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大纲
东方文学参考资料

东方、东方精神、东方主义、东方学东方:方位的概念,地理概念(立足点);政治概念;文化概念东方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政治,语言,经济以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东方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敬畏与驯服);思维方式的内顺化和直觉化;人际关系的伦理化,等级化(角色意识);生活方式的克俭无争。
东方:所谓“东方”,是一个内涵丰富、可作多种诠释的复杂概念,它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东方”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它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中心论,也突破了“东方学”中“东方”概念的凝固性和西方霸权主义,而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是在单纯的、相对的地理概念基础上,融入了历史的、政治的因素,尤其还有统一性的文化的因素,并与“西方”相对而言所作的一种划分和概括。
“东方精神”: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东方人根深蒂固的王权崇拜、家长崇拜意识,还有权威主义、“官本位”思想。
“东方精神”的核心部分是强烈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
东方文学:“东方文学”是“东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方学”是19世纪初由欧洲人建立起来,继而在欧美获得了大的发展。
它实际上是一个学科群,包括考古、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
按照国内通行的概念,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的特质:①悠久古老的文学历史与文学传统。
②形成与发展的多源性。
③浓郁的宗教与伦理道德色彩。
④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亡灵书》:《亡灵书》是宗教诗篇的庞大总集,其中汇编了大量的歌谣、祈祷文、颂神诗、咒语诗神话诗等,是古埃及神话传说的宝库。
它即是一部具有文学遗产价值的诗歌总集,又是一部保存了重要生活习俗的历史文献,它是宗教观念、冥事崇拜和来世思想的产物,《亡灵书》是埃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诗歌总集之一。
东方文学 第五章 当代文学

东方文学第五章当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当代文学概况日本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永井荷风:《舞女》谷崎润一郎:《细雪》(上卷)日本文学(20世纪50年代)日本文坛崛起了一批被称为第二次战后派的作家。
第二次战后派作家:三岛由纪夫、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堀田善卫野间宏《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声。
日本文学(50年代中期)“第三新人派”作家:小岛信夫:《美国学校》安冈章太郎:《海边景色》远藤周作:《海和毒药》吉行淳之介:《骤雨》庄野润三:《游泳池旁小景》日本文学(60年代至70年代)多元文化时期:三浦哲郎:《在白夜里旅行的人们》开高健:《夏天的昏暗》井上光晴:《心灵善良的叛逆者》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万延年的足球队》战后派【名词解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他们以1946 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强调艺术至上,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的束缚。
野间宏《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声。
印度文学“区域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达拉巽戈尔·班纳吉《群神》、《医疗所》雷努《肮脏的区域》,“区域文学”名称即源于他这一部长篇小说。
新小说派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流派从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到50年代末成熟,标志着印度当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
阿拉伯文学当代埃及是北非地区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以小说为主。
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土地》、《坦荡的心》、《农民》尤素福·伊德里斯,埃及当代第一流作家,代表作:中篇小说《罪孽》、短篇小说集《风情院》马哈福兹,埃及小说界“金字塔”,真正为埃及文学带来世界声誉,并荣获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黑非洲文学桑戈尔,“黑人性”文艺的主要倡导者,《阴影之歌》、《黑色的祭品》、《埃塞俄比亚诗集》、《夜歌集》《热带雨季的信札》、《主要的哀歌》《黑人和马尔加什法语新诗选》。
乌斯曼,塞内加尔著名小说家。
《东方文学》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东方文学》课程学指导书作者:牛水莲09年 8月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本课程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法,学习过程中,应阅读东方文学中所包含的亚非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并结合文学作品阅读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以帮助本课程的学习。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本课程共4章,30学时,详见下表。
第一章古代东方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东方文学名称的由来。
2、熟练掌握:东方文学的历史分期、特征与古代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进行主要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能抓住重点)重点:《亡灵书》、《吉尔伽美什》、《沙恭达罗》、《旧约》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要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伯来文学发展概况|。
三、章节考试大纲1、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识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伯来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
理解:《亡灵书》、《吉尔伽美什》、《沙恭达罗》、《旧约》等作品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四、章节练习题1、名词解释:(1)吠陀文学(2)吠陀文献(3)死海古卷(4)往世书(5)《舞论》(6)《旧约全书》2、简答:(1)简述古代埃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2)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印度文学发展的影响。
(3)《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认识价值。
(4)东方古代文学的特征及影响。
3、论述(1)沙恭达罗艺术形象分析。
(2)怎样理解和评价豆扇陀的形象。
(3)简述《旧约·创世纪》中主要神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中古亚非文学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中古东方文学的历史状况、文学总体特点。
