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汇报
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情况的汇报新沂市国土资源局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国家、省、徐州市的统一部署,在认真开展历时三年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各项前期调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基本农田专项规划、二调基本农田上图等工作。
目前我市正处于市、镇两级规划成果编制的关键阶段。
为了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符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开展了深入调研、征询意见、组织培训、方案拟定等重点工作,为新一轮规划修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开展情况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修编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为加快推进修编工作,市政府调整了原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处理修编过程中遇到困难。
为了保证具体业务工作落到实处,我局还成立了修编业务组,抽调相关科室的骨干及国土所人员,承担了具体的业务工作。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对规划修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对修编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作了进一步明确,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规划修编工作。
为了推进修编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规划修编工作调度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局立即组织了专业工作组,分别对全市16个镇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新戴运河产业带、规建局、发改委、经贸委、交通局、旅游局,水利局、电力等10多个部门单位进行了认真的深入调研。
针对各镇的城镇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划定等内容,通过座谈交流、方案分析、现场勘查等方式,了解各镇对新一轮规划的需求,为新一轮规划修编进一步贴近近期远景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特别是在旅游、交通等方面获取了一些重要的新信息。
调研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新情况,迅速组织进行落实完善。
如针对山水大道、古镇大道、环湖大道等公路项目及新戴运河产业带,我们迅速对所涉及的马陵山、棋盘、窑湾、港头等镇的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了落实,确保在基本农田调整中留出走廊通道。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一、铜陵市土地资源情况及利用现状铜陵地域面积小,境内多丘陵,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匮乏。
与大建设、大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比,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人均土地资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人均土地约10.5亩、拥有耕地1.4亩。
而我市人均拥有土地2.25亩,人均耕地不足0.6 亩。
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铜陵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63%。
同期,铜陵年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达到20%,特别是近年来新上项目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比例大幅提高。
三是人均占有建设用地水平较高。
城郊及农村建设用地分散,存在较多的“空心村”现象。
四是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近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较发达地区。
2010年,我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约110万元/亩,产出效益为150万元/亩。
同期,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投资强度为200-250万元,芜湖开发区的投资强度为150-180万元。
五是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现象仍比较普遍。
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在铜胥以东,泰山大道以西等区域;其余分布在大桥经济开发区“大通工贸园”及铜陵县金桥工业园;从项目类型上看,闲置土地主要涉及纺织、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产业,特别是一些一次性申请用地500亩以上的大型项目闲置土地较多;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2007年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控制指标制度未实施前形成的。
二、近期我市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所做的探索一是实行“三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原则上不在工业园区外,审批单独选址新建工业项目。
全面推行人口向城区集中的做法,集中建造安置住宅小区。
截止2010年,全市共选址19宗土地,用地面积约11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近2万户。
初步测算,此举可减少新增建设用地3600亩,节地效果显著。
土地利用规划前期8个专题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前期8个专题研究目录一、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三、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四、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五、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六、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研究七、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八、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一、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一、战略研究的目的任务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凸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性的必然要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和解决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为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利用实践提供了根本保证主要研究任务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对规划期间各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科学预测,因地制宜选择土地利用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制定保障战略实现的关键措施。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任务:探讨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规划期间土地供求的总体态势进行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战略选择制定实现土地利用战略的关键措施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土地供求总体态势土地利用的战略选择土地利用战略对策等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评价目的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评价原则1、客观性原则2、历史性原则3、建设性原则4、参与性原则5、成本划算原则评价方法1、对比评价法2、多指标综合评估法3、因素评价法4、空间分析法5、参与式评估主要任务1、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2、评价现行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3、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4、评价规划的社会影响5、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是否进行规划修编,并说明理由6、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围绕“四查清、四对照”,做好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评价2、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二)围绕规划目标,评价规划指标的实现程度,去分析主要规划指标实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集约和节约用地状况1、回顾现行规划的规划目标和任务2、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数量规模的实现程度以及布局结构上的变化进行分析3、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现与目标差异原因分析4、下位规划对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5、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评价规划目标的实现状况,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

