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深度好文)
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感悟
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感悟什么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句话源自于《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蓄之以为荒,不大师其车;裘弊而瞽者服,则有闻者服;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节中而不中发,谓之和。
”意思是说如果某个家庭一直积善行善,那么就一定会有好运降临。
这句俗语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对善良行为和正直品质的赞扬。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积累善行,善良和好运就会伴随着我们。
在当代社会中,这个道理依然适用,它提醒着我们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福报。
为什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 善行带来好人缘善良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会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和喜爱。
当我们经常做善事,对他人友善和慷慨,我们就会赢得身边人的赞赏和尊重。
这种好人缘会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比如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等等。
而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会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顺遂,从而带来更多的余庆。
2. 善行造福他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还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善行来帮助他人和社会。
当我们做善事的时候,不仅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帮助,还能够让自己感到心灵的满足和喜悦。
我们的善行可能并不会立即得到回报,但它们积累起来,会形成一种力量,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积善之家才会必有余庆。
3. 积善行善塑造良好品格善行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好处,还有助于塑造自己的良好品格。
当我们习惯于积极向善的行为,比如诚实、宽容、慷慨、正直等等,这些品质会逐渐成为我们的习惯和个性的一部分。
这样的品格会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不仅能够影响他人,还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内在的力量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做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 对他人友善和慷慨友善和慷慨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善行。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微笑和问候陌生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捐赠物资给需要的人等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这么说它有根据吗?有什么事实来支撑这个道理?它经常被用到什么场合?它对于看到这句话的人有什么影响?这句话对什么样的人最有用,对什么样的人最没用?何为积善,何为积恶?假如要运用这句话有什么要注意的?千百年来这句话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句话是站在说的口吻说的,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流派?(历史、意义、作用、影响、心态、说者身份)积善,行善的意思。
之,的的意思,必是用肯定的语气,有就是已经是,拥有的意思;这半句的意思是行善的人一定会有喜庆的事发生;积恶就是干坏事的意思,之家,就是这样的人,必有是一定有的意思,语气肯定,余就是多余,很多的意思,殃就是灾祸,不顺的意思。
这半句的意思是行恶的、干坏事的人一定会有很多的灾祸加身。
不论是行善还是为恶,结果都是一定的,或喜,或悲。
何为积善,何为积恶?余庆又是什么样的庆?余恶又是什么样的恶?这句话是站在说的口吻说的,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流派?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这么说它有根据吗?有什么事实来支撑这个道理?这句话对什么样的人最有用,对什么样的人最没用?它经常被用到什么场合?它的意义何在?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假如要运用这句话有什么要注意的?所谓积善,就是要经常对对人有利的、让人开心的、使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等事,比如捐赠、给人将课、助人为乐、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等等,而积恶则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为行事做一些不好的事,比如贪赃枉法、拖欠工资;抢劫杀人等等一系列事项。
所有行善的人,必定是快乐相随,好事相随,心情开朗,家人健康长寿;多有作恶的人,一定经常灾祸不断、流年不利,经常莫名其妙发生一些让其烦躁、伤心的事。
这句话是以天道轮回的道家思想劝解人向善的,因为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知道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而在利与害之间,人类无可置疑的会选择利,无一例外,这是古人利用人类趋利避害的心理而说的一句话。
积善行德的经典语句
积善行德的经典语句
1.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者,必有馀殃。
"(《论语》)
意思是:积累善行的家庭必定会有余庆,积累不善行为的必定会有余殃。
2. "为善最乐,何以为最?"当其次也,狻狽恐惧;其上还复,体无去,无所不为之路息矣。
"(《庄子》)
意思是:行善是最快乐的事情,为什么说是最乐呢?因为其次就是狼狈和恐惧,再往上就是身无去路,无所不为。
3.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其积善所加乎我哉!"(《论语》)
意思是:积累善行的家庭必定会有余庆,积累不善的家庭必定会有余殃。
那么何不让我们也积一些善呢!
