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创新教材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a485d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0.png)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管理成为各个企业追求的方向。
为了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管理培训教材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创新管理培训教材,以帮助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组织的发展进步。
一、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管理培训教材的设计原则1. 需求导向: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培训教材需要贴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
2. 系统性和全面性:创新管理培训教材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培训方案,包含多个模块的内容,从基本概念到实际案例的分析,全面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 实践性和操作性:创新管理培训教材应当注重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实践培训,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管理培训教材的内容1. 创新管理概述介绍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探讨创新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引导学员了解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创新思维培养介绍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培养方法,引导学员转变思维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3. 创新团队建设介绍如何建立高效的创新团队,包括团队角色和任务分工、团队成员的选拔和培养等内容,帮助学员理解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和运作机制。
4. 创新管理工具与方法介绍创新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帮助学员学习创新管理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技能。
5. 创新文化建设介绍企业如何建立积极的创新文化,包括组织氛围的塑造、创新奖励机制的建立等,引导学员了解创新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6. 创新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具有创新性的企业或者产品,挖掘其创新背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帮助学员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
四、创新管理培训教材的实施方式创新管理培训教材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包括线下培训、在线教育和混合式培训等。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教材(PPT 42张)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教材(PPT 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7b84d6b351e79b8969022619.png)
17
“中国的学校教育只会在记忆上下功夫, 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培养出来的人一旦把知 识记入脑中,就认为事情就是那样的,变得不 再思考,思维也随之僵化。”
18
是什么阻碍了创新
1、直线思维、惯性思维 2、见识过于狭窄 3、惰性、习惯、保守 4、经验主义
19
一个乞丐;一个记者
20
是什么阻碍了创新
1、直线思维、惯性思维 2、见识过于狭窄 3、惰性、习惯、保守 4、经验主义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
1
名企的面试题
怎样种四棵树使得其中任意两棵树的距离相等?
不用称,怎样测量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
一个屋子(没有窗)有3盏电灯。远处的另一个屋子有3个 开关,分别控制这3盏灯。每个屋子你只能各进去一次,不用 任何辅助,请问你怎样确定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
如果你要为在缺水地区工作的人设计一种不必洗的碗, 你将如何设计?
11
上个世纪,国外一些夫人小姐们,喜欢戴个 漂亮的帽子,就是在戏院也不忍摘下,这就影响了 后面的观众看戏。剧场想了不少办法,提请女士们 自觉地摘下帽子,但收效甚微(因为戏院没有权强 令人家摘帽)。可有家戏院张贴了个告示,女士们 一看就忙不迭地把帽子摘下。你能猜出告示上写了 些什么才会有此反应呢?
……
21
从前有个贫穷的人,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东西是芝麻饼。
有一天他告诉别人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要天天吃芝麻 饼。”
“物质决定意识”
22
是什么阻碍了创新
1、直线思维、惯性思维 2、见识过于狭窄 3、惰性、习惯、保守 4、经验主义
23
人在地狱惯了,要他离开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演示: 握掌
24
汽车是1868年研制的,至1895年才由德国和英国 正式研制成功。期间,汽车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 关注。 1875年,美国国会对此有个专项讨论记录,结论 是不宜发展。理由有两个:一是汽车用的是汽油,汽 油易燃易爆,一个随时会爆炸的怪物在街上到处窜岂 不危险!二是汽车的使用会取代马车,这样马就会失 业下岗,从而摧毁农业。 美国的汽车工业因此比欧洲落后了十六年。
创新管理(概论)
![创新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3aaadeaaea998fcd220ee6.png)
以样本调查与理论推导相结合为主。
• 研究分散,重点不突出,不深入,侧重于
创新采用环节。
19
创新研究的发展
第三阶段主要特征:
• 研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出或新提出
重点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注重研究内容和成果对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的
指导作用,实用性强的研究课题受到普遍关 注。
• 技术是外生的经济变量,企业家是创新的
发起者,企业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 有发现潜在利润的能力,二是要有胆量,敢 于冒风险,三是要有组织能力。
外生科学 与发明
企业家活 动
在新技术 上的创新
投资
新生产模 式
变更了的 市场结构
来自创新 的利润或
亏损
熊比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Ⅰ
13
熊比特的理论
熊比特的重要观点(创新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正是现代科学技术革 命蓬勃发展的时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 纷对自己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以 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在这个 新的形势下,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向着两个 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技术创新的方向, 二是制度创新的方向,形成了两个分支。
16
创新研究的发展
五十多年来,在创新方面的研究发展 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初到60年代末的复兴
阶段;
•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
持续兴旺阶段;
•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17
创新研究的发展
第一阶段: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技
术创新研究迅速复兴,逐步突破古典经济学 的局限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 和内部过程与结构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主要 特征:
