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浅析苏珊•朗格对艺术的新定义2012-07-03 13:05:30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摘要:苏珊•朗格在人类文化符号论哲学基础上,在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借鉴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的较为合理的全新命题,这是苏珊•朗格整个艺术理论的基础和精髓。
此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的命题,即艺术是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艺术创造的是一种幻想;艺术符号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本文主要针对苏珊•朗格这一艺术的新界定,简要探讨一下其艺术定义中所涉及的内涵。
关键词:符号;幻象;情感;形式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苏珊•朗格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一一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一一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
”任何一件艺术品所创造的形象,无论是一场舞蹈,还是一件雕塑品,或是一幅绘画,一部乐曲,一首诗,本质上都是内在生活的外部显现或主观现实的客观显现。
艺术品表现人类的“主观世界”、“内在生活”,不是运用“推论性形式”,而是诉诸另一种形式——“表现性形式”。
这种表现性的形式具有“意义”,从而使自己成为非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艺术的一种特殊符号。
艺术符号不像纯粹的符号去代替另一样事物,也不象语言符号去表现一个概念。
例如,在绘画艺术中,一幅画虽然有色彩、线条、光线、阴影等不同的要素,但这些要素不像语言词汇那样,有独立的意义,不存在专门画鼻子或画嘴巴的斑点,整幅画是一个单一的有机体,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而独立存在,每一个个体要素的意义是由整体赋予的。
我们无法从一幅艺术作品中找出表达某种意义而采用的固定法则。
总之,艺术符号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语言符号无能为力的领域。
艺术符号以其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表现了人类的主观经验领域。
“艺术品就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
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症兆性的东西或是一种诉诸推力能力的东西。
《艺术概论笔记4:艺术本质与门类论》
艺术本质与各门类艺术刘小土名词解释:1.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上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其中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2.“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情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是影子的影子,黑格尔也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不仅是文的本质,而且是文的内容,而“文”仅仅是“道”的工具。
3.“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中国,自古便有“情志合一说”、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4.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有关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
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虽然贝尔的理论存在其循环论证否定再现等毛病,但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资料版)
名词解释1.艺术:(艺术是人对世界的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
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线与表现的同意,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2.艺术生产:(艺术创作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为了美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
它是由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3.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符号学文学批评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克希尔的《人论》。
卡希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
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再手段而在目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
后者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他认为艺术符号不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
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这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4.艺术史: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