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
意思是:最高的善德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夺,处在人们厌恶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5.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修吾之德,佽而勿缺。
"(《训诂举隅》)
意思是:积累善行的家庭必定会有余庆,积累不善的家庭必定会有余殃。
完善我自己的品德,应该坚持不懈,绝不间断。
以上是一些积善行德的经典语句,希望能激励我们时常怀着善良的心境,不断积累善行善德,过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赵法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
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
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
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
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
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
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
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古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引用,强调了善恶行为对家庭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展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让我们来看一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例子。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始终教育子女做人要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他们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子女们在这样的父母的熏陶下,也养成了勤劳守规、善良正直的品德。
他们成年后,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和睦,子女成才,生活幸福美满。
这样的家庭就是积善之家,他们所做的善事积累起来,最终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而美好。
相反地,让我们再看一个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例子。
在另一个家庭中,父亲沉迷赌博,整日不务正业,母亲懒散怠慢,不管家里大小事。
子女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成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欺骗,懒惰贪婪。
他们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逃学混社会,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最终遭到了悲惨的余殃。
这两个例子让我们明白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善行积累会带来好的结果,恶行积累则会招致不幸。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家庭,也适用于社会和国家。
一个国家如果积累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正义,那么它必然会繁荣富强。
比如中国古代的孝文帝刘昭,他以仁德之政治国,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土疆域扩张。
而一个国家如果积累了腐败恶行和贪污腐化,那么它必然会走向没落。
比如古罗马帝国,腐败成风,权贵逐利,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例子。
那些乐于助人、谦逊宽容的人往往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善待,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而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欺诈他人的人,最终会遭到不幸的报应,身败名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这句古训,时刻警醒自己。
做一个善良守信的人,不仅可以为自己积累余庆,也可以为家庭、社会、国家带来福祉。
相反,如果我们一旦走上了邪路,堕入了恶行的泥沼,最终只会自食其果,遭受余殃的毁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一道德观念,以及本文将通过一系列事例来说明这一观念的真实性。
以下为概述部分的内容示例:概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道德准则,旨在强调善行积攒将带来积极的回报,而邪恶行径则不会逃脱恶果的追逐。
这一道理通常被人们认同,但究竟有多少真实例证呢?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深入探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真实性。
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将看到善良之家的积极成果和恶劣之家的终有报应,进而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与认同。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首先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将具体深入探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两个主题,最后通过总结和结论,给出对这一道德观念的最终认识和理解。
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个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和教益。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该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同时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两个大的主题,分别介绍了积善和积恶的影响及其导致的结果。
结论部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一些结论。
2.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说明文章的目的。
