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完善的基本方向

合集下载

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指出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缺点,提出未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方向。

认为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未来的发展,既应该认真吸纳国际合作运动的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我国未来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

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

”本文仅就农民合作社问题做深入的探讨。

一、当前农业合作社的现状、特点和不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量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合作社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24.1万家,农民合作社成员6682.8万个。

合作社经营范围覆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种养业合作社占比近八成。

合作社业务不断从产中环节向产前农资供应和产后流通、加工等环节拓展,涉及产业基本上涵盖了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所有乡村产业范畴。

合作社已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但是当前的农民合作社普遍存在着质量效益不高、产业要素不活、产业链条不长、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和问题。

从基层反映情来看,改革以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以下缺点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第一,专业农业合作社只有经济功能,难以解决农村中发展的综合复杂问题。

当前流行的合作社是专业性的农民合作社,这是当前农业合作社的主体形式。

这种合作社是农户互相协作的经济组织,仅仅具有单一的经济性的职能,而并不具备政治社会文化等职能,所以,在我国当前存在着严重的“三农问题”的条件下,在家庭承包制下解决不了的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等。

湖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大纲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湖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大纲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硕士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42)着重考察考生农业理论综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掌握农业农村政策,农村社会,农村公共管理的基本观点、方法、原理研究和分析农村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农业农村政策学》一、绪论1.习近平的三农思想2.农业农村政策概述、研究内容及其历史演变。

二、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1.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

农业农村政策的主体与客体、目标的确定,制定的程序。

2.农业农村政策的执行3.农业农村政策的评估及调整三、农村经营制度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内容。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目标、内容。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内容。

四、农村产业发展政策1.农村产业结构政策。

农村产业结构政策目标、内容。

2.农村产业现代化政策。

农村产业现代化政策目标、内容。

3.农村产业融合政策。

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目标、内容。

五、农产品与农村市场政策1.农产品加工贸易政策。

农产品加工政策、流通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

2.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粮食政策。

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我国主要粮食政策。

六、农村土地政策1.农村土地政策概述。

农村土地及农村土地政策的概念、目标及演进、变迁。

2.农村土地物权政策。

农村土地所有权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政策。

3.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家庭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流转的政策探索。

4.农村土地保护政策。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土地用途管制及闲置管理政策。

七、农村人力资源政策1.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概述。

人力资源的含义、特点,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的目标及内容。

2.农村就业政策。

农村就业形势及特点,农村就业政策的目标及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政策。

3.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形考任务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

A.中国B.日本C.美国D.欧洲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A)。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D.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B)。

A.《兴国调查》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要素是(A)。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

A.自然村B.行政村C.乡镇以下D.县以下7.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A)。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D)。

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角色从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

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B)。

A.家庭B.家族C.宗教组织D.民间会社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B)。

A.核心成员B.目标C.规则D.物质设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提高效率得理论是(B)。

A.家长制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D.科层制1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B)。

202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C类)

202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C类)

202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C类)202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C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该《决定》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闸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显著优势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政治问题④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并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下列关于该文件及其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A.该文件属于国家政策,对法律的制定具有强制约束力B.现行的法律规定与该文件内容不符的,均属无效C.向乡村工作者倾斜的要求,体现了合理差别原则D.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统一,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3.2019年10月31日,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B.普查对象不含在境内定居的外国人C.将首次采集普查对象的身份证号码D.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4.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下列关于新中国农业发展成就说法正确的是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②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接连实现了新跨越③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已经建立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模式发生重大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下列表述体现了坚持底线思维的是A.政治建设方面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B.经济建设方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C.文化建设方面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D.外交战略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社区,关于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社区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B.社区治理要以政府需求为导向C.能够从源头上解决社会矛盾D.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7.我国要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2012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12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12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刘军华国际法题目1、从国际法角度看北约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2、当代国家主权的维护3、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法律秩序。

4、论南海诸岛的领土争端问题5、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6、论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机制。

7、评析“先发制人”战略。

8、国际法视角下的伊拉克战争。

9、论国际法不禁止行为责任。

10、论中日海洋划界争端。

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题目;1、论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完善。

2、论我国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

3、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方法研究。

4、我国有关仲裁协议法律制度的完善。

(包括对仲裁协议内容要求,准据法确定,效力认定,独立性等方面内容)5、论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加强。

