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七情配伍(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七情配伍的内容
中药七情配伍的内容中药七情配伍的内容中药七情配伍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根据人体七情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搭配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目的。
下面将从七情分类、对应中药、配伍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七情分类1.喜:喜欢、兴奋、开心等情绪,对应五行之火。
2.怒:愤怒、激动、恼怒等情绪,对应五行之木。
3.忧:忧虑、担心、沮丧等情绪,对应五行之土。
4.思:思考、推敲、琢磨等情绪,对应五行之金。
5.悲:悲伤、失落、哀愁等情绪,对应五行之水。
6.恐:害怕、惊恐、紧张等情绪,对应五行之土。
7.惊:惊讶、震惊、意外等情绪,对应五行之木。
二、对应中药1.喜:当归(补血)、桂枝(温阳)、川芎(活血)等温性补益药物。
2.怒:黄连(清热)、栀子(泻火)、龙胆草(解毒)等清热解毒药物。
3.忧:黄芪(益气)、人参(补气)、白术(健脾)等益气健脾药物。
4.思:茯苓(利水)、泽泻(清热)、竹叶(清热)等利水清热药物。
5.悲:鸡血藤(活血化瘀)、赤芍(活血止痛)、丹参(活血化瘀)等活血化瘀药物。
6.恐:甘草(和中止咳)、枸杞子(滋阴降火)、天冬粉(滋阴润肺)等滋阴降火药物。
7.惊:苏合香附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升麻醒脑汤等安神镇静药物。
三、配伍原则1.同类相似原则。
如喜情所对应的当归、桂枝、川芎,都是温性补益药,因此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强功效。
2.异类相药原则。
如忧情所对应的黄芪、人参、白术,都是益气健脾药,与怒情所对应的黄连、栀子、龙胆草等清热解毒药可以配伍使用,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3.五行相生原则。
如悲情所对应的鸡血藤、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可以与恐情所对应的甘草、枸杞子、天冬粉等滋阴降火药物配伍使用,以达到活血化瘀和滋阴降火的效果。
4.五行相克原则。
如思情所对应的茯苓、泽泻、竹叶等利水清热药物,不能与怒情所对应的黄连、栀子、龙胆草等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以免产生相互抵消或削弱功效的现象。
5.量性配伍原则。
七情配伍的内容
七情配伍的内容
哇哦,你知道吗,这七情配伍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说这单行吧,就像一个人独自踏上冒险之旅,比如一味人参,自己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呢!
相须是什么呢?就好比俩好兄弟齐心协力,共同作战!像麻黄和桂枝,它们在一起就能让效果翻倍呀,这多厉害!
相使呢,就像是一个老大带着小弟,各自发挥优势。
比如黄芪配上茯苓,互相助力呀!
相畏呢,就好像一个人有点怕另一个人,但这种怕却能带来好处。
就像半夏怕生姜,可是半夏配上生姜能减少毒性呢!
相杀类似于相畏,也是能降低一些不好的影响。
比如生姜能杀半夏的毒。
那相反呢,可就得小心啦!这就好比两个完全不对付的人碰到一起,会出问题的呀!像乌头和半夏一起,可就危险咯!
