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解法探究论文

合集下载

不等式论文50篇

不等式论文50篇

形面积的最小值. (1998 年
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
解: 不妨设三个顶点中
有两个在 y 轴右侧 (包括 y
图1
轴) , 且设 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x 1, y 1)、
(x 2, y 2)、(x 3, y 3) , B C 的斜率为 k (k > 0) , 则有
y 3 - y 2 = k (x 3 - x 2) ,
3 3
,x
=
Π3 .
即当 x =
Π 3
时,
y
取最小值
3.
本题虽关于三角函数, 可以用三角函数的
其 它方法求解, 但是用均值不等式可以减少运
算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看“= ”能不能
成立. 例 3 设S n = 1 + 2 + 3 + … + n, n ∈ N,
求 f (n) =
(n +
Sn 32) S
a1 + a2 + …+ an < 2 ( n + a - 2) .
(收稿日期 :2005 204 204)
2005 年 第 44 卷 第 7 期
数学通报
29
教材中一类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在“玩”中学习数学
王文清
(山东省滨州市教研室 256618)
2000 年定居我国天津的美籍华人大数学家陈 省身先 生 给 青 少 年 数 学 爱 好 者 的 题 词 是“数 学 好 玩”. 这充分表达了一位大数学家对数学的浓厚兴 趣. 还有的数学家说“数学是玩出来的”. 这说明数 学学习不应当是枯燥乏味的 、晦涩难懂的 , 而应当 是通过积极的智力参与 , 从变化数学知识的形式 、 内容出发 , 在“玩”中学习数学 、理解数学 、研究数 学 、做数学 、发现数学. 让学生在体味“数学是玩出 来的”同时 , 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数学是玩出 来的”中的“玩”不仅有“变式 、变换 、猜想 、探索 、推 广 、应用”的含义 , 而且要环环相扣 , 使数学学习变 成一系列的“智力游戏”. 下面以人教社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教科书 ( 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数学第二册 (上) 第六章不等式中的一类不等式的教学为例 , 看 “数学是怎样玩出来的”.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不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许多数学问题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等式的解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技巧,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不等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不等式表示了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多种形式。

在不等式中,通常会包含未知数,我们的目标是找到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对于不等式5x+3>13,我们需要找到x的取值范围使得不等式成立。

在解不等式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等式的性质和规律,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来解题。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不等式解题的策略研究,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二、不等式解题的策略研究1. 利用增减性质不等式中的增减性质是解题时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是增函数或者减函数,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解不等式。

对于不等式2x+1 < 5x-3,我们可以将不等式化简为x>-2,这样就用到了函数2x+1和5x-3的增减性质。

2. 将不等式化简为已知的形式有时候,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不等式化简为一个已知的形式,然后再求解。

对于不等式x^2-4x+3>0,我们可以先将它化简为(x-1)(x-3)>0,然后根据乘积的正负性得出x的取值范围。

3. 利用绝对值不等式4. 利用替换法分析法是解不等式时的另一种常见策略。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不等式进行分析,找出其特殊的性质或规律,然后再求解。

对于不等式x^2-4x+4>0,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出x的取值范围是x≠2。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不等式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建立数值之间关系的数学符号体系,可以描述数值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关系问题。

在不等式的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策略,才能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

第一、判断不等式类型并确定解题思路不等式可以分为一元不等式、二元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类型。

在解题前需要明确不等式的类型并确定解题思路。

对于一元不等式,可以通过移项、整除等方法解题;对于二元不等式,则可以通过坐标系分析、消元、配方法等方法解题;对于绝对值不等式,则可以通过绝对值分段法解决问题。

第二、注意不等式的条件与精度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不等式的条件与精度。

有些不等式的取值范围需要在正数范围内解决,有些需要在实数范围内解决,还有一些需要在正整数范围内解决,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范围。

精度方面,需要注意四舍五入、近似取值等问题,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根据不等式的特点灵活运用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特点具有传递性,可以将多个不等式联立起来解决问题;具有对称性,可以将不等式中的两个元素替换解决问题;具有可加性、可减性,可以加减等式的两端,不改变不等式的符号;具有倍乘性、倍除性等特点,可以通过倍乘除变形得到简单的式子。

