住民们极为廉价的集资房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滋长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代替深圳市政府承担了建设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角色,安抚了被高房价刺伤的平头百姓的心灵,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房价格的疯狂。
而投机的存在滋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野鸡”开发商,他们从村里买到土地后化整为零转手给大批小业主建起非法住宅区。
据不完全统计,此类大大小小“非法住宅区”在深圳超过500个,这让违建市场愈演愈烈并且异常复杂。
“深圳的违建是历史形成的,即使当时先知先觉,也没有人能解决那些问题。
”谢志岿认为,如果没有违法建筑深圳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违建降低了当时城市化的成本。
但是不可否认,深圳的城市化是粗糙的低水平城市化。
“弱势政府”困境当时的社会和制度背景为城市化过程中违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但是如果政府在城市化整个过程中采取严厉的措施预防制止城中村的产生,深圳的违建不会演变到今天失控的局面,在此过程中深圳扮演了全国少有的弱势政府的角色。
今天深圳市政府也承认,违建的存在,政府有过错在先:1992年深圳宣布特区内实现城市化,一些产权应该收归国有的土地,实际上却还给了原住民和原村集体经济,这样名义上城市化了的深圳,在土地和房屋产权上,并没有真正解决城市化的问题,留下了一大笔历史的欠账。
实际上政府的软弱在1989年的第一轮抢建潮中已经暴露无遗。
当时特区内实行土地统征,造成了原住民的心理恐慌,引发了第一轮占地建房热潮。
在原住民不愿意放弃旧村土地之时,政府又在政策上作出了无原则的让步,终止了旧村改造,并撤销了旧村改造办公室。
这是政府与原住民在城中村问题博弈上的第一次失败。
自1999年开始,深圳开始了立法查违建的历程。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坚决查处违法建筑的决定》于1999年3月5日颁布实施后,虽然明确规定此日期以后所建的违法建筑一律查处,但抢搭“末班车”的心理促使原住民再度疯狂抢建。
1999年至2002年,几部法规出台实施以来,深圳全市增加了约10余万栋新的违法私房及大量的违法厂房,违法建筑总量增加了近一倍。
2004年,深圳再次出台相关法规和文件,不可避免的再次引起抢建风潮,政府实际上是一再让步。
根据2002年深圳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处理历史遗留违法私房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处理历史遗留违法私房若干规定》,对1999年3月5日前建的大部分违法建筑申报登记、接受罚款、补交地价款等手续后给予合法身份,最重的罚款是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50元,最多的地价补缴款是当时市场地价的25%。
而2009年6月2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印证了抢建的聪明所在,政府再一次作出让步,确认产权的范围不仅扩大到1999年以后抢建的私房,而且扩大到私房以外的所有违法建筑。
上述决定规定只接受2009年6月2日前建成的房屋登记,此后的违建一律查处,但是抢建的剧目与以往一样并无二致地上演。
“时至今日,宝龙(宝安区、龙岗区)两区的原有集体用地和非法买卖地块,已经基本抢建完毕,特区内外再难找到大块的未建地块,城市规划和建设因为违建而更改的情况司空见惯。
所有敢于面对真相的人,都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并承认,持续多年的查违政策失败已成定局,‘零抢建’更是荒谬的空话。
”在查违一线的街道办事处工作多年的吕良(化名)说。
西西弗斯式悲剧之源深圳陷入了一个“西西弗斯”式的治理灾难。
违建查处的失败,让街道办事处承受了最为尖锐的指责,深圳网民“窝深居士”在网络问政平台上直言“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失误,应该是基层街道管理职能的缺失”。
但是为什么会失败,尤其是在深圳赋予基层综合执法职能之后,看起来无比强大的街道办事处为什么会在违建面前全面溃败?一自许知情的人士向《法人》记者透露——利益关系使然,街道与违建者沆瀣一气,充当他们的保护伞。
2009年年底宝安大浪街道执法队一名协管员为违建“护航”,收受22万元贿款,被宝安区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该案揭开了街道办在查违工作中腐败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