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腰椎骨折分型精选文档

颈胸腰椎骨折分型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颈椎骨折脱位的分类

可用Magerl 脊柱骨折脱位分类与ABCD , 0123 系统分类或按AO 分类, 合并神经损伤按Frankel 分类法。

颈椎骨折脱位的分类共有7 型:

①??泪滴样型, 如C5 压缩性骨折合并椎体上角有泪滴样撕裂的骨折块, 属前柱稳定性骨折; 严重者, 如在枢椎椎体呈撕脱性骨折, 脊髓受压, 为不稳定骨折;

②??不完全性压缩性骨折型, 如C5 椎体前缘粉碎性骨折, 骨折处通过椎体上终板及部份下终板, 一般累及椎管较少, 属中前柱稳定性骨折;

③??完全性压缩性骨折型, 如C5 骨折处通过椎体上下终板, 椎体后方骨皮质未断裂, 椎管内硬脊膜受压, 属中前柱不稳定性骨折;

④??椎体暴破型骨折型, 椎体呈粉碎性骨折, 向椎体前后突出, 上下终板、椎间

盘破坏, 椎管内硬脊膜明显受压, 属中前柱不稳定性骨折;

⑤屈曲型, 如C4 是由屈曲及椎体分离的Chance 骨折(楔形骨折) , 前、中、后三柱受累, 若能复位及内固定, 属稳定性骨折;

6伸展型, 如C3 、4伸展与轴性载负荷力量的损伤导致, 伴多节段椎板骨折, 属三柱不稳定性骨折;

⑦小关节脱位交锁型, 如C4 、5是由颈椎后方向前的力量作用于上位椎体上所致, 小关节囊破裂, 关节突跳跃而致小关节交锁。

2 特殊型颈椎骨折脱位种类及机理

1 Jefferson 骨折Jefferson 骨折是C1 前、后椎弓根骨折呈暴破型骨折, 多由轴性载荷加伸展与旋转力量引起。①重量打击在头上(如工厂建筑施工中) ; ②头部撞击车顶的车祸; ③从高处跌下双足跟着地。若暴破的骨块不侵占椎管无

明显神经障碍。

2 Hangman 骨折Hangman 骨折是C2 后椎弓骨折, 其机制有两种情况: ①骨折同时发生在伸展与牵拉的损伤。如摩托车驾驶员颈部被树支或绳绊住于下颈, 与绞刑发生的骨折相似, 故名Hangman 骨折; ②在交通事故中, 头部突然撞

在车顶上然后反弹使伸展, 严重者易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③近年Hangman 骨折又称创伤性枢椎前移( TSA) , 暴力首先引起C2 椎弓峡部断裂, 进一步导致C2 、3 间纤维结构连结撕裂, 致C2 、3创伤

失稳。

Hangman骨折,占颈椎损伤的4%~20%,分类如下:

Francis分类

1981 Francis年按照White 和Panjabi 的下颈椎稳定性标准把Hangman 骨折分为五级。Ⅰ级骨折是稳定性骨折, Ⅱ~Ⅴ级骨折是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程度

逐级递增。该分类未考虑损伤机制,未被临床广泛接受。

Effendi 等根据骨折的移位及稳定性将其分为三型。

Ⅰ型:稳定骨折,骨折线可以涉及椎弓的任何部位,C2 、3椎体间结构正常;

Ⅱ型:不稳定骨折,枢椎椎体显示屈曲或伸展的成角或明显的向前滑脱,C2 、3椎体间结构已有损伤; Ⅲ型:移位的骨折,枢椎椎体向前移位并有屈曲,C2 、3小关节突关节发生脱位或交锁。

Levine 等按照受伤机制对Effendi的分类作了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并被广泛接受。成角是测量C2 椎体下终板与C3 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夹角,移位则是测量C2 和C3 椎体后缘之间在C2 、3椎间隙平面的距离。

Hangman 骨折改良的Levine 分型

分类/特点/受伤机制

I 型

双侧垂直椎弓的骨折移位< 3 mm ,没有成角

受伤机制:过伸和轴位负荷

Ia 型

一侧椎弓延伸到另一侧近椎体的骨折移位< 3 mm , 没有成角, X 线显示骨折线不平行,椎弓和椎体拉长

受伤机制:过伸和侧曲负荷

Ⅱ型

双侧垂直椎弓的骨折移位> 3mm ,骨折部位明显成角, C3椎体前缘压缩

受伤机制:过伸负荷后伴有屈曲负荷

Ⅱa 型

双侧椎弓的斜形骨折C3 椎体前缘无压缩,骨折部位明显成角但移位不明显

受伤机制:屈曲分离负荷

Ⅲ型

双侧垂直椎弓的骨折单侧或双侧小关节脱位,很少有椎间盘突出

受伤机制:屈曲分离负荷后伴有过伸

后来Starr 等1993 年报道了特殊类型的Hangman 骨折,骨折涉及C2 椎体后部并延续到椎弓根或椎体后皮质,将其归为Ia 型。Ⅰ型为稳定骨折, Ⅱ、Ⅲ型为不稳定骨折。

3 齿状突骨折齿状突骨折, 可以产生于颈部的任何严重屈曲或伸展骨折, 齿状突骨折分为三部位:

A 型齿突尖部骨折。

B 型齿突尖部与齿突体部连接处齿突腰部骨折。

C 型齿突根部与枢椎体连接处, 齿突基底部骨折。A 型骨折是稳

定骨折。B、C 型是不稳定骨折, 常合并较严重的神经损伤。

齿突骨折分型

1974 年ANDERSON 和DALONZO依据齿突解剖和骨折情况所做的分型Y / Z。

!型:齿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行骨折,约占%

2型:齿突与枢椎椎体连结处的骨折,占75%;

