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萨突厥(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合集下载

突厥

突厥

tujue突厥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古代民族。

亦为汗国名。

关于突厥的本名,学术界过去多接受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佩利奥)等人的说法,认为突厥是Tūrk的复数Tūrkūt的对音。

突厥有广狭二义:①广义的突厥泛指突厥汗国以前和以后所有操突厥语的部落或民族,突厥汗国兴起以前的丁零、敕勒、狄历、铁勒等名称可能都是突厥一名的不同译法;突厥汗国以后的回纥(回鹘),西迁的乌古斯等部也属于广义的突厥。

②狭义的突厥指6世纪中叶到8世纪中叶,即西魏(535~556)、北周(557~581)、隋(581~618)与唐代(618~907)前半期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漠北高原两度建立突厥游牧汗国 (552~630,682~744),并活跃于中亚的民族。

突厥一名含义,据史载,因其先人在6世纪中居金山之阳,为柔然锻工,因金山形似兜鍪(古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

11世纪70年代成书的《突厥语词典》则释突厥为“最成熟最旺盛之时”。

突厥第一汗国的建立及同中原王朝的关系 领导建立突厥汗国的民族是阿史那氏。

它在突厥游牧汗国中的地位,类似匈奴游牧国家中的挛鞮氏,柔然游牧国家中的郁久闾氏。

与阿史那氏通婚的氏族是阿史德氏,这两个婚姻氏族统治着突厥部众。

关于阿史那氏的起源,《周书》、《隋书》各有大同小异的传说。

几种传说的共同点是阿史那氏以狼为图腾,酋长的牙门之前建有狼头纛,示不忘本。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传说指出突厥先世曾经住在平凉,5世纪中叶因受北魏(386~534)灭北凉沮渠氏(439)的影响而移居高昌的北山,再移居金山南麓,臣属于柔然,世为柔然锻奴。

突厥掌握冶铁技术,并时常来边塞,“市中国缯絮”,在贸易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原文化,这些显然是促进突厥建国的重要因素。

西魏文帝大统八年(542),突厥始见于汉文文献著录(《周书》宇文测传)。

大统十一年,西魏把持军政实权的丞相宇文泰派遣酒泉昭武九姓胡安诺槃陀出使突厥,翌年,突厥遣使西魏,是为突厥与内地王朝正式交往之始。

突厥的分布变迁大趋势

突厥的分布变迁大趋势

突厥的分布变迁大趋势突厥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庞大的游牧民族,其分布变迁大趋势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左右。

突厥的出现和发展与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经济状况以及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突厥的起源开始,一直到突厥帝国的分裂和衰落,详细探讨突厥的分布变迁大趋势。

突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至6世纪,他们最初是北亚的骑马游牧民族。

在公元6世纪,突厥开始向西扩张,并与周边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亚各国和中国发生了接触和冲突。

在突厥的领导下,许多游牧部落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联盟。

公元552年,突厥首领毗伽可汗统一了各部落,建立起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迅速成为了当时中东和欧亚大陆的重要力量。

他们在北方边境与中国北魏发生了多次冲突,并在公元581年击败北魏。

随后,突厥汗国开始向西扩张,与拜占庭帝国、萨珊王朝和高加索地区的国家发生了战争和贸易往来。

然而,突厥汗国的扩张势头在7世纪出现了转折。

这个时期,伊斯兰教的兴起及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对突厥汗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突厥与阿拉伯帝国进行了长期的边境战争,最终在公元751年被阿拉伯帝国击败。

此后,突厥汗国开始分裂为众多的小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厥人逐渐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和文化。

他们在欧亚大陆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一部分突厥人留在中亚地区,与其他游牧民族和当地的伊斯兰教国家形成了新的政治实体。

另一部分突厥人则迁移到了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与当地的蒙古族和鞑靼族等民族形成了新的社群。

到了10世纪,突厥人再次崛起,建立了康国和卡爾汗國等新的政权。

他们在西亚地区重新成为了重要的力量,并与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帝国等国家展开了战争和贸易。

然而,这些政权在11世纪后期又陆续被摧毁或衰落。

总的来说,突厥人的分布变迁大趋势体现了他们作为游牧民族的特点。

他们始终处于不断迁徙和变动的状态,与周边民族和国家不断发生接触和冲突。

突厥帝国的繁荣和衰落,也反映了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变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突厥人的分布变迁之大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历史过程。

突厥相关概念-定义说明解析

突厥相关概念-定义说明解析

突厥相关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突厥相关概念是指与突厥人、突厥文化、突厥历史等有关的一系列概念。

突厥人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在古代曾经建立过庞大的帝国,对中古世界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突厥起源于中亚草原地带,根据历史资料,突厥的活动轨迹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左右。

他们最初是游牧民族,在游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突厥人以勇敢、机动和智慧而闻名,他们的部落联盟在不同的时期建立了多个强大的帝国,如著名的突厥汗国和突厥唐朝。

