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
2. 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2.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与刘邦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课题《高祖本纪》。
2.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重点介绍他对历史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写了刘邦的哪些事迹?
作者通过这些事迹想表达什么?
4. 深入研读
分析《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从他的出身、性格、才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他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刘邦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
5.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
我们应该学习他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的精神。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高祖本纪》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I. 教学目标:1. 了解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2. 理解项羽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及其导致的战争;3. 理解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及其建立的功绩;4. 理解汉族建立万世帝业的过程和意义;5. 提高学生对汉族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了解。
II. 教学内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
III. 教学过程:1. 教学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秦朝的灭亡,进而讲解汉朝建立的背景。
2. 批判性思维: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文本,讨论以下问题:(1)古代王朝建立的过程;(2)刘邦如何成为汉朝的建立者;(3)汉朝建立的意义。
3. 议论展示: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订单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发言人,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现场提问。
4. 个性化讲解: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质疑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辩证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教师展示汉朝建立的辩证性,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6.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简要复述采访过程。
并与这次学习进行比较,发现自己所需提高之处。
IV. 课堂练习:1. 请你简要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前途和背景。
2. “赵高”对刘邦对抗秦朝的作用有何评价?3. 以问答的形式,描述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
4. 你如何评价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和建立功绩?V.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朝建立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融入中国历史文化往事的学习中。
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VI. 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分析历史事件中,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本次汉朝建立的历史课程中,通过小组讨论、个性化讲解和辩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策略反思
思考教学策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 需要优化或调整。
自身素质反思
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课 堂管理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 方。
05
教学资源与拓展
推荐阅读
《史记》其他篇章
如《项羽本纪》、《汉武帝本纪》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汉朝历 史背景和刘邦的生平事迹。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传记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祖本纪 》的写作意图和风格。
汉朝历史相关书籍
如《汉书》、《资治通鉴》等,以获取更详细、更全面的汉朝历史 资料。
相关网站链接
史记研究网
提供《史记》全文阅读、研究论文、 学术交流等内容,方便学者和爱好者 学习和交流。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物方面的艺术成就。
难点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表达的历史观,以及这种历史观对后世的影响。
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其他相关篇章
通过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深入理解刘邦、项 羽、韩信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历史地位。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高祖本纪》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人物性格和历史事 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高祖本纪》的作者、成书背景 和历史地位。
刘邦的生平和政治生涯,包括起 义、楚汉战争和建立汉朝等。
《高祖本纪》中的重要事件和人 物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以及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小测验
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 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史记》及《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2)能够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刘邦的历史地位,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三、教学难点:1. 《高祖本纪》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对刘邦历史评价的客观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作者及文本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剖析刘邦的治国理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高祖本纪》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4. 案例分析:选取刘邦典型事例,如“鸿门宴”、“韩信拜将”等,深入剖析刘邦的治国理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史记》原著,供学生查阅相关内容。
2.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高祖本纪》。
3. 历史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如《大汉天子》等,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如教学课件、讨论区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交流平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史记》及《高祖本纪》背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刘邦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评价。
三、教学难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2. 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高祖本纪》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写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史书关于刘邦的记载,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和叙事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以刘邦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加深对刘邦形象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字词、句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刘邦的成功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解读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刘邦成功的原因。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刘邦的人物特点和历史意义。
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知识讲解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语文教材。
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高祖本纪》中的生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概括主要情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背景、人物言行等方面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刘邦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要素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重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的用法,“此天子气也”的判断句式等。
对刘邦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包括他的政治智慧、用人策略、领导才能等方面。
122 难点文中所反映的秦汉之际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把握其历史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回顾《史记·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2. 文学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如生动的人物描绘、精彩的叙事技巧等。
3. 批判性思维训练:讨论刘邦的历史形象,评价其功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关注《史记·高祖本纪》。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刘邦的历史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史记》的文学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刘邦的功过,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积极参与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史记·高祖本纪》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刘邦和《史记》的相关研究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刘邦的历史形象。
4. 讨论话题:准备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互动。
2. 案例分析:以刘邦的生平事迹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难点1. 《史记》的文学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史记》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本纪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刘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默写《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刘邦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2. 能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能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难点:《史记》的古文表述和文学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刘邦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刘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包括刘邦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解读。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邦及其时代的理解和看法。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研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祖本纪家世:刘邦的出生和家世背景起兵反秦:刘邦参与反秦起义的过程和贡献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的战争过程和结果建立汉朝: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和政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高祖本纪》的内容,绘制刘邦生平事迹的时间轴。
