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学城模式:学生对大学认同感和亲密度降低

合集下载

大学城调查报告

大学城调查报告

大学城调查报告大学城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大学城作为一个集中了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地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其独特的环境和特点吸引了许多学生和教职员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城的发展现状、居民生活状况以及对大学城未来的期望,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了900份有效问卷。

样本覆盖了大学城内的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居民,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三、大学城的发展现状1. 教育资源丰富:大学城内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2. 科技创新活跃:大学城内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密集,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 文化氛围浓厚:大学城内有许多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4. 交通便利:大学城内的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方便居民和学生的出行。

四、居民生活状况1. 住房情况:调查显示,大学城内的居民多数居住在大学城内的学生公寓或教职员工宿舍,住房条件较为良好。

2. 生活成本:大学城内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房租和食品价格,这给一些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3. 文化娱乐:大学城内有许多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居民可以在闲暇时间享受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4. 社交圈子:大学城内的居民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地区,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五、对大学城未来的期望1.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居民希望大学城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企业和科技公司,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环境保护:居民对大学城的环境保护非常关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保护大学城的生态环境。

3.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希望大学城的基础设施能够进一步完善,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医疗设施等方面。

4. 丰富文化活动:居民希望大学城能够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五邑大学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五邑大学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五邑大学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五邑大学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王英基于学校的建设发展需要,按照实习要求,特此组织此次调查。

结合自己的实习实践,先后负责的跟班对象有大一和大三学生,就此直接设计认同感的调查问卷,以这两个班(信院AP09057班、机电110904班)的学生作为问卷填写对象,分别从符合度、满意度、评价值、归属感等几个方面跟踪了解。

一、五邑大学学生学校认同感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内容分析(一)问卷发放对象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86份(大三AP09057班41份,大一110904班45份),回收问卷75份(110904班34份),回收率87.2%,有效率100%。

(二)问卷调查内容分析1、认同感符合度的调查:3、认同感满意度的调查:4、认同感归属感的调查:综上所述,通过对大一、大三两个班学生从四个方面调查其对学校的认同感结果可以得出:相对而言,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学术氛围、师资力量等方面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一般。

值得深思的是:在学校基础设施、饮食、运动场所、就业指导、心理辅导方面,大一和大三的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都不高,这也给学校在加强学生对校认同感的工作建设方面提供了指导方向和思路。

二、认同感问卷调查反馈的问题及其建议(重点根据大三学生的反馈结果)由第一部分可以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高低主要是是围绕校园环境、基础设施、住宿和饮食条件、运动场所、校园文化、师资力量、学术氛围、奖助学金、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就业指导、校院系各机构职能效率等几个内容来确定的,从问卷设计的涵盖面以及答案比例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如下:1、生活:主要涉及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住宿和饮食条件几个方面。

48.8%的学生的业余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说明邑大的图书馆环境比较迎合学生的需求,学习亦或者调节。

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是:住宿方面,34.1%的学生认为住宿条件一般,24.4%比较满意,节点在于断电与否。

饮食方面的争议较大,34.1%的学生对学校的饮食条件很不满意,26.8%不大满意,主要反馈饭菜的种类三年如一日,味觉渐渐丧失,价格偏贵。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5篇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5篇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5篇第一篇: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一、大学生消费“两极分化”严重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过着与其身份不符的奢侈腐败生活每月生活费花销动辄几千元吃、穿、用都讲究名牌名牌笔记本电脑、高档智能手机等成为他们的必备品;闲暇时经常光顾高消费娱乐场所请客吃饭挥洒自如;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有车族”也越来越多。

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虽不大,但对其他同学的负面影响却非常之大,他们的盲目消费、赶潮消费,会令一些同学追随他们而形成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的产生。

而高校中还存在很多家庭条件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很少,甚至部分学生月花费不到300元,每月除了正常吃饭费用,其他方面的花费几乎没有。

这些学生除了要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大多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

其中有不少学生感到生活压抑,心理负担沉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使这个群体心态失衡,造成他们的自卑感这也是大学中潜在危险因素最多的群体。

(一)交际消费偏高1.手机、电话交际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电话或者短信息与别人沟通交流。

每月电话消费也成了月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过半数的学生每月手机花费在100元左右,少数学生每月的手机花费高达三四百元。