第四、结合实际问题灵活应用不等式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不等式的应用更加灵活,可以通过构造有效的不等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实用的问题。

如:种植面积固定,种植粮食收益为1元/㎡,种植油料收益为2元/㎡,如何分配种植面积,使得总收益最大。

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假设油料面积为x,粮食面积为y,则总收益为1x + 2y,且需要满足x + y = m (m为种植面积),则有1x + 2y ≤ 2m(利用均值不等式),即x ≤ m - 2y/1。

不等式证明毕业论文

不等式证明毕业论文

不等式证明毕业论文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不等式的证明,介绍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证明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几种常用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并对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了分析。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且极其重要的结论形式,它与等式类似,都是表示一个值与另一个值之间的关系,但不等式却不一定要求这两个值相等,而只需要它们满足一定的大小关系。

常见的不等式有单变量不等式、双变量不等式、多变量不等式等。

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一般分为数学归纳法、数学分析法、构造法、反证法、代数法、几何法等多种,而选择不同的证明方法往往取决于不同的不等式性质。

1.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证明一个基本条件成立,再证明该基本条件成立时下一步也成立,反复循环这个过程最终达到证明整个结论的目的。

这种证明方法对于很多不等式问题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将整个证明过程分成逐步推进的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简单且显然成立的。

例如,我们考虑证明以下的不等式:$$1+2+3+...+n\\leq\\frac{n(n+1)}{2}(n\\in N^*)$$首先,我们将该式子称之为P(n),即需要证明P(n)成立。

接着,我们通过证明P(1)为真来展开证明,即证明1的结论成立:$$1\\leq\\frac{1(1+1)}{2}$$证明上述结论后,我们进入下一步,假设P(k)成立,即$$1+2+3+...+k\\leq\\frac{k(k+1)}{2}$$接下来,我们考虑P(k+1)成立,即$$1+2+3+...+k+(k+1)\\leq\\frac{(k+1)(k+2)}{2}$$将等式两边加上(k+1)即可得到$$1+2+3+...+k+(k+1)\\leq\\frac{(k+1)(k+2)}{2}$$于是,我们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了该不等式。

2. 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通常适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不等式,该方法能够通过对数学表达式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结论。

最新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有哪些

最新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有哪些

最新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有哪些不等式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刻画日常生活、现实世界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论文。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不等式论文篇一摘要:数学是一门复杂并且神奇的学科,高中阶段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将来升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为将来的生活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等式教学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解不等式的根本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新课改后,数学思维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本质所在。

本文主要论述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种类,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数学思维不等式高中数学应用意义引言使用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很难快速解答高中数学不等题目,不等式的探究需要借助严密数学思维推理分析证明两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使学生少走弯路,也避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找不到正确方法所导致的厌学等情绪。

所以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思维分析不等式题目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数学思维的种类高中数学思维主要有函数方程、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递推等,这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和关键方法,尤其是在不等式的运用中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道数学题目不简简单单只是包含一个问题,它所覆盖的数学知识面是很广的,通过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数只是总结分析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教学者需要从学生答题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将数学思维渗透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思维运用的意识[1]。

二、数学思维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1.数形结合在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和图像相结合,使不等式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题目y2+y-2>0中,可以先将不等式化为(y-1)(y+2)>0,然后先将不等式看做等式,得出两个解,即y=1和y=-2,然后根据不等式画出坐标图,通过之前所得出的根画出不等式的图形,从而快速得出不等式中y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论文解绝对值不等式题根探讨推荐

高中数学论文解绝对值不等式题根探讨推荐

解绝对值不等式题根探讨题根四 解不等式2|55|1x x -+<.[题根4]解不等式2|55|1x x -+<. [思路]利用|f(x)|<a(a>0) ⇔-a<f(x)<a去掉绝对值后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组21551x x -<-+<即22551(1)551(2)x x x x ⎧-+<⎪⎨-+>-⎪⎩求解。

[解题]原不等式等价于21551x x -<-+<,即22551(1)551(2)x x x x ⎧-+<⎪⎨-+>-⎪⎩由(1)得:14x <<;由(2)得:2x <或3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x x <<或34}x <<.[收获]1)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我们解不等式的基础,无论是解高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还是解无理根式不等式,最终是通过代数变形后,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求解。

