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合集下载

以读为本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品质论文

以读为本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品质论文

以读为本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品质【摘要】不管是从阅读教学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是从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来看,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诫号:“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读与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语感训练,与美感培养,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密不可分的。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意义最丰富的语言,而要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文字,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读的作用是巨大的,可谓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立足之根本。

【关键词】语文教育;阅读;诵读;情感与思考;叹为观止;情境教学;深刻含蓄先从“阅读”的概念说起,所谓阅读,也就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张必隐《阅读心理学》第四页)很显然,阅读课所指的“书面材料”即是以语言文字为材料而构建的课文,它既是各种“信息”的载体,又是“影响读者非智力因素”的凭据。

因此,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这个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掌握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语言文字。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认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思想感情和凭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这标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不言而喻,提高读的能力,理解语言文字,这是实现基础目标的基础。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语文就是读,语文课上没有了读,也就不称其为语文课教学了。

没有了读,要落实其他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叶圣陶先生就曾谆谆告诫我们: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

对于课文,学生能读懂他的大概,而对于一些深奥的知识,字里行间的含义,他们未必能理解,老师只需要在这些地方点拨,讲解,要把多数的时间留给学生。

另外,从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看,阅读也必须以熟读和背诵为最主要的方法。

语言学家指出: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有二:一是汉语比较广泛的应用,且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声调;二是汉语一般没有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虚词和词序来表示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内容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个从不会读到读通、读懂、读活的真实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阅读规律,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初读精读深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读一本书要认真,仔细的多读,书里的含义就自然而然的领悟到了。

只有通过真情实感的朗读,学生才可以体会出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至高无尚的道德情操。

而在课堂上,这些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激发,决不仅仅是老师填鸭式的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

“以读为本”可以让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通过“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更为丰富,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真正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

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一下我在新课标理念导引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初步探索。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因此导课这一环节的激趣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教师可运用电教媒体、实物、谈话、游戏等多种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的期待,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师生双方都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

如教学《荷花》、《桂林山水》这一类写景的课文,上课伊始,可先让学生欣赏有关“林海”和“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

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个个聚精会神,视觉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欣赏完毕,再让学生带着刚才的心情去看看作者是怎样语言文字来描述的。

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课文的朗读中去。

当然,引课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开始部分,所以我们平时的引课一定要简洁、直接,讲究效率。

二、初读感知,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来贯穿教学的始终,以读来理解文本内容、体验作者情感、体会文章意境、积累写作素材。

基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差,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将阅读教学贯彻于教学全过程,精心设计、耐心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乌申斯基曾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读的欲望,才不会把阅读简单地当成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是把阅读作为一种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认为阅读不重要,认为讲课就是教师自己的事,只要记好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可以了,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

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许多大文学家都非常重视阅读,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

”第二,营造愉悦氛围。

有的学生怕读得不好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不敢读,针对学生的这种消极心理,我们要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阅读,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得不好不要紧,我们要有敢读的勇气,经过长期练习与教师的指导,其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

第三,创建阅读乐园。

教材所选入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小学生所喜爱的。

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还要让学生广泛涉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在班级里发动学生将全班学生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如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自然科学作品等,建立班级读书角,成立小书虫俱乐部,以此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与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感知的桥梁,可以强化学生思考、激起美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以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并贯穿始终。

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朗读实践活动,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1、个性阅读,体会情感,读出感悟:“一千个学生有一千种读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认知。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在第三自然段的朗读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自己的不同感受,同桌交流后展示给大家:有的同学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得较重,觉得这样突出了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情景。

有的同学把“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读得较轻,觉得这样读出了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

还有的同学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读得感情激昂,觉得这样突出了德国人高尚的境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已经把文章理解得这样透彻,我也就没有必要强求一致!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朗读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也能真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悟。

2、抓住重点,品读析句,反复咀嚼:课文的重点段落中,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读好”的意识:例如在教《桥》一课时,讲述桥塌殉职一段是重点段,我就采用默读、轻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运用“默读勾画——轻读品味——朗读体会”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已经读得比较“充分”了,但怎样读得更“深入”呢?我就抓住这段话: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_以读为本_情境相辅_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_以读为本_情境相辅_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二○○六年十二月号上半月教学在线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新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相继颁行,人们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生命意蕴和美学情趣的人文学科。

