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歧义句
病句之歧义知识总结

病句之歧义知识总结一、指代不明导致歧义前面出现两个人、两件事、两种物……后面出现一个代词例句:对于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该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
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二、多音字导致歧义例句:还欠款500元。
分析:“还”到底读hái还是huán?两种读音都可以,代表不同意思三、多义词导致歧义例句:俄罗斯球迷看不上英超联赛。
分析:“看不上”有“因为条件不够看不到”和“瞧不起”两种意思,到底是哪种?四、结构划分不同导致歧义例句:学习文件很重要。
分析:“学习文件”可以当动宾关系理解,就是“学习文件这个行为”;也可以当偏正关系理解,就是“要学习的文件”五、停顿不同导致歧义例句:留给晚上来的人喝分析:“上”到底和“晚”连在一起还是和“来”连在一起?例句:15日前去汇报分析:“去”既可以和“前”组成一个词,又可以和“去”组成一个词。
六、重读不同导致歧义例句:你为什么打他?分析:重读可以在“为什么”上,强调原因;也可以在“他”上,强调对象七、限制不清导致歧义例句:几个学校的领导分析:“几个”修饰“学校”和修饰“领导”的意思不一样八、动词搭配不同导致歧义例句:关心你的同学分析:“关心”的对象如果是“你”或者是“同学”,表达的意义不一样例句: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分析:喜欢的对象是“老师”(孩子喜欢老师)还是“他”(老师的孩子喜欢他)?九、施受不同导致歧义例句:这个人谁也不认识分析:“这个人不认识别人”,“别人都不认识这个人”两个意思都可以。
病句之句式杂糅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
歧义的病句例子

歧义的病句例子
以下是 8 条歧义的病句例子:
1. “我要热饭。
”这到底是要加热饭呢,还是要很烫的饭呀?就像说“我要冷水”,是要凉的水还是去取冷水的动作呢,真让人迷惑。
2. “她走了半小时。
”她是已经离开了半小时呀,还是走路走了半小时呢?这差别可大了,好比有人说“他睡了半天”,到底是睡了很长时间还是刚好半天呢。
3. “咬死了猎人的狗。
”到底是狗把猎人咬死了,还是把猎人的狗给咬死了呀?这就跟说“打破了杯子的猫”一样,是猫打破了杯子呢还是杯子打破了猫呀。
4. “鸡不吃了。
”是鸡不吃东西了呢,还是人不再吃鸡呀?这多让人费解呀,就像说“菜不买了”,到底是谁不买菜呢。
5. “他的笑话讲不完。
”是他有很多笑话讲也讲不完呢,还是关于他的笑话一直都有怎么都讲不完呀?这真的很难懂,好像“她的故事说不完”,是她会说很多故事还是她自己就有很多故事呀。
6. “这个人谁也不认识。
”是这个人不认识任何人,还是任何人都不认识这个人呀?哎呀,这和说“这个地方啥也不知道”一样,到底是地方不知道东西还是别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呢。
7. “开刀的是他爸爸。
”到底是他爸爸被开刀了呢,还是他爸爸给别人开刀呀?这就跟“做饭的是她妈妈”一样,是妈妈做饭还是妈妈被人做饭呀,真神奇。
8. “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
”是校长加上其他学校的领导呢,还是校长和本校的其他领导呀?这真让人晕乎呀,就如同说“老师和其他班级老师参加了活动”,到底是怎样的组合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歧义的句子呀,真是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产生各种奇妙的理解呢!。
言语理解病句歧义句常见类型

言语理解病句歧义句常见类型言语理解常见病句类型:一、用词不当例1: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例2: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例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例4: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谓语“成为”,宾语残缺。
应在最后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
例: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
删去“诸”或“于”即可。
五、结构混乱1词序不当。
有几种情况:①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②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③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④多层定语语序不当;⑤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封建帝王的被阉割过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
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没着落,交代不清。
病句、歧义句辨析考查的是基础语法知识。
这部分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考生做充足的准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病句歧义句