艺术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
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解释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禅师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5.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
其内涵包括: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在线,仅再世界或听觉上感到他们的真实存在;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浅谈苏珊·朗格的艺术观
浅谈苏珊·朗格的艺术观作者:李阳灿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2期摘要:苏珊·朗格是20世纪以来公认的艺术符号论美学家,她将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艺术所呈现的就是情感本身。
朗格的艺术观是对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等学说在符号论基础上的一种综合。
本文试图探讨苏珊·朗格艺术观的内涵,发掘其理论价值。
关键词:苏珊·朗格符号论艺术观作为美学史上少有的女性美学家及艺术符号论美学的主要代表,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在《哲学新解》中提出,在《情感与形式》中全面展开,在《心灵:论人类情感》中进行了追本溯源式的论证。
她的《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共同揭示了朗格独创的最重要的美学命题,即“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这也是她对艺术的定义,虽然这一定义不能说包含了她的所有学说,但也已经足够凝练地包括了她的符号说、再现说、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等主张。
本文将先阐明作为朗格哲学基础的符号论,进而探讨朗格的艺术观。
一、朗格的符号论朗格曾在《情感与形式》一书的题词中记录了一位对她影响甚深的人物:“谨以此书纪念厄恩斯特·卡西尔。
”朗格在理论上与卡西尔的哲学有着直接继承关系,朗格接受了卡西尔的符号理论,继承了卡西尔“人是符号动物”的基本观点,用符号活动作为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标志。
在朗格看来,我们通常并不是在与感觉打交道,而是在与符号和意义打交道,我们通常并不直接拥有经验,而是只拥有被符号转化之后的经验。
关于这一点,朗格在《哲学新解》中,用“符号转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表述,作为表示人类根本特征的概念。
朗格区分了三个概念:记号(sign)、信号(signal)和符号(symbol)。
所有信号和符号都是记号,但信号与符号属于具有本质区别的两种记号。
朗格认为,符号与信号的不同主要在于符号在三项之外有着第四项:概念(conception)。
什么叫艺术
生命情感除了现时人生的直接感受外,还可以利用象征性语言把在场的现时感觉书写出来。生命情感的流走性、无限性,是因为它在向着无限者本身流走。它要求生命情感的主体和在上的普遍自我合一。在现时的伦理生活中,人彼此感受着这种情感上的合一。但生命情感的流走性,又要求人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为感觉,以便借助象征性语言记录生命情感如何彼岸化的历程。所谓感觉,就是对生命情感流走性感受的自觉。
生命情感因对象的不同所体现出的个我、他我、全我,同一个绝对的差别性的我相关。我之所以是我,因为是我绝对地领受着普遍自我的本性,因为是普遍自我应允我的存在的个别性、不可代替性。有没有对普遍自我的承受,不但是优秀艺术与拙劣艺术的分界,而且在终极意义上是艺术与非艺术的标记。伟大的艺术品超越时空成为历史上的经典,因为,它们能唤起个体生命同普遍自我的合一,能给与艺术爱者的有限存在以无限的、神圣的依据。艺术作品越是艺术的,它所象征的我就越有普遍性,就越能使艺术爱者充满神圣的人性;艺术作品越是现实的,它所象征的我就越无普遍性,就越能使艺术爱者走向物性的人性。这便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伽达默尔指出:象征并不是对非现时之物的指点,而是把在根本上属于现在的东西替代、表现出来。关于象征的替代性,的确道出了象征同符号的根本差别。符号是人关于物的概念或人关于自身的观念。每个符号所包括的能指与所指的对应性、感应性,使符号在指点中面临间隔和差距。于是,由概念构成的知识体系和以观念构成的思想体系,无不存在真伪的问题,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是否彼此一一相应的问题。
查常平博士
其实,克莱夫?贝尔艺术定义中所关涉的审美感情问题和苏珊?朗格把艺术看作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都标明他们已走到艺术对象的先验性面前了。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艺术的对象,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对象。前者先于艺术作品而存在,因而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对象的给与者;后者只存在于现成的艺术作品之中,对于还未被创造的艺术作品而言,它们根本不存在对象的问题。
美术概论知识
1.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希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卡希尔《人论》:艺术确实是符号体系。
卡希尔虽然重视感性形式,明确提出“艺术是一种符号的形式”,但他又深刻地看到艺术的外部前提,苏珊·朗格扬弃了卡希尔关于艺术的一切外部前提,仅把艺术限制在情感形式上,建立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
她在《哲学新解》、《形式与情感》、《艺术问题》中把艺术定义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理论核心是:情感意向=艺术符号=艺术形式=情感形式。
符号论美学的艺术本体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研究体系。