在课堂上或者自习室中经常会看到学生不断接打着电话,部分学生每次打电话都要聊上几十分钟,甚至个别学生与隔壁宿舍交流沟通都要打电话解决,手机己经成了学生日常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短信业务的普及也极大满足了学生的需要,经常会看到学生手拿电话不停的发短信,个别学生每月的手机短信能达到上千条。

这样,每月高额的话费不得不节省其它项目开支或伸手向父母要了,这种消费一部分是为了交际与生活的需要,即满足实用型的消费;一部分则可能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一种满足感(如展示身份、显示潇洒等),而实际上并非对手机的通讯功能有较强需求,这部分的消费是为了满足炫耀型的消费,它超越了学生自身支付能力,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大学城调研报告

大学城调研报告

大学城调研报告大学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大学城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走访大学城内的商店、餐馆、娱乐场所,观察市民的活动情况和购物习惯,并进行访谈。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大学城内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对大学城的满意度。

三、调研结果1. 生活服务设施较多:大学城内拥有各种商店、超市、餐馆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可以方便购买生活用品和享受各种美食。

2. 缺乏公共交通系统:大学城内缺乏公交站点,市民出行主要依靠私家车或打车,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3. 缺乏娱乐设施:大学城内缺乏文化娱乐设施,市民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缺乏多样性和丰富性。

4. 缺乏公共空间:大学城内缺乏公共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市民难以享受户外休闲和运动。

5. 物价较高:大学城内的生活费用相对较高,尤其是餐饮和住宿方面,对于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6. 环境整洁度较高:大学城内的环境整洁度较高,街道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工作也较为普及。

四、调研建议1. 支持公共交通发展:增加公交线路,修建公交站点,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 丰富娱乐设施:增设影院、剧场等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市民的娱乐活动选择。

3. 打造公共空间:建设公共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和运动的场所。

4. 推行价格优惠政策:对大学城内的餐馆、超市等商家推行价格优惠政策,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

5.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推动大学城内的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五、结论大学城在生活服务设施方面相对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娱乐设施不足等。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为大学城的规划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积极改进,提升大学城的整体品质,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大学生地方依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大学生地方依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大学生地方依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呈贡大学城为例孙秀春;付保红;陈艳;王振【摘要】人对居住地的依恋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大学生与大学城之间的依恋关系可以为衡量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合理与否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新视角.依据地方依恋理论,构建了大学生地方依恋维度模型,以呈贡大学城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SPSS计量分析,了解了大学生对大学城的地方依恋程度差异,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呈贡大学生的地方依恋在不同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地方认同程度最高,根植意愿最弱,大致处于地方认同感到依赖感过渡的阶段;功能依赖对其地方依恋的影响效应最低,并不能直接正面促进其根植性的形成;大学生由于个人背景不同,地方依恋程度有显著差异;居住时间、家乡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大学生地方依恋程度的显著因素.【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6(028)006【总页数】8页(P52-59)【关键词】地方依恋;大学生;呈贡大学城;人地关系【作者】孙秀春;付保红;陈艳;王振【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5.6在当前的知识经济大环境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开始了大学城的兴建热潮[1]。

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学城的规划设计多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空间构建等多从物质层面考虑,大学生与新兴大学城之间情感联系的构建、地方依恋程度等问题作为影响大学城这一特殊城市单元未来规划思路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相应的关注。

随着地理研究的人文转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人与地方的依恋关系。

地方依恋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源于环境心理学中人们对“思乡情怀”的观察[2]。

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明确定义地方依恋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在理论框架[3]和维度构建[4]、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方面已经相对成熟,基本上形成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

大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方案

大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方案

大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摘要:大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满意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有着很大的影响。

了解大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满意度不仅可以反映普通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学校也可根据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和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学习环境,打造一种人性化的合理的校园体系,从而提高学校相关工作的绩效和改进方向,促进学校的发展,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做到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有利于其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满意度、建议、改善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你幸福吗”、“幸福度”、“满意度”等这些字眼也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学校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对其学校的满意度对他们的学业和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在我国大学校园里,有不少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生活存在着不满。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不到位,而且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其不满从而产生抵抗、排斥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材与发展。

然而,本来应该受到重视的问题却没有被关注。

通常情况下,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所关注的只是大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学校的心理感受和看法。

