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多维叙事艺术

合集下载

《包法利夫人》叙事视角分析

《包法利夫人》叙事视角分析

《包法利夫人》叙事视角分析作者:李靖一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12期内容摘要对《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作品是通过三个视角展开的:一是上帝式俯视的视角,笑看芸芸众生;二是客观冷静的叙事视角,采用人物视角和画面展现;三是“我们”的叙事视角,若即若离又从未离开。

这样的视角选择与福楼拜的人生虚无观相呼应,同时也阐释了:每个人都是看者又是被看者。

关键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叙事视角看与被看叙事视角是“把叙述者对故事的感知经验局限于某一个局部主体意识,从而把整个叙述置于这个局部主体意识的能力范围之内。

”从宏观意义上,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两大类:全知视角和有限叙述视角。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创造性地将两者相结合,用多种叙述手法,在不动声色中阐释人生内蕴。

一、俯视的视角福楼拜说过“艺术家在他作品里,应像上帝在他所创造的世界里,无形无影却全知全能,处处不见处处在”。

他像造物主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选择要表现的人物,用悲悯的眼光俯视创造出来的群生。

《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外省风俗”,不仅限定了描述的地点和空间,而且隐含了描写的对象。

文中通篇没有作者肯定的人物,唯一可以勉强称为正面人物的医生拉里维耶尔,也只是为了再现文中人物的丑态。

作者也厌恶这个社会现实,他在论及这部作品的信中说道“这鄙俗的现实,加以艺术再现,你看了反感;难道我不同样憎恶?”(特罗亚190)。

他要“好好写写平庸的人”,那么作者必定是高于所写人物的,视角也一定是俯视式的。

这就拉大了作者和笔下人物之间的距离,并可以对人物进行嘲讽,其文体风格也必是反讽式的。

反讽是现代小说的一个标志,福楼拜也恰恰被认为是现代小说的开端者。

福楼拜选择的俯视视角,使作者跳出喧哗骚动的现实,从一个抽象的高度观看、描绘人间所发生的一切,并从中探视人生和人性。

二、冷眼旁观的视角《包法利夫人》是让读者去“看”的小说,而不是去“听”的小说。

第三人称叙事的方法,使叙述者能够冷眼旁观故事的进行。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文本阅读,提出《包法利夫人》叙事艺术的不同看法,即小说通过双重想象的叙事、平板型的叙事、细密画型的叙事和环境冲突型叙事营造出综合的艺术审美效果。

关键词:双重想象平板型细密画环境冲突小说是叙事的艺术。

在世界小说史上,凡堪称小说上品者,无不以其叙事的强烈审美效果取胜。

为此,古今中外小说家莫不呕心沥血,苦心孤诣地通过多样化的叙事艺术手段,建构其独特的艺术世界;而小说理论家和批评家们则更是通过梳理小说的历史传统,总结出不可胜数的各色小说(叙事)的理论法则。

《包法利夫人》作为“现代小说鼻祖”、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世界小说史上是堪称典范的。

但从《包法利夫人》的研究史来看,很多研究都着眼于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纯客观”的艺术风格、在现代及后现代主义上的本源性、包法利夫人女性角色分析以及小说爱情故事本身等方面来阐述,虽然其中也有从叙事角度分析其小说叙事的专论,但是由于其片面依靠叙事学理论来图解《包法利夫人》,多有美中不足①。

因此,本文的研究就是要通过文本细读,进行综合性的叙事分析,并审视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创造的叙事艺术。

1 双重想象的叙事艺术就叙事艺术而言,小说常常源于作家从社会生活现实出发的虚构、想象、杜撰、组合,其审美世界的建构尤其离不开作家的创造性想象,也正因为作家的想象性叙事才区别开来历史家和作家的叙事,从而赋予小说艺术审美的效果。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在小说的想象性叙事中,作家依据个人的社会生活体验和灵感触发,通过嫁接、杜撰、虚构、联想、编造、组合等创作想象活动,首先是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想象性的艺术空间,而且也正是这种想象性叙事,才造成了小说世界的整体性诞生。

但从小说艺术想象的内部空间来看,作家是在虚构想象故事的同时,由于故事本身存在有人物(拟人)及其所生发的情节事件,所以,在作家想象建构的故事空间里同样存在有想象性活动,这就是双重想象。

作品赏析《包法利夫人》

作品赏析《包法利夫人》

作品赏析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

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

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

但是,《包法利夫人》也为作者带来了麻烦。

许多人对号入座,批评福楼拜这部书“破坏社会道德和宗教”,他还被法院传了去:原来是有人告他“有伤风化”。

这时许多读者纷纷向福楼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连一向反对他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为他辩护。

法庭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作家被宣告无罪——由此可见《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福楼拜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包法利夫人》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波德莱尔、圣伯父、左拉等人纷纷给予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