2)本题也可用数形结合法来求解。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551y x x y =-+=与的 的图象,解方程2551x x -+=,再对照图形写出此不等式的解集。

第1变 右边的常数变代数式[变题1]解下列不等式:(1)|x +1|>2-x ;(2)|2x -2x -6|<3x[思路]利用|f(x)|<g(x) ⇔-g(x)<f(x)<g(x)和|f(x)|>g(x) ⇔f(x)>g(x)或f(x)<-g(x)去掉绝对值后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处理。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x +1>2-x 或x +1<-(2-x )解得x >12或无解,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x >12} (2)原不等式等价于-3x <2x -2x -6<3x即222226360(3)(2)032(1)(6)01626356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或2<x <6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2<x <6}[收获]形如|()f x |<()g x ,|()f x |>()g x 型不等式这类不等式的简捷解法是等价命题法,即: ①|()f x |<()g x ⇔-()g x <()f x <()g x ②|()f x |>()g x ⇔()f x >()g x 或()f x <-()g x[请你试试4—1]1.解不等式(1)|x-x 2-2|>x 2-3x-4;(2)234xx -≤1 解:(1)分析一 可按解不等式的方法来解. 原不等式等价于: x-x 2-2>x 2-3x-4 ①或x-x 2-2<-(x 2-3x-4) ② 解①得:1-2<x<1+2 解②得:x>-3故原不等式解集为{x |x>-3}分析二 ∵|x-x 2-2|=|x 2-x+2| 而x 2-x+2=(x-14)2+74>0 所以|x-x 2-2|中的绝对值符号可直接去掉.故原不等式等价于x 2-x+2>x 2-3x-4 解得:x>-3∴ 原不等式解集为{x>-3} (2)分析 不等式可转化为-1≤234xx -≤1求解,但过程较繁,由于不等式234x x -≤1两边均为正,所以可平方后求解.原不等式等价于2234xx -≤1⇒9x 2≤(x 2-4)2 (x ≠±2) ⇒x 4-17x 2+16≥0 ⇒x 2≤1或x 2≥16⇒-1≤x ≤1或x ≥4或x ≤-4注意:在解绝对值不等式时,若|f(x)|中的f(x)的值的范围可确定(包括恒正或恒非负,恒负或恒非正),就可直接去掉绝对值符号,从而简化解题过程.第2变 含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变题2]解不等式(1)|x -1|<|x +a |;(2)|x-2|+|x+3|>5. [思路](1)题由于两边均为非负数,因此可以利用|f(x)|〈|g(x)|⇒f2(x)〈g 2(x)两边平方去掉绝对值符号。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

关于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研究【摘要】不等式在数学中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数学概念,解题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不等式解题的策略,通过掌握基本不等式性质、利用加减乘除法解不等式、使用图像法解不等式、利用代数方法解不等式以及灵活运用不等式知识来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总结不等式解题的策略,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合实际例题,通过实践演练来加深对不等式解题策略的理解。

为提高不等式解题能力,提出建议如多做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等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等式知识,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不等式,解题,策略,基本性质,加减乘除法,图像法,代数方法,灵活运用,策略总结,建议,提高能力。

1. 引言1.1 不等式解题的重要性不等式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关系式。

不等式解题在数学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不等式题目,我们能够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这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深化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解不等式题目,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等式解题常常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这能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不等式解题还能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等式常常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比如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中,通过解不等式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式解题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不等式解题,努力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不等式知识解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数学中不等式问题的深度解析数学系毕业论文

高考数学中不等式问题的深度解析数学系毕业论文

高考数学中不等式问题的深度解析摘要 : 文中就不等式的基础知识、证明方法等,在高考数学中的灵活运用的研究。

首先,正确认识不等式的应用在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必须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均值不等式为基础,与函数、方程等知识相结合;其次,注意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先用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运用,到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法,再到不等式证明方法的运用,以及函数求解不等式问题,总结出不等式证明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不等式线性规划均值不等式数形结合不等式的基础知识1.1 不等式的概念: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用“”或“”连接的不等式,叫做严格不等式;用“?”或“?”连接的不等式,叫做非严格不等式。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 (2)(传递性) (3)(可加性) (4)(5)(可乘性) (6)(7)(8)1.3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 重要不等式: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