公元前256年出生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2. 请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并结合《高祖本纪》进行具体阐述。
《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将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史记》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如夸张、对比、描写等,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
(3)分析《高祖本纪》的文学特色,体会其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刘邦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学特色。
2. 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
2. 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评价其是非功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作者、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4.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化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一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白登之围等,深入剖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刘邦的生平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读《高祖本纪》,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3)搜集有关《史记》的其他篇目,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并掌握《高祖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评价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历史比较法等方法,全面理解刘邦的一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刘邦的生平事迹和其建立汉朝的过程。
(2)《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
(3)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刘邦起义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2)《高祖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刘邦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本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4. 文本分析法:分析《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
5. 历史比较法:比较刘邦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本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刘邦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等。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 写一篇关于刘邦生平事迹的短文。
3. 深入研究《高祖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了解其用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1.1.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翻译并理解《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高祖本纪》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1.2.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1.3.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2.2 教学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起义反秦、建立汉朝的过程。
2.3 教学难点:《高祖本纪》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史记》和司马迁,引起学生对《高祖本纪》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3 课堂讲解:对《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解释文言文词汇和句子。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高祖本纪》的写作特色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4.2 文言文翻译:检查学生对《高祖本纪》中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高祖本纪》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高祖本纪》。
5.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和学术论文。
5.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祖本纪》。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2 教学启发: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6.3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6.4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刘邦其人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2、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3、培养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2、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人物列传的能力。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完成学案。
【教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在《鸿门宴》中,我们对刘邦这一人物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高祖本纪》,来进一步了解刘邦其人。
二、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2、讲解学案三、研习课文1-4节(一)、重点的字、词。
1陂2隆准而龙颜3大度4家人生产作业5狎侮6贳酒7酒雠数倍8岁竟9折券弃责10繇11单父12素易诸吏13乃绐为谒14无所诎15酒阑16后17臣有息女18公始常欲奇此女19卒与刘季(二)、课文首先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等,体现了《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作品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
“见蛟龙于其上”,极言刘邦出生不凡。
刘邦当初,其为人,仁而爱人,有大度;但又好酒、赊酒,有诈称“贺万钱”的无赖举动。
说明他原本是一个不从事生产的普通人,而且性格中有不少毛病。
观看秦始皇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的慨叹,表明他的志向不小,也可以说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
四、问题探讨1、这一部分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2、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指明学生朗读5-14节二、重点的字词1郦食其2乃求见说沛公3摄衣谢之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5啖以利6掠卤7秦军解8系颈以组9属吏10止宫休舍11诽谤者族12偶语者弃市13案堵如故14定约束15今则来16内17距之18然其计19欲以求封20旦日合战21因以文谕项羽22见谢项羽23得解归24非有功伐2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26实不用其命27兵罢戏下28诸侯各就国29东乡30期会31复入壁32堑33自当之34淮阴候先合35纵36复乘之三、研习5-7节奉怀王之命,刘邦领兵西进,一路广揽人才,虚心听取意见,队伍不断扩大,打了不少胜仗;并率先入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除秦苛法,安抚民心,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掌握《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通过阅读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4.提高学生阅读和研究史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两幅图,说说它们代表什么。
(图片可用秦始皇陵和《史记》封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秦朝和“史记”,引出“史记选读”这门课程,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高祖本纪》。
第二节:教学首先,学生需要知道《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篇章之一,作者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一个天生的写作才子,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写出了一部汇集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杰作——《史记》。
其次,让学生简单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写作背景:秦朝的建立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使得中国前400年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马迁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下,写下了《高祖本纪》。
主题:《高祖本纪》是“史记”中开篇的部分,也是“始皇本纪”、“二世本纪”、“孝武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示了中国三千年封建王朝的诞生和崛起,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帝王”价值观念。
然后,让学生对《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和思考。
针对不同的段落,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下:段落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一秦朝时期的国家建设与扩张二秦王政的失败,赵高的出现三秦始皇统一六国,明确了王权观念四秦始皇的改革与法律制度五-ch9 秦始皇后期的任官制度和法礼制提出备忘录五-ch10 秦始皇的取士制度六秦始皇的巡视和巨型建筑工程七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欲反,项羽起兵反秦八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战争,刘邦的胜利九刘邦登基后建立西汉新朝,开始了中国封建王朝十刘邦的国家政策和农村统一制最后,通过学习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高祖本纪》中的经典片段;(2)能够分析并概括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政治、军事的影响;(3)能够解读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2)学会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背景等方法,全面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刘邦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认识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2)学习刘邦的用人之道、治国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高祖本纪》的经典片段及其背后的意义;2. 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政治、军事的影响;3. 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 刘邦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3. 将对刘邦的评价与现实生活中的用人之道、治国理念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祖本纪》的经典片段、难点词汇和句子;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影响;4.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讲解刘邦的用人之道、治国理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刘邦的历史地位和《高祖本纪》的内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难点;3. 讲解难点:针对学生标记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4. 分析刘邦: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政治、军事的影响;5.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讲解刘邦的用人之道、治国理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经典片段,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背诵经典片段的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对政治、军事的影响等方面;4. 期中期末考试评价:结合考试内容,评估学生对《高祖本纪》的学习效果。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刘邦的人格魅力,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读学习《高祖本纪》一文,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分析其人格特点。