但是,用抽象的“人类情感”或“生命形式”解释艺术现象,把艺术简单归结为一种“情感的符号”,理论上的矛盾难以避免。
2.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和苏珊·朗格。
前者用的是心理学,后者用的生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
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
在“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动”“平衡”等性质。
阿恩海姆强调形式与视知觉的关系,主张美术作品要与现实世界相分离,美术不需要在线自然对象也能实现它的本质,而抽象艺术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3.摹仿说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艺术摹仿自然。
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实际上是摹仿”,模仿对象是现实世界,因此艺术也是真实的。
达芬奇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模仿者……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摹仿说、“师造化说”只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不可能正确解释美术的本质。
4.美术与宗教的关系首先;宗教对美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
论卡西尔的艺术本质观--艺术是人类感性符号形式的创造
它避免不 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的创造。卡西尔说: 卡西尔在文化符号人类学的视野中对艺术的本质进行 彻底, 了刨根问底的追问, 提出艺术是“ 感性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 如果模仿是艺术的真正目的, 艺术家的自发性和创造力就 这一论断。卡西尔回顾 了艺术从他律到 自律的历史 , 认为 是一种干扰性的因素而不是一种建设性的因素。 ” … 这就 艺术和美本来就是最清楚明白的人类现象之一, 是人类经 是说艺术不可能是纯粹的模仿, 把艺术的本质定位模仿乃 验的组成部分。然而, 哲学思想史上关于美的现象却一直 是古典艺术观的最大缺陷。第二, 模仿说使艺术失去了艺
术还是没有走上 自己独立的道路, 评判艺术的标准还是真 现的, 艺术不仅仅是感情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 感情形式的 ( 这里的“ 表现方式” “ 情感形式的创造” “ 构型” 都是 实性原则, 即是否真实地表达艺术家的真实情感, 这样艺术 创造”
第l 4卷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 URNAL OF J I XI UN I V ERS I T Y
Vo 1 . 1 4 N o . 3 M8 1 " . 2 01 4
文章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4 ) 0 3—0 1 5 1 — 3
一
偏离自然, 但偏离的程度和比例则是艺术理论的主要任务
之一 。
对历史上两种艺术本质观的批判
卡西尔在提出自己的艺术本质观前, 首先考察了历史
在否定模仿说的同时, 卡西尔对艺术的情感表现说也
持情感表现说的主要代表人 上的两种艺术观: 模仿说和表现论。模仿说是 自亚里斯多 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在西方,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的诗人及理论家, 意大利“ 表 德以来雄霸西方两千多年的传统艺术本质论, 这种观点认 物有: 美学家克罗齐以及他的英国学生科林伍德等。浪 为, 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 模仿 的程度越高, 艺术的价值越 现主义” 大。也就是说 , 艺术的价值由外在的自 然来决定 , 外在的自
苏珊·朗格的艺术与情感表现观
苏珊·朗格的艺术与情感表现观摘要:苏珊·朗格是二十世纪以来最著名的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她将艺术视为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艺术产生于情感的需要,是情感的逻辑转换形式。
相应地,情感在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使艺术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通过了解苏珊·朗格的艺术与情感表现观,我们看到了艺术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地认识朗格的艺术哲学理论。
关键词:艺术情感符号生命形式一、朗格关于艺术情感内涵的界定在心理学中,情感主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
而朗格在心理学中对情感定义的基础上,对其赋予了更加广义的内涵,她将情感看为生命现象的一种,她认为情感是生命的浓缩和集中体现。
其中,朗格特别解释了艺术表现情感这一观点。
从朗格观点出发,她所说的情感中,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都被包括在内,是一个有机体在生理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全部感觉和感受。
“当然,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指广义上的情感。
亦即任何可以被感觉到的东西——从一般的肌肉觉,疼痛觉,舒适觉,躁动觉和平静觉到那些最复杂的情绪和思想紧张程度,还包括人类意识中那些稳定的情调。
”[1]根据文中引用的这段话我们能够看到,她所提到的情感是独特的、是广义的,这一情感无所不包,也包括了心理学中对情感的界定,比如个体的情绪、想象、对外界一切事物的感知理解、甚至思想都包含在内。
她突破了以往对情感的狭隘定义,将感情称为生命有机体的主观经验或复杂情绪的统一概念,她因此也区分出了情感的高低等级及情感的单一性和复杂性。
她认为最基本的感觉是生命有机体与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命节奏,即生命有机体本身的自由流动或者中断,而有专门感觉器官的高级有机体就会产生专门的感觉与确定的情绪,从而有更加敏感复杂的主观直觉能力,正如人类的高级生理结构产生的复杂的主观感觉与情感一样,它们仍然建立在最基本的感性知觉的基础之上。