其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生命质量。

因此,以语段分析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而注重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已基本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我们最近几年积极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尝试。

现结合有关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一、“以读为本,情、境相辅”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目的语文学科浓厚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主观感受和理性理解相统一的感悟过程。

这一独特的过程不仅包含着对作品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的整体感受,而且包含着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深入领悟和对作品内在精神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透彻理解。

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语文感悟能力。

语文感悟能力主要是在阅读作品中逐步形成的。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其实质是指明了产生感悟的主要途径。

在这里,感悟能力就是“现其义”的能力,而“义”则是作品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等。

“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读”是“晓其义”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最主要的方式。

笔者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坚持“以读为本”,初步形成了阅读教学的“启读—品读—研读”三个基本环节。

目的是通过层次渐进的阅读,使学生“读中明理,读中开窍,读中怡情”,从而真正领悟作品内在的意蕴、情味以及种种美感,达到培养感悟能力的目的。

但是,我们注意到初中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在具体的阅读中会遇到一定的障碍,阻碍了感悟的产生。

我们尝试通过“情”的引领和“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使学生产生感悟。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讲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

《 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 的过程中 “ 进行 。” 在与学生交流中, 教师要 以欣赏的眼光去面对每一个学
生, 以最 大 的 宽容 去信 赖 每 一 个 学 生 可 能 出现 的 问题 , 样 才 这 能 真 正 做 到 师生 问心 灵 的 交流 。通 过 平 等 的对 话 , 发 学 生 对 激 话 的热 情 , 他 们 从 中体 验 到 成 功 的快 乐 , 而 促 进 他 们 认 知 使 从
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指 出: 阅读教学的过程, “ 是每个学生
潜心 读 书 , 获得 个 体 体 验 和 独特 感受 的过 程 ” 因此 , 课 堂 中 。 在 要 留 给 学 生 充 分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导 学 生 多 读 书 , 分 让 学 生 引 充 以 朗读 、 读 、 读 、 角 色 读 、 读 等 多种 形 式 , 默 复 分 赛 以读 悟 语 , 以
计的前提 。教师要悟透文本 内涵, 就要 与文本对话, 通过反复读
书 , 钻教 材 , 自己的 阅 读 思路 转 化 为 学 生 的 阅 读 思 路 , 自 深 把 把 己 的 阅读 行 为转 化 为课 堂 上 的导 读 行 为 , 出学 生 容 易 发 生 思 找 维障 碍 之 所在 , 学生 有 话 可 说 。如 我 在 执 教 《 上 日出》 课 使 海 一 时 , 过创 设情 景 , 用 画面 、 乐 及 语 言 描 述 , 设 了太 阳从 通 运 音 创 海 面 升起 的意 境 , 引发 学 生丰 富 的 想 象 , 学 生很 快 走 进 文 字 , 使
见’” 。 那么,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 以读为本 ”就应该注重在学 , 生、 教师、 文本之间展开有效的对话 。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1《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本节课,我的感受是:成功之处: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评价蚂蚁队长完成度:中等这节课关于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把里面的情节作为主要内容,不能用概括的语言表达,部分同学可以(平时回答问题积极的)。

大部分同学这样概括: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渣自己不吃让小蚂蚁吃的故事。

这个答案不能说错,因为他只有一个情节,,但是如果再有情节学生就会不断地叠加,其实这件事在课文第一段就有明确语句:今天搬运粮食。

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在搬运粮食过程中的,学生找不到关键的事件,不能把情节放到大的背景下。

这应该是归纳能力的缺失。

在评价是否喜欢蚂蚁队长时,他们的评价只是抓住文中的某一句话来评价,很少的同学可以从整篇__考虑。

于是关键词从有毅力和纪律性变成了尊老爱幼。

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3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__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__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4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以读为本作者:贾苇来源:《大众科学·上旬》2019年第02期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不能把知识僵硬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中,也不能将思想移植到学生的思想中,学生主动练习不可替代,老师要将文字归还给学生,让课堂回馈给学生。

因此,课堂教学应根植于文本,让学生通读文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激发他们探索性阅读的热情。