2、熟练掌握:中古东方各个国家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就。
3、运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二、章节重点、要点重点:《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春香传》、《蔷薇园》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东方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东方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东方文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一、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把握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作品。
2.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东方文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学的学术视野。
二、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以全球化的视域、多元化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评价和分析东方文学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和作家作品,理清和把握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采取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特别侧重对20世纪东方文学的分析解读。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各章节中的重点作家作品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重点作品阅读。
2.讲课的过程中,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围绕一个主题对于文学作品展开深入分析,应避免面面俱到的简单分析。
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亚非文学导论(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内容(1)东方文学的整体特点;(2)亚非文学史的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2.重、难点提示(1)东方文化和东方文学的特质;(2)亚非文学的阶段特点及独特性。
第二章古代亚非文学概述(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内容(1)古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征;(2)古代亚非的发展历程。
2.重、难点提示(1)古代埃及文学的特点;(2)古代巴比伦文学的特点。
第三章圣经文学(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旧约文学和新约文学的主要内容;(2)圣经文学的基本特征。
2.重、难点提示(1)旧约文学的类型及艺术特色;(2)圣经文学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古印度两大史诗(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成书过程及内容;(2)《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艺术特色。
2.重、难点提示(1)《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对印度文学的影响;(2)神猴哈努曼的形象及其意义;(3)《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艺术成就。
50东方文学第一章第一节 古代东方文学概述

• • •
– – – –
主要教学内容 上古东方文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上古东方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根基,明 显不同于西方:
在社会的发展形态上,古代东方的奴隶社会具有早 熟性和发展的停滞性共同特征。 专制统治的严酷性。 国家政体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原始宗教与其说是一 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礼仪,一种模仿并试图把握 客观外界的努力。 特殊的文化心理。
一、古代亚非文学界定:
• 古代亚非文学是指原 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 会的文学,时间约从 公元前4000、3000年 到公元2至8世纪。
二、影响古代文学的诸要素:
• (一)原始的奴隶制(二)宗教 • ( Nhomakorabea)专制政体
〈狩獵〉埃及
三、古代亚非文学的特点:
• (一)历史古老。 (二)体裁丰富,多种源头。 (三)民间文学色彩。 • (四)宗教色彩浓厚。
印度三大神之一--吡湿奴
东方文学概述

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 。 “西方”基本上有一个整体统一的文化历史 内涵:①整体性;②统一性(一致性)。 与此相反,“东方”世界看上去却是一个纷 纭芜杂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地理上相对分散 和阻隔,种族上形形色色,宗教信仰各不相 同。
在东方,从中古开始形成了三大相对独立的
未曾中断过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文化 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体系。 尽管东方具有这样多元的、差异较大的文化, 但统一的东方文化还是存在的。
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原始英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印度两大史诗本生经佛教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沙恭达罗迦梨陀娑旧约古希伯来文学经典西方书面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古兰经伊斯兰教圣经阿拉伯散文的里程碑沙恭达罗迦梨陀娑?迦梨陀娑被誉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东方文学概述
一、”东方” 与东方文化
“东方”(Orient)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沙恭达罗》(迦梨陀娑)
迦梨陀娑被誉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作品以爱情为主题,写沙恭达罗与国王豆扇
陀的悲欢离合。
《旧约》
古希伯来文学最主要的代表是《圣经》,又叫《新 旧约全书》,包括《旧约》、《新约》两部分。 《圣经》是世界上翻译文字种类最多、发行量最大 的作品。 《旧约》是犹太教的圣典,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十 三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形象具体的记载了希伯来 人的起源、发展和整个民族古代历史阶段的主要活 动,总体上可以分为四部分:律法书、历史书、先 知书和圣文集。
3、近代东方文学(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近代东方文学成就的代表:近代印度文学、近代日 本文学。 主要作品: 《吉檀迦利》(诗集),“印度诗圣”泰戈尔, 东方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师。 《春琴传》(小说),谷崎润一郎,日本唯美主 义集大成者,此作堪称现代版的《源氏物语》。 《罗生门》、《鼻子》、《竹林中》(小说), 芥川龙之介,“新思潮”派中坚作家,“鬼才”, “奇才”。日本现在设有“介川文学奖”。
第一讲东方文学概述.ppt

比较:
桃花春色暖先开, 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骤雨打落后, 残红片片点莓苔。
三月春归风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瓣, 不及初开一支鲜!