这些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突厥文化和社会制度是突厥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组织方式的集合体。

突厥人信奉萨满教和佛教,他们崇尚自然、崇敬祖先,并且有着独特的宗教仪式和信仰体系。

在社会制度方面,突厥人采用了世袭的汗制,汗国是一个由君主统治的政治实体,统治者被视为神圣的领导者,拥有绝对权威。

突厥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影响是研究突厥相关概念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突厥人的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曾与周边的多个文明互动,如中原的唐朝、波斯的萨珊王朝以及拜占庭帝国等。

这些互动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交流,还有着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流。

突厥的文化和制度对于这些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突厥人也受到了这些文明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突厥相关概念是研究突厥人、突厥文化和突厥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突厥的起源和历史,到突厥文化和社会制度,再到突厥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影响,突厥相关概念贯穿着中亚地区古老而复杂的历史进程。

对于探索突厥人及其文化的意义、突厥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突厥相关概念的现代意义,我们需要对突厥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和布局,让读者对后续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突厥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突厥汗国历史及其影响

突厥汗国历史及其影响

突厥汗国历史及其影响在中国西北部,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突厥汗国。

虽然它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是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却是无法忽视的。

一、突厥汗国的历史突厥汗国是由突厥族创建的,成立于公元552年。

在突厥汗国的历史中,有着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比如突厥的著名君主——舞阳可汗,他统一了突厥诸部落,使突厥汗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超级大国。

此外,还有李世民和唐朝对突厥汗国的多次进攻等等。

在公元630年左右,唐太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进攻突厥汗国。

虽然唐军一举攻陷了蒲结城,但是唐朝没有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反而,突厥汗国在唐朝的进攻下变得更加强大。

此后,突厥汗国在中亚地区和北方草原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而在公元651年,突厥汗国再度遭受了唐朝的进攻,这次是唐太宗的儿子李世民发起的。

在这场战争中,唐军面对突厥军时惨胜,这也导致了这个大汗国的灭亡。

二、突厥汗国的影响1. 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作为一个新生国家,突厥汗国的成立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突厥汗国是当时东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的建立标志着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政治力量的巩固和加强,突厥汗国成为了当时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大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影响也愈加深远。

在文化方面,突厥汗国的成立和发展促进了是东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

随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东北亚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些发展也将影响到未来的中国历史。

2. 对丝绸之路的影响在中亚地区,突厥汗国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突厥汗国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突厥汗国的成立和发展,为中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突厥汗国的统治下,中亚地区的城市得到了发展,经济和文化活动也得到了加强。

这也进一步加强了中亚地区的对外交流,并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3.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突厥汗国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

突厥族对中亚历史的影响与遗产

突厥族对中亚历史的影响与遗产

突厥族对中亚历史的影响与遗产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带,其中突厥族是中亚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之一。

突厥族在中亚地区的兴起和发展对该地区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首先,突厥族对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6世纪至8世纪期间,突厥汗国崛起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大政权。

突厥汗国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还对周边国家产生了辐射影响。

突厥族的统一和强大使得他们成为了当时中亚地区的霸主,与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强国展开了多次战争。

突厥族对中亚地区的政治统一和领土扩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中亚历史奠定了基础。

其次,突厥族对中亚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突厥族是一支勇敢而富有冒险精神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中亚地区的文化发展。

突厥族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艺术等多个方面。

突厥语是突厥族的母语,也是突厥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厥族的宗教信仰以萨满教为主,同时还融合了佛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元素。

突厥族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等。

突厥族的文化对中亚地区的其他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亚地区文化的多元发展。

此外,突厥族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突厥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擅长畜牧业和农业,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突厥族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发展了畜牧业。

突厥族还擅长农业,他们在中亚地区开垦了大片土地,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

突厥族的经济活动对中亚地区的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突厥族对中亚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突厥族是一个勇敢而团结的民族,他们对中亚地区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厥族的社会组织结构严密,他们以氏族为单位,形成了庞大的族群。

突厥族的社会制度以汗国为核心,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突厥族的社会发展对中亚地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亚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欧洲可萨突厥汗国(公元7

欧洲可萨突厥汗国(公元7

欧洲可萨突厥汗国(公元72019年10月的《Diverse genetic origins of medieval steppe nomad conquerors》,《中世纪草原游牧征服者的不同基因起源》一文,介绍了西突厥人建立的可萨汗国,其9名精英贵族(elite)的基因情况。

可萨汗国,是西迁到里海和黑海之间的一支突厥部落。

在公元7-9世纪,他们建立了可萨汗国。

可萨汗国与唐朝接壤,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旧唐书·西戎传》和《新唐书·西域传》称其为【突厥可萨部】。