总之,朗格认为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心理体验都属于情感的基本内涵。
苏珊·朗格的“现代模仿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
苏珊朗格的“现代模仿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黄应全【摘要】关于苏珊·朗格的艺术观,汉语学界虽有无数研究,但多有浮泛不精之嫌.受乔治·迪基把朗格学说称为“现代模仿说”启发,本文试图对其核心主张作一重新解释.本文首先介绍朗格独特的符号理论,然后重新解释朗格的艺术定义,最后介绍一些英美学界对朗格艺术观的理解和批评.本文认为,朗格艺术观表面上看似乎是以符号论为基础对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直觉说等已有著名学说的一种杂糅拼凑;但实际上,朗格虽然的确巧妙地调和了诸多既有学说,但其核心观点却是非常明确清晰的,即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象形符号.【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10页(P101-110)【关键词】话语性符号;呈现性符号;象形符号;形式;表现;生命逻辑【作者】黄应全【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69苏珊·朗格艺术观是对再现说、表现说、形式说、幻象说、直觉说等著名学说在符号论(以及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综合。
在朗格那里,说艺术是再现,说艺术是表现,说艺术是形式,说艺术是幻象,说艺术是直觉,彼此没有任何矛盾。
沟通这些学说的基础乃是符号论(以及格式塔心理学),把艺术(作品)归结为一种与“生命形式”异质同构的特殊符号,即情感象形符号。
一、朗格的符号论众所周知,朗格艺术观的基础是她的符号论,美学只是其符号论哲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先来看看朗格的符号论。
1.人的本质在于“符号转化”虽然朗格否认她的哲学是唯心论的[注] 朗格说:“然而,我并不相信一种对实在的唯心论解释是承认艺术为一种符号形式所必需的。
”Susanne nger, Philosophy in a New Key: A Study in the Symbolism of Reason, Rite and Art,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2. P.xiv.,但从总体上说,朗格继承的依旧是笛卡尔以来西方现代哲学的基本思路,主张一切皆人类建构,相信不存在离开人的世界,认为人只生活在人自己创造的世界里。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读书报告内容摘要:《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这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
全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符号论美学思想,核心观点是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但是作者的符号论美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和局限,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关键词:情感、形式、艺术、符号论当代西方美学理论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却一直占据着属于它的一席之地。
朗格师从厄恩斯特·卡西尔,但是和卡西尔的理论又不相同,她将艺术表现到各种具体的艺术活动中进行阐释,这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
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全书从把艺术问题、艺术符号上升到哲学的角度开始,接着探讨符号的创造,在这部分中,作者分章探讨了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最后作者着重探讨了艺术符号的表现力以及作品与观众的联系等问题,一个完整无缺的体系就这样被苏珊·朗格严密地构架起来。
一.艺术符号。
在本部分中,朗格开篇就指出,应该对艺术进行哲学的思考,艺术本身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性和统一性,为艺术能够成为系统的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作者认为对哲学的思考过程应该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概括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而不是先入为主,以结论为出发。
这样会导致盲目的,不确切的预先判断。
朗格还认为,这样的哲学是通过普遍原则得以建立的,它是一个整体。
接着她又对种种谬论进行了批判,从中她例举了各位美学家和哲学家的关于艺术、情感等问题的观点,尤其在书中重点指出的是巴恩斯把情感看成客观属性的观点。
本书接下来又以音乐为例,用音乐的音调结构和人类的情感形式相类比,得出了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的结论,而且她认为作符号的要比被表示的更容易感觉和把握。
在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上,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艺术不是主宰着艺术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现,而是他所理解的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
专升本考试:2022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6)