《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3号)作者:未知发布日期:xx-4-9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xx]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当前,各地正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xx]20号,以下简称《紧急通知》)的要求,抓紧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措施。
治理整顿期间,各地必须严格执行《紧急通知》关于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和暂停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类规划修改的决定,同时结合治理整顿工作,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系统评价,并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规划修编前期调研工作。
现将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一)规划实施评价。
现行的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于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一些地方,不依规划办事,违反规划批地用地的现象仍然存在,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规划在执行中反映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开展规划实施讦价,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修编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实施评价是修编规划的前提。
报国务院审批的省级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凡提出修编的,必须先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报部审查同意后,才能开展规划修编工作。
其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也要参照上述要求,建立规划实施评价制度。
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1)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规划目标以及主要用地指标、用地布局调整的实现程度,违反规划和调整、修改规划的情况(包括案例数、面积、发生频率、原因等),规划项目和实施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周口市国土资源局(2011年5月24日)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关于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积极行动,组织人员,成立调研组,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按调研任务现已全部完成,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中心城区规模确定的依据、指标分配意见和人口确定情况。
1、中心城区规模依据和人口确定情况。
市、县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和人口的确定均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如:城市规划确定周口市中心城区2020年用地规模10000公顷,城镇人口99万人,人均用地99平方米。
根据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确定周口市中心城区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9300公顷,人均用地93平方米。
2、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意见。
一是各县市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好的县市适当提高指标分配比例;二是市中心城区的区域带动作用。
周口市是豫东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规模小,区域带动能力不强,为增强中心城区区域带动能力,增加了指标分配数量;三是与各县市城市规划进一步衔接。
根据各县市城市人口数量和规模合理调配指标。
附表1 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中心城区确定的规模、人口情况表(二)规划修编前(06、07、08年)、后(09、10年)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规划修编前年均新增建设用地808.66公顷,规划修编后年均新增建设用地1591.5公顷,年均新增建设用地增加782.84公顷;规划修编前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409.39亿元,规划修编后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752.15亿元元,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42.76亿元;规划修编前年均城镇新增人口28.92万人,规划修编后年均城镇新增人口17.79万人,年均城镇新增人口增量减少11.13万人。
由此看出规划修编后新增建设用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人口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一是规划修编后规划制约因素明显降低,过去因不符合土地规划而出现项目落不了地的情况有所缓解;二是产业集聚区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后,大量项目集中落地在产业集聚区,带动了建设用地量的增长。
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一、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XX镇地处云南省最大的坝子-陆良坝子西部,陆良县中部,位于东经103°36′14″-103°43′10″,北纬24°58′57″-25°6′52″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1.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公里,国土面积83.17平方公里,东邻三岔河镇、华侨农场,南连XX镇、马街镇,西连小百户镇、北接板桥镇、芳华镇,是陆良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境地形平坦,从南到北略呈长方形,西部为起伏不大的丘陵区,东部为地势平坦的坝区,南北部地形变化不大,境内海拔最高点为1921.6米,最低点为1831.1米,一般海拔在1834-1900米之间。
境内河流均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南盘江及其支流,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向南流经中纪、盘新、茶花、大泼、菜园、四河、东门、阎芳桥、真理、窑上10个居委会,境内全长18.2公里;阎芳河,向西流经四河、阎芳桥、窑上3个居委会,境内全长3.7公里,是我镇主要的灌溉和排洪河流。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19年全镇土地总面积为8316.5公顷,其中农用地5709.1公顷,建设用地2237.7公顷,其他用地369.8公顷。
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1、耕地所占比重较大,2019年全镇耕地面积为3069.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6.90%。
2、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XX镇地处平原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程度高,全镇其他用地面积为369.8公顷,适宜开发成耕地的很少。
3、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相对粗放,整治潜力大。
全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74.8平方米/人,且部分村庄用地分布较为零散,具有一定的整治潜力。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镇地处陆良坝区,既是全县,乃至全省的重要的农业乡镇,又是陆良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人口数量和耕地数量的矛盾突出。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

【导语】⼟地利⽤的⼴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它的⽣产规模、⽔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