因此,在此背景下,了解大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满意度和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目的学校通过对大学生对其校园的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的体验、感受和对学校的建议,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改善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也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为高校培养、引进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范围:长沙市岳麓区内的各大高校调查对象:长沙市岳麓区内各所高校的在读大学生四.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调查2.大学生对其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调查3.大学生对其学校的公共环境(食堂、图书馆、厕所、公共卫生等)满意度调查4.大学生对其学校的期望和建议五.调查方案1.调查方式:主要采取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大学生母校认同缺失的心理成因及应对

大学生母校认同缺失的心理成因及应对

大学生母校认同缺失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牟艳娟谷正杰1(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母校认同是学生对母校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学习氛围以及学校独特魅力的认可而产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是一种对学校的热爱、依恋、怀念、思念的心态。

然而,现在却有很多大学生对母校不认同、认同缺失,对母校冷漠、忽视、诋毁,更为严重的是有学生一离开学校大门就对学校恶语相向,认为是学校毁掉了其学习和生活。

找出学生母校认同缺失心理成因,并形成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举,同时也将对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产生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母校认同缺失心理成因应对认同是弗洛伊德理论术语:“是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的模仿过程,可以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

”[1]“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处形式。

”[2]认同,可以分为发展认同和知觉认同两个部分。

发展认同是个体的行为发展成类似的某个人或者某团体的行为,即把外界某人或者某群体的特性投到个体的人格当中。

而知觉认同是把别人的优点,团体的荣誉,客观事物视为与自我共有的。

母校认同是个体发展认同的组成部分。

一、母校及母校认同母校一词来源于日本,它是在20世纪初传入的。

通常地人们把自己毕业或肄业的学校称为“母校”。

母校一词饱含亲切感,又易于接受,后来在全国就流行开来了。

母校认同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所产生的归属感、荣誉感,是学生对所就读学校的历史来源、价值体系、学校校风的了解、理解;是对学校精神体系以及文化传统的自然接受和内化;是对学校的自然爱戴和拥护。

母校认同对内表现1本文为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105960305M35)的研究成果之一牟艳娟女(1966-)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谷正杰男(1979-)江苏常州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对学校办学风格、精神传承的理解和接受;在外则表现为学生维护学校名誉,维护学校尊严,以及以学校为荣的自豪之情。

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五邑大学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实习辅导员朱思怡前言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个调查(1146人参与)显示,众多大学毕业生谈起母校时感情淡薄,不少受访学生都表示对母校没有太多印象,甚至认为自己与母校“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1]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对大学教育认同感情况并不乐观。

哈佛大学 2007年捐款基金为 350亿美元,耶鲁为 225亿美元,捐赠成为美国这些常青藤大学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我校自建校以来,得到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的热情关怀和鼎力支持。

他们共捐建楼宇近 50多座,还捐赠了一大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并设立多项奖学金,而本校校友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自 2010年以来,我校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校大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情况又将如何?沈鹏在《校友示范 : 大学生学校认同的新路径》一文中提出:学生的学校认同感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的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及文化传统的承认和接受并产生的归属感。

[3]王锡范,张先虎,谢沛铭三人在《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认同感的培养》一文中提出:认同就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人过程,是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整个人格发生全面性、持久性的模仿学习,也是一种防御性机制。

[4]笔者在本项调研中认为,认同感就是学生对学校态度、情感、行为方面的体现,满意度即情感的体现,所以本文主要从态度、满意度方面了解我校学生对学校认同度的现状。

了解在校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归属感、责任感及参与校园活动的意识及管理状况,对建设、改进和管理学校方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校园文化和管理的群众基础。

[5]我校对于学生认同感、学生母校情结相关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认同感现状展开调研并分析,根据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更好地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为我校的发展提出更有意义的想法。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教育学院的学生,正在做一项关于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研究,您的回答将为本研究提供宝贵的依据。

请根据您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最符合您的真实感受的那个选项上打“√”。

问卷是匿名的,您所提供的信息仅供研究所用,不会侵犯您的隐私,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我们保证对您所填写的内容保密。

尽可放心回答。

注意:不要多选,也不要漏选。

如果您觉得题目不清晰或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将您的修改意见写在旁边,我们会在以后的研究加以完善。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第一部分基本资料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的学科类型: □文科□理科□医学
4.您的学校属于:□重点学校□一般本科□专科
5.您来自:□本省□外省。

3五邑大学在校生学校认同感调查报告

3五邑大学在校生学校认同感调查报告

五邑大学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认同”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涵义:一是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二是承认、认可。