国际税法题目1、论对转移定价的法律管制。

2、浅议税收饶让抵免3、论常设机构应税所得额的确定。

4、对滥用税收协定的法律管制研究李煜1、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的法律建议2、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法律建议3、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4、我国环境立法与履行国际公约的路径选择5、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6、我国《海外投资法》的立法构想7、对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标准的完善8、外资并购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法律设计9、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10、对垄断协议的法律认定与规制刘昕1、新三板市场的定位问题研究2、股权投资问题研究3、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1修订)》中的若干法律问题4、论我国新股发行审批制改革之必要5、《UCP600》确定的审单标准研究6、论中国加入《鹿特丹规则》之利弊塔利莉1、WTO争端解决机制探析2、论提单的法律性质3、浅析《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4、试论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5、ICSID解决争端过程中国内法与国际法的适用6.、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法律对策7、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法律问题初探8、浅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9、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10、创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思考张帆1、境外上市框架下私募融资的法律风险分析;2、境内创业板IPO框架下的私募融资风险分析3、私募融资的企业控制权风险与防范4、浅析私募融资中的核心条款;5、私募基金退出机制探析6、私募融资的税收问题探析7、私募融资中博弈双方的法律风险分析8、私募基金项目投资风险防范分析9、浅析私募投资中的尽职调查10、私募基金的监管模式浅析邹钧1、中国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对策2、中美轮胎特保案与贸易保护主义3、 WTO框架下转基因农产品贸易的安全研究4、 WTO框架下的劳工标准5、WTO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农产品贸易6、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7、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8、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提单欺诈与防范;9、反倾销与贸易保护主义10、中国对外资企业国际避税的约束11、国际贸易中的商业秘密保护12、世界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13、ECPA与两岸经贸的发展14、低碳时代的气候环境法律制度15、金融危机与完善国际金融监管16、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欺诈与法律救济陈洁1、国际项目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2、国际银团贷款的法律问题研究3、浅论BOT项目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4、浅谈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规避措施5、从美国金融危机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6、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法律问题研究7、从美国合同法中的对价谈中美合同法比较研究8、浅谈我国的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9、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及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0、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11、揭开公司面纱—试论一人公司法律问题杨军民法学部分1、论民法基本原则2、民法与商法关系研究3、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4、建立我国禁止权利滥用法律制度的思考5、完善我国监护法律制度的思考6、论物权效力的区分原则7、谈我国非法人主体制度的完善8、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9、论侵权责任的无过错归则原则律师实务及法律实务10、论律师的言行豁免权11、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的思考12、论律师执业风险13、完善我国律师执业保障制度的思考14、论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角色完善15、律师职业的比较研究16、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制度研究储敏1、对驰名商标特别保护的反思2、对商标权的合理限制3、专利间接侵权的认定4、网络服务经营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5、对教师课件(教案)的著作权分析6、论旅客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责任7、对合同法中重大误解行为的法律分析8、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焦富民1、见义勇为的民法思考2、合同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适用3、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构建黄良军1、股东知情权诉讼问题探讨2、债权人撤销权的诉讼问题探讨3、网络侵权的诉讼法问题探讨4、论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论小额诉讼程序6、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研究7、论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8、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探讨9、我国劳动争议司法解决机制的新问题10、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探讨11、就业歧视问题探讨1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3、我国劳务派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4、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探讨15、我国对外劳动务输出中的法律问题16、劳动关系中的竞业禁止问题探讨陈红梅劳动法选题1、劳务派遣用工中的就业歧视2、论职业稳定权3、论非全日制用工的竞业限制环境法选题1、环境知情权探析2、论生态损害的赔偿3、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4、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救济5、对《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评析王强1、论替代因果关系——以《侵权责任法》第十条为中心2、从“康菲漏洞事件”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3、论侵害人身权益产生的附带财产损失4、论共同过错——对《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中“共同”之辨析5、论特殊的共同侵权:团体侵权6、论监护人的侵权责任7、从屠呦呦获奖争议论发现权之侵权法保护8、论机动车所有人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胡宜奎1、论法院调解2、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研究3、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4、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5、论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被告6、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研究7、电子证据研究8、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9、论协议管辖10、我国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1、论仲裁的独立性12、论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马思萍1、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业主公约的关系2、房屋征收中的法律问题3、论医疗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4、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以淘宝网为例)5、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法律思考6、论我国税收法制的完善7、论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8、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中外比较9、论证券市场的自律监管制度10、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完善汪华亮1、论合同目的2、论不可抗力的外延3、情势变更原则研究4、论可得利益赔偿范围5、论信赖利益赔偿范围6、股权出资问题研究7、论隐私权的边界8、论公众人物的肖像权——从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案说起9、论所有权保留买卖10、论共同危险行为王寨华民事诉讼法学1、论民事权利保障与民事公益诉讼2、浅论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模式3、浅论法官释明权4、论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5、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构建与完善6、论民事诉讼的免证事实7、消费者公益诉讼的法理与规则分析8、论诉讼保全中保全对象9、论民事上诉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10.