以下是整理的⼟地利⽤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地利⽤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 根据县⼈⼤常委会20**年⼯作计划安排,经县⼈⼤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组成调研组对县⼈民政府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情况进⾏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组根据调研内容,及时就调研重点、调研⽅式等与县国⼟资源局联系后,⼀是于20**年8⽉27⽇到国⼟资源局召开局班⼦成员、规划股负责⼈参加的会议,听取国⼟局关于XX县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作情况汇报,座谈了解相关⼯作情况。
⼆是到国⼟局规划股、第⼆次⼟地调查办公室查阅相关资料。
三是与负责修编⼯作的作业单位“昆明麦普房产⼟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进⼀步核实了解修编⼯作各⼯作阶段⼯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完成情况 ⼟地利⽤总体规划是实⾏最严格⼟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件,是落实⼟地宏观调控和⼟地⽤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地利⽤活动的重要依据。
⾃⼟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于1987年和1997年对⼟地利⽤总体规划进⾏编制和修订。
⾃2005年起,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开发格局的深刻变化,开展了第三轮规划,规划期为2006-2020年。
县委、县政府⾼度重视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务院、国⼟资源部和省、市⼈民政府关于深化改⾰加强⼟地管理的决定、关于做好⼟地利⽤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作意见的通知要求,成⽴了XX县⼟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领导⼩组,制定了《XX县⼟地利⽤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作⽅案》。
通过依法进⾏公开招标,确定昆明麦普房产⼟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作为技术作业单位,部署开展全县⼟地利⽤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作。
通过县国⼟资源局、各乡镇⼈民政府和技术作业单位的努⼒,修编⼯作已取得阶段性突破,预期⽬标能圆满实现。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情况的汇报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情况的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情况的汇报人,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城市的规划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的情况。
一、城市规划情况1. 城市规划目标我们城市的规划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通过合理的规划,我们致力于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2. 规划范围我们的城市规划范围包括市区和周边的郊区。
市区是我们城市的中心区域,包括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等重要功能区域。
郊区是我们城市的发展重点区域,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住宅区等。
3. 规划原则我们的城市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人文关怀原则: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3)科学规划原则:依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土地利用情况1. 土地利用类型我们的土地利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居住用地:用于建设住宅区,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2)商业用地:用于建设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提供商业服务。
(3)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吸引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4)农业用地:用于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5)公共设施用地:用于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提供公共服务。
2. 土地利用现状目前,我们的土地利用情况如下:(1)居住用地占比:40%(2)商业用地占比:20%(3)工业用地占比:15%(4)农业用地占比:20%(5)公共设施用地占比:5%三、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1)土地资源有限: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城市扩张压力大: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需要不断扩张,但扩张面临着土地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压力。
2. 对策(1)优化土地利用: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 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规划指标
– 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400公顷(行政区划调整后) – 后省留机动指标追加面积后实际应为1351.19公顷。
• 1997-2004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
– 1997-2004年间已批准建设占用耕地面积655.67公顷
• 1996-2004年,共查出违法用地1039项,并且全部得到查处。
• 存在上述违法问题,客观上是因为常山县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 阶段,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大批项目的引进,用地量大大增加, 前几年预计不足,规划之后,而调整规划涉及面广,造成用地规 划指标不够,用地报批难度大,而企业为了早投资、早收益,急 于落户。主观上也有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常山经济落后,机遇 难得,虽然明白依法的重要性,但在它与经济发展矛盾时,未能 正确处理依法管理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做到在依法管理的前提下, 扎实基础,优化环境,引凤入巢。
生态退耕及灾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下达给常山县生态退耕控制指标为 633.33公顷(1997-2010年)
1997-2004年实际生态退耕执行面积为83.22公顷。
耕地保有量控制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确定2010年耕地保有量:17796.49公顷 (26.69万亩) 加上异地委托造地和折抵指标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应为 18389.83公顷(27.58万亩) 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结果,2004年底耕地面积为 18961.69公顷(包括可调整3837.03公顷),超过上一轮规划 下达的应有耕地保有量指标。
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情况
3)农村居民点用地:2004全县农村居民点面积3098.27公顷, 农 村人口为273851人, 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13.14平方米, 用地较为 宽松, 集约利用还有一定空间。
4)交通和水利用地:按交通流量和供水状况评价,常山县的交 通和水利用地都处于较低效的利用阶段。
违法用地数量及处理执行情况
建设用地需求与用地控制指标矛盾
规划调整较频繁,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还不够高 规划的重点仅仅集中在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联系不紧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协调不到位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上一轮规划确定的目标已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大增,原来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已 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而且用地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基础数据与图件现势性不强。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详查数据经多 年变更,存在与实际现状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土 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和规划修编,能使基础数据和图件达到一致,增强 了数据资料的现势性和可靠性。
– 到2004年底剩余指标为695.52公顷,其中计划指标175.09公 顷,剩余折抵指标520.43公顷。
• 来源和程序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
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6004.31公顷
2004年底实际建设用地规模:6685.95公顷
常山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比1997年扩大了947.61公顷.