专升本考试:2022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6)1、绘画的主要艺术语言是()(单选题)A. 构图、色彩和声音B. 镜头、场景和蒙太奇C. 画面、声音和蒙太奇D. 构图、线条和色彩试题答案:D2、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它位于( )(单选题)A. 云冈石窟B. 龙门石窟C. 麦积山石窟D. 敦煌莫高窟试题答案:B3、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的美国美学家是( )(单选题)A. 苏珊·朗格B. 杜威C. 克莱夫·贝尔D. 克罗齐试题答案:A4、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创作于()(单选题)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中世纪D. 文艺复兴时期试题答案:A5、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仪式活动的英国学者是()(单选题)A. 席勒B. 普列汉诺夫C. 克罗齐D. 弗雷泽试题答案:D6、俄国画家列宾的名作《伊凡雷帝杀子》属于()。
(单选题)A. 巡回展览画派B. 印象派C. 表现主义流派D. 浪漫主义流派试题答案:A7、在传播方式上,网络传播属于()。
(单选题)A. 现场表演传播B. 展览性传播C. 大众传播D. 人际传播试题答案:C8、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的美国美学家是( )(单选题)A. 苏珊·朗格B. 杜威C. 克莱夫·贝尔D. 克罗齐试题答案:A9、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 )(单选题)A. 舞剧《天鹅湖》B. 《田园交响曲》C. 《蓝色多瑙河》D. 《春之声圆舞曲》试题答案:A10、 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属于()。
(单选题)A. 私家园林B. 皇家园林C. 寺庙园林D. 公共园林试题答案:B11、下列民乐作品中,由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创作的是( )(单选题)A. 《昭君出塞》《十面埋伏》B. 《二泉映月》《江河水》C. 《病中吟》《听松》D. 《良宵》《光明行》试题答案:D12、打破古典芭蕾程式并追求舞蹈自由表达情感,被誉为现代舞先驱的舞蹈家是( )(单选题)A. 乌兰诺娃B. 邓肯C. 米歇尔·福金D. 泰德·肖恩试题答案:B13、下列选项中,属于表情艺术的是()。
论苏姗·朗格符号论美学的艺术创造理论
论苏姗朗格符号论美学的艺术创造理论温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认为人具有先验的符号能力。
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
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论的美学体系。
艺术的符号论在人类情感与生命形式的统一中获得求解。
艺术抽象具有超越性的价值。
从艺术创作出发。
以基本幻象作为艺术分类依据具有新的价值。
关键词:符号论美学生命形式人类情感艺术抽象创作幻象20世纪50—60年代。
法国的哲学家卡西尔创立的文化符号学得出一个创造性的结论,认为人是制造符号的动物.人在面对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通过创造符号来反映世界、解释世界、把握世界的。
苏珊朗格摈弃了卡西尔的外在的形式的一面。
而仅以情感形式为逻辑起点来阐明她的艺术理论,同时还吸收了表现主义、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美学等众多思想。
苏珊朗格发展的符号论美学理论寻求在科学主义与表现主义文论中间沟通的方法论特点决定了其在艺术创造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命题。
卡西尔从哲学角度阐释了作为文化构成扇面的艺术本质问题:而苏珊朗格更侧重从艺术实践出发解释艺术如何得以形成——艺术到底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创作论是艺术本质论的进一步延伸,它是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的主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人类情感与生命形式的统一:艺术的符号论求解艺术作为一种生命形式所具有的特征。
一个有机体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包括同化作用和新陈代谢活动。
一个艺术品要激发人们的美感就必须以情感的形式展示出来,使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
苏珊朗格说道:“如果艺术是用一种独特的暗喻形式来表现人类的意识的话,这种形式就必须与一个生命的形式相类似……但是。
与生命类似的事物也就不一定与生命图示丝毫不差……我们所要比较的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产品——表现性的形式或艺术品的特征与生命本身的特征.是这两种特征之间的象征联系。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l~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书法作品《祭侄文稿》的作者是()A.王羲之B.米芾C.怀素D.颜真卿【答案】D2.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的美国美学家是()A.苏珊·朗格B.杜威C.克莱夫·贝尔D.克罗齐【答案】A【解析】苏珊·朗格,德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校任教,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等。
3.法国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日出·印象》的作者是()A.凡·高B.莫奈C.库尔贝D.安格尔【答案】B4.下列民乐作品中,由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创作的是()A.《昭君出塞》《十面埋伏》B.《二泉映月》《江河水》C.《病中吟》《听松》D.《良宵》《光明行》【答案】D5.下列选项中属于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是()A.寄畅园B.豫园C.颐和园D.留园【答案】D6.被誉为世界古代建筑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A.印度B.埃及C泰国D.巴基斯坦【答案】A7.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它位于()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麦积山石窟D.敦煌莫高窟【答案】B8.“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下列选项不属于“三一律”要素的是()A.时间B.地点C.人物D.情节【答案】C【解析】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