3 型:枢椎体部骨折,这一部分相当于胚胎时期前寰椎与尾侧枢椎椎体节融合处,占%

依据齿突解剖和骨折情况进行分型。X线分型,

!型:齿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行骨折;

2型:齿突与枢椎椎体连结处的骨折;

3 型:枢椎体部骨折,这一部分相当于胚胎时期前寰椎与尾侧枢椎椎体节融合处。

CT 三维重建分型:

!型同X 线分型;

2型:齿突与枢椎椎体连结处的骨折,并将2型骨折分为三个亚型;即骨折线走向为水平方向者为2A 型,前上向后下者为2B 型,后上向前下者为2C 型。

3型:枢椎体部骨折,这一部分相当于胚胎时期前寰椎与尾侧枢椎椎体节融合处,并将3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按骨折线位置高者为3A 型骨折,骨折线位置低者为3B 型骨折。

4 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损伤为牵伸加旋转力量, 其作用于寰枢关节, 引起寰椎绕齿突旋转, 导致C1 侧块在C2 方半脱位, 这种创伤轻, 因寰椎内径较大, 较少有神经症状。

5 枕寰关节脱位这种寰枢关节脱位多见交通事故, 受伤时头部受到打击, 而致枕寰关节脱位, 并伴有严重的神经损伤, 这类患者少见, 病死率较高。

胸腰椎骨折分型:

Nicoll在1949 年将胸腰椎骨折分为4 型:

前方楔形骨折;侧方楔形骨折;骨折脱位;椎弓骨折。

然后根据棘间韧

带是否完整及骨折的位置判断其稳定性。其中稳定性骨折分为前方楔形骨

折、侧方楔形骨折和腰4 以上的椎板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分为复合棘间韧带损

伤的所有半脱位的骨折、骨折脱位、椎弓骨折和腰4 (L4 ) 、腰5 (L5 ) 的椎板骨折。

1963 年,Holdsworth提出双柱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其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为前柱,椎后复合结构为后柱。并根据后柱受损与否将胸腰椎骨折分为两大类: (1)A 类:稳定性骨折,包括楔形压缩性骨折和压缩爆裂性骨折;

(2) B 类:不稳定性骨折,包括脱位、伸展骨折脱位、旋转骨折脱位。

随着60~70 年代对安全带骨折认识的深化以及胸腰椎骨折机制复杂性的加剧,旧有的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已难以适应临床的需要。Whitesides在双柱概念的基础上对胸腰椎骨折进行了综合分类,分为2 类7 型:

(1) A 类:稳定性骨折,包括压缩性骨折、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2)B 类:不稳定性骨折,包括“切片” (slice) 骨折、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屈曲牵张性骨折、无骨折的脱位、伸展性损伤。

80 年代,随着对胸腰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及脊柱功能单位的日益了解,Gumley 等根据后柱受损的病理特点,又将屈曲2牵张性骨折分为3 型:

(1) Ⅰ型:骨折线水平经棘突、椎板、横突及椎弓根而入椎体;

(2) Ⅱ型:骨折线水平经椎间隙在棘突的基底部进入椎板,余同Ⅰ型;

(3) Ⅲ型:单侧损伤,骨折线的行程大致类似与Ⅰ型和Ⅱ型骨折。

其后Gertzbein和CourtBrown对屈曲牵张性骨折的前柱骨折和椎体破坏的状况进行归类,其中前柱骨折的状况分为三大类型,包括:

(1)A 型:经椎间盘损伤;

(2)B 型:损伤经椎体至其前壁皮质;

(3) C1 型:经上终板损伤;

(4) C2 型:经下终板损伤。

椎体破坏的状况也分为3 型,包括: (1) D 型:楔形压缩性骨折; (2) E 型: 爆裂性骨折; (3) F 型: 椎体完整。

在此基础上结合Gumley 等后柱损伤的分型,为屈曲牵张性骨折提供了一个组合式分类方案。Denis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将胸腰椎骨折分为4 大类:

(1)A 类:压缩性骨折;

(2)B 类:爆裂性骨折;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骨折; C 类骨折分为骨折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

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骨折脱位。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骨折脱位; (2) 剪力性骨折脱位; (3) 屈曲牵张性骨折脱位。

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程度和了解

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骨折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

状况将胸腰椎骨折分为6 大类:

(1) 楔形压缩骨折; (2) 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3) 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4) Chance 骨折; (5)屈曲牵张

性损伤; (6)移位性损伤。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骨折、旋转性骨折脱位和单纯脱位。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骨折的3-3-3 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主要包括:

(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骨折; ②A2 :劈裂骨折; ③A3 :爆裂骨折。

(2)B 类:牵张性双柱骨折: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

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骨折伴旋转; ②C2 :B 类骨折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

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

(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骨折)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 (旋转脱位) 。

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优势病种

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胸腰椎骨折是指根据Denis提出的三柱概念,椎体前、中柱在 压缩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损伤,在胸腰椎损伤中最为常见。主要特征为 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前柱损伤)和后方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中柱 损伤)。椎体后缘骨折片常常发生向后移位凸入椎管导致神经损伤, 因此胸腰椎爆裂件骨折常合并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胸腰椎骨折,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病名:胸腰椎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胸腰骨折诊断标准及全国中医 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中相关诊断依据拟订。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3) 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连线失去正常形态,前后缘高度均变扁, 椎体横径增宽,椎弓根间距增宽和棘突间分离。CT表现:椎体显示 多条低密度裂隙,走向不规则,椎体边缘皮质中断,碎骨向周围不同 程度移位,后缘碎骨移至椎管内,造成不同程度椎管狭窄。 (二)辩证分型 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后期。三期分治方法是以