积极影响
1.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有 时会起到丰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增加文学作品 浪漫色彩的作用。
2. 从文学作品保存和传播的角度来看,由于宗教往 往利用文学作为宣传工具,因而文学也就常常依 靠宗教的力量保存下来,并且进行广泛传播。
东方文学
主讲 : 秦庆梅
第1讲:东方文学概述 第2讲:古埃及亡灵书 第3讲:印度两大史诗 第4讲:《圣经》 第5讲:《源氏物语》 第6讲:《一千零一夜》 第7讲:《雪国》 第8讲:《吉檀迦利》
2
第一讲 东方文学概述
一、 东方、东方学、东方主义、东方文学
1、东方 地理概念:指亚洲,包括近东、中东、远东。
3. 从各国文学交流的角度来看,历史悠久国家的宗 教流传到其他国家,不仅促进了后者宗教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后者文学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后进 国家的文学产生飞跃。
消极影响
1. 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经常限制作家的思想 甚至扭曲创作的内容,使文学作品产生消 极、悲观、宿命、遁世等不良倾向。
2. 宗教势力和宗教思想往往制约作家的艺术 创作才能,束缚作家的艺术创作力量,使 文学创作长期囿于狭小的、固定的框框之 内,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因而缩小了文 学前进的步伐,延缓了文学发展的速度。
西方想象的东方
香格里拉: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 道观和儒教祠堂;靠马帮与外界联系;奉行 适度的原则;充满神秘和奇幻
西方人的梦幻世界:神秘的、 精神性的、充满启示的、非技 术的、热爱和平的、道德的、 能够通灵的世界。
东方文学ppt

二、思想内容
• 《源氏物语》浸润着浓厚的佛教色彩,透过光源 氏身世 、用世、玩世、超世之苦,映射出“四大 皆空”的佛学观念。但它并不是一部宣传宗教教 义的宗教性文学作品,它思想上的真正价值在于 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淫乱的生 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势、互相 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 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这就从客观上预示 了旧贵族阶级必然崩溃、灭亡的趋势。因此,具 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
中古阿拉伯文学
• 蒙昧时期(475— 622):“悬诗” • 伊斯兰时期(622— 750) • 哈里发统治时期 (630—661): 《古兰经》 • 阿拔斯时期(750— 1258) :《一千零 一夜》 《卡里莱和 笛木乃》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 故事来源:一是波 斯和印度故事;二 是伊拉克,即以巴 格达为中心的阿拔 斯王朝时期流行的 故事;三是埃及麦 马立克王朝 (1250—1517)时 期流行的故事 。
四、“物哀”之美
• 所谓“物哀”,是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 种凄楚、悲凉、伤感、缠绵悱恻的感情,有“多 愁善感”、“感物兴叹”、“感物伤怀”之义。 • 1、选取日常男女私情这个角度表现“人情世界”, 表现他们可悲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 辣,使人感喟,使人动情,使人悲泣。 • 2、作者擅长于描写不同的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 动,尤其是女性内心深处复杂曲折的情感变化过 程,写得委婉、细腻、缜密而纤巧。
(二)《吉檀迦利》
• 1、“诗人的宗教” • 《吉檀迦利》题名是孟加语音译,意译即 “献歌”的意思。诗人称自己这部诗集是 “献给那给他肉体、光明和诗才之神的”。 以歌颂神、敬仰神、渴求与神合一为主题。 但这部诗集并不是宣扬宗教信仰的一般的颂 神诗,它集中表达了泰戈尔的宗教、哲学、 社会、文学、美学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对人生 的崇高理想,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史本课教学目的:一是系统理解东方各国的主要宗教的基本教义,如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神道教、萨满教以及儒学;二是重点掌握中国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日本文学、哥伦比亚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品;三是通过学习与对比,看到中国与东方各国的思想和文学的差异,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反思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实践开设《东方文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中国学习,到东方工作”。
第一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4学时)第一节《三国演义》与明清历史小说第二节《水浒传》与明清英雄传奇第三节《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小说第四节《红楼梦》与明清世情小说影视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二章印度宗教与文学(4学时)第一节印度教经典:梨俱、娑摩、夜柔、阿达婆四大吠陀。
梵、森林、奥义三大天书。
第二节古印度文学:摩可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
摩奴法典。
第三节佛教基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
第四节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云使》影视片:《阿育王》、《章西女皇》。
第三章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学(4学时)第一节先知穆罕默德创教第二节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和礼仪:安拉使者经典天使后世等五信,念礼斋课朝等五功。