一、可萨汗国的族源文章认为,考古线索表明,可萨汗国是西突厥人的一部分,是唐朝攻灭西突厥后,一部分逃走的西突厥人在欧洲东部建立的。

Many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eir Turkic origins [22], including analysis of their runic inscriptions, an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y were Turkic refugees fleeing the collapse of the Western Turkic Khaganate [15], which was destroyed in the middle of the VII century due to internal strife, as well as the onslaught of the Tang Empire.(译文:许多线索表明他们的突厥起源,包括对他们的符文铭文的分析,支持他们是逃离西突厥汗国的突厥难民的假设。

七世纪中期,西突厥汗国由于内讧,和大唐帝国(Tang)的猛烈攻击而被摧毁。

)可萨部落的突厥人,其贵族的墓葬习俗是整匹马殉葬和圆形石头围墙墓葬,这个习俗是Pazyryk(巴泽雷克)文化的特征,这个文化公元前500-前300年兴起与南西伯利亚的巴泽雷克地区(在今天中蒙俄三国西北交接偏北处),兼具蒙古人种和欧洲人种特征,巴泽雷克式的整马殉葬和圆形石冢,是后来匈奴高等级墓葬的典型形态,公元前200年-公元100年开始遍布蒙古草原,本文的基因分析也表明可萨突厥的主要DNA源头是Pazyryk IA(巴泽雷克文化铁器时代人群)。

突厥族对中亚历史的影响与遗产

突厥族对中亚历史的影响与遗产

突厥族对中亚历史的影响与遗产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突厥族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中亚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突厥族起源于北亚草原地带,曾经是游牧民族的代表。

他们勇猛善战,以骑射为主要战斗方式,成为了中亚地区的霸主。

他们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当地政治格局,也对中亚的文化、宗教和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突厥族对中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6世纪至8世纪的时期,突厥汗国崛起,成为了中亚地区最强大的政权。

他们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不断扩张领土,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突厥汗国的建立,不仅统一了中亚各部落,也与周边的中国、波斯、阿拉伯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突厥汗国的崛起,为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注入了新的元素,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突厥族对中亚的文化与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突厥族信仰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宗教。

在突厥汗国的统治下,萨满教成为了中亚地区的主要宗教。

突厥族的信仰和宗教仪式,深深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同时,突厥族还接触到了佛教、摩尼教等其他宗教,这些宗教的影响也逐渐融入了中亚地区的文化中。

突厥族的文化与宗教传统,为中亚地区的文化多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突厥族对中亚的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突厥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亚其他民族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突厥族的统治下,突厥语成为了中亚地区的通用语言。

突厥语对中亚其他民族的语言产生了深刻影响,许多中亚的民族语言中都有突厥语的成分。

突厥语的传播,促进了中亚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

综上所述,突厥族对中亚历史的影响与遗产不可忽视。

他们的政治崛起改变了中亚的政治格局,他们的文化与宗教传统丰富了中亚的文化多样性,他们的语言成为了中亚地区的通用语言。

突厥族的影响与遗产,为中亚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今天的中亚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突厥

少数民族—突厥

后突厥
• • • • • • • • • • • 君主 颉跌利可汗 迁善可汗 拓西可汗 毗伽可汗 伊然可汗 登利可汗 阿史那骨咄 颉跌伊施可汗 乌苏米施可汗 白眉可汗 姓名及另名 阿史那骨咄禄 阿史那默啜 阿史那匐俱 阿史那默棘连 (拔悉密酋长) 阿史那鹘陇匐
在位时间 682年-694年 694年-716年 716年 716年-734年 734年 734年-741年 741年-742年 742年-744年 742年-744年 744年-745年
•西突厥
君主 姓名及另名 叶护可汗 阿史那室点密 达头可汗 阿史那玷厥 泥利可汗 泥厥处罗可汗 阿史那达曼 射匮可汗 统叶护可汗 莫贺咄可汗 肆叶护可汗 阿史那咥力特勒 吞阿娄拔奚利咄陆可汗 阿史那泥孰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阿史那同俄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阿史那薄布特勒 乙毗咄陆可汗 阿史那欲谷 乙毗射匮可汗 沙钵罗可汗 阿史那贺鲁 在位时间 552年—575年 575年—602年 587年 604年—611年 610年—617年 617年—630年 630年 630年—632年 632年—634年 634年—639年 639年—641年 638年—653年 642年—653年 650年—658年

突厥人主要讲突厥语。突厥语属阿尔 泰语系,跟蒙古语是兄弟语言。突厥 人与乌孙以狼为图腾。大帐外置一幅 狼旗。乌孙中的咄陆部与突厥人一样, 为阵亡的将士立石为记,将部落印记 刻在石上。
君主
伊利可汗 乙息记可汗 木杆可汗 佗钵可汗 沙钵略可汗
பைடு நூலகம்
姓名及另名
阿史那土门 阿史那科罗 阿史那俟斤 — 阿史那摄图
在位时间
552年 552年-553年 553年-572年 572年-581年 581年—587年