、“恶意民事诉讼”的发法律规制11、论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程序法规制婚姻家庭法1、论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2、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3、论配偶权的法律保护4、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的完善5、论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6、论夫妻财产分割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董学立1、论我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2、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体系3、论诚实信用原则4、论主体平等原则5、论私法自治原则6、论公序良俗原则7、论权利滥用禁止原则8、论表见代理9、论善意取得10、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11、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12、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13、论物权的效力14、论物权的支配效力15、论物权的追及效力林道海法理学题目的选题范围:1、个案适用中的法律解释2、正当程序的特征与意义3、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4、互联网时代的表达自由5、法官的自由裁量问题6、司法判决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7、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作用8、中国的司法独立:现状与局限性9、案件事实的法律判断10、法律适用过程的实证研究金晶1、环境刑法理论研究2、金融犯罪惩治规制研究3、职务犯罪的研究和预防4、过失犯罪理论研究5、论结果加重犯6、论经济犯罪的概念和范围7、浅析受贿罪8、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9、老年犯罪人犯罪研究10、论信用卡诈骗罪11、论被害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范毅1、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论当代违宪审查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论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规制4、论农民工权利现状及保护5、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现状及其思考6、论休息权的宪法保护7、论罢工权的宪法地位8、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平等权保护9、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0、论引咎辞职11、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平台研究12、论行政诉讼的简易程序问题王保成1、先行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行政确认违法责任追究机制探析3、处罚权集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信息公开制度中应公开信息界定标准化思考5、行政裁决实施中问题及其规制1探究6、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衔接中的问题及其规制7、公司工商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行政事实行为侵权责任追究机制探究9、行政编制设置中问题及其对策10、确定公务员薪酬制度应考虑的变量及调整机制探究朱彤1、未决羁押人员权利保护问题研究2、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研究3、论作证豁免权4、论刑事和解5、侦查权的滥用及其防治6、我国司法独立问题研究7、不作为犯研究8、不能犯研究9、间接正犯研究10、情节加重犯研究11、其他(由同学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夏清瑕1、论秦国和秦朝法制的得失2、论汉朝的春秋决狱3、中国古代的族刑制度研究4、中国古代酷吏与刑官研究5、中国古代妇女财产继承权问题研究6、中国古代关于“见死不救”和“见义勇为”立法7、从唐律的内容看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完成8、中国古代有关拾得遗失物处理制度研究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制中的“社会本位”原则10、试论大陆法系对清末和民国法制的影响11、论治外法权12、试论《大清民律草案》中对中国传统民法的继承13、“秋审”与清代诉讼体制张颖1、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2、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法律适用研究3、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研究4、董事义务研究5、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6、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探析7、论保险利益原则8、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研究9、一人公司法律规制研究10、论投保人的义务陶广峰1、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2、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实现机制研究3、我国保安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管理研究4、消费性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5、行业协会功能研究祝贺1、论自然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论国企垄断)2、竞业禁止有关法律问题3、经营者集中的法律研究4、腾讯360事件的法律思考(反垄断法视野中的“3Q之争”)5、国美电器股权之争的法律思考6、从蒙牛伊利诽谤案想到的7、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及其规制8、论知名商品的竞争法的保护9、商标使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10、论垄断协议11、比较广告的合法性之辨及我国的立法选择与制度完善2012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李宁1、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与城市融入研究2、社会资本存量提升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3、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研究4、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提升问题研究5、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合村并村与管理创新研究——以ⅩⅩ村为例6、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模式与经验探索7、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ⅩⅩ地区为例8、试论人情冷漠与道德重构——社会现实的启示甘诺1、老年公寓与家庭养老两种模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对比研究2、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3、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模式探析(要求去过协青社实习的学生选)——以香港协青社为例5、优势视角下的灾后社区重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6、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实证研究(有数据)7、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有问卷)8、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的相关研究(有数据)9、小组工作在促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干预研究(有数据)10、“内外职业生涯”视域下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路径探析11、“优势视角”下残障人士康复中的社会工作介入(要求在爱德基金会实习过,访问过残障人士家庭的学生选)许爱花1、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民工流动家庭的应对策略2、公民社会视阈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3、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4、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研究5、转型社会农村社区治理的困境6、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本土化模式探索许芸1、城市“三社联动”(社区、社团、社工)的功能定位和路径选择——以鼓楼区为例2、大学生性教育的现状和实施途径3、社会公平感的群体差异和福利需求——以南京鼓楼区为例4、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建构和实施策略5、转型期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以南京协作者为例仲鑫1、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发展之探讨2、智障人社区融入研究3、智障人主要照顾者的压力研究4、志愿者组织中的“耗尽”研究5、残障人社会排斥研究6、残障人社区支持研究史新田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市)为例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研究——以+++(市)为例3、第三部门发展现状研究——从+++案例谈起4、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研究——以+++为例5、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冲突与社会管理——以+++为例6、现代城市社会中“冷漠症”现象分析——从+++谈起7、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与中国社会福利建设8、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问题——以+++村为例9、城市拓展与社区工作——以+++社区为例沈文捷1、作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博现象研究2、社区妇女社会工作现状研究3、女性角色紧张现状及对策研究4、老年女性生活现状研究陈健。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和2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和2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网考题库答案1.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是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参加,完成任务以后,各项目小组成员就回到原来的部门,项目小组成员接受双重领导。