第三节伊斯兰教的教派与世界化进程: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伍麦叶、阿巴斯)第四节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逊尼什叶苏菲)(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第五节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影视片:《阿里巴巴40大盗》、《天方夜谭》。
第四章日本宗教与文学(4学时)第一节奈良时期文学《万叶集》第二节平安时期文学《源氏物语》第三节镰仓时期文学《平家物语》第四节江户时期文学《俳谐七部集》第五节 19世纪文学家夏目漱石第六节 20世纪文学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第七节日本神话与神道教影视片:《平家物语》、《伊豆舞娘》。
第五章韩国宗教与文学(2学时)第一节韩国古代神话《檀君》第二节三国时期的文学:《薯童》第三节高丽时期的文学:时调第四节朝鲜时期的文学:歌辞、秦香传影视片:《玄湖剑》第六章蒙古宗教与元朝文学(2学时)第一节成吉思汗与《蒙古秘史》第二节蒙古萨满教与钦察、金帐、察哈台、窝阔台等四大汗国第三节元世祖忽必烈与大元帝国,《马可波罗游记》第四节元朝游记文学:、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第五节元朝文学: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01103032谢家驹-现当代东方文学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当代东方文学(Contemporary Oriental Literature Studies)一、课程目的、任务:研究20世纪以来在世界文学语境中东方文学的特点、东方文学的成就(特别是日本、印度、埃及文学的成就)以及东西方比较文学的若干专题。
二、课程内容:1、20世纪东方的特点;2、20世纪东方文学与宗教专题;3、20世纪日本文学概述;4、20世纪印度文学概述;5、20世纪西亚北非文学概述;6、川瑞康成专题;7、三岛由纪夫专题;8、大江健三郎专题;9、普列姆昌德专题;10、马哈福兹专题;11、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专题;12、其他。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学生阅读、讨论、作小论文与教师讲授、辅导相结合。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史(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经济日报出版社。
3、倪培耕著:《印度现当代文学》,新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版。
4、邱紫华著:《东方美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讨论占40%,期末小论文(400字以上)占60%。
六、讲授大纲:第一章20世纪东方文学概述4课时1、20世纪东方文学的背景2、20世纪东方文学的特点3、20世纪东方文学的成就第二章20世纪东亚文学16课时1、概述2、川瑞康成3、三岛由纪夫4、大江分健三郎第三章20世纪南亚文学6课时1、概述2、普列姆昌德第四章20世纪西亚北非文学6课时1、概述2、马哈福兹第五章20世纪东西方比较文学专题8课时1、20世纪日本文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2、鲁迅和普列姆昌德七、教学时数分配(共40课时):。
东方文学教学大纲

东方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东方文学》是为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学生提高阶段开设的选修课,旨在通过对学习《东方文学史》,培养学生的对《外国文学史》的整体把握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拓宽文学、语言、文化的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环节,要求在听课前按教学进度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根据2000 年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学大纲》,中文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东方文学史》的知识,提高综合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外国文学史下》为基础教材,再辅以一定的补充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学期课程,考核形式为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第一节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特质第二节亚非文学史的分期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充分认识学习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古代亚非文学第一节概述1、古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征2、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第二节《圣经》1、古希伯来民族与初期基督教2、旧约文学3、新约文学4、圣经文学的特征第三节古代印度文学1、吠陀2、《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古代亚非文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熟悉并掌握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中古亚非文学第一节概述1、中古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2、中古亚非文学的发展第二节、迦梨陀娑1、迦梨陀娑生平和创作2、《沙恭达罗》第三节、日本文学与紫式部1、物语文学2、清少纳言及其创作3、紫式部生平和创作4、《源氏物语》第四节波斯文学与萨迪1、波斯文学2、萨迪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古亚非文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掌握中古亚非文学在古代亚非文学中的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