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提问,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时理解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这是每一位中国教师的任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小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因此,汉语教学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综合汉语能力的培养。

而在阅读教学课中以读为本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探索自身的潜能,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升。

虽然原始的教师阅读课教育与以以读为本的教育存在着相应的差异,但实质上并没有排斥和矛盾,而是可以让教师的教育得到相应进步。

在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很好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读为本”的目标1.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作为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汉语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读为本,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己与自己对话,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正视自己,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读为本"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以读为本"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不 是每 一 篇课 文都 要 求 逐句 逐 段 分 析 的 , 但 在 读 书 的 同时 有必 要 探 究 一些 学 习方 法 ,结 合 上下 文 , 利 用 工 具 书 和有 关 资 料 的 帮 助 , 反 复读 议 , 最 终 达 到 理 解 的 目的 。教学 中教 师要 有 新 的教学 理 念 , 能创 设 开

初读 自探 。 整体 感 知
让 学 生先 学 , 让 先知 者 先 行 , 借 助 已有经 验 , 学 生 自己去 接 触 文 本 , 学习和作者对话 , 通 过 查 字 典 和 在 书上圈点批画 , 能 基 本 对 文 章 有 个 整 体 的 了解 , 教 师 则 给学 生机 会 让其 谈所 得 、 提 所疑 。在这 一 过程 中 , 教 师 要 从 教 会 读 题 人 手 引 导 学 生 激 活 已有 经 验 与课 题 “ 碰撞 ” , 围绕课 题 的话 题 范 围大 胆 预测 , 主 动质 疑 , 形 成 积极 的阅读 期待 。学 生 的质疑 是在 教 师 的喻示 下 自 我发动 , 不 是 按 照 老 师 的提 问去 读 书 找答 案 , 而 是 带 着 自己 的疑 问 、 猜测和期待去读书探究 , 求 得 自我 发
展, 自我满 足 。
“ 世界都是黄色的, 颜色多鲜艳呀 ! 太美啦 ! ” 还有 的学 生说 : “ 我 睁开 眼 看 到 的就 是 世 界 的黄 色 ,还算 好 看 ,
但 不 是 太美 。 ” 接着 , 我又追问 : “ 小鸡们 , 你 们 怎 么 会 有 这样 的想 法 呢 ?” 我 话 刚一说 完 , 就有一 位 同学 起 来 抢 着说 : “ 老师 你 别 忘 了 , 我 们 在蛋 壳 里 还 刚 刚长 成 小 鸡, 睁 开 第 一 眼 看 到 这 么 漂 亮 的黄 色 , 当然 觉 得 很 美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本)》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本)》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本)》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三在第五章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答:一、多读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 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 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

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

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

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二、多领悟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

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

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

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

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

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

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三、积累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博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有没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

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福建省永春县吾峰中心小学林良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言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的现象,这是阅读教学繁琐低效的根本原因,也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语文能力相违背。

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把“读”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笔者认为可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韧读——整体感知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整体感知”是指阅读活动中的感知过程,是感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和加工、改组的过程,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因此,整体感知离不开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特别是朗读,它是凋动人体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的最有效手段。

这个阶段,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读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从每一个语言单位开始(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词和词组是人在感知课文时的较重要的语言单位),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

二.悟读——理解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所感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这里的“有所感悟”是指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所感触而领悟,包括对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等的领悟。

这种理解与感悟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自主、深入地读书的一种自悟自得,而不是教师拼命地讲解与分析。

这时的“读”强调的是“悟读”,伴随着师生剧烈的思维活动与丰富的语言实践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I读思结合。

要把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样才会目标明确,在读中理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读议结合。

读书要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要强凋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导读,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并与学生共同探究未知,实现共同发展。

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

以读为本 读中体验——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 读中体验——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汽车 的轮胎是圆的……教师 又问:车轮为什么 知识 的运用 、 际问题 的解决 , 能反 向促进学 到在数学教学 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 实 又
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 的或椭圆形的? 学 生 对 知 识 更 深 层 理 解 的 目的 。 ”