【正确答案】错误2.组织中的正式结构反映了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或职务)关系,不能表现出他们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而非正式结构的产生和存在可满足组织中成员各方面的需求,因此,非正式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对正式的结构起着补充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3.只有正式的群体规范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对群体的发展和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4.中国当代家庭以扩大家庭和夫居制家庭为主,严格执行父系制,母权家庭在逐步上升。

【正确答案】错误5.初级社会群体过度发达或过度萎缩都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正确答案】正确6.初级群体成员间的交往具有情感性,次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多数是工具性的。

【正确答案】正确7.消费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是文化形式。

【正确答案】正确8.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9.初级社会群体在满足人们感情需要、减轻心理压力、防止人性异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功能。

【正确答案】正确10.自由流动无定的方向,不能从个别的自由流动中发现社会变迁的性质和趋势;结构性流动是有方向性的,从每一次结构性流动中都可发现社会变迁的性质和方向。

【正确答案】正确11.通常,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但是,群体决策往往也更容易导致冒险和失误。

【正确答案】正确12.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认为,社会学不应当是价值无涉的,而应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正确答案】错误13.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一个由民间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是一种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14.定性方法缺点是,许多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和独特,难以进行数量分析和经验概括,即使可以运用数量分析,也难以洞察社会现象的意义和动机。

低碳经济作业

低碳经济作业

1.SWOT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进行分析,然后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

(多选 )A内部优势B内部劣势C外部机遇D外部威胁2.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

(多选 )A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D减少人口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有()。

(多选 )A精细生产技术B替代技术C减量技术D再利用技术4.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判断 )正确错误5.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十位。

(判断 )正确错误6.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政府行为。

(判断 )正确错误7.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蕴含了节能减碳的价值品质。

(判断 )正确错误8.( )的利用,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单选 )A煤炭B石油C水电D核电9.把煤在汽化的条件下,或者是其他工业条件下,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技术是指()。

(单选 )A煤清洁技术B煤替代技术C煤净化技术D煤转变技术10.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领域倾斜。

(单选 )A消费市场B生产市场C研发部门D销售部门11.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不包括()。

(单选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C可过度开发原则D 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12.简述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简答 )13.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近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填空 )14.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填空 )15.(填空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

(多选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C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D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2.“低碳”概念由()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作业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作业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完一、单项选择题1.【109976】社会解组的形式有(失范)。

2.【109972】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这种方法叫做(理性)。

3.【109975】把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叫做(社会整合)。

4.【109982】《新人口论》的作者是(马寅初)。

5.【109973】(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6.【109952】社会保障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7.【109923】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比例中是呈什么趋势(比例逐渐减小)。

8.【109921】现代化最早起源于什么时间?(16世纪)9.【109933】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

10.【109934】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集中度高)。

11.【109935】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12.【109899】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社区叫做(传统社区)。

13.【109904】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里普遍存在着(二元结构)。

14.【109900】专门从事某些活动的人们形成了一定地域空间的聚集区,我们叫它为(专能社区)。

15.【109902】我国人口的密度分布状态是(东部人口密度高,城市多)。

16.【109705】呈(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的社会运行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17.【109708】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的感性资料,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探索事物发生状况和内部规律性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18.【109706】通过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了解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对社会的认识达成从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说明,这就是(机制)。

19.【109710】从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从这些调查中获得可以代表总体的资料和数据,叫(抽样调查)。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模式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建设模式展开论述。

二、社区建设的意义1. 促进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发展。

2. 加强社会凝聚力社区建设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提高了社区凝聚力和互助精神,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三、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 贴近实际、因地制宜社区建设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资源禀赋和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确保建设工作与当地发展紧密相联。

2. 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社区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公众参与,确保农民的意愿被充分听取和尊重,实现民主决策和管理。

四、社区建设的组织模式1.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扮演回旋和协调的角色,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社会组织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实现共同建设。

2. 产业带动、就业创业社区建设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推动社区的发展。

五、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1. 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要注重落实农村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 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社区建设应加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就医条件,改善农村社区的文化生态环境。