第三章近现代亚非文学第一节概述1、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2、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发展第二节夏目漱石1、生平和创作2、《我是猫》、《三四郎》、《心》第三节芥川龙之介1、生平和创作2、《鼻子》、《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桔子》第四节川端康成1、生平和创作2、《伊豆的舞女》、《雪国》第五节泰戈尔1、生平和创作2、《吉檀迦利》第六节纪伯伦1、生平和创作2《先知》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亚非文学的基本特点,熟悉近现代亚非文学代表作品和作家,并要求学生精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东方文学:导论、第一章

东方文学:导论、第一章东方文学教师:姜文清教学内容说明:总体内容与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册的“亚非文学”相一致;改动的是:去掉其第三章近现代亚非文学的第五节纪伯伦、第六节马哈福兹、第七节索因卡;增加“第四章东南亚文学”(第一节泰国文学、第二节缅甸文学、第三节越南文学)。
导论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的特质东方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四大文化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汉文化体系,东方有其三。
东方是世界三大宗教,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诞生地。
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外国文学课程中应有的一个内容。
“东方”与“东方文学”古代腓尼基人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为Asu(即后来称的Asia),意为“东方日出处”;地中海以西称为Enb(后来的Europe),意为“西方日落处”。
“东方”,它指处于亚、非地区,处于伊斯兰文化圈和古代中国、印度文化圈的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
“东方文学”,则是指这些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古代到近、现代的文学。
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东方文学的特质“东方精神”:1)认知文化和谐农耕文化人与自然天人合一感悟直观感性内倾思维梵我合一直觉瞬间印象冥想神智人神相通2)价值文化泛道德色彩等级秩序劝善惩恶仁爱宽厚浓厚的宗教意味宗教经典题材母题形象文体3)审美文化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物我感应——中日朝诗歌人神契合涅般顺从境界圆满——《沙恭达罗》内心表现以物写情以形写神—两大史诗、抒情诗二、东方文学史的分期东方文学如何分期?(一)古代东方文学时间:从原始社会后期到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地域:五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希伯来、中国特点:多中心;幅射与交融(二)中古东方文学时间:封建社会时期地域:三大文化圈:佛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汉文化圈特点:中古的“黄金时代”(三)近代东方文学时间:19世纪地域:亚非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点:西方文化的强行进入抵制吸取向现代过渡(四)现代东方文学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地域:同前特点:选择性批判、吸取;名家颇多,成果涌现(五)当代东方文学时间: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后地域:同前特点:开放融合、多元文化;与现代化趋势相一致;世界性影响的名家出现;东方文化的价值日益体现第一章古代东方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代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1、多元聚合体漫长的时间跨度广大的地域2、神话体现出自然史观和原始思维,富于宗教意味:创世、诵神、祈求3、故事、史诗表现多地域多民族文化的冲突、融合;从原始部落到城邦到统一大国的进程;对社会关系进行象征性阐释。
东方文学-教学大纲

《东方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2382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先修课程:西方文学、中国文学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将在梳理东方文学史基本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评介各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东方文学、东方文化和东方文明的热爱,使其从中获得启发与裨益,并将其运用于东西方文化与文学交流的现实实践中。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基础理论部分精讲、细讲,采用理论结合实例(援助文本,包括多媒体资料)的授课方式,课上、课后布置适量的资料翻译、资料收集、内容展示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促进了学生的文学领悟能力,教学应注重文本与理论结合。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文学、东方、东方文学第一节什么是文学?第二节什么是东方?第三节东方、东方文化、东方文学第四节东方文学作品的译介状况、东方文学的研究与学科现状第二章迷思时代的东方文学:神话与史诗第一节神话与史诗:神话与文化气质、史诗与集体(无)意识第二节印度神话《吠陀》:机体比喻与社群阶序(分类操演)第三节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与印度两大史诗第三章贵族时代的东方文学:诗歌、戏剧、散文第一节日本古典诗歌(和歌、松尾芭蕉、俳句)第二节日本戏剧文学(能剧、狂言)第三节日本散文文学(《源氏物语》)第四章平民时代的东方文学:民间文学与市井文学第一节日本市井戏剧(歌舞伎、净琉璃)第二节阿拉伯市井文学《天方夜谭》第五章现代化时代的东方文学:历史汇流与殊异个体第一节何谓现代:现代生活、现代思想、现代主义?