基本不等式: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

这里,我们称分别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因而基本不等式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他们的几何平均数。

同时,我们也经常称不等式为均值不等式。

1.4 基本不等式与最值设是正数,则有若若即“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

1.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将平面内所有的点分成三类:在直线上和直线两侧的两个半平面内。

其中一个半平面内的点的坐标适合不等式,即直线划分平面所称的两个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分别满足不等式与。

因此,如同前面所学平面内的直线可以视为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何表示。

(2)由于对在直线同意侧的所在点,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判断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可在直线的某一侧的半平面选取一个特殊点,如选原点或坐标轴上的点来验证的符号的正负,当时,常选用原点(0,0)来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解法探究摘要:不等式可以求最大值、最小值,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效率。

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函数、数列、解析几何、平面向量……,几乎所有的章节都有不等式的知识,可以说不等式贯穿了整个高中数学,由此可见不等式的重要性。

不等式题目呈现不同形式,包括函数定义域、解不等式、与简易逻辑相结合、与圆锥曲线相结合、与数列相结合、求取值范围、均值不等式……。

本文针对各种不等式,给出一些解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键词:不等式;解法;探究Abstract:Inequality can be maximum, minimum, bring to our daily life efficiency. Inequality in the high school math do not exist in isolation, in function and sequence, analytic geometry, plane vector and so on , almost all the chapters have the knowledge of the inequality, to say the inequality throughout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inequality. Inequality present different forms, including function domain, inequality, combined with a simple logic, combined with a conic, combined with a progression, scope, and the mean inequality.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various kinds of inequality, I give some solution to consult for everybody to learn.Key words:inequation ; solutio;explore引言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大难点。

论文归纳了高中不等式的类型,并以具体题目为例来分析和探究不等式的解题方法,以促进高中不等式的学习。

在论文中,作者将会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简单高次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无理数不等式这七种不等式的具体解法,让读者建立起基本的不等式思维。

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

它的一般形式是 0a 2>++c bx x 或0a 2<++c bx x (0a ≠)其中c bx x ++2a 是实数域内的二次三项式。

1.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步凑第一步、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第二步、判断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 第三步、根据根的情况写出相应的解集。

1.3 一元二次不等式四种解法例题讲解解法一(十字相乘法) 当04b 2≥-=∆ac 时,一元二次方程0a 2=++c bx x 有两个实根,那么c bx x ++2a 可分解为如))((a 21x x x x --的形式。

这样,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就可归结为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就是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交集。

例1、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067x 22<+-x解:利用十字相乘法:得()()023x 2<--x 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

1) 02,03x 2>-<-x得2x 5.1x ><且(不成立) 2)02,03x 2<->-x得2x 5.1x <>且 得最终不等式的解集为:2x 5.1<<解法二(配方法)此外,亦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上面例题中: 67x 22+-x ()65.3x 22+-=x()60625.3-0625.35.3x 22++-=x ()6125.6-0625.35.3x 22++-=x ()0125.0-75.1x 22<-=()125.075.1x 22<-()0625.075.1x 2<-两边开平方,得:25.075.1<-x 且25.075.1->-x2x <且5.1x > 得不等式的解集为{}2.51|x <<x 解法三(图像法)一元二次不等式也可通过一元二次函数图象进行求解。

通过观察图象可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然后根据题中所需求"<0"或">0"而推出答案。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实际上是将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所有项移到不等式一侧并进行因式分解分类讨论求出解集。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可将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转化成二次函数的形式,求出函数与X 轴的交点,将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联系起来,并利用图象法进行解题,使得问题简化。

解法四(数轴穿根)数轴穿根:用穿根法解高次不等式时,就是先把不等式一端化为零,再对另一端分解因式,并求出它的零点,把这些零点标在数轴上,再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从x 轴的右端上方起,依次穿过这些零点,这大于零的不等式的解对应这曲线在x 轴上方部分的实数x 得起值集合,小于零的这相反。