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损﹑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的,临证时,必须结合病人体质及损伤情况辨证施治。 1、早期--气滞血瘀 一般在伤后1~2周以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瘀退肿,以“下”﹑“消”法为主;若邪毒入侵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淤血攻心,则用“开”法。 2、中期--筋骨未续 是在伤后3~6周期间,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未尽,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故以“和”﹑“续”两法为基础。 3、后期--肝肾两虚 为伤后7周以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肝肾﹑脾胃为主,而筋肉拘挛﹑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者则予以舒筋活络,故后期多用“补”﹑“舒”两法。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早期证属气滞血瘀。 主要证候:患处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脉弦。 内服一号汤,方药:元胡12g,当归12 g,红花3g,炮山甲3g,制大黄5g,枳壳10g,三七3 g,骨碎补10 g,白芍10 g,赤芍10 g,川牛膝12 g,陈皮10 g,甘草10 g。 (2)、中期证属瘀血未尽,筋骨未续。 主要证候:肿痛渐消,肢体酸痛,活动不利,舌暗,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内服二号汤,方药:当归12g,川芎6g,白芍12g,杜仲10g,川断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 XXX脊柱XXX 一、疾病诊断 1、诊断标准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 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 1、病名:胸腰椎骨折 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

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 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此法要求较高,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4)、后期医治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配合本科室专用中药局部外熏洗;②理疗等促进局部损伤经络的修复;③活血、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止痛等药物对症医治(如血栓通、七叶皂苷钠、复方骨肽、双氯芬酸钠等)④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④三个月后在胸腰段支具保护下下床举动。

颈胸腰椎骨折分型精选文档

颈胸腰椎骨折分型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颈椎骨折脱位的分类 可用Magerl 脊柱骨折脱位分类与ABCD , 0123 系统分类或按AO 分类, 合并神经损伤按Frankel 分类法。 颈椎骨折脱位的分类共有7 型: ①??泪滴样型, 如C5 压缩性骨折合并椎体上角有泪滴样撕裂的骨折块, 属前柱稳定性骨折; 严重者, 如在枢椎椎体呈撕脱性骨折, 脊髓受压, 为不稳定骨折; ②??不完全性压缩性骨折型, 如C5 椎体前缘粉碎性骨折, 骨折处通过椎体上终板及部份下终板, 一般累及椎管较少, 属中前柱稳定性骨折; ③??完全性压缩性骨折型, 如C5 骨折处通过椎体上下终板, 椎体后方骨皮质未断裂, 椎管内硬脊膜受压, 属中前柱不稳定性骨折; ④??椎体暴破型骨折型, 椎体呈粉碎性骨折, 向椎体前后突出, 上下终板、椎间 盘破坏, 椎管内硬脊膜明显受压, 属中前柱不稳定性骨折; ⑤屈曲型, 如C4 是由屈曲及椎体分离的Chance 骨折(楔形骨折) , 前、中、后三柱受累, 若能复位及内固定, 属稳定性骨折; 6伸展型, 如C3 、4伸展与轴性载负荷力量的损伤导致, 伴多节段椎板骨折, 属三柱不稳定性骨折; ⑦小关节脱位交锁型, 如C4 、5是由颈椎后方向前的力量作用于上位椎体上所致, 小关节囊破裂, 关节突跳跃而致小关节交锁。 2 特殊型颈椎骨折脱位种类及机理 1 Jefferson 骨折Jefferson 骨折是C1 前、后椎弓根骨折呈暴破型骨折, 多由轴性载荷加伸展与旋转力量引起。①重量打击在头上(如工厂建筑施工中) ; ②头部撞击车顶的车祸; ③从高处跌下双足跟着地。若暴破的骨块不侵占椎管无 明显神经障碍。 2 Hangman 骨折Hangman 骨折是C2 后椎弓骨折, 其机制有两种情况: ①骨折同时发生在伸展与牵拉的损伤。如摩托车驾驶员颈部被树支或绳绊住于下颈, 与绞刑发生的骨折相似, 故名Hangman 骨折; ②在交通事故中, 头部突然撞 在车顶上然后反弹使伸展, 严重者易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③近年Hangman 骨折又称创伤性枢椎前移( TSA) , 暴力首先引起C2 椎弓峡部断裂, 进一步导致C2 、3 间纤维结构连结撕裂, 致C2 、3创伤 失稳。 Hangman骨折,占颈椎损伤的4%~20%,分类如下: Francis分类 1981 Francis年按照White 和Panjabi 的下颈椎稳定性标准把Hangman 骨折分为五级。Ⅰ级骨折是稳定性骨折, Ⅱ~Ⅴ级骨折是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程度 逐级递增。该分类未考虑损伤机制,未被临床广泛接受。 Effendi 等根据骨折的移位及稳定性将其分为三型。 Ⅰ型:稳定骨折,骨折线可以涉及椎弓的任何部位,C2 、3椎体间结构正常; Ⅱ型:不稳定骨折,枢椎椎体显示屈曲或伸展的成角或明显的向前滑脱,C2 、3椎体间结构已有损伤; Ⅲ型:移位的骨折,枢椎椎体向前移位并有屈曲,C2 、3小关节突关节发生脱位或交锁。 Levine 等按照受伤机制对Effendi的分类作了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并被广泛接受。成角是测量C2 椎体下终板与C3 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夹角,移位则是测量C2 和C3 椎体后缘之间在C2 、3椎间隙平面的距离。