何谓启蒙?何谓国族?第二节各类思潮:启蒙主义、民族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第三节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泰戈尔、纪伯伦第六章全球化时代的东方文学:文化翻译与视域融合第一节民族性与世界性:时代变迁中的文学交流、文化翻译、视域融合第二节现代主义:文学反思现代第三节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太宰治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东方文学》杂志2021.3期目录

《东⽅⽂学》杂志2021.3期⽬录花⼼的⽂学(卷⾸语)五⽉是花开的季节,⼈们形容五⽉:繁花似锦、绿海如茵、⽣机盎然。
五⽉恬淡⽽⼜舒缓的,如刚刚出落得美丽漂亮的少⼥。
.五⽉的天空中,到处飘曳着紫⾊梧桐花、⽩⾊槐花的暗⾹,搞得⼈有种花⼼的冲动。
⽂学的五⽉,是很多作家诗⼈创作的绝佳季节,“五⽉⾬晴梅⼦肥,杏花吹尽燕飞飞”,也是⽂学花⼼的季节。
2021年初,相信每个关注⽂学的⼈,都会注意到俞胜这个名字,在《⼈民⽂学》等⼀线⽂学杂志的曝光率。
本期《东⽅⽂学》杂志头题推荐给读者的,是他的⼀个中篇⼩说《桃之妖妖》,⼤家可以在初夏的凉风中,喝着清茶,品评作家想表达的意境,感悟我们⽣活中的细微和波澜,似乎⼩说就是写我们⾝边的⼈和事。
⼩说叙写的主题不⼤,却留给读者的余味深长。
本期新⼈新作栏⽬,刊登了⼀位00后⼥⽣⾬棠的⼩说《⿊⽩》,⼏个编辑传阅时,都不相信是出⾃⼀个⼤⼆学⽣之⼿。
她营造出来的⽂学性和审美性,还有这个故事本⾝想表达的历史反思,⼀个厚重的思想内核,包裹在⼀个轻柔、柔美的外表⾥,给我们的阅读体验很好。
可以看到,20岁的作者透着对⽂字很敏锐的捕捉。
本期的⼏篇散⽂,赵丰的《春天进⾏曲》、蔡飞跃的《⽯刻,南天寺的点睛之笔》、颜晓丹的《密码》等从语⾔、⽂字到主题,都独具匠⼼,很耐细嚼。
这些作品写⼈状物⽅⾯,融⼊了禅意,叙事⽅式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
本期诗歌⼀栏,重点选发了⼏位当红诗⼈的近作。
唐成茂的组诗《我⽤⼀袭唐装把幸福抱得很紧》,对都市⽣活的封闭性、排他性与中国⼟根⽂化的差异性有更深切体会和认识,以边缘叙事的态度⾯对消费性都市的⽂字书写。
陕西诗⼈霍⽵⼭的《包茂包茂》,则勾勒了西部⼤开发的背景下,中国的巨⼤变迁。
本期还刊发了资深诗⼈王爱民、三⾊堇、鸿沛等⼈的诗作,都是可以品读的。
⽂ / 付⼒东⽅ | 叙事004 桃之妖妖 / 俞胜019 ⿊⽩ / ⾬棠030 凤梧三巷 / 余⽂飞036 且慢 / 葡萄043 夜来⾹ / 吕志军东⽅ | 华章050 春天进⾏曲 / 赵丰056 ⽯刻,南天寺的点睛之笔 / 蔡飞跃060 密码 / 颜晓丹065 ⽇照时光 / 萧忆069 东坡像前仰苏仙 / 唐雪元074 棉花,棉花 / ⿅剑林077 遇见⽊枣 / 杜艾洲080 春夏节令 / 杨邹⾬薇东⽅ | 汉韵084 我⽤⼀袭唐装把世界搂得更紧(组诗) / 唐成茂090 包茂包茂 / 霍⽵⼭092 ⽇出东⽅黄河回到⼤海的眼眶(组诗) / 王爱民095 三⾊堇的诗(组诗) / 三⾊堇100 时光缝补岁⽉的罅隙(组诗) / 鸿沛104 ⼼语的诗(组诗) / ⼼语106 把⼀切都恢复到你想要的模样(组诗) / 唐政108 程序员(组诗) / 胡永清东⽅⽂学诗会110 沙⼦和车轮(组诗) / 黄长江111 所谓⽜(组诗) / 姜了113 《廿四节⽓诗》(组诗) / 盛⽂115 ⼤地,以⼀种⽅式叙述((组诗) / 朱卫军116 感恩遇见 / 清荷117 太⽩湖 (外⼀⾸) / 樊牧118 相别离((外⼆⾸) / 伍芸秀118 周庄,⼀扇回望的窗(外⼀⾸) / 王新⽴119 吹拂(外⼆⾸) / 寿州⾼峰120 不忍触碰的典故(组诗) / 余公121 反转世界 / 王瑜东⽅ | 评论122 历史⽀撑下的时代烘托 / 王翠屏126 ⾏吟,在苍茫的辽阔⾥ / 梦阳。
东方文学ppt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一、情节结构
•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 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 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 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 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 君(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 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爱情故事。小说历经4 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 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
《旧约》
• 《旧约》全书分为39卷,按照希伯来的传 统观点,《旧约》分3部分:经律、先知书 和杂著。现在大部分研究者主张按其内容 和编纂体例分为4个部分:律法书、历史书、 先知书、诗文集。
• 三大神话:上帝创世 、伊甸乐园 、洪水方 舟
三 大 神 话
摩西十诫
• ①信奉上帝为唯一的 神;②不雕刻、跪拜 和信奉任何偶像;③ 不妄称上帝之名;④ 第七天为圣安息日; ⑤孝敬父母;⑥不可 杀人;⑦不可奸淫; ⑧不可偷盗;⑨不做 假见证;⑩不贪恋财 色。
梵天(创造神)
毗湿奴(护持神)
2、史诗时期文学
罗 摩 衍 那
3、古典时期文学
• 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 首陀罗迦的戏剧《小泥车》 • 迦梨陀婆的抒情长诗《云使》和诗剧《沙恭 达罗》
《沙恭达罗》 剧照——
中古日本文学(公元7世纪中叶——1867年
明治维新前)
• 中古日本文学分为四个时期:奈良时期、 平安时期、镰仓室町时期和江户时期。 • 1、奈良时期(公元710—794)《万叶集》 • 2、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物语文学 《竹取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 • 3、镰仓室町时期(1186—1336) • 4、江户时期(1603—1867)