2.1 概述本文探讨了一个古老的道德观念,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个观念意味着人们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善行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恶行则会带来不幸和灾祸。
本文通过列举具体案例来说明这个道德观念的真实性和普遍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谈人生福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谈人生福报!今天我来谈一谈人生福报。
人生福报,是指一个人因为积累了善良的行为,所得到的好运、好人缘、好状态。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可以看到一些人过着特别幸福的生活,身上总是散发出近乎绝对的光芒。
这些人的身上总是一种让人难以言明,但又非常吸引人的魅力,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要接近他们、学习他们。
那么,他们的幸福、魅力的源泉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注重积善。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也就是说,只有在我们持之以恒地积善,我们的活才能顺遂,并且拥有更为美好的人生。
做一个好人,并不是难事。
别人需要我们给予时,我们给予;别人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帮助。
积极做好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心、细心、责任心不离手,让微笑、友好等正能量一直传递,不仅可以帮助别人,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善行三昧”,良心一定好的人才会有坚毅的信念、智慧的眼光、高质量的事业、高品质的生活、高道德效益以及高级的健康熟成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积善就像是一个沙漏,我们每做一件好事,就像是在沙漏里面添了一粒沙子,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培养出的是我们的美德,拥有的是我们的幸运。
每天,我们都可以做一些善良的事情,比如给人让座、帮别人提包、为他人提供帮助、对朋友微笑、送给孤寡老人一些小礼物等等。
这些看起来非常渺小的小事情,如果做好了,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满足,一份成就感。
有时候,我们的善良行为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额外的奖励。
比如,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会对我们心存感激,并可能回报我们更多的好处,包括好运、好人缘等等。
所以,我们在做善良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追求回报,要放下自我认真做好,坚信这一份善良的代价一定能获得更为美好的回馈。
在人生福报中,家庭的影响力不可小视。
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道德观念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家庭能够注重积善,从小习惯、意识自然就养成,那么,我们长大后,我们的积善也肯定是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因为,人性的本质是爱。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而好的家风,做人第一就是“德”,行事第一就是“善”。
积德,就是积“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自《易经》的坤卦。
坤卦说的,正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大意是说: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
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
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儒家没有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的鬼神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解释这种情况,儒家的回答是:家庭。
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
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成功解决了德与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
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
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
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
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
”家庭风气的好坏,会传染和遗传为什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呢?因为大凡善良积德之家,家长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用仁、义、礼、智、信的言行,耳闻目染教育着子孙后代,这些良好的做人品德,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
积善行德,福泽不断(文案)
积善行德,福泽不断
《易经》有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有一颗善心,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这样的家庭,福气必然不会差。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明代大学土杨荣,家里世代以摆渡为生。
每当暴雨成灾冲毁民房时,总是先以救人为要,其余货物一概不取。
乡里的人都笑他愚笨。
可正是因为祖上积下的阴德甚多,到杨荣父亲出生时,杨家便渐渐富裕起来了。
日后生了杨荣。
杨荣才二十岁时就登科及第,后来还位至三公。
有一年杨荣回乡办事,在得知乡亲们向他家借钱借粮无力偿还时,就把他们的借据都烧了。
家乡的百姓都对他感激不尽。
杨家的善行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了下来。
几百年来家族都兴旺不衰,而且出了许多贤达之士。
有人说:善良的人只是眼下吃亏,但是他们将来必定福泽深厚。
积善行的家族必能翼庇子孙,而作恶多端的家族必然会祸延后代。
人在做,天在看。
你的善良,早晚都会有回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译文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善恶行为的因果关系,告诫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行善事、避免恶行,因为行善必有好报,而恶行必有不幸之事。
