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和谐社区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刊改革与开放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集合社区卫生护理界的专家,给予社区定义:“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社区为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起媒介桥梁的作用。农村社区,则是指在农村地域中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以村委会为农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便于镇街指导,便于以村委会为主体进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理性分析: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从全国范围看,农村社区建设虽经历很长的时期,但现在有停滞不前的趋势。目前为止,国家层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我国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着若干问题,这就需要对我国大多数人生活区的农村进行积极探索和研析。2003年以来,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先后开始推行“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着手进行社区制度创新探索。2006年国家民政部在215个县开始进行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
二、掌控当下:农村社区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国家层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客观上有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原因,主观上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不足、村民缺少民主自治意识、党政组织对社区建设管理越位和错位、社区干部与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和谐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在观念定位上。由于农村和谐社区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对到底什么是农村和谐社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推进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等问题,都还没有系统的论述,使基层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
二是在政治生活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和放开和冲击,党的建设没有并进一步跟上,许多地方发展党员缓慢,对党员的准入过宽,管理不严,党员在农村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农民心中威信不高,有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村委瘫痪,完全是“村民自治”。
三是在经济发展上。虽然有近几年过的日益加大的惠农政策和各项财政支持,农村发展比较快,更多的农村社会资源流入到城市中去,如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大量农田荒芜,这不但不利于农村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社区建设,而且会造成农村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是在文化建设上。农民有强烈的文化诉求,但在现实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应答。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文化基础设施老化,废弃,或者挪作他用,和过去相比,甚至处于只退不进的局面。在农村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失衡更加严重。
五是在乡村教育上。农村社区的教育和以前相比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不能完整的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失学现象已基本杜绝,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入学率都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这一方面归功于国家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关注农村教育的结果。但其中仍存在问题,农村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不成正比,许多农村学校教育设施老化,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三、引领探索: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之初探
农村是近7亿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实现全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是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们全面建设新农村社区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坚持科学的和批判的精神,通过艰辛的努力,建立和完善宜居型的农村社区建设值得深思。
(一)合理设置农村社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好试点,以便于当地居民生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减少改革阻力。确定农村社区的范围,可以“一村一社区”,也可以以自然村或村落为单位。试点工作应先期在村组织健全、两委关系和谐、村风村貌良好、经济发展较快、有一定基础设施的村展开,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试点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从实际中出发的原则,做到,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在实验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实验,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便民、利民的百姓社区。
(二)社区欲发展,经济需先行。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浩大工程,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社区建设就不可能持续进行下去,更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必须要经济先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也日渐富裕,但从总体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农民收入单一,一般农村都缺少企业和资源,资金来源少,改革经费比较紧张。这一方面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政策“输血”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农村自生的造血功能强化,拓宽融资渠道,用好党的政策,结合自身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经济。距离城市比较近的农村社区,可建立蔬菜基地,水果基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发展深加工打造农村特色经济。总之要根据社区自身提点,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创新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新模式。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强化村民管理服务社区意识。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针对上述农村党建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完善以党委政府领
探析构建农村和谐社区发展模式
马巧丽(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一航(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要: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农村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和谐社区包括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医疗卫生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是落实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
关键词:农村和谐社区模式
(上接第158页)
妄为,不服从管理者下达的命令,这即是儒家思想照搬进管理过程的后果;如果将法家思想同样照搬,对下属严罚厚赏,员工又会因此觉得人格受辱,觉得领导不通情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管理工作依然难有起色;如果将道家思想照搬,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又会让员工产生一种公司制度不规范,有碍于公司在员工心中的正规形象,管理效率依旧不佳。
所以,要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就要充分理解国学思想与管理思想的结合点与不足点,各取所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在公司建成之初,首推应为法家思想,建立健全严格的公司规章制度,并在上下共同对公司制度进行遵守的同时,兼以儒家思想的贯通,在此情形下创造出和谐的氛围,在基于律法的前提下进行情感化管理。做到“仁”、“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威,摄天下,以德,安天下。在企业进行上述两种管理模式逐渐驾轻就熟后,再将道家思想融入其中,推崇“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多数人认为道家的思想过于消极,对管理有着不良的影响,但其实不然,道家的哲学讲求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进入此阶段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自行运转,有着强大的自我管理机制,强大、坚不可摧的企业堡垒。这三种思想独立运用在管理模式当中都存在片面与不足,若能够有机结合,其威力方能显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希望企业管理更上层楼,那么以法治作为良好开始,以人治作为根本思想进行安抚,以无为而治作为根本目标长久发展则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进.国学中的管理思想研究[J].科技信息,2009,(36).
[2]王静.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到现代中国式管理[J].科技智囊,2006,(08).
[3]李启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07, (06).
作者简介:尹春芬,女。1973年8月出生,硕士学位。籍贯:湖北鄂州市人。现在武汉金芒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邮编430074),从事于国学,尤其是易学,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传承工作。
导,突出村委和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一方面要深化村民自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参与机制。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依靠村民自身力量解决问题,要坚持扩大民主、村民自治的原则,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权利,让每位村民都参与其中,增强社区凝聚力,最大程度上激发村民社区建设的热情,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
(四)推进农村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区社会服务保障功能。在医疗卫生方面,政府专项资金为保证,以多渠道引进社会资金投入为发展,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实现医疗服务进社区,对医务人员通过财政保证医务队伍的稳定性和社会服务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在文化建设上,农村既是传统乡土文化的聚集地,又是中国社会现代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和建设农村文化应该注重和加强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立足区域特点,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各种健康的文化元对农村传统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良。总之,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要在区域差异中发展和构建理性的、科学的、健康的、富有创造性多元农村社区文化,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作为农民的生存发展之地,是和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饮水、用电、物资供应、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基本困难。积极引导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便民超市、家政服务等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进入农村社区,打造农村和谐社区新模式。
四、前景展望:农村社区建设之未来篇
在今后的农村社区建和工作当中,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打造农村社区文化品牌,形成地区特色。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社区工作模式。要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必然要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我们相信,中国未来的农村社区,将成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推手;未来的农村社区,将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新路,农村社区的发展,小城镇化建设将为中国乃至世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一剂灵丹妙药;中国未来的农村社区,将在中国的国情上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朵奇葩;中国未来的农村社区,将为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为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挥画一副更加恢宏而幸福的蓝图!
参考文献:
[1]贾秀兰.成都市构建和谐社区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1期.
[2]黄大金.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06-4-10.
[3]贾先文.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 2006-4-01.
[4]诸葛鹏.农村社区变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2011-5-21.
[5]管义伟.供给、认同与社会融合: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变迁及其后果[J].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4月.
[6]冯雅群.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2010-4-02.
[7]周航.中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0-03-01.
[8]顾亚林.构建农村社区村级治理良性运行机制[J].苏州大学,2005-04-01.
[9]徐碧英.发展农村社区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01期.
[10]成新华;王钰.乡镇工业推动型农村社区的生成、功效及对策研究——
—关于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瓶颈"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05期.
作者简介:马巧丽,(1985-)女,汉族,陕西咸阳,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和党的学说研究。刘一航,(1987-)男,汉族,河南安阳,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思想政治专业。
社会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