诊断分型及功能评定标准

创伤骨科诊断、分型及其功能评定标准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创伤组 一、骨折诊断分型标准 肩胛带和上肢骨折 Bruce-Jesse分型:引自《现代创伤骨科学》669页作者:侯树勋 肩胛骨骨折分为4大类,8小类. IA 肩峰骨折 IB 肩峰基底部和肩胛冈的骨折 IC 喙突骨折 IIA 肩峰及肩胛冈外测的颈部骨折 IIB 颈部骨折向外侧发展,涉及肩峰—肩胛冈基底 IIC 颈部横行骨折 III 肩胛盂骨折、关节囊内骨折 IV 肩胛骨体部骨折 锁骨骨折 Edward分型:引自《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15页作者:刘云鹏 锁骨中1/3骨折: 分为:横行、斜型和粉碎型 锁骨近1/3骨折: I 型轻度移位 II 型明显移位,韧带断裂 III型:关节内骨折 IV型:儿童和年轻人的骨骺分离 V 型:粉碎性骨折 锁骨外1/3骨折 I 型轻度移位,韧带间骨折 II 型中度移位,喙锁韧带内侧骨折 IIA 型有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附着 II B型锥状韧带断裂,斜方韧带附着 III型:关节内骨折 IV型:儿童和年轻人的韧带和骨膜完整,伴随近端骨折块移位 V 型:粉碎性骨折,近端和远端均无韧带附着,伴随粉碎的骨折片。 肩锁关节损伤 Rockwood分型:引自《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16页作者:刘云鹏 I 型肩锁韧带挫伤,肩锁关节、喙锁韧带、三角肌及斜方肌均完整

胸锁关节脱位 分型:引自《骨与关节损伤》539页作者:王亦璁根据锁骨内端移位的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及后脱位。

前脱位:是最常见的胸锁脱位类型。锁骨内端移向胸骨前缘的前方或前上方 后脱位:后脱位较少见,锁骨内端移位至胸骨的后方或后上方。 根据损伤程度及损伤时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胸锁关节轻度扭伤:胸锁韧带部分发生损伤,不影响胸锁关节的稳定性。 中度扭伤:关节囊、盘状软骨和肋锁韧带可发生部分损伤。胸锁关节可发生前、后半脱位现象。 重度扭伤:胸锁关节囊韧带以及其他相关的稳定结构损伤,锁骨内端不稳.可发生前脱位或后脱位。 复发胸锁关节脱位:急性胸锁关节脱位损伤的韧带未经正常修复,以致胸锁关节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再脱位。 陈旧脱位:原始脱位未经及时诊断或未能复位者,锁骨内端保持在脱位的状态。盂肱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 分型:引自《骨与关节损伤》514页作者:王亦璁 肩关节前脱位的分型: 肩关节后脱位的分型: 根据脱位的解剖位置分为:肩峰下后脱位、盂下后脱位、冈下后脱位

2023中青年胸腰椎骨折分型与治疗研究进展(全文)

2023中青年胸腰椎骨折分型与治疗研究进展(全文)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创伤所致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增高,胸腰椎骨折占其中的90%。中青年作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胸腰椎骨折的高发人群。 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治,临床医师首先要明确致伤机制,评估创伤的严重程度并分型,最后决定治疗方案,但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对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高能量创伤的发生率随着现代工业、交通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日渐增高口-2]。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常导致脊柱骨折[3],此类患者中胸腰椎骨折约占90%,且以年轻患者居多⑷。对于骨折的发生首先要明确致伤机制及其分型,其次需要评估伤情决定治疗方案。本文对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胸腰椎骨折分型及评分系统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评分系统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最先提出脊柱骨折分型概念的是BOH1ER[5]z其后在HO1DSWORTH[6].DENIS[7].MAGER1等⑻、VACCARO等[9]和PARK等[10]的推动下,发展出了大家所熟知的Denis分型、AO分型、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