还有相恶,就好像两个人合作不愉快,效果会被减弱。
哎呀呀,这七情配伍是不是超级有趣又神奇呀!我觉得啊,了解七情配伍对我们用药治病可是至关重要的呢,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避免不好的情况呀!。
七情配伍(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
七情配伍(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中药“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其序例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1)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嗽;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熄风、止痉定搐的作用。
(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1)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2)辩证看待相恶①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
②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
③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
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
”④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中药配伍之七情
以增 强 原 有 的疗 效 。例 如 : “ 四味补气汤” 为 健 脾
补 气的方剂 , 宋 代 名 医 钱 乙发 现 , 应 用 这 个 方 剂
的 功 效 。如 人 参 恶 莱菔 子 , 即 莱菔 子 能破 坏 人 参
补 气 的 药效 。
时, 非 常 容 易产 生 胸 闷 、 胃满 脾 运 化 功 能 不 足 的 副作 用 , 便 在 这 个 药 方 中加 入 了一 味 陈 皮 , 取 名
相 使 :在 性 能 功 效 方 面 有 某 种 共 性 的 药物 配合 。 以一 种 药 为主 , 另外 的 辅 助 药物 能提 高主
认为是指人参 、 沙参 、 丹参 、 苦 参 。 而 有 的人 则认 为是 指人 参 、 沙参 、 丹参 、 元 参 。 在 李 时珍 著 的 《 本 草 纲 目》中却 记 载 着人 参 、 沙参 、 丹参 、 苦参 和 元 参 。直 到现 在 这 些 看 法也 没 能 完全 统 一 , 这
制 或消除毒性 和烈一 t A . ;有 些 能 产 生 有 害 的 副 作
用 。在 总 结 和 分析 它4 J ' 1 -  ̄ 间 的 变化 规 律 后 形 成
了今 天 的 药物 七 情 。 相须 : 即 性 能 功 效 相 类似 的 药 物 配合 应 用 ,
相恶 : 即两种药物合 用, 一 种 药 物 与 另一 种 药物 相 作 用 而 致 原 有 功 效 降低 ,甚 至 丧 失 药物
相 畏 :是 指 一 种 药 物 的 毒 性 反 应 被 另 一种
[ 2 0 1 4 。 0 2 ] l 4 5
之说 。
而 成 为后 世 临床 的 常 用 方 剂 。 再如 用 “ 补 中益 气 汤” 做 动 物 实验 发 现 , 其 中升 麻 和 柴 胡在 药 方 中
何为中药的“七情”配伍
何为中药的“七情”配伍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用枸杞配菊花泡茶,当归搭配生地煲汤等的养生习惯,夏天还会喝一点百合银耳糖水,都知道喝了人参汤就不要吃萝卜了等等。
很多细心的小伙伴就会想“为什么一般都是这样的搭配呢?人参配菊花行不行?”其实,这些搭配习惯不是随便乱搭的,它都是源于传统的中药配伍的基础理论。
提到中药配伍,就要说到方剂,许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名方,都是从配伍中产生的,从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而形成,从而成为经典,这就是强调背诵经典汤方的意义所在及其重要性,真正的配伍,不是随心所想,随笔乱画,就如上述的麻黄配桂枝,都是根据其特有的偏性而进行搭配,用药的搭配,讲求的也是有君、臣、佐、使,讲求有升有降,有发有收,有张有弛,讲求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一句话,配伍讲究的是,药与药相互之间的作用。
这也就要说到药的“七情”了。
中药的七情,指的是:须使反恶畏杀和单行,具体点说就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中药的配伍-七情配伍1.单行:单味药治疗某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
2.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配合使用,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麻黄配桂枝,增强解表发汗,散寒的功效。
3.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为主,一种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枸杞配菊花,菊花可以增强枸杞补虚明目的作用。
4.相畏: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抑制。
如半夏的毒被生姜抑制。
5.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的毒副作用。
如绿豆杀巴豆毒。
6.相恶:一种药物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
如人参怕萝卜子。
7.相反:两种药连用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如川贝跟附子联用长生毒副作用,这也是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攻击或与乌头相对。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与甘草不和。
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细辛、(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的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的应用之配伍
汕头中公教育
卫生专业知识:中药的应用之配伍
在事业单位医疗卫生考试中,中药学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考生对此却望而却步。
针对这种情况,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归纳出中药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含义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治法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的方法。
二、目的
增强治疗效果、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
三、内容
(一)七情配伍
七情配伍,除单行外,论述的是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共有七种情况,故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1、单行:
2、相须
3、相使:
4、相畏:
5、相杀:
6、相恶:。
7、相反: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相恶、相反,是惟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太实用了,按“七情”规律搭配的药对,快收藏!