能 力 的 目的 。
一 —
+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十 + ■ —+ —+
一 +
一十 一— 一一+ 一+ +
+ -+ 一^l 一 一一+ -+ 一 +
- +
一 十

在《 文课 程标 准 》 语 的各 : 间的停顿 , 注重轻重缓急 , 之 并 结合 自己的独特 某 位教师教学《 笋芽儿 》 一文 时 , 注重引导学生
个 阶段 目标中 , 阅读课文教 : 对 感受 , 达到正确理解 和准确表达的统一 。 师在 进入角 色情境 , 教 着力 于朗读 中品美 、 味、 体 激情 、
2 .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
省 生在 阅读 过程 中独 特 的情感 - 能力
读是积淀语感 ,并将语感的积淀转化为运 用的有 效方法 。 语感是长期阅读过程 中形成 , 它
《 提出 : 阅读教学的最 学生朗读得法 , 自生, 其味 其意自明, 教师 的作用也是长久 的。课标》
市 这三 个词语 成 了 阅读教 学 的 : 引导学生 根据课文特点 , 选择好 朗读的形式 , 后阶段 不应 以概括 中心和学习写作方法为主要 扎 墨 主题 词。因此 , 针对低年级 的 : 实朗读基 本功 , 披文 人情 , 声情并 茂 , 通声悟意 , 内容 ,而应 以积淀在课文学习 中形成的语 感和

数 学来源于生 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 景 出发 ,使学 生看 到所 学 的数学 知识 就是 发生 在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作者:汤美莲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4期古今往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叶圣陶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

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

读书时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

不读、不背、不记是学不好语文的。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但在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繁琐的提问和驾空分析还大量存在,学生读不通畅、读不出味道、写不出内容,这是多年来“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教学模式造成的“讲”,忽视了语言的积累,抑制了语文能力的提高,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又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读是根本。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阅读课应该上成名副其实的“读书课”。

阅读课上成读书课,是不是一堂课多读几遍,甚至恢复以前私塾式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不是。

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1. 读通。

读通,属于感知性阅读环节,志在把课文读准读顺,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教材,理解作者思路,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这个环节,包括教师范读和学生通读课文两部分内容。

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范读与学生的读没多大的关系。

其实,教师精彩的范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教师的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要读出轻重缓急,以语调渲染弱者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读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这样,出现在学生脑中的是亲眼见到的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保护小麻雀的情景。

当然老师范读时,学生不只是欣赏地听,还要带着问题去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讲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教师范读中,学生还要对不会读的字、词作记号,以便读后质疑。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因此,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应该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逐渐过渡和整合;学习重点句、品读课文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而达到阅读的传神效果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任何形式的朗读,都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和情境中。

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和佳句的品赏。

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二、创造氛围,以讲促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在教《草原》这一课时,笔者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首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一边听着,一边欣赏美丽的大草原,然后再把他们引进课堂教学中,便学生对大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再来学习文本优美的描写,理解重点词语,欣赏美句,学生就会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创新的热情激发起来,教师就要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有效参与,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
和平组织 的成员 . 一直 以来都是动物 的人类好朋友 。然 后身
为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老 师对可 爱的 “ 翠鸟”们进行采访 : “ 翠鸟女士 . 你们 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好 听呢?给我们 唱一首好 吗? ‘ 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名字叫 ‘ 叼鱼 郎 ’ , 可见你 们的叼鱼 本领一定很高超了 . 给我们介绍一下好 吗? ‘ 噢, 你说你们本 领高 。 速度快 . 有什 么可 以证明呢?… ‘ 翠 鸟先生 , 你 的家在哪
球, 激 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然后 老师用充 满激情 的语 言把他
们引入课文 : 孩子们 , 冰心奶奶像你 们这 么大的时候 也吹肥
皂泡 , 她吹 的肥 皂泡可不 一般 。 那小 小 的肥皂 泡 , 经 了她的 手, 她 的嘴 , 她的眼 , 她的心 , 不但吹 出了情趣 , 还吹 出了冰心 奶奶的梦想 !想知道 冰心奶奶 吹的肥皂 泡是什么样儿 的吗?