(thoraco1umbarinjuryc1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1ICS∖脊柱载荷评分系统(1oad-sharingscoringsystem,1SC∖胸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horaco1umbarAOSpineinjuryscore,T1AOSIS∖ 目前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的分型为Denis分型及AO分型。Denis分型是DENIS⑺在三柱理论的基础上,将椎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重新划分为前柱、中柱以及后柱三部分,并将骨折分为四型,即A型压缩型骨折(含4个亚型λB型爆裂型骨折(含5个亚型\C型屈曲牵张型骨折(安全带损伤,含4个亚型)及D 型骨折脱位(含3个亚型X DENIS提出的三柱理论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临床医师鉴别脊柱骨折致伤机制、判断脊柱稳定性的理论基础。 1994年MAGER1等[8]延续AO学派四肢损伤的3-3-3分类原则,在对1445例胸腰椎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根据骨折的损伤机制、骨折形态以及预后情况,从脊柱轴向、矢状位和轴向扭矩损伤方面将脊柱骨折分为损伤程度依次递增的A、B、C三型[8,10]。MAGER1等⑻认为这种分类方法是全面的。但CURFS等[11]研究发现,AO分型在评价骨折严重程度时并没有将与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完整性相关的因素纳入考虑。 Denis分型及AO分型的不足之处是这两种分型并不能囊括所有脊柱骨折类型,评估致伤机制不够准确,可靠性一般,只能作为脊柱骨折分型的工具,但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 主诉:不慎跌倒致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20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20天前不慎跌倒出现胸腰背部疼痛,转侧困难,咳嗽、如厕时疼痛加重,无畏寒、发热,曾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诊治,拍胸腰部CT片提示:1.T12椎体压缩性骨折;2.腰椎退行性变;3.L4椎体轻度滑脱。拟“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具体不详),胸腰部疼痛症状有好转,但症状反复。1天前无明显外伤情况下胸腰部疼痛加重,无法下床活动,患者家属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立即由家人送患者到我院就诊。门诊拟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症状如前所述,无咳嗽,无咳痰,无腹痛,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调,纳眠可。 既往史:既往史无特殊;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原籍,久居海口。生活条件、环境一般。未曾到过疫区,无毒物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子女。 家族史:家人体健,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7.5℃P: 72次/分R: 20次/分BP:150/90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晰,发育正常,较消瘦,自动体位,检查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无蜘蛛痣、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头颅:头颅无畸形,无压痛,无肿块,头发色黑,有光泽,分布均匀。眼:眉毛无脱落,无倒睫,眼睑无下垂、水肿及内外翻,结合膜无充血、出血及滤泡。巩膜未见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调节反射存在。耳:听力正常,外耳道无流脓,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中隔无偏曲,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口腔:无特殊气味,唇无发绀,牙齿排列整齐,无龋齿,牙龈无红肿溢脓,舌苔薄白,咽部轻度充血,后壁无滤泡,声音无嘶哑,腮腺无肿大。颈部:颈项疼痛,有右肩背部反射疼痛,同时伴有眩晕;尤以体位改变时眩晕明显。无双上肢放射疼痛,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胸部:胸廓平坦,胸壁无压痛,胸壁静脉无曲张,乳房扁平,松弛,无硬结。无皮下捻发感。肺脏:视诊:呼吸运动两侧相等,呼吸较浅快,节律规则。触诊:呼吸运动正常,两侧相等,读音震颤两侧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叩诊:双肺呈清音,右肺尖宽3cm,左肺尖宽4cm,右肺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线处分别为第6、第8、第10肋间,两肺下缘移动度约2cm.。听诊:双肺呼吸音稍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未闻及异常呼吸音,语音传导减弱,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脏: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1cm外最明显。搏动范围2cm。触诊:心尖搏动位置同上,无抬举感,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如下所示。右(cm)肋间左(cm) 3 Ⅱ 2 3 Ⅲ 3.5 4 Ⅳ 6 Ⅴ 7.5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9 cm。听诊:心率72次/min,节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包摩擦音。血管检查:桡动脉搏动两侧相等。脉率80次/min,末见毛细血管搏动,无枪击音或杜氏双重音。腹部:视诊;腹部无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显露及蠕动波。触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液波震颤。未触及包块。叩诊:腹水征(-),双肾区、肝区均无叩痛。听诊;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科普小常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科普小常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中老年常见骨折类型,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是各类外 伤或损伤因素包括车祸、坠落、滑到等所致的胸腰椎椎体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 趋势的加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有攀升趋势。另外,近年来交通、建筑业 不断发展,因高空作业、交通意外等造成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也不在少数,目前 其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多发疾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伴随 其他脊髓损伤,容易产生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因此明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因、 好发人群,学习该疾病相关知识,掌握预防干预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提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属于创伤性骨折。脊柱俗称大梁骨,由颈椎骨、胸椎骨以及骶椎骨等组成,各部 位通过关节、韧带等连接,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骨骼支撑整个骨架,对内脏、 脊髓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胸腰椎骨折作为脊柱常见病症,多发生于胸椎骨 交界位置,其中以压缩性骨折作为常见。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受前屈伤力 的影响,颈椎椎体前半部会明显压缩,引起颈椎形变,此时脊椎后部椎弓正常, 在相互作用下出现腰椎活动受限、翻身困难,部分合并肌肉牵拉伤。引起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老年骨质疏松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钙流失加速,若未及时补充钙质,易产生骨质疏松,增加骨性损伤。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稳定性好,多数症状不严重,可选择保守治疗,遵医保持卧床休息,注意翻身时整个身体一起翻,防止骨折压缩加重;使用活血化瘀类、促进骨折愈合类药物都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注意定期复查。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症状严重者,应引起重视,尤其是骨块突入椎管、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部分患者骨折后仍能活动下肢,认为不严重,无需到医院治疗,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容易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因此骨折后即便无严重疼痛也要接受检查,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以防延误治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因· 胸腰椎骨折病因复杂,与间接暴力、劳损、骨质疏松等有关。 (1)间接暴力。指高空坠落、击打等。人从高空坠落,落地后往往是双足或臀部先落地,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力会传导至脊柱,损伤到胸腰部。另外高空掉落的物体若是砸到人肩部、头背部,作用力向下传导,引起胸腰椎骨折。 (2)自身性劳损。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繁忙工作后会选择按摩、推拿,缓解身体疲惫及压力。但部分按摩、推拿机构不够正规,工作人员手法不专业,未接受系统培训,力度不适宜或手法不标准。仰卧时髋、膝关节过度弯曲,胸腰段椎体前缘会被加压,此时若受到外界冲击,会致使胸腰椎段发生压缩性骨折。 (3)骨质疏松。中老年人群或多或少存在骨质疏松症状,这是因为伴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对损伤耐受力降低,一些轻微损伤如颠簸、摔倒等也会造成胸腰椎骨折。