太实用了,按“七情”规律搭配的药对,快收藏!药对配伍是运用中药“七情”理论来研究两味药物搭配规律的学问。
所谓“七情”,就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七种药物间的关系。
这里除单行外,相须、相使就是协同作用,相畏、相恶、相反、相杀就是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的药对称为相辅相成药对,简称相辅药对;拮抗作用的药对称为相反相成药对,简称相反药对。
这是针对药物内在性质而言的。
此外,根据药物外在形态而言,有同类药物的搭配,有药物与食物的搭配等。
这里只列举了相反相成药对、相辅相成药对、同类相从药对、药食相助药对四大类。
《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有阴阳配合”,这就是药对的原始含义。
程杏轩引冯氏书云:“小病治气血,大病治水火。
盖气血者,后天有形之阴阳也;水火者,先天无形之阴阳也。
”故阴阳人体具体衍化为水火血气后,药对便有水火血气之配合了,这就是水火药对与血气药对。
再由水火的虚实进而推衍出寒热湿燥,由血气的动静进而推衍出升降散收。
故相对应的药对配伍规律进而便有寒热药对、润燥药对、升降药对、散收药对。
正由于寒与热、润与燥是针对水火的病性不同而立的;升与降、散与收是针对血气的病向不同而立的,故这四种药对是同级概念。
至于攻补药对与动静药对是概括了这四种药对的高一层次概念。
层次越高,越不具体,因此药对阴阳配合规律用这八种规律囊括比较切合实际,这即是药对八律。
但根据不同药对运用不同层次的规律来表达,也是合情合理的。
一、相反相成药对1.水火并泻(1)附子+大黄=中和散《圣济总录》(2)黄连+附子=连附六一汤《医学正传》(3)石膏+附子=附子方《普济方》(4)黄连+生姜=神圣香黄散《博济方》(5)栀子+干姜=栀子干姜汤《伤寒论》(6)黄连+吴茱萸=左金丸《丹溪心法》(7)栀子+附子=仓卒散《苏沈良方》2.润燥兼施(1)苍术+熟地黄=合德丸《普济方》(2)苍术+大枣=灵芝丸《奇效良方》(3)乌头+蜂蜜=大乌头煎《金匮要略》(4)苍术+枸杞子=枸杞还童丸《普济方》(5)附子+大枣=枣附丸《普济方》(6)高良姜+大枣=冰壶汤《普济方》3.升降互调(1)桔梗+枳壳=桔梗枳壳汤《伤寒活人书》(2)川芎+大黄=芎黄丸《杨氏家藏方》(3)桔梗+牵牛子=桔梗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4.散敛合用(1)五味子+吴茱萸=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2)诃子+麻黄=定喘饮子《百一选方》(3)罂粟壳+槟榔=神仙救苦散《全幼心鉴》5.动静相随(1)枳实+白术=枳术汤《金匮要略》(2)橘皮+白术=宽中丸《全生指迷方》(3)苍术+白术=二术丸《素庵医要》(4)肉豆蔻+大黄=肉豆蔻散《太平圣惠方》(5)人参+橘皮=参橘丸《全生指迷方》6.补泻兼顾(1)人参(扶阳)+附子(破阴)=参附汤《得效方》(2)人参(补阳)+大黄(泄热)=止痛妙绝饮《赤水玄珠》(3)人参(补气)+紫苏(理气)=紫苏汤《圣济总录》(4)人参(补气)+苏木(祛瘀)=参苏饮《太平圣惠方》(5)人参(补气)+胆星(化痰)=无忧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7.水火相济(1)龟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膏《证治宝鉴》(2)地黄+鹿角胶=地黄煎《赤水玄珠》(3)熟地黄+菟丝子=双补丸《百一选方》(4)玄参+菟丝子=玄菟丸《痘疹仁端录》8.气血相助(1)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2)人参(补气)+当归(补血)=参归汤《景岳全书》(3)人参(补气)+阿胶(补血)=阿胶饮《圣济总录》(4)人参(补气)+熟地黄(补血)=两仪膏《景岳全书》二、相辅相成药对1.清阳泻火(1)黄连+大黄=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2)黄连+黄柏=二圣丸《小儿药证直诀》(3)黄芩+栀子=黄芩清肺饮《证治准绳》(4)黄柏+知母=疗本滋肾丸《兰室秘藏》(5)龙胆草+黄连=龙胆丸《证治准绳》2.温阳补气(1)人参+蛤蚧=人参蛤蚧散《普济方》(2)鹿角胶+菟丝子=鹿菟丸(济生续方》(3)人参+白术=参术膏《证治准绳》(4)人参+鹿角胶=人参鹿角膏《墨宝斋集验方》(5)黄芪+人参=黄芪丸《普济本事方》3.祛阴燥湿(1)干姜+附子=干姜附子汤《伤寒论》(2)生姜+附子=姜附汤《岭南卫生方》(3)苍术+附子=术附汤《症因脉治》(4)干姜+川乌=退阴散《普济本事方》(5)附子+草果仁=果附汤(济生方》(6)干姜+高良姜=二姜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滋阴润燥(1)天冬+麦冬=二冬膏《张氏医通》(2)熟地黄+当归=内补丸《普济本事方》(3)天冬+熟地黄=天地煎《济生续方》(4)枸杞子+黄精=二精丸《圣济总录》(5)百合+生地黄=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5.理气清火(1)香附+夏枯草=补肝散《简要济众》(2)枳壳+黄连=立效散《万病回春》6.凉血解毒(1)紫草+雄黄=痘疗散《景岳全书》(2)黄柏+赤芍=黄柏丸《小儿药证直诀》7.利水逐饮(1)甘遂+大戟=一字汤《圣济总录》(2)甘遂+牵牛子=二气汤《圣济总录》8.理气活血(1)香附+赤芍=如神散《良方》(2)香附+川芎=点头散《景岳全书》本文节选自《药对学(修订本)》。
常用中药药对及其七情配对
常用中药药对及其七情配对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 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 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 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效果较大。
【香附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
治气分郁滞。
【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
中药配伍有七情,常见功效倍增的搭配
中药配伍有七情,常见功效倍增的搭配中药配伍有"七情"之说,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就是用单味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须,即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有明显增强其原有的疗效。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主辅配合,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