中古阿拉伯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东方文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中文名称:东方文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型:选修课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开课学期:春预修课程(编号):课程简介:东方文学是一门系统介绍东方文学发展概况的课程,介绍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个时期东方各国的作家作品,分析经典作品的文学形象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四年制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选修的专业课,也可作为表演专业的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东方文学的发展概况,理解东方文学重要作家的创作;掌握东方文学的重要作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总时数: 36 课时。
学分数: 2 学分。
(四)对教学方式的指导性建议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辩论为辅的教学方式,课后放映由东方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
(五)教学方式及课时安排1.课堂教学:30 课时。
2.课堂讨论: 2 次,(4 课时)。
3.课外作业: 2 次。
4.课后看片:不少于3部。
5.复习考试: 2 课时。
6.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问,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教学相长。
7. 课后看片、争议影片时,教师要随时指导,看前有提示,看中有点评。
8. 坚持质疑、答疑,每学期至少质疑学生一次。
9. 要求并检查学生写的看片笔记。
10. 鼓励学生开展结合本课程教学的课外活动,如影评小组、小品创作小组等,让学生多参加各种专业性比赛,多向报刊投稿。
11. 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手段,针对重点、难点制作或使用课件。
12. 对观摩、参观、听讲座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六)课程考核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具体有:课堂提问、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测验、笔记检查、参赛获奖(加分)、报刊发表文章(加分)等。
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50%;考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题库命题和任课教师命题相结合。
评分规则与标准以及试卷分析要规范。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限:120分钟。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9版2.傅希春、陈应祥等。
《外国文学名著选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2版参考书目:1. 杨正先、冯丽军等,《简明外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2.孟昭毅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3.匡兴、陈惇主编,《外国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4.袁伟信主编,《新编外国文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5.崔宝衡主编,《外国文学名篇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2 版四、本文东方文学第一章古代东方文学(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东方文学的发展概况;理解东方古代文学的内容;掌握几大文明古国在古代的主要作品;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影碟机(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放映电影《基督教最后的诱惑》(4)教学时数:8 课时。
(5)教学内容:1.古代东方文学概论:古代文学产生的条件。
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况:古代文学是亚非地区处于原始和奴隶社会的文学。
2.古埃及文学古埃及文学是人类最早的文学之一,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是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
随后出现了英雄传说。
诗歌又分为世俗诗和宗教诗。
宗教诗影响最大的是《亡灵书》,是对神的颂歌和魔法咒语的汇集。
3.古巴比伦文学古巴比伦文学是人类最早的文学之一。
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人类最早的史诗。
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各城邦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
歌颂了英雄的业绩。
4.古希伯来文学《旧约》是古希伯来文学总集,是犹太教的经典,它收录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古希伯来人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诗歌等。
《旧约》对欧洲文学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古印度文学古印度文学更为丰富,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吠陀时期,《吠陀》是古代印度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总集,分为四部分。
史诗时期,《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印度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是“历史传说”。