由于这部作品的问世,福楼拜在一夜之间成为足可与巴尔扎克、司汤达尔比肩的小说大师,举世公认的杰出的文体家。

福楼拜的巨大声誉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包法利夫人》无懈可击的文体成就。

到了本世纪初,福楼拜的影响与日俱增,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也把他奉为始祖与楷模,尤其是50年代后的法国“新小说”,对福楼拜更是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福楼拜使小说获得了与诗歌并驾齐驱的地位。

新小说的重要代表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了进行所谓的文学变革,将福楼拜看成叙事艺术上真正的导师和启蒙者,甚至把福楼拜视为巴尔扎克的对立面,对巴尔扎克似的“过时的”写作方式展开彻底地批判和清算。

那么,《包法利夫人》在文体和叙事上究竟取得怎样不同凡响的成就,对于小说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也许会有同学提出这样的观点:既然小说都是虚构的,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早就达成了一种默契,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小说之前早就预先接受了小说的虚构性这样一个事实,那么作者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是客观化还是主观化的叙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打动读者,更何况,作者故意在作品中隐藏自己,并未完全放弃对读者的“引导”,只不过这种“引导”更为隐蔽、更为机巧。

《包法利夫人》的多维叙事艺术

《包法利夫人》的多维叙事艺术

重叠等方式, 图制造叙事情节的 紧张 、 力 复杂 、 引 人 人胜 。这是 历 来 小 说 的套 路 。但 福 楼 拜 没 有
这样 做 , 为 “ 代 小 说 鼻 祖 ” 其 经典 性 之 一 可 作 现 ,
很 多作家 都煞 费苦 心 , 用 多 线 索 、 运 多情节 、 复 反
作 ‘ 活 的科 学 形 式 ’ 要 求 作 家 约 束 自己 的 感 生 ,
情 , 自然 科 学 家 对 待 大 自然 那 样 , 冷 静 客 观 像 以 的态 度 , 事 物 作 出 完 全 客 观 的 、 学 的 反 对 科 映 , … 所 以《 法利 夫人 》 面 很难 发 现作 家 ” 包 里 本 人想 象叙 事 的线 索 。但是 , 并 非 像 有些 图解 这
包 法利 夫 人 的想 象 性 活 动 , 至 可 以说 正 是 女 主 甚
性的艺术空间, 正是这 种想象性叙 事造成 了小说 世界 的整体 性诞生。从小说 艺术想象 的内部空
间来 看 , 家 在 虚 构 想 象 故 事 的 同时 , 于 故 事 作 由
人公的想象使故事本身走向毁灭性的结局 。 然而 , 由于福 楼拜 坚持 “ 客观 ” 纯 的写 实 主 义 , 和巴尔扎克不同 , “ 福楼拜 主张从作品中排除
《 包法利夫人》 具有 明显 的双重想象型叙事
艺术 特 色 。该 小 说 主 要 讲 述 女 主 人 公 爱 玛 不 满 其作 为 普 通 乡村 医 生 的丈 夫 查 理 ・ 法 利 的平 包 庸无 趣 , 满 现 实 家 庭 生 活 的 沉 闷单 调 , 着 对 不 带 理想 生 活 和爱 情 的 热 烈 追求 , 无 可 遏 制 的情 欲 在 支 配下 , 后邂 逅 青 年 文 书 赖 昂 和 产 业 绅 士罗 道 先 尔弗 并 与其 偷情 , 后 遭 到 抛 弃 并 走 向 自杀 的悲 最 剧 故 事 。从 想象 叙 事 来 看 , 楼 拜 首 先从 包 法 利 福 夫 人 的原 型欧仁 ・德 拉 马尔 , 个 和 包法 利 夫 人 一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二《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1857)是福楼拜的成名 包法利夫人》 1857) 作和代表作, 作和代表作,描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爱玛的 人生悲剧。爱玛在修道院受教育, 人生悲剧。爱玛在修道院受教育,离开修道院 后仍然沉迷于读浪漫小说, 后仍然沉迷于读浪漫小说,幻想浪漫爱情和白 马王子。 马王子。她在现实中嫁 了一个平庸的市镇医 生包法利。爱玛有了婚外情, 生包法利。爱玛有了婚外情,最后因欠债服砒 霜自杀。 霜自杀。
在小说中他用一种介于传统小说的“性 在小说中他用一种介于传统小说的“ 情节模式” 格—情节模式”和现代小说的“心理 情 情节模式 和现代小说的“心理—情 绪模式” 绪模式”之间的模式来构建小说
一 生平与创作 1 医学世家 医院的环境培养了他与宗教格格不入的思 想,也培养了他的悲观厌世情绪,还培养 了他的冷静的分析解剖意识。
楼下这间小厅房,壁炉冒烟,门吱嘎响, 楼下这间小厅房,壁炉冒烟,门吱嘎响, 墙上渗水,石板地潮湿。 墙上渗水,石板地潮湿。她觉得人生的辛 酸统统盛在她的盘子里,闻到肉味, 酸统统盛在她的盘子里,闻到肉味,她从 灵魂深处泛起一阵恶心 。
2另外一个艺术成就表现在塑造典型上
3 叙事艺术
1 叙述言论的中断情况
查理结结巴巴道: 查理结结巴巴道: “卢欧老爹……卢欧老爹 卢欧老爹 卢欧老爹……” 卢欧老爹 佃农继续道: 就我来说,我是求之不得。 佃农继续道:“就我来说,我是求之不得。不用 闺女和我是一个心思,不过总该问问她, 说,闺女和我是一个心思,不过总该问问她,才 好算数。 您走吧;我把话带回去就是了。 好算数。好,您走吧;我把话带回去就是了。答 应的话,您听明白,用不着回转来, 应的话,您听明白,用不着回转来,一则人多口 再则,也太让她难为情。 杂,再则,也太让她难为情。不过为了免得您心 我会推开护窗板,一直推的贴住墙: 焦,我会推开护窗板,一直推的贴住墙:您趴在 篱笆上,从后头就望见了。 篱笆上,从后头就望见了。” 他走开了。 他走开了。