六、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1. 社会化管理模式社区建设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实行社区居民自治和自我管理,提高社区的效率和内部凝聚力。

2. 环保建设模式社区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

七、社区建设的问题与挑战1. 资金和资源短缺由于财政预算有限和农村资源禀赋不足,社区建设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整合社会资源。

农村社区治理实施方案

农村社区治理实施方案

农村社区治理实施方案
农村社区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为了有效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农村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社区治理需要政府、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其次,要加强法治建设。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村社区治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农村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再次,要加强基层自治。

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因此要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基层自治,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

此外,要加强社区服务。

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要加强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开展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农村社区治理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法治建设、基层自治、社区服务和监督评估等多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工作,才能够实现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工作推进,为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论坛(2021)嘉宾演讲精华采撷

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论坛(2021)嘉宾演讲精华采撷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及政策要点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论坛(2021)嘉宾演讲精华采撷5月14日,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召开,来自全国的近230位合作经济领域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合作社理事长代表参会。

会上,相关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理事长发表了主旨演讲,就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本刊择要刊出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在这样一个新阶段,立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论坛2021.06 总第145期《中国农民合作社》合从中央决策部署、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农民合作社的功能和任务来看,农民合作社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突出产业振兴首要任务的正确方向,只有按照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发挥好农民合作社在产业规模化中的作用,有四点值得关注: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农民合作社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第一,在粮棉油等大田作物的生产上,发挥好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服务功能。

和一家一户的农民打交道,风险很大,怎么办?通过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能够比较好地解决问题,即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形一定难度。

合作社可以加强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联系,为什么很多大的龙头企业要搞合作社,就是这个道理。

从管理和成本来讲,这种模式作用发挥得好,是最为经济的,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规模化的产业链。

论坛2021.06 总第145期《中国农民合作社》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整体竞争力弱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农民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越来越显现,迫切要求加快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A.巴纳德 B.涂尔干C.科塞 D.麦克雷戈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 D.礼仪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A.主动性 B.自觉性C.互动性 D.强制性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A.工作单位 B.家庭C.社区 D.大众传播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18、组织的核心是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C.组织 D.人的本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A.速度日趋加快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家庭规模小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A.文化区B.文化区域C.文化圈D.边际文化E.多元文化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 )A.整体性B.综合性C.广泛性D.应用性 E.多样性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6、文化交流包括()A.文化接触B.文化冲突C.文化采借D.文化移植E.文化融合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A.适应环境B.实现目标C.统一内部D.维持价值E.更新价值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A.政治B.经济C.文化D.意识形态E.心理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E.马克思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E.文化社会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组织结构2、制度化控制3、社会现代化4、社会问题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村里社区建设方案

村里社区建设方案

村里社区建设方案1. 引言社区是农村地区中最根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村里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开展和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村里社区建设的方案,以提供一个参考。

2. 背景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区面临许多问题。

传统的村庄布局、根底设施落后、社区效劳不完善等都需要得到改善。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村里社区建设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

3. 社区规划为了有效推进村里社区建设,需要进行社区规划。

首先,应从人口规模、用地分配、根底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应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包括住宅区、公共设施、商业区等。

最后,制定可持续开展的目标,确保社区长期开展。

4. 根底设施建设根底设施是村里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包括道路、电力、供水、卫生等。

首先,应进行道路的规划与建设,确保交通便利。

其次,提供可靠的供电和供水系统,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另外,卫生设施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建立医疗机构、垃圾处理设施等。

5. 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在村里社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设施包括学校、幼儿园、图书馆、体育场、公园等。

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娱乐条件,社区建设方案应重点考虑这些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6. 社区效劳为了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社区效劳至关重要。

社区应提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效劳。

为了实现便捷的效劳,可以通过建设社区效劳中心来集中管理和提供这些效劳。

7. 公众参与在村里社区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居民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决策和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建立居民委员会或社区理事会等机制,促进公众参与,提高社区建设的透明度和效果。

8. 环境保护在村里社区建设方案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应采取措施保护农田、水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环境破坏和污染。

同时,可以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利用的做法,促进可持续开展。

9. 资金筹措村里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社区自筹和引进外部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

毛概自测题题库(第9,10章)

毛概自测题题库(第9,10章)

毛概自测题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单选题(3题, 3.0分)1、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改革创新2、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近代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A.自强不息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2035二.多选题(3题, 3.0分)1、中国梦是( )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和平B.发展C.合作D.共赢2、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 )。

B.走中国道路C.弘扬中国精神D.凝聚中国力量3、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三.判断题(4题, 4.0分)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体现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正确答案:对2、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正确答案:对3、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

正确答案:对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

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 代又- -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正确答案:对.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单选题1、发展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发展文化事业,必须坚持()。