突厥汗国中亚的游牧帝国与丝绸之路

突厥汗国中亚的游牧帝国与丝绸之路

突厥汗国中亚的游牧帝国与丝绸之路中亚地区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重要的游牧帝国,其中最为著名的之一就是突厥汗国。

这个庞大的帝国曾统治着广袤的中亚草原,并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突厥汗国对丝绸之路的影响以及双方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交流。

一、简介突厥汗国突厥汗国是6世纪至8世纪期间存在的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

它的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以及中国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突厥汗国是一个典型的游牧帝国,其领导阶层以汗为首,全国人口主要以游牧民族为主。

二、突厥汗国与丝绸之路的联系1. 经济联系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路,而突厥汗国正好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

突厥汗国的统治者积极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他们通过控制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收取过境商队的税费,从而获取了丰厚的财富。

同时,突厥汗国的游牧民族也从丝绸之路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奢侈品。

他们通过贸易活动,获得了丝绸、瓷器、香料等东方珍宝,以及马匹、皮草等草原特产。

这些物质的流动促进了突厥汗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

2. 文化交流突厥汗国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文明交汇地带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突厥汗国统治者通过与中亚、西亚、中国等地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将各地的文化带到了突厥汗国。

在突厥汗国境内,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交融。

突厥人学习了中国的书法、绘画、天文学等技术,也吸收了伊斯兰教的文化元素。

同样,中亚和西亚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突厥汗国,丰富了突厥汗国的文化内涵。

3. 政治影响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通道,其沿线各国和地区争夺这一通道的控制权。

对于突厥汗国而言,控制丝绸之路是保证自身利益和权力的重要策略。

突厥汗国通过控制丝绸之路上的要隘,实现了对丝绸之路的垄断控制。

这使得突厥汗国能够对经过其领土的商队进行征税,从中获得丰厚利益。

同时,突厥汗国还通过与丝绸之路沿线的王朝建立外交关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分布及活动概述

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分布及活动概述

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分布及活动概述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广泛分布因由是以突厥帝国的兴起强盛和突厥文字的广泛使用为媒介,以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解体,突厥部族的陆续西迁以及塞尔柱突厥帝国的兴亡为背景,其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历史时期:1、突厥帝国兴盛时期(552-630)突厥汗国建立不久,阿史那土门可汗即派遣其弟室点密统十大首领拥兵10万,经略西域,室点密平定西域诸国后,又联合波斯帝国消灭了厌哒匈奴人,双方以阿姆河为界共同瓜分了厌哒故地,随后又与东罗马帝国结盟,同波斯展开争夺丝绸之路的战争,夺取了分给波斯的原来厌哒国的西部领土,使巴克持利亚全部归于突厥帝国的版图中。

到达头可汗(572—603)时,为追击西逃的厌哒人或柔然人(阿尔瓦人)突厥汗国又派出一支骑兵远征欧州。

564年前后,一部分柔然人在突厥族兴起之后,从亚州高原西迁到欧洲俄罗斯南部,赶走了西迁欧洲的匈奴人后裔游牧群,并与东罗马帝国结盟。

567年,柔然人击溃了匈牙利的日耳曼东哥特人,占据了匈牙利,统治着从伏尔加河到奥地利的广大地区。

576年,因东罗马人对西迁的柔然人加以保护,突厥汗国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恶化,达头可汗派出的远征军联合西迁欧洲的匈奴人后裔兀都果尔匈奴人酋长阿那盖,攻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拜占廷城市博斯波罗斯,直到590年才退出这个地区。

突厥帝国在木杆可汗和室点密当政时(552—572),疆土已发展到东起辽东,西达里海、南至阿姆河、北越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域。

583年,沙钵本罗可汗进攻隋朝失败,却将责任归咎于阿波可汗,并直趋金山,袭杀阿波之母,阿波亡奔达头,借兵复仇,突厥爆发内战,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至公元60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立,西突厥可汗为达头的儿子达曼可汗。

直到统叶护可汗在位时(618—628),西突厥势力仍然十分强盛。

准噶尔盆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巴克特利亚都在其势力控制范围之中。

突厥人西与波斯、南与印度、远及东罗马都有密切的往来。

6-7世纪拜占庭帝国与西突厥汗国的交往

6-7世纪拜占庭帝国与西突厥汗国的交往

6-7世纪拜占庭帝国与西突厥汗国的交往6-7世纪拜占庭帝国与西突厥汗国的交往公元1世纪罗马人建立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实际上可分为以希腊文化为主和以拉丁文化为主的东、西两大区域。

在最初的两个世纪中,罗马帝国强有力的统治掩盖了它们的区别。

3世纪的社会危机使罗马帝国由盛转衰。

作为帝国统治中心的拉丁文化区,在内部社会矛盾和蛮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无可挽回地走上了穷途末路,但帝国东部的希腊文化区却以地理、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优势顶住了危机造成的冲击,保持着勃勃生机。

