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植被和土壤知识点总结
植被和土壤知识点总结一、植被的定义及分类植被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由植物组成的总体。
根据植物的类型和分布特点,植被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草原、森林、荒漠、湿地等。
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的特点和影响也有所不同。
1. 草原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通常分为草甸、草原和草漠三种类型。
草原植被的特点是矮小、矮硬、坚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植被覆盖度高,能够有效保护和固定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2. 森林森林是指以乔木为主的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等不同类型。
森林植被覆盖度较高,树木的根系能够有效保护土壤,植被层下的枯叶和腐殖质能够为土壤提供养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3. 荒漠荒漠是指植被覆盖度较低、植物分散的地区,通常以耐旱植物和草本植物为主。
荒漠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力较弱,易引起土壤侵蚀和退化。
4. 湿地湿地是指地表水源丰富、植被密集的地区,包括沼泽、湖泊、河流等不同类型。
湿地植被的特点是植物丰富多样,能够有效保护水体和土壤,同时也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二、土壤的定义及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覆盖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具有生命存在和生长的条件。
根据土壤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砂质土壤、粘土土壤、壤土等。
1. 砂质土壤砂质土壤的颗粒主要由砂粒组成,颗粒之间的空隙较大,透气性和渗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适合栽培耐旱作物。
2. 粘土土壤粘土土壤的颗粒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颗粒之间的粘着力较大,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但透气性和渗透性较差,适合栽培耐涝作物。
3. 壤土壤土是一种中间类型的土壤,包括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具有适中的透气性、保水保肥能力和肥力,适合栽培大部分作物。
三、植被和土壤的功能与相互作用植被和土壤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 植被的功能(1)保护土壤:植被通过其根系和植被层有效保护和固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总结探究课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5章植被与土壤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的缺失问题1 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思维线索]地面硬化―→下渗受阻―→土壤含水量降低[答案] 下渗环节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小。
问题2 以北京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
[思维线索]土壤蓄水―→地表径流降低―→洪涝灾害减轻[答案] 土壤可以吸水、能蓄积大量雨水、减轻洪涝灾害威胁。
雨水花园[思维线索]主要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系统分析即可。
[答案] 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通过植被、土壤的过滤,净化了雨水;将雨水净化汇集,蓄积了水资源;利于城市绿地的灌溉等。
问题2 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思维线索]主要抓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分析。
[答案] 为城市绿地提供灌溉用水,利于节约水资源;增加空气湿度,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利于保持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减轻城市雨涝的发生等。
海绵城市[思维线索]主要从实用、美观、环保等角度分析。
[答案] 地面材料应具有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
问题2 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思维线索]抓住雨水花园及海绵城市的内涵进行对比。
[答案]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净化,渗入地下,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即利用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建成“海绵体”,使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以有效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问题3 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思维线索]主要从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方面推理。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天然植被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
人工植被包括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2.植被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1.热带雨林: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5.红树林: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呼吸根,种子可“胎生”,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分布于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具有支柱根和板状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植被生长所需的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分、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
同时,植物的生长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植物根系的生长和腐败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变植物种类也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
不同的植被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如果植被离开了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例如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表格所示。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 - 1 -第二节 土壤.................................................................................................................... - 3 -第一节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分类⎩⎨⎧ 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植被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征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5.红树林(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2)植物特征⎩⎨⎧ 具有支柱根和板状根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呼吸根种子可“胎生”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1)热带 草原⎩⎨⎧ 分布: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特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第五章植被和土壤单元复习归纳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共14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专题二】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例、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3)~(4)题。
2.岩石是古代火山爆发后所形成的物质,经过很多自然原因(风化、腐蚀 等)慢慢形成了土壤。
3.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或任何堆积物演变而成。 4.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形成有直接的影 响。 5.成土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随着土壤逐渐成 熟,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力便逐步下降。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Unit Review Induction 单元复习归纳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自然环境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第五章内容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关键能力】
一.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
影响因 素
植物形态或分布
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
森林可以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台风、霜冻等灾害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三、岩石、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 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
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 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
解析 答案 (1)D (2)A第(1)题,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 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D对。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A、B、C错。第(2)题,① 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树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采茶。③樟树是高大乔 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A对。
新教材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概述本文总结了新教材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植被与土壤的定义、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植被与土壤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一、植被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植被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由植物组成的总体。
它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核心,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2 分类植被可以按照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生活型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生态环境分:沙漠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等。
•按照地理分布分:热带雨林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苔原植被等。
•按照生活型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
二、土壤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土壤是由层次分明、呈现三维结构的岩石颗粒、有机物、水、空气等构成的地球表面的皮层。
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是水库、空气净化器和环境调节器。
2.2 分类土壤可以按照其形成过程、成分、质地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形成过程分:岩石风化土壤、水成土壤、冰碛土壤等。
•按照成分分:矿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等。
•按照质地分:沙壤土、粘壤土、壤土等。
三、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植被与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1 植被对土壤的作用植被通过根系的扎根、落叶的腐烂以及植物种群的进化、繁殖等过程对土壤起到了以下作用:•固定土壤:植物的根系扎根在土壤中,能够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增加有机质:植物的死亡和落叶可以分解为有机物,为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植物的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