• ②句式杂糅
5.不合逻辑
• 不符合常理 • 否定词反复叠加不当
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 因果倒置
这个地方我们都很熟悉了,所以以前来过那么多次啊!
• 主客倒置
《哈利波特》这部科幻大片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③主宾搭配不当
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④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2.语序不当
①句子成分颠倒
清朝末年我国的资源被国外常常无偿地掠夺。
②注意关联词:主语一致与否 关联词搭配
她不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 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病句、歧义辨析
常见的六种情况
• • • • • •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是赘余 结构混乱 不合逻辑 歧义句
一、病句辨析
• 1.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 ②动宾搭配不当 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劳动部门对一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及时进行了 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二、歧义句辨析
• 常见错误:
词汇歧义 语法歧义 语音歧义
(一)词汇歧义
• 一词多义:
• 门槛 算账 包袱 水分 • 1.我们家的门没锁。 • 2.领导群众要注意些什么,在文件上边写得 很清楚。
(二)语法歧义
• 1.层次不清
• • • • • 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通知说让李乡长15日前去汇报间。
3.成分残缺或是赘余
病句歧义大全

病句歧义大全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歧义大全有哪些呢?下面是带你们领略一下的病句歧义大全,欢迎阅读病句歧义大全1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2) 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4) 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1) 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病句是指句子结构、用词或语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句子。
有歧义的病句则是指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理解的句子。
在写作中,避免有歧义的病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句子容易导致读者产生混淆和误解。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并提供相应的修改答案来纠正这些问题。
1. 病句:他喜欢在晚上看电视。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说他在晚上的时候喜欢看电视,也可能是说他喜欢看晚上播出的电视节目。
修改答案:他喜欢在晚上看晚间电视节目。
2. 病句:我只吃了两个苹果。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具体是指我只吃了两个苹果,还是说只有两个苹果是我吃的。
修改答案:我吃了仅仅两个苹果。
3. 病句:她说我是两面人。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一个两面人,也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两个人。
修改答案:她说我是虚伪的人。
4. 病句:他们去了公园玩足球。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指他们去公园并在那里玩足球,也可能是指他们去了公园,但并不是去玩足球。
修改答案:他们去公园,为了玩足球。
5. 病句:我只有十五岁。
这个句子也有歧义,是指我只有十五岁,还是说只有十五岁的人可以做某事。
修改答案:我仅有十五岁。
6. 病句:我的狗喜欢吃骨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多。
这个句子在比较上存在歧义,是说我的狗喜欢吃比其他东西多的骨头,还是说我的狗比其他东西都多喜欢吃骨头。
修改答案:我的狗比喜欢吃骨头多于喜欢吃其他东西。
7. 病句:他认罚退出这次比赛。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是说他承认自己输了并退出比赛,还是说他认为退出比赛是一种惩罚。
修改答案:他在输了比赛后退出了。
总结: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及相应的修改答案。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澄清句子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合理使用标点符号、适当修改语序以及准确选择词语都是排除歧义的有效方法。
通过练习,并借鉴一些好的写作范例,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写出更准确、流畅的文章。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1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考题解析:答案A。
上述备选项句子中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语病。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
病句歧义句

(一)歧义句1.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 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B. 这个发言稿是新来的市长的秘书写的C. 他在树上爬上爬下,轻捷的像猴子D. 他放学后一到家就朝妈妈嚷嚷:“我现在就要热饭”2. 下面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没有歧义,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A. 她的花棉袄罩着绿上衣B. 他在水中做实验C. 他借我500元D. 这里一间房可以住两个人3.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A. 如果买家逾期未确认收货或未申请退款,系统将自动付款给卖家B. 请顾客与店主取得联系,并待店主确认订单后汇款C. 如果买家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执行“确认收货”操作,系统将默认交易成功D. 网站提醒买家最好在收到货物后对卖家的服务进行评价,因为买卖双方的评价都很重要4.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 他先后将该公司的6辆车分别送给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B. 那天下午,数十位死难者的亲属聚集在矿主的家门口,要求讨个说法C. 本人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目前头脑尚清醒,决定辞世后×楼×室产权归义女李小玲继承,特立此遗嘱D. 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在本届车博会上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5.下列句子中存在歧义的一句是()A.上级要求我们按时完成任务B.老师满意地朝他看了一眼C.她的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D.我看见你那年才十岁6.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A. 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B. 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因为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C. 他事先没作充分准备,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就显得不知所措D. 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7.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 王老板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B. 面对如此景象,痛心的是他的姐姐C. 在昨天的职工大会上,厂领导又表扬了自己D. 我们大家认为他的建议没有道理8.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的问题。
病句与歧义