下面就是一些相须相使的几个常见用法。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中药学七情名词解释
中药学七情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中药学里的七情!这七情啊,可不是咱平常说的喜怒哀乐啥的。
在中药学里,七情指的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七种中药的配伍关系。
先说这单行,就好比一个人独闯江湖,自己就能发挥作用,比如独参汤,人参自己就能大显身手。
相须呢,就像两个好兄弟,一起合作那效果简直翻倍!比如说麻黄和桂枝,一起用那解表散寒的效果杠杠的!你说厉害不厉害?
相使呢,就像是一个厉害的主角带着个配角,主角带着配角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黄芩配大黄,黄芩清热,大黄泻下,配合起来多棒啊!
相畏呢,有点像一个怕另一个,但这可不是害怕就不好哦,有时候反而能利用这种关系,比如半夏畏生姜,生姜就能制约半夏的毒性。
相杀跟相畏类似,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就像两个高手过招,相互克制。
相恶呢,就有点不太友好啦,会让药效降低,这可得注意咯!
最可怕的就是相反啦,那简直就是水火不容啊,一起用可能会出大问题,比如“十八反”里的那些药,可千万不能乱搭配。
咱学中药学七情,不就是为了更好地用药,让药效发挥到极致,同时避免出问题嘛!所以可得好好记住这些关系,别乱用一气。
咱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病人负责呀!这七情就是中药学里的重要知识,咱可不能小瞧了它!你说是不是?。
中药配伍七情的内容
中药配伍七情的内容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是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销、削弱原有的功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药物反而因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它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一)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
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二)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三)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脾虚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四)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
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五)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六)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
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七)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中医大家岳美中中药“七情药物配伍”
中医大家岳美中中药“七情药物配伍”本文转载自微信号中华经方大师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七情”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全和视之。
”药物相须,乃指同类而不相逆之功效,如人参、黄芪与甘草,俱为甘温药,按东垣理论,相须为用,可退大热,为甘温除热之圣药。
东垣的这一思路,是从仲景《金匮要略》中悟出。
仲景《伤寒论》113方和397法中,未用黄芪。
《金匮要略》23篇中却有未用白通之例,反而有17个方剂用黄芪。
是不是仲景不懂黄芪?不是。
这里有很深的道理。
黄芪为温补药,功效慢些,无撞墙倒壁之功和起死回生之力,不同于附子辛温剧毒,起效快,这是芪附的不同。
仲景用黄芪的方法见于黄芪建中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中。
日人吉益东洞《药征》、周岩《本草思辨录》对此颇有研究。
黄芪主治皮肤之水,旁治更多。
防己黄芪汤治皮水,恶风汗出,有时可退尿蛋白。
相须为用是指两药不可相离,如黄柏、知母相须,治下焦有热,尿黄,肾虚有火,可以滋阴降火。
泽泻、茯苓去上焦水,治欲饮而渴(下焦无热)。
故知柏地黄汤去肾火,茯苓泽泻汤治上焦渴而欲饮者(不思饮用知柏)。
至于五苓散,则治水入而吐。
李东垣从精神上继承张仲景,用甘温除热如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及清暑益气汤等,即是很好的例子。
相须为用的例子尚很多,如破故纸与胡桃,二者合用力大,青娥丸是一证明。
干姜、附子合用,其功效也大。
药物的相使,是为之所使之意。
相恶者,则为夺我之能也。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而相反者,乃两不可合也。
仲景于此,有特殊经验。
如甘遂半夏汤,甘草反甘遂而并用,附子粳米汤、小青龙加附子,附子攻半夏而同方。
简述药物配伍七情的主要内容
简述药物配伍七情的主要内容摘要:一、药物配伍的定义与重要性二、药物配伍七情的概念与分类1.相须配伍2.相使配伍3.相杀配伍4.相畏配伍5.相反配伍6.相恶配伍7.单行配伍三、各药物配伍七情的作用与举例四、药物配伍禁忌与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正文:药物配伍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
药物配伍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医治疗的基石。