表达了人们争取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罗摩衍那》被称为“最初的诗”。
第二章中古文学(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古东方文学的发展概况;理解东方古代文学的内容;掌握中古国东方文学的主要作品;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多媒体(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放映电影《天方夜谭》(4)教学时数:12 课时。
(5)教学内容:1.中古东方文学概述中古是指封建社会的文学,发展不均衡。
中古波斯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鲁达基被称为“波斯诗歌之父”。
菲尔多西的《王书》,萨迪的《果园》、《蔷薇园》,哈菲兹的《酒歌》等。
中古朝鲜文学,《春香传》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2.印度文学民间故事书《五卷书》,首陀罗伽的《小泥车》等。
迦梨陀娑是一位同情下层人民的宫廷诗人。
《云使》是一首优美的抒情长诗。
《沙恭达罗》意译为孔雀女。
《沙恭达罗》的情节与主题。
沙恭达罗和豆扇陀形象。
《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
3.日本文学和《源式物语》A.日本第一部诗歌总集《万叶集》,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是散文的代表作。
物语文学,《竹取物语》、《伊势物语》等。
松尾芭蕉的俳句。
井原西鹤的小说《日本永代藏》、《好色一代男》等,近松门左卫门的戏剧。
B.紫式部的《源式物语》《源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
光源式的形象。
主要的女性形象。
《源式物语》的艺术成就。
4.阿拉伯文学和《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文学概况:《古兰经》是散文的杰作。
《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最杰出的民间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
《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近现代文学(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东方文学的发展概况;理解近现代东方文学的内容;掌握近现代东方文学的主要作品;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2)对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多媒体(3)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放映电影《伊豆的舞女》(4)教学时数:16 课时。
(5)教学内容:1.近现代东方文学概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朝鲜李光洙的《无情》是朝鲜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李箕永的《故乡》是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作。
赵基天的《白头山》描写了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活动。
塔哈·侯赛因和“埃及现代派”。
纪伯伦和“旅美派”。
2.近现代日本文学A. 近现代日本文学发展概况:坪内逍遥的文艺理论《小说神髓》,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森鸥外的《舞姬》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作品。
自然主义作品有岛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棉被》。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
井上靖的《斗牛》。
大江健三郎的《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B. 夏目漱石《我是猫》是他成名作。
重要作品有《哥儿》、《旅宿》、《虞美人草》、《三四郎》、《门》、《明暗》等。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
苦沙弥形象。
《我是猫》独特的艺术成就。
C. 川端康成重要作品《招魂节一景》、《古都》、《雪国》、《千鹤》、《伊豆的舞女》。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雪国》的艺术特色。
3. 印度近现代文学A. 概况:查吉特《毒树》、《阿难陀寺院》。
查特吉的《斯里甘特》。
安纳德《不可接触的贱民》、《苦力》、《两叶一芽》。
B.泰戈尔泰戈尔不仅是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也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期创作揭露封建压迫的《两亩地》、《无上的布施》。
赞美反抗异族侵略的英雄的《更多的给予》、《被俘的英雄》。
《摩诃摩耶》是泰戈尔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中期创作长篇小说《沉船》和《戈拉》。
戈拉的形象。
《戈拉》的艺术特色。
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
晚期创作《生辰集》第十首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纪念碑。
剧本《红夹竹桃》。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
是献给神的诗。
《吉檀迦利》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C .普列姆昌德普列姆昌德是印度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成名作是长篇小说《服务院》。
《仁爱道院》是作者第一部描写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妮摩拉》描写不合理的婚姻对妇女的摧残。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
《戈丹》的情节与主题。
何利形象。
《戈丹》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