创新管理教材
![创新管理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b6a727ba417866fb84a8e50.png)
创新管理一、创新管理的模块:二、创新管理的定义(一)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二)创造能力的定义创造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这样一种能力。
能激发创造力的组织,可以不断地开发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企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在组织高管层面有完善的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障碍与阻力有清醒认识。
CEO必读12篇,帮助企业主及CEO塑造此一方面的领导能力,使创新与变革成为可能。
(三)创新管理的定义创新管理,是指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产品及管理等创新的过程创新管理的重点是搭建创新链。
通常理解的研发是指由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等一系列科技活动组成的链状结构,可称之为“研发链”。
我们所认识的创新,则是指从创意到形成市场价值的全过程,既包括研发链,也包括“产业链”(产品—小试—中试—产业)和“市场链”(商品供应—流通—销售—服务)。
这三条链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可称之为“创新链”。
在创新链中,环节间联结互动,链条间整合贯通,呈现出研发牵动产业、产业构建市场、市场引导研发的螺旋式推进态势。
创新管理将创新链纳入管理范畴,在拓展科技发挥作用空间的同时,也契合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创新的原因1、酒店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创新”无处不在,可以说创新是公司永葆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主体,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基本单元。
现代社会是以企业为主宰的团体社会。
企业没有利润,怎样体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又怎样追求自己的价值,这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依据。
“企业本性论”指明了企业生存的目标。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靠科学的管理。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f645b4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7.png)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创新管理培训教材第一章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1.1 创新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创新管理的发展历程1.3 创新管理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创新管理的步骤和流程2.1 创新管理的基本步骤2.2 创新管理的流程2.3 创新管理的关键要素第三章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工具3.1 创新管理的常用方法3.2 创新管理的工具与技术3.3 创新管理的评估与控制第四章创新管理的案例分析4.1 创新管理的成功案例4.2 创新管理的失败案例4.3 创新管理的经验总结第五章创新管理的挑战与应对5.1 创新管理的挑战和困难5.2 创新管理的应对策略5.3 创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章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1.1 创新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管理是指组织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优化,通过创新的方法和策略,系统地管理创新活动,以实现组织的长期竞争优势。
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创新不仅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1.2 创新管理的发展历程创新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管理革新阶段、技术创新阶段和全面创新阶段。
管理革新阶段以冯·亨利克斯提出的管理学派为代表,强调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技术创新阶段以居里夫人的发现放射性元素为标志,注重科技创新和实践应用。
全面创新阶段则强调创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推动组织在所有方面进行创新。
1.3 创新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创新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第二章创新管理的步骤和流程2.1 创新管理的基本步骤创新管理的基本步骤包括:创新目标设定、创新策略制定、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活动实施和创新效果评估。
创新目标设定是明确组织的创新目标和方向;创新策略制定是选择适合组织的创新方式和方法;创新资源配置是合理分配和利用组织的资源;创新活动实施是具体进行创新项目或活动;创新效果评估是评估和分析创新活动的效果和成果。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PPT36张)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PPT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0aa72422cc1755270722087a.png)
2002-03-14
不同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
标准宏观经济均衡理论:技术进步一直
是外在因素,在处理生产与就业问题时, 创新始终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 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国家的人均产出 增长率与各国的起始条件无关,经济增 长率表现为“路径无关性”。 增长计算理论:资本、人力和技术进步 都相互独立地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 响,属于线性分析论的方法。
2002-03-14 3
不同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的内生性,但对
知识的认识还很肤浅。在强调人力资本 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制度要素。 赶超理论:强调技术开发与扩散的路径 依赖性,技术进步被看作是同组织和制 度因素有关的过程。但对增长的分析中 仍未充分使用制度理论。
2002-03-14
2002-03-14
20
创 新 管 理
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制度: 包括正式的强制性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的 强制性制度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专利法、 知识产权法、技术标准与规范、国家在资源分 配方面所作的规定等,非正式制度如历史文化 氛围、行为准则、惯例、指导性原则等。
2002-03-14
21
14
创 新 管 理
伦德瓦尔(Lundvall)的定义
国家创新系统由位于一个国家内部或植
根于一个国家边界之内的一些要素和联 系构成,这些要素和联系在新知识(经 济意义上有用的知识)的生产、扩散和 使用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实 际上是一个社会系统,其中的中心活动 是学习。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系统,以 正反馈和再生产为特征。
创新系统方法用学习经济的思想作为分
析创新活动的参考框架。学习不仅限于 专门的知识生产部门,知识从这种部门 不断地被传播到经济的其他领域,而且 在很大程度上与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中如 采购、生产、销售这样的普通经济活动 相联系。从这种观点看,新知识的生产、 分配和利用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动作用。
《创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f4670cccc7931b764ce1519.png)