认同感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

认同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十分常见,其实质涵义包括两方面,一是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承认、认可和赞同;二是自觉地以所认可的对象的规范要求自己,按所认可对象的规范行事。

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认同感是认同的一种具体形式。

从认知的角度看,这种认同是大学生个人作为学校中的一员的那种归属感以及依恋感;从情感的角度看,这种认同是大学生对职业院校能够给自己的未来提供一种美好的预期结果的情感上的忠诚度和自豪感;从行为角度看,这种认同是大学生对学校的价值观的认同并以此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认同感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正确的认同感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可以把学生与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产生强烈的向心力。

同时,大学生积极的认同感还会激发他们内心那种自主学习的精神动力,形成自觉地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维护学校荣誉和良好口碑的行为。

鉴于以上原因,并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本人在为期三周的实习期间,对五邑大学学生对学校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本文拟通过对五邑大学在校学生学校认同感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学校认同感上的现状,并对调查过程中学生在学校认同感上所反映状况做全面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与策略,为学校改善教育、管理模式做参考。

并且通过对该问题的调研,更好地促进五邑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大力提升学生的归宿感和认同感,让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全方位突破融为一体,形成更为和谐、可持续的校园文化。

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

大学城调研报告

大学城调研报告

大学城调研报告大学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大学城的规模、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大学城内的生活、学习、就业等情况,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和发展方向指导。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面向大学生和周边居民,了解他们对大学城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的需求和意愿。

2. 实地走访:走访大学城内的大学、学生宿舍、商业区、公共设施等地点,了解该区域的建设情况和设施配套程度。

3. 网络调研: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大学城的相关数据、新闻和报道,了解大学城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反响。

三、调研结果1. 大学城规模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大学城的规模约为XX平方公里,目前包括X 所高校和X个院校。

大学城内以教育相关设施为主,商业区和宿舍区逐渐完善,交通便利。

2. 居民和学生对大学城的评价:大部分居民和学生对大学城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大学城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交通方便,商业设施丰富。

然而,也有少数人抱怨噪音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3. 生活、学习和就业需求:调查显示,居民和学生对大学城的生活设施和服务有一定的期望,希望有更多的超市、图书馆、医院等公共设施,并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实习资源。

4. 大学城的发展现状:调研发现,大学城的发展较为迅速,不断增设新的学校和宿舍楼,商业设施也在不断扩张,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驻。

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交通流线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等。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学城内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以满足居民和学生的需求,如更多的超市、医院、体育设施等。

2. 改善交通状况:大学城的交通问题亟需解决,可以考虑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并改善道路交通流线,提高交通效率。

3. 加强就业和实习资源:大学城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资源,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并与高校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4. 加强文化和娱乐设施建设:大学城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娱乐演出,在增加居民和学生的娱乐选择的同时,也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作出贡献。

大学城高校师生关系调查分析——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大学城高校师生关系调查分析——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比例少 ,主要是考 虑到刚入读大学 一个 多月 的学生 对学 校和教 师还在 熟悉 中,
对师生关系 的体会还 没有那么深 ,因此
有意减少 了对一年级新 生的调查 。而从 其他三个年级 回收有效 问卷的 比例正好 可以看出二 、三年级 的学生 对师生关系 已有较多认识 , 并期 望改善师生关 系 , 问
卷的 回收率较 高 ,而四年级 的学生 已逐
渐 适 应 目前 师 生 交 往 现 状 ,对 问 卷 的 回 答 没 有 那 么 积 极 ,对改 善 师 生 关 系 并 不
大 学城 高校 师 生 关 系 日渐 受 到 关 注 。本
次调 查通 过 发 放 问卷 的 方 式 对 当前 广 州
漠等情况 ,要 形成和谐融洽 的大学城 高 校师生关 系除 了需要学校 、 师 、 教 学生的
共 同努 力 , 离不 开地 方政 府 的 支持 。 也
【 关键词 】 州大学城 广
关系 政 府
高校
师生
高等教育的 目标是培养 大量合格 的 高层次人才 , 建立 良好 的师生关系 , 是满 足教学需要 、 协同教学 活动 、 现教学 目 实 标的基础和保证 ,对大学生健康 成长也 是十分必要 和重要 的。随着各地 大学 城
悉 的 陌 生 人 ” 占 1. 而认 为 与 老 师之 , 49 %,
问卷是在 1 0所高校 完成的 , 每所高 校发 出 10份 问卷 ,其 中各校 的回收情 2 况为 : 中山大学 回收有 效问卷 14份 , 0 占 1. %;华南理工大 学有效 问卷 9 05 9 8份 ,
占 99 % ;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15份 , .8 1 占 1 .1 ;广 东 外 语 外 贸 大 学 9 1 % 7 7份 , 占