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琴提奥约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9.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戏剧属于()A.时间艺术B.空间艺术C.时空艺术D.想象艺术【答案】C10.通常被视为小说创作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人物、情节和环境B.语言、情节和形象C.人物、情节和主题D.题材、人物和主题【答案】A11.西方20世纪美术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画家()A.高更B.塞尚C.马蒂斯D.杜尚【答案】C【解析】亨利·马蒂斯(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欢乐》《开着的窗户》《戴帽的妇人》等。
论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
论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摘要苏珊·朗格是美国著名的符号论美学家,她出生于1895年,生前对哲学、文学、美学做了深入的研究,是符号论美学的开山鼻祖。
《情感与形式》是苏珊·朗格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堪称符号主义美学史上的顶级之作。
本著作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为核心,涵盖了逻辑和人类文化符号论,包含了近代社会所有的艺术创作种类,为读者打开了美学思想的新天地。
书中多提出的符号论美学思想,对后人的艺术作品创作以及对美学思想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符号情感形式意义引言艺术符号论由苏珊·朗格首次提出,她区分了“表现”和“自我表现”,这种概念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得到淋漓尽致得表现与完善。
在著作中,作者结合各类艺术类、文学类实例,从心理学、哲学的角度对该观念做了系统的阐述,进而提出了人类情感符号论。
同为美学领域内的著名学者,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其主要观点中,强调了苏珊·朗格提出的符号理论,并明确了该理论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在人类艺术的表达层面,“情感”与“形式”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形式是情感宣泄的载体,而情感正是依靠各种形式来展现与诠释。
苏珊·朗格通过《情感与形式》这本书,对“情感”与“形式”进行了更为逻辑性的分析,并由此总结出了人们在情感符号形式上的创造缔造了艺术,艺术则被归类到形式之下,成为展现人类丰富情感的载体。
一、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艺术形式符号论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以文字为主要形式所形成的语言则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符号。
但语言所表达的人类情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做到对人类情感的全面诠释。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得以产生。
艺术形式的出现,为人类情感的深度渲染与刻画找到了解决方案。
(一)艺术表现形式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生命的一种体现,在整个创意、构思、创作的过程中,它被缔造者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权威资料]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苏珊·朗格(Susanne Katherina Langer,1895—1985),与康德、柏格森、克罗齐、杜威一起,并称为西方近代五大美学明星。
库恩曾评价朗格是美国哲学史上继克罗齐之后非常重要的女性艺术哲学家。
朗格的理论无论在六七十年代的西方、还是今天的我国,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人类创造物、人类情感的载体、直觉的表达J04 A 1006-026X(2012)12-0000-01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艺术本质论、艺术幻象论、艺术直觉论、生命形式论。
她从经验主义出发,以符号论作为自己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对艺术哲学进行思考。
着重关注艺术的创作、艺术作品的形式及其审美的判定标准和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等方面。
关于艺术的本质,朗格认为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普遍存在的,从个体中抽象出来的情感。
艺术家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可以熟练使用普通人不能使用的特殊形式表现内心情感。
在《情感与形式》中,朗格立足于她的符号论思想,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观点。
“把这些内容传达给我们知解力的就不是相关的信号而是符号形式……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1]在此,朗格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论证艺术作品所应具备的特点:人类创造物、人类情感的载体、直觉的表达。
朗格关于艺术的定义是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的。
以下是对四个方面内容的分析。