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一级类 二级类
耕地 园地 农用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合计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建设用地 交通运输 水利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合计 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地 其他土地 合计 总 计
面积(公顷)
18961.69 18476.61 54701.25 2025.95 94165.51 908.28 3254.57 914.72 544.09 1023.19 41.09 6685.95 7010.35 1942.43 8952.78 109804.23
主要依据
•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市、县(市)有关规划、计划、报告
基本原则
(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的原则
(2) 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的原则 (3)在提高土地科学、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保障建设用
上一轮规划指标:633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 地413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240公顷。 调整后计划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739.67公顷, 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地499.67公顷,土地整理复 垦增加耕地240公顷。 1997-2004年全县实际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增加 耕地2196.18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地 933.21公顷,土地整理增加耕地1199.7公顷。大 大超过上一轮规划确定的指标.
社会、经济概况
常山县2004年总人口为32.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8.24万人,非 农业人口为4.20万人。 常山县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把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工业化 进程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4亿元,地方财政 收入1.6亿元。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坚持农业工业化理念, 积极推进农业二次创业,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7亿元。大力发展绿色特色 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胡柚、食用菌、山茶油三大特色产品为拳头,花卉苗 木、高山蔬菜、畜禽养殖为补充的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体系,全县已 建立绿色特色农业基地13.3万亩,农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1997-2004年常山县规划实施期间耕地控制指标变化表
单位:公顷
1996年实际耕地保有 量(1) 规划至2010年耕地保 有量(2)
18249.82 17796.49
规划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
15620
耕 地 保 有 量
1997-2004年异地委托 造地 (3) 折抵指标调剂 (4) 规划年应有耕地保有 量(5)=(2)-(3)+(4) 2004年实际耕地保有 量 (6)
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的原则
(4) 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5)坚持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建设占用耕地与整理复垦补
充耕地相平衡的原则
(6)公众参与的原则 (7)注重实施的原则
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2004年
近期目标年:2010年
远期目标年:2020年 规划基期数据:采用经初检的土地利 用现 状更新调查成果,以确保基础数据和图件 的真实、准确、全面、可靠。
• 可建设占用耕地空间约3万亩 • 2010年耕地保有量18389.8公顷(27.58万亩)
上一轮规划实施概况
上一轮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1)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2)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政府审议
Ⅳ 上报审批阶段
上报审批 公布实施
新一轮规划编制背景
区位状况
常山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地理坐 标东经118°15′—118°45′,北纬 28°46′—29°13′,钱塘江干流衢州 上游。 地处金衢盆地边缘和闽、浙、赣、 皖四省交界毗邻地区。东临柯城区, 南连江山市,西界于江西省玉山县, 北与开化县、淳安县毗邻。
86.67
506.67 18389.83 18807.6
基 本 农 田
基本农田代保
应有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
1366.67
16986.67
2004年已有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
17039.02
常山县“四查清、四对照”工作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规划目标对照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目标对照
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 违法用地数量及处理情况
规划总则
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围绕常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土地基本国策,积极调控城乡发展建设用地,严格
保护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
护,统筹规划各类用地,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实现土
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集约和高效利用,以保障经济 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常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2005-2020年) 前期研究编制汇报
常山县国土资源局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06年6月
主要内容
• 规划总则 • 规划背景 • 上一轮规划实施概况 •“四查清、四对照”工作 • 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 新一轮规划的思路 •新一轮规划的主要控制性指标预测 • 新一轮规划编制方法、实施机制创新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620公顷
加上异地代保基本农田1366.6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应为 16986.67公顷. 全县现有基本农田17039.02公顷,1997-2004年通过土地整 理已经建成了标准农田有6658.10公顷。
补充耕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常山县辖
区7个镇、7个乡, 土地面积
1098.04平方公里。
本轮规划的程序
• 本轮规划的程序:前期-大纲-规划文本 • 前期研究、大纲编制、规划方案编制,每 一阶段均须通过审批 • 目前处在前期研究阶段
技术路线(一)
确定目标 组织工作班子 制定工作计划及工作方案 落实经费 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业务培训 补充调查 土地供需预测
• 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 实现了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用地占用耕地占一补一;
• 耕地保有量实现规划目标。
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情况
通过对城市土地清理调查,常山县有存量土地9宗,全为空闲土地, 总面积为10.91公顷,闲而未供土地面积达60.0129公顷,供地率为 90.15%。 1)城镇(含园区)建设用地:2004年常山县现状人口为 3245467人,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450.09公顷, 总体上用地较为集约。 2)工矿用地:2004年常山县工矿用地面积为807.97公顷, 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为222888万元, 单位工矿用地的产值为275.86万元/公 顷, 低效程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