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帝国首都迁到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希腊旧城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标志着帝国统治中心的东移和东部优势的确立。

5世纪后半叶,帝国在西部的统治覆亡于蛮族入侵的洪流中。

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部地区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到6世纪初查士丁(518-527)叔侄共治,特别是查士丁尼(527-565)时期,已经以新的面目出现于历史舞台。

查士丁尼满怀恢复罗马帝国昔日光辉的梦想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基本上将整个地中海世界置于帝国控制之下。

虽然在他统治的末期,对意大利半岛和西班牙东南地区的统治已经丧失,但在7世纪中叶阿拉伯伊斯兰教势力兴起并夺取其在亚洲和北非的领土以前,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基本没有大的改变。

这个时期,拜占庭帝国有效地统治着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即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广大版图。

随着国力的壮大,特别是由于与东方的接近,拜占庭帝国上流社会的奢侈之风越来越重,追求东方情调和东方奢侈品、尤其是中国丝绸的兴趣愈益浓厚。

4世纪后期马赛利努斯(330-?)写道:“丝绸的使用曾经仅仅限于贵族阶级,现在却毫无差别的遍及所有阶级,甚至社会最下层。

”这种带有抱怨色彩的描述自然有夸张的成分,社会最下层的民众不可能有购买丝绸的能力,但毫无疑问也说明,上流社会追求奢侈生活的流风所及,已感染到社会下层民众。

313年基督教会的合法性确立以后,政治地位提高,经济势力逐渐强大。

突厥史9——可萨突厥(中)

突厥史9——可萨突厥(中)

突厥史9——可萨突厥(中)可萨突厥鼎盛时期的大概疆域。

保加尔人:拜占庭史料中记载着一个叫做乌古尔庞大的部落联盟。

其中部落名称均以乌古尔(Ogur)结尾,其中主要包括:“黄色的乌古尔人”萨拉古尔(Saragur),“三十姓乌古尔人”乌提古尔(Utigur),“九姓乌古尔人”库提古尔(Kutigur)和“十姓乌古尔人”翁乌古尔(Onogur)。

5世纪在萨比尔人的挤压下,萨拉古尔人首先到达了黑海和里海草原,他们征服并融合了居住在这里的阿卡齐尔人,之后他们越过阿兰之门攻打了亚美尼亚,在此之后萨拉古尔之名不再见于拜占庭史料中。

6世纪从萨拉古尔部落中分化出来的,互相之间具有亲缘关系的乌提古尔和库提古尔部落相继崛起,530年库提古尔作为雇佣兵出现在拜占庭攻打意大利的战争中,而557年库提古尔人又在首领扎贝尔甘(Zabergan)的带领下,攻打拜占庭占领的巴尔干地区,于是查士丁尼大帝挑起乌提古尔和库提古尔人之间的斗争。

560年阿瓦尔人被判西突厥人,向南俄草原迁徙,攻打了翁乌古尔和萨比尔人,又先后征服了更靠西的乌提古尔和库提古尔人。

库提古尔融入了阿瓦尔人,并劝说阿瓦尔人征服了斯拉夫人的安塔耶部落(Antae)。

562年阿瓦尔人到达多瑙河下游,568年左右阿瓦尔人攻打拜占庭,并要求查士丁尼给与乌提古尔和库提古尔岁贡。

留在原地的乌提古尔人后来被西突厥征服,随后乌提古尔和库提古尔逐渐淡出历史视野,分别融入了西突厥和阿瓦尔汗国。

而翁乌古尔人始终处于西突厥帝国和阿瓦尔两大势力的争夺中。

西突厥陷入内乱,翁乌古尔人领袖库布拉特(Qubrat)把四分五裂的乌古尔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史称“大保加尔国”(Magna Bulgar)。

根据记载,库布特拉在位60年,年代大约在584-642年间,他出身于Dulo部落,这个名称与西突厥十箭中的左厢咄陆部发音十分相似,库布特拉有可能是咄陆部的人,也有可能是西突厥帝国派往乌古尔部落的一个代表。

历史突厥汗国的介绍

历史突厥汗国的介绍

历史突厥汗国的介绍突厥汗国(552年~630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

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7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共立国193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5世纪中突厥归附于柔然,为其炼铁奴。

徙于金山南麓(今阿尔泰山),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数百家,后来突厥部落有数万人,多数人来源于周围的铁勒部落人。

6世纪时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

546年合并铁勒部5万馀落(户),势力逐渐强盛,故后来将所有铁勒后裔称为突厥。

552年突厥又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

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西濒里海,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南。

“可汗”为最高首领,其子弟称“特勤”,将领称“设”。

分辖地为“突利”(东部)、“达头”(西部)。

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

汗国官制有28级。

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战争中归附者)“征发兵马、科税杂畜”。

历法以动物纪年。

5世纪始创制突厥文,亦名鄂尔浑~叶尼塞文,是古代北方民族[3] 最古老的文字。

1889年在鄂尔浑河发现《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后,始为世人所知。

据《新唐书》、《旧唐书》的《突厥传》,前一碑文的汉文为唐玄宗撰。

突厥在隋唐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583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其中东突厥可汗汗室为原统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后,故东突厥仍经常被直呼为“突厥”。