《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平行比较

《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平行比较

《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平行比较《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都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

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探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平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以及它们对阶级、爱情和自由等主题的处理方式。

我们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两部作品。

《包法利夫人》是由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所著,而《安娜·卡列尼娜》则是出自俄国文学巨匠屠格涅夫之手。

尽管两位作者在生活经历、创作风格和思想观点上存在巨大差异,但他们都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冲突。

他们都通过其作品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我们来看这两部作品的主题。

《包法利夫人》主要探讨了爱情与婚姻、虚荣和贪婪等主题,展示了俄罗斯贵族社会的腐败和道德堕落。

而《安娜·卡列尼娜》则更多地关注了爱情、婚姻与家庭、道德和人性的困境。

它通过对主人公安娜与娇侍妾情感纠葛的描述,揭示了其内心的挣扎和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质疑。

两部作品都以真实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残酷。

接着,我们来看这两部作品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

《包法利夫人》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对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来表现了那个时代的俄罗斯贵族社会。

屠格涅夫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则采用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叙述方式,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安娜的一生。

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话、心理描写和日常细节的刻画,使作品更加鲜活和具有真实感。

在艺术手法上,《包法利夫人》更倾向于对社会风尚和历史背景的描写,而《安娜·卡列尼娜》更注重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探索。

两部作品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的差异,也体现了两位作家对文学表达形式的不同追求。

《包法利夫人》叙述语言特征探析

《包法利夫人》叙述语言特征探析

《包法利夫人》叙述语言特征探析《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作者斯图亚特·卡罗尔通过瑰丽的语言风格和精致的叙述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着梦幻和想象的世界。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小说中叙述语言的特征进行探析,来深入了解这个充满着魅力的世界。

首先,小说中的描写语言是极其细腻和精致的。

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描写,将故事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对主人公艾玛·鲍歇的描写就是非常细致入微的:她的姿态、衣着、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她高贵的身份和精致的品味。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诗意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着奇幻色彩的世界之中。

其次,小说中的语言还非常具有音乐性。

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句子结构和语调的处理上。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常常使用长句和复杂的句法结构,来营造出一种悠扬的节奏感。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都使得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旋律感和韵律美。

最后,小说中的语言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对某些事物的描写和赋予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小说中,艾玛的珠宝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代表着她高贵的身份和优越的地位,更体现出她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欲望。

这些象征意义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深度,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表面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叙述语言特征非常丰富和独特,它通过细腻的描写、音乐性的语调和象征意义的表达,将故事世界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艺术特色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艺术特色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艺术特色摘要:居斯达夫·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在法国甚至世界文坛获得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本文通过该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特征、创新性的描写独特的叙事技巧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色,从而证明了《包法利夫人》不仅标志着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关键词:小说《包法利夫人》现实主义描写叙事技巧一、《包法利夫人》中的现实主义在福楼拜之前,法国三位文学巨匠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已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之路。

然而,正是福楼拜通过其现实主义的写作把小说引向了客观并且条理性的观察写作之路。

福楼拜谴责浪漫主义,认为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危险,能够产生堕落,痛苦。

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玛就深受浪漫主义的毒害,最终走向死亡。

福楼拜虽然拒绝承认被称呼为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实实在在是一个现实主义观察者。

他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大量的资料调查创作的。

这种现实主义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作品的真实性上。

《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题材并不是福楼拜编造的。

《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取自现实生活。

夏尔·包法利是根据福楼拜父亲医院的实习生欧解·德拉玛的原形塑造的小说人物,德拉玛的妻子德尔芬-库蒂丽叶也就是包法利夫人艾玛的原型。

为了保证其小说作品中的真实性,福楼拜查阅了大量资料:为了描述艾玛服毒自尽,福楼拜声称亲口服下砒霜;为了不在艾玛的财政问题上出错,福楼拜亲自咨询律师;这种准确性还涉及人物的语言,每个人物都带有属于他自己阶层的语言特征。