这种方法叫做序轴穿根法,又叫“穿根法”。

口诀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奇穿偶不穿。

”步骤:1.把二次项系数变成正的(不用是1,但是得出者为正解);2.画数轴,在数轴上从小到大依次标出所有根;3.从右上角开始,一上一下依次穿过不等式的根,奇过偶不过(即遇到含X 的项是奇次幂就穿过,偶次幂就跨过。

后文有详细介绍); 4.注意看看题中不等号有没有等号,没有的话还要注意写结果时舍去使不等式为0的根。

例如:不等式023x 2≤+-x (最高次项系数一定要为正,不为正要化成正的) ⒈分解因式:()()021x ≤--x ;⒉找方程()()021x =--x 的根:1x =或2x =; ⒊画数轴,并把根所在的点标上去;⒋注意,此时从最右端开始,从2的右上方引出一条曲线,经过点2,继续向左绘制,类似于抛物线,再经过点1,向点1的左上方无限延伸;⒌看题求解,题中要求求小于等于0的解,那么只需在数轴上观察哪一段在数轴及数轴以下即可,观察可以得到:2x 1≤≤。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1 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在不等式应用中,经常涉及质量、面积、体积等,也涉及某些数学对象(如实数、向量)的大小或绝对值。

它们都是通过非负数来度量的。

2.2 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2.3 绝对值不等式三种解法例题讲解表2.3 绝对值不等式的三种解法同解变形例2、解不等式273x -<.解:原不等式转化为3273x -<-<,即4210x <<,得25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5x x <<.例3、解不等式525x -<.解:原不等式转化为255x -<,则5255x -<-<,得05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5x x <<.例4、解不等式1x x<.(注:此题提供了另外一种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

) 解:分0x >、0x <两种情况讨论。

当0x >时,绝对值直接去掉,在原不等式两边同乘以x 得21x <,解得01x <<.当0x <时,原不等式转化为1xx-<,两边同乘以x 得21x ->,即21x <-,解得∅.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1x x <<.例5、不等式组03232x x x x x >⎧⎪--⎨>⎪++⎩的解集是A . {}02x x << B . 502x x ⎧⎫<<⎨⎬⎩⎭C . {0x x <<D . {}03x x << 解:从各选项来看,只需解方程3232x x x x --=++或3232x x x x--=-++.前者解得0x =,后者解得x =于是选C .(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的端点值必为方程的解。

)例6、解不等式4321x x ->+.解(方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4304321x x x -≥⎧⎨->+⎩或430(43)21x x x -<⎧⎨-->+⎩.解之得342x x ⎧≥⎪⎨⎪>⎩或3413x x ⎧<⎪⎪⎨⎪<⎪⎩,即2x >或13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3x x x ⎧⎫><⎨⎬⎩⎭或. 解(方法二):原不等式转化为4321x x ->+或43(21)x x -<-+,解之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3x x x ⎧⎫><⎨⎬⎩⎭或.3、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3.1 分式不等式的定义与分式方程类似,像()()0/>x g x f 或()()0/<x g x f (其中()x f 、g(x)为整式且()x g 不为0)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

3.2 分式不等式解法的核心思想表3.2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如上表中,将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然后运用整式不等式的方法求解。

这就是分式不等式解法的核心思想。

3.3 分式不等式例题讲解 例6、解不等式21xx >-. 解(方法一):分1x >与1x <两种情况讨论。

当1x >时,原不等式转化为2(1)x x >-,解之得2x <,但前提是1x >,所以此时不等式的解为12x <<;当1x <时,原不等式转化为2(1)x x <-,解之得2x >,但前提是1x <,所以此时解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x x <<. 解(方法二):把不等式右边的2移到左边并通分得201x x -+>-,再等价转化为(2)(1)0x x -+->,解此一元二次不等式得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x x <<.例7、解不等式102x x -≤-. 解(方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1020x x ->⎧⎨-<⎩或1020x x -<⎧⎨->⎩或1x =.解之得{}12x x ≤<.解(方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1)(2)02x x x --≤⎧⎨≠⎩,解之得{}12x x ≤<.4、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解法4.1 简单高次不等式的概念解不等式是初等数学重要内容之一,高中数学常出现高次不等式,其类型通常为一元高次不等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