大学城的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城的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城的大学生调查报告第一篇:大学城的大学生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深圳大学城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校研究生院学生数千人,消费潜力巨大。

通过对深圳大学城在校生的消费行为一个全方位的调查,基于一些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统计上的结论,然后,从这些结论性的事实入手,再利用一些模型及经济理论(如消费者行为学,博弈论,激励动机理论等等)去研究指导这些消费行为的(或者说隐藏在这些消费行为背后的更为根本的)消费观念,进而采用一些统计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去研究消费行为、消费观念跟一些变量的相关关系(如研究生院校、本科院校、专业、年龄、生源地、工作背景等等)。

二、调查方法:根据大学城实际情况,本次关于深圳大学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全卷由32道选择题构成。

共发放问卷400,其中有效回收问卷325份。

问卷在清华发放约50份,北大约50份,哈工大约50份,大学城图书馆约250份,比较好的涵盖了深圳大学城的所有学生。

三、调查对象:深圳大学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校研究生院学生四、调查结果分析1.基本个人情况部分,如下列图示;其他饼图都附在excel表格中,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在此只简要把数据列举如下,在有效回收的325份问卷中:男生占63%,女生占37%;来自村镇占33%,地级县级市占40%,经济发达区占27%;工科学生占30%,理科12%,文科35%,商科21%;其中做兼职的同学占11%,无兼职89%;有对象的占46%,无的54%;原先没工作过的占72%,原先低收入工作(XX以下的)的占11%,中高收入占17%;家庭收入2万以下的占30%,2-4万的占34%,中高收入的占36%;独生子发的占46%,非独生的占54%;本科院校在北京上海的占26%,其他一线大都市的占19%,其他城市的占55%;毕业后打算工作的占80%,深造的占20%;期望月薪4000以下的占12%,4-6千的占34%,6千-1万的占40%,1万以上的占14%;期望工作地点88%的人选择了“北京/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期望工作类型中,19%的人选择了“公务员”,23%的人选择了“科研”,43%的人选择了“企业白领”,剩余大部分选择了“自主创业”;有35%的人“没想过买车”,而46%的人则选择了“5年内买车”;24%的人“没想过买房”,40%的人选择了“5年内买房”,26%的人选择了“5年以上买房”;对于学校助学贷款的满意程度,有58%的人选择了“一般”,18%的人选了“不满意”,13%的人选了“十分不满意”;本科一月的伙食花销,58%的人在400以下,36%的人在400-600,而硕士一月的伙食花销,19%的人在400以下,57%的人在400-600,甚至17%在600-800,可见深圳的伙食支出之高;本科一月除伙食外总的花销,78%的人选了“500以下”,17%的人选了“500-1000”,而硕士一月除伙食外总的花销,56%的人选了“500以下”,34%的人选了“500-1000”,更有10%的人选了1000以上;关于学费来源,本科来自父母的占90%,到了硕士则下降为78%,有12%的比例自己赚取;除学费外的花销来源,本科有69%是来自父母,“自己赚”跟“通过学校奖助学金”的则各占14%;硕士有57%的人花销来自父母,22%靠自己赚取,18%来自学校奖助学金;2.不同学科消费行为的比较我们看到,首先,硕士跟本科相比,本科期间,400以下的花销均接近5成,而硕士期间,很明显,400-600的花销趋于主流,这可能主要由于相比于全国,深圳消费水平偏高,导致了伙食支出的偏高;而且我们看到,无论本科还是硕士,商科的学生伙食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学科,然后是文科,然后是理科,接下来是工科,这说明商学院的学生的消费观念应该更超前;上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月花销有以下的趋势,即从工-理-文-商科排过来,高端消费所占比例明显加大,硕士期间,商科中端消费比例甚至超过了低端,这可能源于商科的学生要花更多钱购置服装,化妆品,手提电脑等物品,而工科学生一般待在实验室,其在这些方面的需要也没有那么迫切,所以花销自然降了下来。