除了作品的真实性之外,《包法利夫人》力求描绘出当时真实的世界。

福楼拜把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外省风俗》。

《包法利夫人》叙述的不仅仅是艾玛的故事,还有夏尔、奥梅、莱昂、罗道尔夫等人的生活。

他为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的工笔画卷,那个单调沉闷、狭隘闭塞的世界,那些生活水平低下的人们的思想和活动。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摘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研究上,很少关注作品背后的作者——福楼拜,作者在主人公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本文试图通过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黑暗现实与福楼拜的精神追求、《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这三方面来分析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力图对文本有一个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形象福楼拜Madame Bovary image analysisAbstract: Madame Bovary in his short life, Tells the story of a will own all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 lies in the love and marriage But ill mrriage .It has been two lover abandoned ,We finally reach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Dutch act tragic death in women in Emma's life. In the past on "Madame Bovary" research mostly focused on the tragic fate of Madame Bovary research,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author behind the work - Flaubert, of the hero who devoted his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omance and tragic fate of Madame Bovary, Flaubert's dark reality and the spiritual pursuit, "Madame Bovary" Nar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to the image of Madame Bovary, trying to have a text new interpretation.Keywords: Madame Bovary Image Flaubert一、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一)浪漫主义作品使爱玛充满了浪漫情怀———悲剧的前奏爱玛(包法利夫人的闺名)是一个出生在富裕的外省农民家庭聪明漂亮的女孩,父亲卢奥老爹是个“生活贪享受,花钱起来毫不吝惜”的人,“他吃要吃香的,睡要睡好的,酒要喝陈年佳酿,火要烤旺火,喜欢吃烤得半熟的小羊腿,喝掺兑均匀的光荣酒。

《包法利夫人》中的信:情节与隐喻

《包法利夫人》中的信:情节与隐喻

《包法利夫人》中的信:情节与隐喻一、本文概述《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巨匠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代表作,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

这部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丰富的情节展开,展示了主人公艾玛·包法利夫人从纯真少女到沉溺欲望、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生。

本文旨在探讨小说中信件这一元素在推动情节发展和构建隐喻意义上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分析艾玛书写的信件如何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如何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及这些信件如何作为隐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这些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包法利夫人》这一文学经典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二、包法利夫人的信件及其情节作用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艾玛·包法利夫人的信件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这些信件不仅揭示了艾玛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加深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艾玛的信件首先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

这些信件充满了艾玛对浪漫和理想的渴望,对平庸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物质和情感的双重追求。

通过信件,艾玛表达了她对丈夫夏尔的不满,对社交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爱情和生活的理想化想象。

这些信件成为艾玛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

艾玛的信件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信件,艾玛与情人罗道尔夫和莱昂的联系得以建立并保持。

这些信件不仅传达了艾玛的情感和欲望,同时也成为她与情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些信件,艾玛与情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加深,而小说中的情节也因此得以发展。

艾玛的信件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通过这些信件,作者展示了艾玛对浪漫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她对平庸生活的反抗。

这些信件反映了艾玛对爱情和生活的理想化想象,同时也揭示了她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失望。

这些信件的存在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读者对艾玛的遭遇和选择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艾玛·包法利夫人的信件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叙事人称解读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_刘惠玲

从叙事人称解读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_刘惠玲

居斯塔夫 福楼拜是 19 世纪中叶继巴尔扎克之 后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包法利夫人 是其代 表作 , 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它与司汤达的 红与黑 和巴尔扎克的 幻灭 被视为法国的三部批 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 包法利夫人 不仅思想内涵 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效果 , 而且艺术风格上 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 , 取得了革新性的突破 , 在法国甚至世界文坛, 获得了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拉马丁说这部作品是 20 年来读到的最优秀的作品 ; 波得莱尔赞扬福楼拜肩负了开辟一条新路的使命; 圣 勃夫评论说在许多地方, 我觉得从不同形式下看到了 新文学的标志; 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则认为完美无缺的 包法 利夫人 问世后 在文坛 产生了 类似革 命的 效 [ 1] ( P72- 77) 果。 这些评价不约而同地高度肯定了 包法 利夫人 的艺术成就。 本文从叙事学的叙事人称这一艺术形式来剖析 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为了表现出她的悲剧, 反映出腐 朽的社会风气在她身上的影响 , 小说作者采用了一种 特殊的叙事手法 , 即使用两个称谓进行叙述。下面对 这一特殊写作技巧进行详细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2]二、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
从 1837 年 开始到 1846 年 止, 前后整 整九 年时 间 , 正好是法国七月王朝时期, 这正是法国历史的一 个转折时期 , 七月王朝是在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 后代表金融贵族的奥尔良公爵路易 菲力浦建立起来 的 , 七月革命以前的历史发展表明, 资产阶级与拿破 仑帝国彻底根除了封建所有制的关系 , 为资本主义的 发展廓清了社会基地, 使得旧制度的复辟不可能长久 维持下去, 而随着七月王朝的建立, 法国也开始了工 业革命 , 使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 这一时 期 , 工业、 农业都有相 应的进步。小 说中 农业展览 会 一章极为精彩地描叙了这一社会背景 , 与此同时,