3.2 土壤对植被的作用土壤对植被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和机械支撑。
•养分供应:土壤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通过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水分调节:土壤的孔隙和蓄水性能影响着植物的水分供应,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植被与土壤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植被与土壤一、课标呈现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等方式,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植被1.森林植被2.草原植被3.荒漠植被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知识点2:土壤1.分层: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
在成熟土壤剖面图上填写土壤层次名称。
2.发育3.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根据组成物质的体积大小填下图。
4.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质①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①表现: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
(2)气候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①表现: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
(3)生物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①表现: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
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4)地形①作用: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土壤的发育。
①表现: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①作用: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①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6)人类活动①作用: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①表现: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5.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易错点2: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第5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答案:(1)A (2)B (3)A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孢粉带Ⅰ时期该地区以草本植物和 乔木植物花粉为主,同时,该孢粉带中还有大量的松属类花粉, 而松属于针叶林植被,说明此时期该地区植被多为针阔混交 林和草类植物,主要的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草原,故A项 正确。第(2)题,乔木多为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木本植物, 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 植物。据图分析,距今240万年以来该地区在孢粉带Ⅱ中草本 植物孢粉含量比其他植物孢粉带高,蕨类植物孢粉含量较其 他植物孢粉带偏低,说明该时期气候寒冷干旱,地表以耐旱的 草本植物为主,故B项正确。
影响
水文对 水 植被
水文条件影响植物的数量、种类
文 植被对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 水文 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对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
土 植被 壤 植被对
土壤
树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物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 亚热带气候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 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 分异特征。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 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
草原和荒漠;天山北坡为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 地貌 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状态
要素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题,云杉是湿冷气候环境下的典型乔木植被类型,现在仅 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地林带。该地层中发现大量的云杉花粉, 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气候寒冷湿润,故A项正确。
专题二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复习课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9.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黄 土高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 ( √ ) 10.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成土母质。(✕ )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能形成土壤。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Part
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土壤形成过程
母岩开始风化后行成 母岩层
出现表土层及沉积层,行成 完整剖面,称为成熟土壤
尚未发育的 原始母岩
原始阶段
幼年阶段
壮年阶段
老年阶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老年期土壤 发育速度趋 于缓慢,层 次明显且性 质稳定
质淋失,颜色较浅;
•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
•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层沉淀 不利于作物生长
积累,质地黏重、紧实;
•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本章要点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 影响也极为深刻。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复习归纳
Unit review and induction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目录
CONTENT
本章要点 易错辨析 专题探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Part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本章要点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章末小结
【学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小结【知识网络构建】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问题研究解疑】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资料1: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的缺失问题1: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问题2:以北京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
资料2:雨水花园问题1: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问题2: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资料3:海绵城市问题1:推想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
问题2: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问题3: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问题探讨:现实困难:(1)城市规划不完善;(2)城市治理难度大,成本高。
应对措施:①在城市规划上留出更多湿地、绿地等用于蓄洪、滞洪;②扩建、疏浚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涝防灾标准;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通过泵站抽排等应急手段,尽可能减少严重渍水的形成。
【专题整合归纳】专题1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专题2:土壤的改良1.红壤的改良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针对红壤的不利条件,进行改造,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2.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合农耕。
但对黑土无节制地开发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使土壤肥力流失,因此要可持续利用黑土,注意培肥。
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很大,分布很广。
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很低,而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地没有被开垦利用。
因此利用和改良盐碱地,是增加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途径之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复习课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材料三:课本91页,图5.19生物对土壤形成的 【展】【评】
作用(生物循环)示意图。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1、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 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2、随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 层富集。 3、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 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影响土壤层水热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湿热 冷干气候)
气候 影响其他成土过程,如岩石风化过程、地貌发育过程、生物活跃程度,从而间接 影响成土过程。
生物
提供有机质; 形成腐殖质; 富集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 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 聚,改变土壤结构
对土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叠加在生物、气候等因素之上的。
地貌 不同地貌部位水热条件不同导致土壤差异;外力等作用导致沉积物颗粒自山顶向 低洼平地由粗到细。
时间 时间越长,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 有利:人类对土壤的耕作和培育 活动 不利:不合理的开垦、耕作导致土壤退化、板结等
二、土壤的形成因素
【展】【评】
【总述】结合教材91-92页以及视频,指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
课本P92活动题,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①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是紫色。
成土母质
②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气候
③山顶的土壤颗粒较粗,山前平原的土壤的颗粒较细。
地形或地貌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形成材料一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裸
先锋 土壤、水分 较高级
顶级
地
木)
植被
(乔木)
稳定 植被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整理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一、主要植被1.植被(1)概念: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__植物群落__的总称。
(2)分类:__自然__植被和__人工__植被。
(3)请把常见的植被种类与其对应类型连起来。
【特别提醒】i植物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构成植物群落。
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结构复杂,高等植物种类丰富;环境条件严酷的地方,群落结构简单,只有少数高等植物。
植物群落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ii草原与草甸的区别①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②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
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