630年、657年,东西突厥先后统一于唐。

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682年建立后突厥汗国,745年亡于回鹘。

原来突厥汗国所属诸部乃部分归附于回鹘汗国,部分归附于唐朝。

全球史课件-第六讲 中世纪

全球史课件-第六讲 中世纪
▪ 骑士团的兴起
由东征骑士组成的半僧团军事组织,不隶属于任何国家,直接听 命教廷
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后建 立普鲁士王国)
八、十二世纪复兴
▪ 背景
神圣罗马帝国进入鼎盛期(霍亨斯陶芬王朝) 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积累 财富、知识与人才西流
十字军东征;东罗马和阿拉伯的衰落
破坏圣像运动(726年);丕平赠土(756年);“君士坦丁赠礼”; 加冕查理曼(800年)
东西教会决裂(1054年)
▪ 收回授职权(1122年)
六、罗马教廷权力的膨胀
▪ 皇帝(国王)与教会的合作与斗争
世俗君主支持基督教的原因
初期
获取政权合法性(尤其是继承罗马帝国的合法性) 外交策略:获取相对文明和发达的基督教诸国认同(后发蛮族国家)
全球史 第六讲 中世纪
一、中世纪——黑暗的时代?
▪ 基本概念:
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的一千年 主要站在西欧视角上
▪ 实质:西欧蛮族的文明化(罗马化) ▪ 开端:西罗马灭亡
外部:蛮族入侵(哥特、汪达尔、匈奴);帝国收缩 内部:大权旁落于蛮族将领之手 476年日耳曼族大将奥多亚克废帝向东罗马效忠 东哥特“奉诏讨贼”,入主意大利,西欧蛮族混战开始
匈牙利(匈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保加尔(阿提拉匈奴余部)
巴尔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三、西欧以外的世界Biblioteka ▪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三国
海盗联盟
西路(丹麦、挪威)
英国丹麦王朝
9世纪起屡次袭击英国,1016-1042一度攻占英格兰全境建立北海大帝国
英国诺曼底王朝(1066-1154)
攻占诺曼底,受封为法国诺曼底公爵(911),后征服英国(1066,威廉)

突厥主义原理

突厥主义原理

突厥主义原理突厥主义是指突厥族(包括突厥汗国和突厥-蒙古汗国)的族群取向和政治理念,是突厥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

突厥主义对于突厥民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总体原则、核心内容和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突厥主义的原理。

一、历史背景突厥主义起源于中亚地区,这个地区是突厥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突厥民族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经历了游牧、部落联盟、王国、军事强国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突厥主义的思想体系在突厥汗国和突厥-蒙古汗国两个强大的政权统治下逐渐形成。

突厥汗国建立于公元552年,是突厥主义最早的实践者。

而突厥-蒙古汗国则是由突厥与蒙古两大民族融合而成,它在13-14世纪达到了全盛时期。

这两个政权的兴起和发展,为突厥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总体原则突厥主义的总体原则主要包括独裁统治、部族合一和军事优先。

首先,独裁统治是突厥主义的核心原则之一。

突厥主义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突厥汗国和突厥-蒙古汗国的统治者是拥有神权的君主,他们享有无限权力,没有人能够对他们质疑或挑战。

其次,部族合一是突厥主义的基本原则。

突厥主义强调突厥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认为只有在统一的领导下,突厥民族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最后,军事优先是突厥主义的关键原则。

突厥主义认为军事实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突厥汗国和突厥-蒙古汗国鼓励军事技艺的发展,大力培养战士和军事将领,经常进行军事征服和扩张。

三、核心内容突厥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君主权力、神权思想、汗位继承、汗国组织和军事征服。

首先,突厥主义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

突厥汗国和突厥-蒙古汗国的统治者被认为是神的代表,享有神权。

他们统治着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司法等各个方面的权力。

其次,神权思想是突厥主义的核心思想。

突厥主义认为汗国的统治者是上天的选择,是取得神恩的人。

他们有权力代表神的意愿来制定各项政策和规则。

再次,汗位继承是突厥主义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书名:可萨突厥(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书号:ISBN978-7-311-04027-7定价:30.00元作者简介:桂宝丽,女,回族,1977年7月出生,中国社科院历史学博士,现为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时期欧亚草原游牧民族史,博士论文题目为《可萨史研究》。

内容简介:“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本书主要叙述6—11世纪活跃在欧亚大草原西部的可萨突厥人的历史与文化。