里?能不能去拜访一下?” ~ 系列 问题根据需要灵 活穿插 . 有 详有略 , 既把课 文 内容准确生 动地呈现 出来 . 又接近了学生 与文本 的距离。此时 , 多读便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要求了 . 而 成 了水到渠成 的事情 了,成了学生情感发展 的必然需求 了。
采访结束后 , 老师还 可以提 出这样 的问题做 出总结 : “ 非常感 谢你们热情地接受我的采访 . 最后请 问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
思考 , 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 , 领悟语言规律 , 在评价基础上进一
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如《 吹泡泡》 一文 , 老师范读意境优美的
句子“ 那一个个球儿 。 是那么圆润 , 那 么 自由, 那 么透明 , 那么
步朗读 , 从而激发兴趣 , 加深感悟 , 积累语 言。教师可 以引导 学生说说“ 为什么这么读?… ‘ 哪个地方读得好 , 结合课文具体 说说为什 么好?” 或是 “ 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 等促进学生

语文教学要以读书为本_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访谈录

语文教学要以读书为本_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访谈录

!!专家访谈理论讲坛编者按:最近,我们采访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老师。

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问题,以及教学生读书时应把握的基本目标、策略、方法等,李老师谈了他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语文教学要以读书为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访谈录○本刊记者张振清张:李老师,您好!听说您最近主持了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的有关课外阅读的专题,是主讲专家之一。

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话题,请您先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好吗?李: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不一定正确,那就是觉得“课外阅读”中的“课外”两个字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课外阅读的习惯提法给人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阅读是课外的事情,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主体之外的东西,有固然好,没有也无伤大局。

这是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这样的认识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两种教学行为:一是无视课外阅读的价值,认为只要抓好课堂40分钟就好了;二是把课外阅读当做语文教学的附属品,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于是,教师就在学生现有的学习任务之上,再加上些课外阅读的任务。

我觉得,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围绕读书来展开。

课堂上教师要做的事是教学生读书,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能力,教会学生怎样读书;课外则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一定数量的书籍。

所以,我主张把“课外”这两个字去掉,让课内和课外贯通起来,让读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轴,这样做也许对摆脱语文教学的困境有所帮助。

我主持的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远程培训课外阅读专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来展开的。

不重视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致命伤张:您刚才说到语文教学的困境问题,这涉及到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

您觉得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李:不重视读书!我觉得不重视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致命伤。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经在本世纪初写文章呼吁,要搬掉语文教学的“两座大山”。

从以读为本到以读促悟——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从以读为本到以读促悟——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从以读为本到以读促悟——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要理清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实问题,对教学策略做出理性规划和调整,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阅读方式。

初读强化学生的自主感知,点读注重多重合作学习,精读引导学生领悟内涵,赏读实现阅读认知内化。

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创新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的自然选择。

以读为本的教学观念是先进的,由此形成的阅读方法更是丰富多彩的,浏览、自读、听读、领读、粗读、精读、赏读、品读、分角色读等,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因此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读带教、以读带练、以读带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体悟被弱化了。

因为体悟不到位,学生学习呈现肤浅性,即使能够将课文熟练背诵出来,也不能掌握文本精髓,语文素质成长缓慢。

因此,强调从以读为本到以读促悟,自然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阅读教学问题。

一、初读强化自主感知低年级学生阅读基础较差,教师对此要有充分了解,在学生初读文本时,帮助他们先解决文字关。

首先是正音,课文内容大多比较浅显,生字数量也不多,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每一个字进行正音,扫除文字障碍。

其次是理顺文本,逐步达到字字响亮,不能出现添字、漏字现象,不能出现颠倒或读破句子的现象。

最后要注意诵读的节奏、声音高低的变化以及情感的赋予。

部编教材语文第三册《曹冲称象》的教学,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用自己的话说出主要内容。

学生听读之后,开始自由讲述文本的主要意思。

教师继续引导生字词的学习:“这篇课文出现了14个生字,咱们分两批认读识记,并将生字放到文本中,体会其表达意思。

如‘曹’,这是一个姓氏,课文中说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他的儿子自然也姓曹,叫曹冲。

”学生依照教师的引导,给出同样的操作“:‘称’在课文题目里是称量的意思。

”“课文中说‘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里的‘议论’就是讨论,是说出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于漪老师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