《创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创新管理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创新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创新与创造力的关系,战略与创新的关系,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的支持流程等内容,了解创新管理在具体企业实践中的应用,逐渐培养创新管理思维。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创新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构建创新管理思维框架;理解创新管理在现代商业社会下的具体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思维。
三、先修课程《管理学》、《战略管理》等管理类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有:(1)创新的界定(2)创新的相关管理理论;(3)组织创造力理论;(4)战略、战略管理和创新;(5)技术创新管理;(6)创新过程管理;(7)创新绩效管理;(8)创新的组织类型、组织结构;(9)创新文化的构建。
本门课程的教学难点有:(1)竞争力、创新、国际和创新环境;(2)创造力的获取途径;(3)创新战略的制定与执行;(4)技术的创新管理过程;(5)现代商业背景下创新绩效的衡量;(6)创新中的个人与组织。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多媒体演示与板书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创新的内涵(2学时)1.教学内容(1)创新的概念;(2)创新的类型;(3)创新的模式;(4)案例讨论2.重、难点提示重点:(1)创新的概念、类型、模式;(2)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创新的理论表述;(3)创新在国家竞争优势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难点:(1)创新、创新环境、竞争力的关系;(2)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下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创新的三维空间与企业竞争力(4学时)1.教学内容(1)创新三维空间的内涵;(2)创新的技术维度与企业竞争力;(3)创新的组织维度与企业竞争力;(4)创新的市场维度与企业的竞争力。
2.重、难点提示重点:(1)创新三维空间的内涵;(2)创新的技术维度、组织维度和市场维度的概念;(3)创新的技术维度、组织维度和市场维度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创新管理学》教案(高教版)
![《创新管理学》教案(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19fc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7.png)
《创新管理学》教案(高教版)创新管理学教案 (高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创新管理学的概念和历史演变;2. 掌握创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6. 了解创新管理在实际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管理概述- 定义创新管理的概念和范畴;- 分析创新管理在经济发展和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性。
2. 创新管理理论与模型- 介绍创新管理的理论基础,如创新过程模型、开放创新理论等;- 分析创新管理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
3. 创新管理方法与工具- 研究创新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如创新评估、创新战略、创新团队管理等;-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掌握和运用创新管理方法和工具。
4. 创新管理实践与案例研究- 介绍创新管理在实际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如企业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等;- 分析创新管理的成功案例和挑战。
5. 创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创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分析创新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安排如下:- 第1-2周:创新管理概述,授课时间:2学时;- 第3-5周:创新管理理论与模型,授课时间:3学时;- 第6-9周:创新管理方法与工具,授课时间:4学时;- 第10-12周:创新管理实践与案例研究,授课时间:3学时;- 第13-14周:创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授课时间:2学时;- 第15周:复与总结,授课时间:1学时。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为了全面评估学生对创新管理学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和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创新管理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占总评成绩的40%。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PPT 75页)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PPT 75页)](https://img.taocdn.com/s3/m/2bb3c25b680203d8cf2f2423.png)
创新管理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 管理的创新(一种方法); 2. 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一种手段); 3. 创新型管理(一种模式); 4. 创新管理研究的领域是创新和管理系统。
2. 管理创新(是一种方法) :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 新等。
3. 创新管理(是一门学科) :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等。
4. 制度创新(是一种激励) :就业制度、分配制度。 5. 体制创新(是一种模式)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政治体制。 6. 机制创新(是一种质和量的转化) :效率和效益(经济和社会)。 7. 产品创新(是一个新产品) :新产品研发生产; 8. 技术创新(是一项新发明) :小改小革,发明创造; 9. 知识创新(是一门科学)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10. 组织创新(是一个新部门) :国姿委、经贸委; 11. 理念创新(好就是坏,坏就是好;大就是小,小就是大;快就是慢,
创新能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思想必须新颖; 2. 思想必须有意义; 3. 新的有意义的思想必须被人们所接受。
创新型人才的八大心理特征
1. 主动性: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进取; 2. 洞察力:富于直觉,对环境有敏锐的观察力; 3. 变通性:思想通畅,善于举一反三,点子多; 4. 疑问性:不盲从,敢于冲破旧观念; 5. 独创性:有独出心裁的见解,与众不同的方法,勇于弃旧图新,
创新激发潜能的案例
激发—能力—毅力。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ppt 77页)
![创新管理培训教材(ppt 77页)](https://img.taocdn.com/s3/m/c3a4e11b33687e21ae45a942.p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OEC管理法”:
全方位(O-overall) 每一个人(E-everyone) 每一件事(E-everything) 每一天(E-everyday) 控制(C-control) 清理(C-clear)
2
G模式(General,标准或通用) 即MSI模式(Man,System,Innovation)
“专业化水准”是前提,“专业化优势”是 结果;
“专业化水准”是手段,“专业化优势”是 目标;
“专业化水准”是内功修炼,“专业化优势 ”是
外在显现。
28
3.由运行速度转向运行质量 4.把共性战略变为个性战略 5.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性格竞争
29
三、管理机制创新
万向集团的九个“三步走”:
一是主体转换“三步走”--从产品走出去 ,到人员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 二是市场提升“三步走”--从维修市场, 到间接配套,到直接配套。 三是营销策略“三步走”--从打别人的品 牌,到用自己的品牌,到组合品牌优势。