《包法利夫人》叙述语言特征探析

《包法利夫人》叙述语言特征探析

小 说 中开 创 性 的 运 用 自由 间 接 引语 和 叙 述话语的中断。 自由 间接 引语 是 是 引述 人 用 自己的话语来转 述原话 却不 带转述标 志 的 叙述 方 式 , 取 消 了叙 述 者 语 言 和 人 它 物 语 言 的 界 限 , 而 开 辟 了多 种 可 能 的 写 从 作前景【 1 话 语 的 中断 是 打 断或 者 中 断 ] 。而 直 接 话 语 , 入 人 物 内 心 独 白 , 更 好 的 插 以
言成分 , 如疑 问句式 或感 叹旬 式 、 不完 整 的句 子 、 口语 化 或 带 感 情 色 彩 的 语 言 成 分, 以及 原话中的时间、 地点状语等【 2 】 。 福楼拜在 《 包法 利 夫 人》 , 顶 巧 妙 中 绝 地 利 用 了 自由 间接 引语 , 描 写 人 物 的 意 在 识活动 时通过叙述者 间接传达给读者 , 好 像是叙述者在评论 , 又像 是人物的 内心独 白 , 由间 接 引 语 正 是 可 以很 好 地 表 达 这 自 种模棱两可 的状态 , 使得作者可 以用别人 的语 言为他 自己说话 , 既不完全受到牵连 又 不 完 全 清 白无 辜 。 在 小 说 上 卷 第 二 章 中, 这样一段: 有 “ 打 开 窗 子 说 亮 话 了: 什 么 还 去 她 为 贝 尔 托 ? 奥 先 生 的病 不 是 好 了 吗 ? 的 卢 他 帐 还 没 付 呢 ? ! 不 是 因 为那 边 有 个 心 啊 是
的创 新 之 引语
福 楼 拜竭 力革 新文 字语 言 风 格 , 在 他
叙 述话语的 中断
是 他 表 面 上 虽然 百 依 百顺 , 心 的 强 烈 欲 内 望 却 要 造 反 , 是 他 自然 学 会 了两 面 派 的 于 手 法 : 能 禁 止 我 去 看 她 , 是 你 能 要 我 你 但 不 爱她 而 爱你 吗 ?这 个 寡 妇 瘦 骨 磷 峋 , 牙 齿 又 长 , 年 四季 都 披 着 一块 黑色 的 小 披 一 巾, 角搭在肩上 ; 的骨架套上袍子 , 尖 她 就 像 长 剑 套 上剑 鞘 ” 。 这 段 话 有 第 一 位 包 法 利 夫 人 对 夏 尔 的 指 责 , 有 夏 尔 对 她 的 怨 恨 , 果 用 直 又 如 接 引语 来表 达 , 仅 频 繁 出现 的 引 号 句 会 不 让 人感 到厌 烦 , 而 且 问话 者 的第 二 人 称 、 答 话 者 的第 一 人 称 、 引 号句 中 的 第 三 人 与 称 之间的反复转换也会显得笨拙繁琐 。 在 致采 用 自由间接引语之后 , 文中免去 了 转 换人 称和 时 态 的 麻 烦 , 也避 免 了引 号 句 的 繁琐 , 时保 留 了包 括 疑 问 号 和 破 折 号 同 在 内的 体 现 人 物 主 体 意 识 的语 言 成 分 , 使 对 话显得直接生动 。 福 楼 拜 在 《 法 利 夫 人》中大 量 的 运 包 用 自 由间 接 引 语 , 一用 法 最 大 特 点 是 叙 这 事隐蔽 ,叙述者不公开发表 自己的意见 ,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叙事结构模式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叙事结构模式
【 摘 要】 福楼拜的《 包法利夫人》 堪称世界小说 史的经典之作 , 其叙 事结构模式独具特 色。本文将联 系热 内特 的视 角分类理论 , 结合
《 包法利夫人 》 的文本 实际 , 对其展开叙 事视 角的分析 , 从而总结出小说全聚焦模 式和 内聚焦模式 的转换、 外聚 焦模式的尝试运用等视
角特 点 。 最后 做 出小 结 。
【 关键词】 《 包法利 夫人》 ; 叙事结构模式 ; 聚 焦; 视角