还有人这样说过: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国民阅读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能力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上所说都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既然这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理应特别重视阅读教学吧!然而阅读教学的现状却颇令人担忧。

别的不论,单看我们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是如何发挥教材的例子
作用就可窥见一斑。

教例一:
某老师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两则寓言,在导入所学课文后,即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之后老师对生字词做了检查矫正。

然后就提出两则寓言的几个角色谁来表演,教师从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了几位同学,这几位同学又被分为两组充当一定的角色上台做了表演,表演结束后有笑声和掌声,教师却未做任何评价,学生也没有机会做什么评价。

随后教师又笼统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学生做了回答后,教师还是没有一句评价。

整堂课就这样在热闹中结束了。

教例二:
有位老师教学《安塞腰鼓》时,投影出示: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艺术形象后,即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又提出了问题: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是那一句?你
的感受呢?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请用“好在——,你听(看)——”的句式回答,提示从四个方面叙述。

片刻之后,几乎是老师独自归结出: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搏击的后生、奇丽的舞姿这样的四个场面。

随后即又转入下一个环节。

老师提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投影紧跟着作了提示:安塞腰鼓之劲。

学生又一次齐读课文。

之后老师又提问了:课文大量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投影配合出示了“排比及其概念”后,又安排学生男女生分读、齐读。

学生刚读完,老师又要求学生画出一些难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也就两三分钟后,老师利用投影出示了:悟读主旨,而主旨也几乎是老师一口气说下来的,学生做笔记都跟不上,就又得按老师的要求行动了:请各位同学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从“安塞腰鼓”中读到了——,老师投影出示了一个例句,学生来不及思考,下课铃声就响了。

其实,针对上述两个教例不难发现:教例一中的教师在课堂上基本没有让学生去读课文,只是粗略地过了字词,然后就转入了学生自由的表演。

学生表演的如何,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教师不做要求评价也不引导,那么学习课文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究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也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学生多笑了几声,多鼓了几次掌而已。

而教例二中的教师,一节课又是齐读,又是分开读,读得可谓不少,但是否就真正收到了读的效果了呢?上课开始还未整体感知课文就来了一个齐读,学生连生字都没有解决,怎么能读齐,能感知到什么啊!而且整堂课学生都是被老师牵
着走,根本不知在干什么。

只有老师的预设,哪有学生的生成?更没有思考的空间,只好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以上两例仅是笔者在平时的观课中积累的,而类似的教例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是屡见不鲜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学习、思考、摸索、研究,对阅读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就是阅读教学不能不以读为本。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或得到的。

而兴趣、习惯、方法等又是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将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切围绕考试而行,考什么我就教什么,考试中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于是近年来出现了淡化文本的倾向。

不少语文教师虽说也是教学生一篇篇地学习课文,可往往是还未真正走进课文就急于跳出,重点用来搞一些表演展示、扩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试想,如果学生不走进文本,怎么能感受理解呢?欣赏和评价就更谈不上了。

那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怎么有效进行?课堂上的对话如果成为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结果,那就无法提高课堂效率,更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了。

因此笔者以为“以读为本”应该将文本作为主要的阅读对象,使文本成为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
进行语文活动的主要平台,真正发挥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向作用和示范作用。

当然在解读文本基础上的拓展也是应该和必要的,尽管语文教科书所选课文文质兼美,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于一身,但也绝不拘泥于一学期只学一本教科书,希望学生在文本的引领下,能够有更广泛的阅读。

因为《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

常言道:课外功夫课内养成。

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的兴趣、习惯,学到的方法,一定会让其终身受益。

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阅读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功能是各不相同的。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变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了。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才会收到应有的理想效果。

一般情况下,一篇课文初次阅读是不能用齐读这种阅读形式的,因为学生还没有准备,会存在一些障碍,有的同学在齐读中跟不上集体的步伐,对学生个体与集体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学生自由默读或教师范读的形式,才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了,对文本不仅有了感知,而且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不断地合作、讨论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这时集体朗读就最实用,既能读齐,又能强化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如读课文时经常用到的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以后会潜移默化地在工作实践中
用到、用好。

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只要能将文本作为最好的范例,加以引导,科学地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多读多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这就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