12
3.马太效应法则--重视无形资源管理 加强效应、机会、风险等管理 4.波特法则--塑造企业竞争优势 知识所占的比重愈大,
3.马太效应法则--重视无形资源管理
其共享程度越高, 创造的财富就越大
13
三、强化“补钙”意识
“春都”之败教训令人深思 1.管理:有管无理的机制 管理=管+理=管好管住+理清理顺 “管”蕴含着权力,体现
16
2.战略:有战无略的导航 ⑴石论--摸着石头过河 ⑵猫论--逮住老鼠即好猫的唯实论 ⑶名论--即一味地造名造势 3.文化:有文无化的平台
17
4.营销:有销无营的战车 营造生存空间应抓好四点: 考虑长远性 做好整合性 重视全员性 强化共生性
创新管理相关课程设计
![创新管理相关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b117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e.png)
创新管理相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创新管理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掌握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创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创新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创新管理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具备积极进取、敢于突破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管理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创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创新管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使学生了解创新管理的基本内涵。
2.创新管理的重要性:阐述创新管理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创新管理的认识。
3.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创新管理的相关理论,如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理论、系统创新理论等,使学生掌握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4.创新管理的方法:教授创新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SCAMPER等,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创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分析创新管理在企业、政府、社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管理在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创新管理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创新管理领域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创新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4.实验法:学生进行创新管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实验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二 00 五年八月
前
言
本实验讲义,适用于石油化工学院各 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
实验时数 96 学时以下,实验项目可视其具体情况增减。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
解、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养成严格、认真和事实求是
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室安全常识--------------------------------------------------------------------------------------1
2.天平-------------------------------------------------------------------------------------------------------------2
实验 4.滴定分析量器的校准---------------------------------------------------------------------------------7
4.酸碱滴定法---------------------------------------------------------------------------------------------------9
目
录
1.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1
1.1.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
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实验前予习,实验操
作规范化;实验记录清晰、准确;报告内容完整,数据处理准确,书
写整洁;实验作风严谨。教师除严格要求外,认真辅导,随时纠正学
生实验中出现不合要求之外或根据集体情况进行质疑。课程结束后,
教师对学生实验成绩做出全面评定。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完成分
析化学实验课任务。
6 . 氧化还原滴定法------------------------------------------------------------------------------------------19
实验 13.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9
实验 1. 分析天平的安装与拆卸---------------------------------------------------------------------------3
实验 2.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练习--------------------------------------------------------------------------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 14 .铁矿石中铁含量测定-----------------------------------------------------------------------------20
实验 15. 苯酚含量的测定---------------------------------------------------------------------------------22
5. 配位滴定法-------------------------------------------------------------------------------------------------14
实验 9.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4
7.沉淀滴定法------------------------------------------------------------------------------------------------24
实验 7.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12
实验 8.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13
实验 10. 水总硬度的测定---------------------------------------------------------------------------------15
实验 11. 硅铝催化剂中 Al2O3 含量的测定------------------------------------------------------------16 实验 12. 铅铋混合溶液中 Pb2+,Bi3+含量的连续测定---------------------------------------18
3.滴定分析仪器和基本操作---------------------------------------------------------------------------------5
实验 3. 容量仪器洗涤、使用及酸碱溶液配制和相互滴定--------------------------------------------6
实验 5. NaOH 溶液的标定------------------------------------------------------------------------------------9
实验 6. HCI 标准溶液的标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