什么是 叙事 结构模 式
( 一) 整体模式 : 以全聚焦为主 。 小说一开始采 用了“ 我们” 这
看 似第一人称 主人公叙 述 , 其实仔细推 敲一下 , 更具有 作为一种叙事框架 , 小说的艺术模式有其 自己的结构 , 而这 个称谓 , 我们” 虽然是第一人称 , 但包括班上 个结构本身又通过一定 的建构活动 而实现 的 , 其 中心是 : 在小说 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因为“ 中由谁来讲故事。大量的鉴赏经验告诉我们 , 一个相 同的故事常 除夏尔外 的所有同学 , 具有极大 的能指性。“ 我们 ” 可以获得 比任
于某个人物 的内心深处 。 成为他 的灵魂的窥探者。这里的叙述者 其 活动范围只限于人物的内心世界 ,只是转述这个人物 的内心 活动 , 通过这屏幕来反射外在 的人与事。叙述者对故 事的转述始 终 以这个人 物的意识活动为界 .这使它区别于全聚焦模式对人 物 内心活动的表现。
皮, 欲醒未醒的时候 ; 眼珠在 阴影 中是黑色 的. 在阳光下却变 成了
此后作为包法利同学的叙述者我们这个第一人称全故事的距离由远而近由全知到不知小说的艺术结构相应地发知视角消失了叙述者开始以第三人称中性的全知视角叙事生着变革最终形成叙事的三种结构模式

论_包法利夫人_中_马_的叙事艺术

论_包法利夫人_中_马_的叙事艺术
structure, scene function’s narrative, characters’shap ing and symbolic meaning. The theme of horse disp lays Flaubert’s unique narra2 tive art.
福楼拜被冠以“文字的基督 ”,他视完美的艺术为写作 生命之所在 ,其被左拉誉为“清彻而完美 ”的《包法利夫人 》 就是这一艺术理想的完美体现 。历来 ,围绕该小说的研究 , 包括波德莱尔 、普鲁斯特 、莫里亚克和萨特等的言说评论 ,都 是著名的“福楼拜问题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次 ,从人物同马的结构关系看 ,小说中人物与马的对 置出现构成了多种巧妙的对称结构 。这些对应结构既形成 了小说多个短小的回环结构 ,又紧扣小说主题 ,耐人寻味 。
例如 ,小说以包法利骑马为鲁奥看病开始 ,最后又以包 法利卖马结束 。当鲁奥老爹看见包法利用马车将爱玛娶走 时 ,想起了当年自己骑马将妻子从岳父家接走的情景 ;当鲁 奥接到爱玛噩耗时 ,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永镇 ,此时已物是 人非 。燕子号马车不仅载着包法利迁居永镇 ,还是爱玛前往 卢昂同莱昂约会的必备交通工具 。农业展览会上 ,爱玛看到 远处山坡上缓缓行驶的燕子号 ,想起了自己同莱昂的感情 , 在这似真似幻的幻想中 ,她终于被罗道尔弗迷惑 。爱玛去世 后 ,包法利又在雨中望见燕子号 ,感慨万千 。小说结尾 ,勒侯 的商利车行开张 ,燕子号也将同爱玛一样被小镇的人们遗 忘 。此外 ,子爵的马车也两次出现 。当初包法利夫妇从侯爵 府回家时 ,子爵的马车呼啸而过 ,落下的一个烟匣子被爱玛 精心珍藏 ,成了她富贵梦幻想的一个重要象征 。小说结尾 , 爱玛在卢昂街上同子爵的马车再次相逢 ,险些被撞到 ,此时 爱玛已走投无路 。