A.政府主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B.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B.高质量发展阶段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政治鉴别能力考试90分

政治鉴别能力考试90分

考试标题《全市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5 道,总分 100 分,85 分及格。

所属课程《全市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倒计时45:7一、判断题(10 道)1.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正确错误2. 中央决定,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上级银行统筹。

正确错误3. 当前中国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但尚未达到全面小康。

正确错误4.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

正确错误5. 中央决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适当控制中小城市落户条件。

正确错误6.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正确错误7. 改革创新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确错误8. 我国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正确错误9.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正确错误10. 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5 道)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A. 2008B. 2010C. 2006D. 20072.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A. 农民、民主B. 农业、农村、农民C. 农业生产发展D. 新农村建设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A. 农业反哺工业B. 以农促工C. 以工促农D. 工农互补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是()、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农村社区多元共治的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

农村社区多元共治的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

2024年4月第21卷 第4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pr.2024Vol.21 No.4农村社区多元共治的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马晓宁,姜 瑜(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为应对农村空心化、碎片化带来的社会治理危机,中国在农村社区建设中以“共建共治”理念为指导,探索出了以社区为载体的多元协同治理方式。

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浪潮下,中国大量农村空心化、碎片化,成为社会治理的弊病。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构成和微观基础,在社会治理理念引导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正在朝着更加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为迫切解决农村社会治理危机,需整合内外部资源,划分不同主体在治理中的责任与角色,理顺它们之间的边界及其互动关系,形成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尚未及时、适时地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农村社区缺乏治理政策与法规支持,使得农村社区治理存在多重困境,阻滞了多元联动治理由浅层治理向深层治理的转换。

因此,应整合多元主体间的目标定位和行动理念,界定其职责边界,创建联动机制与平台,以推动深层多元联动治理格局的生成,进而增进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多元共治;治理结构;法治路径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十批研究生创新基金“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研究”(YCJJ20220410) 作者简介:马晓宁(1997- ),男,河南濮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姜瑜(2000- ),男,山东泰安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税金融法。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中国愈发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农村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域,但在城市化、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农村人口长期向城市单向流动,导致农村内部空心化、空间分布碎片化、组织能力弱化,掣肘农村治理效能发挥,阻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1]。

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变迁与重塑——以H省L市“屋场会”为例

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变迁与重塑——以H省L市“屋场会”为例

2024年3期(总第498期)湖湘论坛Huxiang ForumNo.3,2021General No.198社会治理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变迁与重塑——以H省L市“屋场会”为例刘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湖南长沙410006)摘要:乡村治理能否有效运行与乡村的内聚程度和结构功能紧密相连,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应当看作是乡村治理的核心机制。

我国村庄共同体经历了“道义型共同体一强制互惠型共同体一有限互惠型共同体一共同体衰败”的嫗变历程,也出现了关系网络陌生化、公共价值虚无化、村治主体空心化、乡村治权微弱化、乡村治理内卷化的“共同体困境”。

通过对H省L市“屋场会”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方式的考察,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公共空间、重构村治主体、培育公共精神、完善技术支撑来重塑乡村治理义务互惠型共同体,从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关键词:乡村治理共同体;共同体变迁;共同体困境;屋场会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3160(2021)03-0106-14一、问题的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打通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_公里”的关键举措。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治理的短板在乡村,乡村治理能否有效运行与乡村的内聚程度和结构功能紧密相连,乡村治理共同体重塑应当看做是当前乡村治理的重要课题。

收稿日期:2021-01-20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湖南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JD37);2020年湖南省委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创新工程科研重点立项课题“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KY02)o作者简介:刘箴,女,湖南湘潭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国家安全。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_现状及存在问题前言社区卫生服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对世界卫生状况和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的一个预示全球卫生服务发展方向的全新概念。

国内外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将为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组织环境;而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又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的关键。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促进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促进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卫生服务体系的根本途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意义1.1社区的概念“社区”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

20世纪30年代以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学生,率先将Community译为中文的“社区”,其给社区下的定义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体)聚居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此后,这个译名在中国社会学界被一直沿用下来,逐步成为了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微观“社会”),包含了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其构成的要素有以下五个:第一、有聚居的一群人;第二、有一定的地域;第三、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四、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第五、为谋求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

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是指街道;农村社区一般指乡镇。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意义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是指无性别、无疾病差别的向社区人群提供连续、综合和协调的第一级接触卫生服务。

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自治民政部培训中心副教授王云斌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社区居民自治这一话题。

大家刚刚学习完十七大的文件,十七大文件第六部分开篇的一句话就是: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可以看出在这次十七大的文件里,特别重视基层群众自治。

以前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一个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次又加进了基层的群众自治制度,因此可以看出,今后我们国家基层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实行群众自治。