2.类型类型特征分布森林热带雨林发育最繁茂的类型,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一般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耐寒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草原热带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具有独特的群落外貌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温带草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普遍存在旱生结构荒漠热带荒漠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干旱地区【特别提醒】森林、草原、荒漠景观与降水量的关系二、植被与环境1.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__能量__的交换,植物的__形态__和生活机能,以及它们的__分布__等,都依赖于所生活的环境。
2.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条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①热量: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__递减__的规律性差异,导致植被从赤道向两极呈__带__状分布。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2022-2023学年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1.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内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
可按地理环境特征划分,如高山植被、温带植被;可按不同地域划分,如天山植被、中国植被;还可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如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
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植被在土壤形成上有重要作用。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种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间也呈现出密切的关系。
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
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经被人们知道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它们遍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奇特的方式自己养活着自己。
绝大多数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
而且,对于植物来说,不必像动物那样得到处活动或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以便找到食物,植物凭着光合作用这种特殊的“自养”能力,只需“静坐”就可,远不用为“吃”忧虑担心。
植物中的很大一部分会无可奈何地成为动物口中的美味佳肴。
不仅草食动物依赖植物所提供的蛋白质和能量,而且肉食动物也间接的依赖着植物所提供的能量。
可以说,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植物,生物几乎就无从谈起。
例题: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
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
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左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右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A.草本B.草灌结合C.灌木D.乔木(2)该农林复合系统在三峡库区能够()①减少径流总量②削减径流峰值③减少泥沙含量④降低径流速度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A.坡度大小B.地形类型C.土壤类型D.气候变化答案:(1)B;(2)C;(3)A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该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植被1.植被的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案例:骆驼刺特征: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
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
4、植被的类型和特征(1)森林的类型和特征: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植被群体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各月都有花开。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类型对应气候区气候特征植被特征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3)荒漠类型及特征分类对应气候区气候特征特征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如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温带荒漠温带沙漠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要素影响气候气候对植被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不同的热量带植被类型不同。
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数目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气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地貌地貌对植被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一般情况下,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在山区,不同海拔的植被不同。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植被对地貌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水文水文对植被水文条件好的地方,一般植被繁茂植被对水文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水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土壤土壤对植被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怕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植被对土壤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地区植被繁茂,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①依据景观特征判断。
不同的植被其组成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的高矮、根茎、密度和季相变化千差万别,这些都是我们辨别植被类型的依据。
例如,全年呈深绿色外貌,无明显的季相变化;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藤本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这样的植被一般是热带雨林。
②依据气候特征判断植被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所以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也是我们判断植被类型的依据。
例如,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③依据分布规律判断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
例如,400N-600N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大陆内部为温带荒漠。
7、植被与环境植物与环境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不同温度带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土壤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酸性土壤碱蓬等碱性土壤环境污染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SO2污染区域森林的环境效益举例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尤其是丘陵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长江中游山区的防护林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西北地区风沙大,“西北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沿海地区防止海浪侵袭,保护海堤红树林是天然的海岸防线,具有减小风速、减轻海岸的侵蚀,净化海水、促淤造陆等作用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城市工业、交通污染严重,故城市绿地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削弱噪声土壤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形成过程:如下图: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矿物养分)(死亡,有机质积累)(形成肥力)(淋滤、淋失)00枯枝落叶层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母岩层坚硬的岩石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1.成土母质(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能逐步发育形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2)对土壤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影响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1 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 1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钙、铁、锰、镁含量高;2 酸性盐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2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3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4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2)生物循环促进土壤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3.气候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水热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1)不同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岩石风化速度土壤形成速度湿热地区快较快干冷地区慢较慢①气候对土壤粘性的影响: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粘粒比重高。
②气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有机质含量举例湿热地区淋溶和生物分解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亚马孙河流域土壤一般较贫瘠冷湿地区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东北地区的黑土是非常肥沃的土壤4.地貌类型分布地区特点黑土东北平原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红壤江南丘陵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紫色土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1)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山麓与山顶、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①山区的气温与降水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与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
②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沙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在其他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且具有两面性。
(1)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土,我国北方地区的黑垆土;(2)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如下图所示:土壤从性质上说,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不合理利用,也会退化,失去肥力。
土壤保护是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
思考根据图中内容填空。
答案①腐殖质②成土母质【知识拓展】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其形成主要因受人为不合理耕作灌溉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次生盐渍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方法点睛】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1)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具体分析如下:(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②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如下图所示:土壤从性质上说,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不合理利用,也会退化,失去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