一个积善之家,无疑是一个充满和谐、幸福、温暖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里,亲人之间关爱彼此,和睦相处。
家人在遇到困难时会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难;在取得成就时会互相庆祝,共同分享喜悦。
这样的家庭累积了大量的善行,不仅增加了积极正能量,也聚集了大量的祥瑞。
家人们在爱的感召下,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幸福感不断蔓延,喜庆之氛围弥漫家中。
相反,一个积不善之家,则会陷入纷争、矛盾、不幸的漩涡。
在这样的家庭中,亲人之间互相冷漠、争吵不休。
家中成员可能天天都过着忧心忡忡的日子,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支持,难以解决问题而陷入困境。
这样的家庭恶行积累,不仅会带来消极负能量,而且会招致各种不幸的灾祸。
因此,尽早改善家庭氛围,注重修身养性,是避免余殃的重要举措。
那么,如何在家庭中积善行、避免不善行呢?首先,家人们要学会相互关爱和尊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容易忽略爱的表达,因此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主动关心家人的需要、情感和愿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家人要注重共同成长。
在学习和工作中,互相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努力,家庭成员可以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实现共同的梦想。
最后,家人们要知行合一,以身作则。
孩子们往往更容易被模仿和影响,所以家长要给予正确的示范,做好行为榜样。
只有积极向上的行为才能培养出善良的品格,建设美好的家庭。
总之,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它的和谐与否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如古语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们应该努力构建积善之家,注重积累善行,避免恶行。
只有在和谐、幸福的家庭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善行为基础,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使余庆永远伴随我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话说:“清日读经,浊日读史,”头脑不清楚的时候就去读历史,从历史兴衰更替中领悟前人的经验;头脑清楚的时候适合读经典,有助于启迪一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头脑、领悟真理、从而找寻自己在这个宇宙的位置,让自己心身都有所安。
《易经》作为一部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必须要读的,闲下来好好读读,易经中就有让人一读就大彻大悟的句子。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点评:这句话可谓是易经中知名度相当高的一句了,后世经典引用这句话的也非常多,几乎所有学习易经的都知道,出自于《易经·坤卦·文言》,64卦之中,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
可见乾坤二卦在周易中的重要性。
这一句如果我们综合《太上感应篇》的一句来看,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说的是个人的祸福,都是因为自身的心境和行为造成的,多做善事,自然福报多;为恶,自然消福报,福报没有了之后,为善为恶的果报就来了。
而易经中的这一句了,说的是一个家庭兴衰的根本原因,这里的“善”并不是单纯的好人好事,而是泛指广义上有利于家庭和谐发展的一切行为,修养善德也只是一部分,家庭团结、多做好事、劳动力多、长幼有序等等这些都是有“余庆”的,家风是很重要的,积累下来,最终走向兴旺,反之会走向衰亡。
这样才是符合坤卦承载天的德行,柔顺发展的含义。
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2、天道盈亏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点评:出自于谦卦,人人都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只有谦的形,没有神,但连形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谦的神是在任何方面要留有余地,留有空间。
谦卦把谦的精神上升到宇宙人生法则的高度,天地人本来的法则,都是好谦,忌讳盈满。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益有余,”大部分的人,后天都没有了谦,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不欲盈”三个字,永远不要达到100%,追求到了极点,那天道自然会平衡。
尚书里面说:“谦受益,满招损”,实在是人生良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最近,我听到很多人说了很多感谢,感激,感恩之类的话,我觉得不以为然。
做什么事情对于感谢者不该为之感动;不感谢者,也没必要为之恼怒。
感恩是人的良心的体现。
不感恩也没什么。
无论你做什么,怎么做是给自己做的。
为别人做好事善事是积德施善,没必要也不应该祈求报恩、感激或回报。
做好事就等于是烧香礼佛,是积善缘,做功德。
我们经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意思是一个人必须为其所作所为负责。
因为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代价,做了这个事情就必须付这个代价,即使这个代价十分巨大,甚至是身家生命、千载的名声。
我始终坚信《易经》上所讲的的“积善之家必余庆,积恶之家必余殃”的观点。
因为它大概就是我们国人善恶观的源泉。
佛学般若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因果”论。
佛家认为:生命在时间上是无限的,在各个生命周期,生命具体体现在不同世界、不同层次的轮回;意识有很多层次,生命的思想、行为、感受以及与其他生命、非生命的互动必然在意识上打下烙印、种下“因”的种子,由意识的外层逐渐影响到内层,意识的深层核心则浓缩了自亘古以来生命一切思想、行为、感受种下的“因”的种子,这一切“因”的种子,在今后生命的历程中,随内外的机缘会发芽、成长,最终结出“果”来,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报应。
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和由来已久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传统思想相结合,又演变成为因果报应不仅针对个人的来世今生,而且延伸至其家族的观念,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 这句话其更准确地意思应该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必须为其思想、言行负责。