《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分析

《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分析
第VoJournal
of学Hez院e Un学ivers报ity
2018 年 8 月 Aug. 2018
文章编号:1673 - 2103(2018)04 - 0046 - 03
« 包法利夫人» 的叙事艺术分析∗
程 艳
∗ 收稿日期:2018 - 04 - 10 作者简介:程艳(1981—) ꎬ女ꎬ山西岚县人ꎬ硕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英语教育ꎮ
46
2018 年 程 艳:« 包法利夫人» 的叙事艺术分析 第 4 期
接受这个让自己心碎的事实ꎬ但又骗不了自己的纠 结内心ꎮ 短短的几句话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卢欧老爹 面对女儿离开的悲痛欲绝ꎮ 每一个读者通过这寥寥 数语就能感觉到老爹内心的痛苦ꎬ并且这种感情深 深的感染到读者ꎮ 这体现了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和 心理描写的独到之处ꎮ 福楼拜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 细密型叙事艺术方法将人物形象特点刻划的入木三 分ꎬ对其情感转折表现的自然而不做作ꎮ
环境冲突型叙事 小说是需要情节冲突、心理冲突、性格冲突、环 境冲突等多种冲突来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ꎮ 对于文 中体现的环境冲突主要表现在理想环境和现实环境 的冲突ꎬ其实就是包法利夫人向往的“ 美好” 生活和 她平淡的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ꎮ 她一心想要过的是 上流社会绫罗绸缎、灯红酒绿的生活ꎬ不用为了生活 而奋斗ꎬ那些美好的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故事时常发 生ꎮ 但是现实却是每天面对一成不变的包法利先 生ꎬ过着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ꎬ处理无聊的人际关系 等ꎮ 这使包法利夫人的内心极不平衡ꎮ “ 生活凄凉 得有如天窗朝北的顶楼ꎬ而烦闷却是一只默默无闻 的蜘蛛ꎬ正在她内心各个黑暗的角落里结网ꎮ” 这段 话体现了爱玛内心的真实想法ꎬ她厌烦了这种平淡 的生活ꎬ而想要有所改变ꎬ当网结到一定程度她就会 顺着网爬出束缚她的“ 牢笼”ꎬ但牢笼外的世界是否 是最适合自己的世界ꎬ她没有想过ꎮ 在这段话中ꎬ作 者将爱玛内心的变化比作正在结成的蜘蛛网ꎬ借用 外部环境抒发了爱玛内心的挣扎ꎬ为爱玛走上“ 浪 漫不归路”埋下了伏笔ꎮ “ 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ꎬ 观看她生活的寂寞ꎬ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ꎬ在雾蒙 蒙的天边ꎬ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ꎮ ������������她自以为在 屋子里可以高枕无忧ꎬ殊不知墙壁上已经出现了裂 缝ꎮ”这些都巧妙的体现了生活的“ 寂寞” 和内心对 “白帆” 的向往ꎮ 双环境冲突使爱玛一步步走向不 归路ꎮ 爱玛真实生活的环境是一个乡镇地区ꎬ这儿 的人都老实巴交、死气沉沉ꎬ每天日复一日ꎬ没有激 情ꎬ更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ꎬ陪伴她的丈夫是一个 无趣的人ꎮ 她想象中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每天穿梭于 各个交际舞会中ꎬ觥筹交错、交谈甚欢ꎬ遇到的男人 都是谈吐文雅、趣味十足的绅士ꎮ 但现实和想象中 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ꎬ这让她感觉到心有不甘ꎬ也为 其日后的出轨行为埋下伏笔ꎮ 爱玛沉浸在她自身的 想象环境中ꎬ显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ꎬ爱玛无法忍 受现实与想象巨大的差距ꎬ做出了越矩的选择ꎬ最终 也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ꎮ 环境冲突型叙事巧妙的烘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

论《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作者:黄丽华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文本阅读,提出《包法利夫人》叙事艺术的不同看法,即小说通过双重想象的叙事、平板型的叙事、细密画型的叙事和环境冲突型叙事营造出综合的艺术审美效果。

关键词:双重想象平板型细密画环境冲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62-02小说是叙事的艺术。

在世界小说史上,凡堪称小说上品者,无不以其叙事的强烈审美效果取胜。

为此,古今中外小说家莫不呕心沥血,苦心孤诣地通过多样化的叙事艺术手段,建构其独特的艺术世界;而小说理论家和批评家们则更是通过梳理小说的历史传统,总结出不可胜数的各色小说(叙事)的理论法则。

《包法利夫人》作为“现代小说鼻祖”、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世界小说史上是堪称典范的。

但从《包法利夫人》的研究史来看,很多研究都着眼于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纯客观”的艺术风格、在现代及后现代主义上的本源性、包法利夫人女性角色分析以及小说爱情故事本身等方面来阐述,虽然其中也有从叙事角度分析其小说叙事的专论,但是由于其片面依靠叙事学理论来图解《包法利夫人》,多有美中不足①。

因此,本文的研究就是要通过文本细读,进行综合性的叙事分析,并审视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创造的叙事艺术。

1 双重想象的叙事艺术就叙事艺术而言,小说常常源于作家从社会生活现实出发的虚构、想象、杜撰、组合,其审美世界的建构尤其离不开作家的创造性想象,也正因为作家的想象性叙事才区别开来历史家和作家的叙事,从而赋予小说艺术审美的效果。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在小说的想象性叙事中,作家依据个人的社会生活体验和灵感触发,通过嫁接、杜撰、虚构、联想、编造、组合等创作想象活动,首先是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想象性的艺术空间,而且也正是这种想象性叙事,才造成了小说世界的整体性诞生。

包法利夫人的叙述视角

包法利夫人的叙述视角

《包法利夫人》的叙述视角分析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在《叙述话语》中把视角称为“聚焦”,并将之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零聚焦”,上帝的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者比人物知道的多,即“叙述者>人物”;第二种是“内部聚焦”,叙述者不再扮演上帝的角色,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即“叙述者=人物”;第三种就是“外部聚焦”,叙述者从外部叙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为、动作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内部动机和心理变化。