可萨人(Khazars),也称为哈扎尔人,6世纪后期作为西突厥汗国的属部出现在南俄罗斯草原。

西突厥汗国覆亡后,可萨人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

大约在7世纪中叶,可萨汗国已是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

8世纪晚期到9世纪早期,可萨汗国的统治阶层皈依了犹太教。

虽然统治阶层信奉了犹太教,但是对其他宗教采取一种中立而宽容的态度。

宗教上的宽容和国际贸易的利益使得许多基督教徒、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异教徒到可萨汗国经商或居住,促进了可萨汗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9世纪前期可萨汗国势力最为强大,占有西至基辅,东到花剌子模草原,北到伏尔加保加尔,南到北高加索的广大土地。

11世纪初,在拜占廷和基辅罗斯的联合进攻下,可萨汗国覆灭,可萨人融入到其他民族中。

目录序章来自东方的游牧人 / 11 西突厥的属部 / 81.1 西突厥的兴起 / 81.2 作为西突厥属部的可萨突厥人 / 161.3 双王制 / 252 可萨突厥的崛起 / 302.1 双雄并立 / 302.2 可萨突厥的西进 / 333 高加索的百年争战 / 383.1 交锋高加索 / 413.2 伍麦叶王朝的辉煌战果 / 443.3 可萨突厥人的反攻 / 514 克里米亚之争 / 544.1 没有鼻子的皇帝 / 554.2 争夺赫尔松 / 605 南俄草原的霸主 / 645.1 伏尔加保加尔人 / 645.2 布尔塔斯人 / 665.3 北高加索匈人 / 675.4 马扎尔人 / 695.5 东斯拉夫部落 / 706 独标一格的宗教选择 / 726.1 可萨突厥人的原始信仰 / 746.2 皈依犹太教 / 756.3 汗国的其他宗教 / 837 中世纪贸易中转站 / 867.1 丝绸之路“北道” / 877.2 伏尔加河航道 / 917.3 瓦希商路的保护者 / 937.4 可萨突厥汗国的经济 / 958 四面楚歌 / 1008.1 萨尔克尔与顿河防线 / 1018.2 马扎尔人的叛离 / 1038.3 佩切涅格人的迁徙 / 1068.4 基辅罗斯的崛起 / 1099 汗国的覆亡 / 1139.1 罗斯人的远征 / 1139.2 趁火打劫的乌古斯人 / 1169.3 过河拆桥的拜占庭人 / 118 尾声何去何从的可萨突厥人 / 121 参考文献 / 125索引 / 129索引A阿拔斯王朝1,51,65,78,88阿贝斯孔113,114阿布〃马利克55,56阿布哈兹72阿得尔2,3,43,50,73,79,83,84,86,87,89,91-93,95,108,114-116,123阿尔达比勒47,48,80阿卡齐尔人31阿兰人10,11,39,46,47,50,67,73,116阿姆河8,10,15,90阿那瓌8阿帕德103,104,121阿塞拜疆(高加索阿尔巴尼亚)19,22,38,41,43,45,47,48,84,97,114 阿斯帕鲁奇33,34阿特尔库祖104阿瓦尔人4-7,10,11,14,17,31,32,35艾尔西叶83,90,114,115奥巴迪亚赫81,82奥列格71,94,105,111,112,123B巴尔达尼斯62,63巴尔干13,31,34,35,56,105,116,119,121,123,125巴尔吉克45,47,48巴格达36,51,65,77,87,91,92,115巴哈图尔52巴兰亚尔42,43,46,49,50巴里黑89巴西尔二世119巴彦33,35拜义达42,43拜义赖甘47,48拜占庭1-20,23,28,30-35,38-42,44,54-64,69,72,73,77,79-81,84,87-91,94,96,97,101-106,108,109,118-123,125-127保加尔人2,17,30,32-37,43,56,58,59,64-66,97,123保加利亚34,35,105,109,116,119,123北高加索匈人2,38,64,67,68波丽克丝6波利安人70,71,91,94,96,111伯颜11,31博斯普鲁斯城11,14,32,55布尔塔斯人2,50,64,66,97,116,123布哈拉10,90布兰国王80,81C蔡马库斯13,88查士丁二世11,13查士丁尼二世44,55-63查士丁尼一世6,10,31,55,58D达里亚尔39,41,46,47,50达头可汗13-15打耳班5,15,18-21,39,41-46,48-50,52,53,64,95,123大保加尔国30,32,33,37,64,100德聂斯特河33,67,93,105第聂伯河2,3,14,33,64,70,71,87,91-95,102,104,105,108,110-113 