人的一切思想、言行,甚至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也是一种选择、一种行为,都会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自然、对未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只是一次性的,很多时候,是连续的、一连串的链式反应,有因必有果,果又成为新的因,产生新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意思是: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
【出处】《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解释】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
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
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
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
儒家重视家庭教育,孔子在此处以家庭关系的健康和谐与否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为例来阐述坤卦初六爻爻辞“履霜,坚冰至”的义理,亦借由“履霜,坚冰至”的义理来劝诫人们重视家庭教育。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谚语。
指积德行善的家庭必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福荫;不积累行善的家庭必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灾祸。
这句话蕴含丰富的道理:事物有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
它告诉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重视行善好施,助人为乐,积累福报。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
从积累角度看,其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其意相同。
从古至今,我们都能从真实的历史故事里看到此句谚语的现实实践。
一个毫无恻隐之心,不积德行善的大家庭,家庭成员的种种恶行,最终会积累成一股戾气,破坏家庭的运势和福气,从而给家庭带来灾难。
因此,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去思考自己行为方式,乐善好施,积德行善,为家庭积累福报。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观察世间万事万物,何者没有因果?摄氏零度以下水即结冰,摄氏百度以上水即汽化,这是物理学的因果;暴饮暴食得胃肠炎,营养过剩罹患糖尿病,这是生理学上的因果。
暑热季节,大宴会中的食物中毒,往往会波及数十人或数百人,但并没有一个人间主宰,认为你是好人,使你中毒的轻一点;他是坏人,使他中毒的重一点。
这一切是‘因缘’,也即是因果报应。
因果无私,一视同仁,没有特权或例外。
xx上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不就是一个家族间的因果报应?一个人性情暴烈、嗔恚心重,常与人冲突,终于因殴人而致祸;另一个人情性温和、谦恭礼让,因而保得平安,这不就是个人的因果报应?
其实,报应就在眼前,而我们自己不去观察和理解。
譬如说:
嗜读书有明理之报,不读书有昏昧之报;尚奢侈有耗财之报,务劝俭有兴家之报;重卫生者有强身之报,纵酒色者有伤身之报。
父母各尽其职,教养子女,家中不至于出问题青少年;父母不尽其职,对子女放纵不管,则子女飙车、吸毒、抢劫、斗殴,这不全是因果报应?——报应两个字是中性字眼,为恶获恶报固然是报应,为善获善报也是报应。
佛书上有这样的两句话: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不必去找催眠大师,探索我们前生怎么样,我们今生的获得人身和生活环境,不正是前生行为造作的后果吗?我们也不必求神问卜,看相算命,问我们前途休咎,或来生际遇,我们现在的行为造作,不正足以说明我有未来的前途吗?一个勤奋努力的青年,和一个游手好闲的青年,当然有其不同的后果;一个安分知足的人,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当然也有其不同的后果。
如果人生不行正道,祗图行险侥幸,其前途可说是不卜而知。
1/ 1。
必读的10句天理(附解释)
必读的10句天理(附解释)1.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身,恶不积不足以毁身。
1)积累善气的家庭必然顺利安康,充满和谐和正气。
积累恶气的家庭必然遭殃,不是生病就是家庭失和,或者就是是有意之灾。
2)不积累善,则没法成全自己,从而必然也没法成全他人,人生是空虚而浮妄的,也不可能一直都顺利幸福的。
3)不积累恶,那也没法毁掉自己。
我们往往是不知不觉中就在不断积累恶,所以一定要明善行善改过不已,才能走上正路。
明善则看《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共几百个字。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不要因为很多生活中的善事很小就不去做,却不知道不断积累后就成了大善了,积累了大善则必然自己一切都顺利了。
2)不要明明知道很多事是不好的,不可做的,却因为觉的小恶事做下无所谓,或者觉的没人知道无所谓,就去做了。
却不知道天地神明都知道,恶积累多了,那一切福报都消失,命里本该有的也都失去了。
为恶必然得祸,这也是万古不移的,恶报一定来的,迟早而已!3.关圣帝君之语:吾本无私,唯佑善人。
神是非常无私的,他只保佑善人,这和你的地位,权势,壮弱等没任何关系!所以说:众生平等,保佑善的,惩罚恶的,这是天道,万古不移的!4.敬天地,礼鬼神。
以天理良心办事。
敬信天地神明,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事,神明都是知道的,即使没人的时候,神明也都是看着你的。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是也。
所以必然要以天理良心做事,不可亏欠人,不做心上过不去的事,久久力行,好的效果自动来的。
5.行善得福,为祸遭殃。
惩恶扬善,万古不移,天之道也。
大德必寿,大德必有禄位。
1)为善必然得福报(但不要只做了几件小事就希图大福报),为祸必然遭殃(不要以为只做几件恶事没关系,报是迟早来的,因果毫发不爽的)。
2)惩罚为恶的人,眷顾行善的人,这是天道,开天辟地以后就是这样,这是万古不移的大道。
3)行善积累善气多的人,必然健康长寿而且生活幸福顺利自然安康!6.吉凶生于善恶,善则吉,恶遭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深度好文)
积善之家,受到的都是善的反作用力,所以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所以必有余殃。
你挣的钱不是你应得的,是非法所得,它会给你带来灾难。
现在没事,但是没过几天就很可能要进监狱了。
所以我们学习道教文化,弘扬中华传统,心就安定了,就不敢作恶了。
我们常常讲“老天爷”,这是个形象的说法。
实际上,天指的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它会报应你,它会惩罚你,这是真的!