大学城市场调查报告

大学城市场调查报告
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商家的满 意度比较
消费者对大学城市场的整体 满意度
消费者对市场环境、设施等 方面的满意度
消费者对市场服务的满意度 及改进意见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主要竞争对 手、市场份额等
大学城市场概述:市场规模、 发展历程等
竞争策略分析:各竞争对手 的营销策略、产品特点等
竞争趋势预测:未来市场竞 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大学城内通常会有商业街、餐 厅、咖啡厅等商业设施
大学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 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大学城特点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市 中心或近郊,交通便利, 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学术氛围浓厚:聚集了众 多知名高校,拥有丰富的 教育资源和学术氛围
商业业态丰富:除了学生 日常生活所需的商业设施 外,还吸引了众多品牌商 家入驻
大学城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大学城市场规模庞大,学生人数众多
消费水平:学生消费水平较高,消费能力强
竞争情况:大学城内商家众多,竞争激烈 市场前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城市场前 景广阔
大学城市场主要问题
竞争激烈:大学 城内商家众多, 竞争激烈,需要 不断提升产品质 量和服务水平
加大投资力度, 提高市场竞争力
拓展销售渠道, 扩大市场份额
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品牌影响力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 服务水平
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多元化发展将成为趋势 科技应用将推动市场升级 政策支持将促进市场发展
结论总结
大学城市场现状分析 竞争格局与趋势分析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分析 结论与建议
调查范围
调查对象:大学城内的学生、教师、工作人员等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调查内容:对大学城内的商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了解 调查目的:为大学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大学城的繁荣与发展

关于五邑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关于五邑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关于五邑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报告人:涂勤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关于五邑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五邑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以培养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五邑侨乡的最高学府,学校坚持“根植侨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遵循“内外合力,特色发展,面向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人才战略为强校之基,以创新精神为建校之魂,以服务地方为兴校之路,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全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全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通过了解五邑大学在校大学生对母校认同感的现状,寻找进一步提升邑大学子对母校荣誉感与归宿感的途径。

二、调查目的作为大学的主要成员,大学生对大学这个组织的认同程度对于学校的发展、工作绩效等有着深刻的影响。

学生对学校的认同程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潜在地影响着学校的文化塑造和精神传承。

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越高,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质量就会越好,反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越好也会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较高的认同感会促使学生为学校的声誉、目标而努力,做出与学校宗旨一致的成就。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将有益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有利学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对学校发展也将产生重要意义。

可见对学校的认同感的高低关系着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1)通过在校大学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制度、政策行为及规章制度的关心及思考程度,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学校思想的认同程度;(2)探求在校大学生对五邑大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的关注度,用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五邑大学的归属感程度;(3)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五邑大学各方面的满意度及未来回馈母校的意愿,了解其对自我的认同度;(4)希望通过学生的有效建议寻找进一步提升邑大学子对母校荣誉感与归宿感的途径,为五邑大学取得进一步发展尽一份力。

大学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大学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12月2日~12月10日调查地点:南通职业大学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学生调查方法:走访、问卷调查调查人员:__x前言:对于学校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现象,我们希望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及建议,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促进校园文明健康发展。

主体:调查发现:学校60%的同学认为校园现在的文明礼貌现象良好,40%的同学认为状况一般。

由此看来,目前校园文明的状况基本达到良好水平,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校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发生地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食堂、宿舍和户外场所。

有些同学建议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立几个标语牌,提醒大家注意言行举止。

受访者普遍对在教室大声讨论、打电话现象感到厌恶,我们觉得对于这类问题,应该提高个人素质,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同样,对于“课桌文化”,受访者都表示不赞同,认为及时制止这些行为比较好。

40%的同学看到垃圾会捡起,放进垃圾桶,50%的同学偶尔会捡,只有10%的同学表示不会捡起垃圾;我们可以知道大家对于校园卫生还是比较关注的,并且大部分人会自觉为校园为生出一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见到老师问声好”,这是我们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受到的教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却越来越忽视这个问题,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只有碰到是自己的授课老师的情况下才会主动问好。

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一些礼仪文化课程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校园文明意识。

针对“你是否会说脏话”这个问题,50%的同学回答偶尔会,10%的同学回答忍无可忍时会,40%的同学回答不会。

我们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什么场合,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说脏话,对个人形象、公民素质的体现都不是很好。