病句与歧义(一)搭配不当的病因及其修改搭配不当,是病句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搭配不当主要是主谓搭配与动宾搭配不当。
据统计,自高考命题以来,考病句每年都会涉及搭配不当的试题,可见弄懂搭配不当,是辨析、修改病句的关键。
而实际上,如果想准确判断是否搭配不当,就要紧紧抓住句子的主干。
分清主谓宾,通过语感能力来感性认识,其次要仔细琢磨用词是否主谓对应得当。
1.主谓搭配问题(1)主语和谓语的选词应当正确。
如果主语和谓语都只有一个词,那么,两个词的选择必须恰当;如果主语、谓语都是短语、那么短语的中心词一定要选用得当。
请看下边一个例子:①他的许多作品曾在全国美术家展览会上播出。
这句话里的主语中心词“作品”,与谓语中心词“播出”词意不搭配,应该将“播出”改为“展出”。
出现这种病句。
往往是因为主语和谓语中的修饰限制语较多所造成的。
改正的方法是先划分主语、谓语,再提出中心词,搭配的词语就很容易选择了。
(2)主语、谓语如果是并列短语,双方在语义方面必须能全面配合。
并列短语可以充当主语,也可以充当谓语。
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或者有一方是并列短语,或者双方都是并列短语。
凡是有并列短语作主语或谓语的,双方就必须能全面搭配,决不能有一个词同另一方搭配不了。
否则,就会产生主谓不搭配的问题。
例如:②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而紧张。
这句话的主语和谓语,双方都是并列短语而又都不能全面搭配。
“任务和工期”可以用“紧张”来陈述,但不能用“沉重”来陈述,”沉重”只能说明其中的“任务”,不能说明“工期”。
这一病句可以这样改: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沉重,工期紧张。
(3)主语和谓语不能部分重复,部分重复会造成主谓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一部分重复,是指主语中提到的事,在谓语中又提到,但不是指主语和谓语中绝对不能有两个相同的词。
比方说,“这个孩子是个好孩子”,主语谓语中都有“孩子”一词,但主谓并不重复。
我们讲的是那些主谓部分重复而造成搭配不当的情况。
行测答题技巧:病句歧义辨析

行测答题技巧:病句歧义辨析一、歧义辨析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
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另外,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
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1.设置具体语境。
如:“你为什么打他?”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
如:①“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3..改变句子结构。
如: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病句、歧义句

201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七类常见病句类型 语句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题型之一,主要包括病句判断、歧义句辨析两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准确表达、语句结构的合理安排、语气语调的理解等,因此对考生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对语言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
本文中提供了几种常见病句类型供考生备考查阅。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语句表达题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 (一)用词不当 例: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如: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谓语“成为”,宾语残缺。
应在最后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
例: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病句之歧义

请用语音手段消除歧义(不得增删或改动原句 字词)。 ①小雪背着妹妹买回了几张宣纸。 ②王五看着那些人面带难色。 ③你不该骂他。
①多音词造成的歧义。“背”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②结构层次不同和语义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可以用停顿(标点) 来分化歧义。原句中“面带难色”指代不明,因此可以说成“王五 看着那些人,面带难色”(王五面带难色),也可以说成“王五看 着,那些人面带难色”(那些人面带难色)。 ③广义地说,任何句子都可以用重音去强调不同的词,当强调的词 不同时,表达的意思也会有差别。因此这句话,如果重音在“你” 上,意思是“你”不该骂,要由可以骂的人骂;如果重音在“骂” 上,意思是不该“骂”,而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如果重音在 “他”上,意思是不该骂“他”,是骂错了对象;如果重音在“该” 上,意思是不“该”骂人,即骂的理由不充分。
例如:
①我要炒肉丝。 △动宾短语:炒肉丝
差一点儿没打破 差一点儿没摔倒 差一点儿没打败 差一点儿没淹死 差一点儿没及格 差一点儿没中奖 差一点儿没考上 差一点儿没下雨 差一点儿没射中 差一点儿没结婚
凡是人们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两种说法的 意思就一样;凡是人们企望发生的事情,两种 说法的意思就不同。两种说法中肯定格式的意 思都是否定的;而否定格式是什么意思光从形 式上就看不出来了,这时必须考虑人们对这件 事情企望的态度。
①中可以把“个”改为“位”或“名”。量 词词义不明确产生了歧义。 ②中可以把“饭”改为“米饭”或“食物”。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饭”可以指煮熟的谷类 食品,也可以特指大米饭。 ③中可以把“叫”改为“称呼”或“找/招 呼”。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2019中考语文常见病句:歧义句