即“叙述者<人物”。

零聚焦这种叙事视角只有作者一个声音,作者无晓不知、无所不能,显得不真实,不客观,作为读者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则打破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事,采用了限知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副别开生面的生活画。

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包法利夫人》叙述视角上的特色。

一、内聚焦叙事《包法利夫人》主要采用的是内聚焦叙事。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一部受作者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所规范的作品,而是一个需要读者积极参与并努力建构的文本。

它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

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让读者能感受到亲切感和真实感。

见证人视角是指由次要人物叙述的视角,见证人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利于作品的议论和抒情。

下面分析一段在《包法利夫人》中以查理为见证人写艾玛。

“白领子朝下翻,露出她的脖子。

一条中缝顺着脑壳的弧线,轻轻下去,分开头发;头发黑乌乌的,光溜溜的,两半边都像一块整东西一样,几乎盖住了耳朵尖,盘到后头,挽成一个大髻,又像波浪一样起伏,朝鬓角推了出去。

这在乡下医生,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看见。

她的脸蛋是玫瑰红颜色。

她像男子一样,在上身衣服两颗纽扣中间,挂了一只玳瑁眼镜。

”这一段完全是从一个乡下医生的眼光来写的,表达出细腻又新奇的情感, 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

《包法利夫人》写法技巧之优长

《包法利夫人》写法技巧之优长

《包法利夫人》写法技巧之优长【摘要】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不仅塑造了典型的人物的形象,写法和写作技巧上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本文拟从结构和手法两大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结构;手法;伏笔;比喻小说《包法利夫人》除了塑造了包法利夫人等典型形象以外,在写法和写作技巧上也存在着诸多的亮点。

一、结构上(1)开篇并没有直接写女主人公爱玛,而是从查理·包法利入手,讲述了查理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瓦松镇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全面细致地交代了故事背景。

小说最后以查理的死结尾,首尾相映,形成了一个圆满的环形叙述结构。

(2)善于铺垫和设置伏笔。

除了舞会上的伏笔,药也是比较明显和重要的一处伏笔。

从药剂师的训话中,爱玛清楚地知道了砒霜所在的位置以及将它与其它药物相区别的一系列特征,为后来爱玛决定服毒自杀做了铺垫,更为她准确无误地找到砒霜埋下了伏笔。

(3)巧妙地转换叙述对象和叙述内容。

如小说最开始是以教室为背景,描写的是查理在教室的学习情况。

在写到他很用功地学习时自然地转入了对查理父亲的描写,进而引入了对查理家庭背景、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的叙述。

又如第一部第五章,先是对婚后生活场景的描写,然后是爱玛对婚后生活的反思,使她自然地回忆起在修道院求学经历,从而为后文情变奠定基础。

这种由此及彼的写法利于联系叙述内容,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前因后果。

二、手法上(1)擅用比喻,甚至于达到了炉火纯青、淋漓尽致的地步。

短小的比喻如“震耳欲聋的聒噪好半天才平静下来,变成此起彼落的个别音符,但不时还会从一排座位冷不丁冒出没能忍住的笑声,仿佛一枚爆竹没燃尽似的”①,将喧闹后的寂静中突然爆发出的响声描绘得既可知又可感。

如说迪比克夫人长相难看,“满脸粉刺像春天的树芽”的比喻既形象又新奇。

铺陈的比喻如“对莱昂的思念就仿佛成了她一切烦恼的中心;它比俄罗斯草原的旅人遗留在雪地上的篝火烧得更旺……小心翼翼地拨弄这行将熄灭的火堆……一心想再能把它弄旺……所有这一切,她全都聚拢、拣起,想用来拨亮火堆,温暖自己凄凉的心”,将无形的思念化为有形的火堆,把企求幸福的行动比作拨亮火堆的努力,化虚为实,巧妙地将想象与现实联系起来。

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色

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色
(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最突出的是爱玛。 (2)独特的客观风格。伏提倡:“客观而无动于 衷”的创作原则,客观地描写人物,而自己的感 情不介入,象医生解剖人体一样,解剖人物的内 心世界。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对爱玛的堕落,作 了细致的描写,以旁观、冷漠地态度描写,认为 艺术就是展览。作者不要在作品中露面,他很惋 惜雨果把感情用在人道主义上。 • (3)语言准确精炼而富有高度的表现力。这是作 者刻意提炼的一部小说,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 刻意追求语言的精确、形象和谐,反对用粗糙、 陈腐的语言。 但同时,他的语言缺乏生动性和个性,显得较平 直,文雅有余而生动不足,这不同于巴尔扎克的 既生动又粗糙。
(4)叙述角度富于变化。不同于以往的作者 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采用人物主观视角 来叙述,丰富了叙述方式,是小说叙述艺 术的革命。 此外,细节真实,结构完整严谨。 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白认为是 世界十大名著之一,至此小说才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