药物配伍七情是药物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了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和单行七种类型。
1.相须配伍:同类药物相互配伍,可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
例如,麻黄与桂枝配伍,能增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2.相使配伍:以一类药物为主,另一类药物为辅,使主要药物的功效得到加强。
如,党参配伍炙甘草,党参为主,炙甘草为辅,可增强党参的益气补中作用。
3.相杀配伍: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甘草解毒,能减轻附子的毒性。
4.相畏配伍: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绿豆能解砒霜毒。
5.相反配伍:两种药物合用,可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如,甘草与甘遂、大戟相反,不可同用。
6.相恶配伍:一种药物能减弱另一种药物的疗效。
如,藜芦能减弱人参的补益作用。
7.单行配伍:单一药物发挥疗效,无需其他药物辅助。
如,独活能治风湿痛。
在药物配伍过程中,必须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时要遵循药物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药物配伍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了解药物配伍七情及注意事项,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七情指的是什么?
中药七情指的是什么?应用药物治疗疾病,分为单味药和复方两种。
单味药物多用于病情单纯的病症,因其服用简便、容易掌握等。
对于复杂多变的疾病,单味药往往无法适应,比如数病相兼,或实虚并见,或表里同病,或寒热错杂,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能、病情及治疗要求,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一起应用。
因此,就会出现某些相互作用,这就是药物的配伍关系。
如有的药物经配伍后产生协调作用而增进疗效;有的药物可互相对抗而消除原有的毒性与副作用,或减轻疗效,或因为相互作用而发生不利于人体的毒害作用等。
古代医家把药物配伍所产生的这些情况,总结归纳为七个方面,即药物的“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
1、单行单用一味药物来治疗疾病,独自发挥作用,没有配伍关系。
如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仙鹤草芽能驱杀绦虫等。
2、相须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协同作用,加强原有的功效。
如南瓜子与槟榔配伍,能增强驱绦虫的作用;大黄、芒硝均能泻热通便,二者合用,则增强功效;知母、石膏均能清热泻火,二药配伍应用则加强清热泻火功能。
3、相使药性不同的两种药物,其中一药为主,配合它药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胃火牙痛,石膏清胃火,配牛膝引火下行,促使症状得以更快消除;如脾虚水肿,黄芪配合茯苓,可加强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
4、相畏两药合用,以一种药物来抑制另一种药物,用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或烈性反应。
如常山配槟榔,可消除常山的致吐作用;生姜制半夏毒,所以半夏畏生姜。
5、相杀相杀与相畏,实际意义差不太多。
凡二药合用,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绿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等。
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相互牵制而降低药物的作用。
如人参大补元气,莱菔子行气,二者配合后,后者能减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如生姜能减低黄连的寒性,黄连能减低生姜的温性。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对机体可产生强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乌头反半夏。
简述中药七情配伍关系
简述中药七情配伍关系
中药七情配伍关系源于《神农本草经》中的“七情合八气”。
它是指中药在理论上按照七个情志与八个府脏相应的关系进行配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药七情包括:喜情、怒情、思情、忧情、悲情、恐情、恼情。
八气包括:心气、肺气、脾气、肾气、肝气、胸中气、五脏之气和九窍之气。
七情合八气的配伍关系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将具有某种情绪属性的药物与相对应的脏气进行配合,以达到平衡和调理的效果。
具体的配伍关系有:喜用柴胡、怒用黄芩、思用酸枣仁、忧用酸枣仁、悲用黄连、恐用黄连、恼用柴胡。
如喜主心,用柴胡调和心气,以平衡情绪;怒主肺,用黄芩清肺热,以平抑肺气;思主脾,用酸枣仁以缓解思虑过度等。
中药七情配伍关系的理论为中医治疗提供了一种辅助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要情绪状况和体质特点进行调配中药,以达到平衡情绪、调理脏气的目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七情配伍关系并非是所有中药配伍的唯一准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本草中国:七情配伍
本草中国:七情配伍人有六欲,药有七情。
本草之间的相遇,亦如人与人之间的接壤,或君臣佐使,或相生相克。
有时,毫无预兆的不期而遇,也会成就一段传奇。
中药界所谓的“七情配伍”,又被称作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这种“七情”的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提及。