杜环1,2,7敦煌12,88,89,127顿河3,5,33,35,67,69,70,79,87,91,93,95,98,100-103,105,108,113,116多罗斯55,57,84多瑙河7,11,14,31,33,34,58,59,67,68,103,105,106,108,109,119,123咄陆部9,32咄陆设13,14,32,55E恩巴河13,88,107F伐纳戈里亚58,59,77,93弗拉基米尔71,119,122伏尔加保加尔2,35-37,64-66,73,87,92,96,107,116伏尔加河2-5,11,13,35-37,40,43,50,64-66,69,86-88,91-93,95,97,98,100-102,107,108,113-117,119拂菻1,88,89G高加索阿尔巴尼亚(阿塞拜疆)16,20,24,44戈尔甘89,91,92哥特人55,57,67格鲁吉亚16,20,31,38,41,44,47,72葛逻禄1,23,24古斯人3,4,37,84,102,106-108,113,118,123,125谷尔干只87H哈伦〃赖世德52,78河中地区10,12,88-90,106,117赫尔松13,54-63,84,93,101,102黑海1-5,10,11,13,14,16,30-34,37,38,42,43,54,58,64,69-71,77,87,89-95,101,105,107,111,117-119,123呼罗珊1,77,92花剌子模2,36,83,84,87,89,90,92,96,101,117,118,121回鹘汗国3,100J基辅罗斯3,65,70,94,95,100,106,109,112-116,119,122基马克人117贾拉合45-48久尔疆97,116君士坦丁堡10-14,17,54,57-61,63,72,79,84,89,91,94,101,123 君士坦丁七世69,119君士坦丁四世34,44,55君士坦丁五世72K卡巴尔人100,104-106,109,121卡马河35,87喀尔巴阡山32,69,70,93克里米亚11,13,14,43,54-58,60-63,72,75-77,79,84,90,93,94,104,118,121克普恰克人(钦察人)4,37,107,109,119刻赤海峡11,14,54,55,58,91,93库布拉特30,32,33,35库思老一世9,39库提古尔人11,30-32库亚94L拉基米奇人70,71,91,96,112拉齐卡17,19雷翁72里比地亚69,70,103里海2-5,13,15,19,21,30,31,37-40,64,71,77,86-89,91-96,108,113-116,118,121,123利奥四世72利奥提乌斯56,57,60留里克71,110,111罗曼努斯一世77,81罗斯人3,35,65,70,71,79,84,93,95,102,103,109-117,119,121-123M马尼亚赫11-13马斯拉马赫47-49马扎尔人2,3,64,69,70,100,102-109,121麦尔旺〃伊本〃穆罕默德50梅塞德乌斯79,104米歇尔三世79,104木杆可汗8,9N努失毕9诺曼人109,110P帕尔塔瓦21潘诺尼亚7,11,33,35,100,105,121佩切涅格人3,4,66,95,100,102,103,105-109,113,117-119,123 Q乔治〃佐勒斯119钦察人37,119,121,123,124R柔然4,8S撒马尔罕10,90萨比尔人4-7,11,31,32萨尔克尔3,100-103,106,108,116,118萨拉古尔人4,30,31萨曼达尔3,46,49,50,95,96,116萨珊波斯4,6,8-10,12,15,22,23,39-41,76塞奥多拉58-61塞奥腓留斯101塞维里安人70,71,91,94,96色雷斯14沙普鲁33,80,82,115苫国1室点密9-15斯拉夫人11,14,17,31,34-36,56,64,70,71,79,91,92,94,100,105-107,109-113,116斯维亚托斯拉夫3,113,115,116,126苏达克84,90粟特人11,12,89,90碎叶15,88索格底亚那90T塔格马13塔曼半岛3,38,77,84,93,118,119,121,122塔什干10,15,106特尔维尔59,60梯夫利斯16-18,20,30,46,50,52提比略13,61,63提比略二世57-60铁勒8,24,88,125,126统叶护可汗15,16,23,24突厥曷萨89图拉真109土门8,9吐火罗斯坦15,16W瓦班达尔46瓦良格人71,94,109-112瓦伦丁13,14,31,55外高加索2,4-6,14-16,18,19,23,30,38-45,52,67,68,116维亚吉奇人70,71,91,96,115,116翁乌古尔人4,10,11,30-33卧尔珊47,48乌古尔人4,5,11,30,31乌古斯人100,106-109,116-119,125乌拉尔河3,13,36,64,87,88,91,95,100,102,107,108乌孙4乌提古尔人11,14,31,32,55伍麦叶王朝42-44,51,80X西里尔79,80,104西突厥汗国2,14-16,22-24,30,32,41,55,60,89,126希拉克略17-20,32,63,77锡尔河10,13,88-91,100,106黠戛斯人100鲜卑4,5,126咸海4,13,36,64,87-89,91,100,106,107,117,121匈奴4,5,9,67,68匈牙利人69,100,106,123Y亚美尼亚6,7,14,20,22,23,28,30,31,38,39,41-45,47,50-53,55,68,69,77,80,84,97亚速海11,13,31,33,37,54,90,91,93,101,102,111叶护可汗16-22,24,28叶齐德二世45嚈哒4,8-10,12,126伊本〃法德兰27,28,36,65,81,117伊伯利亚31,38,44,52,55伊戈尔94,111伊利可汗8,9伊琳娜72约瑟夫33,64,80,82,115悦般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