其实群众自治在我们国家已经搞了很多年,最早应该说是从农村搞起的,也就是村民自治,现在的村委会选举,多的省份已经到第九期,少的省份也到了第五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对来讲,我们国家的居民自治主要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从居民服务开始,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在这里我和大家谈谈居民自治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张照片,大家看的这张照片是我居住的小区里照的,从这里边可以看到两个问题。

我们先看左边这个通知“通知,同志们,凡是年满六十岁的同志请携带身份证及其复印件一张、一寸免冠照片一张,来居委会办理老人证还有军人、军官证。

”大家可以看出,这就是居委会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居委会平时做什么工作。

再看右边这个通知,“居委会听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近期将进行入户走访。

从实际行动关心育龄妇女,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届时请各楼居民代表配合。

”这里边要求听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听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就是居民自治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自治的一个重要内容。

最近北京市关于经济适用房的购买问题里有一个程序叫“三级审核”、“两级公示”,昨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规定,其中要求了你是不是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

它有一个程序,审核主要是经过街道、市区以及住保办三级的审核。

公示首先要求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也就是要求社区居民代表听完你的基本条件以后要给你签字,签完字以后代表同意;然后在社区的居民公告栏里进行公告,公告时间大概是十五天;十五天过后住保办要把这些人的信息发布到网上,接着还是公布十五天;如果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可能就会把你的名字从网上取下进行调查,没有问题再挂到网上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完善的基本方向农村社区建设是指在行政村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民政部门的协调指导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直接组织,通过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的方式,依靠政府、社会和村民自身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体系建设,强化各项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国家民政部正式决定在全国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制定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截至2009年9月,全国已有11%左右的村庄开展了实验工作,涉及到约1亿农村居民,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建设模式。

一、我国现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可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作不同的归纳,实际上这些模式可能是相互交叉的。

1。

从农村社区的建置及其边界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模式:⑴“一村一社区”。

这是在现行的村委会的基础上,一村只设立一个社区。

该模式比较切合农村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村民的认同感比较强,有利于实施村民自治,且没有增加管理层和管理成本。

缺点是村委会和社区合二为一,社团力量相对薄弱。

该模式由四川省宜宾市率先探索,目前已有226个县市区实行了“一村一社区”的建置,占实验县市区总数的76. 09%,是最普遍的一种模式.(2) “多村一社区”.这是在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村中,选择中心村或较大的村为单位设立社区,形成的农村社区—村委会—农户模式。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社区服务少了行政色彩、多了专业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但这势必要增加管理成本,且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度不高。

已有45个县市区实行该模式,占实验单位总数的15。

15%,例如山东省诸城市。

(3)“一村多社区”.这是在一个村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区。

在一些地方,由于建制村的辖区过大,故在一个行政村内设立多个社区,形成了村委会—农村社区—农户的模式。

该模式能促进社区服务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充分体现村民的自我服务和管理。

但是该模式中的社区实质上只是农村社区村委会下设的小区或服务站(点),故无法发挥社区的发展、建设、管理的功能。

已有21个实验县市区实行该模式,总实验单位总数的7。

07%。

例如,湖北省远安县在洋坪镇双路村实行的“撤组建社”。

(4)“集中建社区”.这是在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设立的“社区",又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农(牧)民聚居设社区。

如天津、成都等地支持和鼓励农民“迁村腾地”、“集中居住”;另一种是以甘肃阿克塞县为代表的在人口自然聚居形成的地区设立社区。

该县将3个乡镇10个村整合成1个民族新村牧农村中心社区,建立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下设3个牧农村社区服务站,由此形成全县设立“自然村—社区一中心三站"的社区模式.2。

依据与城镇的距离,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为以下三种:(1) 城市化扩张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郊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它将城郊乡镇政府直接改为街道办事处或“城中村”村委会直接改为居委会社区模式。

该模式充分利用城乡一体化的契机,对处于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地区进行社区化建设和管理。

例如,深圳全面非营利组织撤销镇政府成立街道办事处,撤销村委会成立居委会.该模式使得城乡社区建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省建设成本.(2)“就地城镇化”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也称为集镇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它是以集镇为依托,以中心镇、中心村为中心展开社区建设。

它主要包括:一是以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集镇为中心的乡镇大社区模式;二是以村庄合并后的村部所在地或条件较好的自然村为中心的中心村社区模式,例如赣州模式。

该模式与农村的城市化道路相一致。

(3)“村民自治"体制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也称为村落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它是指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展开社区建设。

例如,湖北省秭归县杨桥镇各行政村建立了“村委会—社区理事会—互助组—基本农户"这一新型的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实行了村小组社区自治模式.这实质是对“村民自治”的一种内在调整,但未对村委会和社区理事会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