“上课时打电话”,在大学课堂时常发生,大多数人都觉得除非是有急事,不然对老师和同学都是不礼貌的,我们还是学生,就应该履行学生的义务。

在食堂,插队或者不倒剩饭这种不文明习惯相对较少发生,这也是因为学校在这方面监督、宣传较多,我们要说的是自觉不插队、倒掉剩饭剩菜这不仅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减轻了阿姨们的工作量。

大学生对学校满意程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学校满意程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学校满意程度调查报告摘要:了解大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满意程度,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们对学校的态度和倾向,也可以放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绩效和改进的方向,可以做到学生收益学校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调查背景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更是我们该去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根据我小组的调查所知,在我国大学校园里,不少同学对自己的校园生活不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反映出学校的相关工作做得不到位,而且同学们也会因对校园生活的不满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做出消极行为。

本应受到重视的这一问题,却在如今的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可以肯定地说,尽管之前已有零星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学校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仍不大。

大学生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一种总的心理感受与个人看法,它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

了解大学生的满意度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态度与倾向,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绩效及改进方向。

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又是大学生满意度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指标。

二调查目的我国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越来越多人能够上大学。

上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都憧憬着大学校园的生活,然而当他们进了大学后才发现大学生活并非所想的美好,取而代之的却是对校园生活的不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校园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与他们的学业和成长密切相关。

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大学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希望能引起学校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关注,最终希望大学生对其大学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1调查对象:二工大学生2地点的选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3调查对象选择:以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30名同学(男女个半数)进行调查。

调查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网上作答或在校园进行问卷调查4调查方面:1食堂、2晨跑3教学工作4硬件设施5规章制度6老师沟通7学习氛围8交通设施(校外)9大学生的心理问题3调查的结果在莘莘学子的眼中大学是一个神圣而富有朝气蓬勃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大学城模式:学生对大学认同感和亲密度降低一座大学城,学生住城里,老师住城外,几十公里的距离会给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带来怎样的改变?
有人说,把课堂变成车间,老师按点来,到点走,教学缺失人文氛围的塑造,老师把精力都花在了完成任务上,讲课质量没法保障。

也有人说,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和同学、老师、周边环境、周边行业,有体验、互动、人脉关系建设,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也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

其实,大学城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师生关系,而是学生对大学认同感和亲密度的降低。

而师生关系的更新,交流平台建设,需要教学双方共同的探索。

上海松江大学城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入驻的7所大学之间只用绿化带隔开,所有学生住在统一的学生公寓里,上课时各去各的大学。

按照园区内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生萧蕾的说法,“没有在学校里念书的感觉,像是在以前的大国企,每天早上从家属区到厂区,晚上再浩浩荡荡杀回来”。

类似的大学城在中国遍布东西南北:重庆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北京良乡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昆明呈贡大学城、杭州下沙大学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离市中心远。

一座大学城,学生住城里,老师住城外,而且往往是相隔几十公里的城外,除了上课,他们还见面吗?师生之间如何处理这种“异地”关系?
学生说:为了赶班车,老师下课都很“及时”
大学城是一个舶来品,起源于欧美。

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聚集到一起,大学周围或者大学校园本身就成了初具规模的城镇。

典型案例就是英国的牛津和剑桥。

然而,大学城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因果关系的倒置,从“有大学才有城”,变成“有城才有大学”——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平地起高楼,把若干大学搬迁过来,不过几年,大学城速成。

从上海松江大学城到市区,最快的交通工具是时速高达100公里的9号线,需要半个小时。

对家住市区的老师,学校每天有班车接送。

大一刚进校,萧蕾就发现学校的晚饭供应得特别早,每天下午4点半下课就能开饭。

“后来知道,为什么下课那么早,因为老师们都要赶班车,在晚饭前到家,所以重要的课不会排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

萧蕾和同学们都觉得,老师住市里,学生住郊区,师生关系肯定会疏远。

“老师和学生,都是上完课就走人。

辅导员唯一一次来我们寝室是大一。

我们最熟悉的人是宿管阿姨,我至今记得她的‘音容笑貌’,很多老师的样子都已经模糊了”。

沙青是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这所大学位于昆明呈贡大学城,进一趟城坐公交车要两个小时,所以学生们“基本不进城”。

