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意象,淡淡的哀愁《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意象,淡淡的哀愁《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郭文磊老师的这节课,有许多亮点。首先,从教学目标可以看出,郭老师能从课标出发,分析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又具有针对性。

其次,从师生对话内容、教师引导点拨可以看出,郭老师语言亲切,精神饱满,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再次,老师的点拨、引导适时、到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拨云见日的效果,尤其是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创造情境,使得学生思维不停跳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另外,从学科特点来看,郭老师特别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教师的范读更是锦上添花。记得张敬军老师曾经说过:评课有三问。第一问,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吗?第二问,教师的主导作用提现了吗?第三问,文章的主要价值实现了没有?

很显然,这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体现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提供的帮助合理且适时,依据文体特征,让学生不仅享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也得到学习方法,知识的积累。

由此,表明这节课的确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但任何一节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本节课或许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分析、引导得可以更加深入。

【教学过程】

一体会离别,走近康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正式讲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样几幅图片。

(展示课件:三张课件,都是学生在初中的母校照片。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师:从同学们刚才激动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大家一定非常爱自己母校。那你还记得初中毕业时的情形吗?

生:记得,我都哭了。/我拍了很多照片/老师把我们送到了学校门口/好多同学都哭了……

师:是不是很舍不得啊?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也许因了这一次次的离别,世间万物才会变得更加多情和可爱。今天,我们也跟着徐志摩的脚步,一起再别他的母校——康桥。

二分析意象,品味诵读

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课件,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诵读诗歌,并注意大屏幕上的重要字音。

(展示字音课件,生自由诵读后齐读字音)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预习过这篇课文,有没有同学主动站起来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歌的?

李准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说明你在课下进行了练习,但你的语速还可以再慢一些,更富有感情一些。请你说一说,你读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了徐志摩的什么情?

李准:不舍。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了徐志摩的不舍?

李准:从第二小节中对康桥的柳树的描写中看出来的。

师:回答得很好,请坐。还有哪个同学要为大家诵读一下?

张欣宇:读

师:你读的语速控制得很好,但是还可以更富深情。你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体会到了徐志摩的什么情?

张欣宇:惆怅

师:你从哪里体会出了这样的情?

生: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感觉到了这种离别的时候的这种不舍和惆怅。

师:好,请坐。还有没有同学自请诵读的?

张梦雨读

师:你的感情够充沛,而且语速控制得很好,但是重音和停顿可以再明显一些。现在,请你说一说你体会到了徐志摩的什么情?

张梦雨:悲伤。

师:你怎么体会到悲伤的呢?

张梦雨:从最后一节中,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个时候作者的心情是很沉重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请坐。刚才同学们从这一首诗中体会到了不同的情感,是因为同学们关注到了诗歌中的不同的物象。这就涉及到本节课中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意象。

(意象课件)

所谓意,是指人的内在的主观的心意;象,是指人的外在的客观的物象。二者合起来,就是意象,即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藤”“树”“鸦”等物象本来没有感情的,但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思倾注于这些客观的物象,便将其写成“枯藤”“老树”“昏鸦”,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表达出一个漂泊者的愁苦之情。所以说,这种倾注于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被称为意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中也出现了很多意象,那徐志摩描绘了什么样意象,传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思呢?下面,请同学们就你在学案上完成的意象赏析和你的组员进行讨论,稍后,请小组至少展示一个赏析成果。现在开始。

(生讨论5分钟)

师:好,很多小组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有没有小组主动为大家展示赏析成果的?刘亚楠:我们小组赏析的是“金柳”。金柳,把金柳想象成新娘,写出了金柳在波光下绚烂的色彩,也写出了金柳摇曳生姿的形态。表达出了作者对康河的爱,以及离别康桥时的留恋和不舍。

师:这位同学明确了金柳这一意象,把握住了金柳的形态,即和新娘一样的摇曳生姿、在夕阳下金黄灿烂的颜色,体会到了徐志摩对康桥浓浓的爱。

(板书:金柳爱)

师:还有没有其他小组也分析了金柳这一意象?

岳崇民:我觉得徐志摩就是把这个柳树看成了林徽因,既是表达了对康桥的爱,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爱。

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康桥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相识、相恋的地方,这一年林徽

因与梁思成成婚,而徐志摩却再次独走欧洲列国,回到和林徽因有着共同记忆的地方,怎么能不感触伤怀呢?还有没有分析其他意象的同学?

于照辉:我们小组分析的是夏虫。夏虫也为我沉默,用夏虫的沉默烘托出了作者的沉默,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悲伤。

师:这位同学明确了夏虫这一意象,用夏虫反衬环境的宁静、沉寂,用这样的环境表现出了作者的……悲伤这个词是不是太重了?

(板书:夏虫)

于照辉:哀伤。

师:是哀伤,而且是淡淡的哀伤。好,下面你也带着淡淡的哀伤,读一下这一小节。

(板书:哀伤)

于照辉读

师:你的节奏掌握的很好,但这种哀伤的情绪流露的不够。你想象一下,当你离开母校的时候,世间万物因你的离去而感到伤心。所以,语调应该再低沉一些。你再读一读。

于照辉再读。

师:非常好,已经读得很有味道了。

还有哪位同学分析了其他意象?

王郅淳:我们小组分析的青荇。青荇在水中向徐志摩招手,说明康桥也舍不得徐志摩,表现出作者对康桥的喜爱,以及留恋和不舍。

师:王佳璇为我们明确了青荇这一意象。刚才你说青荇在水中向徐志摩招手,能不能再发挥想象,把这种招手的形态再跟大家描述一下?

王郅淳:青荇在水中,随着水波任意飘动,非常的自由。

师:对,作者说“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也想做这样的水草,说明作者此时……

王郅淳:非常向往这种自由的生活。

(板书:青荇向往自由)

师:对。王郅淳,你也带着这种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读一下这一小节。

王郅淳读

师:你读得非常有感情,语速和语调都控制得很好,而且重读了“甘心”这一词,为什么?

王郅淳:因为我觉得这一个词是最能表现作者愿意留在康桥,眷恋康桥的情感。师:对,同学们也自己大声地读一下这一小节,体会一下徐志摩的这种对自由生活的怀念和渴望。

(生自由读这一小节)

师:还有没有分析其他意象的?

王佳璇:老师,我们分析的是清潭。将清潭比喻成天上虹,说明作者在康桥的生活是多彩的,而且徐志摩提到了“彩虹似的梦”,也说明他在康桥的梦想是绚烂多彩的,表达了他对康桥的热爱。

师:王佳璇明确了清潭这一意象,指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点出了天上虹的含义,非常好。她还提到了徐志摩在康桥的梦想,同学们阅读了学案上的关于作者的简介,你结合背景说一说,作者的康桥梦究竟是什么梦?

(板书:清潭)

张晨旭:追求林徽因的梦想和他追求文学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