有人反对道:“现在大款、有钱人、贪官污吏,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坐着奔驰、宝马,住着大别墅,人家挺好的,没事呀!我们这么多老实本分的人,怎么没能过上这种生活?你说的报应不对,行不通的。
”
请认真看这八个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头一个字是什么?积累的“积”。
我们用现代科学跟大家讲,大家就好懂了——从量变到质变。
有人抬杠:我就是要吃喝嫖赌,我就是要行贿受贿,我就是要当裸官,我就是要坑害别人,我就是要卖假货,怎么样?
我说:你不要着急,积不善之家,多行不义,你一定会有崩溃的一天,那叫从量变到质变,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必殃,为恶
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
一个真正行善的人,一定会昌盛。
如果做了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果报,说明过去生中做了很多恶还在身上没有消除。
等你的灾祸苦难全部结束,善恶完全抵消之后,肯定能得到福报,就一定会昌盛。
但是,这个前提是你因为善,如果没有善,殃祸尽了必定不会得到昌盛。
如果做了很多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报应,这叫必有余殃。
是因为前世一定有很多恶事至今还没有把它化解,所以才会有余殃。
如果作恶必定会遭殃。
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坏事没有遭殃没有报应没有恶报,一定是前世所积存的善事福德在身上,所以还没有得到报应。
如果报应到了一定会遭殃“为恶必殃”,不殃则尚有一善,为非做歹、杀人放火,为什么他会生活得那么好?说明他以前或他的祖先,或他的前世有很多善缘善果,这个善缘多于现在的恶缘,所以他不会遭殃,但是善尽必殃,当他这两方面抵消完后,他肯定要遭殃。
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
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
为什么?
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厚,深厚的意思;
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载就是承载;
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
相反是那句话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打个比方说,这有一张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了,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们要明白古训“厚德载物”。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
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比如有当父母的,当爷爷奶奶的,你要经常把珍惜福报这句话跟自己的孩子讲,对他非常有好处。
福报,福报就是我们的享受。
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这些都叫福报。
中国人讲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
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过去有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太重要了。
生死还是存亡?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里头装不下的东西,你这不是惹祸吗?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还少吗?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
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
现在人们疯狂地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
完全不懂得道德,结果会如何呢?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现在的学生、孩子也是那样。
他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就是要最好的。
你现在一分钱不赚,你就要最好的,谁教的?
电视教的,社会在教,家长也在教,老师也在教;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么样?
我们老祖宗讲的,这会折你的福报。
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常理知识的。
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
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去世的那么多?
三十多岁,突发疾病为什么那么多?
因为他的福报、能量快速消耗了。
所以吃的简朴、用的简朴,真有好处。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你才敢消受。
你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他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稳。
再说一句《周易》里的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