2019中考语文常见病句:歧义句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能够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有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能够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能够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仅仅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
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
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愉快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病句,歧义句[经典]
![病句,歧义句[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4d4b99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5.png)
病句、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病句歧义大全

病句歧义大全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歧义大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带你们领略一下的病句歧义大全,欢迎阅读病句歧义大全1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 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2) 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4) 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1) 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病句修改中歧义句的九种形式

病句修改中歧义句的九种形式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比如:(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3、兼类词引起歧义。
比如:(5)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比如:(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如:(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如:(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本句可理解为“那年”“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比如:(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住处问题,还是三个问题全部可以解决?表义很不明确。
病句复习-歧义句

五、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如:①电视机不要退回。
1、电视机不要,可退回。 2、电视机?不能退回。
一、语音歧义
) 1、老张分工专管cá iwù (财务/财物 。
2、他们看yuè jù (越剧/粤剧) 去了。
3、我买了两斤虾子,你也买点吧!
( xiāzĭ“子”念上声,指虾卵
/ xiāzi“子”念轻声,指虾)
二、标点、停顿歧义
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 电了。 (炒 -蛋炒饭/炒蛋、炒饭) 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A、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 也不认识。 B、耐心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也许可以得到 一些结果。 C、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 行动物那样密切。 D、身穿轻裘大氅的淑女绅士在寒冷的空气里 兴高采烈地走动。
4、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 的一句是:( D )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 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 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这个人不认识谁/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
五、语法歧义
定语+定语+中心语:新学生宿舍
[(新)学生宿舍/(新学生)宿舍] 几个省、市的领导同志 [(几个省、市的)领导同志/ (几个)省市的领导同志] 出租汽车 [(偏正)供出租用的/(动宾)把 汽车租出去]
(全国高考试题)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 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 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 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 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2006 2007A卷
2007B卷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浙江省考历年题量分布
语句表达(包括病句歧义
逻辑填空句、、修成辞语、误标用点、、字语音句字排形序
题)
5
5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6
7
9
6
11
5
16
2
16
2
13
5+3排序
14
5+4排序
2013A、B卷 16
3+4排序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正对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照(对比) 举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 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 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 号。)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 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如谁,什么, 怎么样等,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 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 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举例:难道言语题目真的这么难么?
映衬:
已是悬崖白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三)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点号 标号
句中点号 顿号 逗号 分号 冒号
句号 句末点号 问号
叹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连接号 间隔号 书名号 专名号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 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例: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 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 骆驼。
(4)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
例: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 改革的报告。
例: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 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5)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例: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 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 降了一倍多。
例: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 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比拟:拟人和拟物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 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 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借代: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 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 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 行》)
(6)注意一面对两面和两面对一面的语病
例1: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 研有重要关系。
例2: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 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二)修辞手法
联系之美:比喻、比拟、借代、象征、引用 均衡之美:对偶、对照(对比)、排比、顶
真(顶针)、回环、互文 变化之美:双关、反语、夸张 侧重之美:反复、设问、反问、映衬
!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 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 句末尾。 例: 1、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2、真壮观啊,黄果树瀑布! 3、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在改革
(2)注意出现“禁止” “防止”类词的句子 例: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
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例: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3)注意句中的介词 例: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
例: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 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例: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双关: 举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举例: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 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 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设问:
举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 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 可爱的人》)
排比: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 国!
顶真
例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 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桃
例句: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 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回环:(回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互文: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片段阅 读
15 25 17 15 14 12 17 14 12
12
总计
25 25 30 30 30 30 35 35 35
35
目录
浙江特色题专项突破 逻辑填空专项突破 片段阅读专项突破
(一)病句歧义句
(1)关联词的搭配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
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 守社会主义法制。
例: 旌旗十万斩阎罗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 人联想到甲。
例:红色象征喜事;鸽子和橄榄枝象征和平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 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引用可以分为明 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
举例: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