其序列云:“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单行:所谓单行,是指用单味药便能发挥预期的治疗效果,并不需要其它药物的辅助。
明代陈嘉漠在《本草蒙筌》中说:“有单行者,不与诸药共剂,而独能攻补也。
”如清金散用一味黄苓治轻度的肺热咳血。
相须: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明显增强其原有疗效。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本草经集注》中又加以阐释:“其相须、相使,不必同类。
犹如和羹调食鱼、肉、葱、豉各有所宜,共相宣发也。
”石膏与知母配合,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和芒硝合用,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主辅配合,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黄芪配大黄,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相畏: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神农本草经》中云:“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说:“半夏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
”即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畏生姜。
相杀:相杀是相畏的深入,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
相恶:相恶在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神农本草经》中将相恶与相反并提,并告诫:“勿用相恶、相反者”。
《本草经集注》中亦说:“其主治虽同,而性理不合,更以成患。
中药七情歌释
中药七情歌随着中医药的兴起,目前在国内甚至其他国家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医药的高潮。
为了更轻松的学习中医药,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中药通小编陆续为大家分享中医药知识的七言歌谣,并加以注解,以便读者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七情配伍:所谓“七情配伍”就是指七种配伍关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接下来,中药通小编为你一一阐述:01单行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02相须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03相使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04相畏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05相杀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06相恶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辨证看待相恶: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
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
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七情配伍(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七情配伍指的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七种配伍情况。
中药的七情配伍是什么?很多人对于这一中药“常识”并不明白。
其实,七情配伍指的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七种配伍情况。
1.单行:即无需其他药物辅助就能发挥预期效果。
如只用一味的独参汤就可有效治疗元气大脱证。
2.相须:即配合使用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可增强原药药效。
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
3.相使:即以一种药物为主,配合利用性能功效有共性的其它药物辅佐以提高药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配合使用利水健脾的茯苓可增强前者功效。
4.相畏:即利用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该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利用生姜可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行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时,会降低其中一种的功效,甚至使其失去药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
的功效减弱或丧失,而不是二药的各种功能全部相恶.
7.相反:即两种药物混合使用将产生毒副作用。
如乌头反瓜蒌、贝母、白及、半夏、白蔹。
七情配伍关系中,除单行外,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医学;相恶是一种药物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是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临床用药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是常用的配伍方法,而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禁忌。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