3. 从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角度,形成了如下模式:⑴村落自组织模式.这是指在没有外部强制指令的前提下,村落社区成员通过面对面协商,自发组织并管理村落社区事务。

该模式以自然村落为界,边界和受益主体清晰;以村落民间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以自治和志愿为治理机制,在行政村党组织领导和村民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协商民主治理村落社区事务,例如江西省。

该模式提升了社区的自治能力,但没有触动长期以来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问题,且由于村落社区自组织与村级行政的职责关系交叉,社区自组织功能的发挥受限。

⑵村社合一模式.这是指村委会与社区服务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功能合一的社区模式。

建制村与社区空间合一;村“两委”下设社区服务组织,村“两委”成员与社区服务组织领导成员交叉任职;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与社区服务职能合一;社区工作者队伍专兼结合,例如重庆市永川区等地。

这节省了管理成本,工作效率较高,但村民委员会与社区服务组织职责不清,人员重叠,导致社区行政色彩浓厚,削弱了社区自治的功能,且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效能面临挑战。

⑶村企主导模式.这是指村民委员会、村办企业、社区服务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功能合一的模式。

首先,在组织结构上,村民委员会、村办企业、社区服务组织负责人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交叉任职”.其次,在组织功能上,社区的自治管理、行政管理、服务职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分开。

第三,村级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导者.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村办企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农民带来了直接的利益。

但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一的制度安排,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开展.这在江苏省等集体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较为普遍。

⑷联村建社模式. 这是指介于行政村与乡镇政府之间,以一定服务半径设置社区服务组织,专门承接社区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的模式.在多个建制村基础上设置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组织和社区党总支,两个组织交叉任职;社区服务组织性质定位为服务农民的平台,主要承接社区行政事务和社区公共服务。

这创建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和一部分人口密度较大的中西部平原地区,例如舟山市。

该模式可以较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但容易制约村民自治。

4。

按照政府和社区之间权能关系的不同,社区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⑴行政主导型。

在该模式中,基层政府组织是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发挥政府组织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的优势,实施对社区资源和社区组织的控制,在短时间内体现出社区建设的效率。

但是基层政府对社区建设的各项事宜统包统揽,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农民的参与,不利于社区自治能力的提高和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

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农民参与意识薄弱等原因,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暂时采取这种模式。

⑵合作型。

该模式是由政府对社区进行间接和宽松的干预,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它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管理机构,社区以自治为主,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规划和指导,并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由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履行政府原本承担的部分职能。

这利于提高农村社区自治能力,尤其是农村社区的民主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加了资金投入的来源渠道。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村民自治得到很好地落实的地区,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⑶自治型.该模式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支柱力量,成为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自治性组织。

政府与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共同为农村社区提供资源。

该模式使得社区内各种资源不断进行互补,提高了农村社区整合资源的能力。

但这对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要求较高,是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

在发达地区,经济充分发展,市场机制比较发达,利益和权力多元分化,参与意识强烈,可以采取该模式。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种模式也尚未完全成型.如从不同的角度对各地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分类归纳,方便农村社区建设经验的研究推广,也利于其他地区结合本地实际选取适合自身的建设模式。

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阶段,应该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习俗环境等,明确社区建设的类型、规模、性质,从而对社区建设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上述总结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可以为各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定位参考。

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每一具体模式都存在如上所说的优缺点和问题,这是应予以特别关注的。

二、完善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基本方向尽管各地涌现出了不少“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不论是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所以,不论是各地选择符合自身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还是已有社区建设模式的持续深化与完善,都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

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非营利组织的各项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切实得到保障,把满足农民需要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反映当地传统习惯和农民的生活习俗,同时建立和完善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思维.在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听取农民的意见、吸纳农民参与。

农民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农民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自主选择,尊重他们的创新成果,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社区建设模式的确立和完善才会成功。

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部分农民的抵触情绪,乃至过激的行为,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对农民意愿的尊重,缺乏农民意愿的表达机制建设,忽视农民的社区建设主体地位,农民“被社区化"是其主要原因。

2.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应做到农村社区规划先行,把社区规划与社区管理相结合农村社区规划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先行。

如以研究和制定规划为基础,明确中心村、行政村的数量、位置和功能定位,按照方便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通过规划明确不同农村社区的类型、性质、规模,统筹安排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用地,改善农村社区布局,完善农村社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农村社区更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并保持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河南省新乡市的农村社区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该市农村社区规划强调以农民为核心,以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为目标,从经济、产业、土地、社会伦理、地域文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角度进行综合思考和入手,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同时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创造。

尽管这些探索还是很初级的,但这是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一个基本方向.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