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019年精选文档

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一种严重的创伤,大多是由于交通事故、坍塌压伤和高处坠落造成的,患者一般伴有脊髓等神经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施,很可引起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我们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新鲜骨折,男22例,女10例;年龄24~55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砸伤18例,高处坠伤10例,车祸4例。不全瘫10例,全瘫7例,无明显神经症状15例。32例患者均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影像学显示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爆裂楔形变,椎体后缘骨折块进入椎管内,20%~70%侵犯椎管内及压迫硬膜囊。骨折累及椎体二柱以上平均30%。10%~65%椎体前缘高度。 手术方法:行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腹部悬空。取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切口。术前用C臂X线机透视进行定位。常规显露椎板及上下关节突和骨折椎及相邻上下各一节段棘突,进钉点均采用人字嵴法,进钉角度,一般向中线倾斜5°~15°。具体根据术中透视来进钉方向。对于椎管占位在20%以下,无神经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不采用椎板切除减压。其他患者进行椎板切除减

压,解除硬膜囊压迫,椎小关节或横突间植骨融合。 术后处理:术后2周戴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复查放射线片,根据骨折恢复及植骨融合的情况,祛除腰背支具,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1个月。32例均未发现脊柱不稳现象,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深部切口感染,无死亡发生。 讨论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①CT检查显示L2平面以上骨折块进入椎管占位>30%者;②椎管内侵犯>30%的,在L2平面以上者,有神经症状或部分虽无神经症状但胸腰段向后凸成角>30%,远期可能出现脊柱变不稳或继发性脊神经损伤者;③胸腰段单个椎体爆裂骨折,Chance骨折或骨折脱位;④损伤后有截瘫或截瘫进行性加重者;⑤在L2以上者,椎体后上角突入,椎管内侵犯>50%的,骨折块游离,旋转及间盘突出者。 手术禁忌证:①伤后时间>2周;②伴有严重并发症者;③椎弓根骨折或发育不良或缺失[1];④明显骨质疏松。 手术要点:对于无神经损伤,CT显示椎管占位<20%,后凸角<30%,椎体压缩<50%者,采用切开不减压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余的选择全椎板,半椎板或开窗式减压。50%以下椎管内侵犯的患者,可以采取过伸复位的方法,可使骨折块复位至30%~

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一、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ICD- ?)行椎体成形术(ICD-9-CM-?) (二)诊断依据。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CT提示胸腰椎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分型 (1) A 类:压缩性骨折 (2) B 类:爆裂性骨折 (3)C类:安全带骨折 (4) D 类:骨折脱位 2. 无严重的合并症。 (四)标准住院日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胸腰椎骨折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单纯胸腰椎骨折。 4. 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3 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 MRI片 (6)胸片、心电图。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 1 )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 2 )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 天。 1. 麻醉方式:局麻。 2. 手术方式:椎体成形术或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 3. 手术内植物:骨水泥。 (九)术后住院恢复4-14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 2. 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 术后处理: ( 1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选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 3 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 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 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3. 术后X 线片证实骨折对位对线好,内固定物牢固无松动。 4.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第一章骨折 一、锁骨骨折 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干脆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淤血、难受、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幼儿可依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苦痛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状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 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 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 (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

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难受消逝.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状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 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 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爱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别,骨折中度移位。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别,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 III型: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一般实行保守治疗,如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可手术切除锁骨远端。 二、肱骨近端骨折 【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 1.局部难受、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2.需拍正侧位X线片。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往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如因难受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纳经胸投射法拍片。

骨折分型参照表

骨折分类参照表上肢骨折 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 菱形韧带以远的骨折: Ⅰ型:菱形韧带和锥形韧带均完整,并仍 附着在骨折近端,骨折稳定; Ⅱ型:喙锁韧带断裂,骨折明显移位。 锁骨中段骨折——Craig分型 Ⅰ型:很小移位; Ⅱ型:有移位; Ⅲ型:关节内骨折; Ⅳ型:骨骺分离; Ⅴ型:粉碎性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Allman分类法 Ⅰ度:肩锁关节扭伤,没有明显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 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类(四部分类) 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折。 第2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肌 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第3部分:包括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胛下 肌。 第4部分:包括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部的 肱骨干。

肱骨远端骨折——AO分类 A关节外骨折 A1骨突撕脱:a外上髁;b内上髁,无箝卡型;c内上髁,箝卡型; A2单纯干骺部骨折:a斜行向内向下型;b 斜行向外向下型;c横行; A3干骺部多块骨折:a楔形骨块相连;b粉碎的楔形骨块;c复合型; B部分关节骨折 B1外侧矢状位:a肱骨小头;b单纯经滑车型;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 B2内侧矢状位:a单纯经滑车型,经过内测;b单纯经滑车型,经滑车沟;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 B3冠状位:a小头;b滑车;c小头加滑车 C全关节型骨折 C1单纯关节类,单纯干骺部型:a轻度移位型;b重度移位型;c骨骺部T型骨折; C2单纯关节类,骨骺部多块骨片型:a横行骨片相连;b多块横行骨片型;c复合型; C3多块骨片型:a单纯干骺部型;b干骺部横行骨块;c干骺部复合型 肱骨小头骨折——Bryan-Morrey分类 I型:小头完全骨折; II型:小头部分骨折; III型:小头粉碎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Colton分型 Ⅰ型:撕脱骨折 Ⅱ型:斜行骨折 Ⅲ型:横行骨折 Ⅳ型:斜行伴有粉碎骨折 Ⅴ型:粉碎性骨折 Ⅵ型:骨折脱位