人类创造物说的是关于艺术的创作问题,朗格认为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人,是人类情感的表现。
西方浪漫主义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
想要创作出最为真挚、感人的作品,只有在创作者的心境与其所创作的作品形象的心境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三个人的文学风景_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_孙新峰
思潮与流派三个人的文学风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孙新峰 摘 要:人是符号的动物,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与陕西(中国)地域文化有天然的同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们与旗帜、烟酒、枪、树、车等人文符号、文化物象的对应上。
作家作为一种终极的艺术符号(意象),一种独特的客观的文化生物(态)存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把握都只是揭开冰山之一角。
符号学和镜像理论的介入,为文学批评拓展了新路。
作家与其符号对应物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模糊性、互渗性共同构建成了陕西甚或中国文坛一帧独特的文学审美风景。
关键词: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符号;镜像;审美楔 子陕西号称文化大省、文学大省,然而检视陕西当代文学发展状况,我们不得不说,陕西文坛这么些年,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个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构成了其他地区无法企及的独特文学风景。
这样说,确实有些“以成败论英雄”的意味,然而,这三个人深厚的写作功底,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辉煌的写作实绩,在全国也是高标独具,引人注目的。
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人格的形成,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人的创作人格,主要是指他们在创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理和社会文化及时代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艺术风貌。
陕西黄土地文化的氛围对作家创作人格的孕育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三个作家生长在陕西乃至中国这个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其人格在西北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浸渍下逐渐生长、充实、成熟。
由于个性不同,所受的地域文化熏陶氛围不一,他们在作品内外都展示出不同的人文征象,这就为符号学阐释提供了极大的解读空间。
卡西尔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主要通过符号来认知和把握世界。
”“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①作家作为文化的生物,同时也是符号的对象和产物,其丰富复杂的艺术创造现实,促发了人们的激情想象。
首先文如其人。
概述苏珊朗格的符号学
概述苏珊·朗格的符号学
(1)苏珊•朗格是卡西尔的学生及其著作的英译者,将卡西尔的思想介绍到了英语世界,并在翻译中得到启发,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2)她把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有力地反驳了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的观点。
(3)她认为艺术首先是符号体系,其次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体系。
所谓艺术符号,也就是表现性形式,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符号。
(4)一般符号是指向自身之外的意义,而艺术符号虽然也涉及外在事物,但艺术系统作为一种整体的符号体系,是留驻在符号内部供人体验的。
因此,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是不同的。
艺术符号不能像纯粹符号那样以自身去取代另一件事物,也不能与存在于它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据此按照一般的符号定义,一件艺术作品就不能被称之为符号。
(5)评价影响:
①苏珊•朗格发展了卡西尔的符号理论,把符号美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但她的美学的哲学基础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②她的美学理论存在一个内在矛盾,即一方面把艺术看成符号,一方面又认为艺术以自身为目的,这一观点体现出
艺术自律的唯美主义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当代西方的符号学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潮流,一是从文化人类学出发的符号学,一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推衍而来的符号学。
我认为最能揭示艺术规律和特质的还是前者,其具方法论的基石来源于卡西尔的文化哲学。
卡西尔开创了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把艺术作为一种符号,一种不同于神话、宗教、语言、历史、科学的符号来研究的新路,然而建立了符号学美学艺术理论体系的是美国哲学家、美学家苏珊·卡纳斯·朗格。
在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中,艺术被定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朗格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情感。