被中学生深恶痛绝的“拖堂”现象,在这里绝少发生。

“老师一早坐校车到学校,中午和下午各有一趟车把他们送回城里。

”沙青说,“如果没赶上校车就麻烦了,所以老师下课都很及时,有时候还提前三四分钟。


天津师范大学位于天津西青区大学城内,学生张连昆曾在大一的时候,足足坐了1个多小时公交车,赶到市中心的南开大学听讲座。

“为了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我再也没去过南开”。

拖家带口的老师一般住在市区,有的青年教师住在学校宿舍。

张连昆说:“现在网络发达了,和老师交流不一定要面对面,邮件、QQ 、手机都行。

现在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很强,不会因为老师不在身边,就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无论是否身处大学城,与老师的交流方式都以电子邮件、电话等通讯手段为主,“面对面”并非首选。

除了上课,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学生也没这需求。

很多学生对“答疑”、“开放日”这样的活动已然陌生。

张连昆笑言:“没觉得和老师关系疏远,因为本来就不近啊。


萧蕾认为,大学本身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师生关系并不需要多么“亲密无间”,只要保证有需要时学生能找到老师就行。

她说:“大学城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师生关系,而是学生对大学认同感和亲密度的降低。

整个大学城,灯红酒绿,各种小餐馆、小旅馆林立,什么店都有,像一个县城、小城镇,就是不像大学。


老师说:这样的奔波对教学是不利的
重庆大学城距离市区三四十公里,建设时的口号是“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

大学城内有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

重庆大学城在规划时特别辟出了教师住宅区域,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周宗凯就住在大学城内。

周宗凯告诉记者:“学生与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这种耳濡目染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课堂。

”作为影视动画学院的老师,他几乎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做事,“晚上也会有学生来我的工作室,一起聊聊天、吹吹牛”。

“课堂讲解的仅仅是知识和理论框架,很多细节的体会和领悟,是没有时间和办法在课堂上讲的。

比如学生来我的工作室玩,我给他们倒茶;再有别人来,他们也就会主动给人倒茶。

这些都是在日常的合作和交流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周宗凯说。

在一个“关于广州大学城师生关系状况”的随机网络调查中,共有333名大学生填写了问卷。

他们在对当今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评价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了“一般”。

理想的师生关系,在“朋友型”、“长辈型”、“权威型”、“陌生人型”4个选项中,有70%多的学生选了“朋友型”。

关于课余和老师的交流机会,选“经常”的只有7.5%,“很少”和“几乎没有”的超过九成。

周宗凯觉得,很多大学城在规划中没有设置教师住宅区,是一个失误。

不住在大学城里的老师,一下课就得赶路,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

“这样的奔波对教学也是不利的。

现在大学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抓教师考勤,老师每天得一大早出门,迟到还算教学事故。

管理成本越来越高,但本质问题——人文化的师生交流平台建设,反而没有解决。

把课堂变成车间,按点来,到点走,缺失人文氛围的塑造。

老师把精力都花在了完成任务上,的确是没迟到,但讲课质量没法保障。


而对多建在“荒郊野外”的大学城,周宗凯也持保留态度。

“用大学城驱动周边的城市化,这个战略是对的,但应该考虑到大学城本身的完整性和城市化程度。

把大学和都市生活分开,学生接触不到城市中的人,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如果这样,那不如让老师把自己的讲课视频直接发给学生。

”周宗凯说,“学生在大学中,应该和同学、老师、周边环境、周边行业,有体验、互动、人脉关系建设,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也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


专家说:师生关系疏远和大学城没什么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认为,大学时代的师生关系不需要像中学时代那么紧密,大学本身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如果还要求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那就是一种退步。

宋振韶说:“学生如果渴望和老师多交流,这种渴望非常珍贵,但并不一定要见面,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

比如,关注老师的微博、微信,就能知道老师日常的想法、动态。

另外,可以在班级聚会、老师讲座等场合来弥补见面少的遗憾。

学生也要更加珍惜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宋振韶说:“在大学城的特定环境下,学生期待和老师交流,可以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创造机会。

通过努力得来的机会,也会更加珍惜,变不利为有利。


在宋振韶看来,我们现在忧心忡忡的“师生关系疏远”,和大学城没有什么关系,即便都在同一个校园里生活,师生见面少也很正常,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

“希望经常见到老师,这不太现实。

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生涯规划,而不是期待老师时刻谆谆教导。

这有点像小学生模式”。

什么是合理的师生关系?宋振韶建议,对本科生而言,就在课堂上多和老师互动,如果还不够,就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留下老师的联系方式,课后继续请教。

对研究生而言,导师一般会有固定的例会、节日聚会,或者还有旅行,这些就足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