2.2 知识点梳理介绍《史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高祖本纪》中的经典语句。
3.2 教学难点分析刘邦的人格特点,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
4.2 课堂导入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史记》相关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高祖本纪》。
4.3 课堂讲解分析《高祖本纪》的结构,讲解刘邦的人格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刘邦的认识和看法。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刘邦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布置5.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6.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6.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刘邦的人物形象。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7.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勇敢、仁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
2.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内容、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祖本纪》中的典型事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史记》和《高祖本纪》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1)分析《高祖本纪》中的典型事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高祖本纪》,理解文章内容。
(2)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一、教案设计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师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正史。
《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史记》深厚广博,涵盖着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此次教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2. 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涵义3. 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技能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讲解历史的意义和历史演变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并且为学习《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讲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思想和历史背景,梳理高祖刘邦受命兴汉的过程。
3. 分组讨论(60分钟)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对高祖刘邦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①高祖刘邦的性格类型和影响;②高祖刘邦的背景及其涵义;③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讨论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需要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与学习。
4. 教师点评与学生答疑(20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做点评以及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5. 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课上的内容,对学习成果做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叙述,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历史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转载)
一、. 复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二、《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 bei )(2)高祖常繇咸阳( yao )
(3)乃以秦王属吏(zhu )(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ang )
(5)日夜跂而望归(qi )(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ai )
(7)高祖奉玉卮( zhi )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功劳)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欺骗)
有功者害之(嫉妒)
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
萧何为主吏(主管、主持)
3. 指出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 “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4. 解释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 一词多义解释
(1)相
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因袭、沿袭)
6、指出词类活用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动用法使……与众不同)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降章邯(使动用法使……投降)
及见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现象)沛公从百余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都彭城(名词活用为动词定都)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意动用法以……为苦)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词活用为动词驾着白马白车)
沛公然其计(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夜往见良(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名词作状语在途中)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动用法使……活命)
吕媪怒吕公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赶在诸侯之前)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名词作状语向北)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
大王起微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平民,卑微的身份)
7、指出特殊句式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状语后置句
诸将过此者多定语后置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
遇彭越(于)昌邑状语后置句
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
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定语后置句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判断句
8、虚词积累
(1). 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2). 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
(3). 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4). 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
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9、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文: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译文: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
(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文: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客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
译文: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三.、人物形象
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
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所作所为。
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按楚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应为关中王。
他一度也“意欲留居之”,“樊哙、张良谏”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消除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可以说他是从未来统一全国的角度处理眼前的问题。
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
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之力也。
”(《班马异同》) “秦人大喜”、“人又益喜”,足见人心所向。
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
本原因。
所以,尽管后来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兵十万”,但有了“民心”的基础,鸿门宴上才得以解脱,而项羽也不可能在关中立足。
其二,智谋超人。
他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
如在军事策略方面采用顺应时代、笼络人心、分化敌人、团结内部等措施,如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采用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总高人一筹。
他脑瓜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
刘邦称帝后,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他统一全国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萧何、韩信时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的确,在刘邦所重用的将领中,不少原是项羽的部下,如韩信、陈平,他们投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提为护军中尉,可见刘邦的气魄非同寻常。
刘邦还善于听取意见,立刻认错。
如樊哙、张良劝他“止舍咸阳宫”一事,一个最高统帅如此善于听取意见,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刘邦善于驾驭人的手段也是极为成功的,韩信评价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
”就是这个意思。
“垓下之战”是刘邦善于用人的典型例子。
韩信智勇双全,当年就是他以少胜多,设下埋伏打败项羽,才扭转汉军败局,使楚汉进入相持阶段。
所以,决战垓下,既显示韩信能指挥大兵
团作战的才干,也说明刘邦知人善任,能驾驭大将,使得将领们愿意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作者的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盲目歌功颂德,也没有把汉代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
在作者的“实录”下,写了刘邦的流氓无赖行径,记述了他不持一钱而诈称“贺钱万”的举动,描绘了他问太上皇“所就孰与仲多”的洋洋自得的神情。
也写了他性格上的缺点,如好酒及色、言行粗鲁、奸诈圆滑等,还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