人类情感由具体向一般的过渡是个极为复杂重要的过程,人类正是为了获得关于客观情感的知识,掌握一般情感的概念才从事艺术活动的。
朗格一再强调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概念,是表示情感和其他主观经验产生、发展和消失过程的概念,是再现人类内心生活统一性、个别性和复杂性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艺术形式的内涵,艺术正是那种将这些概念细腻而深刻表现出来的符号手段。
语言无力完成的任务,即呈现情感本质与结构的任务,艺术完成起来却得心应手。
艺术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艺术创作过程中,借用具体真实的情感进行情感概念的抽象,抽象出的形式便成为情感符号。
艺术就是这样“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
”
情感与艺术的关系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就其中一者充当另一者符号的意义上来讲似乎是类似的,而实际上这两种关系形式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通过艺术即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理论的阐述,朗格把研究人类理性活动的认识论,扩展为研究一切人类文化的符号论。
这之中,既有艺术符号的直观形式,又有语言符号、科学符号的推理性形式;而把直观的艺术形式当作理性认识的发源地,又为人们对于符号活动的考虑,提供了新的有益的线索。
这种符号理论,把人类语言思维活动与艺术表现活动统一起来,又通过直观符号形式和推论符号形式,进一步阐述了艺术活动的特质,艺术活动与思维活动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在解决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上独辟蹊径,给人以启发。
在对艺术的性质做出了独特的界定之后,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出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即如何进行艺术创作)便成为朗格重点论述的问题。
要表现情感概念就要抽象建立基本幻象,使抽象成为可能。
这时的形式是有着“意味”的,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形式;这时的人类情感又是通过形式加以对象化的人类情感,做为有机整体的艺术形象就成为一种情感符号。
就不同艺术种类而言,幻象的含义是不同的。
绘画、雕塑、建筑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空间”。
绘画在实际的三维表面上创造了视觉平面,我们眼前的“景致”;雕塑用实际的三维材料,即实际的体积创造了虚幻的“能动的体积”;建筑则通过对一个实际的场所进行处理,从而描绘出“种族领域”或虚幻的“场所”。
音乐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时间”,这是一种本质上直接作用于听觉的运动形式,它不是由时钟标示出来,而是通过生命活动本身直接感受和规范的时间。
在这样的时间序列中,人们可以随意外化出内在生命的律动。
舞蹈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力”。
这是一种在连续的“虚幻时间”上可见的力的呈现,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力的表象。
它打破了实际的力的体系,透露出生命意识和生命力的消息。
诗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经验和历史。
她认为诗中的陈述已不是关于现实的陈述,语言在这里已不再行使自己的正常的职能。
诗中的语言发生了根本变化,充当了一种材料,用来进行某种虚构“经验”或往事的构造。
“诗人笔下的每一个词语都要创造诗的基本幻象,都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都要展开现实的意象以便使其超出词语本身的情感而另具情感内容。
”这就是说诗人按照情感模式所构造出的艺术形象,就势必准确地反映着某种情感概念。
艺术创作即在情感的统帅下建立幻象这一命题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强劲的哲学力量。
艺术家可以使用任何能够作技巧处理的材料——如乐音、色彩、可塑物质、词语、姿势或其他实际手段,所以“表象”的创造和生命形式在其框架里的明晰表达,就成了我们主导性的论题,所有由此衍生而来的更深刻的艺术问题和想象的方式、抽象的本质、才能与天赋的表现等等。
均将以这个中心思想作出解释。
关于艺术欣赏问题,即怎样才能使一个艺术符号为每个人所了解。
朗格的回答是:通过最基本的理性活动,即直觉的基本理性活动来认识艺术符号的意义。
概括起来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直觉是对事物的直接洞察力。
它不同于推理,不借助概念,却又包含着情感、想象和理解,它是基本的理性活动。
二、直觉是逻辑的开端和结尾,如果没有直觉,一切理性思维都要遭受挫折。
三、直觉不能离开经验,它以全部人类精神为基础。
朗格这三点对于理解直觉的本质与作用颇具建设性。
她不是把直觉孤立起来,与理性活动对立起来,而是把它们联系起来。
她认为直觉绝非单纯的感知,而是与情感、想象、感知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有机体。
它虽还不是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都已经是理性思维的起点了。
她说:“一旦人们把直觉当做远离任何客观联系的东西,那么无论是它的变化,还是其他与理性、想象或任何其他非物质的精神现象之间的关系,就都无法研究了”。
它隐约道出了直觉发生的客观基础,从而同以往神秘主义的直觉理论大相径庭。
苏珊·朗格以哲学家的深邃洞察和高度概括,运用归纳与演译、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缜密地论述了艺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艺术符号学理论。
澄清了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某些混乱,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大大推动了理论科学的进步,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