胸腰椎骨折决定脊柱骨折手术TLICS-分型评分科学指导

胸腰椎骨折决定脊柱骨折手术TLICS 分型 评分科学指导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TLICS 评分是临床推广一个分型方法,该评分方法应用相对方便,计分规则较为客观,这一评分系统对是否手术治疗提供相对明确的指导意见,已经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TLICS 分型 TLICS(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评分最早由 Vaccaro 等人 2005 年提出,主要包含三个条目,即骨折形态、神经功能状态、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程度等。对每个条目依据不同的特点赋予对应的分数,计算总和,超过 4 分推荐手术治疗,小于 4 分推荐保守治疗,等于 4 分,取决手术医生对手术适应症把握。 TLISS 分型关系 TLISS 分型是 TLICS 分型的最初版本。 两者差别的主要点在于对骨折评估的方法,TLISS 注重从骨折机制进行评分,而 TLICS 注重从骨折形态进行评分,从评分一致性角度来说,骨折形态是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估指标,而骨折机制主观性较大,一致性较差,因此目前主要采用对骨折形态评分的方法。 两者容易出现混淆的原因一方面是上述方法的作者均为Vaccaro,两者发表时间过于接近,另一方面是两个评分差别非常细微,仅在骨折评分方面存在细微差异。 TLICS 评分最佳翻译

TLISC 评分主要由骨折形态、PLC 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等三部分组成。 椎体爆裂性骨折伴随 PLC 损伤的患者,应该归类为牵张性损伤(4 分)还是单纯的爆裂性骨折(2 分)。 Distraction 翻译成牵张性损伤,更多强调的是骨折损伤机制,而非骨折形态。 在 TLICS 原文里对 Distraction 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脊柱头端和尾端结构出现分离,即为 distraction。从这个定义上来说,distraction 翻译成分离性损伤会更符合 TLICS 评分对骨折形态的定义。 对脊髓来说,脊髓对纵向损伤的耐受程度显然是低于旋转或平移损伤,这也可以更合理的解释为什么 Distraction 评分要高于 translation 或者 rotation。 TLICS 评分适用人群 对骨质疏松的患者人群,采用 TLICS 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很容易造成治疗失败,因此对老年患者需要谨慎应用这一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适用人群范围主要是成年,骨质量基本正常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TLICS 评分对骨折形态赋分 脊柱前,中柱承担约 80% 的轴向负荷,对维持脊柱稳定性非常重要,对单纯脊柱爆裂骨折不合并有神经功能损伤的病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比手术治疗更差。 从力学机制角度来说,脊柱前中柱损伤后,脊柱的力学传递方式从直线型可以转变为张力带型,依靠完整的后方韧带复合

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

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 股骨颈骨折是指在股骨的颈部受到外力导致的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四肢骨折,也是一种威胁到患者生命的危重骨折。Medical Garden (以下简称MG)作为一家致力于医疗保健行业的技术分析和研发公司,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以下简称FG)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FG项目是MG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结合临床经验和近期科学研究成果,制定了一套诊断分型系统,以提高股骨颈骨折的准确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由于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具有复杂的损伤性质,各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因此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的研究是MG研究团队极其重视的一项工作。 首先,MG利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对所受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以收集各种形态的损伤信息,如股骨骨折的骨折位置、损伤严重程度、股骨骨折的骨折类型等等,根据收集的信息建立起每个患者的虚拟模型,从而更好地识别股骨颈骨折的各种类型,以便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其次,MG研究团队应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受损伤患者股骨颈骨折和虚拟模型分型之间的对比及分析,从而在不同的股骨颈骨折类型中,推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的研究,使MG能够精确的定位股骨颈骨折的病变,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有望大大提高

患者的康复率。 此外,为了更好地补充和完善对股骨颈骨折的研究,MG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面的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数据库,收集了更多有关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利用最新的技术把这些信息全面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评估、诊断、定位和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 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的研究,对于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就诊质量,以及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G研究团队将在未来继续加大科学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更新技术和引进最新科学成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是指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形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正确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简介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部分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尤其是女性。股骨颈骨折的危害性很大,可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残疾甚至死亡。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是指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形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正确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股骨颈骨折的分类方法 1、Garden分型 Garden分型是股骨颈骨折最早的分型方法,将股骨颈骨折分为四个类型。 (1)Ⅰ型:骨折线在股骨颈的上方,不累及骨质。 (2)Ⅱ型:骨折线穿过股骨颈的一半或更多,但没有完全分开。 (3)Ⅲ型:骨折线完全穿过股骨颈,但没有移位。 (4)Ⅳ型:骨折线完全穿过股骨颈,并有移位。 Garden分型主要是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移位情况来分类,简单易行,但不能全面反映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2、Pauwels分型

Pauwels分型是基于股骨颈与股骨干的夹角大小来进行分类的。 (1)Ⅰ型:股骨颈与股骨干的夹角小于30度。 (2)Ⅱ型:股骨颈与股骨干的夹角在30度至50度之间。 (3)Ⅲ型:股骨颈与股骨干的夹角大于50度。 Pauwels分型主要是根据股骨颈与股骨干的夹角大小来分类,能够反映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但需要进行X线测量,操作较为繁琐。 3、Garden-Lowery分型 Garden-Lowery分型是在Garden分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而来,将Ⅱ型骨折分为三个亚型。 (1)Ⅱa型:骨折线穿过股骨颈的一半或更多,但没有完全分开。 (2)Ⅱb型:骨折线穿过股骨颈的一半或更多,且有轻微的旋转位移。 (3)Ⅱc型:骨折线穿过股骨颈的一半或更多,且有明显的旋转位移。 Garden-Lowery分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但需要进行X线测量和旋转位移的判断,操作较为复杂。 三、不同分型的治疗原则 1、Ⅰ型骨折 Ⅰ型骨折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采用保守治疗即可,包括卧床休息、止痛、抗感染等措施。病人需要注意卧床时间不宜过长,适当进行被动活动,以避免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的发生。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伤或火器伤。胸腰段记脊柱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末尾马尾神经损伤,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治疗不当的单纯压缩骨折,亦可遗留慢性腰痛。 1、有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暴力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 病理生理特点 每块脊椎骨分椎体与附件两部分。可以将整个脊柱分成前、中、后三柱。前柱包含了前纵韧带、椎体前1/2,椎间盘的前部;中柱则包含了后纵韧带、椎体的后1/2,椎间盘的后部;而后柱则包含了椎弓、黄韧带及椎间小关节以及棘间韧带(参考文献(Denis F.The three column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 Spine,1983,8:817) 病理生理延伸 中柱和后柱包裹了脊髓和马尾神经,该区的损伤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柱的损伤,碎骨片和髓核组织可以突入椎管的前部,损伤脊髓,因此对每的脊柱骨折病例都必须了解有无中柱损伤。胸腰段脊柱(胸10—腰2)处于两个生理幅度的交汇处,活动度又大,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该处骨折十分常见。暴力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暴力的方向可以通过X、Y、Z轴。脊柱有六种运动:在Y轴上有压缩、牵拉和旋转:在X轴上有屈、神和侧方移动;在Z轴上则有侧屈和前后方向移动。有三种力量可以作用用于中轴:轴向的压缩,轴向的牵拉和在横面上的移动。三种病因不会同时存在,例如轴向的压缩和轴向的牵拉就不可能同时存在。因此胸腰椎骨折和颈椎骨折可以分别可以有六种类型损伤。

TLICS详解

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 目录 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 (1)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 (1) 一、背景 (1) 二、TLISS和TLICS评分表 (3) 表1:TLISS评分(英文) (3) 表2:TLICS评分(英文) (3) 三、TLICS详解 (4) 表3:TLICS评分(中文) (4) 1.损伤形态 (4) 2.神经功能状态 (5) 3.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 (5) 4.严重程度评分与治疗决策 (6) 四、TLICS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6) 五、注意事项 (6) 六、举例 (7) 一、背景 为帮助制定治疗决策(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的选择)脊柱损伤分型系统已有了发展。基于Holdsworth的两柱原理的Denis三柱分型系统,建议两柱损伤需要手术干预。然而,此理论被证实并非绝对,因为很多两柱骨折具有固有的稳定性,保守治疗在很多病例获得了成功。McAfee等认为中柱受损是由于三种不同的致伤力导致的:轴向压缩、轴向牵拉和水平平移(translation)。骨折分为楔形压缩骨折、稳定性爆裂性骨折、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Chance骨折、屈曲牵拉型骨折(安全带损伤)和横贯性损伤(Translational injury)(即骨折脱位)。另一种机械学分型是Ferguson和Allen提出的,根据致伤力的不同类型对胸腰椎骨折进行分型,即:屈曲压缩、屈曲牵张,侧方屈曲、水平平移,扭转屈曲、垂直压缩、伸展牵拉和其它不太重要的损伤。McCormack等的载荷分享法认为,椎体的粉碎程度、骨块分离程度和矢状面畸形可预测手术采用后入路就够了还是应该联合前路手术。此理论未涉及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两难境地。AO/Magerl 分型也根据机械原理把胸腰椎骨折分为压缩、牵张和旋转,此分型提供了骨折严重程度分级,A1~C3,后者为最严重的类型,它的缺点包括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稳定性骨折,脊椎附件无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者。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25例此类患者均采用垫枕及功能锻炼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胸腰椎功能基本恢复,效果理想。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其中坠跌伤14例,车祸5例, 日常活动意外致伤6例。损伤椎体:T 11〜L 2 22例,占88%,其它椎体损伤3 例,占12%。均采用垫枕加功能锻炼治疗,有效率100%;功能恢复快,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50天。 2护理 2.1心理护理早期是在兼顾心理护理的同时,着重躯体康复的护理。因患者的心理障碍是由于躯体创伤引起,躯体康复有利于心理康复。护士应及时全面了解病人伤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骨折愈合过程与功能锻炼的目的向患者讲解活楚,消除紧张,增强康复信心,调 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密切配合。 2.2疼痈是骨折的普遍征象,不但使患者躯体痈苦,还可增加消极情绪,影响睡眠和休息,不利于康复。护士可采用心理支持疗法缓解疼痈,一是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痈知觉;二是事先进行关于疼痈知识的教育,改变疼痈反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增加对疼痈的耐受性。 2.3卧位和伤椎下垫枕患者住院后应平卧硬板床,去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1〕。同时根据骨折压缩的程度,在受伤椎体下垫适当软枕,垫枕时可先低,后逐渐加高,此法利用躯十重力和杠杆原理使脊柱保持稳定的背伸,循序渐进地复位,使压缩的椎体扩张,骨折的畸形得以矫正〔2〕患者必须坚持垫枕,疗程不少于6周。 2.4减少腹胀,保持大小便通畅骨折后常因腹膜后血肿刺激内脏神经,引起反射性肠麻痹,导致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引起腹胀或疼痈。因而患者应进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且多饮水。腹胀时给予环形按摩、肛管排气或活洁灌肠。对因腹胀造成排尿困难者可局部热敷、听流水声、针灸或用导尿等 方法。 2.5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骨折后患者需长期平卧硬板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帮助指导患者定时进行轴线翻身,即肩部和髓部同时翻身,避免肢体扭曲,造成脊柱扭转。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背部,绷紧背肌,形成天然内固定夹板,一股每2〜3h1次。保持皮肤活洁,做好皮肤护理,背部及局部受压处定时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第一章骨折 一、锁骨骨折 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 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 (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

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 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 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离,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III型: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可手术切除锁骨远端。 二、肱骨近端骨折 【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